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江西省贛州市尋烏中學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段考試題PAGE PAGE - 30 -江西省贛州市尋烏中學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段考試題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48分)1在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中,關于季羨林先生的頒獎詞寫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這一評價主要體現了哪家思想A法家B道家C儒家D佛教2商代對神靈的敬畏是空前絕后的,周朝逐步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時期孔子提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戰國荀子主張“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這種變化體現了A早期政權日益重視以神權維護統治B儒家天命觀思想影響
2、很深遠C統治者重視天人關系旨在教化百姓D天人關系的重心發生了變化3墨子中有關于“圓”“直線”“正方形”“倍”的定義,對杠桿原理、聲音傳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論述,還有機械制造方面的記載。這反映出,墨子A匯集了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C包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D體現了貴族階層的旨趣4有學者借用數據庫方法,統計了兩漢時期反映社會觀念的一些關鍵詞在漢代代表性文獻中出現的次數,取前七位,按從多到少順序排列:西漢是“道”“義”“禮”“平”“利”“法”“孝”,東漢是“道”“平”“禮”“法”“義”“孝”“信”。這一現象說明兩漢社會A倫理道德是社會準則 B道家思想成為社會主流信仰C禮法并用,教
3、化為重 D公平觀念導致功利思想消亡5胡寶國在漢唐間史學的發展中提到:“政治上結束戰國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結束戰國卻是在漢代,”“文化上結束戰國”指的是A秦始皇“焚書坑儒” B漢高祖崇信黃老學說C漢武帝“獨尊儒術” D漢末儒釋道三教并存6黃玉順先生在詠董仲舒中寫道:“天人合一見天志,天人感應威人主。抑人揚天似尚同,奉天法古可建功。”由此可見,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學說客觀上的進步作用是A有利于神話皇帝的權威 B有利于抑制君主的暴政C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專制 D有利于儒家文化的傳播7李白以仙人自詡,詩作往往飄飄欲仙,人稱詩仙;杜甫的政治抱負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人稱詩圣;王維的詩清冷幽邃,遠離
4、塵世,人稱詩佛。這一文化現象表明當時A三教合一的趨勢 B社會經濟的繁榮C天理人欲觀對立 D佛學詩詞的興盛8唐代的佛教與道教都強調自己的師承與宗脈。韓愈則強調儒家思想經歷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傳遞順序,“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并宣稱:“己之道,乃夫子、孟軻、揚雄所傳之道也”。韓愈這樣做的目的是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學源流 B抬高孟子地位,宣揚格物窮理C順應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建立儒學道統,樹立自身權威9范仲淹直抒胸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張載慷慨立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些千百年來傳誦不斷的勵志名言,均可推許為古代“國士”情操與境界
5、的代表作。他們反映出中國古代“國士”A勵志入世救民 B批判重利輕義C固守儒學傳統 D倡行經世致用10胡道靜稱“朱熹是歷史上一位有相當成就的自然科學家”,李約瑟也認為:“理學的世界觀和自然科學的觀點極其一致,朱熹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的綜合思想家”。二者的評價主要基于朱熹A唯心主義的世界觀 B明道德之善的情懷C格物致知的方法論 D求科學之真的精神11清風吹動旗幡,一人說是風動,一人說是幡動。禪宗六祖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兩位心動。在世界的本原問題上,與慧能的觀點有相似之處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陽明12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開篇闡述人類設立君主的本來目的是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
6、天下釋其害”,然而后來的君主卻“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故其認為“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則設官以治之。”以下主張符合黃宗羲思想的是A廢除君主制度 B君臣共治天下C實行君主立憲 D提倡法治13明清“民本”思想倡導公天下論、平等論、限君論、“以民治民”論、“以民養民”論、崇私論、義利并重論、保富論等。這說明明清“民本”思想A是對傳統民本思想的繼承 B成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C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 D超越了儒家傳統思想范疇14晚明時期,一批頗具影響力的民間社團在江南地區競相興起,成為反映當時社會變遷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知當時名稱地點描述講學會無錫東林書院組
