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必修一第一單元導學及練習案現代詩歌第一課時預習沁園春長沙(兼及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長征采桑子重陽)【教學目標】1、初步掌握格律詩的一些基本規則:壓韻、對仗、平仄、粘對等等。2、了解“沁園春”“浪淘沙”“采桑子”三種詞牌的固定格律。3、識記重點字詞及典故的讀音和解釋,學會品味詩歌語言的意象。4、深情頂禮一代偉人的博大情懷,感悟主席心憂天下的豪情壯志。【重點難點】1、重點字詞典故和格律;2、難點意象把握、情懷解讀。【教學內容】一、課前檢測1、請一位同學寫出下面加點字的注音,然后帶全班同學讀兩遍百舸爭流;悵寥廓;浪遏飛舟;矯健;激昂慷慨;勞役揮斥方遒;秋風勁;碣石;分外2、請一位同學解釋句中加黑詞語的意
2、義并要求全班同學識記之漫江;百舸;崢嶸歲月;歲月稠激揚;寥廓;風華正茂;揮斥方遒浪遏飛舟;五嶺逶迤;糞土當年萬戶侯3、請同學們填寫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A鷹擊長空,雨翔淺底,。B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C悵寥廓,。D指點江山,激揚文字,。E蕭瑟秋風今又是,。二、閱讀延伸,知識積累(全班齊讀,抄寫并背誦!)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你知道本是誰所作嗎?毛澤東(也有人說是明人的作品)。1910年,毛澤東的年齡正與我們現在相仿,性格決定命運。看看毛澤東的情懷,我們不一定都具備毛澤東那樣的領袖氣質,但至少要自信啊!立志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
3、地,人生無處不青山。三、再誦詩歌,品味鑒賞(疑難點撥)1、寫壯景,抒豪情(提問:寫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獨立寒秋圖:注意“獨”字。湘江秋景圖:抓住“看”字。注意視角、用詞、手法。品味明確:(提問:湘江秋景色,好一幅立體構圖!是怎么寫的?)遠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靜)近觀:漫江碧透仰視:鷹擊長空俯瞰:魚翔淺底百舸爭流(靜、動)(動)(動)總寫:萬類霜天競自由小結:遠近結合,總分有序,動靜交錯,紅綠輝映,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色彩絢麗的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抓住“憶”字。(提問:思考什么叫“書生意氣”?)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熱情奔放。“糞土當年萬戶侯”,怎樣的情懷啊
4、?試回想一下沁園春雪中哪些詞句的思想內容與此相近。(齊誦:“昔秦皇漢武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流擊水圖品讀“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想象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討論:“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情?明確:“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以天下為己任,以及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志振興中華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2、對比手法:詞中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提問:運用了哪些對比?)色彩:“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動作:“鷹擊長空
5、”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明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暗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當時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暗含)3、語言品味: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力。(問題:請抓住一兩個字分析)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爭”字活現出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用“擊”而不用“飛”,準確的表現了鷹的矯健身姿,有氣勢;用“翔”而不用“游”,精當的描繪出游魚在水中像鳥一樣盤旋的狀態,很自在。4、景、情、志:注意意象(這里是難點所在!提醒大家注意答題格式。)本首詞上片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霜天”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
6、)、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刻認識,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由誰來主宰的問題。下片回憶了往夕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與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的革命豪情,形象含蓄的給出了“誰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于改造舊中國的革命青年。四、齊讀下面詩人領袖這首詩,請作簡要點評你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一行。常于馬背上構思,雪天更善暢想,神思飛揚起來,飄成梅花漫天的北國風光。便具有了戰略家的目光。相信你是最嚴肅的詩人,戰地黃花,如血殘陽,成了最美的意象。屈指數算,一首氣勢磅礴的詩
7、,調動了半個世紀的醞釀。有時瀟灑地抽煙,輕易不朗誦,抬頭望斷南飛雁,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寬闊的腦際卻有大江流淌,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五、閱讀下列詩句(提問:比較本詞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悲哉秋之為氣,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楚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碧云天,黃葉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西廂記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紅樓夢六、掌握格律詩的一些規則(重點。律詩排序必用到這一知識點!)補充:平仄(“天子圣哲”)、對仗、三“粘”四“對”、壓韻、起承轉合、用典孤平、三平調、三仄腳、合掌、用字忌重等等。雨巷再別康橋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目
