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級綜合醫院評審細那么核心條款2022年4月22日衛生部醫管司正式發布了【關于印發?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22年版?的通知衛醫管發202233號第一頁,共五十三頁。此次評審與以前最大不同有以下四點:一、優質護理效勞二、門診預約效勞三、對口支援效勞四、臨床路徑第二頁,共五十三頁。1311將對口支援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以下簡稱受援醫院)及支援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納入院長目標責任制與醫院年度工作計劃,有實施方案,專人負責。()【】1支援下級醫院工作納入院長目標責任制管理,有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2有專門部門和人員負責下級醫院支援協調工作。3針對受援醫院的需求,制訂重點扶持計劃并組織實施,在一、二級專業中
2、選擇23個重點,實施系統的技術指導、人才培養及管理幫扶。4將參與支援下級醫院服務納入各級人員晉升考評內容。【】符合“”,并主管部門加強對口支援工作的監督管理,尤其是醫院管理、學科建設、醫療質量與安全等方面,定期對受援情況進行實地檢查總結,提高幫扶效果。【】符合“”,并通過三年對口幫扶,使受援縣醫院整體達到二級甲等醫院水平。原來受援醫院是二級甲等醫院的,通過幫扶,其重點專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第三頁,共五十三頁。1421建立健全醫院應急管理組織和應急指揮系統,負責醫院應急管理工作。()【】1有醫院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醫院應急管理。2有醫院應急指揮系統,院長是醫院應急管理的第一責任人。3主管職能部
3、門負責日常應急管理工作。4有各部門、各科室負責人在應急工作中的具體職責與任務。5醫院總值班有應急管理的明確職責和流程。6有應急隊伍,人員構成合理,職責明確。7相關人員知曉本部門、本崗位的履職要求。【】符合“”,并1有院內、院外和院內各部門、各科室間的協調機制,有明確的協調部門和協調人。2有信息報告和信息發布相關制度。3應急隊伍組成的垂直和水平關系明晰,跨度合理,覆蓋應急反應的各個方面,確保應急行動的協調和高效,能夠得到后勤系統和醫學裝備部門的支持。【】符合“”,并1有應急演練或應急實踐總結分析,對應急指揮系統的效能進行評價,持續改進應急管理工作。2有新聞發言人制度,根據法律、法規和有關部門授權
4、履行信息發布。第四頁,共五十三頁。1431展災害脆弱性分析,明確醫院需要應對的主要突發事件及應對策略。)【】組織有關人員對醫院面臨的各種潛在危害加以識別,進行風險評估和分類排序,明確應對的重點。【】符合“”,并有災害脆弱性分析報告,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醫院的承受能力進行系統分析,提出加強醫院應急管理的措施。【】符合“”,并定期進行災害脆弱性分析,對應對的重點進行調整,對相應預案進行修訂,并開展再培訓與教育。1432編制各類應急預案。()【】1根據災害脆弱性分析的結果制訂各種專項預案,明確應對不同突發公共事件的標準操作程序。2制訂醫院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總體預案和部門預案,明確在應急狀態下
5、各個部門的責任和各級各類人員的職責以及應急反應行動的程序。3有節假日及夜間應急相關工作預案,配備充分的應急處理資源,包括人員、應急物資、應急通訊工具等。【】符合“”,并編制醫院應急預案手冊,方便員工隨時查閱,各部門各級各類人員知曉本部門和本崗位相關職責與流程。【】符合“”,并定期并及時修訂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不斷完善應急預案。第五頁,共五十三頁。2321加強急診檢診、分診,落實首診負責制,及時救治急危重癥患者()【】1有專人負責急診檢診、分診工作,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癥患者。2落實首診負責制,急危重癥患者實行“先搶救、后付費”。3落實急會診制度,保障急危重癥患者得到及時救治。4建立急危重癥患者搶救
6、協作協調機制,保障患者優先收住入院,制定急診科與120急救中心、基層醫療機構急診患者轉接流程,保障患者得到連貫搶救治療,保持綠色通道暢通。【】符合“”,并急診搶救登記完善,病歷資料完整,入院、轉診、轉科有病情交接。【】符合“”,并有急診信息網絡支持系統,有急診與院前急救、急診與院內各相關科室、急診與衛生行政部門的信息對接,急診科能夠在患者送達前獲取急救中心轉送或基層醫療機構轉診患者信息,院內相關各科室在患者收住入院前獲取病歷資料,提高效率。第六頁,共五十三頁。2322建立急性創傷、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腦卒中、急性顱腦損傷、急性呼吸衰竭等重點病種的急診服務流程與規范。 ()【】1建立
7、急性創傷、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腦卒中、急性顱腦損傷、急性呼吸衰竭等重點病種的急診服務流程。2有重點病種患者緊急會診和優先入院搶救的相關規定。3重點病種相關科室及醫務人員熟悉本科室重點病種急診搶救流程和職責。【】符合“”,并有重點病種急診搶救登記、總結、分析、反饋及持續改進措施。【】符合“”,并持續改進重點病種急診服務有成效。第七頁,共五十三頁。2611患者或其近親(家)屬、授權委托人對病情、診斷、醫療措施和醫療風險等具有知情選擇的權利。醫院有相關制度保證醫務人員履行告知義務。 ()【】1有保障患者合法權益的相關制度并得到落實。2醫務人員尊重患者的知情選擇權利,在對患者或其近親(家)
