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1年高考歷史必考考點題型大盤點(一) 一.宗法制【命題分析】 宗法制是新課標增加的內容,在近三年高考中都命制過選擇題,如2010年廣東卷從“中孝觀念源遠流長”考查宗法制,2009年山東卷從紅樓夢中賈母區別對待賈寶玉與林黛玉考查宗法制,天津和寧夏卷直接考查宗法制的內容和影響。在2011年高考命題中,可能從宗法制的內容、對后世的影響、與分封制的關系等角度考查,題型主要是選擇題?!久}動向1】 春秋公羊傳中主張“立子以貴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主張“任天者定,任人者爭;定之于天,爭乃不生。”兩者共同論述的制度是A王位世襲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禮樂制度【解題探究】 C 此題考查
2、西周政治制度。“立子以貴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即為嫡長子繼承制;“任天者定,任人者爭;定之于天,爭乃不生?!币鉃樘於▌t無異議,人定則有爭議,只有長幼嫡庶為天注定,綜合可知選擇C項宗法制。【命題動向2】國家統計局2010年2月25日發布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至2009年末全國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19.45100,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國重男輕女的觀念仍然存在,下列對這種觀念形成的歷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當的是A宗法制 B科舉制 C井田制 D世襲制【解題探究】A 宗法制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其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它長期影響了中國人的性別關系,使重男輕女現象長期存在。故正確選項為A項
3、?!久}動向3】 江蘇沛縣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2009年5月1 8日,世界劉氏宗親會館在沛縣落成,大批海內外劉姓子弟前來尋根問祖,聯誼交流。這一事件與下列思想觀念具有一致性的是A“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B“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一心,同心則同志”(左丘明)C“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項羽)D“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解題探究】B 選項A“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選自孔子論語,大意是: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選項B選自左丘明國語,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異姓可通婚,同姓不可通婚)反映了家庭婚姻方面的內容,強調宗親觀念與同姓不婚的關系。選項C項羽說
4、:富貴后不回故鄉,正如穿著錦繡衣服在夜里行走,反映了他志得意滿,意欲回鄉炫耀的迫切心情,說明他戰略上的短視和他“小富即安”的弱點。選項D反映了杜甫思念故鄉、親人的情感。根據題意選B項?!咎岱直貍洹客瑢W們在備考中,要很好掌握宗法制的含義(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的制度)、最大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和影響(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把“國”和“家”密切地結合起來)。另外,觀察一些社會風俗文化現象,有意識地運用宗法制知識加以理解分析。二.科舉制【命題分析】在近幾年高考中,2010年浙江卷命制一道選擇題直接考查了科舉制的含義,2009年上海卷命制一道選擇題考查科舉制
5、的內容,2008年上海命制了一道選擇題和全國大綱版文綜命制了一道材料解析題。2011年高考可能對科舉制實施的原因、發展歷程、重要影響命制選擇題,地方卷命制材料解析題的可能性比較大?!久}動向1】“在唐代,科舉考試不過產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數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團的10??傊?,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名門望族,都來自書香門第。在唐朝滅亡以前,這種情況沒有改變?!毕铝羞x項中屬于對材料的正確理解是A九品中正制依然是主要的選官制度 B科舉制度在唐代沒有真正執行C科舉考試有利于人才選拔 D唐代官員必須是科舉出身【解題探究】C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B、D兩項結論不符合史實,明顯錯誤;九品中正制在隋朝
6、已被廢除,故A項錯誤;根據“科舉考試不過產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可知選項C正確?!久}動向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時期在選官用人方面所實行的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來,宗法世族的削弱,動搖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時士階層的崛起與私學的產生為職官制的形成創立了條件;而戰國新人才觀的提出以及縣郡制和谷祿制的推行又為職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論依據和制度保障,從而使職官制逐漸取代世官制成為選官用人的主流。材料二東漢時期的民謠說:“舉秀才,不識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薄爸?耿直)如弦,死道邊,曲(投機取巧)如鉤,反封侯。”材料三隋朝已開始公開的文官考試制度,
