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神經病學》期末復習重點及名詞解釋總結_第1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神經病 神經病指神經系統發生的器質性疾病。根據神經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根據神經所支配的對象的不同,又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內囊內囊是寬厚的白質層,位于尾狀核豆狀核及丘腦之間,其外側為豆狀核,內側為丘腦,前內側為尾狀核,由縱行的纖維束組成,向上呈放射狀投射至皮質各部。三偏綜合征 內囊包含大量上下行纖維,一側內囊小范圍損傷時,可引起對側肢體偏癱和偏身 HYPERLINK /view/121463.htm t /_blank 感覺障礙,大范圍損傷還可以有對側同 HYPERLINK /view/551493.htm t /_blank 向

2、性偏盲,即出現“三偏綜合征”腦干腦干上與間腦下與脊髓相連,包括中腦,腦橋和延髓。內部結構主要有神經核,上下行傳導束和網狀結構。延髓背外側綜合征 主要表現為: 眩暈、嘔吐、眼球震顫(前庭神經核); 交叉性感覺障礙(三叉神經脊束主對側交叉的脊髓丘腦束受損); 同側Horner征(交感神經下行纖維受損); 吞咽困難和聲音嘶啞(舌咽、迷走神經受損); 同側小腦性共濟失調(繩狀體或小腦受損)。Honer綜合癥又稱頸交感神經麻痹綜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經中樞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壓迫和破壞,引起瞳孔縮小、眼球內陷、上瞼下垂及患側面部無汗的綜合征。據受損部位可分為中樞性障礙、節前障礙及節后障礙的損害。腦橋腹下部綜

3、合征?腦橋腹外側綜合征:病變側展神經和面神經癱,對側上下肢上運動神經元性癱及中樞性舌下神經麻痹。閉鎖癥合癥又稱閉鎖 HYPERLINK /view/990251.htm t /_blank 癥候群,即去傳出狀態,系 HYPERLINK /view/48490.htm t /_blank 腦橋基底部病變所致。主要見于 HYPERLINK /view/48472.htm t /_blank 腦干的血管病變,多為基底動脈 HYPERLINK /view/48490.htm t /_blank 腦橋分支雙側閉塞,導致 HYPERLINK /view/48490.htm t /_blank 腦橋基底部雙

4、側梗塞所致。大腦腳綜合癥 Weber綜合征:又稱大腦腳綜合征,損傷動眼神經和錐體束。表現為病灶側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和四肢癱瘓紅核綜合征Benedikt綜合征表現為:同側動眼神經癱瘓伴瞳孔散大,對側觸覺、振動覺、位置覺及辨別覺減退,運動過度,強直。因基底動脈腳間支或大腦后動脈阻塞,或兩者均阻塞引起。美尼爾氏綜合癥是以突發性眩暈、視物旋轉、劇烈嘔吐、不敢活動,耳鳴、耳聾或眼球震顫為主要臨床表現,具有發作性和復發性的特點,即眩暈有明顯的發作期和間歇期。真性球麻痹下運動神經元性 HYPERLINK /view/751604.htm t /view/_blank

5、延髓麻痹,是延髓的疑核、舌下神經核或其下運動神經元神經損害所致。為舌咽神經完全麻痹,表現:同側軟腭下垂,發音時不能抬高,懸雍垂偏向健側,患側咽反射消失,咽側壁窗簾運動消失,聲音嘶啞,帶鼻音,聲帶固定位,處于外展和內收中間。假性球麻痹是由雙側上 HYPERLINK /view/180891.htm t /view/_blank 運動神經元病損使 HYPERLINK /view/48495.htm t /view/_blank 延髓運動性顱神經核以及腦橋 HYPERLINK /view/6394314.htm t /view/_blank 三叉神經運動核失去了上運動神經元的支配發生 HYPERLI

6、NK /view/600334.htm t /view/_blank 中樞性癱瘓所致,臨床表現為舌、 HYPERLINK /view/731458.htm t /view/_blank 軟腭、 HYPERLINK /view/452126.htm t /view/_blank 咽喉、顏面和 HYPERLINK /view/1624607.htm t /view/_blank 咀嚼肌的中樞性癱瘓,其癥候同球麻痹十分相似,但又不是由延髓本身病變引起的,故而命名為假性球麻痹。錐體外系統是運動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錐體系統以外的運動神經核和運動傳導束,由基底神經節和丘腦底核、紅核、網狀結構等組成,主

