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計算機網絡課復習要點_第1頁
#中南大學計算機網絡課復習要點_第2頁
#中南大學計算機網絡課復習要點_第3頁
#中南大學計算機網絡課復習要點_第4頁
#中南大學計算機網絡課復習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計算機網絡課復習要點第一章 緒論1、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定義層和協議的集合。它描述的是每一層的功能,必須有足夠的信息,以便實現者可以為每 一層編寫程序或設計硬件,使之遵守有關的協議。 注意 :協議實現的細節、接口的規范不 屬于網絡體系結構的內容。試卷 1.1 為什么 協議實現的細節、接口的規范不屬于網絡體系結構的內容?它們被隱藏于機器內部,對外界不可見 。試卷 1.2 “一個網絡中所有機器上的接口不必都一樣”是否正確? 是試卷 1.3“網絡中每臺機器只要能夠 正確使用所有協議 即可,不必要求所有機器上的接口都 一樣”是否正確?是2、什么是層?在網絡軟件設計中為什么要分層?各層間的關系?層是網絡

2、設計中的一段 或塊)專門的軟件 或硬件),它向用戶提供特定服務,但將 內部狀態和算法細節隱藏起來。分層的目的是降低網絡設計的復雜性。 各層間的關系是每一層都是建立在其下一層的基礎上,并向上一層提供特定的服務。試卷 1.4“不同的網絡,其層的數目、各層的名字、內容和功能都不盡相同”是否正確?是試卷 1.5 “網絡的每一層都可看作一種虛擬機,它向上一層提供特定服務”是否正確?是試卷 1.6 “網絡軟件是高度結構化的”是否正確?是試卷 1.7“一臺機器上的第 n層與另一臺機器上的第 n層進行對話。在對話中用到的 規則 和 約定 合起來稱為第 n 層協議”是否正確?是3、什么是對等體?不同機器上包含對

3、應層的實體。試卷 1.8“對等體可能是進程、硬件設備、或人”是否正確?是試卷 1.9 在哪一層,數據從發送機器直接傳遞到接收機器?其它層次的數據實際傳遞方向 和邏輯傳遞方向?最下層或物理層; 數據實際傳遞方向:在發送機器上,是從上層到下層,在接收機器上,是從下層到上層;/ 18邏輯傳遞方向:從發送機器的對等體到接收機器的同層對等體。4、什么是協議? 是指通信雙方關于如何進行通信的一種約定。它是一組規則,用來規定同一層上的對 等實體之間所交換的 消息 或分組的格式和含義。試卷 1.10“協議 涉及 到不同機器上對等實體間發送的 協議數據單元 ”是否正確?是5、什么是協議棧?一個特定的系統所使用的

4、一組協議 每一層一個協議)。試卷 1.11 協議層次結構每一層都軟件實現的嗎? 非,一些較低層協議往往是在硬件或固件中實現的,但即使被 全部或部分)嵌入到 硬件中,也會涉及到復雜的協議算法。6、什么是接口? 定義下層向上層提供哪些原語操作和服務。試卷 1.12 當網絡設計者決定一個網絡應該包含多少層,以及每一層應該提供哪些功能時,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考慮是什么?為了使得這個考慮實際可行,對每一層有什么要求? 定義清楚 層與層之間 的接口。要求每一層能完成一組 特定的 有 明確含義 的功能。試卷 1.13 在劃分每一層的功能時,需要考慮什么?盡量減少 層與層之間必須要傳遞的信息的數量。試卷 1.1

5、4 層之間清晰的接口會帶來什么好處? 很容易用某一層的一個實現來代替另一個 完全不同 的實現。7、什么是原語操作? 是用來描述服務的,用戶進程通過之可以訪問該服務。8、什么是服務? 是指某一層向它上一層提供的一組原語 操作)。試卷 1.15“服務定義了某層打算代表其用戶執行哪些操作,但并不涉及如何實現這些操 作”是否正確?是試卷 1.16“服務涉及到兩層之間的接口,其中低層是服務提供者,上層是服務的用戶”是 否正確?是試卷 1.17 網絡實體用什么來實現它們的服務定義?協議試卷 1.18 為什么可以自由改變協議,但不能改變服務?/ 18因為協議的實現細節對用戶不可見,而服務對用戶是可見的。試卷

