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揚州市第一中學遠程網絡教育_第1頁
記揚州市第一中學遠程網絡教育_第2頁
記揚州市第一中學遠程網絡教育_第3頁
記揚州市第一中學遠程網絡教育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插上騰飛的翅膀 記市第一中學遠程網絡教育 作者:左瑩 來源:揚中要情2002年,揚中市第一中學一分為二,一中與一中民辦學校各自獨立運作。分校的直接結果是,大批的精英人才流走了。市一中在辦學二十多年里,碩果累累,教學質量一直名列前茅,蜚聲市內外。市一中還會像過去那樣輝煌嗎?不信任的感覺,懷疑的目光,種種的猜測種種、種種,都是對市一中將如何“生存”的詰問。這個問號不但“橫”在了學生、家長和教師的跟前,同時也引起學校一班人的意味深長的思索。 新的思維,新的創意,不光是企業界、商業界“點石成金”的神奇,對于一個學校來說,也同樣管用。至今,市一中的教師們仍然記憶猶新,分校后,大家彷徨,校方焦灼,那是一個

2、坎,那是一個關鍵時刻。越是關鍵時刻,越需要大智慧。市一中校長徐小祥審時度勢,以一種大視野、大胸襟、大氣派,面對懷疑,面對不安,面對學校無法預測的命運,發出了驚人的宣言:我們要為人先,搞遠程網絡教育,提升辦學層次。無疑,高調的宣言是在眾人中間放了一個“大爆竹”。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有人激昂,有人嘆息。畢竟,在那時,揚中人眼中的遠程網絡教育還是“天上飄的一片云”,在鎮江地區亦無先例。因此,遠程教育遙遠得讓人只是偶爾地談起它,而絕對想不到有一天它會從天上掉下來砸在自己的頭上。“在鎮江地區,一個小小的中學竄出來先搞遠程網絡教育究竟這是世外高人昭示答案的信手一揭,還是腦門發熱、病急亂投醫的一時沖動呢?”

3、當人們還在想這個問號時,市一中的實踐已經開始了,因為,答案永遠在實踐中,而不是在爭論中。市一中堅持了“強強聯手,提升辦學品味,以優質服務打造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的辦學策略,把目光投向了全國聞名的優秀中學北大附中。他們認為,借助名校效應,發揮名師作用,運用高科技手段,發展現代化教育,把北大附中“搬進”一中是必然又慎重的選擇。市一中與北大附中合作舉辦了“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絡教學課程”。他們希望,通過遠程教育現代化辦學模式,把北大附中的課堂教學實錄、著名學者的學術報告、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各學科的資料及時原汁原味地傳入學校,讓學校的教師不出校門就能得到專家指點,學生不出校園就可得到名師指導。網絡教學課

4、程實踐過程中,一中人還體驗到了一種以前從未體驗到的精神,“不甘落后、面對困難不低頭,發憤圖強、精益求精”真正的名校精神。在學習時,在上課時,在比賽時,在交談時,一中人常常被這種精神感動。 學起來,用起來,一點一滴地積累,一步一步地探索,他們打開了網絡資源利用之門,新的篇章,已始于足下。2002年底,市一中與北大附中建立網絡合作示范學校。他們以知識分子特有的專注、認真和執著,把自己的辦學延伸到一個全新的領域。據校長徐小祥介紹,校園網絡系統采用100M帶寬接入因特網,主干網千兆,標準化布線,10M到桌面;以聯想三層千兆以太網交換機作為中心交換機,LINUX操作系統,配有IBM服務器、Web服務器、

5、FTP服務器、Email服務器,視頻點播服務器。校園網提供的網絡服務有:共享計算機數據,發布通知、文件、公示、公告,閱覽電子圖書,下載課件、圖片、聲音、視頻素材,登錄互聯網,瀏覽網頁,收發電子郵件等。一些老師介紹說,在北大附中網頁中,試題庫、課堂實錄版塊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和幫助;教案中心、課件中心、科研論文版塊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資源數據庫為學校管理提供服務;網上答疑面向全校師生,在這里既可以提出疑問,也可以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交流自由及時,討論深入充分。與學校的其他人乃至和學生交談,同樣都可以感受到這里是一片新的天空,關于網絡教學,從2002年開始,已成為他們的一個永恒的話題。目前,校園

6、網已將辦公室的56臺電腦、網絡班教室的14臺電腦、4個計算機教室的220臺電腦連成一體。全校師生可以通過校園網快捷地瀏覽網頁、查找信息、下載資料,自如地制作教學課件,輕松地進行電子備課,自由地交流信息,方便地收發電子郵件。他們本著“服務于教師的教、服務于學生的學、服務于教育教學管理”的原則,還不斷地進行教學創新及網絡改版。改版后的一中網頁包括學校概況、教育教學、北大附中、網上答疑、學校管理、學生天地、家校互聯、網上監控等模塊。有趣的是,網絡遠程教學的實踐還衍生出來了一個“副產品”,在2003年,市一中網站被評為了“鎮江市十佳網站”。如何進行有效的網校合作,讓寶貴的網絡資源成為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

