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論二胡藝術與詩歌文化之聯系_第1頁
初論二胡藝術與詩歌文化之聯系_第2頁
初論二胡藝術與詩歌文化之聯系_第3頁
初論二胡藝術與詩歌文化之聯系_第4頁
初論二胡藝術與詩歌文化之聯系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論二胡藝術與詩歌文化之聯絡初論二胡藝術與詩歌文化之聯絡摘要:二胡作為當代民族民間器樂中的重要樂器,具有較高的思想內涵和美學特征。本文主要就二胡與詩歌之間的聯絡展開三方面闡述:二胡作品與詩詞歌賦中人文內涵的相聯互透;借鑒詩歌的思維方式解讀二胡作品;從詩情到樂韻,從詩境到心境。關鍵詞:二胡;詩歌;內涵;情韻中圖分類號:J63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2229-0183-03二胡從出現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今天的二胡是由唐代的奚琴開展而成的。據考證,奚琴是生活在我國東北部的少數民族奚族的樂器。有詩云:奚琴本是奚人之樂,奚人聞之雙淚落。由此看來,二胡的前身應歸為少數民族樂

2、器之列。縱觀華夏五千年文明,漢民族文化在整個華夏文明的開展中占了主導地位,奚琴和其它外來樂器一樣,被博大精深的漢民族文化消融、漢化了。后來,隨著漢民族文字藝術開展的日趨成熟,二胡音樂藝術也隨之開展,與中國語言文字藝術的最高成就詩歌,在美學思想和審美特征方面顯現出高度的和諧。詩歌文化可以說是代表中華文化藝術的一個總的脈絡與精華,其它藝術形態也就受其影響,在開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具有雅文化屬性的人文特征。所以,傳統音樂作為一個在詩的國度里開展成熟的文化門類,其創作和演奏就注定離不開詩的意境和韻律。假如將詩歌藝術與音樂藝術的審美形態視為一株盛開的花朵,那么養育這株花朵的沃土就是字外之意、聲外之音的人文

3、內涵。一、二胡作品與詩詞歌賦中人文內涵的相聯互透音樂與文學的表現的形式雖然各異,但內在立意卻有一樣之處,兩者的藝術追求也殊途同歸。二胡演奏是一項表演藝術,它要求表演者包含高度的情感,讓欣賞者以此去感受和會意作者所表達的情趣,這與詩歌的創作和吟誦不謀而合,都與傳統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關系。試舉二胡名曲?陽關三疊?為例,借以分析詩歌與音樂互聯互滲的親密聯絡。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盛唐時期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在渭城送別友人時的詩作。后來,此詩作為歌詞入樂歌唱,詞曲結合非常妥帖。以此改編和移植的二胡曲?陽關三疊?也盡顯畫中藏聲,詩中含樂的韻味。二胡曲共分三段加

4、一個尾聲,根本上保存了原分節歌的曲式構造。第一段中,旋律凄滄而沉郁,描繪出作者忐忑不安的情緒,以及欲行固步、走走停停的情景,使聽者聯想起依依顧戀不忍離的送別場面。樂曲第二段速度有所加快,力度有所加強,二胡在演奏上借鑒了古琴手法吟、揉、綽、注和連續滑音,展示了由壓抑轉化為凄滄的離別之情,樂思由隱忍轉為顯露,應了那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曲情。而八度大跳的切分音響,把不等千里去,急盼早回歸的迫切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樂曲第三段的音樂情緒由沖動轉為冷清,悲涼。漸慢的旋律,漸弱的力度,無不說明行人已上路遠去,音樂使聽者想起那歌殘月斷情難眠,邈邈綿綿意未窮的詩句來。樂曲將要完畢之時,作者加了一個尾聲