8、標】1、字詞典故結累,豐富語言;背誦默寫過關,無漏無誤。2、收獲情感,啟迪思維;從情感與意象角度解答疑難。【重點難點】1、重點意象把握、情懷解讀;2、難點字詞典故和格律【教學內容】一、課前檢測1、下面含有“載”字的詞語共有10個,按不同讀音分類車載斗量風雪載途紙寫筆載載歌載舞轉載三年五載怨聲載道千載難逢載譽歸來刊載讀zi這個音的是;讀zi這個音的是2、在橫線上填寫含有“柔”“非”構字部件的字柔:句式雜教升木把紙碎躪人權合以為輪非:然成章;纏綿惻;聲文壇;煙云斂兩頰紅;夷所思;敬備酌;謗中傷3、在橫線上填寫含有“可”“長”“周”“宛”構字部件的字可:捐雜稅;橫上蔽;沉難愈;百爭流長:然若失;弘化
9、碧;為虎作;秋后算周:人廣坐;未雨繆;悵失意;風流儻宛:凄迷茫;肉補瘡;令人嘆;言相勸二、課文內容復習疑難探究,切脈情感與意象1、本單元四首詩歌,可以用一個“情”字來概括。請同學們回答問題沁園春長沙,寫的是。雨巷,寫的是。再別康橋,寫的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寫的是。2、怎樣理解雨巷中的兩個主要意象?答:3、再別康橋一詩的形式美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答:4、認真閱讀大堰河我的保姆第4節和第8節,對具體寫法進行分析,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答:三、典故知識復習解釋詩句中加點典故的意蘊1、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璟浣溪紗)青鳥:2、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屈原離騷)望舒:3、
10、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莊子莊子)揮斥:4、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流擊水,是典故“中流擊楫”的轉化。此典原意是。毛澤東化用此典,意為。四、練習和作業1、默寫背誦檢測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攜來百侶曾游,。恰同學少年,;,。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她飄過/像夢一般的,/。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甚至她的,/。軟泥上的青荇,/;/在康河的柔波里,/!,/;/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但我不能放歌,/;/,/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曾記否,?,不似春光。勝似春光,。2、摘抄、背誦毛澤東主席的名句1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2宜
11、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3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4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秭米。5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6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7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8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9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10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11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12虎距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14牢騷太勝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15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16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17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遙看一千河。18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19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
12、吹雨灑江天。20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21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22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23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24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25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26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27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28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29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30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3、見”A計劃”必修一第二單元導學及練習案古代記敘散文預習燭之武退秦師【教學目標】1、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2、理解把握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及用法、掌握文言句式。3、熟讀成誦,在理解
13、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賞析人物形象及寫作技巧。【重點難點】文言知識梳理【教學內容】一、課前檢測1、文學知識填空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體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史官所作。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稱為“”。春秋時期有、五等爵位。2、字音(給加點的字注音)泛南;佚之狐;夜縋而出;共其乏困;闕秦;杞子;逢孫;不知3、字形(填空)b、帚自珍;遮;端;xi、瑜互見;自顧不;邇聞名二、課文內容復習1、結構梳理課文按故事情節的發展分為四段(填空)第01段:;第02段:;第03段:;第04段:。2、內容探究鄭伯說服燭之武使秦和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兵有何異同?同:異:鄭伯:;燭之武:晉文公最終以“不仁”“不知”“不武”三
