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七年級歷史個人教育教案七班級歷史個人教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問與力量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同學發解唐朝開元時期的政治、經濟的進展狀況。培育同學歸納問題的力量和觀看、想象的力量. 2、過程與方法 利用實物模型、圖片、同學分組介紹、表演等學習把握本課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同學的民族驕傲感,通過茶藝表演和對這一時期精致的絲織品和陶瓷工藝的教學,培育同學的鑒賞力量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盛世經濟的富強。 教學難點: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業工具,同學難以形成精確的概念。 教學過程 同學們,楊迪和沈心同學是大家全都公認的最佳導演與演員,今日他們倆為我們細
2、心打造了一幕歷史短劇的表演,請大家歡迎!(劇本主要表現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表演得真精彩!大家猜猜沈心表演的皇帝是誰?(唐太宗)對,那么唐太宗時期的統治如何呢?(“貞觀之治”的局面)唐太宗以后,到了他的曾孫唐玄宗統治時期又是怎樣的局面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內容。 請同學們閱讀一下第一部分內容,想一想這個時期的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依據同學回答歸納出: 擅長用人 重視吏治 進展農業 戒奢從簡 唐玄宗所實行的這些措施使開元年間政局為之一新,史稱“開元之治”.正如杜甫憶昔詩中所描繪的那樣“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下面我們就去看看盛世
3、經濟的富強吧! 一、農業進展 提問:1、唐朝時期農耕技術有哪些進步? 2、猜猜看唐玄宗吃過什么蔬菜? 3、此時消失哪些先進的農具? 依據同學回答,指出: 唐時糧食產量大大提高,消失了很多蔬菜新品種,例如菠菜、萵苣;還消失了兩種新的農具:曲轅犁、筒車。出示曲轅犁、筒車的投影片: 請同學們認真觀看圖片,然后說說這兩個工具的用途。提問:你知道它們的工作原理嗎?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它們的先進性?它們有缺點嗎?你能不能加以改進,使之更合理?(通過爭論解決以上問題來說清有關曲轅犁、筒車的學問。) 唐朝時,茶葉生產在江南農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飲茶之風在全國盛行,下面我們請第一小組同學來向我們介紹一下關于茶葉的一
4、些學問。(以下是第一小組同學活動的過程)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茶。茶和咖啡、可可號稱世界三大飲料,而其中茶居首位。在我國唐朝時,消失了記載茶葉產地、飲茶風俗及茶功能的專著茶經,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中國古今名茶有千種之多,自古就有十大名茶之說,那么,同學們知道十大名茶指的是哪些茶嗎?(同學爭論發言) 同學們說得都不錯,就我們所收集的資料來看,十大名茶有:西湖龍井、婺綠、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平水珠茶、祁紅、滇紅、大紅袍、鐵觀音以及凍頂烏龍。飲茶不僅僅是個人的嗜好,且“烹香茶以待來客”早已是中國人的好客習慣。茶道茶藝也就由此而生。現在請觀賞由九位同學聯手表演的茶藝。第一組同學泡制的是綠
5、茶,依次是紅茶、花茶。 第一步:賞茶。將茶葉從茶罐中撥出,觀賞茶的形狀。碧螺春品質條縈纖細,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芳香文靜,濃郁豐淳;祁紅形狀條縈緊細苗秀,色澤烏洋溢潤;花茶是詩一般的茶葉,融茶湯之美、鮮花之香于一體的茶中藝術品,茶葉與花香奇妙結合,構成了茶湯適口、芳香的韻味,兩者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其次步:清洗茶具 第三步:溫杯。先將茶杯預熱,這有助于茶湯香氣之散發。 第四步:置茶。將茶葉撥入茶杯,這對于泡制紅茶來說,還有一個獨特的名稱叫做“王子入宮”. 第五步:沖泡。透過透亮的玻璃杯,觀看茶在水中的緩慢伸展,游動變幻的過程,人們稱其為“茶舞”. 第六步:分杯敬客。請大家品嘗同學們泡
6、制的茶,再作品評。請品嘗的同學們談談所品茶的味道.茶和我們的生活親密相關,茶不僅可以作為飲料,還有很多其他的妙用,下面請同學們爭論溝通一下自已在課外了解到的關于茶的功用的學問。 同學自由發言。 茶的功效許多:茶能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降火明目等等。總得來說,培育良好的飲茶習慣是大有裨益的。 感謝第一小組同學的精彩表演,讓我們領會了茶文化的魅力。唐朝時期手工業也很發達,我們歡迎其次小組同學來向我們介紹 二、手工業發達 (以下是其次小組活動的過程) 首先讓我們來觀賞幾副畫,請同學們看彩圖三唐代花鳥紋綿圖和“唐朝穿裙衫的婦女”,認真觀看,你能不能說說你的感受,比如:你覺得它美嗎?它
7、們有什么特點?(同學爭論) 你知道嗎?回答書上“動腦筋”問題簡潔歸納:唐朝絲織品質輕、透亮、精薄,顏色明麗、品種繁多。絲織業水平超群。 今日我們還給大家帶來幾個藝術品,誰能告知我們這是什么?(唐三彩) 對!唐朝陶瓷業的水平很高,消失了邢窯的白瓷、越窯的青瓷,最富盛名的要數唐三彩了。請同學們談談你所知道的唐三彩。 唐三彩就是三種顏色嗎?唐三彩怎么做出來的?唐三彩有哪些造型? 依據大家的發言,總結唐三彩的制作工藝。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的一種彩陶工藝品。它是繼青瓷之后消失的一種彩陶,主要由黃、綠、白三色釉彩涂胎,故稱唐三彩。也有二彩、四彩的,但總稱唐三彩。它是在繼承漢代綠、褐釉陶器的基礎上進展起來的,
8、是中國制陶技術進展的高峰,當時就著名中外(活動結束)感謝其次小組同學的介紹。 現在大家請隨我一起走進長安城,去領會它宏大的規模、富麗的裝扮和富強的商業吧! 三、商業興盛 播放長安城的影音資料。同學們,看完這段資料后,給合地圖冊,你能說說長安城的布局特點嗎?整體看,長安城的平面象什么?現在請發揮你的想象: 假設你是唐時的一名舉子,進京參與科舉考試,初到長安,你自然要去市集中購買一些必備品,等一切安排妥當,你靜下心來,去仰慕已久的國子監研讀詩經論語,經過緊急的考試,結果你皇榜得中,并有幸參與在曲江為新科進士舉辦的國宴。宴后,眾人豪情勃發,紛紛去大雁塔下題名留名 在上述過程中,你都需要去長安城的哪些