6、 1.19 協議和服務的關系是什么?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服務是指某一層向它上一層提供的一組原語 操作),定義了某層打算代表其用戶執 行哪些操作,但并不涉及如何實現這些操作,也涉及到兩層之間的接口,其中低層是服務 提供者,上層是服務的用戶。協議是一組規則,用來規定同一層上的對等實體之間所交換的 消息 或分組的格式和含 義。這些實體利用協議來實現它們的服務定義。它們可以自由地改變協議,但是不能改變 服務,因為這些服務對于它們的用戶是可見的。服務和協議是完全分離開的。9、網絡協議棧的下層可以向上層提供哪幾種服務類型?面向連接服務 和無連接服務10、什么是面向連接服務?有什么特點? 使用服務前需要先建立

7、連接,連接成功后進行數據傳輸,最后需要釋放連接。 需要花費時間來建立和釋放連接,但在傳輸數據時只需要攜帶連接標識即可 比完整的源目的地址短),適合于連續的大數據量傳輸場合。數據位都會按照發送的順序到達。11、什么是無連接服務?有什么特點?使用服務前無需建立連接,因此使用后也沒有釋放連接的開銷,但傳輸數據時,每一 條報文都需要攜帶完整的源目的地址,并被系統獨立路由。發送報文的先后順序可能不能得到保障,例如,先發送的報文可能后到達目的地。試卷 1.20“面向連接服務不一定是可靠的服務,而無連接服務可能是可靠的服務”是否正 確?是12、通常如何實現服務的可靠性?有什么特點?讓接收方向發送方發送一條收

8、到報文的確認。 簡單易實現,但確認過程引入了額外的負載和延時。在一些應用中是值得的,如文件 傳輸,在另一些應用中則不盡然,如視頻流傳輸。13、通常可靠的面向連接服務有哪幾種變形?其特點是什么?報文序列、字節流。 前一種形式總是要保持報文的邊界,后一種則無報文邊界,接收方認可接收的總字節數。/ 18 試卷 1.21“數據報服務是一種不可靠的無連接服務”是否正確?是14、常用的網絡體系結構有哪些?OSI 參考模型 7 層)、 TCP/IP 參考模型 4 層)、 SPX/IPX 模型 4 層)、 SNA 模型 7 層)、 AppleTalk 模型6 層)15、OSI 參考模型每一層的名稱和功能? 物

9、理層:涉及到在通信信道上傳輸原始 比特流 的問題。在設計時,需要解決如下問題: 機械連 接,如網絡連接器有多少針以及每一針的用途; 電氣特性 ,如多少伏表示比特 1 以及每一 比特位持續多長時間等; 功能特性 ,如對控制信息的的比特流表示形式的規定; 通信規 程,如傳輸過程是否在兩個方向同時進行、初始連接如何建立、通信后如何撤銷等。數據鏈路層:主要任務設法將 不可靠的物理傳輸線路 變成可靠的邏輯傳輸線路,若存在未檢測到錯 誤,將會反映到網絡層。為完成上述任務,通常的做法是將需要傳輸的數據分裝成 數據 幀 ,每個數據幀都單獨帶有 校驗碼 ,然后按順序傳送這些數據幀,接收方通過校驗碼可知 道傳輸是

10、否出錯。接收方通過為每個數據幀發送一個 確認幀 ,可確保傳輸的可靠性,若出 錯,可通過 重傳糾錯 或前向糾錯。 流量控制 也是此層需要考慮的問題,它可避免快速的發 送方淹沒慢速的接收方。在廣播式網絡中,此層還需要解決 共享介質的訪問問題 。 網絡層:正確反映網絡拓撲現狀, 維護路由表 的正確性;為網絡 分組 拆分、重裝、尋路轉發至 目的地;從網絡的角度進行擁塞控制;異構網絡的互連。試卷 1.22 “在廣播式網絡中,路由問題比較簡單,所以網絡層往往比較薄,甚至根本不存 在”是否正確?是傳輸層:基本功能是接受上層協議的數據,封裝成傳輸協議數據單元必要時可將上層數據分割成較小的單元再封裝),然后傳遞