7、唐接著予以斟酌地采行,只是三年一度的會試至宋始成為定規。這種公開的考試足以打破過去的世族壟斷。因著準備考試的讀物標準化,雕版印刷出現于公元600年前后,即可能受此影響。只是如此一來,中國人民今后受官僚管制的程度也愈深。唐朝的文官集團有18805個建制的職位,加上其他輔助人員,案牘之士與軍官一并計算凡受薪者共368668人,這在中世紀是一個極可觀的數目。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先秦時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從材料二可以看出這一制度到東漢時期出現了什么變化?(3)材料三中提到的“文官考試制度”是指什么?其建立的標志是什么?(4)孫
8、中山先生稱中國的科舉制度“是世界各國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請評述其觀點?!窘忸}探究】此題圍繞古代選官制度展開。第(1)問,在聯系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以及社會轉型的現實基礎上,從材料中逐項歸納出答案。答第(2)問“變化”時,要提到“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發展”以及“門第族望”成為選官新的依據。第(3)問比較基礎,根據教材內容直接作答即可。第(4)問考查評價歷史事物的能力,審題時要注意轉換思堆,實際上本題就是要答科舉制度實施的意義,答題時要注意全面、準確。【參考答案】(1)原因: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階層的崛起;私學的產生;戰國時期新人才觀的提出縣郡制和谷祿制的推行。(2)制度;察舉制度
9、。變化:隨著地方豪強勢力和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發展起來,察舉制度在選才標準上不再重人才和聲望,而是將門第族望作為選舉的主要依據,結果選出了一些不學無術的官員。(3)科舉制度。標志。隋煬帝始建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形成。(4)孫中山先生肯定了科舉考試的進步作用,表現在: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推動了中國古代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了官員的素質,形成了卓有效率的文官制度;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有益于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為中外選拔人才和官員選拔制度提供了借鑒,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和進步產生了重要影響。【提分必備】除了掌握科舉制的內容和影響外,還要梳理清楚中國古代三大選
10、官制度的演變歷程、原因及其規律。另外要正確認識科舉制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作用,能較好地比較分析中國古代科舉制與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中國現代公務員考試的異同點。三、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發展【命題分析】2010年天津卷和浙江卷考查耕犁技術,2009年寧夏卷通過“有年”的含義考查農業生產??梢韵嘈?,在2011年高考命題中仍會是考查的重點,考查的角度應是各個時期耕作方式(壟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術)、牛耕發展(西漢推廣耦犁、犁壁、唐朝曲轅犁)、灌溉工具(翻車、筒車)、小農經濟的含義?!久}動向1】 戰國時期,墨子中說:“農夫早出暮入,耕稼樹藝,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婦人夙興夜寐,紡績積纴,多治麻絲葛緒捆布,此
11、其分事也?!边@一記載不能說明我國古代自耕農經濟 A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應運而生 B生產規模狹小且性別分工簡單 C以農業與手工業相結合為特征 D采用“男耕女織”式的經營方式【解題探究】A 此題考查的是對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特點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沒有反映生產工具的變革,故此題應該選擇A項?!久}動向2】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鐵器逐步推廣到各個生產領域,特別是農業生產領域大量鐵制農具的使用引來了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場革命。 國史概要材料二明清時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過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時期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江東犁,到明清時已被鐵搭所取代。鐵搭用人,而江東犁用牛。天工開物記載:“吳郡
12、力田者,以鋤代耜,不蓄牛力。會計牛值與水草之資,竊盜死病之變,不若人力之便。”(注:鐵搭:農具名。有4至6個略向里彎的鐵齒,用于刨土。) 太湖地區農業史 材料三新設備(注:廣告圖片。19世紀末。農業設備在變化。從美國傳入第一批收割機、蒸汽脫粒機、割草機。機械化減輕了農民的勞動,然而取代了大量勞力。)材料四在18、19世紀,農業飛速發展:更合理的輪作制,糧食產量提高,用了新機器,以及對牲畜品種與農業技術的改革。與城市化相關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們便進行集約耕作,甚至擴大耕種面積。這些變化往往來自荷蘭或英國,被稱作“農業革命”,然而這些改變并不像工業上的變化那么迅猛,所以稱之為“農業