9、地方?為什么?在途中你可能會遇到哪些人?(有少數民族的人嗎?有外國人嗎?) (說明:此問題的設置主要是想讓同學知道長安城中“坊”為居民區,“市”為商業區,當時的長安城人口上百萬,比我們現在鎮江市市區人口還多。貿易興盛、交往頻繁,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小結: 這段時期是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富強,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外國人稱中國人為“唐人”。 七班級歷史個人教育教案 篇2 學問與力量 把握教材中消失的基本人物、大事、時間;熟悉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
10、同學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力量;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力量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育; 3、口頭表達力量的熬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緣由。 重點 兩漢經營西域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制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爭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授課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二、導入新課:今日我們一塊學習第17課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三、講授新課: (1)張騫出訪西域: 1、西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
11、,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訪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頭。 (2)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3)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訪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訪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頭。 四、小結。展現課件學問點匯萃 五、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一、張騫出訪西域: 1、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出訪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
12、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頭。 二、絲綢之路: 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訪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訪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頭。 七班級歷史個人教育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把握“世襲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戰”等歷史概念。 2。把握夏啟、夏桀、商湯、盤庚、商紂、周文王、周武王等歷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動。 3。把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和西周統治者為鞏固統治實行的分封制的簡況,為進一步了解我國夏、商、西周奴隸制經濟、文化的進展奠定
13、基礎。 【學習重點】 1、我國歷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學習難點】分封制。 【學習導航】 你知道我國最早的國家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嗎?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第20頁“夏朝的興衰”一目的內容,回答: 仿照上面的學問結構圖示法,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2123頁“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子目的內容,找出子目包含的學問點,并列出其學問結構: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從眾,讓思索成為習慣) 1。你肯定看過電視連續劇封神榜!劇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廣闊的英雄,他們關心周武王戰勝了商紂王。你認為歷武王伐紂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說說你的理由。 2。思索一下西周統治者怎樣才能
14、把被制服的廣闊地區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目的)對被分封的諸侯采納什么方法掌握?(方法)分封制實行的結果如何?(作用) 【歸納整理】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時間滅亡時間都城開國君主亡國之君 夏 商 西周 【當堂檢測、反饋矯正】 1。下列內容中,標志著我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是() A。禹傳位給伯益B。禹傳子家天下C。舜傳位給禹D。啟戰勝有扈氏 2。商朝被后世稱為殷朝,下列大事中,與此有關的是() A。商湯伐夏B。牧野之戰C。盤庚遷都D。武王伐紂 3。常言道:“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當年姜尚等待的賢明君主是() A。黃帝B。夏啟C。商湯D。周文王 4。“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抵抗。”說明
