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課時 第一章 認識大洲 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初步認識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運用地圖說明亞洲和歐洲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2通過標準時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介紹,培養學生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能力。3通過分析亞洲地形特征,使學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閱讀地圖和材料的基礎上,總結出歐洲地形的特點。(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學生對地圖的閱讀,使學生學會從地圖上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2指導學生分析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及表現,讓學生結合已學的氣候知識,分析并解答出有關歐洲氣候的思考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讀圖、歸納、對比分析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
2、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2通過對國家和人口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學會運用地圖說出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2學會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教學過程(課堂導入)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猜一猜片中展現的景觀在哪里?(播放一段關于亞洲的錄像資料,如長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馬拉雅山脈等)學生發言:中國、亞洲、日本(講授新課)板書 第一章 認識大洲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二頁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找到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學生閱讀。教師進行總結。 一、“亞細亞”和“歐羅巴”1大洲名稱的由來2亞歐大陸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在一起,合
3、稱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學生通過閱讀圖1-1,進行討論后總結。提問 亞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書 3亞洲的地理位置(1)經緯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緯度范圍:南緯10度北緯80度之間;經度范圍:東經25度西經170度之間;主要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2)海陸位置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承接:通過我們對亞洲的學習,請同學們都歐洲的地理位置,來描述一下。學生通過讀地圖1-1,對歐洲的地理位置進行描述。教師總結:歐洲:緯度范圍:北緯36度北緯71度之間;經度范圍:西經9度東經66
4、度之間。 承轉:我們現在是北京時間上午11點的時候,那么現在美國應該是什么時間呢?二、學會換算不同地點的時間1地方時講述:把太陽位置最高的時候定為當地的12點,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時間。這就是地方時間,簡稱世界時。 2時區及換算講述 全球一共劃分成24個時區,每一個時區跨15度經度。其中零時區(也叫中時區),從西經75度東經75度。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和為一個時區,稱東西十二區。3北京時間講述 北京時間即為東八區的區時。4國際日期變更線講述 :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亂,國際上規定大致以180度經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減去一天本節課我們重點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圖去分析某一大
5、洲的地理位置,了解了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還學習世界時區的知識,學生的掌握情況不是很好。作為初一的學生,對于時區,國際日期變更線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學生形成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板書設計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力。一、“亞細亞”和“歐羅巴”1大洲名稱的由來2亞歐大陸3亞洲的地理位置二、學會換算不同地點的時間1地方時2時區及換算3北京時間4國際日期變更線第2課時亞洲和歐洲(二)(課堂導入)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瑪峰等風光圖,引入亞洲地形的學習。復習提問:陸地地形可分為哪幾種基本類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亞洲全有地形復雜)(講授新課)三、高原
6、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提問 亞洲地形有什么特征?學生活動:(1)讀圖1-1,亞洲地形圖,1-5世界大洲陸地海拔高度比較圖,找出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西西伯利亞平原、死海的位置。(填圖練習)(2)依據地理方位說明亞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3)亞洲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瑪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等)(4)亞洲大陸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歸納 亞洲地勢有什么特點?中部高,四周低(5)小組討論:找出亞歐大陸東側、東南側的一組弧形群島,說明這組島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
7、的地質現象是什么?講解 從北向南分別是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硫球群島、馬來群島。利用板塊構造學說來解釋。(6)請根據對亞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說出大洲地形的特點主要從哪幾方面來總結?地形類型及分布、地勢特征、相對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小結 亞洲地形的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較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3)地勢中部高,西部低。活動 根據以上步驟和方法,依據圖1-1和資料總結歸納歐洲地形特征。承轉:冬季亞洲北部西伯利亞地區冰天雪地,氣候嚴寒;而亞洲南部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過的黃金海岸卻是一派嫵媚的熱帶海濱風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濱浴場。亞洲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