13、變革”較為妥貼。田野上可以看見新的農業機器,出現了蒸汽脫粒機。在英國,傳統農民已經消失,從此土地由農業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種。1850年左右,將農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們耕種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歐已基本上消失 由于農業產量的提高和運輸業的發展,歐洲人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糧情況越來越少,但發展并不均衡。農業變革使工業化更充滿活力。農業的盈余創造了資本,資本再次投入運輸業與工業,促進了新技術在歐洲的傳播。 材料三、四摘自歐洲史(1)依據材料一中的圖一和圖二,并將兩者聯系起來,說明古代中國農耕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些變化。(2)依據材料二說明明清時期耕作方面變化的表現及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能產生的直接
14、影響。 (3)依據材料三、四概括說明18至19世紀歐洲發生“農業革命”的主要原因及對歐洲帶來的影響。(4)怎樣理解材料一與材料四所述的農業領域中的“革命”?【解題探究】第(1)問根據東漢“二牛抬杠”(耦犁)到唐代曲轅犁回答農業的發展概況,可以聯想到犁耕區域的不斷擴大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第(2)問需要緊貼材料,根據閱讀、理解說明耕作變化的表現和原因。材料二共4句話,逐一分析、判別?!翱赡墚a生的直接影響”一問需要思路開闊,屬于稍難題。第(3)問18至19世紀歐洲發生“農業革命”的主要原因也需要緊密結合材料,從材料中概括出答案。“對歐洲帶來的影響”可以按照材料概括出來的內容一一回答。第(4)問我國古代
15、農業生產技術的革命主要是要求聯系到鐵器、牛耕推廣后封建生產關系出現這一結論上。歐洲農業革命主要指是農業生產工具的巨大變革。【參考答案】(1)農耕技術逐步普及:耕作技術不斷進步,犁的改進更適合地區土質特點和耕作的需要。(2)牛耕大量退出,江東犁被鐵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因為明清時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耕作技術上出現倒退,農業難有突破;農業占用大量勞動力,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3)原因:輪作制使農業產量提高;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對牲畜品種的改良和農業技術改革;城市化帶來食品需求大增。影響:食物增加,缺糧得到緩解;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在西歐逐漸消失;農業人口減少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勞動力
16、;農業革命為工業提供原料和資本。(4)材料一農業革命是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使用,土地私有制逐步確立取代井田制,小農經濟生產方式成為中國傳統的經濟形式。材料四農業革命是指農業機械化,解放農村勞動力,如英國圈地運動,雇傭農業工人,屬于資本主義農業?!咎岱直貍洹?第一,掌握好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產工具的發展演變;第二,弄清楚小農經濟的含義,并區分與自然經濟之間的關系;第三,注意明清時期,農村生產關系的變化(商品經濟發展、貨幣地租出現、土地租佃制出現等)。四、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命題分析】近幾年對此知識點的考查力度比較大,既有選擇題,也有材料解析題。在2011年高考中仍會是考查的重點,
17、命制選擇題和材料綜合題都有可能,考查的角度可能是市坊的變遷、貨幣的變化、商業發展的影響、商幫等。1唐朝杜牧上李太尉論江賊書記載:“(江賊)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陸劫。凡江淮草市,盡近水際,富室大戶,多居其間。自十五年來,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殺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無有五年獲安者?!睆纳鲜霾牧现锌梢蕴崛〉男畔⒂刑瞥瘯r商品經濟的繁榮 鄉村集市在江淮出現交易者財貨缺乏安全保障這一時期唐朝政局動蕩A B C D【解題探究】A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草市指的是鄉村集市,已經出現在江淮,而且鄉村草市規模大,說明這一時期農村的商品經濟很繁榮,也就說明了唐朝時商品經濟的繁榮。水賊劫殺客商,而且非常頻
18、繁,從而使交易者財貨缺乏安全保障,進一步說明社會治安不好,而社會治安長期不好,實際上說明了這一時期政局動蕩。【命題動向2】 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材料一 有錢神也怕,無錢鬼亦欺。 選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材料二 孫陽春在萬歷年間(15731619年)棄儒經商,他的商業信譽極好,明朝滅亡后, “有持萬歷間所發之錢券, 往易貨物, 肆中人立付之, 不遲疑”。在繁花似錦的明代商業文化的背后, 隱藏著不容忽視的虛假性。如往酒中摻水, 甚至妄稱所賣的酒是陶淵明埋下的千年古酒, 在雞的肚中塞沙, 往豬肉和雞肉中注水, 偽造古董和家譜等。 選自明清史散論材料三 地方商幫在經營活動中, 總結出許多諺語
19、, 例如,“寧叫賠折腰,不讓客吃虧”, “售貨無訣竅,信譽第一條”。 選自明清晉商的經營文化(1) 請你為上述材料確定一個較為恰當的歷史主題。(2) 指出上述材料反映了當時哪兩種不同商業經營現象并從經濟文化方面簡要分析其原因。(3) 依據以上材料,談談你對商業經營活動及其理念的認識。【解題探究】該題主要考查了中國明清時期商業發展的問題,以商業發展為切入點考察了經濟發展的原因和商業經營的理念。第(1)問,抓住“經商”“信譽”“酒中摻水”“偽造”,即可獲得答案。第(2)問,現象可結合解答第(1)問獲得的信息組織答案,第二問“原因”注意從經濟文化方面分析。第(3)問,從商業活動的正確作法談認識。【參
20、考答案】(1)明清商業誠信問題。(2)經營現象:誠實守信,注重聲譽。摻假造假,騙取錢財。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發展,人們追求財富,一部分人遵守傳統道德,合法經營但有的人為謀取暴利,坑蒙拐騙。(3)商業活動要遵守誠信,奉行商業道德,取信于民;要重視產品的質量和服務;要樹立顧客至上的思想,持續發展;要提高文化素質,營造良好的商業氣氛?!咎岱直貍洹康谝?,弄清楚各個時期商業發展情況;第二,注意明清時期的商幫,分析商幫形成原因及其在商業發展上影響;第三,要分析唐宋時期“坊”“市”的區別;第四,重要抓住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消極影響。五、辛亥革命【命題分析】 2010年高考對此知識點命制了三道選擇題(安徽
