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設計_第1頁
廣東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設計_第2頁
廣東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設計_第3頁
廣東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設計_第4頁
廣東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用標準文檔文案大全第1課 尋 找 生 命科學知識:(1)認識生命和非生命。(2)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特征與區別。(3)學會在周圍事物中初步認識生命。能力培養:(1)培養觀察、整理、比較、分類的能力。(2)對生命與非生命的分類進行猜測。(3)學習通過研究代表物體而歸納出該類物體一般特征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1)樂于與人合作。(2)培養自主研究情操。(3)感受世界的豐富性。教學重難點通過“草地里有什么”的活動引入生命與非生命的區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類的能力。教學流程:提出問題觀察、收集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分類應用。教學準備一群孩子在野外進行尋找生命活動的視頻、各種生命與非生命的圖片。教學

2、過程第一課時情景導入導入:觀察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2imagest214_jpg.jpg t _blank 任務驅動頁,并思考該頁所創設的情景:小朋友在樹林間玩耍。 提問:孩子們在樹林間尋找生命的足跡,他們發現了小白兔、樹木等等,到底他們有沒有生命?有生命的物體與沒有生命的物體有什么不同呢?就讓我們來一同研究吧! 目的:引出問題,讓學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內容。方案1:草地里有什么?導入:出示種植了花卉的花盆。 討論:一個花盆里會有什么? (1)小組討論如何開展研究 (2)學生匯報、交流 (3)教師提示記錄要求、物品保存、小組合作等要求。 活動:學生觀察、尋找和記

3、錄 交流: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并說說自己分類的理由。 歸納:有生命的物體的特點是能從小長大,會繁殖后代,又叫做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1imagest112_JPG.jpg t _blank 生物。非生命物體則沒有這些特點,又叫做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1imagest121_JPG.jpg t _blank 非生物。第二課時活動2:我知道的生物導入:出示課本圖片。討論:你見過這些生物嗎?你知道這些生物的名字嗎? 交流: (1)說說你知道的生物的名字,并在小組中互相學習。 (2)你認為這些生物可以分成幾類?說說你的理由。延伸:談談你

4、最喜歡的動物或植物,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第2課 紅 番 茄科學知識: (1)以番茄為例,能從形態上認識植物的六大器官。(2)豐富對葉的認識,了解葉的豐富多彩。(3)在花和果實的研究上了解植物花和果實的結構,學會解剖與多角度的觀察。(4)學習用比較的方法對不同的植物進行比較,認識更多的植物。能力培養: (1)了解觀察植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2)學會簡單的解剖技能。(3)種植番茄或其他植物。(4)學習通過研究代表植物進一步認識植物。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植物的多樣性。(2)培養愛護植物的情感。教學重難點通過認識番茄的六大器官,學習用比較的方法對不同的植物進行比較,

5、認識更多的植物。教學流程:提出問題觀察、實驗交流討論得出結論遷移應用。教學準備教師:番茄、玉米等的植株實物或植株標本、小刀、鑷子 學生:番茄果實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情景導入導入:觀察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2imagest202_jpg.jpg t _blank 任務驅動頁,并思考該頁所創設的情景:小朋友們在一起吃番茄。提問: 番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蔬菜,你們都吃過番茄,那番茄這種植物長得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目的: 引出問題,讓學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內容。活動1:觀察番茄導入:出示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2imagest2

6、01_jpg.jpg t _blank 番茄的全株圖 提問:你瞧,它就是長番茄的植物了,你認真觀察一下,你發現它由哪幾部分組成,可以叫出各部分的名字嗎? 觀察:分組觀察番茄圖片,交流各自的發現,并記錄觀察結果。 歸納:番茄各部分的名稱:根、莖、葉、花、果實,果實里還有種子。活動2:觀察番茄葉導入:出示番茄葉、玉米葉標本或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2imagest207_jpg.jpg t _blank 圖片 提問:番茄和玉米都是我們常見的植物,認真觀察一下,它們的葉子有什么不同之處? 觀察:分組觀察玉米和番茄葉子標本或圖片,找出他們在顏色、大小、形狀上的差異。并將

