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遵沿煤礦年度防治水打算做好礦井防治水工作,確保煤礦安全生產,按照當前與長遠相結合、局部與整體相結合的原則,依照本礦井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結合遵沿煤礦開采設計方案和遵沿煤礦的實踐生產情況,特編制本規劃。一 、礦井水文地質1.1 區域水文地質概況遵沿煤礦位于高橋-山盆向斜南東翼南段,區內屬長江流域赤水河水系。其北東、南外圍發育有混子河及觀音寺河,兩河流常年有水,流量大,由南東向北西徑流,匯入赤水河一級支流桐梓河,觀音寺河距礦區約7km,在號泉一帶河床最低標高為65m,也為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礦區內煤層最低標高350m左右,礦井同意開采最低標高為+0m,煤炭儲量高于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降雨是地下
2、水的要緊補給來源。1 礦井水文地質條件(一)地貌及地表水礦區位于云貴高原北部的大婁山山脈中段,地形起伏較大,山巒迭嶂、溝谷縱橫、平地少見。地形總體上受區域性地質構造和巖性操縱,屬構造剝蝕山地地貌為主的中山地區,山脈走向與總體構造線方向和地層走向差不多一致,其總體地勢要緊呈近東西向展布的脊狀山脈和溝谷,其次為近南北向的羽狀沖溝和溶蝕溝槽。南部較高,中部及北部相對較低,呈向北傾斜的斜坡地貌。礦區最高點位于礦區中部的南山(標高44.0m),最低點為礦區北西部的河壩(標高110.0m),相對高差約38m。礦區內無大的地表水體,在礦區的西北部有一條溪溝,長年有水流量在7.S左右,外圍河流遠離礦區,開采條
3、件下,河流遠位于采空塌陷阻礙范圍以外,河流對礦床充水的可能性小。(二)地層的含(隔)水性礦區內出露地層由新至老有第四系(),三疊系下統茅草鋪組(m),三疊系下統夜郎組九級灘段(T1y3),玉龍山段(1y)、沙堡灣段(T11),二疊系上統長興組(c)、龍潭組(Pl),二疊系中統茅口組(Pm)。分述如下: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層零星分布于洼地及平緩斜坡地帶,要緊為殘坡積粘土、含碎石及角礫,所有鉆孔均揭露該層,厚度為0.11.2m。地表未見泉水點出露,具透水性,僅降水時節短暫含水,且富水性弱。對礦床充水無阻礙。2、三疊系下統茅草鋪組(1m)巖溶含水層出露于礦區北西角及外圍,要緊為灰、深灰色中厚層灰
4、巖,厚大于20m。據區域資料,該層巖溶較發育,含巖溶管道水,地下水以集中排泄為主,地下暗河流量一般20-10ls,地下徑流模數4-10Lskm2,富水性強,含水極不均勻。由于下伏有厚大的相對隔水層,故對礦床充水的可能性小。3、三疊系下統夜郎組九級灘段(T1)相對隔水層出露于礦區北部,要緊為紫紅色泥巖,中上部見一層厚約2的生物碎屑灰巖,厚2338m。見個泉水,流量00.49L/s,出露標高116.811315.79,水質類型為HO3SO4Ca和HC3C型,礦化度為0.13,PH值7.37.9。該層富水性弱,視為相對隔水層。4、三疊系下統夜郎組玉龍山段(1y)巖溶含水層出露于礦區南部,要緊為灰色薄
5、至中厚層灰巖,厚1150 m。見1個泉水,流量069L/s,標高為70。鉆孔混合水位標高15.691283.44。該層地表巖溶不發育,有4個鉆孔揭露該層,未見溶洞,僅見零星溶蝕現象,巖溶不發育。該層補給條件較差,富水性弱中等。5、三疊系下統夜郎組沙堡灣段(1y1)相對隔水層出露于礦區南部, 要緊為黃綠、黃褐色泥巖,厚617m。未見泉點出露,富水性弱,視為相對隔水層。6、二疊系上統長興組(3c)巖溶含水層出露于礦區的南部,要緊為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層含燧石團塊灰巖,厚572m。調查中見有2個泉水,均流不出來,流量為,出露標高12450242.36m,水質類型為SO4HC3Ca型,礦化度為.8g/l
6、,PH值6。鉆孔混合水位標高269283.44。該層地表巖溶不發育,鉆孔巖心局部見零星溶蝕現象,巖溶不發育。補給條件較差,富水性弱中等。7、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裂隙含水層出露于礦區南部,要緊為深灰、灰黑、黑色泥巖,(鈣質)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粘土巖及煤層等,厚776m。含可采煤層2層,由上至下編號為M5、M1,M5煤層厚0.m,距該層頂界50m, 12煤層厚1.2m,與M5間距42.66,距該層底界2.73。調查泉水點2個,流量.26L/s,標高為30,5號泉水質類型為HCO3SO型,礦化度為0.31/l,PH值7.。LD08號老硐水質類型為SOa型,礦化度為.5/l,值3.。鉆進過程中沖
7、洗液均表現為正常循環,消耗量微弱。據調查和訪問了解,礦井正常涌水量為240/d,最大涌水量為48md。LD08老硐有水流出,涌水量為0.6/,硐口標高1176.90m。該層補給條件差,富水性弱。該層ZK1、ZK503兩孔靜止水位標高為15.9、13501 m,高差達144.22m,分析該層地下水不具統一的地下水流場,各泉和各鉆孔均反映出具各自的補給系統,也講明該層裂隙水含水具不均一的特點。、二疊系下統茅口組(m)巖溶含水層大面積出露于礦區以南,要緊為深灰色灰巖,厚度10m。礦區內見1個泉水,流量為0.2L/s,標高為m,為上層滯水。鉆孔中均揭露了該層,揭露厚度為413,層底標高為356120.
