含油污泥的處理現狀和展望_第1頁
含油污泥的處理現狀和展望_第2頁
含油污泥的處理現狀和展望_第3頁
含油污泥的處理現狀和展望_第4頁
含油污泥的處理現狀和展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 含油污泥的處理現狀和展望摘要含油污泥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必需進展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針對含油污泥處理現狀,分析了國外處理含油污泥方法上存在的問題,綜述了國外含油污泥的處理技術現狀、及 含油污泥處理技術的討論進展;資源化利用將成為含油污泥處理技術的開展趨勢;關鍵詞: 含油污泥;資源化;除油;綜述Abstract: Oily sludge may do harm to the prod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must be treated harmlessly and be utilized prehensively.n view of the

2、present situation of oily sludge treatm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oily sludge treat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oily sludge treatment,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bout technology of oily sludge treatment.

3、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oily sludge will be the dominant technique for oily sludge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oily sludge、prehensive utilization、oil removal、 detoxification 1 含油污泥的危害和來源含油污泥是石油生產的相伴品,是石油生產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也是影響油田及周邊環境質量的一大難題;含油污泥量的有機物和豐富的氮、磷、硫等養分物質,不加穩固處理的污泥任意排入水體 ,污泥中的有機物和氨氮將大量消耗水

4、體中的氧 ,導致水體水質惡化 ,嚴峻影響水生物的生存 ,養分物質又會使水體富養分化 ,在沿海海疆造成赤潮和綠潮;除此 ,不同成分的含油污泥對環境和人類造成的危害是不同的;1.1含油污泥的危害油田含油污泥的組成成份極其復雜 ,是一種極其穩固的懸浮乳狀液體系 ,含有大量老化原油、蠟質、瀝青質、膠體、固體懸浮物、細菌、鹽類、酸性氣體、腐蝕產物等 ,仍包括生產過程中投加的大量凝結劑、緩蝕劑、阻垢劑、殺菌劑等水處理劑 1;并因其體積巨大 ,排放后不但占用大量耕地 ,而且對四周土壤、水體、空氣都將造成污染;我國現已對含油污泥的排放加強了重視2,目前明確規定 ,肆意排放未經處理的含油污泥將處以1 000 元

5、 / m3 d 的罰款;這- -.可修編 - . - - 樣雖然限制了局部污染物的排放,但仍舊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含油污泥的處理是油田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另外 ,污泥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蟲 卵、重金屬、放射性核素等難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質 ,這對人類的身體安康也是一個極大的危害 ,是導致很多致命疾病的罪魁禍首 ,可以說是一個隱形殺手1.2 含油污泥來源 1.2.1 原油開采產生含油污泥,故油田含油污泥已被列為危急固體廢棄物;原油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含油污泥主要來源于地面處理系統 ,采油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含油污泥 ,再加上污水凈化處理中投加的凈水劑形成的絮體、設備及管道腐蝕產物和垢物、細菌 尸

6、體等組成了含油污泥;此種含油污泥一般具有含油量高、粘度大、顆粒細、脫水難等特點 ,它不僅影響外輸原油質量 ,仍會影響注水井調剖時的注水水質和導致外排污水難以達標;1.2.2 油田集輸過程產生含油污泥含油污泥仍可能主要來源于接轉站、聯合站的油罐、沉降罐、污水罐、隔油池底泥、煉廠含油水處理設施、輕烴加工廠、自然氣凈扮裝置去除出來的油沙、油泥 ,鉆井、作業、管線穿孔而產生的落地原油及含油污泥 3;油品儲罐在儲存油品時 ,油品中的少量機械雜質、沙粒、泥土、重金屬鹽類以及石蠟和瀝青質等重油性組分沉積在油罐底部 ,形成罐底油泥;此外一次沉降罐、二次沉降罐、洗井水回收罐的排污也可產生含油污泥;在 36 年的