8、屬、授權委托人進行病情、診斷、醫療措施和醫療風險告知的同時,能提供不同的診療方案。3醫務人員熟知并尊重患者的合法權益。【】符合“”,并1患者或近親(家)屬、授權委托人對醫務人員的告知情況能充分理解并在病歷中體現。2職能部門對上述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總結、反饋,有改進措施。【】符合“”,并持續改進有成效。第八頁,共五十三頁。2711貫徹落實醫院投訴管理辦法(試行),實行“首訴負責制”,設立或指定專門部門統一接受、處理患者和醫務人員投訴,及時處理并答復投訴人。()【】1有專門部門統一受理、處理投訴。2有投訴管理相關制度及明確的處理流程。3有明確的投訴處理時限并得到嚴格執行。【】符合“”,并1實行“
9、首訴負責制”,科室、職能部門處置投訴的職責明確,有完善的投訴協調處置機制。2有配置完善的錄音錄像設施的投訴接待室。3職能部門對上述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總結、反饋,有改進措施。【】符合“”,并持續改進有成效。第九頁,共五十三頁。2712妥善處理醫療糾紛。()【】1有醫療糾紛范圍界定、處理制度與操作流程,妥善處理醫療糾紛。2有法律顧問、律師提供相關法律支持。3相關人員熟悉流程并履行相應職責。【】符合“”,并1以多種形式對相關員工進行醫療糾紛案例教育。2職能部門對上述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總結、反饋,有改進措施。【】符合“”,并1建立發言人制度。2持續改進有成效。第十頁,共五十三頁。3121在診療活動
10、中,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至少同時使用姓名、年齡兩項等項目核對患者身份,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1有標本采集、給藥、輸血或血液制品、發放特殊飲食、診療活動時患者身份確認的制度、方法和核對程序。核對時讓患者或其近親屬陳述患者姓名。2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方式,如姓名、年齡、出生年月、年齡、病歷號、床號等(禁止僅以房間或床號作為識別的唯一依據)。3相關人員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應職責。【】符合“”,并1各科室嚴格執行查對制度。2職能部門對上述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總結、反饋,有改進措施。【】符合“”,并查對方法正確,診療活動中查對制度落實,持續改進有成效。第十一頁,共五十三
11、頁。3331有手術安全核查與手術風險評估制度與流程。 ()【】1有手術安全核查與手術風險評估制度與流程。2實施“三步安全核查”,并正確記錄。第一步:麻醉實施前:三方按手術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對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手術方式、知情同意情況、手術部位與標識、麻醉安全檢查、皮膚是否完整、術野皮膚準備、靜脈通道建立情況、患者過敏史、抗菌藥物皮試結果、術前備血情況、假體、體內植入物、影像學資料等內容。第二步:手術開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手術方式、手術部位與標識,并確認風險預警等內容。手術物品準備情況的核查由手術部護理人員執行并向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報告。第三步:患者離
12、開手術部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實際手術方式,術中用藥、輸血的核查,清點手術用物,確認手術標本,檢查皮膚完整性、動靜脈通路、引流管,確認患者去向等內容。3準備切開皮膚前,手術醫師、麻醉師、巡回護士共同遵照“手術風險評估”制度規定的流程,實施再次核對患者身份、手術部位、手術名稱、麻醉分級等內容,并正確記錄。4手術安全核查項目填寫完整。【】符合“”,并職能部門對上述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總結、反饋,有改進措施。【】符合“”,并手術核查、手術風險評估執行率100%。第十二頁,共五十三頁。3621嚴格執行“危急值”報告制度與流程。 ()【】1醫技部門相關人員知曉本部門“危急值”項目
13、及內容,能夠有效識別和確認“危急值”。2接獲危急值報告的醫護人員應完整、準確記錄患者識別信息、危急值內容、和報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復核確認無誤后,及時向經治或值班醫師報告,并做好記錄。3醫師接獲危急值報告后應及時追蹤、處置并記錄。【】符合“”,并信息系統能自動識別、提示危急值,相關科室能夠通過網絡及時向臨床科室發出危急值報告,并有語音或醒目的文字提示。【】符合“”,并有網絡監控功能,保障危急值報告、處置及時有效。第十三頁,共五十三頁。3911有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與工作流程。 ()【】1有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報告制度與流程。2有對員工進行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訓。3有途徑便于
