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燭之武退秦師》練習-20212021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word版含答案_第1頁
2.《燭之武退秦師》練習-20212021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word版含答案_第2頁
2.《燭之武退秦師》練習-20212021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word版含答案_第3頁
2.《燭之武退秦師》練習-20212021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word版含答案_第4頁
2.《燭之武退秦師》練習-20212021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word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2.燭之武退秦師練習20212021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word版含答案高中語文部編版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習題練習二(附答案)一、選擇題1.下列對課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燭之武夜縋而出,說明當時鄭國的情況十分危急。B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與秦國的實力不相上下。C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答應給秦國兩座城池。D燭之武說秦國退兵的理由一共有兩條。2.下列帶“之”的各句均選自課文,若按用法分類,哪一項正確()公從之臣之壯也是寡人之過也許之鄰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來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將焉取之唯君圖之A/B/C/D/3.對下

2、列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燭之武退秦師)以為:認為B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荊軻刺秦王)窮困:貧窮C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非常:意外變故D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鴻門宴)細說:詳細敘述4.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的話表現了外交辭令中“婉曲”這種表達方式的是()A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C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D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5.從詞類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若不闕秦B與鄭人盟C若亡鄭而有益于君D燭之武退秦師6.下列句子中,補出的成分正確的一項是()A(燭之武)夜縋而出,見秦

3、伯,曰:“秦、晉圍鄭”B夜縋而出,見秦伯,(燭之武)曰:“秦、晉圍鄭”C夜縋而出,(燭之武)見秦伯,曰:“秦、晉圍鄭”D(燭之武)夜縋而出,(燭之武)見秦伯,(燭之武)曰:“秦、晉圍鄭”二、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左傳的敘事藝術童慶炳任何事件都發生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面。這是普通常識。但在文學敘事中,就出現了兩個時間:一個是原本故事發生的時間,一個是講故事人講的時間。原本故事發生的時間就是故事發生的自然時間,可以稱為“故事時間”;講故事人可以根據講故事人的需要,把時間打亂,把后面發生的事情放到前面講,或把前面發生的事情放到后面講,這就是所謂的“文本時間”。一般來說,中國古代敘事

4、文學順時序的演進多,而逆時序的演進少。左傳中倒敘、插敘也有,但不是很多,“幾大戰役”的描寫莫不按自然時間演進。可能受中國敘事文學的開篇左傳影響,像后來的史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莫不如此。為何左傳和中國古代敘事文學多按自然時間順敘呢?這主要是中國古代“尚農”,是一種農業文明。農業文明看重耕田種地,而耕田種地當然要對四時的更替特別敏感。因為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直接影響農業的生產。守時、順時,是中國古人根深蒂固的觀念,所謂“不誤農時”。就是對于那些在精神領域活動的人來說,也明白“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的道理。這種從農業文明所滋長出來的文化觀念,都不能不影響敘事文學對于事件演進時間的把握與

5、運用。即從守時到順時,折射到文學敘事上則是更重視順敘,認為順敘最為自然,也最能為大家所接受。左傳和其后中國古代敘事文學即使有倒敘的逆時間演進,也與西方神話、小說的那種倒敘的功能有所不同。西方敘事作品擅長逆時的倒敘演進,把人帶到一種令人震驚的、出人意料的狀態中,由此造成強烈的懸念,出現驚心動魄的效果。這就讓人聯想到西方人在大海上坐船來往做生意,此時還是風平浪靜,突然風暴興起,船只搖蕩,甚至不幸沉沒。因此西方小說的倒敘往往留下了海洋文明的印痕。中國古代敘事作品也有逆時的倒敘演進,但往往是激烈沖突過后的一種綿長的回憶,一般很少那種驚心動魄的效果。如左傳“鄭伯克段于鄢”以“初”開始敘述,所有的矛盾都已