7、織學者面向大眾,講求實學匡社衡州王夫之與友人立志匡時救世復社吳江張溥、黃宗羲等人訾毀時政,裁量公卿文化政策開明,社會輿論較為自由B中小市鎮大量興起,出現反傳統輿論C傳統四民結構松動,社會分化加快D商品經濟發展,經世致用思潮興起15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了一些城市,如棉紡業發達的松江、陶瓷業發達的景德鎮、冶鐵業發達的佛山、長江的商品轉運碼頭漢口等地。與這一經濟現象相關,產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從本質上體現時代發展要求的是A.“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強調人欲的合理性B.批判君主專制C.主張“經世致用” D.提出“工商皆本”16明朝中后期,受心學的影響,一批知識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
8、,他們作品中的人物由達官貴人、才子佳人、孝子賢孫轉變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販、農民。他們傲視封建禮教,鄙視功名利祿,敢于直言。這反映出心學:A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B沖破了宋代理學的思想禁錮C有利于民主觀念的形成 D激發了個體自由主義思想發展17公元824年元稹為白居易詩集作序,說道:“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堠、墻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至于繕寫,模勒(模刻),炫賣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據此可知A白居易的詩歌艱澀難懂 B活字印刷普及C雕版印刷推動文學發展 D市井開始出現18明清時期的科技發展與西歐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技術進步的差異性突出表現在A中國是對傳統
9、的繼承,西歐在于科技創新B中國科技重經驗總結,西歐確立了實驗科學C中國科技發展局限于農業,西歐發展工業技術D中國科技受到社會輕視,西歐科技創新得到社會推崇19下圖中為龍字的演變歷程。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圖二字體是研究先秦歷史的珍貴資料 B圖三字體整齊安定,平衡對稱C圖四字體唐朝才開始出現 D圖五字體兼具多種字體的長處20鄭騫在宋代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定位中說:“唐宋兩朝,是中國過去文化的中堅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結束。就像一個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這個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這個湖流出去的。”這表明唐宋文化A集合起前代文化精華 B居于文化軸心的地位C引領著后代文化變革 D具有融會貫通
10、的特征21“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京劇藝術中人物的臉譜A固化了大眾的歷史認知 B真實再現了客觀歷史C正確評斷了歷史人物 D提升了歷史人物的價值22詩經共有詩歌305篇,是按風雅頌三類來編輯的,觀察表格可以得知,在春秋中葉以前A南北文化交流非常頻繁 B詩歌在社會各階層中全面普及C集中分布地文明程度高 D當時國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23明清時期,文學家們對現實社會進行了直接的批判,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作品抨擊封建禮教和科舉制度,主張男女平等和人性自由,作品對男女間真摯愛情的描寫引起了世人的共鳴。這反映了當時A社會主流思想的變異 B市民階層
11、的社會價值訴求C傳統價值觀念的演進 D商品經濟發展的環境改善24王國維在宋元戲劇史序中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王國維此話的主要含義是A贊美宋元文學的輝煌 B強調文學具有很強的時代性C認為古代文學是我國文學的頂峰 D哀嘆古代文學時間的短暫第II卷(非選擇題)二、材料分析題(第25題13分,第26題14分,第27題13分,第28題12分,共52分)25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自身不斷修正完善。閱讀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 原始儒學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惡之爭。董仲舒向往的是一個完善和諧的大一統儒學體系,當然不能容忍這
12、種爭端的繼續存在他舍棄孟子和荀子的說法,他認為:人性有善惡之分。董仲舒對于荀子所贊同的只有荀子的教化思想,而與孟子一致的是把圣人看成善的標本的思想。屠承先、陳增岳論董仲舒對原始儒學的改造和發展材料二 理學家提出“理”作為宇宙萬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論證明確的哲學體系,這是兩漢的粗糙儒學所無法比擬的。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如果一種思想成為擁有權力的意識形態而籠罩一切,這時,會有一些空洞的套話反復,這些話語不僅會常常寫在書里而且會成為背誦的教條,甚至當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經相當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權運用普遍主義的真理觀念對思想的壟斷和遏
13、制。葛兆光中國思想史導論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董仲舒的“人性論”觀點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能體現其“人性觀”的政治主張?(6分)(2)據材料二,指出理學的核心內涵,并從中分析出儒學思想體系在發展中體現出的特征。(3分)(3)據材料三,明清之際中國的思想界出現了什么問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之際儒家思想有何新發展?(4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王羲之蘭亭序材料二 觀察下面幾幅宋代的繪畫。材料三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1)某旅游主管部門要在材料一圖片的前面掛一個解說牌,對蘭亭序出現的時代背景、書法特點
