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山區地質災害隱患調查與評價立項報告_第1頁
農村山區地質災害隱患調查與評價立項報告_第2頁
農村山區地質災害隱患調查與評價立項報告_第3頁
農村山區地質災害隱患調查與評價立項報告_第4頁
農村山區地質災害隱患調查與評價立項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浙江省龍游縣農村山區地質災害隱患調查與評價項目立項申請書目 錄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1922791 一、項目目名稱 PAGEREF _Toc321922791 h 1 HYPERLINK l _Toc321922792 二、項目目基本情情況 PAGEREF _Toc321922792 h 1 HYPERLINK l _Toc321922793 三、地質質背景及及立項依依據 PAGEREF _Toc321922793 h 2 HYPERLINK l _Toc321922794 (一)地地質背景景 PAGEREF _Toc321922794

2、h 2 HYPERLINK l _Toc321922795 (二)立立項依據據 PAGEREF _Toc321922795 h 13 HYPERLINK l _Toc321922796 四、以往往工作程程度 PAGEREF _Toc321922796 h 18 HYPERLINK l _Toc321922797 五、調查查工作布布置 PAGEREF _Toc321922797 h 19 HYPERLINK l _Toc321922798 (一)目目標任務務 PAGEREF _Toc321922798 h 19 HYPERLINK l _Toc321922799 (二)部部署原則則 PAGERE

3、F _Toc321922799 h 21 HYPERLINK l _Toc321922800 (三)工工作部署署 PAGEREF _Toc321922800 h 21 HYPERLINK l _Toc321922801 (四)調調查技術術方法與與工作量量 PAGEREF _Toc321922801 h 23 HYPERLINK l _Toc321922802 (五)工工作進度度與實施施安排 PAGEREF _Toc321922802 h 26 HYPERLINK l _Toc321922803 六、預期期成果 PAGEREF _Toc321922803 h 28 HYPERLINK l _To

4、c321922804 七、質量量保證 PAGEREF _Toc321922804 h 28 HYPERLINK l _Toc321922805 (一)實實行項目目管理制制度 PAGEREF _Toc321922805 h 28 HYPERLINK l _Toc321922806 (二)運運用先進進現代圖圖像資料料 PAGEREF _Toc321922806 h 30 HYPERLINK l _Toc321922807 (三)組組織嚴格格的管理理制度 PAGEREF _Toc321922807 h 31 HYPERLINK l _Toc321922808 (四)安安全與勞勞動保障障 PAGERE

5、F _Toc321922808 h 31 HYPERLINK l _Toc321922809 八、經費費概算 PAGEREF _Toc321922809 h 31 HYPERLINK l _Toc321922810 (一)概概算編制制依據 PAGEREF _Toc321922810 h 31 HYPERLINK l _Toc321922811 (二)編編制編制制方法 PAGEREF _Toc321922811 h 32 HYPERLINK l _Toc321922812 (三)概概算合理理性分析析 PAGEREF _Toc321922812 h 33 HYPERLINK l _Toc32192

6、2813 (四)經經費概算算表 PAGEREF _Toc321922813 h 33 HYPERLINK l _Toc321922814 (五)預預算說明明 PAGEREF _Toc321922814 h 34附圖:浙浙江省龍龍游縣農農村山區區地質災災害隱患患調查與與評價工工作布置置圖PAGE 37一、項目目名稱浙江省龍龍游縣農農村山區區地質災災害隱患患調查與與評價二、項目目基本情情況起止時間間:20012年年5月至220133年5月工作范圍圍:浙江江省龍游游縣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災害害隱患調調查與評評價范圍圍是東經1119021119220,北緯2284442917,主要要為龍游游縣農村村山區,

7、覆蓋了溪口鎮鎮、橫山山鎮、羅羅家鄉、廟下鄉鄉、沐塵塵畬族鄉鄉、石佛鄉鄉、社陽陽鄉、大大街鄉,包括龍龍洲街道道、東華華街道、小南海海鎮、塔塔石鎮的的一部分分,總面面積約600kmm2,占龍龍游縣總總面積的的52.7%。自然地理理:龍游游縣位于于浙江省省中西部部,地處處金衢盆盆地中部部,面積積11338.772kmm2,轄龍洲、東華22個街道道,湖鎮鎮、小南南海、詹詹家、溪溪口、橫橫山、塔塔石6個個鎮和羅羅家、廟廟下、沐沐塵、大大街、社社陽鄉、石佛、模環鄉鄉7鄉,共共有2622個行政政村、114555個自然村村、31885個村村民小組組。20110年總人口為36.24萬萬人,其其中農業業人口332

8、.666萬人人,農村村勞動力力20.43萬萬人,農村山山區以水水稻、筍筍竹、茶茶葉、蔬蔬菜種植植和畜禽禽、水產產養植為為主,少少部分村村民外出出務工。交通條件件:龍游是是浙江連連接江西西、安徽徽和福建建三省的的重要交交通樞紐紐,杭金金衢高速速、龍麗麗高速、杭新景景三條高高速公路路在境內內交匯;浙贛鐵鐵路、3320國國道、446省道道、500省道縱縱橫交錯錯,各行行政村有有縣村道路貫穿穿,山區以以林區小小路相連連,交通通較便捷(圖1龍龍游縣交交通位置置圖)。項目負責責單位:龍游縣縣國土資資源局項目承擔擔單位:浙江省省地質調調查院、中國地地質大學學(武漢漢)圖1 龍游縣縣交通位位置圖三、地質質背景

9、及及立項依據據(一)地地質背景景1氣象象水文龍游屬亞亞熱帶季季風氣候候區,四四季分明明,溫暖暖濕潤,光照充充足,雨雨量充沛沛,受季季風和臺臺風影響響明顯。春季陰陰雨較多多,夏季季天氣晴晴熱,夏夏秋受臺臺風侵襲襲影響,局部產產生暴雨雨中心,是浙江江中西部部暴雨中中心之一一,秋冬冬季天氣氣以晴為為主,冷冷空氣南南下時形形成寒流流。境內多年年平均降降雨量118055.299mm,多年平平均蒸發發量15503.6mmm,平均均氣溫117.33,年年平均暴暴雨日55.5天天,降雨一般般集中在在39月,占全年年降水量量的77.4%,降水量量具南部較大大,中部部偏低,北部變化不不大的特特點。境內水系系屬錢塘