6、經結來,鄭莊公已經打敗了向他挑戰的親弟弟,他在潁考叔的幫助下,得以在“黃泉”下與母親姜氏相見,挽回些許與母親的感情。這種逆時倒敘演進,決無驚心動魄的效果,也不會讓讀者有猝不及防的感受。左傳對中國文學敘事發展的影響很大,從敘事文學的角度來研究左傳是有意義的。(摘編自童慶炳中國敘事文學的起點與開篇)7.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講故事人可以改變原本故事發生的時間,使故事按照“文本時間”向前發展。B.由于共同的深層文化原因,等作品都是按照自然時間來講述故事的。C.在農業文明中,四時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使得中國古人形成了守時、順時的觀念。D.中國敘事作品更重視順敘,排斥倒敘,是

7、因為順敘更能為大家接受。8.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以的敘事藝術為例,具體闡釋了其對中國古代敘事作品的影響。B.文章突破了故事本身的限制,主要從“文本時間”的角度分析中國古代敘事藝術。C.文章通過對中西方敘事文學的對比,折射出農業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不同特點。D.文章先界定基本概念,接著逐層分析,既有事例評述,又有道理推演,深入淺出。9.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學敘事中有兩個時間,中國古代敘事文學作品中二者往往是一致的。B.“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說明那些在精神領域活動的人也懂得守時、順時的道理。C.如果采用西方的倒敘方法來講述,“鄭伯克段于鄢”的

8、故事也可出現驚心動魄的效果D.同樣是倒敘手法,西方的敘事作品更追求驚心動魄的效果,中國的敘事作品則不然。閱讀課文第三段,完成下面的題目。10.對下列加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夜縋而出夜:在夜里。B.敢以煩執事敢:自言冒昧的謙辭。C.夫晉,何厭之有厭:討厭。D.與鄭人盟盟:結盟。11.燭之武不去勸說晉侯而去勸說秦伯的主要原因是()A.秦國遠晉國近,故用遠交近攻的策略。B.秦國強大,如被說服,晉國就無能為力了。C.晉文公侵略野心大,還是秦穆公寬宏大量。D.主要矛盾在晉、鄭之間,而不在秦、鄭之間。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夜縋而出”這一細節描寫,表現了燭之武

9、不顧個人安危、夜見秦伯、拯救鄭國于危難之中的義勇精神。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說明不滅鄭對秦國有利。C.“朝濟而夕設版焉”,是說晉文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設計好了防御工事。D.“若不闕秦,將焉取之?”說明秦、晉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利益沖突。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若不闕秦,將焉取之?14.請根據文意簡要概括燭之武的形象特點。三、語言表達15.學習了燭之武退秦師一文后,你一定為燭之武的事跡所感動。如果燭之武被推薦為感動中國人物,請你代替組委會給他寫一段頒獎詞。16.把下列句子整合成一個語意連貫的單句。(可以增減個別詞語,但不得

10、改變大意)左傳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學作品。左傳往往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人物鮮明性格。左傳善于描寫細節,善于刻畫人物。左傳善于描寫戰爭,描寫大場面。四、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被求著出山時,說了一句隱含著不能早被任用的辛酸和不滿的話是“_,_;_,_”。(2)燭之武退秦師中,鄭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說燭之武,也略略還有點威脅的話是“_,_”。(3)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見秦伯時,以退為進,態度謙恭,承認鄭亡,迎合對方的驕傲心理的語句是“_,_”。(4)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勸說秦伯,貌似謙恭,卻極有分量,以一個假設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

11、了談話的主動權,以退為進,柔中有剛的句子是“_,_”。(5)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用雄辯的事實指出晉乃背信棄義、出爾反爾、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之徒的話是“_,_,_,_”。五、文言文閱讀閱讀課文1、2自然段,完成下面問題。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1)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2)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18.對文段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方面交代了燭之武的境況,是一個不被重用的老臣;另一方面也委婉地批評鄭伯

12、不能用人。B.作為國君的鄭伯能接受佚之狐的規諫,可見他是一位敢于負責、勇于自責的國君。C.文章寫燭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辭”后“受”,既流露出滿腹的委屈和牢騷,也有故意刁難鄭伯之意。D.燭之武深明大義,以解國難為重,本段粗線條地勾勒出燭之武的形象,為下文寫他奔赴國難的義勇精神做了必要的鋪墊。19.面對國難,鄭國君臣分別有哪些表現?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晉公子重耳之及于難也,晉人伐諸蒲城。蒲城人欲戰,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