7、番茄葉子的樣子畫下來。 交流: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歸納:兩者的葉子都是綠色的,番茄是復葉、玉米葉子是長條形的。 交流:說說各自的發現。例如:葉子大小、形狀、厚薄等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葉子都是綠色的,葉子上有葉脈。拓展:各種各樣的葉子出示:各種形狀葉子的標本或圖片(例如: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2imagest210_jpg.jpg t _blank 銀杏葉、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2imagest211_jpg.jpg t _blank 荷葉、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2imagest212_jpg.j

8、pg t _blank 桑葉、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2imagest213_jpg.jpg t _blank 楓葉、爬山虎葉、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2imagest209_jpg.jpg t _blank 玉米葉等典型葉子)。 提問:這些葉子你見過嗎?能說說它們的名字嗎? 學習回答。(教師把握學生的原有認知情況) 提問:觀察一下,這些葉子有哪些不同? 學生分小組觀察。 匯報交流。 小結:這些葉子的形狀不同,銀杏葉的形狀像扇子,荷葉的形狀是它們的顏色、薄厚也不同,還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比較,找出不同,認識欣賞葉的形態結

9、構)。第二課時活動3:研究番茄花導入:出示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2imagest216_jpg.jpg t _blank 番茄花圖片 提問:一朵小小花能孕育一個美味的番茄,請你仔細觀察一下,這朵番茄花是怎樣的? 觀察:分組觀察番茄圖片,找出他們顏色、大小、形狀等特點。 交流: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提問:這朵花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每部分是怎樣的? 觀察:找出一朵花有幾部分及各部分的特點。 交流:說說各自的發現。 小結:番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的。 活動4:番茄的果實里有什么?導入:出示番茄果實實物。提問:番茄大家經常吃,你能用具體的語言介紹一下它嗎

10、?觀察:學生分組觀察番茄。匯報:學生介紹觀察結果。提問:要全面的了解番茄,我們可以把它解剖開,找出它更多的特點。具體要求:(1)注意用刀安全。(2)解剖的方向可縱切或橫切。(3)把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匯報:果實里有肥厚的果皮(俗稱:果肉)和種子。活動5:比較番茄和其他的植物導入:出示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2imagest207_jpg.jpg t _blank 番茄、玉米和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2imagest223_JPG.jpg t _blank 鳳仙花圖片提問:我們通過學習,發現番茄植株是由六大部分組成的,那其他植物的組

11、成部分是否也是這樣的呢?讓我們認真觀察一下吧!觀察:分組觀察玉米、鳳仙花和番茄圖片,找出它們的異同。交流: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歸納:植物的形態雖然千差萬別,但大部分的植物都像番茄一樣,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器官。第3課 小 白 兔科學知識: (1)以小兔子為例,認識它的外形特征和身體的組成。(2)從代表動物小兔子的認識到認識一般動物的外形特征。(3)通過研究兔子對外界的反應及飼養兔子,了解小兔子的生活習性。(4)在為動物建立檔案過程中,了解其他動物與小兔子的區別,通過交流認識更多的動物。能力培養: (1)了解觀察動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2)學會用多種方法進行觀

12、察,使用測量工具的技能。(3)飼養小兔子。(4)學會建立檔案,能夠進行網上交流。(5)學習通過研究代表動物進一步認識動物。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動物的多樣性。(2)培養愛護動物的情感。教學重難點從代表動物小兔子的認識到認識一般動物的外形特征。了解觀察動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教學流程: 提出問題觀察、實驗交流討論得出結論遷移應用。教學準備教師:小兔子或其標本、軟尺、臺秤。 學生:各種食物。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情景導入導入:觀察任務驅動頁,并思考該頁所創設的情景: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3imagest301_jpg.jpg t _blan

13、k 小朋友在和小兔子玩耍。 提問:小兔子是一種可愛的小動物,了解它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新朋友吧! 目的:引出問題,讓學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內容。 活動1:觀察兔子的外形導入:出示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3imagest303_jpg.jpg t _blank 兔子標本或圖片提問:要認識小兔子,我們先觀察兔子的外形,并把看到的畫下來。要畫得最像,應該怎樣觀察?具體要求:(1)觀察的時候要注意整體與部分、全貌與細節。(2)注意兔子各部分的大小、位置。(3)把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觀察:學生觀察小兔子并記錄。交流、評比:看看哪個同學找到了兔子的特征。 提問:小兔子的