10、塘江流域域,衢江江是錢塘塘江上游游干流,從詹家鎮鎮馬葉入入境,順順勢橫貫貫中部,向東經經湖鎮邵邵家出境境,過境境段長228kmm。衢江支支流發育育,主要要有塔石石溪、模模環溪、靈山港港、羅家家溪、社社陽溪等等,各支流流屬典型型的山區區性雨源源型河流流,源短短流急,自然落落差大,水量水位位受降雨雨控制呈呈季節性變化,具暴漲漲暴落的的特點,境內39月為為豐水期期,其中中36月常常有洪水水,9月月至次年年2月為為平枯水水期。2地形形地貌(1)地地形特征征龍游境內內地形總體體呈南高高北矮中中間低的的馬鞍狀狀。南部屬仙仙霞嶺余余脈,大大部為中中山、中中低山丘丘陵,山山脈走向向多為北北東南南西向,地形切切

11、割深,起伏大大,山體體地形坡坡度陡,一般為2050,區內內山勢高高聳挺拔拔,山峰峰林立,千米以以上山峰峰有700余座,最高峰峰桃源尖尖海拔標標高14438.9m,為全縣縣最高點點。中部部可分為沖積積平原和和低丘崗崗地,衢江河河谷沖積積平原地地勢開闊闊平坦,最低點點為湖鎮鎮童村,海拔高高度僅333.00m,與與縣內最最高峰相相差14405.9m;低丘崗崗地地形形切割較較淺,坳坳溝垅崗崗相間,溝寬坡坡緩,崗崗頂波狀起起伏。北部地勢勢較低,多為低低山丘陵陵,山脈脈走向以以北北東東向為主,地形切切割較深深,山體體地形坡坡度15535為主,最高處處為馬槽坪坪,海拔標高高9400.1mm。(2)地地貌形態

12、態特征根據地質質作用內內外營力力、巖石對對地貌形形態影響響等因素素,將龍游縣縣地貌形態態劃分為為五類(表1龍龍游縣地地貌特征征表、圖2龍游縣縣地貌圖圖)。表1 龍龍游縣地地貌特征征表序號地貌形態代表巖性高程分布位置置地形坡度度面積(km22)占總面積積(%)絕對(m)相對(m)河谷沖積積平原、漫灘、一級階階地粘性土、砂、砂砂礫石組組成7030衢江和各各支流兩兩側3150.6613.223侵蝕剝蝕蝕紅層垅垅崗丘陵陵K1-22“紅層層”組成成5722灰紫紅色色厚層塊塊狀礫巖巖、含礫礫粗砂巖巖、砂巖巖、粉砂砂巖夾泥泥巖朝川組(K1c)3000紫紅色中中厚層粉粉砂質泥泥巖、粉粉砂巖及及中細砂砂巖侏羅系

13、上統九里坪組組(J33j)28336斑狀流紋紋巖、流流紋質晶晶屑凝灰灰熔巖、霏細斑斑巖夾凝凝灰質砂砂巖黃尖組(J3h)西山頭組組(J33x)17494331749433塊狀熔結結凝灰巖巖夾含礫礫凝灰巖巖等塊狀流紋紋質玻晶晶屑熔結結凝灰巖巖、凝灰灰巖高塢組(J3g)3000流紋質玻玻屑晶屑屑熔結凝凝灰巖勞村組(J3 l)大爽組(J3d)526131183000粉砂質泥泥巖、粉粉砂巖夾夾凝灰巖巖;厚層層礫巖、砂礫巖巖、中細細砂巖流紋質玻玻屑熔結結凝灰巖巖、含角角礫凝灰灰巖夾沉沉凝灰巖巖古生界三疊系上統烏灶組(T3ww)3500厚層狀、塊狀灰灰白色石石英砂巖巖、含礫礫中粒石石英砂巖巖、中細細粒石英英

14、砂巖石炭系中統藕塘底組組(C22o)15443灰白、紫紫紅色中中粗、中中細石英英砂巖,上部粉粉沙質泥泥巖與灰灰巖、白白云巖互互層奧陶系上統長塢組(O3c)1199920042黃綠色粉粉砂質泥泥巖、粉粉砂巖黃泥崗組組(O33h)15772紫紅色鈣鈣質泥巖巖、鈣質質粉砂巖巖硯瓦山組組(O33y)10552瘤狀灰巖巖夾薄層層狀鈣質質頁巖胡樂組(O2-3hll)61449灰色硅質質頁巖、硅質粉粉砂巖中統寧國組(O1-2n)371175深灰色粉粉砂質頁頁巖、泥泥質頁巖巖下統印渚埠組組(O11y)943382灰黃綠色色粉砂質質泥巖、泥巖夾夾灰巖西陽山組組(O x)1624622深灰色中中厚層泥泥質灰巖巖夾

15、隱晶晶灰巖寒武系上統華嚴寺組組(3 h)1271811深灰色中中厚層條條帶狀泥泥質灰巖巖中統楊柳崗組組(2 y)453373大餅狀灰灰巖、泥泥質灰巖巖、白云云質灰巖巖下統大陳嶺組組1d301109白云質灰灰巖夾炭炭質硅質質巖薄層層荷塘組(1h)295547硅質巖、硅質頁頁巖、硅硅質粉砂砂巖夾石石煤層新元古界界震旦系上統燈影組(Z2dn)761108灰白色中中厚層白白云質灰灰巖、泥泥質白云云巖下統陡山沱組組(Z11d)39995灰色中厚厚層硅質質白云巖巖、泥質質白云巖巖夾粉砂砂巖南華系上統南沱組(Nh22n)755555深灰色含含礫巖屑屑砂巖、長石巖巖屑砂巖巖下統休寧組(Nh11x)490189

16、90中上部灰灰黃綠色色粉砂質質泥巖,細-粗粗粒長石石巖屑砂砂巖夾凝凝灰質砂砂巖古元古界界龍游巖群群(Ptt1L)20000含石墨黑黑云斜長長片麻巖巖、黑云云斜長粒粒變巖,矽線云云母片巖巖、角閃閃巖等(3)巖巖漿巖龍游縣境境內巖漿漿活動強強烈,巖巖漿巖種種類較多多,大致致可分侵侵入巖、潛火山山巖、脈脈巖三類類。侵入入巖主要要是燕山山中、晚晚期二長長花崗巖巖、中細細粒花崗崗巖、石石英二長長巖,分分布龍游游南部,其中中沐塵巖巖體出露露在溪口梧村,長188km,寬335km,呈橢橢圓狀,巖石抗抗風化能能力較差差,風化化殘積層層厚度較較大。潛潛火山巖巖屬晚侏侏羅世火火山噴發發晚期產產物,有有流紋(斑)巖