8、66m,鉆孔混合水位標高.6150.,均高于該層排泄點標高(6m)。鉆孔未見溶洞及溶蝕現象,簡易水文未見明顯異常。鉆孔未揭露含水系統。依照礦區附近及區域資料,該層地表巖溶較發育,見較多的巖溶封閉洼地,洼地中發育有巖溶落水洞,以集中補給為主,即大氣降水經落水洞直接灌入地下,補給條件較好,地下水總體上以巖溶管道形式由東向西徑流,途中斷續見落水洞及暗河天窗,最終排泄于礦區以西的3號泉,該泉流量210L/s,出露標高60m。該層富水性強,含水極不均一。(三)地質構造的導水性礦區位于山盆向斜南東翼,為一單斜構造,地層傾向31355,傾角為2520,并沿深部逐漸變緩。 礦區內發育有F1正斷層,傾向北東,傾
9、角5,斷距約5m。該斷層從礦區北東角通過,且外傾,僅破壞了礦區內北東角極少量煤層,對礦山開采阻礙較小。發生斷層突水的可能性較小。(四)井田充水因素分析1、充水水源()地表水區內溪溝發育,流量受大氣降水操縱,一般較小,其流向大部與巖層傾向相同。臨近區北面的溪溝,與煤層風氧化帶直接接觸,今后在沿這些溝溪帶開采淺部煤層時,溝溪水將是礦井的直接充水水源。大氣降水為區內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要緊補給來源,據礦區地形特征,礦區位于補給、徑流區,同意大氣降水補給后,一般數小時后流量增大。區內出露地層均為含煤地層,大氣降水直接補給含煤地層,因此,以后礦井開采應加強本區域雨季的疏排水工作,同時加強礦井進口附近排水工作
10、。()地下水1).頂板直接充水含水層(3l)P3l層:該層富水性弱,礦山開采將大面積揭露P3l層,其地下水將直接進入礦坑,而成為礦床充水的直接水源,也成為礦床的直接頂板充水含水層。充水途徑要緊是在礦山開采過程中,將大面積地揭露該層,導致產生冒落帶及導水裂隙帶,從而使原有節理裂隙加大,并產生新的裂隙,充水類型為直接充水,即地下水通過冒落帶及裂隙帶從井巷頂、底、壁進入礦井。2).頂板間接充水含水層(P3c+y2):由于玉龍山段和長興組之間隔水層薄,且工程力學性質較差,受采空塌陷阻礙,兩層發生水力聯系的可能性大,故將二層視為同一含水層進行評述。該層底界至可采煤層M5號煤距離為26.040.0m,平均
11、3.80m,在采空塌陷作用下,產生了導水裂隙帶,從而使原有節理裂隙加大,并產生新的裂隙,其地下水將要緊通過導水裂隙帶進入3層,并進入礦井,充水類型為間接充水。3)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層(P2m)P2m層:依照資源量計算圖可知,礦區范圍內,M12煤層最低標高50,層暗河排泄點標高為680m,該層頂界距M12煤層僅2.73m的相對隔水段,當開采該層地下水位以下的煤層并遇勾通其富水系統的導水構造破裂帶時,產生底板突水可能性大,充水類型為間接充水。按標高分析如下:100m標高:目前已開采到0m標高,要緊排泄點標高為80m,礦區西邊界距排泄點470m,正常情況下,1000m標高以上突水的可能性較小;(3).
12、 老窯積水及采空區積水依照礦井提供的老窯積水情況調查講媒該礦老采空區大,但積水量小,但礦井在采掘時必須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小煤窯采空區調查情況如下:)、M12煤層:存在8個老窯,無新的小煤窯開采。具體情況如下:編 號井口方位傾 角()開采深 度()回采面積(m2)開采層位地表位置積水量1#35 21約152002M2老系統井筒東翼已由老系統巷道放水,老窯已無水。2 338 2約0120mM12寒婆嶺已由老系統巷道放水,窯已無水3#30 23約80130mM1寒婆嶺已由老系統巷道放水,老窯已無水37 2約1000m2M2棺材石已由新系統風井放水,老窯已無水5#12 22約71200
13、m2M棺材石可能采空區積水量200m36#約000mM2瓦廠可能采空區積水量2000m37#27022約65120m2M12瓦廠可能采空區積水量2000m38#4222約5010002M2瓦廠可能采空區積水量150m32)、M5煤層:存在5個老窯,無新的小煤窯開采。具體情況如下:編 號井口方位傾角()深 度(m)回采面積()開采層位地表位置積水量1#33 2約50100m25老系統老系統巷道已放水,老窯已無水233 22約6013002M5寒婆嶺老系統巷道已放水,老窯已無水3#2 2約0150M5寒婆嶺老系統巷道已放水,老窯已無水4#23 23約701000m2M5棺材石可能采空區積水量150
14、0m35#5 約65000m2M5棺材石可能采空面積積水量1500m32、充水通道(1)風化裂隙及冒落裂隙:區內對煤礦床充水有明顯阻礙的風化裂隙要緊發育在龍潭組淺部,而深部風化程度減弱,其導水性亦差。采礦期間產生的冒落裂隙將起到要緊的導水作用,其作用是溝通巷道上部水源,從而使充水水源滲入或涌入礦井。由此可見,冒落裂隙具有明顯導水作用。(2)斷層:當斷層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水體溝通,或者地下水壓力專門大而破壞隔水層時,斷層就會成為礦井水通道造成礦井突水。本次勘查工作未揭露明顯斷層,區內地表也未見斷層出露。但實踐證明,在礦井中存在多條斷層相互切割時,斷層的交叉切割處最容易發生礦井水突水事故,故建議今
15、后礦床開采在此處地點因予以注意,嚴格執行有掘必探的探放水原則。()巖溶洞隙:據本次調查及勘查資料,該層地表未見落水洞。(4)其他因素產生的礦井充水通道;如為封閉或者封閉不良的鉆孔,當井下巷道或采煤工作面揭露或者接近鉆孔時,地表水甚至地下水都通過鉆孔涌入巷道,引起水患事故。本區所有鉆孔均按設計要求進行了封閉,封閉結論為合格。但勘查過程中的所有鉆孔未進行鉆孔啟封試驗,封孔質量不明。假如有封閉不良鉆孔存在,它們可能成為溝通地表水、地下水與礦井的通道。(5)小煤礦及老窯巷道小煤礦及老窯巷道,可能使小煤礦和老窯采空區及井巷道積水與煤層連通,成為這些積水向礦井充水的要緊通道,甚至還將部分地表水引入礦井,遵
