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學三講_第1頁
國際金融學三講_第2頁
國際金融學三講_第3頁
國際金融學三講_第4頁
國際金融學三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講 匯率匯率基本知識匯率決定理論匯率政策(制度)第一節 匯率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匯率變動的影響因素和經濟影響一、基本概念(一)外匯1、外匯的含義:指外國貨幣或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能用來清算國際收支差額的資產。2、我國外匯管理條例關于(廣義)外匯的范圍:(1)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2)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3)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4) 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5)其他外匯資產。3、外幣成為外匯的三個標準(前提條件):(1)自由兌換性:即持有者可以自由地將其兌換成其他貨幣或由其他貨幣表示的金融資產。(2)普遍接受性:即在國際經濟往

2、來中被各國普遍接受和使用。(3)可償性:即這種外幣資產能夠保證得到償付。其中自由兌換性與可償性往往與一國的外匯管理制度有關,而普遍接受性除了與各國的外匯管理制度有關外,還與一國貨幣價格的穩定性有關。世界主要貨幣英文簡寫貨幣名稱英文簡寫貨幣名稱英文簡寫人民幣RMB 愛爾蘭鎊 IEP美元USD 意大利里拉 ITL日元JPY 盧森堡法郎 LUF歐元EUR 荷蘭盾 NLG英鎊GBP 葡萄牙埃斯庫多PTE德國馬克DEM 西班牙比塞塔 ESP瑞士法郎CHF 印尼盾 IDR世界主要貨幣英文簡寫法國法郎FRF 馬來西亞林吉特MYR加拿大元CAD 澳大利亞元 AUD菲律賓比索PHP 港幣 HKD俄羅斯盧布SUR

3、 奧地利先令 ATS新加坡元SGD 芬蘭馬克 FIM韓國元KRW 比利時法郎 BEF泰國銖THB 新西蘭元 NZD4、外匯現鈔:指境內居民個人持有的外幣現鈔存款,主要由境外攜帶入境,包括外幣的紙幣和輔幣。外匯現匯:指境外匯入的或攜帶入境的外匯票據,如支票、匯款等。 現鈔價格低于現匯價格:由于現鈔不能直接用于國際結算,必須運輸到所在國,或者其他金融市場,存入當地銀行才能成為現匯。5、外匯的作用:充當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實現國際間購買力的轉移調劑國際間的資金余缺充當國際儲備資產(二)匯率1、匯率含義: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折算比價,也就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相對價格 。2、匯率標價方法(1)直接

4、標價法 :以一單位的外幣作為標準,來計算應付多少本幣。匯率=本幣/外幣 例:我國2009年9月9日公布的外匯牌價:USD1=CNY6.8280(2)間接標價法 :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折算成一定數額的外國貨幣。匯率=外幣/本幣例:美國紐約某日公布的外匯牌價USD1=JPY107.3500(3)美元標價法:用于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交易行情表。其特點是:所有外匯市場上交易的貨幣都對美元報價;除英鎊等極少數貨幣外,對一般貨幣均采用以美元為外幣的直接標價法。小常識: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貨幣都采用直接標價法。歐元采用間接標價法;英鎊除了對歐元采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國家貨幣一直采用間接標價法;美元僅對

5、歐元、英鎊采用直接標價法,對其他國家貨幣的標價采用間接標價法。 3、匯率的種類(1)從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分:買入匯率 :又稱買入價,指銀行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賣出匯率 :又稱賣出價,指銀行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 中間匯率 現鈔匯率 :指買賣外匯現鈔時所使用的匯率。注意: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是從銀行的立場來說的;在外匯市場上,銀行報價通常同時報出買入和賣出匯率。 例:某日紐約外匯市場上,銀行所掛出的德國馬克和英鎊的牌價是: USD1=DM1.7535-1.7550(間標) 賣出匯率 買入匯率 GBP1=USD1.5870-1.5880(直標) 買入匯率 賣出匯率注意:匯率的基本單位為0.00