17、巖、霏細細斑巖、石英霏霏細斑巖巖等,分分布龍南南地區,平面形形態呈橢橢圓形、圓形、部分不不規則形形狀。脈脈巖以霏霏細斑巖巖為主,多數呈呈NE向向展布。4地質質構造及及區域性性穩定性性江紹斷裂裂帶將龍龍游分為為南北兩兩個不同同的地質質構造單單元,區區內地質質構造較較復雜,各個時時期構造造相互迭加加改造,形成了了褶皺形形態不完完整、斷裂構構造發育育的總體體構造格格架(圖圖3龍游縣縣地質圖圖)。(1)斷斷裂帶北東向斷斷裂:走走向400600,為為壓壓壓扭性結結構,如如江紹斷斷裂帶、楓林斷斷裂帶、銀坑斷斷裂帶,十都寺后斷斷裂 、金釣灣灣甘溪溪壟斷裂裂。北北東向向斷裂:走向220225,傾向NNW,傾傾

18、角陡,次級斷斷裂多,主要為為連里下章斷斷裂、高高坪廟廟下斷裂裂帶、小小馬埠新鋪斷斷裂帶。北東東向向或近東東西向斷斷裂:分分布金衢衢盆地,以下章章斷裂規規模最大大,張家家寺徐徐盆邊斷斷裂帶。 北西向斷斷裂:強強烈錯切切北東向向斷裂,總體走走向NWW30003220展展布,如如全旺馬頭斷斷裂帶等等。斷裂帶的的兩側常常衍生有有次級斷斷裂,小小斷裂、層間滑滑動、柔柔皺、劈理、節理等等構造結結構面常常成為地地質災害害的主要要控制面,地質質構造與與地質災災害密切切相關。圖3 龍游游縣地質質圖(2)新新構造運運動白堊紀末末第三紀紀區內新構造造運動處處于間歇歇性、差差異性上上升,主要表現現在衢江江兩岸的的兩級

19、階階地上。一級階階地分布布在衢江江南岸,高程在在4055mm間,二級級階地由由中更新新世沖洪洪積組成成,衢江江兩岸均均有分布布,高程程在600855m,階地地前緣高于衢江220225m。一級階階地與二二級階地地高差220330m,反映了了從中更更新世至至全新世世期間河河流下切切作用及及地殼抬抬升幅度度,間歇歇性上升升從中更更新世以以來變得得緩慢。差異性性上升表表現在最最后一級級剝夷面面在衢江江兩岸高高程的差差異,衢衢江南岸岸為8001220m,而衢江江北岸為為651000m,缺失第第三紀沉沉積和第第四紀階階地的不不對稱分分布。第四紀紀前期新新構造運運動時強強時弱,形成了了一套粗粗細韻律律較明顯

20、顯的松散散堆積物物;中更更新世構構造運動動總體漸漸趨緩和和,形成成了一、二級基基座階地地。根據浙浙江省歷歷史地震震年表境內發發過二次次小干33.0級級的地震震,15526年年2月226日建建德梅城城4.00級地震震是周邊邊最大一一次地震震,縣境境內地震震具震級級小、頻頻率低的的特點,根據中國地地震動參參數區劃劃圖(GB118300620001),本區地地震動峰峰值加速速度一般般小于0.05gg,對應應地震基基本烈度度度,屬地殼殼穩定區區域。5巖土土體工程程地質根據巖土土體的成成因類型型、物質質組成、結構特征征、分布布均勻性性和完整整性、工工程物理理力學性性質及抗抗風化能能力等綜綜合因素素進行巖

21、巖組分類類,將縣縣境內巖巖土體分分為砂類類土巖組組(STT)、礫礫石類土土巖組(LT)、紅色色砂巖、砂礫巖巖巖組(SRcc)、紅紅色粉砂砂巖、泥泥巖巖組組(SRRf)、砂巖、砂礫巖巖巖組(Sc)、粉砂砂巖、泥泥巖巖組組(Sff)、流流紋巖巖巖組(RRr)、晶屑、玻屑凝凝灰巖巖巖組(HHt)、熔結凝凝灰巖巖巖組(HHi)、凝灰質質碎屑巖巖巖組(Hs)、碳酸酸鹽巖巖巖組(TTc)、碳酸鹽鹽巖、碎碎屑巖巖巖組(TTcc)、片麻麻巖、變變粒巖巖巖組(BBg)、花崗巖巖類巖組組(Qgg)、中中、基性性巖類巖巖組(QQd)等等15個個工程地地質巖組組(表44工程地地質巖組組劃分表表)。表4 工工程地質質巖

22、組劃劃分表序號巖組及代代號主要地層層(代號)工程地質質特征1砂類土巖巖組STQhy粉砂、粘粘土、砂砂、砂礫礫石等2礫石類土土巖組LTQ1、QQ2、Q3含礫粘土土、砂礫礫石、網網紋紅土土、礫石石等3紅色砂巖巖、砂礫礫巖巖組組SRcK2q、K2z紫紅色厚厚層狀礫礫巖、砂砂礫巖、泥質粉粉砂巖,含礫粗砂砂巖、砂砂巖、粉粉砂巖夾夾泥巖4紅色粉砂砂巖、泥泥巖巖組組SRfK2j、K1c中厚層狀狀粉砂巖巖、粉砂砂質泥巖巖,局部部礫巖、砂巖,粉砂巖巖及中細細砂巖5砂巖、砂砂礫巖巖巖組ScC02、T3w厚層狀、塊狀灰灰白色石石英砂巖巖、含礫礫中粒石石英砂巖巖、中細細粒石英英砂巖6粉砂巖、泥巖巖巖組SfO深灰色含含