16、沿煤礦為四個礦井整合礦井,在今后應詳細調查整合前老礦井的采空區位置、積水情況、積水面積差不多老窯沖水途徑等,預防老窯水害。(6)巖溶管道礦區內各組灰巖含水層局部地段可能發育巖溶管道,當它們被斷層溝通與下伏煤層聯系時,也會成為礦井充水通道。()鉆孔封閉不良依照業主反應,礦區范圍內有勘探鉆孔。1.3 礦井水文地質類型該礦區的最低侵蝕基準面為+6,允計開采標高為00m,資源均位于最低侵蝕面以上;地表水體與礦床充水無關;煤系是礦床頂板直接充水含水層,其富水性弱;“Ty2+P3”層是礦床間接頂板充水含水層,其富水性弱至中等, Pm含水層為礦床的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層,富水性強。水文地質勘查類型劃為第三類第二
17、亞類第三型,即以巖溶含水層充水為主、底板進水為主、水文地質條件中等的巖溶充水礦床。14 礦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礦區內的含煤地層為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該組為一套海陸交互相,多旋回沉積組合。要緊為細砂巖、粉砂巖、泥質粉砂巖、泥巖、粘土巖、菱鐵巖、灰巖、炭質泥巖及煤層等組成,共含M5、M、M2等4層煤,其中可采煤層為M5、M12二層,其余不可采,M5煤層上距長興組45m,下距M12煤層2m,12煤層距茅口灰巖2.4-18m。原則上用生產礦井實際水位降深值、采掘面積和礦井涌水量預算先期開采地段礦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現采掘標高110m,設計第一開采水平標高100m,依照經驗,礦井涌水量
18、與采掘面積多呈直線關系,水位降深呈曲線關系,故比例系數為F設/F實(S設實)1/2。 計算公式: Q正=Q實F設實(S設/實)1/2Q大=Q正正預算的第一開采水平礦井正常涌水量(3/日)Q大預算的第一開采水平礦井最大涌水量(3/日)Q實礦井實際正常涌水量(m3/日)設設計第一開采水平開采面積(2)實實際開采面積(m2)S設設計第一開采水平水位降深()S實實際水位降深(m)生產礦井涌水量變化率1、計算參數1)實際開采面積(實) 利用:5000地質圖量取,為577160m2。2)設計第一開采水平以上采掘面積(設)系M煤層1000標高底板等高線與M1煤層露頭線之間范圍,在 1:5千資源量估算圖上量取
19、,為29172。3)礦井實際正常涌水量(Q實)利用調查資料,生產礦井實際涌水量為240m3/d。4)實際水位降深()用礦區平均靜止水位標高減去實際最低開采標高而得:礦區平均靜止水位標高利用鉆孔、泉水、出水老硐水位標高的算術平均值,為215;實際最低開采標高為1100m。實際水位降深()為12151100m=115m)設計第一開采水平水位降深(m)用礦區平均靜止水位標高減去設計第一開采水平標高而得:即2151000=215m6)涌水量最大變化率()依照相鄰礦區資料結合經驗,確定為3.0。7)計算結果將以上參數代入前述涌水量計算公式,即得先期開采地段礦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即Q正為146m,Q
20、大為3738d。計算結果及參數見表7-。礦井涌水量計算表涌水量類不計算方法計 算 參 數計算結果Q實(3d)F實(m2)F設()實(m)S設()變化率Q正 (3/)大(m3)正常涌水量比擬法20577601911715215126最大涌水量變化率法3.037依照計算結果,礦井10標高時正常用水量為52m3/;最大涌水量153/h。1.鄰近礦井開采及涌水情況礦井為技改礦井,貴州省煤田地質局水源隊提交的貴州省遵義縣山盆鎮遵沿煤礦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及業主反應,差不多查明了礦區內老窯水情況,但均未提供礦區周邊其他生產礦井的開采及涌水量情況。建議該礦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充分了解鄰近礦井的開采情況以及涌水量等情
21、況,為該礦防治水工作提供有價值的依據。1.6封閉不良鉆孔情況依照貴州省煤田地質局水源隊提交的貴州省遵義縣山盆鎮遵沿煤礦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及業主反應,礦區范圍內勘探鉆孔。1.7要緊積水區、要緊含水層與要緊開采煤層之間的關系(1)要緊積水區與要緊開采煤層之間的關系礦區內要緊可采煤層2層,由上至下為5、12煤層,M下距M12煤層平均2。依照礦井提供小煤窯調查情況,礦區范內M5采空區體積約5800m,積水約0003,12采空區體積約10 3,積水約50m3, 依照上述可知,礦井開采煤層均有水力聯系,本次變更設計依照計算各煤層均留設40m的安全防水煤柱。(2)要緊含水層與要緊開采煤層之間的關系礦區內要緊含
22、水層為:三疊系下統茅草鋪組(Tm)巖溶含水層、三疊系下統夜郎組玉龍山段(T1y)巖溶含水層、二疊系上統長興組(P3)巖溶含水層、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裂隙含水層、二疊系下統茅口組(P2m)巖溶含水層,礦區范圍內沒有強含水層。茅口組(P2m)位于含煤層地層下部,距1主采煤層垂直距離3m,礦區內最低侵蝕基準面為675,礦井開采最底標高為+000m開采范圍內茅口水對M12煤層阻礙不大。18水患類型及威脅程度分析、可能發生突水的地點和突水量可能。1、礦井要緊水害類型依照本煤礦水文地質條件分析,該礦區水文地質條件中等。礦井要緊為長興組巖溶裂隙水及龍潭組裂隙水和老窯采空區積水、地表沖溝水。2、水患類型
