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句專項訓練_第1頁
斷句專項訓練_第2頁
斷句專項訓練_第3頁
斷句專項訓練_第4頁
斷句專項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文言文斷句曾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富翁生性吝嗇,聘請教書先生時,講明膳食很微薄。當時,這位教書先生一口應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說無憑,寫了一張沒有加標點符號的合約:“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备晃谈鶕约褐饔^愿望,欣然簽字。那知吃第一頓飯時,教書先生就大 喊 大 叫 : “怎 么 盡 是 素 菜 , 沒 有 葷 菜 ? 我 們 不 是 約 定 了的么? ”弄得這個富翁哭笑不得。斷句步驟第一步:通讀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文的聯系。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斷句。例 1、 匡 衡 勤 學 而 無 燭 鄰 舍 有燭

2、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書而 讀 之??锖馇趯W而無燭/ 鄰舍有燭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光映書而讀之。規律一:找名詞(或代詞),定句讀。和現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 2、刻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滔髦?/ 鼻莫如大 / 目莫如小 / 鼻大可小 / 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 / 大不可小也/舉事

3、亦然 /為其后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例3:夫 五 人 之 死 去 今 之 墓 而葬 焉 其 為 時 止 十 有 一 月爾 夫 十 有一 月 之 中 凡 富貴 之 子 慷 慨 得 志 之 徒 其疾 病 而 死 死 而 湮 沒 不 足道 者 亦 已 眾 矣 況 草 野 之無 聞 者 歟 獨 五 人 之 皦 皦何 也規律二:找虛詞,定句讀。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句首的語氣詞: “其、蓋、凡、竊、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 句末語氣詞: “也、矣、歟、哉、耶、哉、乎、焉、兮、耳、

4、而已”等后面可斷句;以、于、為、而、則等連詞常用在句中。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斷句口訣:“曰”后冒,“哉”后嘆,“夫”“蓋”大都在句前?!坝凇薄岸币话阍诰溟g,“矣”“耳”后面畫圓圈?!耙薄昂酢苯洺1硪蓡?,“也”“者”作用要停頓。例 4:天 下 事 有 難 易 乎 為 之 則 難 者 亦 易 矣 不 為 則 易 者 亦 難 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天下事有難

5、易乎/為之 /則難者亦易矣/不為 /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之 / 則難者亦易矣/ 不為 / 則易者亦難矣。例5: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規律三:對話、引文定句讀文言文中對話、引文 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例6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 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笑 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 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 /上問曰 /如我 /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 / 上曰 / 于君何如/

6、曰 / 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 / 多多益善/ 何為為我禽/ 信曰 / 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 /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皇上經常從容地和韓信議論將軍們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皇上問韓信: 像我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 韓信說: 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 皇上說: 你怎么樣?回答說: 我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著說: 您越多越好,為什么還被我俘虜了?韓信說: 陛下不能帶兵,卻善于駕馭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俘虜的原因。據排偶,定句讀排比、對偶是文言文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我們斷句提供了方便。例 8、積善 多 者 雖 有 一 惡 是 為 過 失 未 足 以 亡

7、 積 惡 多 者 雖 有一善是為誤中未足以存人君聞此可以悚懼布衣聞此可以改 容。積善多者 / 雖有一惡 / 是為過失 / 未足以亡 / 積惡多者 / 雖有一善 / 是為誤中 / 未足以存/ 人君聞此 / 可以悚懼 / 布衣聞此 / 可以改容。參考譯文:善事如果做得多,偶爾做了一件壞事,也只能算是失誤,不足以導致滅亡。而壞事做多了,偶爾做了一件善事,也只能算是不小心做的,不足以求得生存。君主聽到這些,就會害怕。百姓聽到這些,就會改變臉色。例9、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君子之學也入于耳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見 終 于 不 可 及 也。君子之學也/入于耳

8、 /藏于心 /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見/終于不可及也。參考譯文:君子的話少而真實,小人的話多而虛假。君子的學習,傳入耳中,記在心里, 從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從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開始,最終使人不能趕上。規律六 : 借助句式特點及固定結構斷句固定結構,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與乎”“為所”、”受于”,“無乃乎”,“得無乎”等,根據 這些結構也可斷句。1 子 貢 曰 管 仲 非 仁 者 與 桓 公 殺 公 子 糾 不 能 死 又 相之 子 曰 管 仲 相 桓 公 霸 諸侯 一 匡 天 下 民 到 今 受其 賜 微 管 仲 吾 其 被 髡 左衽 矣 豈 匹 夫 匹 婦 之 為

9、 諒也 自 經 于 溝 瀆 而 莫 之 知也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從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 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瘪?( 認 ) 。微: 沒有。諒: 遵守信用,瀆( 獨 ) 。豈能拘泥于匹夫匹婦的小節小信?自縊于溝瀆而不為人知呢 子貢問: “管仲的人格有問題罷?齊桓公殺了公子糾,管仲是公子糾的人,他不能為公子糾殉難,反倒替齊桓公當家,管仲的人格有問題罷?”孔夫子答他說: “管仲幫齊桓公,尊王攘夷,一統天下,老百姓直到今天還得到他的好處,沒管仲,連我今天都要因亡國而做胡人打扮了!