23、礫巖屑屑砂巖、長石巖巖屑砂巖巖中上部部灰黃綠綠色粉砂砂質泥巖巖,細粗粒長長石巖屑屑砂巖夾夾凝灰質質砂巖7流紋巖巖巖組RrJ3j斑狀流紋紋巖、流流紋質晶晶屑凝灰灰熔巖、霏細斑斑巖夾凝凝灰質砂砂巖8晶屑、玻玻屑凝灰灰巖巖組組HtJ3x塊狀流紋紋質玻晶晶屑熔結結凝灰巖巖、凝灰灰巖9熔結凝灰灰巖巖組組HiJ3h、J3g塊狀熔結結凝灰巖巖夾含礫礫凝灰巖巖、流紋紋質玻屑屑晶屑熔熔結凝灰灰巖10凝灰質碎碎屑巖巖巖組HsJ3l、 J3d上段紫紅紅色粉砂砂質泥巖巖、粉砂砂巖夾凝凝灰巖;下段紫紫紅色厚厚層礫巖巖、砂礫礫巖、中中細砂巖巖等,流流紋質玻玻屑熔結結凝灰巖巖、含角角礫凝灰灰巖夾沉沉凝灰巖巖11碳酸鹽巖巖巖

24、組Tc1h、2y深灰色中中厚層泥泥質灰巖巖夾隱晶晶灰巖深深灰色中中厚層條條帶狀泥泥質灰巖巖大餅狀狀灰巖、泥質灰灰巖、白白云質灰灰巖、白白云質灰灰巖夾炭炭質硅質質巖薄層層12碳酸鹽巖巖、碎屑屑巖巖組組TccZ2dnn、Z1d灰白、紫紫紅色中中粗、中中細石英英砂巖,白云巖巖互層,鈣質泥泥巖、鈣鈣質粉砂砂巖瘤狀狀灰巖夾夾薄層狀狀鈣質頁頁巖,硅硅質粉砂砂巖夾石石煤層灰灰白色中中厚層白白云質灰灰巖、泥泥質白云云巖灰色色中厚層層硅質白白云巖、泥質白白云巖夾夾粉砂巖巖13片麻巖、變粒巖巖巖組BgPt1ll含石墨黑黑云斜長長片麻巖巖、黑云云斜長粒粒變巖,矽線云云母片巖巖、角閃閃巖等14花崗巖類類巖組Qg、花崗

25、巖、花崗斑斑巖、霏霏細斑巖巖、石英英霏細斑斑巖15中基性巖巖類巖組組Qdo、石英二長長巖,角角閃二長長巖,輝輝綠玢巖巖,安山山玢巖6水文文地質條條件根據區域域地下水水賦存條條件、巖巖層含水水介質特特征,水水理性質質和水動動力特征征,將區區內地下下水分為為松散巖巖類孔隙隙潛水、紅層孔孔隙裂隙隙水、碳碳酸鹽巖巖裂隙溶溶洞水、基巖裂裂隙水四四種類型型。(1)松松散巖類類孔隙水水根據含水水層成因因時代、地下水水分布特特征、地地下水類類型、水水理性質質等因素素,將龍龍游縣松松散巖類類孔隙水水分為八大大類(表表5松散巖巖類孔隙隙潛水特特征表)。表5 松松散巖類類孔隙潛潛水特征征表含水層名名稱含水層代號含水

26、層巖性含水層厚度(mm)水位埋深(mm)透水性單井涌水量(m3 /dd)富水等級全新統沖沖積含水水層alQ44中粗砂、砂礫石石、礫卵卵石1.512.00.53.88強1000030000豐富全新統沖沖洪積含含水層al-pplQ44含粘土砂砂、砂礫礫石、砂砂卵石3.17.770.55.22中等1003000中等上更新統統沖積含含水層alQ33松散砂、砂礫石石、砂卵卵石3.09.000.34.88中等153300中等貧貧乏上更新統統沖洪積積含水層層al-pplQ33含少量粘粘土砂、砂礫石石3.88.001.36.99強502200中等貧貧乏上更新統統洪沖積積含水層層pl-aalQ33含粘土中中粗砂

27、、砂礫石石2.38.770.97.66差20880貧乏上更新統統坡洪積積含水層層dl-pplQ33混粘土砂砂、砂礫礫石3.76.880.72.22差10880貧乏中更新統統沖洪積積含水層層al-pplQ22礫石、砂砂礫石、卵石混混粘土2.16.551.05.00差2100極貧乏殘坡積層層含水層el-ddlQ含碎石粉粉粘土、碎石土土0.52.550.52.55差58極貧乏(2)紅紅層孔隙隙裂隙水水(K22q、K2j、K1-2z、K1c、J3l)分布于金金衢盆地地,富水水性依據據巖性相相差較大大,其中中上白堊堊統金華華組粉砂砂巖、粉粉砂質泥泥巖及細細粒粗砂砂巖具溶溶蝕孔隙隙,裂隙隙較發育育,富水水

28、性較好好。上白白堊統衢衢縣組和和下白堊堊統中戴戴組、上上侏羅統統勞村組組、朝川組組等含水水條件差差,水量量貧乏。(3)碳碳酸鹽巖巖類裂隙隙溶洞水水(33x、3h、2y 、Z2dn)分布在志志棠石佛一一帶,含含水層巖巖性為上上震旦系系燈影組組白云巖巖、中寒寒武系白白云質灰灰巖和上上寒武系系中厚層層狀條帶帶狀灰巖巖夾碎屑屑巖,巖巖溶不發發育,泉泉水流量量0.111.00/s,除構造造破碎帶帶外,水水量較貧貧乏。(4)基基巖裂隙隙水(JJ3、T3w、O、Z、PPt1l、oo、)分布于龍龍南變質質巖、侵侵入巖和和火山巖巖,以及及龍北古古生界、晚元古古界碎屑屑巖和火火山巖區區,水量量貧乏,地下水水接受大

29、大氣降水水補給,沿裂隙隙、孔隙隙、溶洞洞(隙)徑流,該類型型地下水水與殘積積坡積含含水層和和風化帶帶網狀裂裂隙水聯聯系密切切,常以以泉的形形式排泄泄或側向向補給孔孔隙潛水水。(二)立立項依據據1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環境境脆弱龍游縣山山區面積大大,地形復復雜,切切割深,起伏大大,陡坡坡陡崖發發育,山山體斜坡坡坡度較較陡;龍游游山區降雨雨充沛,臺汛期期歷時長長,受季季風和臺臺風影響響明顯,降雨量量時空分分布不均均勻,山區溝溝谷落差差大,源源短流急急,具暴暴漲暴落落特點,易發生生山洪災災害,可可能引發發泥石流流;境內龍龍游巖群群分布面面積大,地層年年代老,成巖歷歷史久,片理片片麻理發發育,巖巖土工程程結