23、及威脅程度分析礦井水害類型要緊有:長興組巖溶裂隙水、龍潭組裂隙水、采空區積水、老窯水、大氣降水。礦區內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為+65m,礦井擬最低開采標高為+00,高于區域最低侵蝕基準面35m。因此礦井水受大氣降水和含水層的阻礙較大。故礦井加強對井下排水系統治理,保證井下排水泵處于完好狀態,隨起隨用。茅口組距M1煤層底板m,在遇斷層構造時對煤層開采阻礙較大,長興組,距煤層頂板平均約8m,對煤層開采阻礙較大,夜郎組玉龍山段(T1y2)位于含煤地層上部,距M5煤層頂板平均約86對煤層開采阻礙較小。依照礦井提供小煤窯調查情況,礦區范內M5采空區體積約5800m,積水約3003,M12采空區體積約1100
24、0 m3,積水約500m, 對煤層開采阻礙較大, 本次變更設計依照計算各煤層均留設40m的安全防水煤柱。安全防水煤柱嚴禁開采。礦井在今后的生產過程中,必須對礦區內的小窯及老空的積水情況等進行詳細調查,切實掌握老窯及老空積水情況。同時應加強探放水工作,特不在接近老窯及老空采煤時,必須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防止老空積水及老窯積水的突然涌出。加強井巷測量工作,防止誤穿老窯,從而造成礦井涌(透)水事故的發生。切實弄清老窯及老空積水情況,并標繪在礦井井上下對比圖和采掘工程平面圖上。3、可能發生突水的地點及水量可能本礦井的水文地質條件中等,存在著水患,長興組巖溶裂隙水、龍潭
25、組裂隙水、采空區積水、老窯水、大氣降水。在雨季由于地表積水較多,沿風化裂隙滲入井下的水量較大,在枯雨季節由于地表積水較少,沿風化裂隙滲入井下的水量較小,因此,雨季時水患對礦井的威脅程度較大,枯季時水患對礦井的威脅程度較小。依照巖層的含水性及本礦地表最低侵蝕基準面和小煤窯的分布情況分析推斷,本礦井存在煤層頂底板賦存高壓承壓含水層對礦井的威脅,礦井今后開采時的要緊突水點應發生在斷層構造帶及老采空區積水地帶。應加強對老采空區隔水煤柱及斷層構造防水煤柱的治理及探放水工作。礦井在采掘過程中要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以及“有疑必?!钡脑瓌t,并采取疏水降壓措施,疏放采空區及斷層、裂隙
26、中的水,防治突水事故的發生。本礦的要緊突水點應發生在老窯采空區積水地帶。依照中化地質礦山總局貴州地質勘查院2007年9月提交的貴州省遵義縣山盆鎮遵沿煤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和貴州省煤田地質局水源隊1年8月提交的貴州省遵義縣山盆鎮遵沿煤礦水文地質調查報告,業主提供及我公司設計人員現場調查了解礦井老窯及開采情況見下表:礦井老窯及開采情況煤層有無采空區開采標高采空區體積m3估算積水情況m35有130580300M12有礦井南東翼1175100500.礦井水文安全條件評價、對水文地質基礎資料來源及可靠性評價水文地質基礎資料來源于貴州省煤田地質局水源隊提交的貴州省遵義縣山盆鎮遵沿煤礦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報告對
27、水文地質勘查程度差不多滿足要求。2、水文勘探程度及存在問題由于水文勘探程度不高,對斷層水文情況了解不夠,無法分析斷層導水對水文地質條件的阻礙。對礦區存在的潛在水患,在開采過程中不能作出較準確的預測。因此,煤礦在開采過程中應注意斷層裂隙水,對斷層按規定留設防水煤柱。同時,對老空積水、裂隙水也必須采取防護措施,防止突水事故發生。3、建議)礦井充水因素要緊為:大氣降水、老空積水、地表水,直接充水水源要緊是老空積水和大氣降水。礦井充水通道要緊為巖溶裂隙和開采裂隙,因此,礦井在建井及生產過程中必須留設足夠的保安煤柱。2)建議在礦井建設期間把形成的采空區范圍(面積)采空區積水量敘述清晰,并將其標注在“井上
28、下對比圖”和“采掘工程平面圖”上,以便對今后開采提供科學治理依據。二、礦井防治水措施的確定1、本礦井水文地質操縱程度不夠,必須嚴格認真貫徹煤礦防治水規定,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綜合治理措施。并設立專門的防治水機構如下:)防治水機構2)防治水專業技術人員防治水專業技術人員包括地面防治水和井下防治水人員,設計地面防治水2人,井下防治水專業人員6名。3)井下探放水作業隊伍井下探放水作業隊伍包井下防探水隊和防探水驗收組。井下防探水隊設6人,探水驗收組3人。4)防治水機構各崗位職責組長:作為該礦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全面負責全礦井的防治水工作。
29、負責組織有關技術人員開展礦井水文地質調查分析,組織制定防治水打算、措施以及組織實施防治水方案。副組長:在組長的領導下,負責全礦井防治水的技術指導工作;負責礦井水文地質資料收集、整理,對礦井水害進行分析研究,制定、審核礦井防治水打算、措施等。各成員:是礦井防治水措施的具體執行者,在組長及副組長的領導下,確實搞好礦井的防治水工作,對礦制定的防治水打算及措施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在措施實施過程中發覺的隱患必須在第一時刻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不能處理的必須及時向組長可副組長匯報;嚴格按照礦井探放水設計及探放水措施進行探放水工作。2、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系統1)地面水文地質觀測()礦井地面水文地質觀測應當包
30、括下列要緊內容:A進行氣象觀測。本礦井距興義氣象臺(站)直距小于30km,礦井僅建立雨量觀測站。.進行地表水觀測。一般情況下,每月進行1次地表水觀測;雨季或暴雨后,依照工作需要,增加相應的觀測次數。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觀測點應當布置在下列地段和層位:a.對礦井生產建設有阻礙的要緊含水層;b.阻礙礦井充水的地下水強徑流帶(構造破裂帶);.可能與地表水有水力聯系的含水層;d.礦井先期開采的地段;e.在開采過程中水文地質條件可能發生變化的地段;f.人為因素可能對礦井充水有阻礙的地段;g.井下要緊突水點附近,或者具有突水威脅的地段;h.疏干邊界或隔水邊界處。觀測點的布置,應當盡量利用現有鉆孔、井、泉等