14、醫務人員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4每百張床位年報告10件。5醫務人員對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的知曉率100%。【】符合“”,并1有指定部門統一收集、核查醫療安全(不良)事件。2有指定部門向相關機構上報醫療安全(不良)事件。3對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有分析,采取防范措施。4每百張床位年報告15件。5全院員工對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知曉率100%。【】符合“”,并1建立院內網絡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直報系統及數據庫。2每百張床位年報告20件。3持續改進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的敏感性,有效降低漏報率。第十四頁,共五十三頁。4351實行高風險技術操作的衛生技術人員授權制度。 ()【】1有實施手術、麻醉、介入、腔鏡
15、診療等高風險技術操作的衛生技術人員實行授權的管理制度與審批程序。2有需要授權許可的高風險診療技術項目的目錄。【】符合“”,并1主管部門履行監管職責,根據監管情況,定期更新授權項目。2相關人員能知曉本部門、本崗位的管理要求。【】符合“”,并有醫療技術項目操作人員的技能及資質數據庫,定期更新。第十五頁,共五十三頁。4352建立相應的資格許可授權程序及考評標準,對資格許可授權實施動態管理。 ()【】1有診療技術資格許可授權考評組織。2有資格許可授權診療項目的考評與復評標準。3申請資格許可授權,應通過考評認定,根據分級管理原則,經過主管部門審核批準。4有復評和取消、降低操作權利的相關規定。【】符合“”
16、,并主管部門履行監管職責,根據監管情況,對授權情況實施動態管理,有授權管理的完整資料。【】符合“”,并醫療技術分級分類管理執行良好,無越級手術或未經授權擅自開展手術的案例。第十六頁,共五十三頁。4574對各臨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有明確的要求。 ()【】1對各臨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有明確的要求。2有縮短平均住院日的具體措施。(1)有解決影響縮短平均住院日的各個瓶頸環節等候時間的措施(如患者預約檢查、院內會診、檢查結果、術前準備等)。(2)有提升醫院信息化建設,合理配置和利用現有醫療資源的措施。3應用“臨床路徑”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符合“C”,并相關管理人員與醫師均知曉縮短平均住院日的
17、要求,并落實各項措施。【】符合“B”,并平均住院日達到控制目標。第十七頁,共五十三頁。4575對住院時間超過30天的患者進行管理與評價。()【】1對住院時間超過30天的患者進行管理與評價有明確管理規定。2科室將住院時間超過30天的患者,作大查房重點,有評價分析記錄。3有主管部門監管。【】符合“C”,并:主管部門履行監管職責,有定期監管檢查,并有分析、反饋和改進措施。【】符合“B”,并根據對超過30天住院患者的分析,持續改進住院管理質量。第十八頁,共五十三頁。4682醫院對手術科室有明確的質量與安全指標,醫院與科室能定期評價,有能夠顯示持續改進效果的記錄。 ()【】1醫院對手術科室有明確的質量與
18、安全指標,建立手術質量管理數據庫。(1)住院重點手術總例數、死亡例數、術后非計劃重返再次手術例數。(2)手術后并發癥例數。(3)手術后感染例數(按“手術風險評估表”的要求分類)。(4)圍術期預防性抗菌藥的使用。(5)單病種過程(核心)質量管理的病種。2定期分析本科室手術質量與安全指標的變化趨勢,衡量本科室的手術治療能力與質量水平。【】符合“”,并根據數據分析,采取有針對性地改進措施。【】符合“”,并各項質量與安全指標呈正向變化趨勢。第十九頁,共五十三頁。4683有“非計劃再次手術”的監測、原因分析、反饋、整改和控制體系。 ()【】1有“非計劃再次手術”相關管理制度與流程。2將控制“非計劃再次手
19、術”作為對手術科室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3將“非計劃再次手術”指標作為對手術醫師資格評價、再授權的重要依據。4及時組織臨床手術科室醫師與護理人員的培訓。【】符合“”,并主管部門對“非計劃再次手術”有監測、原因分析、反饋、整改。【】符合“”,并有效控制“非計劃再次手術”,持續改進有成效。第二十頁,共五十三頁。4751術后麻醉恢復室合理配置,管理措施到位。()【】1術后麻醉恢復室床位與手術臺之比不低于1:3。2術后麻醉恢復室配備醫護人員滿足臨床需要,至少有一位能獨立實施麻醉的麻醉醫師。3術后麻醉恢復室每床配備吸氧設備,包括無創血壓和血氧飽和度在內的監護設備,復蘇室配備足夠的呼吸機、搶救用藥及必需設備