21、卷考查辛亥革命的興起、全國大綱版文綜考查了辛亥革命對農村的影響小、重慶卷考查宋教仁領導國民黨競選國會)和一道材料解析題(江蘇卷從政治、思想和社會生活等角度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力度很大。由于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屬于周年大事,應該是命題的重點,會重點考查辛亥革命發生的原因和歷史意義?!久}動向1】 胡繩在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寫道“說明了同盟會的革命綱領之后,河南洛陽嵩縣的綠林好漢們議論開了,有的人說:先殺洛陽知府,再殺河南巡撫,趕走北京皇帝,孫文坐了天下,我們都要當官,沒有人敢說我們是土匪啦!”由此可見,基層同盟會員宣傳三民主義的突出重點和弱點分別是A民族主義,民權主義 B民權
22、主義,民族主義C民族主義,民生主義 D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解題探究】A 從綠林好漢們的話中可以了解到,他們認為的革命是推翻清王朝統治,然后革命者當皇帝、大官,享受福貴。說明宣傳中同盟會員強調推翻清王朝統治(民族主義),而忽略三民主義中有關民權方面的主張(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而不是原先的封建王朝,人們享有民主、自由等權利)【命題動向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11年)在長沙,我第一次看到報紙民力報(注:應為民立報,作者系音譯),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報紙,刊載著一個名叫黃興的湖南人領導的廣州反清起義和七十二烈士殉難的消息。我深受這篇報道的感動,發現民力報充滿了激動人心的材料。我激動之下
23、寫了一篇文章貼在學堂的墻上。這是我第一次發表政見,思想還有些糊涂。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孫中山從日本請回來當新政府的總統,康有為當國務總理,梁啟超當外交部長!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毛澤東自述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來,多數學者注重從現代化角度研究中國近代史,認為中國的現代化就是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變?,F代化涉及經濟、政治、思想等方面,就近代中國而言,現代化所要解決的主要是三大問題,即政治民主化、經濟現代化、思想和社會生活現代化。 (1)據材料一,毛澤東在“第一次發表政見”時贊成在中國實行什么政體?毛澤東為什么說自己當時“思想還有些糊涂”?(2)按照材料二中的研究角度,結合所學知識對辛亥革命進
24、行評價。(3)材料一是口述史料,如果利用這一史料來研究歷史,你有何看法?(4)材料二表明我國的近代史研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解題探究】第(1)問據材料信息概括歸納。第(2)問從現代化史觀的角度評價。第(3)問考查如何運用口述史料研究歷史。第(4)問分析原因時結合新時期的歷史作答。【參考答案】(1)贊成實行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分不清立憲派與革命派的不同主張。(2)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進行政治民主化建設;獎勵發展實業,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促進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傳播,大力推行剪辮和放足,改用陽歷,增添新節日,促進社會生活現代化。(3)材料一為
25、毛澤東本人口述歷史,因而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但口述史料受口述者及記述者個人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因而具有不確定性及片面性;口述史料最好與第一手史料(或原始史料)配合使用。(4)注重用現代化史觀研究近代歷史。經濟建設的需要,思想進一步解放,對外文化交流擴大,吸收外國史學研究成果。【提分必備】從近年高考試題來看,對辛亥革命影響的考查比較多,因此要加強辛亥革命影響的復習,注意多角度(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習俗等)分析辛亥革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要注意與必修三中“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一課結合起來。六、抗日戰爭【命題分析】 2010年對抗日戰爭命制了兩道選擇題(北京卷考查全民抗戰、天津卷考查抗戰民
26、族覺醒)和一道材料解析題(山東卷通過滇緬公路考查抗戰),2009年命制5道選擇題(福建卷考查八路軍抗戰、山東卷考查日本全面侵華、廣東卷考查抗戰期間國共合作、安徽卷考查中共抗戰、四川卷考查抗戰精神),2008年命制了一道材料解析題(江蘇卷中國抗戰和日本投降)。2011年也定是命題的重點,考查的切入點可能是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國共兩黨對抗戰的貢獻(如盧溝橋抗戰、淞滬會戰、抗日根據地、百團大戰等)、日本法西斯的罪行以及中國抗戰的歷史重要意義特別是對世界反法西斯勝利的作用、抗戰精神。【命題動向1】(2011屆巢湖檢測)抗戰時期,八路軍發動了一場重大的戰役,有力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蔣介石專門發來賀電
27、:“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獎”。據此,你認為此戰役是A.淞滬會戰 B.平型關戰役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解題探究】D這一戰役是八路軍打的,由此可排除A、C。蔣介石的賀電是1940年發的,發生在這年的戰役是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久}動向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光緒二十一年二月(1895年3月),李鴻章同其子李經方、美國顧問科士達到達日本馬關(今下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進行談判日方還威脅一旦談判破裂,就將重新開戰,并攻打北京。隨同前往的美國顧問也與日本配合,