13、儔、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后嫁。”處狄十二年而行。過衛,衛文公不禮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公子安之。從者以為不可,將行,謀于桑下。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殺之,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姜曰:“行也!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肋,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得志于諸侯而誅

14、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饗,置璧焉。公子受饗反璧。及楚,楚子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谷?”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余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子玉請殺之。楚子曰:“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晉侯無親,外內惡之。吾聞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將晉公子乎。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匾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

15、子懼,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請使衰從。”公子賦河水,公賦六月。趙衰曰:“重耳拜賜!”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節選自左傳)注校:較量、對抗。廧咎如:狄族的一個部落。唐叔:晉國始祖,周成王之弟,封于唐,其子改國號為晉。2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B.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C.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D.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衰

16、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21.下列對文中加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稽首,指古代漢族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頭也至地。B.古代稱兵車,四馬一車為一乘。“有馬二十乘”說的是有馬20匹。C.“諸侯”指中國歷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天子對封地的稱呼,也被稱為“諸侯列國”“列國”。D.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為九十里。成語“退避三舍”就出自本文,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2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重耳在國內大亂中逃亡到狄,一住十二年。到齊國后又貪圖安逸,從者諫,姜氏勸,他都無動于

17、衷。這些既顯示出他貴公子的劣根性,也說明他胸無大志。B.重耳面對楚王送他回國所開出的條件,先是拒絕,后被逼問,便惱羞成怒說若兩軍相遇只肯退避三舍,再不行就開打,這反映出他缺乏大局觀,在政治上不夠成熟。C.在長期的流亡磨難中,重耳在逐漸成長。在秦國娶公主,他一不小心得罪了妻子,見她發怒,趕緊脫去上衣自我拘囚請罪,以免因夫妻口角而影響秦國對他的支持。D.這篇文章記錄的時間漫長、事件眾多,但精于剪裁、善于組織,清晰敘述了一個落難貴公子經歷磨難成長為一個成熟政治家的過程,為他后來成為霸主做了鋪墊。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子盍蚤自貳焉?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六、作文24.閱讀

18、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一、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魯僖公五年材料二、在各種孤獨中,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法巴爾扎克材料三、他人就是地獄。法薩特閱讀以上材料,請寫一篇論述類的文章,談談你對當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想法。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答案解析1.DD項“燭之武說秦國退兵的理由一共有兩條”錯誤。閱讀選文,熟悉意思的基礎上,可知燭之武說秦國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三條,分別從鄭國、晉國、秦國三個角度陳述理由的。一是秦國退兵對秦國自己有害而無益。二是鄭國的存在對秦有益而無害。三是晉國忘恩負義,貪得無厭,必將犯秦。燭之武理由充分,于是秦國退兵。2.B中“之”都作代詞。中“之”都是作助

19、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中“之”作助詞,譯為“的”。中“之”助詞,是賓語前置的標志。3.CA項,以為:“把他當做”。B項,窮困:精神潦倒,走投無路。D項,細說:奸細。故選C。4.B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白“婉曲”修辭法的意義和作用。“婉曲”就是委婉含蓄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題中,A、C、D三句的意思都很明顯,只有B句,委婉含蓄地把“亡鄭”對“君”并無好處的意思表達了出來。5.BB項盟:名詞用作動詞,結盟、訂立同盟。A項闕: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削減。C項亡: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滅亡。D項退: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卻(撤兵)。6.D7.CA項,“講故事人可以改變原本故事發生的時間”錯誤。講

20、故事人不能改變原本故事發生的時間。B項,“史記三國演義等作品都是按照自然時間來講述故事的”錯,這些作品中也有倒敘、插敘。D項,“排斥倒敘”無中生有。故選C項。8.AA項,結合文本內容分析,“具體闡釋了其對中國古代敘事作品的影響”錯,文章具體闡釋了左傳敘事藝術的形成原因。故選A項。9.BB項,結合文本內容“守時、順時,是中國古人根深蒂固的觀念,所謂不誤農時。就是對于那些在精神領域活動的人來說,也明白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的道理”分析可知,“物色之動,心亦搖焉”只能說明季節變化對人的心理有影響。故選B項。10.CC項,厭:滿足。11.DD項,整個危機是晉侯糾集秦伯挑起的。12.CC