14、條緣由退兵,你如何看待晉文公的退兵?燭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請用簡練的語言加以評價。3、語段賞析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本段的重點在“說”,說辭雖僅百余字,曲折委婉,開闔跌蕩,步步進逼,層層深入。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兵的?本段的中心是燭之武說秦君,說辭僅125個字,卻不卑不
15、亢,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莊嚴地道出了秦、晉聯盟的虛偽,亡鄭對秦的不利,晉國的貪得無厭和背信棄義,曲折委婉,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題,句句打動對方,不愧是一段十分優美的外交辭令。“,。”坦言知亡,避其銳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至“君亦無所害。”說明。“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至“君之所知也。”說明。“夫晉,何厭之有?”至“唯君圖之。”指出。三、文言知識歸類(填空)1、通假字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夫晉,何厭之有。秦伯說,與鄭人盟。失其所與,不知。若不闕秦,將焉取之。2、古今異義且貳于楚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亦去
16、之。3、詞類活用燭之武退秦師。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夜縋而出。若亡鄭而有益于君。省略介詞“于”省略主語“燭之武”省略介詞“以”的賓語“之”越國以鄙遠。共其乏困。既東封鄭。若不闕秦。闕秦以利晉。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4、一詞多義(實詞和虛詞)封、既東封鄭。肆其西封。之、唯君圖之。子犯請擊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臣之壯也。其、君知其難也。吾其還也。以其無禮于晉。以、以其無禮于晉。敢以煩執事。以亂易整。越國以鄙遠。而、今急而求子。夜縋而出。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朝濟而夕設版焉。焉、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鄭以陪鄰?若不闕秦,將焉取之。5、文言句式、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也”表示判定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定
17、、賓語前置句夫晉,何厭之有?、狀語后置以其無禮于晉。介賓短語“于晉”作狀語,后置,翻譯時要調整為“于晉無禮”省略句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四、練習和作業1、完成“文言知識歸類”填空2、翻譯下面句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見資料預習荊軻刺秦王【教學目標】1、從人物的對話、動作、神態描寫中,分析首要人物。2、理解把握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及用法、掌握文言句式。3、熟悉課文內容,學習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重點難點】文言知識梳理【教學內容】一、課前檢測1、文學知識填空戰國策是戰國末年
18、和秦漢間人編輯的一部主要的歷史著作,是古代體史料匯編。西漢成帝時,經過漢代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33篇,依次是:西周1篇,東周1篇,秦5篇,齊6篇,楚4篇,趙4篇,魏4篇,韓3篇,燕3篇,宋、衛合1篇,中山1篇,約12萬字。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國,記事245年(前452前216)。戰國策的內容,首要記載戰國時期各國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縱橫捭闔、虞我詐的故事,也記述了一些義士豪俠不畏強暴、勇于斗爭的行為。戰國策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史上具有主要的地位。2、字音爾、給加點的字注音燕國;樊於期;夏無且;揕胸;切齒拊心;戮沒骨髓;偏袒;盛水;淬
19、火;濡縷;忤視;瞋目;變徵;厚遺;被八創;卒起;陛下、多音字辨析冠:(gun)冠冕堂皇;(gun)冠軍創:(chung)創傷;(chung)創造盛:(chng)盛器;(shng)盛世提:(d)提防;(t)耳提面命、形似字淬(cu):淬火。猝(c)然:遽然,如“倉猝”(倉促)。卒(z):士卒;完畢,如“卒業”。揕(zhn):刺,如“揕殺”堪(kn):能忍受,如“難堪”。勘(kn):校訂,核對,如“勘誤”;實地查看,“勘探”。斟(zhn):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如“自斟自飲”。陵(lng):侮辱,侵犯,如“陵壓”。凌(lng):侵犯,侮辱,如“欺凌”。3、字形(填空)屠l;chu穿;chn目;
20、chn怪;tn護;tn誠w逆;w然;w作;cu火;倉c;純cu二、課文內容復習1、結構梳理(填空)全文梗概:秦國破趙燕國危難刺秦預備易水死別秦廷行刺行刺失敗課文按故事情節的發展分為四部分:開端(“秦將王翦破趙”“愿足下更慮之”):。發展(“荊軻知太子不忍”“終已不顧”):。高潮(“既至秦”“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結局(末段):。2、內容探究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荊軻的形象。對荊軻其人,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認為荊軻是如何一小我?速讀課文,根據課文暢談你的看法。(可從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我們應該如何認識荊軻刺秦王的行為?分析鑒賞刺秦場面的寫作方法。3、語段賞析秦將破趙,虜趙王,盡收
21、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領會文中連用“破”“虜”“收”“進”“略”“至”六個動詞的作用)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零。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作者是如何描寫易水死別這一場面的?三、文言知識歸類(填空)1、幾個重要字詞進兵北略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秦王購之金千斤。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持千金之資幣物。比諸侯之列。誠能得樊將軍首。唯大王命之。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匕見。2、通假字秦王必說見臣日以盡矣。今日往而不反者。