15、這句話正確的歷史大事是() A。國人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C。實行分封制D。盤庚遷都 5。暴君亡國,明君興政。參照這一標準,下列四人中,與其他三人明顯不同的一位是()A。商湯B。商紂C。周文王D。周武王 6。禪讓制的依據是()A。財產B。武力C。德才D。門第 7。說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其主要緣由是() A。產生了奴隸主和奴隸兩個階級B。國家機構初具規模,成為階級壓迫的工具 C。國王居住在寬大、雄偉的宮殿里D。國王暴虐無道,統治黑暗 8。下列大事中,距今4000年左右的是() A。商湯滅夏B。武王伐紂C。世襲制代替禪讓制D盤庚遷殷 9。在西周時期,既給予諸侯相關權利,又要求諸侯履行相關義務
16、的制度是() A郡縣制B分封制C禮樂制D中央集權制 課堂反思:(寫下你在這課中的收獲和困惑) 七班級歷史個人教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學問與力量 1。了解甲骨文、青銅器和金文的歷史價值。 2。提煉青銅文明的本質特征,培育同學歸納、概括歷史學問的力量。 3。通過指導同學觀看圖片,總結甲骨文、金文的演化趨勢,通過做“想一想”和讀“小資料”,培育同學觀看、想象和概括力量。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展現青銅器圖片,讓同學了解我國青銅時代的輝煌。 2。通過展現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與漢字的淵源。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同學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絢爛的文化,激發同學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
17、人民制造歷史的正確人生觀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甲骨文和青銅器成就。 2。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義。 (二)教學難點 1。甲骨文和金文的歷史價 2。青銅文明。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自學式探究學習法。 教學媒體 (一)教具預備 商、周時期甲骨文、青銅器圖片,甲骨文和青銅器的視頻。 (二)素材預備 多媒體網絡、投影儀。 課時支配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課堂導入 問題導入:我國有文字記載可考的歷史是從什么時候開頭的?我國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嗎? 第7課甲骨文和青銅器 (講授新課) (板書)一、甲骨文 播放甲骨文視頻,閱讀課文第一部分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
18、用來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歷史意義? 3。甲骨文的內容?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來做占卜的,比如,當時的人們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進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這樣的事情也要進行占卜。記錄占卜的文字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因此稱其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記載了當時商王朝和貴族活動的重要方面,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狀況,是我們現在討論商朝歷史的重要資料。) 老師展現甲骨文的相關圖片,使同學了解發覺的甲骨文的字數已有約4500個,現在能釋讀的有近20_個,并舉例幾個甲骨文文字,請同學識別甲骨文。對比甲骨文和漢字。 (板書)二、青銅器 老師引導同學閱讀課本其次部分“青銅器”
19、的內容,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并作答。 1。青銅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2。青銅器有哪些的種類? 3。青銅器有哪些特點?(可以通過和舊石器時代、新時期時代工具進行對比,總結歸納。) 老師展現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銅器圖片。 老師介紹“青銅器時代”和“青銅文明”的概念。 (板書)三、金文 老師引導同學閱讀課文第三部分“金文”的內容和“小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金文 2。迄今發覺最長的金文是在什么器物上? 3。金文有什么歷史價值? 老師展現刻有文字的青銅器的圖片,請同學們觀看。比較金文和甲骨文的特點及歷史價值。 板書設計 七班級歷史個人教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同學了解在中華文
20、明起源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狀況,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使同學了解中華文明處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進展水平,進而熟悉其進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通過本課學習,初步培育同學觀看歷史文物圖,查找圖中較為明顯的、主要的歷史信息,結合已有學問,初步分析、解釋圖中歷史信息,做出簡潔的或主要的歷史結論的力量。 通過本課學習,使同學認同制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才智與淳樸的情感,以及他們對人類社會物質與精神進步做出的特有貢獻;進而促發或增加同學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一
21、、重點和難點 本課圍繞原始農耕經濟時代居民們的生產與生活狀況,用三個子目綻開敘述。考古發覺,距今約一萬年前,我國已消失原始農耕的遺存。教材所敘述的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農耕,是新石器時代中期、晚期原始農耕的不同典型。 教學重點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在教學中,需要留意以下四點:第一,把握好這兩個原始農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種植農業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其次,留意這兩個原始農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條件對經濟進展特點的影響,不同時間里生產力進展水平上的變化。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制造了長江流域農耕經濟的典型以水稻種植為主的水田農業,雖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