21、項,據課文解釋可知,“朝濟而夕設版焉”的是晉惠公。13.越過別國而把遠地當作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如果不使秦國土地減少,(晉國)將從哪里取得它所貪求的土地呢?14.燭之武是一個深明大義、足智多謀,不計個人得失、心系國家安危的謀臣形象。15.示例一:在國家危難面前,你深明大義,義無反顧;在強秦面前,你不卑不亢,機智善辯。你不計較個人得失、處處為鄭國安危著想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忘我、殞身不恤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天地可鑒。歲月給了你太多的落寞與不甘,同時也磨礪了你的沉穩與敏銳,幾十年積蓄的能量終于在瞬間得到了釋放。示例二:國家有難,你深明大義,挺身而出,不計較個人得失,赴敵營義無反顧;強敵當前,你

22、不卑不亢,措辭得體,憑借機智與勇敢,保鄭國一時平安。示例三:面對秦、晉攻鄭的定局,你力挽狂瀾,在穩固的秦、晉聯盟中找到縫隙。篤大志而不易,臨強敵而無懼,憑三寸不爛之舌,智退秦師,一人抵千軍,你是國家的驕傲!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學習了燭之武退秦師一文后,你一定為燭之武的事跡所感動。如果燭之武被推薦為感動中國人物,請你代替組委會給他寫一段頒獎詞”,這是以擬寫頒獎詞的形式來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考生要先明確頒獎詞的一般寫法,包括哪些內容,在寫這些內容的時候要注意的點是什么,然后回顧燭之武所做的事情,在這一事情中的表現如何,所做事情的價值如何,影響如何,表現出的精神是什么。事

23、件是燭之武以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兵,解除鄭國的危難,而在這一事件中燭之武表現出的是一腔愛國熱忱,是臨危不懼的大義凌然,是力挽狂瀾的驚人氣勢。考生要緊扣人物的典型性、表達的多樣性、主題的感染性這三大方面來給頒獎對象“頒獎”,還要注意句式內在的一致性,能夠綜合運用各種修辭,同時綜合運用敘述、議論、抒情這三種表達方式,將人物事跡精神以及對人物的贊美之情有機融合在一起。16.左傳是一部善于描寫戰爭,描寫大場面,善于寫細節,善于刻畫人物,往往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人物鮮明性格的不可多得的文學作品。此題考查句式變換的能力,句式變換主要有長短句互換、整散句互換、變式句和常式句互換,此題屬于短句變長句,基本

24、是下定義的形式,下定義的題目要首先明確格式是“種差”+“臨近屬概念”。答題時首先根據材料要找到這兩個要素,然后把臨近的屬概念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即可,此題臨近的屬概念是“文學作品”,抓住句子的主干“左傳是文學作品”組織句子,然后將其它的句子按順序排列作為句子的定語。17.(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2)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3)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4)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5)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18.C本段中燭之武“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句流露出滿腹的委屈和牢騷,但沒有故意刁難之意。19.佚之狐出謀劃策,力薦燭之武。鄭伯從諫如流,

25、情真意切,感動了燭之武。燭之武面對鄭伯的誠意,深明大義,承擔了赴秦說退秦師的重任。20.C“降”“拜”“稽首”是三個動作,其間要斷開;“焉”是句末語氣詞,“衰”是人名,其間應斷開;兩個“重耳”間斷開。21.B“有馬二十乘”說的是有馬80匹。22.BB項,“惱羞成怒”等分析有誤。事實是重耳被逼問后,便直言兩軍相遇以退避三舍為禮,絕不犧牲本國利益,態度不卑不亢,這說明重耳開始走向成熟,在小事上能克制忍讓,大事上絕不含糊,表現出從大局著眼的政治家風范。23.您為什么不趁早向他表示自己對他與曹君不同呢?懷嬴生氣地說:“秦國和晉國是同等的,你憑什么看不起我?”參考譯文晉國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難的時候,晉國軍