8、顯著。四、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教師指圖講述,學生進行回憶后回答問題。講述 氣候是自然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提問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學生看圖回答。引導 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結論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板書 1氣候復雜多樣提問 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亞洲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且地形復雜,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亞洲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加上氣
9、流和地形的影響,干濕差異懸殊。板書 2大陸性特征明顯繼續引導: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3季風氣候顯著(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么關系?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繼續啟發: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關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學生看材料分析,旱澇災害對農業影響大。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內,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點撥: 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布范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么特點?結論 氣候復雜多
10、樣、大陸性特征明顯、季風氣候顯著過渡 我們學習了亞洲的氣候特征,那么歐洲的氣候特征又如何呢?以學生自學的形式為主,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書上的練習總結:1氣候類型少,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的氣候;2海洋性特征顯著;3具有面積最廣、最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這節課主要學習亞洲的地形特征,結合對亞洲地形的分析方法,來總結出歐洲的地形特征。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過渡 降水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陸地上的淡水來源主要來自于大氣降水。板書設計三、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四、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1氣候復雜多樣2大陸性特征明顯3季風氣候顯著第3課
11、時亞洲和歐洲(三)(課堂導入)復習提問 判斷下列有關氣候的描述哪些是有關亞洲的,哪些是有關歐洲的?(1)除溫帶海洋氣候外,大多數氣候類型都有分布。(2)是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氣候的分布范圍最廣、最典型的區域。(3)季風氣候顯著。(4)大陸性特征顯著。(5)終年盛行來自大西洋的溫暖濕潤的西風。(講授新課)我們都知道李白的將進酒中的句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說說我國黃河注入到那個海洋中去?看圖1-1,找找亞洲還有哪些大和分別注入到周圍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去? 五、河流(一)亞洲1大河眾多。講述 亞洲的大江大河很多。長江的長度和流量居亞洲首位,世界第三。湄公河在我國境內叫瀾
12、滄江,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2河流多發源于中部;呈放射狀四周奔流入海。3內流區面積廣大。(中部的錫爾河和阿姆河)活動 學生在1-1圖上找到這些湖泊的位置,指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到這些湖泊的位置。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鹽度最高的湖泊;巴爾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學生讀圖、討論回答問題。學生在地圖上找到歐洲的河流,并根據亞洲河流的特點,總結歐洲河流的特點有哪些。通過地形圖,讓學生自己進行討論、總結。(二)歐洲氣候溫暖濕潤水量豐富,大部分無結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長,航運價值高。活動 完成教材P11的活動來認識多瑙河和萊茵河。小結 歐洲河流的
13、特征:1河網稠密、水流平緩;2河流短小、水量豐富;3航運價值高。練習 利用地圖找出歐洲著名的伏爾加河、萊茵河、多瑙河等觀察河流流經的國家。列表總結亞洲、歐洲河流與湖泊的特點、河流特點。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經: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今塞黑)、克羅地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9個國家,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六、亞洲的人口與國家指導學生讀圖1-14,亞歐人口密度圖,回答人口分布的特點。板書 1人口最多的大洲學生看書回答問題。列舉。講述 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總人口達3672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0,超過1億人口的國家占十分之六)亞洲有6個國家人口超過1億
14、,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板書 2人口分布不均勻3亞洲的人種和民族學生自學閱讀14頁亞洲的民族小材料。4亞洲的國家在13頁地圖1-15上找到與我國在陸地上相鄰的國家。中國的臨國有: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共14個。過渡 前面我們了解了亞洲的人口與國家,那么歐洲的情況如何呢?學生閱讀12頁材料,歐洲的人口與國家。(二)歐洲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2城市文化水平高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齡化現象較嚴重。活動 課下搜集亞洲和歐洲的世界之最。(課堂總結)河流的特征與
15、天氣、地形的聯系十分密切,所以,掌握亞洲和歐洲的河流有助于學習氣候和地形特征,在講授是要注意指導學生結合地圖,總體學生的掌握情況較好。板書設計五、河流(一)亞洲1大河眾多。2河流多發源于中部;呈放射狀四周奔流入海。3內流區面積廣大。(二)歐洲1河網稠密、水流平緩;2河流短小、水量豐富;3航運價值高。六、亞洲的人口與國家1人口最多的大洲2人口分布不均勻3亞洲的人種和民族4亞洲的國家(二)歐洲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2城市文化水平高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齡化現象較嚴重。 教學反思第4課時第二節 非洲(一)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說明非洲的地理位置、政治地圖的演變及非洲的人種特征。從歷