7、油罐定期清洗中 ,罐底含油污泥量約占罐容的 1%左右;罐底含油污泥的特點是碳氫化合物 油含量極高;據調查測試發覺 ,油罐底泥約 25%為水 ,5%的無機沉淀物如泥沙,70%左右為碳氫化合物 ,其中瀝青質占 7. 8%,石蠟占 6%,污泥灰分含量 4. 8% 4;1.2.3 煉油廠污水處理場產生的含油污泥煉油廠污水處理場的含油污泥主要來源于隔油池底泥、浮選池浮渣、原油罐底泥等 ,俗稱“ 三泥 ,這些含油污泥組成各異 ,通常含油率在 10%50%之間 ,含水率在 40%90%之間,同時伴有肯定量的固體 5;2 國外處理含油污泥的現狀國外處理含油污泥的方法一般有:燃燒法、生物處理法、熱洗滌法、溶劑萃

8、取法、化學破乳法、固液別離法、焦化法、含油污泥調剖、含油污泥綜合利用等 4, 6;但其中很多方法都存在著一些問題 ,對于實際應用很不適合;如燃燒法耗能大、易產生二次污染 ,油資源也沒得到- -.可修編 - . - 41 d 才能將 97%的石油烴生物降解- 回收利用 ;生物處理法需歷時,同樣油資源也沒有得到回收利用 ;溶劑萃取法存在的問題是流程長,工藝復雜 ,處理費用高 ,只對含大量難降解有機物的含油污泥適用 ;化學破乳法對乳化嚴峻的含油污泥需另加破乳劑和加熱 ;固液別離法對于含油高、污染嚴峻的含油污泥的油回收率低7;所以這些方法未能在國有效地普及應用;故探究含油污泥的處理技術 ,關鍵是要找到

9、一種適合本國國情的技術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先進、高額的處理技術;在這個原那么下 ,我們第一要明白國外的一些先進技術 ,然后從這些技術中提煉出在我國可實行的局部來 ,再與本國的傳統處理方法相結合 ,方可探尋出一種高效且有用性強的處理方法來;2.1 國外處理技術的現狀國外對于查找相宜的含油污泥處理技術也走過了漫長的道路,試驗了多種處理方法;經萃取別離法能得到可直接利用的原油及有機物,而余下的泥水那么返回變為可利用的資源,從而消除了污染 ,是油田上環境愛護的有效措施之一8;但是 ,這種方法存在流程長、工藝復雜、處理費用高的問題 ,仍有待進一步完善;熱解吸是一種改型的污泥高溫處理方法;即使含油污泥在絕

10、氧條件下加熱到水沸點與烴類物質裂解溫度之間,然后在閃蒸塔里輕質烴和水通過蒸發冷凝的方式回收 ;重烴質和無機物以泥漿的形式從別離塔里取出 ,進展固液別離后將重質烴回收 9,10;高溫處理工藝由于通過冷凝對烴蒸汽加以回收 ,故不會污染空氣;調質 -機械別離處理技術在國外已經相當成熟 ,并且在污泥化學調質方面 ,開展了一系列新型高效溶劑萃取處理技術的高分子絮凝劑;此工藝是利用破乳劑轉變含油污泥顆粒的構造 ,破壞膠體的穩固性 ,從而提高污泥的脫水性能 ,然后利用三相離心機對處理后的污泥進展油、水、泥三相別離 8,處理后原油回收率可達 90%以上;熱水洗滌法是美國環保局處理含油污泥優先采納的方法;法國、

11、德國的石化企業多采納燃燒的方式 ,灰渣用于修路或埋入指定的灰渣填埋場 ,燃燒產生的熱能用于供熱發電 11,12;2.2 國處理技術的現狀盡管國外的很多先進的技術目前都已有了勝利的例子,但是由于我國的各方面條件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使得這些高效的技術不能在我國得到全面的應用;我國只能借鑒其精華 ,創新出適用于我國現狀的污泥處理技術;分析;下面將局部技術在我國運用的情形和顯現的問題作一簡潔- -.可修編 - . - - 2.2.1 我國含油污泥調制機械別離技術現狀在國煉廠含油污泥調制系統中 ,普遍采納的絮凝劑包括高分子無機絮凝劑如聚合氯化鋁 ,聚合硫酸鐵等和高分子有機絮凝劑如高聚合度的非離子、陽離