14、身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匯報、歸納:兔子的身體分成頭、頸、軀干和四肢幾部分第二課時活動2:認識兔子導入:播放 HYPERLINK file:/H:htmlvideo3h21.html “兔的生活習性”視頻片段 提問:只了解兔子的外形是不夠的,要和它交朋友,我們還應了解它更多的情況,通過剛才的片段,你發現小兔子的哪些習性呢? 交流、匯報:學生匯報所見。 活動3:小白兔愛吃什么?導入:播放 HYPERLINK file:/H:htmlvideo3h31.html “兔子的食性”視頻提問:通過課外查找資料、到市場觀察小兔子,你發現小兔子愛吃什么食物?交流、歸納:小兔子喜歡吃植物類,是

15、植食性動物(食草動物)。網上學:介紹你喜愛的動物任務:了解當地的空氣環境情況。調查:確定主題(如出現藍天天數記錄、當地空氣污染情況調查等),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調查。方式:通過訪問師長、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當地空氣環境的情況。例如,可以記錄當地一定時間周期內出現藍天天氣的天數,或者不同區域環境(公園、校園、住宅小區、工廠廠區等)中的空氣環境情況。整理:收集整理調查資料(包括圖片、文字、錄像等),撰寫調查報告或觀察記錄。交流:在班級開設專題展區,展示各專題小組的成果。第4課 清 清 的 水科學知識: (1)知道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它能溶解一些物質。 (2)知道影響溶解的因素。 (3)通過學習過濾

16、的實驗操作,初步了解分離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步驟。能力培養: (1)通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討論活動,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判斷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樂趣; (2)學會欣賞美麗的水體,體會自然界的美麗。 教學重難點通過觀察、比較,知道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它能溶解一些物質,知道影響溶解的因素。教學流程: 提出問題觀察、實驗分析、比較、判斷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拓展。教學準備活動1:白酒、純水、白醋各一杯;(每小組一份)活動2:氣球(每人一個)、燒杯、燒瓶、錐形瓶等不同形狀的透明容器(每小組一份,條件不具備可用其他容器代替)、 常

17、見的液體圖片。 活動3:滴瓶、燒杯、水、糖、鹽、油、墨水、小石子、攪拌棒。(每小組一份) 拓展:茶水一杯(或圖)。 活動4:每小組一份:燒杯、玻璃棒、方糖、冷水,熱水、水果糖、小錘。 拓展:燒杯、玻璃棒、過濾裝置(鐵架臺、漏斗、燒杯、濾紙)、土壤。 資料:自來水過濾示意圖或視頻、動畫。 活動5:美麗水體的相關圖片、視頻。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情景導入導入:出示漁民出海圖片提問:王伯伯早上出海打魚,走得匆忙,忘記帶水壺。王伯伯可以直接喝海水解渴嗎?海水很清澈,為什么不能喝呢?目的: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海水與淡水的區別。活動1:哪杯是純水?討論:(出示三杯液體)這三個杯子中分別是 HYPERLIN

18、K file:/H:htmlphoto4imagesz417_jpg.jpg t _blank 白酒、純水、白醋,根據平時你對這三種液體的了解,想一想這三種液體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哪杯是純水?學生討論后交流匯報。提示:實驗時,不能采取嘗的方法。聞的時候,要用扇聞的方法,以保護我們的鼻子不受刺激。示范方法:輕輕地用手扇動杯子上方的空氣,用鼻子聞此空氣。觀察:請一名或兩名學生到講臺用扇聞的方法觀察三種液體,并把聞到的結果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區分出三種液體。歸納:無色無氣味的那杯是純水,白酒有很刺激的氣味,白醋聞起來有酸味。作業:(1)鼓勵學生課后用扇聞的方法區分常見的液體。(2)看來,僅憑