31、。觀測內容包括水位、水和氣水質等。對泉水的觀測,還應當觀測其流量。觀測點應當統一編號,設置固定觀測標志,測定坐標和標高,并標繪在綜合水文地質圖上。觀測點的標高應當每年復測1次;如有變動,應當隨時補測。()礦井應當在開采前的個水文年內進行地面水文地質觀測工作。在采掘過程中,應當堅持日常觀測工作;在未掌握地下水的動態規律前,應當每710日觀測1次;待掌握地下水的動態規律后,應當每月觀測1次;當雨季或者遇有異常情況時,應當適當增加觀測次數。水質監測每年許多于次,豐、枯水期各次。技術人員進行觀測工作時,應當按照固定的時刻和順序進行,并盡可能在最短時刻內測完,并注意觀測的連續性和精度。鉆孔水位觀測每回應
32、當有2次讀數,其差值不得大于2m,取值可用平均數。測量工具使用前應當校驗。應當盡量使用智能自動水位儀觀測、記錄和傳輸數據。2)井下水文地質觀測()對新開鑿的井筒、要緊穿層石門及開拓巷道,應當及時進行水文地質觀測和編錄,并繪制井筒、石門、巷道的實測水文地質剖面圖或展開圖。當井巷穿過含水層時,應當詳細描述其產狀、厚度、巖性、構造、裂隙或者巖溶的發育與充填情況,揭露點的位置及標高、出水形式、涌水量和水溫等,并采取水樣進行水質分析。遇含水層裂隙時,應當測定其產狀、長度、寬度、數量、形狀、尖滅情況、充填程度及充填物等,觀看地下水活動的痕跡,繪制裂隙玫瑰圖,并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測定巖石的裂隙率。遇巖溶時,
33、應當觀測其形態、發育情況、分布狀況、有無充填物和充填物成分及充水狀況等,并繪制巖溶素描圖。遇斷裂構造時,應當測定其斷距、產狀、斷層帶寬度,觀測斷裂帶充填物成分、膠結程度及導水性等。遇褶曲時,應當觀測其形態、產狀及破裂情況等。遇陷落柱時,應當觀測陷落柱內外地層巖性與產狀、裂隙與巖溶發育程度及涌水等情況,判定陷落柱發育高度,并編制卡片、附平面圖、剖面圖和素描圖。遇突水點時,應當詳細觀測記錄突水的時刻、地點、確切位置,出水層位、巖性、厚度,出水形式,圍巖破壞情況等,并測定涌水量、水溫、水質和含砂量等。同時,應當觀測附近的出水點和觀測孔涌水量和水位的變化,并分析突水緣故。各要緊突水點能夠作為動態觀測點
34、進行系統觀測,并應當編制卡片,附平面圖和素描圖。關于發生60m3/h以上的突水,或者因突水造成采掘區域和礦井被淹的,應當將突水情況及時上報所在地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地點人民政府負責煤礦安全生產監督治理的部門、煤炭行業治理部門。(2)礦井應當加強礦井涌水量的觀測工作和水質的監測工作。礦井應設觀測站進行涌水量的觀測,每月觀測次數許多于次。關于出水較大的斷裂破裂帶、陷落柱,應當單獨設立觀測站進行觀測,每月觀測1次。關于水質的監測每年許多于2次,豐、枯水期各1次。涌水量出現異常、井下發生突水或者受降水阻礙礦井的雨季時段,觀測頻率應當適當增加。關于井下新揭露的出水點,在涌水量尚未穩定或尚未掌握其變化規律前
35、,一般應當每日觀測1次。對潰入性涌水,在未查明突水緣故前,應當每隔1觀測1次,以后可適當延長觀測間隔時刻,并采取水樣進行水質分析。涌水量穩定后,可按井下正常觀測時刻觀測。當采掘工作面上方阻礙范圍內有地表水體、富水性強的含水層、穿過與富水性強的含水層相連通的構造斷裂帶或接近老空積水區時,應當每日觀測涌水情況,掌握水量變化。關于新鑿斜井,垂深每延深10m,應當觀測1次涌水量。掘進至新的含水層時,假如不到規定的距離,也應當在含水層的頂底板各測1次涌水量。當進行礦井涌水量觀測時,應當注重觀測的連續性和精度,采納容積法、堰測法、浮標法、流速儀法或者其他先進的測水方法。測量工具和儀表應當定期校驗,以減少人
36、為誤差。(3)當井下對含水層進行疏水降壓時,在涌水量、水壓穩定前,應當每小時觀測2次鉆孔涌水量和水壓;待涌水量、水壓差不多穩定后,按照正常觀測的要求進行。疏放老空水的,應當每日進行觀測。(4)在副斜井井底落平點建立茅口水觀測點。3、綜合防治措施1)應急預案及實施煤礦企業、礦井應依照本單位的要緊水害類型和可能發生的水害事故,制定水害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應急預案內容應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處置方案應當包括發生不可預見性水害事故時,人員安全撤離的具體措施,每年都應當對應急預案修訂完善并進行1次救災演練。礦井治理人員和調度室人員應當熟悉水害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礦井應規定避水災路線,設置
37、貼有反光膜的清晰路標,并讓全體職工熟知,以便一旦突水,能夠安全撤離,幸免意外傷亡事故。應實現井下泵房無人值守和地面遠程監控,推廣使用地面操控的潛水泵排水系統。現場發覺水情的作業人員,應當立即向礦井調度室報告有關突水地點及水情,并通知周圍有關人員撤離到安全地點或升井。礦井調度室接到水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本礦井水害應急預案,依照來水方向、地點、水量等因素,確定人員安全撤離的路徑,通知井下受水患阻礙地點的人員立即撤離到安全地點或者升井,向值班負責人和礦井要緊負責人匯報,并將水患情況通報周邊所有礦井。當發生突水時,礦井應當立即做好關閉防水閘門的預備,在確認人員全部撤離后,方可關閉防水閘門。礦井應當依