16、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這一現象。2.運用地圖分析說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夠在地圖上找出非洲幾個著名地形區3.從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饒的物產。4.通過各種氣候圖和氣候資料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熱帶為主。5.分析困擾非洲經濟發展的原因,了解非洲是一個存在嚴重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的大洲。教學重點:1.運用地圖說明非洲的地理位置2.運用地圖分析說明非洲地形特征。3.非洲的氣候分布規律。4.亟待發展的經濟。教學難點:訓練讀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人人平等的觀念。教學方法:啟發 討論 講授式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通過海陸分布的內容,
17、可以考察學生亞洲、歐洲相臨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稱“亞非利加”的本意是“陽光灼熱”的意思。為什么會這樣呢?在上學期的學習中我們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種,這又是為什么呢?創設地理情境,提出假設,調動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圖。板書:國家最多的大洲二、講授新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區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閱讀地圖學習地理的方法。1、通過讀圖總結非洲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北面與歐洲之間隔著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東北與亞洲之間隔蘇伊士運河、紅海;東臨印度洋,與大洋洲隔海相望;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西臨大西洋,與美洲隔海相望。經緯位置:最北在30N以北,最南在30
18、S以南;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都穿過非洲;最東在50E以東,最西在20W左右。半球位置: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2、主要在東半球通過閱讀課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爭歷史,重點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高原為主的地形學生回答問題。引導學生自學,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自己總結。通過讀地形圖和各種統計圖表,逐步回答問題總結亞洲地形的特點。1 根據“不同海拔高度的陸地面積占總面積的比重”(餅狀圖)及地形圖上山脈高原的名稱總結“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有“高原大陸”之稱。2 根據“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較”(柱狀圖)總結“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礎。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地形圖,及各種統計圖表,掌握讀圖的
19、方法,鍛煉讀圖能力熟練讀圖的技巧。3 根據“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較”(柱狀圖),計算相對高度,總結“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4 根據地形圖,總結“非洲地勢東南高,西北低”通過地圖、課本使學生觀察到非洲的幾處特別之處: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長的陸地裂谷;非洲中部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海岸線十分平直。閱讀課文,簡單介紹、以人文教育、德育為主。三、小練習:利用書、目標檢測當堂練習。四、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五、布置作業提前看圖嘗試分析非洲的氣候突出的特點,旨在讓學生熟練這種方法。教學后記: 非洲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個大洲,講課時適當插入一些關于例如:裂谷、剛果盆地的一些
20、地理講述,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今后的課堂中要適當加入一些錄像效果會更好。 第5課時非洲(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通過對氣候資料、地圖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熱帶為主的氣候。2、讀圖分析非洲氣溫、降水的特點,以及氣候類型對稱分布的特點。能力目標1、練習看各種氣候圖,訓練讀圖分析能力2、判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圖。了解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3、學會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水文特征。教育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口管自然環境觀的教育。教學重點:1、氣候資料、地圖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熱帶為主的氣候。2、分析非洲氣溫、降水的特點,以及氣候類型對稱分布的特點。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21、圖。了解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教學難點:1、練習看各種氣候圖,訓練讀圖分析能力2、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圖。了解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自學指導法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通過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過渡到非洲的氣候二、講授新課讀圖1-22非洲1月平均氣溫1看讀數, 2看分布,等溫線稀疏3看走向,大致與緯線平行,西北、東部、南部有小面積閉合曲線。用一連串的小問題引導學生讀圖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間,北部以及東部南部一些地區在10左右。 學生根據以前所學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圖分析 讀圖1-23非洲7月平均氣溫1看讀數,2看分布,等溫線稀疏,比1月時密集3看走向,大
22、致與緯線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區為明顯的閉合曲線,是非洲的炎熱中心。通過這兩幅圖可以總結,非洲無論冬夏氣溫總在0以上,且絕大部分地區在20以上,說明非洲是“熱帶大陸”并試著分析其中原因。三讀圖1-24非洲年降水量1 看讀數,小于200,到大于2000的地區都有分布。2看分布,等降水量線密集,差異顯著3看走向,北部地區大致與緯線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區大致與海岸線平行。四讀圖1-25非洲氣候類型1看類型,非洲的氣候類型很少,除高山氣候外都是熱帶氣候類型2看典型,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熱帶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積在各大洲中面積最大;非洲剛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熱帶雨林區之一。3看分布,氣