19、眼睛觀察是不夠的,利用鼻子可以聞出白酒和醋的氣味,那么請同學們回家后試一試糖水和鹽水要怎樣區分呢?活動2:給水變個樣(1)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4imagesz418_jpg.jpg t _blank 玩水球提問:(出示裝滿水的氣球)你玩過水球嗎?能把水球變成不同的形狀嗎?提示:往氣球里加水時,不要裝過多的水,要把球口扎緊。實驗:分小組做玩水球實驗,把水球捏成不同的形狀,并畫出每次捏成的形狀。匯報交流各組捏成的形狀。歸納:水可以捏成任意一種形狀。(2)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4imagesz421_jpg.jpg t _blan

20、k 倒水游戲談話:出示各種形狀的塑料容器(如紙杯、礦泉水瓶等)。根據玩水球的實驗想一想如果把水倒在這些容器里,水會是什么形狀呢? 學生猜想。演示實驗:將水倒入不同形狀的瓶中,引導學生觀察水倒進不同容器中形狀的改變。歸納:水倒進什么形狀態的容器里,就會變成什么形狀。原來,水是沒有固定形狀的。(3) 認識液體給出概念:像水那樣可以流動,沒有固定形狀的物體叫做液體。提問:想一想還有哪些物體像水那樣可以流動,沒有固定形狀的呢?學生討論后匯報交流。拓展:茶葉會溶解嗎?導入:出示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4imagesz426_JPG.jpg t _blank 茶水圖片。提問

21、:是什么使水變黃的?茶葉溶解了嗎?觀察:學生觀察圖片,發現茶葉還在杯底。討論:學生討論后匯報。歸納:水變黃了,是因為茶葉中的一些成分均勻地分散到水里,即溶解了;而茶葉還在是因為其中的一些成分不能溶解。這也就是說,茶葉里既含有可被水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被水溶解的成分。作業:課后觀察,還有哪些物體也是像茶葉一樣既含有可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溶解的成分。第二課時活動3:往水里加點東西演示:把一勺糖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攪拌幾下。供學生觀察。提問:糖怎么不見了?提問:(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4imagesz422_jpg.jpg t _blank 出示實物石頭、油、紅墨

22、水、鹽) 把這些物質會不會像糖一樣溶在水中呢?學生猜測。教師一一演示實驗,學生根據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討論并匯報。匯報實驗結果:糖、墨水能被水溶解,石頭、油不能被水溶解。歸納: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有些物質能夠在水中溶解,有些物質不能在水中溶解。作業:思考可樂里面的氣泡是怎回事?拓展:濁水變清提問:我們平時常喝的水從哪里來的?學生討論后回答。(有些地域是自來水。則繼續本方案。如有些地域是地下水。則進行方案二。)(出示被污染、較渾濁的江河水的圖片)我們家里的自來水是從這里來的!(出示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4imagesz409_jpg.jpg t _blank 自來

23、水凈化過程圖解或 HYPERLINK file:/H:htmlvideo4z11.html 視頻) 江河里的水不能直接飲用,但可以通過凈化以后再飲用,講述自來水凈化過程。歸納方法:沉淀、過濾。示范:過濾的方法。活動4:怎樣加快溶解?導入:出示一顆方糖,并放入水中。提出問題:怎樣可以加快這顆方糖在水中的溶解呢?學生討論后匯報。歸納方法:攪拌、加熱、將方糖弄碎。提問:怎樣可以證明攪拌可以加快溶解?學生討論后匯報交流。歸納:用兩杯等量等溫的水,同時放入兩顆大小一樣的方糖。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4imagesz402_jpg.jpg t _blank 一杯靜置,一杯攪

24、拌。比較哪顆方糖溶解得快。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攪拌可以加快溶解。提問:同學們設計的對比實驗很好,在只改變了是否攪拌的條件的同時,其他條件沒有改變。那么如何證明加熱和弄碎也能加快溶解呢?學生討論匯報交流。歸納:(1) 比較加熱的作用:兩杯放等量的水和等量、等大小的糖,用同樣的速度攪拌,用不同溫度的水。(2) 比較研碎的作用:兩杯放等量等溫的水,放等量的糖,用同樣的速度攪拌,其中一杯里的糖是弄碎的,另一杯里的糖是整塊。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加熱和弄碎也可以加快溶解。作業:課后嘗試用學過的方法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活動5:欣賞美麗的水體導入:出示 HYPERLINK file