11、給網絡層,并確保這些數據片段都能高效、正確到達 另一端。對上層屏蔽底層硬件技術的差異或技術變化帶來的影響。試卷 1.23“傳輸層一個真正的端到端的層”是否正確?是試卷 1.24 “協議存在于每臺機器與它的直接鄰居之間,而不存在于最終的源機器和目標機 器之間, OSI 模型的哪些層可能存在這種情況?”物理層、鏈路層、網絡層試卷 1.25“OSI 模型的 13 層中,源與目標端間的通信路徑可能串連而成的,而在47 層/ 18 則一定是端到端的”是否正確?是會話層:主要功能有, 對話控制 解決何時由誰傳遞數據)、 令牌管理 避免在執行關鍵操作上 出現沖突)、 同步 避免長的傳輸過程在出現錯誤后,全部

12、從頭開始)。表示層:關注所傳遞信息的 語法語義 ,定義和管理用于該層交換信息的 抽象數據結構 和 編碼方 法,并允許定義和交換更高層的數據結構。應用層:協議直接針對用戶需求。試卷 1.26 當一個瀏覽器需要一個 Web頁面時,它怎么做?它利用 HTTP 請求報文封裝頁面的名字并發送給Web 服務器。試卷 1.27 廣域計算機網絡的鼻祖?ARPANET試卷 1.28 “TCP/IP 體系結構能夠以無縫的方式連接多個異構網絡”是否正確?是試卷 1.29 什么網絡交換技術使得傳輸路徑上即使出現一些線路中斷或設備故障,也可能不 會影響端節點間的通信?分組交換或報文交換16、 TCP/IP 參考模型每一

13、層的名稱和功能?主機至網絡:沒有明確定義互聯網層:對應 OSI 模型的網絡層,功能也類似。采用無連接的分組交換技術。定義了正式的分 組格式和協議,稱為 IP。此層主要關注的問題:分組路由、網絡層的擁塞避免等。試卷 1.30 TCP/IP 模型的哪一層是將整個網絡體系結構貫穿在一起的關鍵層?互聯網層傳輸層:對應 OSI 模型的傳輸層,功能也類似。定義了兩個 端到端 的傳輸協議。一個是 TCP , 可靠、面向連接 的字節流協議,具有 流量控制 、擁塞控制 功能。另一個是 UDP,不可靠 、 無連接 的 數據報 協議,無流控和擁塞控制功能。應用層:對應 OSI 模型的應用層。/ 18常用協議: TE

14、LNET 使用傳輸的 TCP, 端口號 23)FTP使用傳輸的 TCP, 端口號 20, 21) SMTP使用傳輸的 TCP, 端口號 25) HTTP 使用傳輸的 TCP, 端口號 80) SNMP 使用傳輸的 UDP, 端口號 161, 162) DNS 使用傳輸的 UDP, 端口號 53)17、 OSI 參考模型與 TCP/IP 參考模型的比較。共同點: 1 )兩者都以協議棧的概念為基礎,并且協議棧中的協議彼此相互獨立。 2)兩個模型中各個層的功能也大體相似。差異點: 1) OSI 模型具有服務、接口、協議三個核心概念,它的最大貢獻是明確區 分了這三個概念。而最初, TCP/IP 參考模

15、型并沒有明確區分三者間的差異。2)OSI 模型產生在協議發明之前,沒有偏向于任何特定的協議,非常通用。而 TCP/IP 模型卻正好相 反。 3)層的數量不同。 TCP/IP 沒有會話層和表示層, OSI 不支持網絡互連。 4)OSI 模 型在網絡層 支持無連接 和面向連接 的通信,但在傳輸層 僅有面向連接 的通信,而 TCP/IP 模 型在網絡層 僅有一種通信模式 無連接) ,但在傳輸層支持兩種模式。試卷 1.31 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有:都正確 1)協議棧的每一層都為它的上一層執行一些服務。 2)服務的定義指明了協議棧的某層作些什么,而不是上一層的實體如何訪問這一層,或 這一層是如何工作的。3)

16、服務定義了協議棧某層的語義。 4)協議棧的每一層的 接口 告訴上層的進程應該如何訪問本層。如規定了有哪些參數、結 果是什么。但是它并沒有說明本層內部是如何工作的。5)協議棧的每一層可以隨意改變協議,只要相應的接口不變,不會影響其它層。 試卷 1.32 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有:都正確1)在有線網中,若鏈路層省略差錯控制功能,而由高層完成,有利于提高協議棧的效 率。2)為提供無線多跳網絡的端到端傳輸效率,鏈路層有必要實現差錯控制。3 )OSI 模型未能實現商業化,主要在于其糟糕的標準制定時機,以及糟糕的技術、實現 和政策。4)物理層必須考慮傳輸介質的特性。/ 185)鏈路層的任務是確定幀的起止位置,并