6、01,稱為1點(1個基點)。(2)從制定匯率的不同方法分:基本匯率 套算匯率:匯率套算的基本方法:匯率的標價方法相同(同為直標或同為間標),套算方法是交叉相除。匯率的標價方法不同(一個為直接標價法,另一個為間接標價法),套算方法是同邊相乘。 例:已知英國、日本兩國基本匯率GBP1USD1.4USD1JPY110.43則GBP1JPY1.4110.43JPY154.60。 某日紐約銀行報出美元與瑞士法郎、美元與德國馬克的匯率,套算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之間的匯率:USD1=CHF1.3894/1.3904USD1=DM1.6917/1.6922可得:DM1=CHF0.8211/0.8219例:某日紐

7、約銀行報出英鎊與美元、美元與德國馬克的匯率,套算英鎊與德國馬克的匯率:GBP1=USD1.6808/1.6816 USD1=DM1.6917/1.6922 可得:GBP1=DM2.8434/2.8456(3)從匯率是否適用于不同用途的角度分:單一匯率:是指在一個國家內,在所有的國際經濟活動之中兩種貨幣之間只有一個比價,即匯率。復匯率:是外匯管制的產物,曾被很多國家采用過。我國在1981年1993年實行的外匯雙軌制就是復匯率的一種主要形式。(4)從外匯買賣的交割期限分:即期匯率:又稱現匯匯率,是買賣雙方成交后,在兩個營業日之內辦理外匯交割時所使用的匯率。遠期匯率:又稱期匯匯率,是買賣雙方成交后,

8、在約定的未來某個日期按成交時商定的匯率辦理交割。一般地,當遠期匯率高于即期匯率時,稱之為遠期匯率升水,反之稱為貼水。遠期匯率的報價方法:A:與即期匯率相同的方式報價:即直接將將各種不同交割期限的外匯的中間價或買入價與賣出價標出。B:以升貼水方式報價;如果要區分買入價與賣出價,則要看掉期率中豎號左右的數字大小,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左低右高往上加,左高右低往下減。例:VS EUR1 USD1.2936/1.2940,一個月的掉期率為33/22,一個月的遠期匯率為1.2903/1.2918。(5)從匯率的測算方法來分:名義匯率:是指官方公布的本外幣之間的匯率實際匯率:實際匯率名義匯率財政補貼和稅收減

9、免實際匯率名義匯率通貨膨脹率有效匯率:是一種加權匯率指數。例如按照貿易比重加權的有效匯率可以用公式表示為:(6)從匯率的政府干預程度來分:固定匯率:是指一國貨幣當局選擇本國貨幣釘住某基準國際貨幣或者某一貨幣指數,在一定的時期內通過直接的外匯管理措施或間接的調控措施維持本幣對該基準貨幣匯率不變。浮動匯率(清潔浮動):是指匯率完全由外匯市場的供求決定,貨幣當局不以匯率固定為目標經常干預匯率的波動。管理浮動匯率(骯臟浮動):是指在匯率的形成由市場決定的基礎上,貨幣當局通過不時的干預以保證匯率在一個狹窄的范圍內波動。二、匯率變動的影響因素和經濟影響(一)匯率變動的影響因素國際收支差額 相對通貨膨脹率

10、經濟增長率差異 相對利率 政府的干預 投機活動 心理預期(二)匯率變動的經濟影響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國際貿易條件物價水平經濟增長(總需求/總供給)就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結構第二節 匯率決定理論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匯率的國際收支分析匯率的貨幣分析法匯率的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匯率的貨幣分析法匯率的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超調模型匯率的資產組合分析法一、購買力平價理論購買力平價是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1922年系統提出的?;舅枷耄翰煌泿胖g的匯率取決于其購買力之比?;緝热荩阂粌r定律絕對購買力平價相對購買力平價結論評價(一)一價定律一價定律:當不存在運輸費用和人為的貿易壁壘時,同種商品在

11、不同國家用相同貨幣表示的價格應當是一致的。公式: Pi =e Pi*Pi:本國某可貿易產品的價格;Pi *:外國某可貿易產品的價格;E:直接標價法表示的現行匯率。(二)絕對購買力平價假設前提:對于任何一種可貿易商品,一價定律都成立;在兩國物價指數的編制中,各種可貿易商品所占的權重相等。兩國由可貿易商品構成的物價水平之間存在著下列關系:p =ep*絕對購買力平價的一般形式 :e =pp*表示:匯率取決于不同貨幣對可貿易商品的購買力之比。 一價定律和購買力平價對于不可貿易品也成立 所有國家的一般物價水平以同一種貨幣計算時是相等的,匯率取決于不同貨幣衡量的價格水平之比。 (三)相對購買力平價相對購買