7、要調節肌張力、肌肉的調節運動和平衡。紋狀體殼核和尾狀核通過大量條紋狀細胞橋互相連接,故稱紋狀體,是基底神經節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豆狀核和尾狀核。眼外肌麻痹眼肌麻痹僅限于眼外肌而瞳孔括約肌功能正常稱眼外肌麻痹眼內肌麻痹瞳孔括約肌麻痹而眼外肌正常,稱眼內肌麻痹Bell征是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導致的周圍性面癱。患者表情肌癱瘓,可見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眼裂變大,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閉眼時眼球向上外方轉動,顯露白色鞏膜,稱為Bell征。脊髓半切綜合癥病變側損傷平面以下深感覺障礙及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對側損傷平面以下痛溫覺缺失,見于髓外占位性病變,脊髓外傷等。意識是指個體對周圍環境及自身狀態的感

8、知能力。意識障礙可分為覺醒度下降和意識內容變化兩方面前者表現為嗜睡昏睡和昏迷后者表現為意識模糊和譫妄等。去皮質綜合征因雙側皮質廣泛受損導致皮質功能減退或喪失,皮質下功能仍保留無動性緘默綜合癥,是植物狀態的一種特殊類型,也稱醒狀昏迷、遷延性植物狀態、睡眠過度癥、深睡眠狀態、錯迷覺醒綜合征等脊髓半切綜合征:病變側損傷平面以下深感覺障礙及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對側損傷平面以下痛,溫覺缺失,見于髓外占位性病變,脊髓外傷等。Broca失語:即運動性失語。由優勢半球額下回后部病變引起,表現為口語表達障礙,非流利,口語理解能力相對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復述、命名、閱讀和書寫障礙。Wernicke失語:即感覺性失語

9、。由優勢半球顳上回后部病變引起,表現為嚴重聽理解障礙,聽覺正常,表達流利但難以理解,言語混亂,有不同程度的復述、命名、閱讀和書寫障礙。癇性發作是指癲癇臨床上每次發作或每種發作的全過程,一個患者可有一種或多種形式的癇性發作。暈厥由于大腦半球及腦干血液供應減少,導致伴有姿勢張力喪失的發作性意識喪失, 常在白天、站立時發作眩暈是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錯覺,造成人與周圍環境空間關系在皮質中反映失真,產生旋轉、傾倒、起伏的感覺,常見于前庭系統病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梗死等。腦血管疾病:(CVD)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腦血管性疾病的總稱。肌力:指肌肉主動運動時的力量、幅度和速度。不同程度的肌力減退可以分為

10、完全癱瘓和不完全癱瘓(輕癱)。肌張力:簡單地說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肌肉靜止松弛狀態下的緊張度稱為肌 HYPERLINK /view/35678.htm t _blank 張力 腦中卒:為腦血管疾病的主要臨床類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以以突然發病.迅速出現局限性或彌散性腦功能缺損為共同臨床特征,為一組器質性腦損傷導致的腦血管疾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FIA)是由于局部腦或視網膜缺血引起的短暫性神經功能缺損,臨床癥狀一般不超一小時,最長不超過24小時,且無責任病灶的證據。腦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是各種原因導致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而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的一

11、類臨床綜合征。腦血栓:腦梗死最常見的類型。是腦動脈主干或皮質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增厚、管腔狹窄閉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腦局部血流減少或供血中斷,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軟化壞死出現局灶性神經系統癥狀。腦栓塞:是指各種栓子隨血流進入顱內動脈使血管急性閉塞或嚴重狹窄,引起相應供血區腦組織發生缺血壞死及功能障礙的一組臨床綜合征。腔隙性梗死:是長期高血壓引起腦深部白質及腦干穿通動脈病變和閉塞,導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壞死和液化腦組織由吞噬細胞移走形成腔隙。梗死灶較小,直徑一般不超過15厘米。這種梗死多發生在腦的深部,尤其是基底節區、丘腦和腦橋運動障礙性疾病:以往稱為錐體外系統疾病,是一組以隨意運動遲緩、不自主