17、將其從傳輸介質的一端按照期望的可靠程度發 送到另一端。18、關于計算機網絡的分類。盡管沒有一種被普遍接受的分類方法,但是有兩個因素非常重要: 傳輸技術 和 距離尺 度。按傳輸技術分類: 廣播式網絡 、 點對點式網絡 。廣播式網絡的特點:網絡上所有機器共享信道,機器間傳遞的是短消息,如分組,任 一機器發送的分組,可被所有其它機器收到,若分組頭部指明的是單一接收者,則此接收 者才處理它,否則忽略它,因此,任一機器收到分組后都要檢查地址域,以確定此分組是 否是發送給自己的。點對點式網絡的特點:由許多連接構成,每個連接對應一對機器,源機器和目的機器 間的通信可能要經過一臺或多臺中間機器的中轉。通常可能

18、存在多條從同一源機器到同一 目的機器的路徑,如何找到一條最好的,是點對點式網絡非常重要的問題之一。一般來說,規模較小、地理位置局部化的網絡頃向于采用廣播式傳輸模式,而規模較 大的網絡通常采用點對點式傳輸模式。在廣播式網絡中,存在 單播 、 多播 、 廣播 等操作模式。 在單播操作模式下,分組的接收者是網絡上一個單一機器,其地址在分組的目的地址 域指明。在多播操作模式下,分組的接收者是網絡上一組機器,此組由一個多播地址標識,并 由分組發送者填入分組的目的地址域。廣播操作模式非常類似多播,差別是分組的接收者是網絡上所有機器,并用廣播地址 來標識這個整體。在點對點式網絡中,實現單播時,可能需要中間機

19、器的轉發 比如存儲轉發或分組交換),實現多播時,可能需要中間機器進行 復制 。按距離尺度分類:個人區域網、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個人區域網 PAN ):其含義是僅提供一個人使用的網絡,通常在一M 見方的范圍內。局域網 LAN ):同一房間 約 10M )、同一建筑 約 100M )、同一校園 約 1000M ) 城域網 MAN ):同一城市 約 10 公里)廣域網WAN ):同一國家 約100公里)、同一洲 約 1000公里)/ 18上述網絡互連成為一個整體,稱互聯網, Internet 是一個最著名的互聯網的例子。 距離作為一種分類的度量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距離尺度將會使用不同的技術,例

20、如,局域網構建使用的主要技術是 以太網 技術,而城域網使用分布式隊列雙總線、有線電 視網使用的技術 有線電視網是一種最有名的城域網例子)。構建廣域網的技術有:X.25,幀中繼、 ATM 等。試卷 1.33 是否所有的廣域網都是點對點式的分組交換方式? 否,可能存在電路交換方式、也可能存在廣播式傳輸方式,例如使用衛星的廣域網, 衛星網絡本身是廣播式的。試卷 1.3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全部1) X.25, 幀中繼、 ATM 都是面向連接的2) X.25 分組頭 3字節長,數據部分最長 128字節。頭部包括一個 12 位的連接號、分組 序列號、一個確認號等。3)幀中繼是對 X.25 的簡化,它無錯

21、誤控制和流量控制。 4)按需遞交、無錯誤控制、無流量控制的特性使得幀中繼非常類似于一個廣域的LAN 。5)在電話系統中,大多數傳輸是同步的。6) ATM 的傳輸采用異步模式。傳輸的基本單位是53字節長的信元,包括 5 字節的頭部和 48 字節的凈載荷。試卷 1.35 橫貫大陸的光纖連接的網絡有何特點?同一大樓內由 56kbps 調制解調器和電話 線連接的計算機間通信的特點? 從帶寬和延時角度闡述)前者具有 高帶寬高延時 的特點,后者具有 低帶寬低延時 的特點試卷 1.36 針對數字化的語音流,要讓網絡提供好的服務質量,需要考慮哪些參數? 帶寬、延時、時間槽。傳輸時間可以用標準偏差方式表示。實際