12、力平價的一般形式 e= pp*表示:匯率的升值與貶值是由兩國的通貨膨脹率的差異決定的。 (四)購買力平價的結論購買力的理論基礎是貨幣數量說。 名義匯率在剔除貨幣因素后得到的實際匯率是始終不變的。購買力平價決定了中長期內均衡匯率 。(四)對購買力平價說的評價貢獻:購買力平價理論被廣泛運用于對匯率水平的分析和政策研究中。購買力平價理論始終處于匯率理論中的核心地位,是理解全部匯率理論的出發點。局限性:物價除了受到貨幣數量影響外,還受到生產的稟賦(生產能力過剩)、投資(投資需求旺盛)、儲蓄(消費不足)資本流動(國際資本流入與流出)購買力平價理論將決定匯率水平的許多實際因素忽略了。購買力平價并不是一個完

13、整的匯率決定理論。 購買力平價在計量檢驗中存在很大的技術上的困難。 計量檢驗中的困難:采用何種物價指數最為恰當。在商品分類上,要求不同國家的分類具有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否則會缺乏可比性;要求準確選擇一個匯率達到均衡或基本均衡的基年,但基年的選擇十分困難。相對購買力平價的驗證二、利率平價理論(一)理論基礎:利率平價是建立在外匯市場短期均衡基礎之上的理論,因此是外匯短期分析的工具。套利策略貸入三個月期的歐元,買入即期美元,貸出三個月,買入三個月期的歐元。貸入三個月期的美元,買入即期歐元,貸出三個月,買入三個月期的美元。(二)無拋補的利率平價無拋補的利率平價條件 :E=ii*其中: E為預期的匯率遠期

14、變動率; i為本國的一年期投資收益; i*為外國同種投資的收益。經濟含義:預期的匯率變動率等于兩國貨幣利率之 差。(三)拋補的利率平價拋補利率平價的假設前提:有充足的套利資金;匯率自由浮動;套利成本忽略不計;國際資本自由流動。拋補的利率平價條件 :=ii* 其中: 為本幣的升(貼)水率 ; i為本國的一年期投資收益; i*為外國同種投資的收益。經濟含義:匯率的遠期升貼水率等于兩國貨幣利率之差。(四)無拋補套利與拋補套利的聯系外匯市場上投機者的活動將使遠期匯率完全等于預期的即期匯率。(五)對利率平價理論的評價從資金流動的角度指出了匯率與利率之間的密切關系,有助于正確認識現實外匯市場上匯率的形成機

15、制。利率平價說不是一個獨立的匯率決定理論,它只是描述了匯率與利率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利率平價說具有特別的實踐價值。 利率平價的驗證購買力平價下的匯率ITL/FER名義匯率(六)費雪效應利率平價:短期購買力平價:長期費雪效應費雪效應的解釋通貨膨脹率利率在長期的經濟零增長的情況下成立三、匯率的國際收支分析法(一)早期形式:國際借貸說1861年英國經濟學家戈遜(Goshen)提出。基本觀點:一國匯率的變化,是由外匯的供給與需求決定的,而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取決于該國對外的流動借貸狀況。 (二)現代國際收支說1、假設前提:匯率完全自由浮動,政府不對外匯市場進行任何干預。2、基本觀點:外匯匯率取決于外匯供求

16、,而國際收支狀況決定著外匯供求,因而匯率實際上取決于國際收支。3、基本原理(內容): e=g( Y,Y*,P,P*, i, i*, Eef)表明: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有國內外的國民收入、國內外價格水平、國內外利率水平以及人們對未來匯率的預期,這些因素通過影響外匯供求來決定匯率的水平 DD外匯數量圖 外匯供求與匯率決定SS匯率具體表現:(1)國民收入:國內收入增加將導致進口需求增加,國外收入下降將導致出口需求下降,導致經常帳戶的惡化,本幣貶值。反之,經常帳戶好轉,本幣上升。(2)國內相對于國外價格水平上升將導致出口下降進口上升,導致經常帳戶惡化,本幣貶值。反之,經常帳戶好轉,本幣升值。(3)利率變

