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題組層級快練30_第1頁
2016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題組層級快練30_第2頁
2016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題組層級快練30_第3頁
2016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題組層級快練30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 4 -題組層級快練(三十)一、單項選擇題1.(2015吉林省長春外國語學校診斷試題)彼特拉克曾說:“有人對野獸、飛禽和魚類的事情知道得很多而對人的本性一無所知,不知道我們從何來,往何處去,以及為什么生活,這到底有什么好處?”這體現了他 ( )A.提倡人性,關注人生 B.呼吁人們愛惜大自然C.主張信仰即可得救 D.公開向宗教神學挑戰答案 A解析 本題考查文藝復興思想代表人物的觀點。關鍵信息:“彼特拉克”“對人的本性一無所知”。彼特拉克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文藝復興,就要把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故選A項。2.(2015福建省福州八中質檢題)“佛羅倫薩人文主義派甚至采

2、取更驚人的步驟,他們反對對財富的譴責,并且創立這樣一種學說:在上帝眼中,貧窮并不是顯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見,人文主義者 ( )A.鄙視貧窮 B.認為財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 D.反對安于清貧的說教答案 D解析 本題以人文主義者的言論為切入點。根據題干中“反對對財富的譴責”“在上帝眼中,貧窮并不是顯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等信息,說明人文主義者向往財富,故D項符合題意;A項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項與材料意思不符;C項說法錯誤,此時還沒有公開揶揄上帝。3.(2015江蘇省宿遷市模擬題)1517年教皇發售“贖罪券”,馬丁路德隨后寫了九十五條論綱;1520年教皇發布“圣諭”,開除馬丁路德的教籍。下列選

3、項對此現象理解準確的是 ( )A.路德否認上帝引起教皇不滿B.路德的言行挑戰了教皇權威C.論綱貼在教堂引起教皇反感D.教皇心胸狹隘,獨斷專行答案 B解析 路德的改革并不否認上帝,依然是虔誠的基督徒,故A項錯誤;C、D兩項均非教皇開除路德的根本原因,根源在于路德的言行挑戰影響了教皇權威,故教皇才開除馬丁路德的教籍。故選B項。4.(2015廣東省惠州市調研試題)瑞士牧師慈運理(Ulrich Zwingli)(1484-1531)將希伯來文、希臘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經翻譯成蘇黎世當地語言;后來,蘇黎世市議會決定了圣經改革方案,成為官方政策。1525年蘇黎世市議會廢止彌撒,改由慈運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據

4、此推論合理的是 ( )A.慈運理是民族英雄 B.人文主義逐漸深入人心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D.啟蒙運動沖擊傳統教權答案 C解析 結合材料信息“瑞士牧師慈運理”“圣經改革方案”“1525年”和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宗教改革運動。A、B、D三項明顯與題意不符;C項符合題意。5.(2015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期中考試)15至16世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變化,如君主專制的建立、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和宗教改革的興起等顯示了 ( )A.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B.西歐社會的轉型C.國際政治體系的初建 D.整體世界的形成答案 B解析 15至16世紀西歐出現了一些民族獨立國家,世俗的君主權力不斷加強,文藝復興和宗

5、教改革運動抨擊了封建教會的精神獨裁和封建專制制度,解放人們的思想,西歐社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故選B項。6.(2015黑龍江省綏化市模擬題)“路德把新約(基督教經典)從希臘文翻譯成德文,讓懂德文的人都可以閱讀圣經,對圣經有自己的理解”。馬丁路德這樣做的目的是 ( )A.傳播基督教義,擴大信徒基礎B.揭露教皇騙局,反對宗教信仰C.宣傳主權在民,提倡理性主義D.打破教廷壟斷,主張思想自由答案 D解析 本題考查對宗教改革的理解。馬丁路德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領袖,A項錯誤;他并不反對宗教信仰,B項錯誤;C項是啟蒙運動的意義,可排除。路德讓懂德文的人直接閱讀圣經并且有自己的理解,實質上是打破教廷對宗教的壟

6、斷,宣傳思想自由,D項正確。7.(2015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期中考試)下列各項史實與結論之間推論關系正確的是 ( )史實結論A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普遍推行B1641年英國“大抗議書”以微弱多數通過英國王權得到了有效控制C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信仰得救”天主教會的精神控制受到沖擊D“杜魯門主義”出臺兩極格局正式形成答案 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普遍推行是在二戰以后,A項錯誤;英國王權得到了有效控制應是在權利法案頒布以后,B項錯誤;兩極格局正式形成的標志是華約的成立,D項錯誤;C項正確。8.(2015湖北省武漢三中模擬題)“從未有過一個時代對傳統觀念抱有那樣的懷

7、疑態度,對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學威力抱有那樣的信心,對大自然的規律性與一致性抱有那樣堅定的信念”。這個時代是指 ( )A.殖民擴張時代 B.文藝復興時代C.宗教改革時代 D.啟蒙運動時代答案 D解析 由材料中“理智能力”“科學威力”等可以看出是啟蒙運動時期以理性為旗幟,解放人的思想、推動近代科學技術進步,D項符合題意。9.(2015四川省某重點中學月考題)小周同學在學習了孟德斯鳩的思想后認為,“三權分立”的主張和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有一致之處。這是因為他們 ( )A.都主張權力制約 B.都強調權力集中C.都主張分權制衡 D.都認可君權無限答案 A解析 董仲舒提出君權神授,天人感應,認為皇帝是民眾的