38、照水患的阻礙程度,及時調整井下通風系統,幸免風流紊亂、有害氣體超限。礦井應將防范暴雨洪水引發煤礦事故災難的情況納入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災難預防處理打算中,落實防范暴雨洪水所需的物資、設備和資金,建立專業搶險救災隊伍,或者與專業搶險救災隊伍簽訂協議。礦井應加強與各級搶險救災機構的聯系,掌握搶救技術裝備情況,一旦發生水害事故,立即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爭取社會救援,實施事故搶救。水害事故發生后,礦井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報告政府有關部門,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2)排水恢復被淹井巷恢復被淹井巷前,應依照煤礦防治水規定要求編制突水淹井調查報告。礦井恢復時,應設專人跟班定時測定涌水量和下降水面高程,并做好
39、記錄;觀看記錄恢復后井巷的冒頂、片幫和淋水等情況;觀看記錄突水點的具體位置、涌水量和水溫等,并作突水點素描;定時對地面觀測孔、井、泉等水文地質點進行動態觀測,并觀看地面有無塌陷、裂縫現象等。排除井筒和下山的積水及恢復被淹井巷前,應制定防止被水封住的有害氣體突然涌出的安全措施。排水過程中,應當有礦山搶救隊檢查水面上的空氣成分;發覺有害氣體,及時處理。礦井恢復后,應全面整理淹沒和恢復兩個過程的圖紙和資料,確定突水緣故,提出幸免發生重復事故的措施意見,并總結排水恢復中水文地質工作的經驗和教訓。三、礦井開拓開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證措施1、礦井開拓工程位置及層位選擇茅口灰巖距M2煤層2-3.78,礦井開采最
40、底標高100m高出礦區最低侵蝕基準面65共325,茅口水在+00m以上對礦井開采阻礙不大。本礦采納斜井開拓,主斜井、副斜井、回風斜井、均布置在12煤層底板巖層中,均已形成。井下變電所、井底水倉、水泵房、消防材料庫及要緊石門均布置在M12煤層底板巖層中,均已形成,為利用巷道。2、高承壓含水層 煤系頂板含水層和煤系的聯系煤系和長興組、夜郎組玉龍山段地下水的活動以沿巖層層面運動為主,垂直運動僅在風化帶范圍內占要緊地位。由此,含水帶間的水力聯系在深部是不明顯的,或者不存在水力聯系。但在遇斷層構造時,使煤系與其上部各含水組不發生水力聯系。 煤系底板含水層和煤系的聯系煤系與茅口灰巖組在遇斷層構造時存在水力
41、聯系。 煤系含水情況煤系地層要緊為上二疊統龍潭組(P3l),由石灰巖、碎屑巖、粉砂巖、鈣質砂巖,泥質粉砂巖及煤層組成,該段石灰巖中溶蝕裂隙較發育,含少量裂隙水,煤系內無強含水層。3、采掘工程所采取的防治水措施)帶壓開采時應采取如下安全措施()在帶壓采煤工作面工作時,放頂工作要快,控頂距應減小,以便減小地壓;(2)工作面內不準丟煤柱,也不要殘留木垛、點柱等支撐物;()注意底板變化,如有異常應停止采煤和放頂;()在帶壓開采期間,煤礦應設專門人員維護井下排水設備,保持排水設備完好;(5)帶壓開采期間的所有現場所有人員必須熟悉避災路線;()及時查清開采地區地質構造及采煤活動對隔水層的破壞情況。2)采掘
42、工程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及“有疑必?!暗奶椒潘瓌t。在探水前,煤礦必須編制有針對性的探放水設計和安全措施。)必須按設計和有關規定留設各種防隔水煤(巖)柱,嚴禁在各種防隔水煤柱中進行采掘活動。)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相鄰煤礦和廢棄的老窯情況,并在井上、下對比圖上標出其位置、開采范圍、開采年限、積水情況等。5)回采巷道位于各煤層中,均未穿過強含水層。6)井巷在掘進過程中必須邊探邊掘,掌握前方水文情況,若發覺有水患時,應及時采取可行措施進行處理,待確定安全后方可向前掘進,并將出水點位置標于井上下對比圖或采掘工程圖上。井巷揭露的要緊出水點或地段,必須進行水溫、水量、水質等地下水
43、動態和松散含水層涌水含砂量綜合觀測和分析,防止滯后突水。7)在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覺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8)井下和地面排水設施保證完好,井下主、副水倉、沉淀池、水溝要及時進行清理,每年雨季前對礦井防治水工作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成立防洪搶險隊伍,并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9)應加強對地面小窯、老窯的調查并標注在實測的采掘工程圖中,劃定其探放水紅線,在接近探放水線時,必須采取探放水措施。10)必須先查清礦區及其附近地面
44、水流系統的匯水、滲漏情況,掌握當地歷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資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1)工業場地內建筑物,必須修建防洪溝渠或采取其它防、排水措施。1)鑒于井口附近及塌陷區內的地表水體有可能潰入井下,因此,應遵守下列規定:(1)嚴禁開采煤層露頭線的防水煤柱。(2)容易積水的地點應修建溝渠排泄積水。修建溝渠時,應避開露頭、裂隙和導水巖層,特不是低洼地點不能修建溝渠排水時,應填平壓實,防止積水進入井下。(3)排到地面的礦井水,必須妥善處理,幸免再次滲入井下。(4)對漏水的排洪溝,應及時堵漏,地面裂縫和塌陷必須填塞,填塞工作必須有安全措施,防止人員陷入塌陷坑內。1)當煤層頂、底板存在高承壓含水層
45、時,應制定預防突水的技術措施。具備疏水降壓條件的,應采取疏水降壓措施,不具備疏水降壓的,必須采取建筑防水閘門,注漿加固底板,留防水煤柱,增強排水能力等技術措施,確保安全。1)編制礦區水害防治打算、年度水害防治打算和水害應急預案,建立水害預測預報制度。15)每年雨季往常,必須全面檢修一次,并對全部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進行一次聯合排水試驗。16)礦井必須配備專門防水隊伍,并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系統,制定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17)應當觀測“三帶”(垮落帶、導水裂隙帶、彎曲帶)發育高度。當導水裂隙帶范圍內的含水層或老空積水阻礙安全開采時,必須托付有資質的的單位進行礦井防治水專項設計。當導水裂隙帶范圍內的含