30、構差差;沐塵巖巖體為境境內最大大巖體,該巖體體抗風化化能力差差,風化化程度深深,風化化殘積層層厚度大大,巖體體結構松松散破碎碎,殘坡坡積孔隙隙水分布布廣,斜斜坡自穩穩能力較較差,常常發生地地質災害害;龍游游地處江江紹斷裂裂帶,構造運運動強烈烈,斷裂裂發育,次級斷斷裂、小小斷裂、柔皺及及節理密密集帶等等軟弱結結構面常常成為地地質災害害控滑面面;龍游游南部山山區為地地質災害害多發區區,災害害點較多多,在降降雨等不不利因素素作用下下,原災災害點可可能復活活,產生地地質災害害。龍游縣地地質環境境脆弱,特別是是南部農村村山區地地形高差差大,巖巖土結構構復雜多多樣,斜斜坡數量量多,穩穩定性差差,地質質災害

31、發發生概率率較高;村民防范范意識差差,救災災能力相相對較差差,地質質現象成成災可能能性大,龍游縣縣農村山山區地質質環境具具有典型型性和普普遍性,開展農農村山區區地質災災害調查查是一項項十分重重要的基基礎工作作,對促促進龍游游社會和和諧、經經濟發展展具有較大現現實意義義。2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災害害點多面面廣龍游是我我省地質質災害多多發區之一一,有地地質災害害高易發發區3個個,面積積26.55kkm2,中易易發區11個,面面積1996.557kmm2,低易易發區44個,面面積3886.113kmm2,地質災災害易發發區面積積占全縣縣總面積積的533.5%。地質質災害高高易發區區分布在在溪口、大街、社

32、陽等等山區鄉鎮鎮,地質質災害中中易發區區分布在在溪口、大街、廟下、沐塵和龍洲街街道等山區。已發現現地質災災害點多多面廣,除位于于金衢盆盆地的東東華街道道、詹家家鎮、湖湖鎮鎮、模環鎮鎮外,其其他111個鄉鎮鎮都有地地質災害害點分布布,至220100年底已已發現地地質災害害及隱患患1499個,分分布于溪溪口422個、廟廟下288個、沐沐塵188個、大大街144個、羅羅家111個、社社陽122個;其其中滑坡坡93個個,崩塌塌25個個,泥石石流266個,地地面塌陷陷5個;規模小小型1445個,中型44個;危危害程度度較大級級32個個,一般般級1117個;目前穩穩定性差差82個個,受地地質災害害威脅人人

33、口11110人人,威脅脅財產約約15000萬元元。龍游游縣地質質災害及及隱患大大部分分分布于農農村山區區,對當當地村民民的生活活產生較較大影響響,制約約當地經經濟社會會發展。3農村村山區人人類工程程活動強強烈(1)切切坡建房房龍游山多多地少,人口密密度較大大,切坡坡建房發發生地質質災害的的概率較較高。其原因因一是隨著著工程活活動增加加,大量量工程建建設活動動逐漸向向山區延延伸,由由于山區區地形和交通等等因素制制約,建建設工程程常常依依山傍水水修建,人工削削坡現象象十分普普遍,形形成眾多多人工邊邊坡且防護不不到位。二是改革革開放經經濟收入入增加,村民對對居住條條件改善善需求強強烈,新新的切坡坡建

34、房對對地質環環境破壞壞嚴重,山區村村民住宅宅依山就就勢沿溝溝呈長條形形散布,存在大大量人工工切坡建建房現象象,據統統計,已已發生的的地質災災害中有有65%以上為為人工切切坡建房房等人為為因素綜綜合引發發,農村村山區由由人類工工程活動動引起、暴雨誘誘發的突突發性滑滑坡崩塌塌等地質質災害日日益增多多,已成為地地質災害害造成人人員傷亡亡的主要要區域。(2)切切坡修路路龍游農村村山區修修筑了大大量的低低等級公公路、通通村公路路等,近幾幾年來,隨著毛毛竹種植植業的興興起,還還修建了了規劃修修建大量量林區道道路。由由于山區區地形復復雜,高高低起伏伏大,存存在大量量切坡現現象,公公路開拓拓使本來來陡峭的的山

35、體形形成了許許多高陡陡人工邊坡坡,且大部分分路段對對邊坡缺缺少應有有的防護護,部分分施工棄棄渣沒有有進行有有效的處處理,在在方便村村民出行行運輸的同同時也影影響部分分村民住住宅的安安全,存存在嚴重重的地質質災害隱隱患。(3)鄉鄉鎮建設設、旅游游開發、水利設設施和礦礦產開發發近年來,龍游山區區村鎮建設設項目不不斷增加加,旅游景景點和農家家樂開發發力度加加大,水水利工程程建設投入入增加,礦業開開發日益益頻繁,新一輪輪工程建建設項目目將展開開,人類類工程活活動規模模與強度度不斷加加大,農村山區區滑坡、崩塌、泥石泥泥等地質質災害時時有發生生,極大大地影響響當地地質質環境質質量和村村民住宅宅安全,科學地

36、地開展農農村山區區地質災災害調查查與評價價,有利利于指導導新農村村建設規規劃選址址、旅游開開發、水水利設施施、礦業經濟濟發展,開展龍游游縣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災害害隱患調調查與評評價,合理進進行地地地質災害害防治,減少地地質災害害的發生生,是改善山山區地質質環境質質量,構建和和諧社會會所需。4農村村山區防防災減災災要求迫迫切改革開放放以來,龍游經經濟社會會發展迅迅速,基基礎設施施建設成成效顯著著,村民民居住、交通通條件有有了較大大改善,生活水水平不斷斷提高,形成了了筍竹、畜牧、水產等等農業優優勢產業業。龍游游縣地處處浙江西西部,經經濟總量量仍然偏偏小,與與經濟發發達地區區有較大大的差距距,但減減災

37、防災災要求迫迫切。龍龍游縣政政府和有有關部門門充分認認識到開開展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災害害調查是是統籌區區域協調調發展、推進新新農村規規劃建設設、解決決發展中中深層次次矛盾、實現經經濟快速速增長、共享改改革成果果的一項項重要舉舉措;該該項目實施對對規范農農村建房房、引導導農民集集聚建房房、實施施新農村規規劃、增增強農民民抵御自自然災害害風險的的能力都都具有十十分重要要的意義義。因此此,縣財財政在資資金十分分緊缺的的情況下下仍將為為本項目目提供必必要的配配套資金金,以保保證龍游游縣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災害害隱患調調查與評評價工作作順利進進行。5地質質災害調查查基礎扎扎實龍游縣對對地質災災害防治治工作十分