22、上,短延遲但是大變化性比更長的延遲和低 變化性更糟。試卷 1.37 若兩個通信端相距 1000 公里,中間需要經過一個存儲轉發類型的機器轉發, 其處理一個標準長度的分組需要10 微秒的時間,則中間節點的處理時間是否會成為一個主要因素?假設銅線和光纖中信號的傳播速度是真空中光速的2/3,且不計分組的發送時間。答:不,傳送速度為 200,000公里/秒或 200M/微秒。信號在 10微秒中傳送了 2千 M, 中間機器相當于增加額外的 2 公里電纜。因為兩個通信端之間的距離為 1000 公里,只相當 于增加 0.2%。因此,中間機器的處理延遲不是這些情形中的主要因素。/ 18 試卷 1.38 計算機

23、網絡 Andrew 編,第四版)教材第一章的典型習題P69第 10題 1-np(1-p n-1-(1-p n )P69 第 11 題 使用分層協議的理由?通過協議分層可以把設計問題劃分成較小的易于處理 的片段。分層意味著某一層的協議的改變不會影響高層或低層的協議。)P69 第 13 題 無連接通信與面向連接通信的最主要區別?其一:面向連接通信分為三個階 段,第一是建立連接,在此階段,發出一個建立連接的請求。只有在連接成功建立之后, 才能開始數據傳輸,這是第二階段。接著,當數據傳輸完畢,必須釋放連接。而無連接通 信沒有這么多階段,它直接進行數據傳輸。其二:面向連接的通信具有數據的保序性,而 無連

24、接的通信不能保證接收數據的順序與發送數據的順序一致。)P69 第 14 題 不相同。在報文流中,網絡保持對報文邊界的跟蹤;而在字節流中,網絡不 做這樣的跟蹤。例如,一個進程向一條連接寫了 1024 字節,稍后又寫了另外 1024 字節。 那么接收方共讀了 2048 字節。對于報文流,接受方將得到兩個報文。每個報文 1024 字 節。而對于字節流,報文邊界不被識別。接收方把全部的 2048 個字節當作一個整體,在此 已經體現不出原先有兩個報文的事實。)P69 第 15 題 協商就是要讓雙方就在通信期間將使用的某些參數或數值達成一致。最大分 組長度就是一個例子。)P69第 17 題 1/(1-p

25、)P69第 18 題(a數據鏈路層 (b網絡層)P69第 19 題幀封裝分組)P69第 20 題hn/(hn+m*100% )P69第 21題相似點:都是獨立的協議棧的概念;層的功能也大體相似。不同點:OSI 更好的區分了服務、接口和協議的概念,因此比TCP/IP 具有更好的隱藏性,能夠比較容易的進行替換; OSI 是先有的模型的概念,然后再進行協議的實現,而TCP/IP 是先有協議,然后建立描述該協議的模型;層次數量有差別; TCP/IP 沒有會話層和表示層, OSI 不支持網 絡互連。 OSI 在網絡層支持無連接和面向連接的通信,而在傳輸層僅有面向連接的通信, 而 TCP/IP 在網絡層僅

26、有一種通信模式 無連接),但在傳輸層支持兩種模式。)P69 第 22 題TCP 和 UDP 的最主要區別? TCP 是面向連接的,而 UDP 是一種數據報服 務。)P69 第 25 題 如果網絡容易丟失分組,那么對每一個分組逐一進行確認較好,此時僅重傳 丟失的分組。而在另一方面,如果網絡高度可靠,那么在不發差錯的情況下,僅在整個文/ 18 件傳送的結尾發送一次確認,從而減少了確認的次數,節省了帶寬;不過,即使有單個分 組丟失,也需要重傳整個文件。) P69第 27 題 20m/bit ) 試卷 38、以太網和無線局域網除了傳輸介質、帶寬、延時、可靠性等方面的差別外,你還 能說出一些嗎?以太網在

27、同一時刻只允許一幀數據的傳輸,而無線局域網允許一定程度的 并發傳輸;以太網數據幀格式簡單,而無線局域網數據幀格式則復雜得多;無線局域網絡 安裝方便、安裝費用低、但無線傳輸更容易被竊聽,安全防范費用相對較高,而以太網則 反之。19、 廣域網的拓撲結構?局域網的拓撲結構?第二章 物理層1、信道帶寬、碼元、波特率、比特率、吞吐量、誤碼率的概念。2、編碼與調制:用數字信號承載數字或模擬數據稱為編碼;用模擬信號承載數字或模擬數 據稱為調制。1)模擬信號使用模擬信道傳送:模擬數據可以在模擬信道上直接傳送,但在網絡數 據傳送中并不常用,人們仍然會將模擬數據調制出來,然后再通過模擬信道發送。調制的 目的是將模