10、管仲是大處著眼的人,他哪里會像一般匹夫匹婦一樣,默默無聞去殉難,默默無聞的去守那些匹夫匹婦的人格標準呢!”2、然病 情 萬 狀 各 有 所 宜 當 攻 不 攻 與 當 補 不 補 厥 弊 惟 均 偏執其法固非竟斥其法亦非也但病情有千差萬別的情況,各自都有適宜的治法。應當使用攻法卻不用攻法和應當使用補法卻不用補法,二者的弊病完全相同。片面地堅持他的方法固然是錯誤的,徹底地批駁他的方法也是錯誤的。3、有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之至以首抵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有個婦人白天將兩個小孩留在

11、沙灘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老虎從山上跑來,那婦人慌忙潛入水里躲避老虎,兩個小孩(仍然)在沙灘上自在嬉戲。老虎盯著他們看了很久,甚至用頭觸碰他們呢,期許他們會有些害怕,但是小孩無知,竟然不覺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離開了。估計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顯示其威風,但是對于不怕它的人,它的威風就無法顯示啦!文言文斷句專項訓練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 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戾始食遂大通 六經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2陳蕃愿掃除天下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

12、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 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3班超投筆從戎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 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 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 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問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4宗愚(que )乘風破浪宗愚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意年少時炳問其志愚曰愿乘長風破 萬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愚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 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并以文藝為業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

13、意 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5項羽志大才疏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 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6畫家趙廣不屈趙廣合肥人本李伯時家小史伯時作畫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畫尤工畫馬幾能亂 真建炎中陷賊賊聞其善畫使圖所虜婦人廣毅然辭以實不能畫脅以白刃不從遂斷右 手拇指遣去而廣平生適用左手亂定惟畫觀音大士而已又數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 時觀音多廣筆也7蘇武牧羊北海上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 嚙雪與氈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斑斑乳乃得歸別 其官屬?;莸雀髦盟浼戎梁I鲜巢恢辆蛞笆?/p>

14、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 操持節旄盡落翻譯1.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蛞够璧?,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 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宋名人言行錄2、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3、班超字仲平,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

15、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4、宗愨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炳曰: “汝若不富貴, 必破我門戶。 ”兄泌娶妻, 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并以文藝為業,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5、初,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

16、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6、 趙廣 , 合淝人。 本李伯時家小史, 伯時作畫 , 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畫。尤工畫馬。幾能亂真 , 建炎中陷賊, 賊聞其善畫, 使圖所虜婦人, 廣毅然辭以不能畫, 脅以白刃 ,不從,

17、 遂斷右手姆指遣去, 而廣生實用左手。亂定 , 惟畫觀音大士而已,又數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伯時觀音,多廣筆也。7、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氈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實而食之。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選自漢書蘇武傳 譯文: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 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 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

18、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莸确謩e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后,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庇拐咝Χ鴳唬?“若為庸耕, 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選自史記陳涉世家譯文:陳涉年輕時曾經跟別人一起受雇傭給富人家種地。有一天, 他放下農活到田埂上休息, 對秦王朝肆無忌憚的征調勞役、不斷加重對老百姓的壓迫和剝削的社會現實忿恨不平

19、,就決心擺脫壓迫和剝削,改變目前的社會地位,并對他的同伴們說:“假如將來我們中間有誰發跡富貴了,可不能相互忘記啊?!蓖閭冏I笑他:“受雇給人家種地,怎么能發跡富貴呢?”陳涉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道:“燕雀哪里會懂得鴻鵠的凌云壯志呢! ”9、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籍年少時, 讀書沒有成就,就離開讀書去練劍,又無所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說: “讀書, 只能夠讓人記住姓名而已。學劍, 又只可以戰勝一個人,不值得學。要學就要學能戰勝千萬人的知識?!庇谑琼椓洪_始教項籍學習兵

20、法,項籍很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10、孔門師徒各言志譯文顏淵、子路侍奉在孔子身邊??鬃訉λ麄冋f:“何不各自說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 “希望可以把車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 就算這些東西都破舊了也沒有什么遺憾?!鳖仠Y說:“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弊勇穼鬃诱f:“愿意聽您的志向?!笨鬃诱f:“(希望我)能讓老人過得安適,能讓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讓年輕的人懷念?!痹模侯仠Y、季路伺。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弊釉唬骸袄险甙仓?,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21、 文言翻譯與斷句練習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題薈萃2009 年高考題.(09 年廣東卷 ) 用“ / ”給下列文段斷句。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與斯見之。答案 李迪賢相也/ 方仁宗初立/ 章獻臨朝 / 頗挾其才 / 將有專制之患/ 迪正色危言 /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 /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09 年江蘇卷 )用斜線 ( )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 6處 )觀 足 下 所 為 文 百 余 篇 實 先 意 氣 而 后 辭 句 慕古 而 尚 仁 義者 茍 為 之 不