22、請辭決矣。荊軻奉樊於期頭函。秦武陽色變振恐。(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圖窮而匕見。秦王還柱而走。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惶急不知所為)使藥工淬之。11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3、古今異義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而傷長者之意。樊將軍仰天嘆息流涕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愿大王少假借之。諸郎中執兵,皆陣殿下。4、詞類活用名詞用作狀語進兵北略地。北,向北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間發盡上指冠。上,向上名詞用作動詞樊於期乃前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穿上衣,戴上帽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前,走上前乃朝
23、服,設九賓。朝服,穿上上朝的禮服祖,形容詞用作名詞其人居遠未來。形容詞用作動詞則秦未可親也。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形容詞用作意動詞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群臣怪之。5、一詞多義奉、軻既取圖奉之。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兵、諸郎中執兵。不及召下兵。秦兵旦暮渡易水。顧、荊軻顧笑武陽。顧計不知所出耳!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先帝)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請、太子丹恐驚,乃請荊卿曰。丹請先遣秦武陽。愿、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愿足下更慮之!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詳。為、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為之奈何?乃為裝遣荊軻。為變徵之聲。(軻)又前而為歌曰。嘉為先言于秦王曰。愿舉國為內臣。見、秦王必
24、說見臣。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乃遂私見樊於期。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見燕使者咸陽宮。引、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秦王驚,自引而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6、文言句式判斷句事以是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者也”表判斷被動句爸爸媽媽宗族,皆為戮沒。“為”表被動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見”表被動倒裝句燕王拜送于庭。“于”表示狀語后置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定語后置。用“者”字煞尾,組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語后置省略句嘉為先言于秦王曰。介詞“為”后省去了代詞賓語“之”使畢使于前。第一個“使”后省去了賓語“之”四、練習和作業1、完成“文言知識歸類”填空2、翻譯下面句
25、子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3、解釋成語切齒拊心:形容痛恨到極點。圖窮匕首見: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悲歌擊筑:抒發悲壯蒼涼的情調。變徵之聲:指悲壯之聲。4、見資料預習鴻門宴【教學目標】1、復習課文內容,加深理解,培養多方位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2、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舉措展示人物個性特征的寫作方法。3、把握本課出現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重點難點】文言知識歸類【教學內容】一、課前檢測1、文學知識填空史記又稱為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的歷史
26、,對后世史學影響深遠。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帝王傳記)篇,世家(記諸侯本系)篇,列傳(序列人臣事跡)篇,表(大事年表、人物年表)篇,書(記經濟、天文、歷法、禮樂等方面的情況)篇,共526500字。史記對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既有高度的思想性,又有動人的藝術魅力。它不僅是一部相當完整的古代史書,同時又是我國古代史傳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魯迅先生曾譽它為“,”2、字音(給加點的字注音)王關中;饗士卒;說項羽;好美姬;鯫生卮酒;戮力;有郤;樊噲;玉玦;從百余騎數目項王;目眥;狗彘;啖肉;按劍而跽;交戟為擊破沛公軍;若屬皆且為所虜;客何為者3、字形(填空)ng客;食sn。玉ju;聯
27、mi;ju擇漏zh;運。chn視;chn怪;din池二、課文內容分析1、結構梳理(填空)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事件,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按時間順序展開故事情節。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鴻門宴”的前后過程,分為宴前、宴會上與宴會后三個部分。第一部分(0102)宴會前。寫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及雙方的幕后活動。第二部分(0304)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情節的。第三部分(0507)宴會后。寫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與劉邦誅殺內奸。這是情節的。2、內容探究鴻門宴是楚漢雙方主要人物的一次聚會。這些人物性格特征怎樣?作者主要通過什么方法來展現人物性格的?作者主要通
28、過手法活靈活現地展現了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劉邦集團項羽集團主帥:劉邦項羽性格急躁與老奸巨猾對比鮮明(機智權變,善于用人)謀士:張良范增(老練多謀,沉著冷靜)部將:樊噲項莊(忠為人臣,輕易放棄)內奸:曹無傷項伯(親自告密,仍被重用)性格特征對領導人物的成敗起決定性的作用。試結合課文內容,參照下面文字,分析司馬遷在客觀冷靜的敘述中對項羽寄寓了什么樣的情感,是贊嘆、惋惜,抑或兼而有之?“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