28、擬信號調制到高頻載波信號上以便于遠距離傳輸。 調制方式主要有 調幅 Amplitude Modulation , AM ) 、 調 頻 Frequency Modulation , FM ) 及 調 相 Phase Modulation , PM)。2)模擬信號使用數字信道傳送:使模擬信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首先要將模擬信號 轉換為數字信號,這個轉換的過程就是數字化的過程,數字化的過程主要包括 采樣 和量化 兩步。將模擬信號編碼到數字信道傳送的方法主要有: 脈沖幅度調制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 PAM )、 脈沖編碼調制 Pulse Code Modulatio

29、n , PCM )、 差分脈沖編碼調制 Differential PCM , DPCM )和 增量脈碼調制方式 Delta Modulation ,DM)。3)數字信號使用模擬信道傳送:將數字信號使用模擬信道傳送的過程是一個調制的 過程,它是一個將數字信號 二進制 0 或 1)表示的數字數據來改變模擬信號特征的過程, 即將二進制數據調制到模擬信號上來的過程。將數字數據調制到模擬信號的機制: 幅移鍵 控法 Amplitude-Shift Keying ,ASK )、 頻移鍵控 法Frequency-Shift Keying , FSK)以及 相 移鍵控 法Phase-Shift Keying ,

30、PSK)。另外,還有一種將 振幅 和相位 變化結合起來的機制 叫正交調幅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 QAM )。/ 184)數字信號使用數字信道傳送:要是數字信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需要對數字信號 先進行編碼。常見的數據編碼方式主要有 不歸零碼 、 曼徹斯特編碼 和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三 種。3、電路交換、報文交換與分組交換的概念。4、尼 奎斯特定理與香農定理 尼奎斯特定理給出了求無噪聲信道最大數據傳輸率的公式,即最大數據傳輸率 2Hlog 2V, 單位為“比特位 /秒, 單位為“比特位 /秒”, S/N 為信噪比,通常用公式 10lgS/N 轉換為由分

31、貝 dB)作為度量單位的值。5、傳輸介質及 特性 。 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傳輸介質6、物理層設備及特點。中繼器、集線器7、多路復用的概念 頻分多路復用 FDM )、時分多路復用 TDM )、波分多路復用 WDM )、碼分多路復 用 CDM )8、計算機網絡 2r可以求得用于糾正單個比特錯誤所需校驗位數目的下界,其中m 表示數據比特長度, r 表示校驗比特長度。6、什么 CRC 循環冗余校驗碼)?如何計算 CRC ?信息多項式、生成多項式、 生成多項式的特點 7、基本數據鏈路層協議 協議 1, 2,3)、滑動窗口協議 協議 4,5, 6)要全部掌 握。 包括課堂講解過的習題8、HDLC

32、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 面向位的協議,使用位填充 。共有三種幀類型 信息幀、管理幀、無序號的幀 ),三種幀中的 Next 是一個捎帶的確認 所 捎帶的是期望 接收的下一幀 ),而信息幀中含序列號域Seq。校驗和域是一個循環冗余校驗碼。其它 面向位 的協議: SDLC, ADCCP, LAP, LAPB9、PPP點到點協議)提供 3 類功能:1 )一種成幀方法,采用 字節填充 ,并使用 循環冗余校驗碼 檢錯。2 )一個鏈路控制協議LCP ,用于啟動線路、測試線路、協商參數、關閉線路。支持同步和異步線路、也支持面向字節的和面向位的編碼方法。3 )一種協商網絡層選項的方法NCP ,并且協商方法與所

33、使用的網絡層協議獨立。PPP的協議域 指明凈載荷域中是哪種分組,如 LCP, NCP, IP, IPX, AppleTalk 等協議的分 組。10、計算機網絡 Andrew 編,第四版)教材第三章的典型習題P205 試卷 2, 3,5P206 試卷 15,16, 17, 18P206 試卷 26 答:根據題意,應為協議 5,接收窗口只能為 1。P206 試卷 27 通過此題,應記住協議 6 中 NAK 的作用。P207 試卷 29,30, 31, 32, 36,37/ 18第四章介質訪問控制子層1、廣播式信道的特點?2、單個信道分配問題?靜態分配和動態分配3、靜態分配信道的優缺點?4、動態分配