22、耜翻地耕種;半坡原始居民制造了黃河流域農耕經濟的典型以粟種植為主的旱地農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殊是廣泛用于農業生產中;第三,留意原始農耕生產對家畜飼養業、手工制陶和紡織業的帶動作用,對定居生活的影響;第四,留意原始農耕經濟進展的同時還存在著漁獵經濟。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會晚期的典型。當時,由于社會生產力的進展,消失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產生了階級,考慮到這些概念和結論初一同學難于把握,課文略而不寫,只用一段小字介紹大汶口晚期墓葬中隨葬品多寡懸殊的狀況,教學中可由此聯系第1課中“北京人”“山頂洞人”有關共同勞動、共同安排食物的內容,引導同學熟悉、對比人與人之間關系發生的變化。 二
23、、教法建議 1、老師可利用課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結網捕魚和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的故事,帶出從考古發覺了解我們的先人如何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食物的“生產”者的話題。 2、老師可引導同學思索原始社會人們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為生的不便之處(受季節變化和天災影響大,食物來源不充分,需要不斷遷徙,等等),然后引出獲得固定的食物來源,開頭農耕生活是原始人類改善生存狀態的關鍵的熟悉。進一步啟發同學思索,自然界中的什么現象可能促使原始人類留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種植,引導同學聯系“引言”中神農氏揀墜落地上的谷粒,種在田里的神話傳奇,進行合理的分析推想:多年從事采集的原始人類,留意到可食的植物種子落地
24、、發芽、生長、成熟,從而開頭進行人工種植的嘗試,原始農業于是便開頭消失了。 3、指導同學閱讀教科書上的白虎通引文,引出自然條件、特殊是地理環境對長江流域河姆渡和黃河流域半坡的農耕作物品種的不同影響;再擴展到對兩大流域居民定居生活的影響,從而向同學灌輸滲透人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順應自然中要科學合理,協調兼顧的教育觀念。可以讓同學觀看、比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筑的干欄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復原圖,并讓同學分小組爭論、分析這兩種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有此不同?這兩地的原始居民在建筑房屋時是怎樣考慮的? 4、在學習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成就中,老師要留意把握教科書中涉及到的整個農耕
25、經濟中各種因素的內在聯系:原始農業中的生產工具與產量的關系,原始農業與漁獵的關系,原始農業與飼養業、手工制陶和紡織的關系,生產、生活與原始藝術和早期文字的關系,原始陶器和紡織與定居生活的關系等。要以農耕生產為基點,揭示各種經濟現象之間的聯系,不要孤立地排列經濟現象。 5、老師可以利用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遺址圖,除指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詳細地點外,還可以啟發同學觀看、分析該時代文化遺址分布的狀況,查找分布特點,培育同學的讀圖、識圖力量。 6、在學習大汶口原始居民農耕生產的內容后,可以讓同學閱讀課文的最終一段小字,然后爭論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為什么有了隨葬品?應怎樣看這一現象?要留意引導同學辯
26、證地分析問題,從人類歷史演進的角度分析問題。 7、在教學中留意充分利用歷史遺物照片、示意圖,觀看分析圖中的歷史信息。例如,讓同學觀看分析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裝有木柄的骨耜復原圖,知道它的用途,再結合本課的“活動建議”,讓同學分析河姆渡出土的陶器,明白它的用途,進而了解當時的農耕生產和生活狀況。 三、學法指導 1、同學通過列表對所學學問進行歸類,明確農耕經濟中的勞動分工。 原始居民時間地區原始農耕原始家畜飼養業原始手工業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坡 原始居民 大汶口 原始居民 2、同學對于歷史文物、遺物、示意圖的觀看、分析,應留意:第一、留意圖題中表明的文物所屬時間、地點,以便聯系已有的學問;其次、留意觀看對象的形狀、結構和材料,以便對其功能、用途加以分析或推想;第三、留意聯系課文的大、小字內容,有的文字是概述文物等,有的是對文物的背景作介紹,有的是文物所反映的客觀歷史狀況。 3、思索“大汶口的墓葬里,為什么有了隨葬品?你怎樣看這一現象?”的問題時,留意:第一,農耕經濟有了更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畢業答辯-學前教育
- 組件封裝工藝流程
- 婚慶策劃居間協議模板
- 自助便利店創業計劃書
- 老年護理與老年人安全保護
- 實驗室翻新附加合同范本
- 端子壓接機安全操作規程
- 咖啡連鎖店裝修協議樣本
- 產品銷售合同范本
- 2024清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大數據財務分析》教學大綱
- 狀語從句(練習)-2025年高考英語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
- DB11∕T 584-2022 薄抹灰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
- JJF 2156-2024材料熱膨脹儀校準規范
- 中國老年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23)解讀課件
- 醫學教材 鼻竇病變的CT和MRI診斷思路解析
- 2024年河南省機關單位工勤技能人員培訓考核高級工技師《職業道德》題庫
- 2023光伏并網柜技術規范
- 綜合港區海水淡化引水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結余結轉資金管理辦法
- 2021年化工企業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