20、、設施等,滿足需求。【】符合“”,并1對術后麻醉恢復室的醫護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與考核。2對設備、設施進行定期維護。【】符合“”,并術后麻醉恢復室設備、設施及醫務人員配置符合規定要求,管理措施到位。第二十一頁,共五十三頁。4752有術后麻醉恢復室患者轉入、轉出標準與流程。 ()【】1有術后麻醉恢復室患者轉入、轉出標準與流程。2患者在術后麻醉恢復室內的監護結果和處理均有記錄。3轉出的患者有評價標準(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評分),評價結果記錄在病歷中。4有患者轉入、轉出術后麻醉恢復室交接流程與內容規定。5準確記錄患者進、出術后麻醉恢復室的時間。【】符合“”,并1科室定期自查、分析、整改。2主管部門
21、進行檢查、反饋,有改進措施。【】符合“”,并患者的監護和處理記錄真實、準確、完整,病歷記錄完整率100%。第二十二頁,共五十三頁。4843有保證相關人員及時參加急診搶救和會診的相關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診科會診申請后,應當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急診會診。 ()【】1醫院有急診搶救和會診的相關制度。2有明確的會診時限規定。3相關科室與人員均能知曉與遵循。【】符合“”,并主管部門履行監管責任,對存在問題與缺陷有改進措施。【】符合“”,并有會診實施記錄,會診人員具備相應資質,會診時限符合規定,會診記錄完整,持續改進會診質量。第二十三頁,共五十三頁。4911 重癥醫學科布局、設備設施、人力資源配置符合?重癥醫
22、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的根本要求。 第二十四頁,共五十三頁。4921有重癥醫學科工作制度、崗位職責和技術規范、操作規程。重癥監護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實行“危重程度評分”。()【】1有重癥醫學科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相關技術規范、操作規程。2有重癥醫學科收住患者的范圍、轉入和轉出標準及轉出流程。3對入住重癥醫學科的患者實行疾病嚴重程度評估。4有抗菌藥物使用與管理的相關規定。5有儲備藥品、一次性醫用耗材管理和使用的規范與流程,。6有對上述制度、職責、規范及標準、流程的培訓。工作人員知曉相關崗位職責和履職要求。【】符合“”,并1科室內有定期質量評價。2主管部門履行監管職責。【】符合“”,并1
23、轉入、轉出患者與標準的符合率90%。2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率90%。3疾病嚴重程度評估率達100%。第二十五頁,共五十三頁。41551抗菌藥物管理有適當的組織,并制定章程,明確職責,對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有檢查、干預和改進措施。 ()【】1藥事管理組織有抗菌藥物管理小組,人員結構合理、職責明確。2召開抗菌藥物管理小組會議4次/年。3有全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監測與評價制度。4對醫護技人員進行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培訓。【】符合“”,并1有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監測與評價分析報告。2參加地區或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和細菌耐藥監測網。3醫院將臨床科室抗菌藥物合理用藥情況納入醫療質量管理考核指標。【】
24、符合“”,并1根據本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的結果,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和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平均值。(1)門診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20%(2)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60%2有干預前、后分析報告,體現改進效果。第二十六頁,共五十三頁。41552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管理實施細則”和“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并檢查落實情況。 ()【】1有“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管理實施細則”,“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有明確的限制使用抗菌藥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程序,實行責任制管理。2感染專業醫師、微生物檢驗專業技術人員和臨床藥師能夠提供抗菌藥