38、分重視,成立了了縣政府府領導為為組長、相關部門門負責人人為成員員的縣地質災災害防治治工作領領導小組組,縣府還與有關關鄉鎮、部門簽簽訂了地地質災害害防治責責任書,出臺了了地質災災害防治治獎勵與與處罰辦辦法。各各責任單單位根據據相關要要求積極極制定行行動計劃劃,建立立了地質質災害汛汛期預案案、災害害速報、險情排排巡查、汛期值值班等制制度。根據地地質災害害隱患特特點、發發展趨勢勢分析評評價,及時發發現險情情,采取取預防、應急措措施,重重點突出出地發布布年度地地質災害害防治方方案,開開展多種種形式的的應急演演練,提提升了應應急體系系指揮協協調、救救援處置置能力,確保了了平安。近年來龍龍游縣國國土資源源

39、局一是是積極開開展地質質災害防防治知識識宣傳,通過網網絡、報報紙、電電視、廣廣播、墻墻面標語語、警示示牌、宣宣傳欄、派發宣宣傳資料料等多種種形式對對相關部部門、街街道、鄉鄉鎮、村村基層工工作人員員進行地地質災害害特點、隱患識識別、監測、應急方方法、工工程建設設與地質質災害等等方面的的知識培培訓;對地質質災害危危險區人人員發放放明白卡卡和避險險卡,極極大地提提高了人人民群眾眾對地質質災害防防治工作作的認識識,提升升了地質質災害防防治水平平和應急管理理體系。二是加大大群測群群防、專專業監測測、值班班、應急急處置力度度,建立立健全了群測群群防體系系,鞏固縣縣、鄉鎮鎮街道、村監測測責任人人。跟蹤地地質

40、災害害隱患點點發展趨趨勢,穩穩步推進進工程治理理,使地地質災害害的防治治真正扎扎根于群群眾。龍游縣縣已創建建為國土土資源部部第二批批地質災災害群測測群防“十有縣縣”, 溪口鎮鎮楓林村村的余福明明被評為為全國地地質災害害優秀群群測群防防隊員,溪口國國土資源源管理所所也被評為為浙江省省地質災災害防治治“五到位位”基層示示范國土土資源所所。三是配合合規劃用用地選址址、村鎮土地地規劃審審批等環環節,將將地質災災害易發發區內的的建設項項目進行行地質災災害危險險性評估估,對危危險性中中等及以以上的項項目,實實行“三同時時”政策,要求地地質災害害治理工工程與主主體工程程同時設設計、同同時施工工、同時時投產使

41、使用,從從源頭上上控制地地質災害害的發生。四是在資資金緊缺缺的情況況下,與氣象象部門密密切合作,增加了雨量監監、遙測測站點,根據財財政狀況況,分輕輕重緩急急按排資資金進行行地質災災害點工工程治理理。五是與有關關部門、鄉鎮密切切配合,依據地地質災害害點實際際,結合合下山脫脫貧和村村鎮建設設規劃,積極開展展危險區區村民搬搬遷避讓讓,龍游縣縣地質災災害防治治工作經驗驗豐富,為本次次農村山山區地質質災害隱隱患調查查與評價價奠定了了良好的的基礎。綜上所述述,龍游縣縣是浙江江中西部部暴雨中中心之一一,衢江江支流屬屬山區性性雨源型型河流,具暴漲漲暴落特特點,地地形切割割深,起起伏大,山體坡坡度陡,地貌類類形

42、較齊齊全,有有侵蝕剝剝蝕中山山、中低低山、低低山、丘丘陵,侵侵蝕剝蝕蝕紅層垅垅崗丘陵陵和河谷谷沖積平平原等;地層出出露較全全,代表表性強,龍游北北部代表表了古生生代沉積積巖系,南部代代表了中中生界火火山巖、元古界界變質巖巖和上古古生界碎碎屑巖及及酸、中中酸性侵侵入巖。龍游縣縣農村山山區地質質環境較較脆弱,地質災災害點多多分布于農村村山區,對對村民影影響較大大;近年來來農村山山區人工工削坡現現象普遍遍,形成成眾多高高陡邊坡坡,且防護護不到位位,對地地質環境境造成破破壞較嚴嚴重,是地質災災害主要要發生區域域,具浙江江一般農農村山區區的普遍遍性和典典型性,開展龍游游縣農村村山區地質質災害調調查十分分

43、必要。龍游縣各各級政府府和有關關部門對對地質災災害防治治十分重重視,群群測群防防體系扎扎實可靠靠,地質質災害防防治體系系和管理理體系已已建立,并取得得了良好好的社會會效益,開展龍龍游縣農農村山區區地質災災害調查查對抗災災減災具具有社會會效益、總結地地質災害害防治成成績、鞏固地地質災害害防治成成果、創創新地質質災害管管理體制制,具有較較大現實實意義。縣財政政將為本本項目提提供必要要的配套套資金。四、以往往工作程程度龍游縣基基礎地質質、礦產產地質、環境地地質研究究程度較較高,主主要有:1:200萬金華華幅、衢衢州幅區區域地質質調查報報告,119666年;1200萬金華華幅、衢衢州幅區區域水文文地質

44、普普查報告告,1997719883年;1/5萬萬塔石、安地、龍游、沐塵、靈山、蕉川幅幅區域地地質調查查報告,11991119995年年;1/255萬金華華市幅區區域地質質調查報報告,220044年;龍游縣農農業地質質環境調調查生態態地質環環境功能能區劃,(20003年年);龍游縣地地質災害害調查與與區劃報報告,220033年;龍游縣地地質災害害防治規規劃,220055年;2004420011年年間龍游游縣各鄉鎮地質質災害防防治方案案;龍游縣小小流域泥泥石流地地質災害害調查與與評價報報告,(20007年);龍游沐塵塵水庫建建設用地地地質災災害評估估報告及及說明書書等50份;地質災害害治理工工程設