28、勸李鴻章妥協。在日、美的脅迫下,李鴻章接受了日本的要求,于三月二十三日(4月17日),與日本代表簽訂了喪杈辱國的馬關條約。白壽彝中國通史材料二 自九一八事變后不到一百天,日軍占領了我國東北三省約80萬平方公里的土 地1932年3月1日,日本一手炮制的偽“滿洲國”登場日軍在東北擴大進攻并陰謀炮制偽“滿洲國”之時,又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以壓迫蔣介石政府并轉移國際視線1935年9月24日,日本在華駐屯軍司令官多田駿露骨地宣稱,要“改變和樹立華北政治機構”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秦土協定,炮制冀東及內蒙偽政權等(我國現代史總稱“華北事變”),正是上述侵略方針的實施。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材料三在二戰結束50周
29、年的時刻,我們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的受難者,表示哀悼。我們回顧世界現代史上殖民統治和侵略的種種行為,我們承認過去進行這類行為和給其他國家公民特別是亞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實,深表遺憾。我們作為國會議員,必須放棄我們對這場戰爭的不同觀點,吸取教訓,協助建設一個和平的國際社會。日本眾議員1995年6月9日終戰決議(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馬關條約里哪一條款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最為不利。從當時的國際背景分析美國脅迫中國的原因。(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中國的國內形勢分析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加速侵華的原因指出中國贏得抗戰勝利的最主要原因。(3)據材料四及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日本眾
30、議院1995年6月9日的終戰決議為什么是錯誤的?【解題探究】 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以來中日關系的發展。第(1)問考查馬關條約簽訂的國際背景以及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考生結合材料即可回答。第(2)問考查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的原因,要從當時的國內背景進行分析。第(3)問從材料中沒有出現對侵略戰爭的認識等字眼進行說明,是為侵略歷史的歪曲的角度分析說明。【參考答案】(1)不利條款: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2分)原因: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列強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美國希望通過日本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2)原因:國共內戰使日本有機可
31、乘。主要原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國實行全民族抗戰。(3)決議連謝罪、道歉、發動侵略戰爭的字樣都不肯寫上,說明沒有認罪的誠意和否認日本侵略歷史;決議使用“種種行為”和“所有受難者”等含糊詞語,回避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性質;決議鼓吹放棄“對這場戰爭的不同觀點,吸取教訓”,以歷史觀和戰爭觀為歪曲歷史辯解。【提分必備】要很好掌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史實以及日本侵略軍所犯下的罪行,在此基礎上,正確分析兩個戰場在抗戰中的意義,要能運用相關史實反駁日本有關這場戰爭的錯誤觀點,要能世界反法西斯的角度分析中國抗戰歷史地位。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1954年憲法【命題分析】近幾年對此知識點
32、考查題型主要是選擇題。在2011年的高考命題中,切入點可能是人大制度確立的原因和意義,1954年憲法制定的背景、內容以及與共同綱領的異同,或從整個中國近代憲政發展歷程,命制選擇題與材料解析題的可能性都比較大?!久}動向1】 1954年,周恩來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今后需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繼續作為團結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國外華僑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边@段話的背景是A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制定 B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C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 D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解題探究】C 注意1954年這一特定時間,這一年第一