34、信道的優缺點?5、討論動態信道分配方案涉及的五個關鍵假設:站模型、單信道假設、沖突假設、連 續時間和分槽時間、載波檢測和無載波檢測。其中,單信道假設是核心。多路訪問協議 討論建立在 單信道競爭 和 沖突模型 之上。6、典型多路訪問協議 CSMA 每個站都先監聽是否存在載波 即是否有傳輸),然后采取相應的動作。分為持續CSMA 和非持續 CSMA 。持續 CSMA 又分為 1- 持續 CSMA 和 p- 持續 CSMA 。上述三者的比較。7、典型多路訪問協議 CSMA/CDIEEE 802.3 是局域網的主導標準,采用帶沖突檢測的 CSMA ,即 CSMA/CD 。CSMA/CD 可能處于三種狀

35、態之一:競爭、傳輸、空閑。 競爭周期長度的確定:對網絡中相距最遠的兩個站,從其中一個站發送數據開始計 時,到另一個站能夠偵聽到其傳輸的信號為止,這段時間 使得此網絡中所有其它站都 能偵聽到傳輸信號,但需要 2 ,發送站才能確認已發數據是否沖突。因此, 2 可以作 為 競爭周期長度 ,也稱 沖突時間片 。在實際的協議中,往往加了較大的余量,比如,在 以太網中。8、二進制指數后退算法的基本思想?9、無沖突 介質訪問子層協議有哪些?10、無線 LAN 使用 CSMA 遇到的問題:隱藏站問題、暴露站問題。簡單描述。11、以太網 IEEE 802.3 )與無線局域網 的實現機制。13、IEEE 802.

36、3 是有線局域網以太網的標準,規定了物理層、MAC 子層,其上有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LLC )定義在 IEEE 802.2 中),實際以太網產品忽略了 LLC。/ 1810M 以太網介質: 10Base5粗同軸電纜)、 10Base2細同軸電纜)、 10Base-T 雙絞 線,曼徹斯特編碼) 、 10Base-F光纖)100M 以太網 IEEE 802.3u )介質: 100 Base-T4 雙絞線, 8B/6T 編碼) 、100Base-TX 雙絞線, 4B/5B 編碼)、 100Base-FX 光纖)1000M 以太網 IEEE 802.3z)介質: 1000 Base-T雙絞線)、 100

37、0 Base-CX 雙絞 線)、 1000 Base-SX光纖, 8B/10B 編碼)、 1000 Base-LX 光纖, 8B/10B )盡管速度提高,但以太網 MAC 幀格式未變,仍采用 CSMA/CD 。但是在物理層要采用 一些措施,如載荷擴充 由硬件填充一些數據)、幀串 由發送方將多個幀連接在一起發 送)。采用雙絞線的以太網組網拓撲星形拓撲,用作星形節點的設備集線器或交換 機通常為交換機)。以太網的物理層編碼曼徹斯特編碼:每個比特位的周期分成相等的間隔,比特 1 發送時,前面間隔為高電平,后面間隔為低電平,比特 0 則相反。優點是便于接收方與發 送方同步位邊界,缺點是需要直接二進制編碼

38、2 倍的帶寬。以太網 MAC 子層協議:幀頭三個域 目的地址 6 字節)、源地址 6 字節)、類型 2 字節, DIX 以太網)或長度 2 字節, IEEE802.3 ),當為類型域時,其值一定大于 0X0600 ),幀尾為 4 個字節的校驗和。數據域可為 0。但要填充 46字節以確保幀長不小于 64 字節。數據域最長不超過 1500 個字節。關于以太網地址: 48 比特長,若最高比特位為 0,則為普通地址;若是 1,則為組地 址;若全部比特為 1,則為廣播地址;由次最高位來區分局部地址 由每個網絡管理員分配)和全局地址 由 IEEE 統一分配)。關于以太網幀的最大長度:當時制定 DIX 標準