45、計計方案15份份。五 HYPERLINK l _Toc200419965 、調查查工作布布置(一)目目標任務務1工作作目標收集整理理龍游縣縣農村山山區村鎮鎮規劃資資料;查查明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災害害隱患分分布、發育特特征、危危害程度度及危險險性,系系統研究究總結龍龍游縣地地質災害害發生發發展和演演化規律律,提出出地質災災害防治治對策措措施和建建議;探探索地質質災害防防治管理理體制改改革,編編制龍游游縣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災害害隱患分分布圖冊冊、地質質災害防防災預案案和評價價報告;進行地質質災害風風險評價價與管理理研究,建立農農村山區區地質災災害預警警模型、評價模型型。2工作作任務(1)收收集整理理龍

46、游縣縣基礎地地質、地地質環境境成果資資料,特特別是地地質災害害調查與與區劃、小流域域泥石流流地質災災害調查查與評價價、山區區鄉鎮地地質災害害易發區區圖冊、鄉鎮地地質災害害防治方方案資料料,總結結地質災災害防治治預案、災害速速報、險險情巡排排查、汛汛期值班班,地質質災害防防治獎勵勵與處罰罰辦法等等制度建建設成就就,鞏固固地質災災害防治治成果。(2)重重點查明明龍游縣縣溪口等等13個個鄉鎮街街道的農農村山區區村民削削坡建房房和旅游游開發、水利設設施建設設、礦業開發、低等級級通村公公路建設設形成的的農村山山區地質質災害隱隱患;對東華華街道等等2個鄉鄉鎮街道道有危險險的村民民房前屋屋后地質質災害隱隱患

47、進行行調查;查明地地質災害害隱患分分布發育育特征、危害程程度及危危險性和和對山區區人民群群眾生命命財產危危害程度度,劃定定地質災災害危險險區。(3)研研究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災害害隱患特特點、發發生發展展和演化化規律,根據地地質災害害隱患特特點,編編寫農村村山區重重要居民民點地質質災害防防災預案案,評價價農村山山區重點點村莊的的地質環環境安全全性;提提出群測測群防監監測預警警、避讓讓搬遷、工程治治理等防防治對策策措施和和建議。(4)開開展龍游游縣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災害害防災減減災知識識培訓,協助當當地政府府完善地地質災害害群測群群防體系系。(5)編編制龍游游縣農村村山區鄉鄉鎮地質質災害分分布圖冊冊,

48、建立立地質災災害空間間信息數數據庫;地質災災害預警警、評價價模型,為地質質災害隱隱患點的的應急處處置、群群測群防防、搬遷遷避讓、勘查治治理和村村鎮規劃劃等工作作提供科科學依據據。(二)部部署原則則“以人為為本”的原則則:充分依靠靠當地各各級政府府、村民委委員會,根據山山區民居居點依山山傍水、沿溝線線狀散布布的特點點,合理理布置農農村山區區地質災災害調查查工作量量,突出出以人為為本的原原則。“實事求求是”原則:科學準確確地劃定定地質災災害隱患患危險區區范圍,實事求求是地調調查受威威脅人口口,受威威脅財產產采用當當地統一一口徑計計算,杜杜絕人為為擴大和和縮小。 “因地制制宜,防防治結合合”的原則則

49、:分析研研究地質質災害隱隱患特點點、發育特特征、危危害程度度及危險險性,科科學合理理地采取取地質災災害防治治措施。(三)工工作部署署1資料料收集分析析充分收集集龍游縣縣基礎地地質、地地質災害害調查與與評價、建設用用地地質質災害危危險性評評估、地地質災害害點工程程治理勘勘查設計計、地質質災害防防治體系系及機制制以及龍游游縣氣象象、水文文、村鎮鎮規劃等等資料,分析評評價龍游游縣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環境境條件和和地質災災害環境境背景,有有的放矢矢地進行行農村山山區地質質災害隱隱患調查查。2遙感感解譯龍游縣農農村山區區植被覆覆蓋率高高,給野野外調查查帶來了了困難,通過遙遙感解譯譯體現了整體視視覺,合合理地

50、運運用遙感感解譯,能防止需需調查點點遺漏和和減輕勞勞動強度度、提高工工作精度度。本次遙感感解譯使使用sppot55衛星正正射影像像,遙感感解要貫貫穿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災害害隱患調調查全過過程,解解譯標志志與野外外現場調調查驗證證,建立立地域、巖性、地質構造造、梯田田分布、溝谷形形態、溝溝谷坡度度、溝槽槽等山區區地形形形態和人人類活動動等方面面的代表表性和典典型性遙遙感解譯譯標志,輔助農村村山區居居住點地地質環境境安全性性的分析評評價。3野外外調查龍游縣地地質災害害易發區區面積6608.7kmm2,占全全縣總面面積的553.55%,海海撥高度度大于1100mm面積為為5833.4kkm2,占龍龍游

51、縣面面積的551.33%,本本次地質質災害調調查覆蓋蓋溪口鎮鎮、橫山山鎮、羅羅家鄉、廟下鄉鄉、沐塵塵畬族鄉鄉、石佛佛鄉、社社陽鄉、大街鄉鄉,包括括龍洲街街道、東東華街道道、小南南海鎮、塔石鎮鎮的一部部分,調調查總面面積約6000kmm2,其中重重點調查查區240kmm2,占總調查查區面積積的40.00%(見工程布布置圖),調查查重點為為農村山山區居民民點周圍圍及旅游游開發、水利設設施建設設、礦產產開發、山區公公路對農農村山區區居民點點有影響響的區域域,對鄉鎮規規劃建設設區也要進行行地質災災害危險險性評估估。調查手手圖采用用1:11萬地形形圖,地地質內容容根據11:5萬萬區域地地質調查查等資料料

52、編繪,野外調調查時對對臨近區區域相關關內容進進行實地地核實與與修測。調查工工作要與與農村山區區地質災災害群測測群防與與監測預預警體系系建設密密切結合合,在重重點地區區開展必必要的防防災減災災知識宣宣傳,培培訓監測測預警方方法和手手段,協協助當地地政府落落實群測測群防和和監測預預警工作作,野外調查查成果進進行野外外現場驗驗收,并并進行補補充調查查。4資料料整理及及綜合研研究全面系統統整理遙遙感解譯譯和現場場調查成成果資料料,確定定地質災災害隱患患,分析析地質災災害隱患患環境地地質條件件、形成成條件、誘發因因素等,評價地地質災害害隱患點點規模等等級、潛潛在危害害、穩定定性、變變化趨勢勢,分門門別類