29、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3、語段賞析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題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
30、“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目眥盡裂B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C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D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目眥:眼睛。參乘:古時乘車,坐在車上駕車的人。跽:挺直上身跪著。西向:西邊。分別比較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
31、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與、則與斗卮酒;我持玉斗一雙,欲與亞父為、竊為大王不取也;臣為韓王送沛公A兩個“與”相同,兩個“為”也相同。B兩個“與”不同,兩個“為”也不同。C兩個“與”相同,兩個“為”不相同。D兩個“與”不相同,兩個“為”相同。與“此亡秦之續耳”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A此天子氣也B沛公之驂乘樊噲者也C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下列對文段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A樊噲陳詞,把項王看得僅次于懷王,滿足了項羽自矜功伐的心理,所以項王屢屢賜酒,還加彘肩。B劉邦在危機中“如廁”是借口,實情是急于脫逃。招樊噲出,暗中有所謀算。C樊噲闖帳陳詞后,項王賜座,表明殺機已經完全消除。D樊噲闖帳
32、,“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主要表現樊噲對項王的憤怒、仇恨。寫出下列語句所包含的成語,并解釋。毫毛不敢有所近。勞苦而功高如此。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直譯下面的文言句子誰為大王為此計者?君安與項伯有故?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三、文言知識梳理(填空)1、通假字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張良出,要項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因擊沛公于坐。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沛公奉卮酒為壽。皆為龍虎,成為采。、古今異義沛公居山東時。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
33、婚姻。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臣。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秦時與臣游。、一詞多義謝、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噲拜謝,起,立而飲之。乃令張良留謝。辭、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軍、沛公軍霸上。為擊破沛公軍。勝、沛公不勝杯杓。刑人如恐不勝。如、殺人如不能舉。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廁。舉、殺人如不能舉。舉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且、且為之奈何?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之、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為之奈何?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今者有小人之言。去、相去四十里。脫身獨去。因、不如因善遇之。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因擊沛公于坐,殺之。為、使子嬰為相。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軍中
34、無以為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4、詞類活用名詞用如動詞沛公軍霸上。軍,動詞,駐軍;沛公欲王關中。王,動詞,為王、稱王吾得兄事之。事,動詞,伺候;籍吏民。籍,動詞,登記范增數目項王。目,動詞,使眼色;刑人如恐不勝。刑,動詞,施加刑罰道芷陽間行。道,動詞,取道形容詞用如動詞素善留侯張良。意動用法、使動用法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項伯殺人,臣活之。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名詞作狀語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頭發上指。道芷陽間行(間至軍中)5、文言句式判斷句此天子氣也。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亞父者,范增也。奪項王世界者,必
35、沛公也。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被動句珍寶盡有之(被占據);若屬皆且為所虜吾屬今為之虜。賓語前置客何為者?(何為為何);大王來何操?(何操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介詞結構后置具告以事;貪于財貨省略句欲呼張良與(省略“之”)俱去。毋從(省略“之”)俱作古也。奉厄酒為(省略“之”)壽。旦日(省略主語“沛公”)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將軍戰(省略“于”)河北,臣戰(省略“于”)河南。加彘肩(省略“于其”)上。固定結構奈何奈,動詞。何,疑問代詞。譯為“怎樣”、“如何”。如“為之奈何?”孰與與相比,誰?表示比較。如“孰與君少長?”以是“的理由”或“的方法”。如“以是遣將守關者”“事
36、知以是距子也。”為所被,表被動。如“若屬皆且為所虜”無以(無以):沒有哪樣東西拿來,如“軍中無以為樂”何為表反問。為:用在反問句尾的語氣詞。如“何辭為”四、練習和作業1、完成“文言知識梳理”填空2、見資料課后拓展高考鏈接(文言文閱讀練習案)【教學目標】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此類活用。4、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重點難點】文言虛詞、文言翻譯【教學內容】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37、,完成0104題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泛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