25、:/H:htmlphoto4imagesz401_jpg.jpg t _blank 江河湖海圖片。思考: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象,大家想到了什么?學生討論匯報交流歸納:自然界的水體是美麗的,是地球的命脈,是人和動物生命的源泉,水資源是十分有限的,要珍惜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作業:(1)調查水有哪些用途?(2)調查:用你常用的杯子喝水,記錄自己一天大約喝幾杯水,下節課把這只杯子也帶來。第5課 生 命 之 水科學知識:(1)通過記錄喝水量,體會、認識人離不開水,學習用數字來描述和說明。(2)知道水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及生物體內。(3)認識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能力培養:(1)學會用量筒或量杯測量水量。(2)學

26、會搜集并整理資料,能夠在網上與他人交流。情感態度價值觀:(1)認識生命離不開水,懂得沒有水就沒有生命。(2)培養學生“要珍惜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教學重難點通過記錄喝水量,體會、認識人離不開水,學習用數字來描述和說明。知道水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及生物體內。培養學生珍惜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教學流程: 提出問題搜集資料觀察、分析、比較、判斷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拓展。教學準備演示用材料:口渴時的情景圖片、各種動植物“喝水”的圖片,動植物體內含水量表,沙漠植物圖片及沙漠植物根系圖片。 小組實驗材料:量筒或量杯(可以用各種有容量標識的飲料瓶代替)。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情景導入導入:出示教科書中第36頁的 HYPE

27、RLINK file:/H:htmlphoto5imagesz501_jpg.jpg t _blank 圖片 提問:圖片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問題?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說說當時的感受如何? 學生討論后匯報交流。 思考:水對我們人類到底有多重要呢? 目的:創設情境,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動1:我一天喝多少水?提出問題:我們都需要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5imagesz504_jpg.jpg t _blank 喝水,你通常每天喝幾杯水?一杯水有多少呢? 學生匯報交流。 談話:(出示常見的礦泉水瓶、易拉罐等容器,這些通常有容量說明)我們可以用這些容器來估

28、算我們每天喝多少毫升的水!仔細觀察一下,你手中容器是多少毫升? 提問:我們如何利用這個瓶子計算一杯是多少毫升呢?各小組試試看。 學生邊討論邊嘗試。 匯報交流自己估測出一杯水的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5imagesz505_jpg.jpg t _blank 容量。 提問:再根據你一天喝幾杯水,來計算一下,你一天喝了多少毫升的水? 學生計算并記錄。 討論:如果我們一天喝的水比較少,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教師介紹:(圖文資料)人類在缺水的情況下會出現的不良狀況。 作業:觀察你常見的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5imagesz506_jpg

29、.jpg t _blank 動物是怎樣喝水的。拓展:動物都需要水嗎?提問:你見過哪些小動物喝水?所有的小動物都要喝水嗎?學生討論后匯報。提問:(出示蝗蟲吃葉子圖片)見過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5imagesz507_jpg.jpg t _blank 蝗蟲喝水嗎?它不需要水嗎?學生觀察圖片思考回答。教師補充說明:蝗蟲有咀嚼式口器,吃植物的葉子,吸取植物中豐富的水分。對有些動物,人們一般是觀察不到它喝水的。這是因為,這些動物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水分,這些水分可以滿足這些動物生命活動的需要,所以這些動物不再需要單獨需要地“喝”水了。第二課時活動2:植物也“喝水”?課前活

30、動:觀察農田里的莊稼在水分充足和不充足時的長勢。談話:生活中父母或自己多久要澆一次水,為什么要澆水?如果不按時澆水,莊稼可能會怎樣?學生匯報交流。媒體:播放 HYPERLINK file:/H:htmlvideo5h21.html “自動澆灌”和 HYPERLINK file:/H:htmlvideo5h22.html “人工澆灌”的視頻。提示:在雨季充沛的時候,不用人工澆灌。提問:(出示各種植物圖片)這些植物“喝”的是哪里的水?學生討論匯報交流。(出示圖片或視頻植物發達的根系)介紹植物是怎樣從地下吸收水分的。作業:觀察各種植物的莖、葉、花、果實中的含水情況。網上學:珍惜水資源任務:了解家鄉的