23、候類型呈帶狀分布,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1020之間,小部分在010之間,沒有高于30的地區,也沒有低于0的地區。大部分在2030之間,北部撒哈拉沙漠在3040之間,東部南部一些地區在1020之間,小部分在010之間,沒有高于40的地區,也沒有低于0的地區。由此可以總結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赤道附近和幾內亞灣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南北回歸線兩側的熱帶沙漠地區則降水很少。五氣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指導學生讀圖歸納讀圖1-26完成題目要求學生讀圖分析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練習讀圖分析能力 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1乞立馬扎羅山位于赤道附近,為什么山頂卻終年被積雪覆蓋,成為
24、“赤道雪峰”乞力馬扎羅山以5895米的海拔為非洲的最高峰2說說從山下至山頂自然景觀發生了哪些變化?訓練讀圖分析能力。根據上學期所學的知識總結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氣溫下降0.6。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顯著。讀圖1-27尼羅河和剛果河1說出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條河的支流更多。2尼羅河和剛果河的干流各流經哪些氣候區?想一想,哪條河的水量較小、水位季節變化大?3找出尼羅河的兩個源頭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結合圖1-25,看看他們分別位于哪個氣候區。你能解釋歷史上尼羅河定期泛濫的原因嗎?4尼羅河與剛果河在流經山區時,形成一系列峽谷,多險灘瀑布。所以,尼羅河與剛果河的
25、水利資源都很豐富。請問這種推斷是不是正確?三、總結:總結整節課的知識體系。四、布置作業目標檢測的相關內容。教學后記: 本節課的內容較多,學生全部掌握較為困難,圖表也很多。 第6課時非洲(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從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饒的物產。2.通過非洲人口的增長狀況、經濟發展水平、各國的主要農產品、礦產品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到非洲是一個存在著嚴重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的大洲。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知識的能力。教育目標:通過教學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口觀、資源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的教育。教學重點:通過非洲人口的增長狀況、經濟發展水平、
26、各國的主要農產品、礦產品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到非洲是一個存在著嚴重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的大洲。教學難點:通過教學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口觀、資源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的教育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自學指導法教學媒體班班通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通過復習前面所學知識,回憶非洲的民族解放斗爭和非洲的國家,二、引入新課創設情境:歐洲的殖民者為什么要來非洲開辟殖民地?正是受到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的吸引。簡單介紹歐洲殖民者在非洲的建設種植園、礦廠等情況。引起學生興趣。三、講授新課 豐饒的資源讀圖1-29非洲主要礦產與農產品分布。指導學生讀圖,尤其是培養學生讀圖的習慣,強調圖例的作用。觀察非洲主要的礦產品:石油
27、、金、鐵、銅、鈾、鋁土、磷灰石、金剛石非洲的主要農產品:可可、咖啡、花生、棉花、香蕉、油棕、劍麻。 通過閱讀“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以及對氣候、景觀的復習,對照地圖冊列舉非洲的野生動物。如有學生熟悉這方面知識,請他為同學介紹,樹立目標。對照圖例在圖中找出各種礦產品、農產品的名稱、分布地區。討論。列舉。初步了解自然資源的含義養成科學的資源觀。通過閱讀課文總結:1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2、植物資源豐富(熱帶雨林、熱帶草原、名貴樹種、熱帶經濟作物)3、動物資源豐富(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均居世界各洲之首)簡單介紹非洲的糧食作物(玉米)雖然非洲有這么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非洲并
28、沒有因此富裕起來亟待發展的經濟通過一些調查結果說明非洲貧窮落后的經濟現狀讀圖1-30思考書上練習1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減去人口的死亡率。2從全世界來看,非洲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都是最高的,而歐洲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都是最低的3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人口增長迅速,而非洲的人口絕對數也很高,龐大的人口數量使得有限的糧食分散,人均占有糧食量少,很多地區食不果腹閱讀課文、總結非洲經濟落后的原因:1人口問題2長期的殖民統治3落后的科學技術水平4惡劣的自然環境學生普遍了解這一現象,最好找學生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題目很簡單,學生獨立完成以便教師掌握情況對掌握不好的學
29、生及時加以輔導分析。四、總結、布置作業:目標檢測相關內容。教學后記: 本節課有較多的直觀資料,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自己總結較多的地理知識,積極主動的從各個方面思考問題,逐步鍛煉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學生的總體掌握情況較好。第7課時第三節 美洲(一)課時安排:第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這里居民組成和語言與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的差異。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教育目標:通過實例說明美洲內部的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
30、事學生了解部分美洲國家的主要特點。教學重點: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通過讀圖,分別了解兩個大洲自然環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教學難點: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使學生逐步學會熟練的掌握對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異同。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講述: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根據他對美洲大陸的考察見聞,寫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