38、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左傳燭之武退秦師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于鄭乎?他日利有大于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呂祖謙東萊左傳博議01、對下列句子中加
39、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項是A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B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C越國以鄙遠D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02、對燭之武勸說秦伯退兵,分析正確的一組是移:改變詎:同“拒”,抵抗鄙:把當做邊邑圖:考慮晉國貪得無厭,時時圖謀擴張領土。晉國經常背信棄義,不足信賴,秦不應與之共事。晉楚兩國有相互勾結以排擠秦國之勢。秦晉滅鄭,有利于晉,不利于秦。鄭國朝秦暮楚必將亡國,只有跟隨秦國,鄭國才有出路。秦鄭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晉。ABCD03、下列對原材料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經對晉國無禮,并且對楚國懷有二心,因此得罪了秦晉二國。B秦穆公派杞子、
40、逢孫、楊孫留下來的真正目的,是想以后伺機偷襲鄭國,保衛鄭國只是一個借口。C上述材料給我們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如知人善諫的佚之狐、顧全大局的鄭伯、清醒理智的晉文公。D雖與鄭國結盟,但以后若能得到更大的利益,秦穆公一定會見利背盟,這充分反映了“春秋無義戰”的歷史事實。0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二、(2008江西)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0509題子產為政鄭人游于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
41、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產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后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二月,鄭伯如晉,子產寓書于
42、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宣子說,乃輕幣。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大人之忠儉者,從而與之;泰侈者,因而斃之。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選編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注】子產:名僑,字子產,春秋時著名政治家,鄭國名相。鄉校:鄉間公共場所。范宣子:春秋時晉國大臣,
43、晉平公時執掌國政。封洫:田界。伍:五家相保的民戶編制。輿人:眾人。褚:儲藏。0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吾不克救也克:能夠。B鄭伯如晉如:到去。C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賄:賄賂。D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邊遠的地方。06、下列句中的“病”字,與文中“鄭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B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D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07、下列八句話編為四組,分別表現子產治國以德,以民為本的一組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大人之忠儉者,從而與之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人之愛人,求利
44、之也德,國家之基也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夫令名,德之輿也ABCD0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產高度重視傾聽民眾意見,并且把民眾的批評指責作為施政的依據。他認為鄉校是民眾發表意見的重要場所,如果取締鄉校,堵塞言路,一定會對國家造成巨大傷害。B子產認為政事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他反對子皮任用年輕而又沒有從政經驗的尹何治理封地,認為如果不經過學習實踐就委以重任,一定會造成危害。C子產認為治國應該重德輕財,治國以德可以獲取美好的名聲,從而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使國家根基穩固,人民快樂安逸。D子產是春秋時期鄭國的賢相,他具有很強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賞罰分明,治國有方,文章最后通過鄭
45、國流傳的民謠,用對比的手法,對子產給予了高度的贊揚。0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產而死,誰其嗣之?三、(2007廣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郭生,邑之東山人。少嗜讀,但山村無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畫多訛。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輒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讀,卷置案頭,狐涂鴉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擇其稍潔者輯讀之,僅得六七十首,心恚憤而無如何。又積窗課二十余篇,待質名流。晨起,見翻攤案上,墨汁濃泚殆盡。恨甚。會王生者,以故至山,素與郭善,登門造訪。見污本,問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殘課示王。王
46、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復視涴卷,類冗雜可刪。訝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當即以為師。”過數月,回視舊作,頓覺所涂良確。于是改作兩題,置案上,以觀其異。比曉,又涂之。積年余,不復涂,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郭異之,持以白王。王閱之曰:“狐真爾師也,佳幅可售矣。”是歲,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雞黍,備狐啖飲。每市房書名稿,不自選擇,但決于狐。由是兩試俱列前名,入闈中副車。時葉公文章,風雅絕麗,家弦而戶誦之。郭有抄本,愛惜臻至。忽被傾濃墨碗許于上,污蔭幾無余字,又擬題構作,自覺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漸不信狐。無何,葉公以正文體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見。然每作一文,經營慘淡,輒被涂污。自以屢拔