31、水資源的狀況。調查:確定主題(如當地大湖干涸情況調查、江河水污染情況調查等)后,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調查,通過訪問師長、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當地的水資源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整理:收集整理調查資料(包括圖片、文字、錄像等),撰寫調查報告。交流:在班級開設專題展區,展示各專題小組的成果。 第6課 看 不 見 的 空 氣科學知識:(1)感受空氣的存在并了解其性質。(2)通過探究活動發現空氣能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3)知道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力培養:(1)能用多種的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培養發散思維能力。(2)學會利用多種感覺器官進行觀察,學會進行分析并利用實驗進行驗證。(3)學會運用比較

32、的方法,獲得對事物的進一步認識。情感態度價值觀:(1)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培養探究事物的精神。(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平常的小事,交流在觀察中發現的現象,并嘗試說出從觀察中所感悟到的科學道理。 教學重難點通過觀察、實驗等探究活動,了解空氣的性質及應用。教學流程: 提出問題實驗、觀察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拓展。教學準備教師:一個用塑料袋做成的降落傘、一個飲料瓶、籃球、有關空氣的視頻。學生:風車、扇子、空塑料瓶、小土塊、吸管、水、塑料袋、燒杯、注射器。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情景導入演示:用一個塑料袋做成的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6imagesk621_jpg.jpg t _bla

33、nk 降落傘,并從高處放下來。提問:為什么從高空降下來的降落傘會“盛開”呢?是什么東西使降落傘撐開?目的:通過有趣的演示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動1 :空氣在哪里?導入:播放 HYPERLINK file:/H:htmlvideo6h11.html “把海綿放進水里”視頻。提問:影片里你們能找到空氣在哪里嗎?還有哪些方法能找到空氣在哪里?目的:通過視頻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聯想起生活經驗,找到更多的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活動2:“捕捉”空氣提問:空氣就在我們的身邊,你能用塑料袋把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6imagesk619_jpg.jpg t _blank 空

34、氣“逮住”放到我們面前嗎?活動:學生用塑料袋收集空氣。觀察:請大家參照教科書第46頁的方法來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6imagesk620_jpg.jpg t _blank 感覺空氣是怎樣的。交流: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歸納:空氣是無色、無味、可以流動、有彈性、能變形的。目的: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將空氣裝滿塑料袋;通過讓學生拍一拍、敲一敲等方法,利用感覺來認識空氣的性質。第二課時活動3:空氣占據空間嗎?實驗:講解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6imagesk603_jpg.jpg t _blank 實驗步驟;學生進行實驗。(1)把玻璃杯橫放

35、在水槽中,待玻璃杯中進滿水后,再將玻璃杯慢慢倒著豎起來,并提起來一部分,使杯口不要露出水面。(2)將一個裝滿空氣的空飲料瓶倒立著放入水里,斜插到玻璃杯口的下面,并慢慢傾斜飲料瓶。交流:我們在水中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它在水中是怎樣移動的?通過活動,你發現了什么?目的:通過實驗,讓學生看到空氣轉移,從而認識到空氣是可以流動的。活動4:壓縮空氣導入:拍打沒氣的籃球。提問:籃球為什么不能彈起來呢?怎樣才能使它彈起來?(給籃球打氣) 觀察:在打氣過程中籃球的變化。思考:為什么給籃球打了這么多氣,籃球還是這么大呢? 交流:球里的空氣發生了什么變化?(被壓縮了)提問:籃球里的氣越足,為什么籃球彈得越高?活

36、動:學生按照教科書中的步驟用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6imagesk605_jpg.jpg t _blank 注射器進行實驗。交流: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歸納: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的空氣有彈性。目的:通過給籃球打氣的活動,啟發學生初步感知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的空氣有彈性。通過用注射器壓縮空氣的實驗,認識空氣具有彈性的性質。拓展:壓縮空氣的應用導入:播放 HYPERLINK file:/H:htmlvideo6h41.html “壓縮空氣”視頻。 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壓縮空氣?作業:上網查閱資料了解壓縮空氣更多的應用。目的:通過壓縮空氣應用的幾個事例和上網查閱資