12、運動、肌張力異常、姿勢步態障礙等運動癥狀為只要表現的神經系統疾病,大多與基底核病變有關。帕金森病:(PD)又名 震顫麻痹,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臨床上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平衡障礙為主要特征。 癲癇:是多種原因導致的腦部神經元高度同步化異常放電所致的臨床綜合征,臨床表現具有發作性、短暫性、重復性和刻板性的特點。Jackson發作:異常運動從局部開始,沿大腦皮質運動區移動,臨床表現抽搐自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漸發展。Todd麻痹:嚴重部分運動性發作患者發作后可留下短暫性(半小時至36小時內消除)肢體癱瘓。周圍神經:是指嗅、視神經以外的腦神經和脊神經、

13、自主神經及其神經節。周圍神經疾病是指原發于周圍神經系統的結構或功能損害的疾病。特發性面神經麻痹:亦稱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因為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所致的周圍性面癱。吉蘭-巴雷綜合征:多為雙側周圍性面癱,伴對稱性四肢遲緩性癱和感覺障礙,腦脊液檢查有特征性的蛋白-細胞分離。格林巴利綜合征的診斷依據病前周有感史負性或亞急性起病;四肢對稱性馳緩性癱瘓;腦脊液起病天后即有蛋白細胞分離現象;可有雙側顱神經損害;注意與脊壓,全身型重癥肌無力,周期性癱瘓區別,脊壓癱瘓不對稱,肌無力每日癥狀波動大,周期癱瘓血鉀、心電圖有低鉀改變,鉀后迅速緩解。缺血性和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依據,主要是哪些?前者發病較急,后

14、者急驟;前者安靜發病,后者多在活動時發病;前者 5 頭痛、嘔吐、意識障礙不明顯或無、后者明顯;前者腦膜刺激征陰性,后者常為陽性;腦脊液前者正常,后者壓力高,為血性;CT檢查前者為腦內低密度區、后者為高密度影。1周圍性面癱與中樞性面癱如何鑒別周圍性面癱:面神經運動纖維發生病變。臨床表現為一側面部表情肌癱瘓,額紋消失,不能皺眉,眼裂閉合不全,試閉合時,癱瘓側眼球向上外方轉動,露出白色鞏膜稱貝爾現象,病側鼻唇溝變淺,口交下垂,露齒時歪向健側,鼓腮或吹口哨時漏氣,病變在鼓索參與面神經處以上時可有同側味覺喪失中樞性面癱:病損位于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之間。臨床表現為顏面部以上部的肌肉不出現癱瘓。因而

15、閉眼、皺眉均正常。面額紋與對側深度相等,眉毛高度與眼瞼大小均與對側無異。中樞性面神經核麻痹時下部肌肉出現癱瘓。故患者于靜止位時該鼻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示齒動作時口角歪向健側2感覺障礙分幾種(1)抑制性癥狀感覺減退或缺失完全性感覺缺失分離性感覺障礙皮質感覺缺失痛性痛覺減退或痛性麻痹(2)刺激性癥狀感覺過敏感覺過度:潛伏期長,感受性降低,不愉快感覺,擴散性,延時性感覺倒錯感覺異常疼痛:局部疼痛,放射性疼痛,擴散性疼痛,牽涉性疼痛,幻肢痛,灼燒性神經痛3腰椎穿刺的適應癥、禁忌癥以及并發癥(1)適應癥:神經系統級別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腦炎、腦膜炎和脫髓鞘疾病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膜癌變和顱內轉移瘤脊髓病變和