12、子、 陰離子聚丙烯酰胺等長鏈大分子 13, 14;多數單位在機械脫水前使用陽離子有機絮凝劑或有機絮凝劑和石灰聯用 ,以提高絮凝、脫水成效 ,剔除以往使用單一無機絮凝劑,處理成效各不一樣;我國煉廠污泥前處理普遍采納機械脫水工藝 ,以帶式壓濾機、離心機為主 ,脫水后污泥的含水率為 75%80% 15,16;經多方面試驗結果確定 ,在多種針對含油污泥處理的工藝中 ,污泥調質一機械脫水處理工藝開展得比擬成熟;2.2.2 我國含油污泥燃燒技術現狀我國絕大多數煉油廠都建有污泥燃燒裝置,采納燃燒處理最多的廢物是污水處理場含油污泥,如石化廠、長嶺石化廠采納的順流式回轉燃燒爐;燕山石化采納的流化床燃燒爐;含油污

13、泥在經燃燒處理后,多種有害物質幾乎全部除去,成效良好;但是 ,在我國污泥燃燒尚需要大量的柴油或污油 ,熱量大且沒有回收利用,本錢很高 ,投資也大 ,加之燃燒過程中常伴有嚴峻的空氣污染 ,有的仍有大量灰塵 ,燃燒裝置的實際利用率較低;2.2.3 我國含油污泥生物處理技術現狀從 20 世紀 80 歲月開場 ,生物處理方法越來越受到關注;無論在國或是國外很多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大力討論可降解有機物的高效微生物 ,并已開發了很多新的高效菌種 ,處理圍也相應地拓寬; 地耕法、 堆肥法以及污泥生物反響器法等都屬于生物處理技術;地耕法處理含油污泥最大優點在于 ,它是通過自然過程使石油烴轉化為無害的土壤成份的 ,

14、運行費用低;但地耕法凈化過程緩慢 ,不適用于冬季較長的地區 ,且會在農田中產生生物難以降解的烴類 主要是高分子蠟及瀝青質 積存;而堆肥法那么只適用處理較高烴類含量的含油污泥 17,18;從總的來說 ,處理周期長 ,對環烷烴、芳烴、雜環類處理成效較差 ,對高含油污泥難適應 ,資源無法回用是目前生物處理技術存在的問題;3 含油污泥資源化處理技術進展3.1含油污泥熱解國外對污泥熱解制油技術的討論始于80 歲月, 90 歲月開場快速開展;國外煉油廠開發了多- -.可修編 - . - - 種熱解工藝,主要有 HEUER 等開發的低溫熱解冷凝工藝,KREBS 和 GEORY 利用鍋爐廢熱枯燥含油泥餅的專利

15、技術和 TernnTech 熱解工藝;國這方面討論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室討論階段,但近年進展較快;云鵬等用熱重分析法, 討論了 5 種不同廢水污泥的熱解和燃燒曲線,同時討論了金屬含量對其熱分解過程的影響;賀利民對煉油廠廢水處理污泥進展了催化熱解產油試驗,考察了溫度和反響時間對產油率的影響,在 300時,產油率達 54.6%,經 60min 反響接近平穩;王萬福等人發覺含油污水處理污泥熱解的產油率可達 10%以上,殘渣的 A1203 含量達 20%以上,經再生處理,可回用作污水處理絮凝劑,可再生循環利用;3.2溶劑萃取處理國外對于查找相宜的含油污泥處理技術也走過了漫長的道路,試驗了多種處理方法;