33、屆全國人大召開,全國人大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政協代行人大職權的過渡狀態從此結束。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繼續發展它的積極作用?!久}動向2】政治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憲政制度的建設則是政治文明的重要體現和保障。根據下列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 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認為:“興民權、開議院”是國家富強的根本,是“治國之大經,為政之公理”,實行了君主立憲,“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摘自中國近代史陳旭麓主編材料二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立法權屬于參議院,行政權屬于總統和內閣,司法權屬于法院,國民享有人身、財產、言論、信仰等自由,擁有選舉被選舉、請愿、訴訟等權利,。資產階級
34、的財產所有權、經營權受到臨時政府保護。 摘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材料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摘自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觀點?據所學知識說明其實踐的結局并分析造成此結局的原因?(2)據材料一、二概括20世紀初中國憲政發展的特點?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推進近代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相比,材料三19
35、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4)從中國近現代憲政的結局可以得到哪些啟示?【解題探究】 第(1)問,第一問根據材料可知是考查維新派的核心觀點,不難回答。維新派的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的主張在變法措施中并未體現,這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與頑固勢力的反對。原因可從資產階級的局限性和封建頑固勢力等方面回答。第(2)問中的第一問根據維新派與革命派的主張,不難回答。第二問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意義回答即可。第(3)問考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比較。最大不同在于性質不同,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第(4)問從材料一、二的結局我們可以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不可能實行真正意義上的
36、憲政;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是民主憲政的基礎。從材料三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內容反映出人民當家作主?!緟⒖即鸢浮?(1)觀點:實行君主立憲是國家富強的根本。結局:未能在戊戌變法的措施得到體現。原因: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和妥協,不敢真正實踐;封建頑固勢力的反對、阻撓。(2)特點:由君主立憲到共和憲政。作用: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3)特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體現的是資產階級民主原則,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的是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37、中國不可能實行真正意義上的憲政;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是民主憲政的基礎;只有在新中國才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提分必備】掌握好1954年全國人大召開的背景和意義,梳理中國近代憲政發展歷程(君主立憲、臨時約法共同綱領,1954年憲法)并分析其發展規律及認識。另外,結合文革等政治運動,分析理解1954年憲法沒有很好執行的原因和危害性。八、新中國外交的外交成就【命題分析】這一知識點新中國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考查力度也比較大。2011年是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40周年和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9周年,屬于周年大事。2011年高考命題角度可能是新中國未分選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和平共處
38、五項原則,亞非會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原因和意義,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和影響,上海合作組織?!久}動向1】 1972年,周恩來在歡迎尼克松訪華的宴會上說:“我們希望,通過雙方坦率地交換意見,弄清楚彼此之間的分歧,努力尋找共同點,使我們兩國的關系能夠有一個新的開始?!睂Σ牧闲畔⒔庾x準確的是交換意見的基本原則是求同存異。 分歧主要指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共同點就是指雙方如何處理臺灣問題 新的開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A B C D【解題探究】A 1972年中美還未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故錯誤?!芭ふ夜餐c”是指雙方共同利益,不全面?!久}動向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4