17、動:本國利率非預期的提高引起資金向本國的短期流入,導致本幣的升值。反之,外國利率非預期的提高引起資金外流,導致本幣貶值。(4)匯率預期:預期本幣貶值將導致資金的外流,本幣將貶值。反之,預期外幣貶值將導致外資的流入,本幣將升值。(三)評價國際收支說指出了匯率與國際收支之間存在的密切關系,有利于全面分析短期內匯率的變動和決定。不能被視為完整的匯率決定理論。 很難解釋現實中的一些經濟現象。 匯率的現代理論:資產市場理論背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資金(本)流動對匯率產生了重大影響。匯率被看成了一種相對資產的價格。人們采用了與普通資產價格決定基本相同的理論來分析匯率的決定,此即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理

18、論。特點:與傳統理論相比,匯率的資產市場分析法在分析方法上的兩點不同:(1)決定匯率的是存量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2)預期的重要作用資產市場分析的三個假定前提:(1)外匯市場是有效的;(2)一國的資產市場包括本國貨幣市場、本幣資產市場(主要是本國債券)和外幣資產市場(包括外國債券和外幣存款);(3)資本完全流動,拋補的利率平價始終成立類型:資產市場說貨幣分析法資產組合分析法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黏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本國和外國債券可替代 本國和外國債券不可替代 四、匯率的貨幣分析法匯率的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1、假設前提:購買力平價成立;貨幣供給是由貨幣當局決定的外生變量;實際貨幣需求是實際國民收入和利

19、率水平的穩定函數。 2、模型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兩國的貨幣供給、兩國的產出水平,以及兩個的利率水平之間的差異確定。對于較高的貨幣供給、較低的產出、較高利率的國家,貨幣的價值較低。反之,對于較低的貨幣供給、較高的產出、較低的利率的國家,貨幣的價值較高。3、具體表現:(1)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一國貨幣當局一次性增加貨幣供給,將導致在現價格下貨幣供給過剩,由于價格具有完全的彈性,引起物價上漲而對產出與利率不發生影響,通過購買力平價效應,本幣同比例貶值。(2)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一國國民收入的增加,將導致在現價格下的貨幣需求膨脹,引起價格下降,通過購買力平價效應,本幣升值。(3)在其他因素不變

20、情況下,本國利率的上升,將降低貨幣需求,在現價格下貨幣供給過剩,引起價格上升,通過購買力平價效應,本幣貶值。4、結論:在其他因素不變時,國內M相對增長,本國貨幣匯率等比例下跌,本幣貶值。國內y相對增長,本國貨幣匯率相應上升,本幣升值值。國內i相對提高,本國貨幣匯率將下跌,本幣貶值。5、評價 :將購買力平價引入到資產市場上,抓住了匯率作為一種資產價格的特殊性質 。價格水平具有充分彈性的假設與事實不符。假定貨幣需求是穩定的,存在爭議。五、匯率的貨幣分析法匯率的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超調模型由美國經濟學家魯迪格多恩布茨(Rudiger Dornbusch)1976年提出。1、假設前提:(1)購買力平價

21、在短期內不成立。(2)由于價格黏性的存在,總供給曲線在不同時期內有著不同的形狀。產出 ASADAD價格P0Y0Y1價格ADADAS產出 產出 P0P0P1P1(b)(c)Y0Y0Y1圖 總供給曲線的不同形狀價格ADADAS2、基本結論:該模型認為,從短期來看,商品價格由于具有粘性,對貨幣市場的失衡反映很慢,而證券市場與外匯市場的反映卻很靈敏,因而利率與匯率立即發生變動。短期內,利率與匯率的調整超過了其長期均衡的水平。從長期來看,利率與匯率又會慢慢回到其長期均衡的位置。3、 超調模型分析:Ms1Ms0t0 (a)時間本國貨幣供給P1P0t0 (b)時間本國價格水平e1e2e0t0 (d)時間本幣

22、匯率i0i1t0 (c)時間本國利率超調模型分析:當本國貨幣供給一次性增加時:(1)長期效應:由于經濟已經處于均衡狀態,貨幣的供給最終導致價格的上升,利率和產出不變,根據購買力平價效應,本幣貶值相應的幅度 。(2)短期效應:商品價格具有粘性,價格沒有變動,貨幣供給的增加,導致以本幣計價的證券收益率的下降,以及以外幣計價證券收益率相對于本幣收益率的上升,引起利率的迅速下調與本幣的迅速貶值,且本幣匯率的貶值超過長期平衡水平。 (3)中期效應:利率的下調推動投資的增加,導致總產出超過充分就業時的總產出,引起物價的緩慢上升。貨幣需求隨之上升,造成利率的逐步回升。由于貨幣的過度貶值,導致本幣預期的升值,