47、前茅,心氣頗高,以是益疑狐妄,乃錄向之灑點煩多者試之,狐又盡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為狐設饌,取讀本鎖箱簏中。旦見封錮儼然,啟視則卷面涂四畫,粗于指,第一章畫五,二章亦畫五,后即無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兩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畫也。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選自聊齋志異郭生,有改動)注:涴:弄臟。狃:因襲。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又積窗課二十余篇,待質名流質:詢問B素與郭善,登門造訪善:友好C王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玩味D乃錄向之灑點煩多者試之錄:記載
48、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A而:心恚憤而無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B以:會王生者,以故至山;以是益疑狐妄C所:郭具言所苦;其所涂留,似有春秋D于:不自選擇,但決于狐;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畫也1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表現郭生虛心和驕傲態度的一組是A又積窗課二十余篇,待質名流/自以屢拔前茅,心氣頗高B又復視涴卷,類冗雜可刪/于是漸不信孤C回視舊作,頓覺所涂良確/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D每市房書名稿,不自選擇,但決于狐/遂不為狐設饌,取讀本鎖箱簏中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郭生家中經常鬧狐患,丟失了許多東西,不少習作也被弄得污濁不堪,難以閱讀,因此他
49、非常怨恨狐貍。B老友王生前來拜訪,郭生向他傾訴了自己的煩惱。王生覺得狐貍不僅無惡意,而且還可以當郭生的老師。C葉公名氣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貍卻在抄本上潑墨,郭生便明白了葉公的文章并不出色。D郭生屢拔前茅之后,狐貍還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為然,就不再為狐貍設饌,并將讀本鎖在箱子里。14、斷句和翻譯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斷句。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翻譯下面的句子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郭異之,持以白王。郭以是德狐,恒置雞黍,備狐啖飲。必修一第三單元導學及練習案現代散文【教學目標】透過作者
50、的描寫與敘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了解作者的評價與情感態度。【重點難點】把握作者寄寓在人與事中的情感、態度;品味作品的語言。【教學內容】記念劉和珍君導學案一、課前熱身1、為下列各句寫出相應的成語A用引吭高歌或寫詩文來代替哭泣,抒發胸中的悲憤。()B憤怒到了極點,甚至超出憤怒的程度。()C到處都是幫兇。()D為了正義事業犧牲生命也毫不顧惜。()2、下列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生殺予奪直接了當貽笑大方隱約其辭B自慚形穢莫可名狀名列前矛黯然泣下C深溝險壑影影綽綽滿目瘡痍屠戮婦嬰D驚聞噩耗好高鶩遠無端喋血貧瘠不堪3、默寫填空真的猛士,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慘象,已使我目不忍
51、視了,。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二、整體把握1、文章自然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交代寫作的緣由,表達了作者對愛國青年遭到殺害的沉痛情感。第二部分:進一步寫明作者寫作本文的最主要的目的。第三部分:通過對劉和珍不畏強暴、勇于斗爭、愛憎分明的精神品格的描繪,表達對她的哀悼和崇敬。第四部分:聽到噩耗后的憤慨的心情,控訴反動派的兇殘和“學者文人”“流言”的卑劣。第五部分:記述慘案發生時的情景,贊揚愛國青年的沉勇友愛,痛斥反動派的兇殘無恥。第六部分:評述請愿,指出慘案的社會影響。第七部分:總結全文,強調對反動派應采取的斗爭辦法。填空:課文七部分中哪幾部分
52、描寫了劉和珍?一、二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六、七部分又起什么作用?作者的情感是深沉的,既有對烈士之情;又有自己對死者的敬意和內疚;既突出地表現了對反動派的之情;又有對民眾間存在著的愚昧思想的;作者號召人們起來革命,展現了作者對中國光明前景的期待2、品味語言“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奉獻于逝者的靈前”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答:“它們”指代誰?答:“就將這”的“這”指代什么?答:“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先生說“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緣由”是什
53、么?答:將“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于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的加點詞改成“野蠻”“射擊”好不好?為什么?”答:“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答:3、語段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后答題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
54、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下面是對“慘象”和“流言”所指的具體內容的解釋,準確的一項是A“慘象”指: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流言”指:說她們是“暴徒”。B“慘象”指: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流言”指:說她們是“暴徒”。C“慘象”指: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流言”指: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55、。D“慘象”指: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流言”指: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這個“緣由”是指(多項)A使人目不忍視的慘象和使人耳不忍聞的流言。B“庸人”特別容易忘卻歷史,他們茍且偷生。C死難者的親戚、師友、愛人也只是沉浸在悲痛之中。D反動政府的殘酷鎮壓。E走狗文人的造謠誣蔑。“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其無話可說的原因是(多項)A“長歌當哭”是在痛定之后,所以無話可說。B因為憤怒到了極點,所以無話可說。C慘象使作者過分憂傷,因而無話可說。D反動派的殘忍使作者無話可說。作者在文中對這兩種謬論都給予了反駁。反駁這兩種謬論的有關句子是A駁