39、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你們一邊倒。正是這樣。一邊倒,是孫中山的四十年經驗和共產黨的二十八年經驗教給我們的,深知欲達到勝利和鞏固勝利,必須一邊倒,積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經驗,中國人民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材料二(1949年12月,毛澤東訪蘇)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斯大林70壽辰慶典,同斯大林會談有關兩國關系問題及其他問題;二是處理1945年同蘇聯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個條約是二戰后,美、蘇、英三國首腦背著中國所達成的有損中國利益的雅爾塔協定的產物(1950年2月)兩國外長正式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關于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
40、大連的協定(即由中蘇共管改為中國管理,修正了雅爾塔協定以及關于蘇聯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注:1979年4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作出決定,條約于1980年4月11日期滿后不再延長。)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史(1)結合中國近代歷史和當時的國際形勢,簡要分析新中國成立初,中國人民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而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的原因。(2)簡要分析中國政府在1979年做出不再延長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決定的原因。(3)你如何認識“一邊倒”外交方針?【解題探究】本題考查新中國成立后的中蘇關系。第(1)問注意從新中國成立時的國際國內環境的角度分析;第(2)
41、問可從70年代中蘇關系的現狀和國際大環境的角度分析;第(3)問注意結合新中國成立時中國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考慮,也要注意這種意識形態外交的局限?!緟⒖即鸢浮浚?)在中國近代,西方列強大肆侵略和掠奪中國,破壞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的革命活動,阻撓中國走向獨立和發展的道路;在中國民主革命過程中,曾經得到蘇俄的支持。新中國成立初期,國際形勢的突出特點是兩大陣營尖銳對立,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竭力扼殺新生的政權。(2)中蘇關系惡化,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實際上早已名存實亡。70年代,中國與日、美等國關系不斷改善,中國的國際處境發生了根本改變。(3)是新中國根據當時國內外的情況,為維護國家利益作出的
42、正確選擇;打破了美國孤立、扼制中國的企圖;有利于中國的經濟恢復發展和國家安全?!耙贿叺埂闭呤翘囟v史條件下的產物,在處理國家關系上不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咎岱直貍洹繉τ谛轮袊耐饨怀删?,首先要劃分為幾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初、20世紀50年代中期、70年代、新時期),然后弄清楚各個時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能分析這些成就所產生的重大意義。另外,還要重點梳理中國近現代史中中美關系的演變過程,并分析演變的原因和從中獲得的認識。九、美國1787年憲法【命題分析】 對于此知識點,2010年浙江高考命題了一道材料解析題,2009年命制了三道選擇題,其中天津卷考查了1787年憲法確立聯邦制共和政體的作用,全國大綱
43、版文綜考查了1787年憲法的主要原則,全國大綱版文綜考查了1787年憲法的作用。2011年高考命制材料解析題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可能將美國1787年憲法與啟蒙思想、英國君主立憲制以及其他國家的憲法結合起來命制材料解析題。【命題動向1】1787年憲法“采取了比人類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還要多的防范和其他難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下列說法,符合此觀點的是聯邦政府內部分權制衡立法權的再度分割 各州和中央政府之間分權制衡 南方與北方的分權制衡A BCD【解題探究】B 為防止專制獨裁和暴政,l787年憲法在權力結構中體現了“制約與平衡”的原則。在聯邦政府內部,立法、行政、司法分屬國會、 總統
44、、法院,并相互制約,故正確。立法權屬于國會,但總統有否決權。故正確。在中央權力加強的同時,各州還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故正確。l787年憲法在一定程度上調和了南方與北方的矛盾,并未體現南方與北方的分權制衡,故錯誤?!久}動向2】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一個普通的誠實的人也要比從古到今所有加冕的壞蛋有價值得多;國王是英國政體中壓倒一切的部分,這一點是不必明說的。在英國,一個國王所能做的事情,往往不外乎是挑起戰爭和賣官鬻爵;直率地說,這使國家陷于貧窮和制造紛爭如果美國的獨立不能伴隨一場對政府的原則和實踐的革命,而單從它完成脫離英國而獨立這一點來看,真是太渺小了。摘自1776年潘恩常識材
45、料二 這個“國家”沒有國家元首,沒有政府首腦,也沒有一個真正的政府,這就難以鞏固和發展獨立戰爭的成果舉凡制憲程序、建國方案、代表名額、議會形式和權力分配以及公民權利,都按照民主原則和先定程序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投票,共經過了569次投票表決才最終制定出來。二百多年來,美國的憲法沒有修改過一個字,而所有違究的或者有違憲嫌疑的行為都受到了懲罰或付出了代價。摘自易中天費城風云材料三1911年12月3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制定,決定實行總統制1911年12月18日,列強策劃的南北議和開始1911年12月29日,回國不久的孫文被選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5日,孫中山被迫同意,只要袁世凱贊成共和,孫