25、物臨床應用技術支持。3有本院檢驗、醫院感染管理部門、藥學三方聯合完成的細菌耐藥情況分析與對策報告,至少每6個月一次。【】符合“”,并1有“特殊管理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評價標準,并實施監控和干預,臨床應用基本合理。2抗菌藥物治療住院患者微生物樣本送檢率30%。3藥學部會同醫務處、質量管理和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管。每月至少抽查門急診處方100張、住院病歷30份,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符合“”,并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情況作為院、科兩級綜合目標考核的重要指標。第二十七頁,共五十三頁。41553落實各類手術(特別是類清潔切口)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有關規定。 ()【】1手術部管理規范,
26、認真落實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南(試行)(衛辦醫政發2010187號;2010.11.29),做好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2有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管理相關規定,對各類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進行規范管理。3對圍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進行常規監控和有效管理,并有月報告制度。【】符合“”,并類切口手術(手術時間2小時)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率30%。【】符合“”,并圍術期預防感染抗菌藥物使用規范,符合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指導原則等要求。第二十八頁,共五十三頁。41554加強抗菌藥物購用管理。()【】1醫院抗菌藥物采購目錄(包括采購抗菌藥物的品種、劑型和規格)向核發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
27、證的衛生行政部門備案。2有特殊感染患者治療需使用本院采購目錄以外抗菌藥物,可以啟動臨時采購程序的制度與程序。【】符合“”,并對抗菌藥物購用有專項監督。【】符合“”,并根據監督結果,分析、改進工作,無違規購用。第二十九頁,共五十三頁。4156 有藥物安全性監測管理制度,觀察用藥過程,監測用藥效果,按規定報告藥物嚴重不良反應,并將不良反應記錄在病歷之中。41561實施藥品不良反應和用藥錯誤報告制度,建立有效的藥害事件調查、處理程序。 ()【】1有藥品不良反應與藥害事件監測報告管理的制度與程序。2醫師、藥師、護士及其他醫護人員相互配合對患者用藥情況進行監測。重點監測非預期(新發現)的、嚴重的藥物不良
28、反應。有原始記錄。3發生嚴重藥品不良反應或藥害事件,積極進行臨床救治,做好醫療記錄,保存好相關藥品、物品的留樣,并對事件進行及時的調查、分析,按規定上報衛生行政部門和藥品監督管理部門。4將患者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如實記入病歷中。【】符合“”,并1有鼓勵藥品不良反應與藥害事件報告的措施。2對嚴重用藥錯誤報告有分析,有改進措施。【】符合“”,并建立藥品不良事件報告信息平臺,與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統一管理。第三十頁,共五十三頁。41562有完善的突發事件藥事管理應急預案,藥學人員可熟練執行。 ()【】1有完善的突發事件藥事管理應急預案,組織層次清晰,人員分工明確,體現良好的合作,各部門無縫隙銜接,對突
29、發事件善后工作及還原應急能力有明確規定。2有本院的突發事件醫療救治藥品目錄。【】符合“”,并1有突發事件藥事管理應急預案執行培訓,相關人員熟悉預案流程和崗位職責,可迅速配合臨床搶救。2應急藥品具有可及性和質量保證。【】符合“”,并有針對重大突發事件,大規模調集應急藥品的保障方案。第三十一頁,共五十三頁。41943建立輸血標本采集流程,執行輸血前核對制度。 ()【】1有采集血標本的流程。2采集完成后必須核對標本標識與受血者是否相符。3輸血前,按照規定的流程檢查從輸血科領出血液,做到準確無誤。(1)血液發出前,必須核對用于輸血的血液,其標簽標記的血型與受血者的血型無誤。(2)按規定檢查領取的血液必
30、須與輸血記錄單相符,確認受血者是否正確。(3)血液發出時必須附相容性檢測的記錄。(4)血液發出前,還要檢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發生溶血、是否有細菌污染跡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見的任何異常現象。4由輸血科發血者和臨床科室領血者共同按規定或流程執行核對。5有相關流程的培訓與教育,并有記錄。【】符合“”,并輸血科與臨床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檢查落實情況,對存在問題及時整改。【】符合“”,并職能部門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實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與缺陷追蹤評價,有改進成效。第三十二頁,共五十三頁。4195 開展血液質量管理監控,制訂、實施控制輸血嚴重危害(SHOT)(輸血傳染疾病、輸血不良反應、輸注無效)的方案,嚴格