8、主宰,但也以天的名義約束統治者,主張實行“仁政”,而孟德斯鳩采用三權分立原則,限制王權,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因此選A項。10.(2015山西省第三次診斷考試)“人只有一種天賦的權利,即與生俱來的自由。自由是獨立于別人的強制意志,而且根據普遍的法則,它能夠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它是每個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與生俱來的權利”。與此主張一致的是 ( )A.人沒有真正的自由B.人享有法律范圍內的自由C.法律縱容自由泛濫D.法律的制定以自由為原則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啟蒙運動的主張。從“根據普遍的法則,它能夠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它是每個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與生俱來的權利”可知此主張認為每個人的自由應是在法律范

9、圍內。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都是對材料的誤解。11.(2015遼寧省沈陽二中期中試題)西方人文精神經歷了三次大的演進和變化,涌現出許多時代巨人,發出具有震撼力的時代吶喊。下列人物和主張的連線,正確的是 ( )A.普羅塔格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統一的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C.伏爾泰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D.康德人必須永遠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答案 D解析 A項中的主張不是普羅塔格拉的,而是蘇格拉底的主張,排除A項;B項中的主張是莎士比亞的,而不是薄伽丘的,排除B項;C項中的主張是盧梭的,而不是伏爾泰的,排除C項;只有D項的主張與人物一致,所以選擇D項。12.(2015

10、吉林省長春外國語學校診斷試題)當代史學家評論,與文藝復興運動相比,啟蒙運動在許多方面都有明顯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現在 ( )A.批判教會的宗教專制 B.宣揚人文主義的精神C.提出民主政體的構想 D.倡導追求現世的成功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啟蒙運動。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運動相比其明顯的特征是描繪了資產階級的民主政體的藍圖,在反封建的道路上比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更近一步,故應選C項。二、材料分析題13.(2015山西省第三次診斷性考試)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在當代,隨著對中世紀文獻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人們已改變把中世紀看作是“黑暗的世紀”“無所作為的世紀”,只是文藝復興才

11、真正帶來近現代的科學和文化發展的觀點。在西歐,從10世紀晚期開始,先是教會學校及其注重傳授和研究科學問題的興起,然后是對古代科學著作的巨大興趣所帶來的大翻譯,再次是大學的興起和圍繞亞里士多德邏輯和自然科學所展開的教學和研究及其爭論,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思想解放和人文的發展。正是在對自然的興趣和研究中,認識了自然及其與人的關系,才有對人自身認識的真正覺醒和人性精神的發展。材料二 文藝復興的時代精神表現為復興古代與熱愛自然界和生活,認為科學對人們的生活是有用的,這是人文主義者的積極生活態度的反映。比如當時的解剖學和植物學的突飛猛進,繪畫、音樂以及詩歌等都在用自己的“浪漫”方式解放人類的思想。在復古與

12、創新的大潮中,藝術與科學在以各自的方式表達著對自然界的熱愛。近代科學一定程度上正是在這種復興古代和熱愛自然的雙重作用下發現了世界與人。以上材料均出自西方科學與人文精神發展的歷史關系及其啟示請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觀點,并分析這種觀點形成的依據。(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文藝復興與近代科學的共同之處。(3分)(3)綜合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分析文藝復興前后科學發展的原因。(4分)答案 (1)觀點:中世紀科學研究和學校教育促進了文藝復興的產生。(2分)依據:中世紀科學和文化發展的基礎;史料的進一步挖掘和重新解讀。(4分)(2)共同之處:關注現實世界,重視人的價值,積極的生活態度

13、。(3分)(3)原因: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近代科學的興起與發展。(4分)14.(2015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期中考試)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一 歷史學家無從否定理學家增強了以后中國儒生的正直觀念和堅決的態度他們仍無法脫離一種被安排的環境,即一種大而無當的官僚組織治理一個大而無當的農民集團。在這前提之下,他們的主靜與主敬,和西方文藝復興時的人物觀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開,與當日趨向商業化運動的同時。但丁拋棄了衰落貴族身份而參加了富豪政治圈;喬叟為倫敦一位關稅監督所雇用;從米開朗琪羅至倫勃朗,他們的贊助人或為教皇或為大紳商。與之相較,上述5位宋朝

14、的哲學家和他們無數的僚友全穿著中國官員之袍服,他們是官僚的教師。然則中國缺乏商業革命,不能產生文藝復興,乃是因為地理環境與技術因素,而不由于意識形態。摘自黃仁宇中國大歷史材料二 下表是17、18世紀中西方主要思想對比中國西方主要思想黃宗羲(1610-1695)批判君主專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顧炎武(1613-1695)提出“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的“眾治”主張。王夫之(1619-1692)揭露歷代帝王把天下作為私產的做法,主張“循天下之公”伏爾泰(1694-1778)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神權,認為自然賦予人類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鳩(1689-1755)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天賦人權,認為政權屬于全體人民,提出三權分立的原則。盧梭(1712-1778)反對封建王權,倡導“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論述了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請回答:(1)材料一中認為宋朝理學和西方文藝復興的不同之處是什么?(2分)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4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17世紀的中國和18世紀的西方都產生了啟蒙思想,概括中西啟蒙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主張。(2分)并歸納其產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從階級屬性指出中西啟蒙思想的不同之處。(2分)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