37、料,讓學生了解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6imagesk609_jpg.jpg t _blank 壓縮空氣的應用。第7課 離 不 開 的 空 氣科學知識: 知道空氣對生命的意義。能力培養: (1)通過體驗性探究活動感受空氣對人的重要性。(2)學習對比實驗的方法。(3)學習搜集資料、進行調查和進行網上交流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珍愛生命和保護空氣環境的情感。教學重難點認識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空氣是我們維持生命的必需條件,進而明白空氣對生命的意義教學流程: 情景引入體驗活動交流討論對比實驗得出結論收集資料拓展。教學準備老師:豆芽在空氣充足和不充足的條件下生長的視

38、頻或圖片。學生:兩個大小一樣的盆子、紙、水、綠豆、塑料薄膜。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情景導入活動:大家伸出兩個手指,放在鼻子前,感受一會兒。 交流:誰能談談有什么感受? 提問:在水里我們還能這樣呼吸嗎?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7imagesk701_jpg.jpg t _blank 潛水員在水中為什么要帶上氧氣瓶?目的:激發學生興趣和探究欲望。活動1:人與空氣活動:我們也來體驗一下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7imagesk701_jpg.jpg t _blank 潛水員在水里的感受,憋氣10秒。交流:憋氣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我們沒有空氣能活

39、下去嗎? 提問:為什么人在潛水時要帶著氧氣瓶?目的:通過體驗活動,讓學生認識到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第二課時活動2:豆芽的生長課前準備:學生做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7imagesk705_jpg.jpg t _blank 豆芽生長對比實驗用的小容器。 導入:出示豆芽生長對比實驗圖片。交流:豆芽在兩種條件下的生長情況如何?目的:利用豆芽生長的對比實驗,使學生明白植物的生長也離不開空氣。網上學: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空氣環境?任務:了解當地的空氣環境情況。調查:確定主題(如出現藍天天數記錄、當地空氣污染情況調查等),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調查。方式:通過訪問師長、查閱資料等

40、方式,了解當地空氣環境的情況。例如,可以記錄當地一定時間周期內出現藍天天氣的天數,或者不同區域環境(公園、校園、住宅小區、工廠廠區等)中的空氣環境情況。整理:收集整理調查資料(包括圖片、文字、錄像等),撰寫調查報告或觀察記錄。交流:在班級開設專題展區,展示各專題小組的成果。 第8課 堅 硬 的 巖 石科學知識: (1)經歷一個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一些利用觀察和使用簡單工具認識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2)能根據自己對巖石的認識進行簡單分類,并了解科學上的分類。(3)了解巖石的用途以及對人類生活的意義等。能力培養:(1)培養學生的觀察、分類和描述能力,通過小組的形式,提高與別人合作力。(2

41、)培養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知識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小組合作的團隊精神和樂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學素養。教學重難點對巖石的觀察和分類設計。教學流程: 提出問題觀察分析交流概括分類總結。教學準備教師:收集有關巖石的資料片斷或圖片、具有代表性的各種各樣的巖石、小鐵錘、放大鏡、紙片等。 學生:收集大自然中的巖石。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情景導入導入:播放風景視頻(突出這些地方的巖石)。如: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8imagesy803_jpg.jpg t _blank 云南石林等山川、海灘、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8imagesy802_jpg

42、.jpg t _blank 河灘等。 提問:剛才播放的美麗風光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在這些地方你都能看到什么?在自然界當中你知道哪里的石頭最多?你對石頭的認識有多少? 目的:創設問題情景,用片斷勾起學生的回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活動1:觀察石頭討論:你打算從哪些方面對采集回來的石頭進行觀察? 思考:觀察石頭的方法。 交流:學生匯報。教師指導學生可以利用鐵釘等工具對巖石的硬度進行檢驗。 觀察:分組觀察石頭,并記錄觀察結果。 作業:鼓勵學生課余觀察更多的巖石,并注意對觀察結果進行與課本相類似的記錄。活動2: 給石頭分類提問:剛才同學們都對你們組的 HYPERLINK file:/H:htmlph