46、中山即行解職,舉袁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逼迫下,清帝退位1912年2月13日,袁世凱聲明贊成“共和”,2月14日,孫中山提出辭職1912年3月8日,臨時參議院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決定實行責任內閣制(1)根據材料一指出北美人民斗爭的目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劃線部分的理解。(2)根據材料二、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美國1787憲法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制定的背景。(3)美國1787年憲法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兩國近代政治民主化所起的作用差異極大。聯系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比較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解題探究】第(1)問,注意結合北美獨立戰爭的雙重性質:即是一場反對英國殖民
47、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又是一次旨在確立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劃線處否定了君主在美國存在的可能性,強調了國王存在的弊端,從這一角度分析理解即可。第(2)問,考查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結全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回答即可。第(3)問,可從思想、政治革命成功與否、經濟發展是否充分、法律制定過程等幾方面進行比較說明?!緟⒖即鸢浮浚?)目標: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爭取獨立;反對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理解:打消了北美人民對英國國王的幻想,激發人民斗志;但此時英國王權受法律和議會限制,這種君主立憲制是英國政治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的保障。(2)背景:美國:獨立戰爭勝利;邦聯制下的美國內憂外困。中國:中華民國
48、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決定實行總統制;南北議和達成協議,袁世凱代替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3)原因:思想條件不同:美國:啟蒙思想長期宣傳,獨立宣言發表;中國:封建思想濃厚,民主思想和憲政意識欠缺。政治前提不同:美國:獨立戰爭成功,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中國:辛亥革命失敗,始終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定過程不同:美國:憲法制定時經過了充分的民主協商,并得到堅決維護;中國:倉促而制,“因人而立”,是政治斗爭的工具。經濟水平不同: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充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始終不能獨立發展,民族資產階級軟弱?!咎岱直貍洹课覀兛梢詮囊韵聨讉€方面掌握1787年憲法,促進一個轉變(由邦聯制轉變為聯邦制),兩個分權
49、(一是聯邦政府內部分權,一是聯邦政府與州政府間的分權)、規定了三大權力(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體現了三項原則(中央集權原則、分權原則和民主原則)、三個制度(聯邦制、總統制和共和制)。也可以用圖示法,弄清楚美國政府各機構間的關系。十、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命題分析】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命題頻率比較高,2010年廣東卷考查美蘇對立、江蘇卷考查二戰后美蘇矛盾激化,2009年江蘇、寧夏、福建、安徽命制了選擇題??梢灶A測,在2011年高考命題中,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力度仍會比較大。命題的角度可能是雅爾塔體系與兩極格局的形成、多極化的含義、多極化的幾種力量、影響多極化的因素等?!久}動向1】 法國總統薩科齊曾提出“相對大國時代”的新觀念:世界財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過程,多邊政治和經濟機構改革勢在必行,在未來三四十年,我們將進入“相對大國”時代。對“相對大國時代”的準確解讀是質疑美國“一超獨霸”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種子行業競爭格局與戰略選擇考核試卷
- 藤制品市場營銷渠道建設考核試卷
- 生物技術在食品安全生物技術檢測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豆類種植的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考核試卷
- 竹筍采集技術及其保鮮處理考核試卷
- 稻谷加工產品市場分析與預測考核試卷
- 呼吸窘迫護理
- 環保設備研發、生產、銷售、運營與市場調研合同
- 培訓活動簡報
- 節能減排技術標準共同制定與推廣合同
- DB32∕T 3219-2017高速公路擴建工程技術標準
- 保護環境的課件英文版
- 幼兒園講解海軍知識
- 2024年官方獸醫考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慢性腎臟病肌少癥診斷治療與預防專家共識(2024年版)解讀
- 中建消防專項施工方案
- 污水處理工程的安全管理考核試卷
- 口腔正畸學??荚囶}+參考答案
- 2024年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紀委監委擇優調入人員10人管理單位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網絡系統集成(項目式微課版)-課程標準
- 202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檢索咨詢中心招聘筆試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