53、提提出防治治措施建建議,編編制有關關圖表等等。按鄉鄉鎮編制制相關基基礎圖件件,進行行龍游縣縣農村山山區地質質環境背背景專題題研究。5成果果報告編編寫和數數據庫建建設完成龍游游縣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災調調查與評評價報告告編寫,浙江省省龍游縣縣地質災災害隱患患分布圖圖、浙江江省龍游游縣山區區鄉鎮地地質災害害隱患分分布圖冊冊及說明明書、浙浙江省龍龍游縣重重點村莊莊地質災災害監測測與預警警方案、浙江省省龍游縣縣農村山山區地質質災害隱隱患信息息系統及及建庫報報告,建建立農村村山區地地質災害害預警模模型和評價模模型,成成果資料料提交專專家領導導驗收。6專題題研究在查明龍龍游縣農農村山區區地質災災害隱患患分布、

54、發育特特征、危危害程度度的基礎礎上,開開展龍游游縣地質質災害風風險調查查、風險險評價與與風險管管理研究究,探索索建立縣縣級行政政區級別別的地質質災害風風險評價價與風險險管理體體系,總總結技術術方法與與工作流流程,為為最大限限度地避避免和減減少地質質災害損損失提供供科學依依據和技技術支持持。(四)調調查技術術方法與工工作量1技術術路線農村山區區地質災災害調查查要進行行項目專專項設計計,設計計書要抓住要要點,突突出重點點,運用用新理論論、新技技術、新新方法,對山區鄉鎮鎮農村居居民點、廠礦企企業及人人口密集集區內的的地質空空間進行行分類詳細細設計,提交專專家評審審。加強已已有地質質災害成成果分析析研

55、究,野外調調查要查查明山區區農村地地質災害害的分布布、發育育特征及及其對人人民生命命財產的的危害程程度,在在系統分分析其成成災規律律和危害害趨勢基基礎上,提出科科學的防防災避險險方案。針對崩崩塌滑坡坡泥石流流等災害害以地質質學、水水文地質質學、工工程地質質學、災災害學和和環境科科學理論論為指導導,采用用多學科科、多方方法、多多手段,系統調調查區內潛在在和可能能誘發地地質災害害各因子子特征,通過定定性和定定量結合合,多目目標決策策分析方方法進行行系統研研究。2技術術方法依據相關關地質災災害類型型和特點點,進行行全面系系統的野野外調查查,在充充分搜集集各類地地質災害害資料的的基礎上上,分別別采取用

56、用相關的的理論和和方法進進行全面面的研究究分析,具體要要求如下下:(1)收收集現有有所有的的地質資資料,進進行分析析研究,并完全全數字化化,為地地質災害害綜合調調查建立立基礎;(2)充充分運用用航空和和衛星遙遙感信息息處理資資料,進進行地質質環境、地質災災害解譯譯,圈定定農村山山區地質質災害重重點調查查區;(3)地地質災害害綜合調調查:重重點調查查區使用用150000地形圖圖,采用用GPSS定點,每個點點均用統一制制定的調調查表記記錄,并并錄入計計算機數數據庫;一般調調查區使使用11萬比例例尺地形形圖,采采用目測測與GPPS技術術結合定定點,填填寫統一一制定的的調查表表,并錄錄入計算算機數據據

57、庫;調調查方法法采用專專業隊伍伍為主,地方政政府配合合,涉及及主要農村村山區居居住點;(4)調調查過程程中充分分利用新新技術、新方法法(GPPS、RRS和野野外快速速測試技技術等),以便便快速有有效地獲獲取資料料。(5)調調查資料料與調查查工作同同步進入入GISS空間數數據庫,所有調調查成果果必須以以數字化化圖件和和多媒體體光盤的的形式提提供,并并以網絡絡的方式式傳輸與與應用。(6)研研究地質質災害風風險評價價與管理理系統,充分收收集基礎礎地質地地理數據據、群測測群防和和專業監監測數據據、氣象象水文數數據、遙遙感影像像數據以以及成果果數據,按屬性性數據和和空間數數據建立立模型,進行信信息聯動動

58、查詢,實現系系統管理理、數據據管理、風險評評價和臨臨災應急急指揮等等。3工作作標準(1)地質災災害調查查技術標標準(112.5萬155萬),中國國地質調調查局編編制,119999;(2)滑坡、崩塌、泥石流流災害詳詳細調查查規范(15500000),中國國地質調調查局水水文地質質環境地地質部,20005;(3)縣市地地質災害害調查與與防治規規劃基本本要求,國土土資源部部地質環環境司,19999;(4)數數據庫系系統建設設:執行行中國地地質調查查局新修修訂的空間數數據庫工工作指南南和數字化化地質圖圖圖層及及屬性文文件格式式,119999。4主要要工作量量根據項目目主要任任務和工工作內容容,具體體實

59、物工工作量如如表6。表6 主要要實物工工作量工作內容容單位工作量備注一、地形形測繪地形地質質圖編繪繪份1全縣地形形地質圖圖的整理理編繪地質災害害分布與與易發區區圖編制制(1:100000)鄉鎮1111個鄉鄉鎮地質質災害分分布與易易發區圖圖修編重點村莊莊地質災災害監測測預警方方案km2240二、專項項地質測測量專項地質質災害測測量1:1000000km2360一般調查查區1:50000240重點調查查區三、地質質災害遙遙感解譯譯地質災害害信息提提取sppot22.5米米km2360按調查區區面積計計算地質災害害遙感解解譯(11:1000000)km2240四、信息息系統建建設信息系統統建設份1五

60、、評價價系統模模型份1六、龍游游縣地質質災害風風險評價價與管理理專題研究究、建立評評價模型型(五)工工作進度度與實施施安排1工作作期限項目工作作期限為為1年,工作布布置原則則為:先先易后難難、由簡簡到繁,突出重重點區、兼顧一一般區。項目總總體工作作布置安安排如下下:(1)收收集資料料并完成龍游縣縣農村山山區地質質災害隱隱患調查查與評價價項目目立項申申請書;(2)整整理分析析各類資資料,完完成龍龍游縣農農村山區區地質災災害隱患患調查與與評價設計書書編寫,并通過過評審,時間22個月;(3)進進行野外外調查工工作,全全面系統統的搜集集涉及山山區農村村地質構構造、地地層巖性性、水文文地質、工程地地質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