16、經萃取別離法能得到可直接利用的原油及有機物,而余下的泥水那么返回變為可利用的資源,從而排除了污染,是油田上環境愛護的有效措施之一;黃戊生綜述國文獻介紹了一種多級萃取污泥中油的工藝,處理后污泥可到達農用污泥標準;Paspek開發了一種溶劑萃取一氧化處理污泥工藝,是在污泥中加人一種輕質烴作為萃取劑,經過第一步萃取后, 仍含有一些聚合芳香烴物質殘留在污泥中,需用分子量較高的烴類萃取;討論說明,污泥與溶劑比為 1:時, 5 次抽提率可達 99.76%,并且隨著抽提次數的增加,所得油品中的重組分比例增大,經過 5 次抽提后, 剩余油主要為 500的重組分, 可認為根本上為不溶于石油醚的瀝青質;秀霞等介紹

17、了一種使用三氯甲烷溶劑萃取蒸氣蒸餾處理含油污泥的工藝試驗 19;含油污泥脫水后,自然風干去除雜物,粉碎;用三氯甲烷將污泥溶解,經攪拌和離心后回收萃取液;含有剩余重油和溶劑的污泥,進入下一步蒸氣蒸餾處理;該方法可使油泥脫油率高達 90%以上,比單一的溶劑萃取和直接蒸餾處理的成效好,但尚未在工程中得到檢驗;萃取法的優點是能夠將大局部石油類物質提取回收,操作治理較簡便, 但溶劑萃取法存在的問題是萃取劑具有挑選性并且回收循環過程中仍有局部遺失,工藝流程長并且復雜,處理費用高,只對含大量難降解有機物的含油污泥適用,需多級處理才能滿意農用污泥標準;3.3 化學熱洗處理虎仁等人采納“ 化學熱洗+生物處理工藝

18、對煉油廠含油污泥處理,討論發覺,洗滌- -.可修編 - . - - 劑 OST- II 成效最好,污油回收率可以到達92.2%,再經好氧生物處理后,石油類去除率可達 95%;童蕾等人在處理鐵路系統車輛作業產生的污泥和石油加工企業產生的含油污泥時,采納外表預處理加熱洗滌工藝,可將油泥中的油、水、泥三相別離,回收其大局部油品,實現資源化,缺乏之處是仍存在二次處理問題;經檢測,某油田含油率為 32%的落地油土壤,經熱化學洗油可回收 25%以上的原油, 剩余干泥含油可達 5%以上 ;某煉油廠含油率為 20%廢白土加石灰處理壓榨,可回收 10%以上的潤滑油,但剩余干泥含油仍高達 80%;3.4 焦化處理

19、90 歲月起,國外很多煉油廠就開場采納Mobil,Scaltech 及 Godino 等開發的油泥焦化工藝來處理 API 隔油池的油泥;如美國阿瑟港煉油廠在 1992 年 8 月前用 Mobil 技術處理固含量平均為 2.5%的污泥, 此后 5 個月采納 Scaltech技術處理固含量平均為 10%-12%的污泥, 注人量由 8 個月前的 2.1%增加到 5.8%.焦炭的灰分含量由0.5%上升到 0.86%. 國東風等基于焦化反響機理,提出如下工藝及根本反響條件 :油泥經過預處理 脫水 后除去較大機械雜質,利用傳輸設備與一次性催化劑摻和后送入已經預熱的焦化反響釜 1809C,閉釜加熱進展催化焦

20、化反響,反響溫度掌握在 4900C,反響時間為 60min ;焦化反響氣通過伴熱管線進人三相別離器 ;三相別離器由循環水掌握降溫 l009C,別離器上部氣相組分送人燃燒系統回收利用 ;底部含油污水排人污水處理系統,回收油送人儲罐儲存;該技術要結合詳細工藝,對原有的焦化工藝進展改造,改造輸送管線,并且為防凍冷凝,同時仍必需保持管線污泥溫度不低于7090,因此整個工藝過程比擬復雜,改造投資較大;要求設備抗溫達 490左右,而且處理每噸油泥消耗能量 81.97kg 標準油,能耗較高,適用于含油量高于 50%的含油污泥;3.5回灌調剖技術調剖劑技術是將含油污泥與懸浮劑、增粘劑、分散劑按肯定比例混合制成