56、“暴徒”的句子是:“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駁“利用”的句子是:“那時是欣然前往的。”B駁“暴徒”的句子是:“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駁“利用”的句子是:“那時是欣然前往的。”C駁“暴徒”的句子是:“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駁“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D駁“暴徒”的句子是:“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駁“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分析這段文字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及作用,準確的一項是A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達了魯迅先生極大的悲痛和憤怒。B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達了魯迅先生極大的悲痛和憤怒。C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達了魯迅先生極大的惋惜和同情。D
57、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達了魯迅先生極大的惋惜和同情。三、基礎積累1、本課重點生字大抵(d)喋(di)血2、本課重點詞語菲薄(fi)尸骸(hi)桀(ji)驁(o)攢(cun)射賃(ln)屋浸漬(z)殞身不恤(x)緋(fi)紅寥落:稀少長歌當哭:意思是用寫文章來代替哭泣長歌,引吭高歌,這里指寫文章當,當做桀驁:形容性情倔強驁,不順從菲薄:這里指微薄的意思造化:指自然界深味:深深地體會微漠:依稀,淡薄黯然:憂傷的樣子喋血:流血滿地喋,血流出來的樣子浸漬:滲透,浸潤殞身不恤: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殞,死亡恤,顧慮四、課后作業1填入空缺處恰當的一組是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我已經出離了
58、。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以我的最大顯示于非人間,使他們快意了我的。A悲憤憤恨悲痛哀痛痛苦B悲哀憤恨悲涼痛苦苦痛C悲哀憤怒悲涼哀痛苦痛D悲憤憤怒悲痛痛苦痛苦2、對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手法分析正確的一組是B比喻;反復、對偶;對比;借代D移就;反復、對比;反語;比喻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A比喻;反復、對比;反語;比喻C移就;反復、對偶;對比;借代3、分析下面這句話的句子成分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
59、,壓抑至數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主語是;謂語是;賓語是4、選出解釋“以”字和“為”字有誤的各項A以我的最大的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介詞,把)B先生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么沒有?(連詞,為了)C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介詞,用)D她的名字一次為我所見。(介詞,被)E為庸人設計。(介詞,被)F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動詞,用)5、文中引用陶潛挽歌的目的是A批評庸人,表達對庸人的不滿。B給烈士親屬以安慰。C有青山埋忠魂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記死者遺愿,死者當與青山同在的深摯感情。D表達了作者反對徒手請愿,對無謂犧牲的遺憾。6、對“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
60、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各項是A哪怕希望是微茫的,真正的革命志士也會勇敢地前進。B即使是茍且偷生的人,也會從這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C茍活者不應該悲觀,因為有真的猛士在為希望戰斗。D這句話,十分恰當地評價了“三一八”死難烈士對未來的意義。7、背誦、默寫第二、四兩部分小狗包弟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導學一、課前積累1、巴金,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作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興,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后引起強烈反響。后來又寫了“愛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等小說,又發表中篇小說寒夜、憩園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2月智能駕駛芯片兼容性檢測轉讓條款
- 叉車安全培訓知識
- 2024年烏魯木齊石化分公司秋季高校畢業生招聘13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中儲糧質檢中心有限公司社會招聘2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交通安全培訓課件
- 二零二五版別墅房屋出租合同
- 二零二五版借款延期補充協議
- 運營維護的合同范例共
- 二零二五攪拌樁施工勞務分包協議
- 演出安全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新能源汽車租賃市場發展方案
- 2024年叉車司機N1特種作業證初審取證(安徽)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貨架回收合同范例
- (2024年)中國傳統文化介紹課件
- 《曹沖稱象課件》課件
- 【MOOC】宇宙簡史-南京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餐廳經營管理方案 餐廳的經營與管理計劃
- 公民基本權利課件
- 深度學習及自動駕駛應用 課件 第1、2章 汽車自動駕駛技術概述、深度學習基礎
- 糖尿病診治發展史
- 美團合作商騎手協議書范文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