31、美洲這個“新大陸”的存在,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塔,便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這個“新大陸”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稱詞尾形式稱為“亞美利加州”,簡稱美洲。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一起來了解美洲。二、教授新課 新大陸(簡單介紹,以趣味為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1簡單介紹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穿過白令海峽的三線,中美地峽,巴拿馬運河,西印度群島強調白令海峽以及巴拿馬運河的地理分界線作用和交通作用2.讀圖131總結美洲的地理位置(對照前面所學方法,通過讀圖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讀圖分析能力。)北美洲:最北在北極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東在30w以東,最東在180經線以東。北臨北冰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
32、西哥灣、加勒比海,南面與南美洲相連,以巴拿馬運河為分界線,西北隔白令海峽與亞洲望相望。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南美洲: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東在30w以東,最西在80w以西。臨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麥哲倫海峽)。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查漏補缺,及時根據反饋信息指導學生。最后教師進行綜述。)2.介紹拉丁美洲的來源、含義、語言、國家等。有學生了解這些知識,鼓勵學生講解,鍛煉部分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平日中對地理事物、地理問題的搜集、思考。逐步養成獨立自主思考地理問題的習慣。三、總結本節課內容(對于知識的回憶要積極主動。)四、作業:目標檢
33、測相關內容。教學后記:經過前面課程的學習,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析區域地理的方法,對于怎樣分析地理位置、地形的方法較熟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獨立、主動學習,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總體掌握情況較好。第7課時美洲(二)課時安排:第2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讀圖,分別了解兩個大洲自然環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能力目標:通過讀地形圖、統計圖表對比北美洲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的地形的異同之處。教育目標:使學生逐步學會熟練的掌握對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異同。教學重點:通過對書地形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點。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
34、板圖教學過程:一、復習回顧:總結作業情況。二、導入新課在黑板上繪制出代表南北美洲的兩個三角形,利用板圖加深學生印象。(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三、教授新課:對比分析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運用地形圖135、136讀圖分析小組討論互助合作。對照板圖回答各地形區的名稱。在板圖中分別標出代表南北美洲主要地形區的代號:海岸山脈、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 阿巴拉契亞山脈。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奧里諾科平原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指導學生讀圖對比分析。北美洲:平均海拔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地勢起伏較大;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山地。南美洲:世
35、界第四(600米);地勢起伏一般;西部是年輕高大的山脈,東部高原平原相間分布。找出南北美洲主要的地形區,尤其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地理事物格陵蘭島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冰川最廣的地,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科第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長的山系;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產物。四、練習:教材27頁第1、2、3題。五、小結: 強調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的對比。六、作業:列表對比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七、教學后記:本節課的知識直觀性比較強,學生可以通過地圖輕松的找到答案,學生的成就感比較高,應適時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第8課時美洲
36、(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對書28頁29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通過對圖1-41、圖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能力目標:通過讀圖表對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的水文特征。教育目標:使學生逐步學會熟練的掌握對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異同。教學重點:通過對書28頁29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通過對圖1-41、圖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教學難點:通過對書28頁29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通過對圖1-41、圖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
37、、自學指導法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通過展示“世界氣候類型圖”提出問題,美洲的氣候與我們亞洲有沒有相似之處?二、講述新課:對照前面所學方法,通過讀圖分析完成要求。氣候特征 (指導學生讀圖、讀書)1.根據書28頁圖137和圖138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氣溫。(分別從等溫線的讀數、等溫線的分布、等溫線的走向來分析。)2.根據書29頁圖140分析美洲的降水量。(分別從等降水量線的讀數、等降水量線的分布、等降水量線的走向來分析。)3.根據書29頁圖141分析美洲的氣候類型。通過讀圖分析復習影響氣候的各個主要因素。鼓勵學生總結。北美洲:1北美洲地