39、時,考慮應有足夠的內存來存放一個完 整的幀,選定 1500 個字節長度有一定的隨意性。當時內存 RAM 很昂貴,若這個上界值太 大,則收發器的造價太高。關于以太網幀的最小長度:為了確保 CSMA/CD 能夠正常工作,即每個站必須在其發 送完數據之前知道其發送的數據是否因沖突而損壞。這里涉及以太網中 2 是如何確定的問 題:它包括發送端的發送時間 幀長除以數據傳輸率)和確認的回發時間、傳播時間介質長度除以信號傳播速度)的 2 倍、至多 4 個中繼器的延時等。通常以傳輸一個非常短的幀 進行估算,故忽略幀發送時間。對2500m,具有 4 個中繼器的 10Mbps 的以太網,計算往返傳播時間加中繼器延

40、時,再加上一些安全余量,所得 2 的值為 51.2 s,相應的幀長為/ 18512比特,即 64 個字節。14、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LLC ):位于介質訪問控制子層 MAC )之上,提供錯誤控制 使用確認)和流控制 使用滑動窗口),向網絡層提供同一接口。LLC 構成了數據鏈路層的上半層,下半層是 MAC 子層。 LLC 子層只有一個頭部, 無尾部校驗和。LLC 頭包括三個域:目標訪問點、源訪問點、控制域。兩個訪問點指明幀從哪個 進程來,到哪個進程去。控制域包含了序列號和確認號。15、網橋的工作原理?網橋轉發遇到的困難?網橋如何自學習構造轉發表?16、主要網絡設備物理層設備:中繼器、集線器數據鏈路

41、層設備:網橋、交換機 二層)網絡層設備:路由器傳輸層:傳輸層網關應用層:應用層網關17、計算機網絡 Andrew 編,第四版)教材第四章的典型習題P286 試卷 12 有關無線 LAN 的習題P287 試卷 16 至 24 有關以太網的習題P287 試卷 28 至 29 有關無線 LAN 的習題P288 試卷 37 至 38 有關網橋的習題P288 試卷 42第五章網絡層1、網絡層服務的設計目標是什么?2、路由算法與協議靜態路由的有缺點?動態路由的有缺點?距離失量路由算法、鏈路狀態路由算法域內路由、域間路由因特網上常用的域內路由、常用的域間路由平面路由與分層路由: 平面路由:網絡中 節點具有相

42、同的功能和平等的角色,數據 傳輸通過多節點的多跳路由協作轉發完成。 分層路由:為了解決平面路由難以適應/ 18網絡規模擴大的問題,引入了分層路由。2.6RIP 協議處于 UDP 協議的上層 ,屬于應用層。RIP 所接收的路由信息都封裝在 UDP 協議的數據報中, RIP 在 520 號 UDP 端口上接 收來自遠程路由器的路由修改信息,并對本地的路由表做相應的修改,同時通知其它路由 器。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全局路由的有效。 RIP 協議允許最大跳數為 15。在 RIP 協議中, 若跳數為 16,則表示距離無窮大。3、IP 協議:規定了在 Internet 的網絡層節點間通信的數據格式。從設計之處

43、就考慮了網絡 互聯的需求,提供一種盡力投遞服務。現在有兩個版本的 IP 協議共存,即 IPv4 和 IPv6。4、IPv4 和 IPv6 的特點對比說明?協議格式、地址、地址的書寫形式等5、劃分子網與 CIDR 子網:在 IP 地址的主機部分拿出若干比特作為子網比特,可以將一個大的網絡 主機數較多)劃分成若干個小的子網 主機數較少)。子網掩碼:網絡號和子網部分的比特都為1,主機號部分都為 0。CIDR 無類別域間路由):基本思想是,將剩余的 IP 地址以可變大小塊的方法進行分 配,而不管它們所屬的類別。關于 CIDR ,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1 )不區分地址類別;2 )若需要 2000個地址,

44、則可以考慮獲得一個以2048 作為字節邊界的地址塊;3 )若需要 4096 個地址,則不可能從 開始;4 )若查路由表找到多個匹配表項,則取最長前綴的表項。內部使用的 IP 地址范圍: 至 55/816777216 個主機地址) 至 55/121048576 個主機地址) 至 55/1665536 個主機地址)6、數據報與虛電路等基本概念。7、路由器對分組的轉發處理過程8、ICMPInternet 控制消息協議):路由器可以通過ICMP 報告 Internet 上發生的相關事件,也可用于測試 Internet 。已定義的 ICMP 消息類型大約有 10 多種,每一種都被封裝 成 IP 分組。關于 ICMP ,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181 )當子網或路由器不能定位到一個分組的目標時,路由器可以使用“目標不可達”ICMP 消息來報告情況;2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