31、執行輸血技術操作規范。41951有血液貯存質量監測與信息反饋的制度。()【】1有血液貯存質量監測與信息反饋的制度。2使用血液存放環境符合規定,有監測記錄。(1)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層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標識明顯。(2)儲血冰箱有不間斷的溫度監測與記錄。(3)血液保存溫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4)貯血冰箱定期消毒,記錄保存完整。(5)貯血冰箱定期進行細菌監測,記錄保存完整。3輸血器械符合國家標準,“三證”齊全。4血袋按規定保存、銷毀,有記錄。5一次性輸血耗材進行無害化處理,有記錄。【】符合“”,并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檢查落實情況,對存在問題及時整改。【】符合“”,并職能部門按照制度和流
32、程落實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與缺陷追蹤評價,有改進成效。第三十三頁,共五十三頁。41952有臨床輸血過程的質量管理監控及效果評價的制度與流程。 ()【】1醫院有輸血全過程的血液管理制度。(1)醫院有明確規定的流程,確保患者輸血過程中的安全。(2)輸血前在患者的床旁由兩名工作人員準確核對受血者和血液信息。(3)明確規定從發血到輸血結束的最長時限。(4)制定使用輸血器和輔助設備(如血液復溫)的操作規范與流程。(5)在血液輸注過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藥物。(6)輸血中要監護輸血過程,發現輸血不良反應及時處理。(7)輸血全過程的信息應及時記錄于病歷中。【】符合“”,并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檢查落實情況,對
33、存在問題及時整改。【】符合“”,并職能部門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實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與缺陷追蹤評價,有改進成效。第三十四頁,共五十三頁。41954有控制輸血嚴重危害(SHOT)的方案與實施情況記錄。 ()【】1有控制輸血嚴重危害(SHOT)的預案,記錄及時、規范。(1)實施輸血的醫護人員經培訓,能識別潛在的輸血不良反應癥狀。(2)有確定識別輸血不良反應的標準和應急措施。(3)發生疑似輸血反應時醫護人員有章可循,并立即向輸血科和患者的主管醫師報告。(4)一旦出現可能為速發型輸血反應癥狀時(不包括風疹和循環超負荷),立即停止輸血,并調查其原因。要有調查時臨床及時處理患者的規范。(5)輸血科應根據既定
34、流程調查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確定是否發生了溶血性輸血反應。立即查證:患者和血袋標簽確認輸給患者的血是與患者進行過交叉配血的血。查看床旁和實驗室所有記錄,是否可能將患者或血源弄錯。肉眼觀察受血者發生輸血反應后的血清或血漿是否溶血。如果可能,該標本應和受血者輸血前的標本進行比較。用受血者發生輸血反應后的標本做直接抗人體球蛋白試驗。第三十五頁,共五十三頁。6實驗室應制定加做其他相關試驗的要求,以及做相關試驗的標準。7輸血科主任負責解釋上述試驗結果并記錄到受血者的臨床病歷中。8當輸血反響調查結果顯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當等系統問題時,輸血科主任應積極參與解決。9輸血后獻血員和受血者標本應按規定至少保存7
35、天,以便出現輸血反響時重新進行測試。10職能部門會同輸血科對輸血不良反響評價結果的反響率為100%。2相關部門應根據既定流程調查發生不良反響,有記錄。3相關部門對相關人員進行確定識別輸血不良反響的標準和應急措施的再培訓與教育。第三十六頁,共五十三頁。【】符合“”,并1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檢查落實情況,對存在問題及時整改。2有職能部門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與教育后考核的記錄。3有血液輸注無效的管理措施。4有輸血傳染性疾病的管理措施和上報制度【】符合“”,并1相關醫護人員熟悉輸血嚴重危害(SHOT)方案、處置規范與流程,知曉率100%。2職能部門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實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與缺陷追蹤評
36、價,有改進成效。第三十七頁,共五十三頁。42032有重點環節、重點人群與高危險因素的監測。對下呼吸道、手術部位、導尿管相關尿路、血管導管相關血流等主要部位醫院感染有具體預防控制措施并實施。 ()【】1有針對重點環節、重點人群與高危險因素管理與監測計劃,并落實。2有對感染較高風險的科室與感染控制情況進行風險評估,并制定針對性的控制措施。3重癥醫學科導管相關性血源感染()千日感染率;呼吸機相關肺炎()千日感染率;尿路感染()千日感染率(工作量,感染率,數據來源追蹤)。4有對下呼吸道、手術部位、導尿管相關尿路、血管導管相關血流等主要部位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的相關制度與措施,并落實。【】符合“”,并1科室