38、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較齊全2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面積最廣3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對氣候影響大南美洲:1南美洲主要位于熱帶,溫帶面積不大,寒帶缺失2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利用書29頁圖142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利用書29頁的活動練習題,以及圖142分析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創設地理情境,提出問題,列出表格。河流 (學生讀圖對比分析。)通過對地形圖的分析和書上統計圖表的判讀,列表比較南北美洲最大的兩條河流的特點。小組討論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圖和統計圖表。三、小結:總結本節課內容。四、作業:目標檢測相關內容。教學后記:氣候的學習一直都是
39、一個難點,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課堂上要多展示圖片、數字,讓學生練習自己分析。對于學生的答案要多鼓勵。第9課時美洲(四)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美洲的主要國家、語言,政治區劃等。通過實例說明美洲內部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學生了解部分美洲國家的主要經濟部門。2.能力目標: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美洲的居民組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3.教育目標: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美洲的居民組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通過實例說明美洲內部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學生了解部分美洲國家的主要經濟部門教學難點:通過實例說明美洲內部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美洲
40、的居民組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用具:教學掛圖、板圖、班班通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請同學說說美洲的氣候特征。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根據日常經驗嘗試總結地理特征。二、導入新課:簡單介紹。美洲的國家像美國、加拿大是人們非常熟悉的經濟大國,而像巴西、阿根廷等又是以足球聞名的國家。(以趣味為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三、講授新課:人口與經濟閱讀美洲政區圖,分別找出美洲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通過指圖辨認美洲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美國華盛頓、加拿大渥太華.墨西哥墨西哥城巴西巴西利亞、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1人種(通過閱讀課文了解這一部分知識。
41、)通過書上31頁閱讀材料分析強調北美洲以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為主,黃色人種為原始居民.南美洲以混血人種為主,被譽為“世界人中大熔爐”.說明美國加拿大都是移民國家.2.語言 美國和加拿大通行英語,加拿大東部部分居民使用法語。中美洲南美洲的大多數國家通行西班牙語,巴西和一些島國使用葡萄牙語。介紹拉丁美洲的范圍、名稱來源1.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注意與前面所學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清晰。2.經濟美國是當代實力最為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度發達,加拿大也是發達國家,其余國家都屬于發展中國家墨西哥以形成以石油工業為之支柱的工業體系。墨西哥是與米的原產地,玉米是該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巴西是南美洲
42、工農業最發達的國家阿根廷為重要的小麥出口國,牛肉、羊毛等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突出地位。南美洲以農礦產品為主要的出口產品,能源礦產以石油最為重要,金屬礦產以鐵、銅、鋁土為多。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經濟作物占絕對優勢,大量出產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可等。多數國家的糧食生產不能滿足本國的需要。四、作業:單元檢測的內容。教學后記:本節課最后要進行一個總結,讓學生把美洲的知識能夠穿起來,采取小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把知識點總結一下,以互相提問的形式展開,班級氣氛較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第10課時第二章 了解地區第一節 東南亞課時安排:第1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運用地圖,說明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范圍
43、。掌握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環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2.能力目標:通過對東南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對比分析,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3.教育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了解。教學重點: 1掌握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環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教學難點:通過對東南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對比分析,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
44、程:一、復習提問復習提問上節課的內容。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復習以前所學內容,為本節課的新課部分做鋪墊。二、導入新課:觀察亞洲政區圖。指導學生讀圖。回憶與中國相臨的1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最南端的,與我國的廣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緬甸、老撾、越南,這三個國家以及位于這三個國家以南的國家,往往呈現出一派別具一格的熱帶風情,由于這里是亞洲的最東南角,這個地區就被人們叫做東南亞。三、講授新課:指導學生讀圖。強調方法的掌握遠比知識的掌握重要。指導學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特點)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一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1通過讀圖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
45、洋、西南與大洋洲相臨。經緯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間半球位置:主要位于東半球、北半球通過讀圖強調東南亞的組成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列表比較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自然環境各方面的相同點和差異2通過地形圖分析:(1)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南部地勢低平(2)馬來群島地勢崎嶇,山嶺多、平原少。3河流(1)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圖中用筆描出,判斷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斷其水力資源的豐富程度分析河流與地形的相互聯系,以手做比喻加強學生對“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征的記憶。(2)根據地形分析馬來群島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導學生閱讀相關材料、查看相關地圖。4以緯度位置突出東南亞地處熱帶