5、,這正是送行人的那句內心獨白:噫!從此一別兩地相思入夢頻,鴻雁來賓!音樂猶如繚繞天地的回聲,飄飄渺渺令人神往不已。?陽關三疊?所表現的不單是王維這四句詩的再現,更是一個詩境。東坡曾贊王維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么這首詩畫之美的樂曲,不妨稱之詩即是樂,樂即是詩。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中的想象力以及作家對描繪對象的細膩準確的傳神表達,對于二胡演奏者于自己所奏作品的理解和表達是很有啟發的。又如另一首二胡作品?新婚別?,以大詩人杜甫的同名敘事詩為立足點,全曲開展與原詩親密結合。假設要在演奏中把握住它的音樂風格,就必須對原詩加以理解。例如在第二段幽靜的慢板中,力度的松緊變化以及旋律的快慢推進,都是為應對暮

6、婚晨辭別,無乃太匆忙的無奈感慨,讓人體會到的是不忍別離、終究別離的難忍之情,以及今君往死地,沉痛迫中腸那肝腸寸斷的情緒。樂曲引起聽者的情感共鳴,完全是由于音樂作品摹情于詩歌,由詩歌所描繪的景象轉移到心境,領會其意境。假如不能站在詩人的角度進展豐富的聯想,演奏就必定失掉內涵,顯得蒼白無力了。既然同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潤,二胡作品中不同的審美形態,都能在詩歌中找到與之對應的詩句。在演奏時,要表現其悠,那么有采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之意境;表現其遠,那么有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表現其古,那么有相去日以遠,衣帶日以緩;表現淡泊,那么有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同時,詩歌中各種不同題材、不同風格流派的作品所表

7、達出的意韻風格不盡一樣,與二胡作品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金代詩人元好問有詩云:鄴下曹劉氣盡豪,江東諸謝韻尤高。這里的氣和韻就是他們各自作品中的內在氣質。就形式而言,氣較為外在、較有力度;而韻那么較為內在、較為細膩。二胡作品中,也同樣有氣韻迥然不同的意趣。在演奏?江南春色?、?三六?時,可以在?南鄉子?兩岸人家微雨后,收紅豆,樹底纖纖抬壽手詞句里沐浴秀麗平和、婉轉悠揚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清麗之風;而北派樂曲如?一枝花?、?秦腔主題隨想曲?,又飽含著如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那種壯烈豪放、激昂灑脫的陽剛之氣。二、借鑒詩歌的思維方式解讀二胡作品中國的文學藝術具有一種獨特的情景思維方式,應用情境轉移的手法來表

8、達個人意志和個人哲理,這是作者在創作文學作品中普遍運用的一種思維。器樂演奏是最少依賴語言文字而單純借助樂器音響描繪表達事物的藝術形式。但當創作者或演奏者演奏又可稱為二次創作用手法、音響去表達時,必須具有高度的情感,才能抒發個人意志,到達他所期望的審美效果。這種創作思維就與文學創造有了相似之處。清代詩人紀昀的詩句:濃似春云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蓬坐,翠色隨人欲上船。無需濃墨重彩,便成就一幅漫江碧透、春意撩人的春色圖。紀曉嵐時任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官場得意,心情愉悅,在游富春江的船上,飽蘸筆墨,盡情揮灑,直抒胸臆,抒發了對富春江碧波流水令人陶醉的深深贊美,可謂一首富有節奏韻律的清麗小

9、品。在二胡作品中,劉天華先生的?良宵?也有此韻味。這首傳世佳作乃劉天華半小時寫成。在除夕之夜,面對皓月當空,想到自己有賢妻相伴,家庭和美,愉悅之情涌上心論文聯盟.Ll.頭。因此在作曲時,該曲也蒙上了作者歡快的心情,使聽者也有祥和溫暖之感。但所有詩人都不會拘于直接臨摹,直抒胸臆,更多地是運用諧景的手法由自然景物轉移到心境,以此傳神。如馬致遠的散曲?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曲中通過對一些大自然景象的描繪,顯示了夕陽日暝這個特定時空,但定格是在斷腸人這個憂傷的情感主題上,留下耐人尋味的傷感余韻,足以讓人三月不知肉味。可以看到,詩人通過詩歌的文字標題把