37、落實自查情況及存在問題總結、分析、報告機制,有改進措施。2主管部門對科室監測情況進行定期核查指導,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并提出整改建議。【】符合“”,并1手術部位感染(%)按手術風險分類,年手術量、切口感染率數據來源追蹤。2對重點環節、重點人群、主要部位的特殊感染控制有效。3醫院信息系統定期對重點環節、重點人群與高危險因素監測及分析,滿足臨床工作需要,對醫院決策提供支持作用,并取得效果。第三十八頁,共五十三頁。42051有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控制管理規范與程序,實施監管與改進。 ()【】1針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診斷、監測、預防和控制等各個環節,結合實際工作,制訂并落實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理的規章
38、制度和防控措施。2有對多重耐藥菌控制落實的有效措施,包括手衛生措施、隔離措施、無菌操作、保潔與環境消毒的制度等。3根據細菌耐藥性監測情況,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落實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4有落實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的控制措施。【】符合“”,并1有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監測,細菌耐藥性監測報告及時反饋到醫務人員,并方便查詢。2有主管部門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情況的監督檢查,根據監管情況采取相應改進措施。【】符合“”,并1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控制有效,抗菌藥物使用合理。2醫院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能滿足臨床對多重耐藥菌檢測及抗菌藥物敏感性、耐藥模式以及同源性分析的
39、需求。第三十九頁,共五十三頁。42052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多重耐藥菌管理合作機制。 ()【】1有臨床科室、微生物實驗室或檢驗部門、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等在多重耐藥菌管理方面的協作機制,并有具體落實方案。2微生物室定期為臨床提供耐藥菌的趨勢與抗菌藥物敏感性報告【】符合“”,并1有醫務處(科)、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微生物實驗室(檢驗部門)、藥學部門、臨床科室對多種耐藥菌管理定期聯席會制度,有牽頭部門,分工明確,職責清楚。2各部門信息通報渠道暢通,有對存在問題定期分析、反饋,有持續改進措施。【】符合“”,并1多部門合作機制有效,醫院信息系統能夠支持相關信息快捷獲得。2至少每季度年向全院公布1次臨床常見分離
40、細菌菌株及其藥敏情況,包括全院和重點部門多重耐藥菌的檢出變化情況和感染趨勢等。第四十頁,共五十三頁。42053有預防多重耐藥菌感染措施培訓。 ()【】對臨床醫護人員和微生物實驗室或檢驗部門的人員進行預防多重耐藥菌感染措施的培訓制度、培訓計劃及落實措施。【】符合“”,并有相關人員多重耐藥菌感染危險因素、流行病學以及預防與控制措施等知識培訓,相關資料可查詢。【】符合“”,并有對培訓效果的追蹤總結,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有成效。第四十一頁,共五十三頁。42751采用衛生部發布的疾病分類10與手術操作分類9-3,對出院病案進行分類編碼。 ()【】1對出院病案進行疾病分類,編碼符合衛生部規定。2有疾病
41、分類編碼人員資質與技能要求。3有疾病分類與手術操作分類編碼培訓計劃。【】符合“”,并1落實培訓計劃,提供技術支持,提升培訓與教育質量。2病案科(室)定期與不定期對疾病分類編碼員的準確性進行評價、指導,提高編碼質量。【】符合“”,并1編碼員編碼準確性不斷提高。2臨床醫師熟悉疾病分類與手術操作分類。3有信息系統支持疾病分類與手術操作分類。第四十二頁,共五十三頁。42752建立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詢系統。 ()【】1有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詢系統。2病案首頁內容完整、準確。3病案首頁全部資料信息錄入查詢系統,至少能為評審提供2年以上完整信息。【】符合“”,并1查詢系統資料完整、功能完善。(1)根據病案首頁內容
42、的任意項目,單一條件查詢住院患者的病案信息。(2)根據病案首頁內容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項目,復合查詢住院的病案信息。2能提供3年內的完整病歷首頁信息。【】符合“”,并能提供5年內完整病案首頁信息。第四十三頁,共五十三頁。5321優質護理服務落實到位。 ()【】1有醫院優質護理服務規劃、目標及實施方案。2有推進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保障制度、措施及考評激勵機制。3有優質護理服務的目標和內涵,相關管理人員知曉率80%,護理人員知曉率100%。【】符合“”,并1根據各專業特點,有細化、量化的優質護理服務目標和落實措施。2定期聽取患者及醫護人員等多方意見和建議,持續改進優質護理服務。3考評激勵機制體現優勞優