21、懸浮液,泵人地下封堵層位, 大量現場試驗說明,此法具有很好的增油降水成效;但污泥調剖劑封堵強度較低, 粒徑分布較窄, 限制了在不同滲透率油藏中的應用;討論發覺優化物料配比和掌握條件, 獲得性能較好的膠塊,造粒過程中加人適量減阻劑,可調整粒度滿意不同滲透率油藏的要求; “ 十五期間, 我國開展含油污泥資源化利用是將含油污泥中油含量提取后,再與不飽和單體進展接枝共聚,得到含油污泥膨體顆粒調剖劑,用于油田調剖處理;這種工藝技- -.可修編 - . - - 術在我國多個油田都廣泛試驗和采納,如華北油田、江漢油田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有很好的開展潛力;但污泥作為調剖劑的配方,注人速度注人量、堵劑強度

22、和污泥調剖后對油層的影響有待于進一步討論;3.6 生物處理技術目前,生物處理是比擬有效的一種含油污泥處理技術,也是今后開展的方向之一20;生物處理的主要原理是微生物利用石油烴類作為碳源進展同化降解,使其最終完全礦化,轉變為無害的無機物質CO2 和 H2O的過程;污油微生物降解可以按過程機理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向油污染點添加具有高效油污降解才能、自然形成并經挑選性別離出的細菌、化肥和一些生物吸附劑; 二是曝氣,向油污染點投加含氮磷的化肥,刺激污染點微生物群的活性;生物處理技術操作便利,作用長久,無二次污染最終產物為CO2 和 H2O ,處理本錢低,已在國外得到廣泛的商業化應用,并將成為將來含油污泥

23、無害化處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目前仍存在著挑選相宜的菌種困難,處理周期長,對環烷烴、芳烴、雜環類處理成效差,對高含油污泥難適應等問題;4 結語國污泥處理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而國外由于其開展較早和環保政策嚴格,在含油污泥處理技術和工藝方面比擬成熟,具有比擬豐富的設計和運行治理經受,值得借鑒; 含油污泥的處理工藝多樣,各有所長,僅靠單一的處理工藝很難到達環保要求;將各種工藝結合起來,取長補短, 是實現含油污泥完全無害化的開展方向之一;從目前我國國情來看,生物處理本錢低、操作簡潔、 作用長久, 特殊是在生命科學技術快速開展的環境下,將是含油污泥處理技術的主導方向 ;目前針對含油污泥中有害金屬元素去除的

24、討論較少,放射性危害也未引起學者的足夠重視,這些應在新時期的討論開展中予以考慮;參考文獻1徐曉云 .泵與風機 M.:水利電力 ,1995,6470. 2林,韋志高 .濕法石灰石 / 石灰 -石膏脫硫技術應用綜述J.XX 電力工程 ,2022. 3 徐如良 ,王勒勤 ,孟慶鵬 .工業油罐底油處理現狀與試驗探究J.石油化工平安技術,2022; 193:3639. 4郝以專 ,孟相民 ,曉祥 .油田含油污泥處理工藝技術討論與應用J.油氣環境愛護,2022,9:40- -.可修編 - . - - 42. 5惠卿 ,盤英 ,玉嫦 .“ 三泥處理現狀J.石油化工環境愛護,2022,1:3336. 6凡,王軍方 ,王凡等 .半干法鈣基煙氣脫硫技術J.能源環境愛護 ,2022,181. 7申建平 .含油污泥的處理與利用J.油氣田環境愛護,1994,43:1620. 8朱海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與環境愛護J.化工環保 ,1994,141:1218. 9Oolman.Castakli FF, Bebrens GP.Biotreat oily refinery wastes.Hydrocarbon Processing,1992,8:6769. 10Bock.Unique and effective separation technique for oil contaminated sl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