43、oto8imagesy834_jpg.jpg t _blank 巖石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并對它們的特點進行了記錄。如果現在你要把它們進行分類,你打算怎樣做?在分類的過程重要注意哪些問題? 討論:分類的方法。 交流:小組匯報。 小結:對于巖石的分類,各個小組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有的小組按巖石的顏色分,有的好,下面各小組就按你們自己的方法對你們組的巖石進行分類吧!記住把你們的分類情況記錄在你的課本上(尊重學生的分類意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對巖石進行分類,比如按顏色、軟硬、大小、輕重等方面去分類)。 活動:小組活動、對巖石進行分類。 交流:小組派代表匯報分類情況。 小結:分類的依據。 第二課時拓展:巖

44、石里有什么?提問:在上節課當中通過觀察,分類,我們為巖石的研究開了個頭。單憑眼睛去觀察,大家覺得能真正了解巖石嗎?媒體:出示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8imagesy825_JPG.jpg t _blank 某種巖石的圖片:巖石外層和里層的顏色完全不相同。任務:看來要進一步研究巖石還需要研究它里面的結構。讓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用小鐵錘把你們帶來的巖石敲開,仔細看看,你們在巖石里發現了什么? 活動:學生小組活動,敲開巖石并觀察。在活動時,必須注意安全,負責敲石的同學必須佩帶護目鏡!匯報。小結:敲開巖石后不少同學發現了各種各樣顏色不同的“小石子”,這說明了什么?我們把

45、這些不同顏色的“小石子”稱為“礦物”。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各種不同的礦物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巖石。媒體:播放 HYPERLINK file:/H:htmlvideo8t11.html “巖石里有什么”視頻。作業:關于巖石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各小組找到自己有興趣的課題,課后繼續研究好嗎?網上學:巖石展覽會任務:了解巖石的種類及巖石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調查:確定主題(如我家裝修用的石材、公園里的巖石等)后,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調查,了解當地的巖石資源利用情況。方式:實地調查、訪問師長、查閱資料等。整理:收集整理調查資料(包括圖片、文字、錄像等),撰寫調查報告。交流:在班級開設專題展區

46、,展示各專題小組的成果。也可以上傳到小學科學網或其他相關網站,在網上與人交流。第9課 松 軟 的 土 壤科學知識:(1)對土壤的特征有一定感性認識。(2)了解土壤的組成。(3)知道“從巖石到土壤”經歷的漫長演變過程。能力培養:(1)培養學生調查、訪問、采集、記錄能力。(2)知道研究土壤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實驗和分析歸納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1)樂于與人合作。(2)培養保護土壤資源的意識,形成珍愛土壤的情感。(3)在了解當地土壤狀況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學重難點能夠運用實驗探究的學習方式,了解土壤的組成。教學流程: 提出問題觀察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47、拓展、應用。教學準備教師:各種土壤樣本、有關于本單元的視頻片斷、土壤盆栽、實驗盤。 學生:采集土壤樣本的工具。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情景導入導入:語言描述問題情景:花草樹木叢生于巖石間的土壤中,而巖石上卻光溜溜的。小狗貝貝從巖石后跳出撓了撓腦袋問:“為什么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9imagesy901_jpg.jpg t _blank 草都長在巖石之間縫隙的泥土里?巖石上卻光溜溜的呢?” (可做成flash動畫) 提問:今天貝貝給我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么做? 目的: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

48、土壤進行研究。 活動1:哪里有土壤提問:有同學提到我們要觀察研究土壤,就要對土壤進行采集。那么哪里有土壤呢? 思考:學生分小組制訂采集計劃,匯報。 任務:剛才每個小組都制訂了他們的研究采樣計劃,采樣的工具大家在課前也都帶回來了。老師給同學們兩個小錦囊:第一,注意安全,聽從小組長的指揮;第二,邊觀察邊進行記錄。 活動:采集土壤標本。 交流:學生匯報并展示采集的 HYPERLINK file:/H:htmlphoto9imagesy920_jpg.jpg t _blank 土壤樣品。 歸納:今天我們在學校的不同地方采集了土壤,也學會了采集土壤的方法。在自然界有土壤的地方不少,我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對它們進行采樣,看能不能發現一些跟我們今天采到的很不相同的土壤。(同時,教師需要提醒學生,有土壤的地方一般是生長植物的地方,采樣的時候要盡可能避免影響植物的生長,并強調如果學生自己課后進行采集,最好結伴并在成年人的監護下行動,注意接觸土壤后要清潔雙手。) 目的:從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入手,學習土壤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