43、酬、多勞多得,并與薪酬分配、晉升、評優等相結合。4優質護理服務病區覆蓋率100%。【】符合“”,并1優質護理服務措施落實有效,效果明顯。2患者與醫護人員滿意度高。第四十四頁,共五十三頁。5331實施“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為患者提供適宜的護理服務。 ()【】1根據“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工作模式,制定實施方案,體現護理人員工作中的責任制。2依據患者需求制定護理計劃,充分考慮患者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因素。【】符合“”,并1依據患者的個性化護理需求制定護理計劃,護理人員掌握相關的知識,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實施“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能幫助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患者病情及護理的重點內容。2科室對落
44、實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對存在問題有改進措施。3主管部門對落實情況進行定期檢查、評價、分析,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并提出整改建議。【】符合“”,并對各科室落實情況有追蹤和成效評價,有持續改進。第四十五頁,共五十三頁。6121在國家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規章、診療護理規范的框架內開展診療活動。 ()【】1根據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登記范圍開展診療活動。2開展的診療活動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要求。3有醫療技術準入及監督管理的相關制度。4評審周期未發生群體性、組織性違規違紀事件。5衛生行政部門督查中未發現違法行為或對衛生行政部門督查發現的未達到需要處罰程度違規行為能及時整改。【】符合“”,并評審周期內
45、無衛生行政部門查實的醫療機構不良行為記錄或發生一級主責以上醫療事故。【】符合“”,并職能部門對診療活動進行全程管理,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第四十六頁,共五十三頁。6131在醫院執業的衛生技術人員全部具有執業資格,注冊執業地點在本院或符合衛生行政部門相關規定(如多點執業、對口支援等),具有執業資格的研究生、進修人員在上級醫務人員(含護理、醫技)指導下執業。 ()【】1有衛生技術人員執業資格審核與執業準入相關規定。2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均取得執業資格,注冊地點在本院或符合衛生行政部門相關規定(如多點執業或對口支援等),按照本人執業范圍開展診療活動。3具有執業資格的研究生、進修人員經過醫院授權在上級醫務人員(含護理、醫技)指導下執業。【】符合“”,并1職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成套鋁制餐用匙、叉及類似用具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彈簧用線材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蛋糕盒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合金鋼鋼坯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電動震抖裝置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電爐特種硅合金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自走履帶式谷物聯合收獲機(全喂入)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線圈繞線機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舌針鉤編機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高壓化成箔合作協議書
- GB/T 20124-2006鋼鐵氮含量的測定惰性氣體熔融熱導法(常規方法)
- GB/T 19632-2005殯葬服務、設施、用品分類與代碼
- GB/T 16457-1996超硬磨料制品切割石材和建筑物用鋸片鋼基體尺寸
- GB 5226.1-2008機械電氣安全機械電氣設備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
- GB 5009.17-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總汞及有機汞的測定
- FZ/T 82006-2018機織配飾品
- 《食品包裝學(第三版)》教學PPT課件整套電子講義
- 2型糖尿病及圍手術期血糖管理【骨科】-課課件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全套課件
- 普通心理學筆記
- 流體力學課程課件(精華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