14、作一個介紹,請你幫忙完成。(4分)(2)通過材料二中的圖片,你獲得了哪些關于宋代繪畫特點的信息?這些信息體現了宋代怎樣的社會風貌?(8分)(3)材料三中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和時代風貌?(2分)27宋元時期是我國封建文化高度繁榮階段,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世界文明的進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理學的產生使儒家思想發展成為最為精致、最為完備的理論體系,并在文學藝術和社會生活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一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傳子繼,道之經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為夫婦、為兄弟、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應事接物之際
15、,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材料二 蘇軾認為,“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強調書法的精神氣度。他還認為“我書意造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也主張書法“入神”,對學習古人要“離跡師神”。宋徽宗趙佶以畫花鳥擅長,不僅建立了皇家畫院,而且有考試制度。如一次出題“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一般多畫岸邊泊著一條空船,舷邊蜷著一只鷺鷥,或船篷上棲著一只烏鴉。獲得第一名的卻畫著船夫躺在船尾,獨自吹著笛子。畫家要表達題中“無”,是“非無舟人,只無行人”。那種閑散、寧靜、安逸的意境被表達的更加準確。材料三 14到18世紀,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當歐洲文藝復
16、興運動興起的時候,中國的理學逐漸的興盛、發展并占據統治思想地位;當歐洲發生宗教改革運動的時候,中國出現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當歐洲發生啟蒙思想運動的時候,中國清代大興“文字獄”。(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張及實質。(3分)(2)理學對材料二所述的書法、繪畫特點有何影響?(4分)(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在宋元時期的發展狀況如何?這些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進程作出過哪些貢獻?(6分)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 關公崇拜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獨特的文化現象。關公的原型是三國時期將領關羽,忠于劉備,勇武善戰,后兵敗被殺。宋代以來,歷代統治者不斷加封關羽,其
17、地位不斷提高,擁有“帝君”“武圣”的稱號。在民間信仰中關公既是佛教的羅漢,也是道教的護法,還是賜福與助財的財神,進而成為多個行業的保護神。關公人物形象“面如重棗”“五縷長髯”“夜讀春秋”等,大多來源于民間傳說和小說三國演義。明清時期民間戲劇借助語言和表演進一步豐富了關公的形象內涵。經過千百年來的歷史沉淀,關公已由單純的歷史人物升華為中華民族的道德偶像和人格楷模。摘編自鄭先興略論關公與關公文化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知識對材料的關公崇拜現象提出一個看法,并予以分析說明。(要求:看法具體明確,說明須史論結合。)參考答案1C【解析】本題考查獲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貧賤不移,形容意志堅定,意思是不因生活貧
18、困、社會地位低下而改變自己的志向;寵辱不驚,指受寵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形容不以得失而動心。題干強調的是道德、品行的素質,屬于儒家思想的范疇,故C項正確。法家強調嚴刑重罰,道家強調無為而治,佛教強調來時,與題干信息不符,故ABD項錯誤。考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儒家思想2D【詳解】依據材料可知,商朝是敬畏神靈的時代,周朝比商朝有了進步,周朝統治者意識到了人的力量,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戰國時期,孔子、荀子更加重視人,說明天人關系的重心發生了變化。故答案為D項。A項,敬天保民認為“上天”只把統治人間的“天命”交給那些有“德”者,一旦統治者“失德”,也就會失去上天的庇
19、護,新的有德者即可以應運而生,取而代之,作為君臨天下的統治者應該“以德配天”而不是以神權維護統治,排除;B項,儒家天命觀是春秋時期孔子提出的,不能反映材料中商代、周朝的情況,排除;C項,統治者重視天人關系是為了維護統治而不是為了教化百姓,排除。3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墨子中的“圓”“直線”“正方形”“倍”等定義和農業有關,杠桿原理、機械制造等和手工業有關,這是先秦時期勞動人民在農業、手工業等領域總結的勞動成果,是勞動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項正確;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獨有的,沒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項錯誤;中國古代傳統科技一直就沒有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故B項錯誤;墨家代表的是小生產者的利