22、 已 資 以 學問則古作 者 不 為 難 到 古 者 其 身 不遇于世, 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兩漢以來,富貴者千百,自今觀之,聲勢光明,孰若馬遷、相如、賈誼、劉向、揚雄之徒,斯人也豈求知于當世哉。( 選自杜牧答莊充書,有刪節)答案 觀足下所為文百余篇實先意氣而后辭句慕古而尚仁義者茍為之不已/資以學問/則古作者不為難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 09 年北京卷)用斜線(/ )給下面文言文短句。天 之 道 其 猶 張 弓 與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舉 之 有 馀 者 損之 不 足者 補之 天 之 道 損 有 馀 而補不足人 之 道 則 不 然 損 不 足 以 奉 有馀 孰 能 有 馀 以

23、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是 以 圣 人 為 而不恃 功成 而 不處。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答案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高者抑之 / 下者舉之 / 有馀者補之/ 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 功成而不處。解析 文言文的斷句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與翻譯相關的題型,其難度低于翻譯,但讀不懂文句,斷句也是很困難的??忌稍谧x懂大意的基礎上,據標志詞進行輔助斷句。如據實詞“補不足”、“人”、“損”,據虛詞“之”、“是以”等可輔助判斷。2008 年高考題( 08北京)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楊 朱 過

24、于 宋 東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惡 者 貴美 者 賤 楊 子 問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者自美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惡 者 自 惡 吾 不 知其 惡 也 楊 子 謂弟子曰:“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保ㄈ〔挠陧n非子?說林上)答案 楊朱過于宋東之逆旅/ 有妾二人 / 其惡者貴 / 美者賤 /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 美者自美/ 吾不知其美也 / 惡者自惡 / 吾不知其惡也/ 楊子謂弟子曰解析 運用語感,理解文句的意義和結構,正確斷句。( 08 浙江)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政 姊 榮 聞 人 有 刺 殺 韓 相 者 賊 不 得 國 不 知 其 名 姓暴 其

25、 尸 而 縣 之 千 金 乃 於 邑 曰其是吾弟 與 嗟 乎 嚴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韓 之 市 而 死 者 果 政 也(史記?刺客列傳)答案政姊榮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不得 /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尸縣之千金/乃於邑曰 /其是吾弟與/嗟乎 /嚴仲子知吾弟/立起 /如韓 /之市 /而死者果政也解析先整體閱讀,弄懂文意再斷句。2009 年聯考題(北京市西城區2009年 5月高三年級抽樣測試語文試題)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孟 子 曰 言 近 而 旨 遠 者 善 言 也 守 約 而 施 博 者 善 道也 君 子 之言 也 不 下 帶 而 道 存焉君子之 守 修 其 身 而 天 下 平 人

26、病 舍其 田 而 蕓 人 之 田 所 求 于 人 者 重而 所 以 自任者輕?!咀ⅰ坎幌聨В簬?,腰帶。古人不視下帶,即只視帶之上。此處比喻注意眼前常見之事。答案 孟子曰言近而旨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蕓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北京市海淀區2009年高三下學期期末練習語文)在下面短文中用“”斷句。魯 有 惡 者 其 父 出 而 見 商 咄 反 而 告 其 鄰 曰 商 咄不 若 吾 子 矣 且其 子 至 惡 也 商 咄 至美也彼以 至 美 不 如 至 惡 尤 乎 愛 也 故知 美 之 惡 知 惡 之 美 然 后 能 知美 惡

27、 矣(取材于呂氏春秋?有始覽?去尤)答案 魯有惡者其父出而見商咄反而告其鄰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惡也 / 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惡尤乎愛也故知美之惡知惡之美然后能知美惡矣(北京市豐臺區2009屆高三語文統一練習二)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詩 人 多 用 野 老 字 不 過 謂 田 野 老 人 耳 按漢書?藝文志有野老十七篇 注 云 六 國 時 人 在齊楚間應 邵 曰 年 老 居 田 野 相 民 耕種 故 號 野 老 則 二 字 所 出 最古矣。(陔余叢考?野老)答案 詩 人 多 用 野 老 字 /不 過 謂 田 野 老 人 耳 /按漢書?藝文志有野老十七 篇 / 注 云 /六 國 時 人 /在 齊 楚 間 /應邵 曰 /年 老 居 田 野 /相 民 耕 種 /故 號野 老 / 則 二 字 所 出最古矣。(北京市崇文區2009屆高三二模第二學期統一練習二 語文試題)用斜線(/)給下面兩段文言文畫線的部分斷句。彈棋,二人對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當,下呼上擊之。(取材于晉?徐廣彈棋經)彈棋, 始自魏宮內裝器戲也文帝于此技亦特好用手巾拂之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