7、不竭源泉?市一中制定了有條不紊的計劃和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他們配備了技術過硬、責任心強的專業教師,負責接收傳遞北大附中的課堂實況;每周各備課組進行網上備課,依托北大附中的課堂教學與遠程教育網的文字資料,深入地開展教研活動,教務處有專人負責檢查、量化;遠程教育納入課表正常運行,每周安排兩次上網學習時間,即一周一課時的天網學習(網絡課),一課時的地網學習(信息技術課)。與此同時,他們還精選優秀課堂教學案例,進行講座、研討,開展網絡班多媒體展示課、網絡教學班家長開放日等活動,以此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技能。學校硬件建設的一步步完善,教師學生與網絡教學的一步步融入,使網絡教育資源逐漸向市一中

8、敞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盡的利用之門,新的篇章已始于其足下。 老師得到鍛煉,學生嘗到實惠,網絡教學的小輪子驅動著市一中向教育現代化邁進。市一中的方紀蘭老師已50出頭,她的學生有的都已經在學校任教多年,但是在學校此次網絡遠程教育實踐中,她還是“很光榮”地成為了實施網絡教學計劃中一名新學員。在學校實施網絡教育之前,方紀蘭老師對于網絡和計算機知識是不折不扣的“門外漢”,但她硬是“緊跟學校網絡教學步伐”,通過在業余時間自學、實踐中摸索、向青年教師“學徒”,現在已成為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的行家里手。方紀蘭老師的例子,代表的是市一中師資隊伍建設的一種現象。兩年的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培養了運用網絡資源的大部隊,為

9、網校合作提供了可靠的師資保證。據了解,目前市一中80%的教師都熟練掌握并通了漢字輸入法,用word編輯文檔,用Powerpoint制作幻燈片的考核,上網發貼子、郵件;35歲以下青年教師基本會制作網頁,用Flash制作課件;近200名教師能熟練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能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輔助教學,一大批教師已將紙制教案轉化為電子教案。去年8月,市一中還派出11位網絡教學班的教師,到北京參加了北大附中舉辦的培訓,經過一周的學習,老師們成功通過考核,獲得了“北大附中網校特聘教師資格”證書。與北大附中的合作,大大地增強了市一中的辦學實力。據了解,2002年下半年,市一中派出15人參加全市教學比武,僅

10、3人獲獎,最高獎是1個二等獎。而通過一年多的網絡教學實踐,到了2004年,學校派出11人參加全市教學比武,就有9人獲獎,其中5個是一等獎。并且,在參加省、鎮江市的教學比賽中,市一中一批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脫穎而出,拿到了省二等獎和鎮江市一等獎。其中,徐子健都獲得省數學評優課活動二等獎、鎮江市一等獎,張娟老師獲得鎮江市一等獎,朱彤老師獲得省數學論文和課件制作評比二等獎,省“師陶杯”論文競賽中有4人獲獎,實現了校歷史上的重大突破。老師在網絡教學實踐中,還不斷接受到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觀點,真正樹立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思想,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能力得以提高。2004年8月,數學、英語組

11、還分別承擔了由省教科所組織的“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課題任務。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成績的提高。2004年,學校參加省、市、縣學科競賽,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5位參加網絡教學計劃的同學獲鎮江市作文大賽一等獎,獲獎人數大大超過全市同類學校;省數學競賽中,初二參加網絡教學計劃學習的周思源同學獲一等獎。一些學生家長曾經對網絡遠程教育心存疑惑,認為“中看不見得中用”,但好成績的取得以及社會各界的好一語道破,逐漸打消了學生和家長們的種種疑惑,這也為一中繼續深化教育改革,進行特色辦學,贏得了信譽和市場。2003年,一中與北大附中共同實施遠程教育網絡教學計劃,消息傳出后,得到了家長們廣泛

12、和積極的支持,當年,學校招收了300名優秀初一新生參加網絡教學計劃學習;2004年,學校又招收400名優秀初一新參加網絡教學計劃學習。參加網絡教學計劃學生人數增長的事實,充分說明社會對市一中網絡教學的認可和信任。老師得到鍛煉,學生嘗到實惠,網絡教學的小輪子,驅動了素質教育大學校,勇氣加智慧的寶貴實踐,使市一中成為了揚中地區的“現代教育先頭軍”。短評:大勇氣開創新里程從互聯網誕生之日起到今天,不過才短短的幾十年,然而網絡本身及其衍生出來的各種生活模式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甚至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不可缺少的手段。網絡遠程教育便是這一奇跡演變過程的最好注腳。通過一根電纜線,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知識,即使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