46、水層或老空積水阻礙安全掘進和采煤時,必須超前進行鉆探,待完全疏放水后,方可進行掘進回采。18)關于采掘工作面受水害阻礙的礦井,應當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進行充水條件分析,并遵守下列規定:(1)每年年初,依照每年的采掘接續打算,結合礦井水文地質資料,全面分析水害隱患,提出水害分析預測表及水害預測圖;(2)在采掘過程中,對預測圖、表逐月進行檢查,不斷補充和修正。發覺水患險情,及時發出水害通知單,并報告礦調度室,通知可能受水害威脅地點的人員撤到安全地點;()采掘工作面年度和月度水害預測資料及時報送礦井總工程師及生產安全部門。9)礦井應編制隔水層或相對隔水層等厚線圖,并劃分
47、突水危險區。制定查探底板水文地質條件的技術措施或技術方案,依照需要制定相應的疏放水技術方案。2)掘進巷道穿過含水層是,施工時應當探水前進。假如前方有水,應當超前預注漿封堵加固,必要時可預先構筑防水閘門或者盤區其他防治水措施。2)對本礦巷道掘進提出如下要求:要加強水文地質預測預報工作,提早預測和查清采掘工作面前方“斷層、裂隙、含水層、陷落柱等構造導水性”的情況,以便提早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水措施。2)、礦井采掘工作面探放水采納鉆探法,由專業人員和專職探放水隊伍使用TX150A探水鉆機施工,同時采納紅外線探水儀查清采掘工作面及周邊的老空水、含水層富水性以及地質構造情況,確保探放水的可靠性。礦井成立專門
48、機構(探放水隊),有人員16人;其中:隊長2名,防治水專業技術人員4名(其中必須配備地質工程師1名、測量工程師名。),探水人員6名(2個組),水泵司機名。序號工 程 名 稱規 格型 號單位數量1地面防洪溝(深4,寬.4)m4002探水鉆TU150A臺53主水泵MD46-509臺3排水管1945m16005礦用小水泵WQ2-75-.5臺4排水管50m006井下應急潛水泵20QJ(R)50-400臺27排水管165m9988編織袋個109水泥噸210黃泥噸31主水泵電纜m2012水泵開關臺33鐵鏟個014紅外線探水儀HW-304臺2四、防治水煤(巖)柱的留設(一) 防水煤(巖)柱的種類由于井田各含
49、水層之間的垂直水力聯系通道不專門清晰,含水層的裂隙發育情況以及含水層的水力補給情況有待查明,含水層橫向富水性及塊段間的差異也不明,因此防水煤(巖)柱的留設尤為重要,依照該礦的實際情況,設計需要留設的防水煤(巖)柱要緊有以下幾種:1、煤層露頭防水煤(巖)柱;2、采空區防水煤(巖)柱;3、井田邊界防水煤(巖)柱;4、水平及采區邊界煤(巖)柱;5、井筒、上山等要緊巷道防隔水煤(巖)柱;(二)防水煤(巖)柱的留設原則:1、在有突水威脅但又不宜疏放或注漿堵水(疏放或注漿專門不經濟時)的地區采掘時,必須留設防水煤(巖)柱。、防水煤柱一般不能再利用,故要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把煤柱的寬度或高度降低到最低限度,以
50、提高資源利用率。為了多采煤炭,充分利用資源,也能夠用采后充填,疏水降壓、改造含水層(充填巖溶裂隙)等方法,消除突水威脅,制造少留煤柱的條件。、留設防水煤(巖)柱必須與礦井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煤層賦存條件、圍巖的物理力學特性、煤層的組合結構方式等自然因素緊密結合,還要與采煤方法、開采強度、支護方式等人為因素相適應。、一個井田或一個水文地質單元的防水煤(巖)柱應該在它的總體開采設計中確定。即開采方式和井巷布局必須與各種煤柱的留設相適應,否則會給以后煤柱的留設造成極大的困難,甚至無法留設。5、在多煤層塊段,各煤層的防水煤(巖)柱必須統一考慮確定,以免某一煤層的開采破壞另一煤層的煤(巖)柱,致使
51、整個防水煤(巖)柱失效。6、在同一地點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留設煤(巖)柱的條件時,所留設的煤(巖)柱必須滿足各留設煤(巖)柱的條件。、對防水煤(巖)柱的維護要特不嚴格,因為煤(巖)柱任何一處被破壞,必將造成整個煤(巖)柱無效。防水煤(巖)柱一經留設即不得破壞,巷道必須穿過煤柱時,必須采取加固巷道、修建防水閘門和其他防水措施,愛護煤(巖)柱的完整性。8、留設防水煤在(巖)柱需要的數據必須在本地區取得。鄰區或外地的數據只能參考,假如需要采納,應適當加大安全系數。9、防水巖柱中必須有一定厚度的粘土質隔水層或裂隙不發育、含水層極弱的巖層,否則防水巖柱將無隔水作用。(三)防水煤(巖)柱的留設、斷層防水煤(巖
52、)柱的留設斷層破壞了巖層的完整性,常常成為含水層間的聯系通道。斷層的某一時期是否導水,導水性強弱等情況取決于兩側巖層的接觸關系、含水層的水壓以及采礦活動對斷層的重復破壞作用。依照中化地質礦山總局貴州地質勘查院20年9月提交的貴州省遵義縣山盆鎮遵沿煤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區內無斷層設計暫不留設斷層愛護煤柱。2、井田邊界煤(巖)柱的留設本礦井水文地質條件中等復雜,用下述公式計算礦區范圍邊界防水煤(巖)柱煤柱:.5M式中:-井田邊界煤();M-煤厚或采高(m),M5、M12,分不為1.06m、1.0m;KP-煤的抗張強度(Ma),P取1f/cm2;-水頭壓力(MPa),P2gf/c2;K-安全系數,