10、欣賞者引入一種既定的情景思維之中,但又從中擴大內涵,把內涵上升到精神和美學的高度,去追求韻味之外的回響。就這種追求神韻的演奏思維來說,?江河水?就不單是寫滔滔流水,?聽松?也不是光繪蒼勁松濤。譬如?二泉映月?除用樂聲描繪月映泉中外,更用樂音的演奏來傾訴人間不平,表現出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氣度和對光明的向往。三、從詩情到樂韻,從詩境到心境中國傳統文化兩千多年的開展,其雅文化的人文特征對藝術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假設演奏者心中沒有詩意的氣質和韻律,是很難詮釋出音樂作品之神韻的。一個人的演奏必然反映出他個人的內修程度。演奏時的心理因素,即一種心境,這類似于流行說法中叫感覺的演奏狀態還需上升到感知和認知

11、的層面,是可以從詩歌中找到的。有時候對詩歌審美意識的進步,一些技術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筆者在向老師學習?新婚別?時就有深入體會。樂曲第一段運用舒緩的節奏,大大量直音與遲到揉弦相結合的技法,勾勒出一個清新純樸的山村少女形象。在旋律上,前兩小節由弱到強、起伏攀爬的線條變化,需通過抓點、變線、分句以及吸氣來表現。其間,直音和揉弦相結合而營造出的點線變化,筆者一直未能體會真切,直到老師提起唐代詩人王維在?使至塞上?中一句描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他并不是讓我想象西北邊塞的大漠風光,而僅從細致的景致描寫入手,想象孤煙直的意境。雙手奏出的樂音,要像大漠上直上的青煙,風吹之不斜,不偏不倚,直入天際。再用

12、情境轉移的手法,把摹情于大千世界的景物轉移到心境,才走出這種由點及線的韻律感。詩歌里詩境的描寫,能讓演奏者以直觀的方式體會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才能韻到神到。試舉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為例:阿炳的音樂,具有豐富而深入的社會人生底蘊,在深沉的旋律中,飽含著對人生坎坷的無限感慨,不平、抗爭、惆悵和憧憬,一切咸酸苦辣都從琴聲中傾瀉出來。?二泉映月?平易感人,卻又震撼人的心弦。樂曲表達了著重情深、著意傳神的藝術法那么,發人聯想,令人回味。在演奏時,要想表現出這些具有美學意識的音樂特點,假設將它同詩歌結合,就會找到共同追求的內在神韻。樂曲的題目雖然點出泉、月,但卻不能把它想象成如?平湖秋月?一類以水

13、、月為題材的陶情之作。把它比之于詩歌,那么絕非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類重在描寫之作,倒有杜甫詩歌中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那憂國憂民的嘆息,李白詩中蜀道難的感慨,屈原詩詞中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堅強兮不可凌的不屈氣節。擁有了共同的風格與境界,使詩歌與音樂互相聯絡,互相浸透,互相融匯,演奏樂曲時才能境由心生,意由心溢。這種心境與神道,沒有文學藝術奠基,是很難到達的。四、結語臺灣音樂家、文化評論人林谷芳先生在談及中國傳統文化時有一段精彩的話:中國文化的特質就在于它的不可代替性,不能分開生命和文化談音樂。中國樂器的演奏者不僅是匠人,更是文人;演奏核心不是炫技,而是奏聲音、奏修養、奏文化。談及民族音樂的開展時,他認為不能犧牲了它之民族樂器如二胡等的音色和韻味。1音樂是藝術,更是一種文化。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積淀,使傳統音樂作品具有氣韻生動、情深意遠、內涵豐富的品格。音樂的表達是演奏者內在修養的流露。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