26、隊到蒲城去討伐他。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說:“我依靠君父的命令享有養生的俸祿,得到所屬百姓的擁護。有了百姓擁護就同君父較量起來,沒有比這更大的罪過了。我還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國。同他一塊兒出逃的人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和司空季子。狄國人攻打一個叫廧咎如的部落,俘獲了君長的兩個女兒叔隗和季隗,把她們送給了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儔和叔劉。他把叔隗給了趙衰做妻子,生下趙盾。重耳想到齊國去,對季隗說:“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來,你再改嫁。”重耳在狄國住了十二年才離開。(重耳)經過衛國,衛文公不依禮待他。重耳走到五鹿,向鄉下人討飯吃,鄉下人給了他一塊泥土。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他。

27、狐偃說:“這是上天的恩賜。”重耳叩頭表示感謝,把泥塊接過來放到了車上。(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給他娶了個妻子,還給了他八十匹馬。重耳對這種生活很滿足,但隨行的人認為不應這樣待下去,想去別的地方,便在桑樹下商量這件事。有個養蠶的女奴正在桑樹上,回去把聽到的話報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殺了,對重耳說:“你有遠行四方的打算吧,偷聽到這件事的人,我已經把她殺了。”重耳說:“沒有這回事。”姜氏說:“你走吧!懷戀妻子和安于現狀,會毀壞你的功名。”重耳不肯走。姜氏與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送出了齊國。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擊狐偃。到了曹國,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長得連在一起,想看看他的裸體

28、。重耳洗澡時,曹共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曹國大夫僖負羈的妻子對她丈夫說:“我看晉國公子的隨從人員,都足以擔當治國的大任。如果讓他們輔佐公子,公子一定能回到晉國當國君。回到晉國當國君后,一定能在諸侯中稱霸。在諸侯中稱霸而討伐對他無禮的國家,曹國恐怕就是頭一個。您為什么不趁早向他表示自己對他與曹君不同呢?”于是僖負羈就給重耳送去了一盤飯,在飯中藏了一塊寶玉。重耳接受了飯食,將寶玉退還了。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款待重耳,并問道:“如果公子返回晉國,拿什么來報答我呢?”重耳回答說:“人民、美女、寶玉和絲綢,您都有了;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貴國的特產。那些流散到晉國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來報答您

29、呢?”楚成王說:“盡管如此,總得拿什么來報答我吧?”重耳回答說:“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晉國,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著馬鞭和弓梢,右邊掛著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較量一番。”楚國大夫子玉請求成王殺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說:“晉公子志向遠大而生活儉樸,言辭文雅而合乎禮儀。他的隨從態度恭敬而待人寬厚,忠誠而盡力。現在晉惠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外的人都憎恨他。我聽說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遲的,恐怕要靠晉公子來振興吧。上天要讓他興盛,誰又能廢除他呢?違背天意,必定會遭大禍。”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國。秦穆公把五個女

30、子送給重耳做姬妾,秦穆公的女兒懷嬴也在其中。有一次,懷嬴捧著盛水的器具讓重耳洗手,重耳洗完便揮手讓懷嬴走開。懷嬴生氣地說:“秦國和晉國是同等的,你憑什么看不起我?”公子重耳害怕了,脫去衣服把自己關起來表示謝罪。又有一天,秦穆公宴請重耳。狐偃說:“我比不上趙衰那樣擅長辭令,讓趙衰陪你去吧。”在宴會上,公子重耳作了一首河水詩,秦穆公作了六月這首詩。趙衰說:“重耳拜謝君王恩賜!”公子重耳走下臺階,拜謝,叩頭。秦穆公也走下一級臺階表示不敢接受叩謝的大禮。趙衰說:“君王提出要重耳擔當輔佐周天子的使命,重耳怎么敢不拜謝?”24.信任,建立心靈上的橋梁我們永遠都會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圈子里:這里有我們的家人,有我們的朋友,還有許許多多的陌生人。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開始變得自我起來,不信任陌生人,不信任自己的朋友,甚至,對于自己的家人,都會產生不信任感。也許我們會感到很悲哀,但我們依然重蹈覆轍,去懷疑,去猜忌身邊的人。什么時候起,我們開始變成這樣的呢?信任他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