53、一般取25,本專篇設計取。井田邊界煤(巖)柱計算表序號煤層M(m)P(kf/2)Kp(kgfm2)L()1M51.62010.5221.020161依照上述計算,結合實際情況,礦區范圍邊界防水煤(巖)柱留0m防水煤柱。3、煤層露頭防水煤(巖)柱H防H裂H保m式中:H防防水煤(巖)柱高度(m)H裂垂直煤層的導水裂隙帶最大高度();H保愛護層厚度(m);按最厚煤層M5煤層計算M5煤層露頭防隔水煤柱高度為:H防H裂+H保00.8(1.068.8)+51(1008)=80()LH/cos式中:L防水煤柱,m;防水煤柱高度,m;煤層平均傾角,煤層露頭防隔水煤柱寬度為:L18.06co23=19.2m依照
54、上述計算,并結合實際情況,煤層露頭防隔水煤柱為0m,設計按高度留設。、采空區防水煤(巖)柱;在采空區或老空積水區下掘進時,巷道與水體之間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經計算為:1025=27.5m。(巷道最大高度為75m)采空區或老空積水區下同一煤層中進行開采時,若采空區或老空積水區的界線已差不多查明,隔水煤柱的尺寸應按含水或導水斷層防隔水煤柱的留設要求留設。故采空區防水煤(巖)柱按40m留設。在采空區或老窯積水區下的煤層進行回采時,防水煤(巖)柱的尺寸不得小于導水裂隙帶最大高度與愛護帶厚度之和。故采空區防水煤(巖)柱按40m留設。依照上述計算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采空區邊界留設40m的
55、防水煤(巖)柱。5、水平及采區邊界煤(巖)柱L0.KM式中:順層防水煤柱寬度(m);M煤厚或采高,;P煤的抗張強度(kgf/cm),KP取10kgfcm2;P水頭壓力(kgfcm),Pgf/cm2;K安全系數,一般取25,本次變更設計取5。水平及采區邊界煤(巖)柱序號煤層K(m)P(kf/cm2)(kgf/m2)L(m)1M551.006.52M15.20061依照上述計算,并結合實際情況,水平及采區邊界煤(巖)柱按2留設。6、井筒及井下要緊巷道隔水煤柱結合該礦的實際情況,該礦的要緊井筒均布置在可采煤層底板,無需留設井筒防水煤柱。7、鉆孔防水煤(巖)柱依照業主反應,礦區做了勘探,有勘探鉆孔,鉆
56、孔經驗收后,用砼澆灌了5-0m,鉆孔封閉良好,為了預防地表水通過鉆孔滲透到井下,阻礙礦井安全生產,要留設鉆孔防水煤(巖)柱,以鉆孔中心點為中心留設半徑為0m的煤柱。礦井在掘進到鉆孔防水煤(巖)柱附近時,必須嚴格執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地面水體、村莊愛護煤柱礦區范圍內無大的地表水體,只有部分季節性溪溝受雨季阻礙,但地表坡度大,徑流好,對礦井開采沒有阻礙,因而不設地表溪溝煤柱。村莊愛護煤柱,礦區范圍內沒有村莊,只有零星住戶,差不多和煤礦達成搬遷協議,不設村莊煤柱。礦井各種煤(巖)柱尺寸見表2-1。表7-1 各種煤(巖)柱尺寸表序號名 稱煤層1井田邊界煤(巖)柱0煤層露頭防水煤(巖
57、)柱0m4采空區防水煤(巖)柱按巷道最大高度的0倍計算為7.5m,設計留設防水煤柱為40m按含水或導水斷層防隔水煤柱的留設要求留設為4m不得小于導水裂隙帶最大高度與愛護帶厚度之和為8m,設計留設0。水平及采區邊界煤(巖)柱205井下要緊巷道0m6鉆孔防水煤(巖)柱40m礦井生產過程中,嚴禁在各種防隔水煤柱中進行采掘,嚴禁破壞各種防隔水煤柱。五、探放水措施及設備1、探放水預測要求1)每年年初,依照每年的采掘接續打算,結合礦井水文地質資料,全面分析水害隱患,提出水害分析預測表及水害預測圖;2)在采掘過程中,對預測圖、表逐月進行檢查,不斷補充和修正。發覺水患險情,及時發出水害通知單,并報告礦調度室,
58、通知可能受水害威脅地點的人員撤到安全地點;3)采掘工作面年度和月度水害預測資料及時報送礦井總工程師及生產安全部門。4)加強鉆孔附近的巷道支護,并在工作面迎頭打好牢固的立柱和攔板;)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溝。探水鉆孔位于巷道低洼處時,配備與探放水量相適應的排水設備;6)在打鉆地點或其附近安設專用電話;7)依據設計,確定要緊探水孔位置時,由測量人員進行標定。負責探放水工作的人員親臨現場,共同確定鉆孔的方位、傾角、深度和鉆孔數量;)在可能水壓大于0.1MPa的地點探水時,預先固結套管。套管口安裝閘閥,套管深度在探放水設計中規定。預先開掘安全躲避硐,制定包括撤人的避災路線等安全措施,并使每個作業人員了解和
59、掌握;9)鉆孔內水壓大于1.5 M時,采納反壓和有防噴裝置的方法鉆進,并制定防止孔口管和煤(巖)壁突然鼓出的措施。10)探水鉆孔超前距離和止水套管長度應符合以下要求:探放老空積水的超前鉆距,應依照水壓、煤(巖)層厚度和強度及安全措施等情況確定,但最小水平鉆距不得小于3,止水套管長度不得小于10m。沿巖層探放含水層、斷層和陷落柱等含水體時,按下表確定探水鉆孔超前距離和止水套管長度。巖層中探水鉆孔超前鉆距和止水套管長度水壓(MPa)鉆孔超前鉆距(m)止水套管長(m)12.0-30153.0202、探放水原則礦井在采掘過程中要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以及“有疑必?!钡奶椒潘?/p>
60、則。接近積水地區掘進前或排放被淹井巷和積水前,必須編制探放水設計,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危害等安全措施。探水眼的布置和超前距離,應依照水頭高低、煤(巖)層厚度和硬度以及安全措施等在探放水設計中具體規定。一般煤層平巷和下山巷道探水鉆孔的布置方式為扇形布置,一般布置3組鉆孔,每組個孔。鉆孔夾角分大夾角與小夾角兩種,前者鉆孔夾角715,后者1,視小窯老空的規模而定,老空規模大取大夾角,規模小取小夾角。每組只少應有一個探水鉆孔見底。經探水確認無突水危險后,方可向前掘進。每年雨季后,上部采空區的積水情況都在變化,一定要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以及“有疑必停”的探放水原則。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