16、Guillain-Barre綜合征等(2)禁忌癥顱內壓升高和明顯視乳頭水腫穿刺部位有感染灶,脊柱結核或開放性損傷明顯出血傾向或病情危重不宜搬動脊髓壓迫癥的脊髓功能處于即將喪失的臨界狀態懷疑后顱窩腫瘤(絕對禁忌)藥物引出血傾向和血小板50109/L(3)并發癥低顱壓綜合癥腦疝形成神經根痛感染、出血等4GBS吉蘭-巴累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1)診斷標準常有前驅感染史,呈急性起病,進行性加重,多在2周左右達高峰對稱性肢體和腦神經支配肌肉無力,重癥者可有呼吸肌無力,四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可伴輕度感覺異常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腦脊液出現蛋白-細胞分離現象電生理檢查提示遠端運動神經傳導潛伏期延長,傳導速度

17、減慢,F波異常,傳導阻滯,異常波形離散等病程有自限性(2)治療原則一般治療:抗感染,呼吸道管理,營養支持,對癥治療及并發癥的防治免疫治療:血漿交換,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成人0.4g/kgd連用五天,糖皮質激素神經營養:B族維生素治療康復治療5周圍神經損害的病理類型沃勒變性軸突變性神經元變性節段性脫髓鞘6角膜反射傳導通路刺激角膜引起閉眼反射:角膜三叉神經眼支三叉神經半月神經節三叉神經感覺主核兩側面神經核面神經眼輪匝肌(出現閉眼反應)。眼神經和面神經損害時均可出現角膜反射7腦梗死急性期靜脈溶栓適應征年齡18-80歲臨床診斷急性缺血性卒中發病至靜脈溶栓治療開始時間4.5消失腦CT等影像學檢查已排出顱內

18、出血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8瞳孔光反射傳導通路光線視網膜視神經視交叉視束上丘臂上丘中腦頂蓋前區兩側E-W核洞眼神經睫狀神經節節后纖維瞳孔括約肌9大腦腳綜合征(weber綜合征)臨床表現患側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動眼神經麻痹)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和上下肢癱瘓(錐體束損害)10意識障礙的分類(1)以覺醒度改變為主嗜睡昏睡昏迷:淺昏迷,中昏迷,深昏迷(2)以意識內容改變為主意識模糊譫妄(3)特殊類型去皮質綜合征無動性緘默癥植物狀態12小腦共濟失調臨床表現姿勢和步態異常隨意運動協調障礙言語障礙眼球運動障礙肌張力減低13神經系統病理反射巴賓斯基征巴賓斯基等位征:Chaddock征,O

19、ppenheim征,Gordon征,Gonda征強握反射脊髓自主反射13自主神經反射豎毛試驗皮膚劃痕試驗眼心反射15腦出血(1)腦基底核區出血殼核出血丘腦出血尾狀核頭出血(2)腦葉出血(3)腦干出血腦橋出血,中腦出血,延髓出血(4)小腦出血(5)腦室出血17帕金森臨床表現(1)運動癥狀靜息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障礙(2)非運動癥狀感覺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精神障礙18帕金森病與帕金森綜合癥鑒別(1)原發性:原發帕金森病,少年型的帕金森綜合征(2)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感染:腦炎后,慢病毒感染藥物:神經安定劑等毒物:CO等血管性:多發性腦梗死,低血壓性休克外傷:拳擊性腦病其它:甲狀旁腺功能異常,甲狀

20、腺功能減退,肝性腦病,腦瘤,正常顱壓性積水19癲癇發作的分類(1)部分性發作單純部分性發作:部分運動性發作,部分感覺性發作,自主神經性發作,精神性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僅表現為意識障礙,表現為意識障礙和自動癥,表現為意識障礙與運動癥狀部分性發作繼發全面性發作(2)全面性發作全面強直-陣攣發作:強直期,陣攣期,發作后期強直性發作陣攣性發作失神發作:典型失神發作,不典型失神發作肌陣攣發作失張力發作20癲癇持續狀態治療措施(1)一般措施對癥處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生命體征監護,定時進行血氣分析、生化全項檢查,查找病因并治療,有牙關緊閉者放置牙套建立靜脈通道防治并發癥(2)藥物選擇:能靜脈給藥可快速進入腦內無難以接受的不良反應。地西泮、地西泮加苯妥英鈉、苯妥英鈉、10水合氯醛、副醛(3)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迅速終止發作。可選用異戊巴比妥,咪達唑侖,丙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