23、加上利率上升的因素,流出的資金加速回流。導致本幣的慢慢升值。4、超調模型和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的異同點:1)相同點:(1)同屬匯率的貨幣論。(2)都承認無拋補套利始終存在。(3)長期中購買力平價成立。2)不同點:(1)超調模型認為短期內價格具有粘性,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成立,經濟存在由短期平衡向長期平衡的過渡過程。(2)彈性價格貨幣模型中所得出的結論實際上是超調模型中長期平衡的情況。5、超調模型評價:1)超調模型的貢獻:(1)總結了現實中的匯率超調現象,并在理論上首次予以系統闡述;正確指出匯率在短期內不僅會偏離絕對購買力平價;(2)綜合了貨幣主義與凱恩斯主義,已成為對開放經濟進行宏觀分析的最基本

24、模型。(3)首次涉及了匯率的動態調整問題,創立了匯率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匯率動態學。(4)具有鮮明的政策含義。1)超調模型的局限性:(1)具有與貨幣模型相同的一些缺陷。(2)作為存量理論的超調模型忽略了對國際收支流量的分析。六、匯率的資產組合分析法匯率的資產組合分析法是托賓(J. Tobin)的資產選擇理論在國際金融領域的應用,它是國際資本流動迅猛發展的結果。1、基本結論:該理論接受了多恩布茨的價格在短期內具有粘性的觀點,認為短期內匯率取決于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均衡。由于各國資產之間具有替代性,一國居民既持有本國資產也持有外國資產。當國內外利率發生變動時,人們會對所持資產進行調整,從而引起國際資

25、本流動、外匯供求以及匯率的變動。在長期內,物價也會發生慢慢調整,物價、經常帳戶差額相互發生作用的結果共同影響了匯率。2、基本模型:1)前提假定:(1)分析對象是一個金融開放的小國,該國對于外部國家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國外利率是給定的;該國只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2)該國資產總量(W)包括:本國貨幣(M)、本國政府發行的以本幣為面值的債券(B)、外國發行的以外幣為面值的債券(F)。2)模型基本形式:基本形式意味著,當本國利率上升時,居民對本國貨幣的需求減少,對本幣計價的證券需求增加,對以外幣計價的證券需求減少;當外幣利率上升時,居民對于本國貨幣需求減少,對于本幣計價的證券需求減少,對于外幣計價的

26、需求增加;當總資產上升時,居民對于本幣貨幣、對于本幣計價的證券、對于外幣計價的證券的需求同方向增加?;拘问竭@是因為:第一、本幣利率上升將提高持幣成本,從而導致居民對于本幣貨幣需求的下降,對于本幣表示資產需求的增加。第二、本幣利率的上升,由于遠期匯率的變化較不敏感,導致對于本幣計價證券需求的上升。外幣利率的下降的效應與此相同。3、模型分析:1)內外均衡eMMBBFFRid曲線說明MM曲線向上傾斜是因為在貨幣供給不變的情況下,較高的本幣利率導致對本國貨幣需求的下降,但在貨幣市場均衡條件下,貨幣供給總是等于貨幣需求。從而只有較高的本國財富來吸收。較高的財富水平導致對于國外資產配置的需求較高,從而本幣價格較低。所以,MM線是較高的本幣利率與較低的本幣價格,較低的本幣利率與較高的本幣價格配合。當貨幣供給增加時,MM曲線向左移動,意味著本幣利率的降低與本幣的貶值。當貨幣供給減少時,MM曲線向右移動,意味著本幣利率的下降與本幣的升值。BB曲線、FF曲線向下傾斜是因為利率越高,本幣計價的證券價格收益率越高,居民在資產配置中,對本國證券資產的需求越高,對外幣證券資產的需求降低。從而BB曲線反映了較高的本幣利率與較高的本幣價格,較低的本幣利率與較低的本幣價格的配合。當對于本幣證券需求上升時,BB線向右移動。當外幣證券需求上升時,FF線向左移動。曲線說明2)模型分析:貨幣政策的短期效應e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