20、益,其成就體現不出貴族階層的旨趣,故D項錯誤。4C【解析】材料主旨不是揭示倫理道德是社會準則,排除A;結合所學,漢武帝時期及其以后的封建社會,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的正統思想,排除B;題干材料“禮”、“法”體現兩漢社會立法并用,而“義”、“平”、“孝”、“信”體現了兩漢社會以教化為重,故選C;功利思想的消亡與題干材料中“統計了兩漢時期反映社會觀念的一些關鍵詞在漢代代表性文獻中出現的次數”不符,排除D。5C【解析】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文化上結束戰國卻是在漢代”指的是,戰國時期文化上的百家爭鳴局面在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結束,因此選C選項;“政治上結束戰國是在秦代”指的是戰國時期的
21、分裂混亂局面被秦朝的統一全國而結束,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材料中沒體現,故不選A選項;黃老之學是推崇休養生息與民休息的放任自流的政策,與材料內容無關,故B選項不選;儒釋道并存是指儒家、佛教與道教融合趨勢,材料沒有體現,故不選D選項。6B【解析】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認為,天是萬物的主宰,如果天子無道,上天便會降災于他。這一主張客觀上有利于抑制君主的暴政。故答案為B項。A、C項不是進步作用,均排除;D項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排除。7A【解析】李白、杜甫、王維都是唐朝詩人,“仙人自詡”體現道家的思想,杜甫的政治抱負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體現了儒家社會責任感和入世精神,“遠離塵世,人稱詩
22、佛”體現了佛教思想,故A正確;材料與BC無關;D項不符合李白、杜甫,排除D。8D【解析】魏晉以來,佛教和道教的發展,嚴重沖擊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韓愈對儒學道統的建立,是為了維護儒家的正統地位故D正確;儒學道統和佛道無關,故A項錯誤;格物窮理是宋代程朱理學的方法論,故B項錯誤;理學吸取了佛道精髓,故C項錯誤。9D【解析】題中主要體現了古代“國士”經世致用的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并非僅僅為了“救民”、還有“天下”“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目標,故A錯誤;“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強調了以天下為己任
23、的高尚道德,沒有涉及“批判重利輕義”“固守儒學傳統”信息,排除B、C;經世致用就是關注社會現實,用所學解決社會問題,以求達到國治民安的實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體現了經世致用的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故D正確。10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朱熹認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通過接觸世間萬事萬物,在體會到各種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先天存在的“理”的體驗,最終貫通明“理”。這其中體現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精神,這與材料“朱熹是歷史上一位有相當成就的自然科學家”、“理學的世界觀和自然科學的觀點極其一致”觀點一致,故C項
24、正確。胡道靜和李約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論,AB兩項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說法錯誤,朱熹的主張屬于唯心主義,不具有求科學之真的精神,故D項排除。11D【解析】心學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材料中慧能的觀點“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心動”和心學的觀點有相似之處。王陽明是心學的代表人物,故D正確;孔子、董仲舒思想中未探究世界本源,選項A、B排除;朱熹認為世界本源是理,而非心,選項C排除。12B【解析】根據材料“天下不能一人而治, 則設官以治之。”結合所學可知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主張君臣共治天下,故B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黃宗羲不是主張
25、廢除君權而是主張限制君權,故A項錯誤。黃宗羲沒有提出君主立憲的主張,故C頂錯誤。材料主要是批判君主專制的危害,主張君臣共治,沒有涉及公平法治,故D項錯誤。13C【解析】依據材料“明清民本思想倡導公天下論、平等論、限君論、“以民治民”論、“以民養民”論、崇私論、義利并重論、保富論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的民本思想是在明清之際對于儒學體系新的闡發,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故答案為C項。A項材料反映的是對傳統民本思想的發展,而非繼承,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民本思想成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排除;D項明清“民本”思想是對儒學在明清社會狀況下新的闡發,并未超越儒家傳統思想范疇,排除。14D【解析】明朝
26、中后期,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地區出現,在思想領域出現批判傳統儒學的經世致用思潮,表格中“講求實學”“匡時救世”正是這種思潮的體現,故D項正確。文化政策開明,社會輿論較為自由不符合清代思想專制的史實,排除A項; “出現反傳統輿論”表述錯誤,當時只是出現反傳統的思想,但并沒有形成輿論,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體現四民結構松動,排除C項;15D【解析】A項表達了對理學家“存天理,滅人欲”的批判,但不能從本質上體現時代的要求,故A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當時商品經濟發展,中國南部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經濟的發展要求重視工商業,而不是“重農抑商”,由此可知“工商皆本”的思想能從本質上體現時代發展的
27、要求,故B項正確。經世致用思想主張實踐出真理,不能反映時代發展的本質,故C項錯誤。題干強調經濟發展的作用,D項與之無關,故D項錯誤。16D【解析】根據題干可知知識分子作品描寫的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們不局限于舊思想的禁錮,更加關注個體的想法,這實際上是在心學的影響下激發了個體自由主義思想的發展,C項正確;題干中強調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敢于沖破世俗觀念,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沒有表現這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排除A項;民主觀念在明朝中后期不可能形成,此項與史實不符,B項錯誤;明朝時宋代理學對人們的思想禁錮并未被沖破,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17C【解析】依據材料“至于繕寫,模勒(模刻)處處皆是。”可知
28、,此時期的雕版印刷技術有利于書籍的制作,有助于文化的傳播和文學的發展,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元稹沒有評價白居易的詩歌,且白居易的詩歌以通俗易懂著稱;B選項錯誤,活字印刷術發明于北宋,不是唐朝;D選項錯誤,戰國時期已經出現市井,不是唐朝。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18B【解析】明清時期的中國科技在本質上是“傳統”科技,重視“經驗的總結”,而文藝復興時期是西歐近代自然科學的發端時期,其與中國的傳統科技最大的不同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故B項正確。中西方科技的發展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對傳統的繼承與創新,故A項不是最突出的“差異性”。由墨經、天工開物等可知,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并非局限于農業,文藝復興時期
29、西歐的科技發展還沒有直接轉化為工業生產力,故C錯誤。社會輕視或推崇不是科技“進步”的突出表現,故D項排除。19A【解析】金文是西周時期可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可以作為研究西周時期歷史資料,故A項正確;整齊安定,平衡對稱是隸書特點,故B錯誤;楷書是漢末、三國時期出現,故C錯誤;行書兼具多種字體特點,故D錯誤。20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唐宋上承前朝文化,下啟后世文化發展,前后融會貫通的特點鮮明,故D項正確;A項中的文化精華存在以偏概全的問題,應排除;B、C材料無法體現,排除。21A【解析】京劇藝術中人物的臉譜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不可能真實的再現客觀歷史,同樣也不能正確評斷歷史人物和提升歷史人物的價值。在
30、京劇臉譜中其圖案是程式化的,紅色象征忠義、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現奸詐多疑;藍色表現性格剛直,桀驁不馴,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故A項正確。京劇不是客觀歷史史實的再現,故B項錯誤。京劇將歷史人物做臉譜化評價,更多地是從藝術角度對歷史人物進行塑造,與客觀歷史評價并不一定相符,故C項錯誤。京劇臉譜對歷史人物可能褒揚也可能批評,故D項錯誤。22C【解析】根據圖表可知,風雅頌產地主要分布于以周朝國都為中心的黃河流域,黃河流域為中原文明的中心,故C項正確。A項,圖表分布均在北方,未體現南北方的交流,排除。B項,各階級“全面普及”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風詩是從各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雅詩是宮廷宴會或朝會時的樂歌,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與國民文化素養無關,排除。23B【解析】材料主要說明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作品抨擊“現實社會”,“主張男女平等和人性自由”,這實際上是市民階層的社會價值訴求。故答案為B項。AC項,材料沒有體現社會主流思想變異和傳統價值觀念演進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根據材料不能得出商品經濟發展的環境改善的結論,排除。24B【解析】材料中顯示出每個時代都有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文學形式,表明了文學的時代性,B正確,ACD不符合題意。25(1)觀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行為規范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注重的試題及答案
- 項目文檔管理的基礎與發展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考題解析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人才培養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師證書在企業中的應用價值及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知識框架梳理試題及答案
- 亮化工程幕墻施工方案
- 攔截鉆孔考察方案范本
- 海底設施鋪設工程建筑考核試卷
- 2025屆廣東省廣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學期二模物理試卷含答案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 行政復議法-形考作業2-國開(ZJ)-參考資料
- 診所中藥飲片清單
- AOI直通率持續提升報告
- 來料檢驗指導書鋁型材
- 基于單片機的無線射頻收發系統
- 工程項目監理常用臺賬記錄表格(最新整理)
- Purchase Order模板參考模板
- 質量保證體系調查表
- -腦梗死臨床路徑2016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