46、的特點: 閱讀課文,嘗試獨立分析影響東南亞氣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斷學生以自學的形式獨立解決問題: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1)在中南半島上11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風、降水偏少,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風、降水很多為雨季。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2)在馬來群島上,終年高溫多雨,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一年到頭都有收獲馬來群島火山活動和地震頻繁,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總結馬來群島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四、小結和作業:回顧東南亞的地形和氣候,做配套練習。教學后記:學生進行了長時間的學習后,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提高,課程
47、的設計注重知識的遷移,舊知識與新知識遷移,從亞洲遷移到歐洲。有的學生可能如魚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學生畏難,在課堂上要注意啟發、引導、鼓勵。第11課時東南亞(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東南亞的國家,以及各國的首都。掌握東南亞聯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2.能力目標:分析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3.教育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了解。教學重點:運用地圖,說明亞洲的地理位置。教學難點:通過分析亞洲地理位置的過程,掌握分析某一區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依此運用地圖分析歐洲的地理位置。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了解。教學
48、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復習提問上節課內容。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二、導入新課:以謎語引入:大江之中河內;長鼻盛會萬象;舉頭望明月仰光 (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簡單介紹。) 三、講授新課 國家、首都、居民1、國家:利用掛圖指圖。指導學生讀圖的方法、技巧。讀圖23,找出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越南河內 老撾萬象 柬埔寨金邊泰國曼谷 緬甸仰光 馬來西亞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菲律賓馬尼拉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文萊斯里巴加灣市 東帝汶(最新獨立)其中與陸地接壤的國家為緬甸、老撾、越南湄公河在我國境內叫做瀾滄江,流經了中國、緬甸
49、、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2.首都(沿河分布)完成書上36頁的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如何讀圖,積極主動思考地理問題。利用37頁閱讀材料分析“花園城市”新加坡國際貿易、加工業、旅游業為三大經濟支柱3.居民利用書40頁的課文總結強調,從課文中使學生注意到新加坡的華人、華僑,引申到整個東南亞地區。從課文中找出華人和華僑的區別。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區馬六甲海峽通過指圖提問總結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強調其在交通運輸中的咽喉位置。東南亞地區位于亞洲與歐洲之間。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因而可說是“十字路口”的位置1馬六
50、甲海峽位于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之間2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3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歐洲的重要航道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四、小結與練習:利用目標檢測、填充圖冊的練習當堂鞏固。教學后記:本節課讀圖較多,學生的活動較多,內容比較簡單課時安排:第3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讀圖了解東南亞地區主要的農產品、礦產品大的分布。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2.能力目標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3.教育目標:通過學習了解東南亞各國經濟的特點,從而比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形式上的差異。教學重點:掌握占世界前
51、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教學難點: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上節課內容。請學生說說東南亞的氣候和地形。(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大家知道泰國的香米嗎?他與我們我家產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國就在東南亞,那么東南亞還有哪些物產呢?板書:富饒的物產三、講授新課:指導學生閱讀地圖的方法必須先看圖例。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書38頁圖26東南亞的物產分布。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總結: 1礦產資源:石油、錫石油:印度尼西亞、馬來西
52、亞、文萊錫:馬來西亞是世界上錫產量最多的國家2糧食作物:水稻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3熱帶經濟作物:簡單介紹。天然橡膠: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分居世界前三位。油棕(棕櫚油):泰國的棕櫚油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椰子(椰油):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總結南亞的物產,完成書上練習題鍛煉學生讀圖解題的能力,養成學生讀圖解題的習慣四、小結與練習:總結本節課知識,最后綜述東南亞的主要內容和知識點。目標檢測和填充圖冊上的練習題練習。五、作業:目標檢測相關內容。教學后記:學生進行了長時間的學習后,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提高,課程的設計注重知識的遷移,舊知識與新知識遷移,從
53、亞洲遷移到非洲。有的學生可能如魚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學生畏難,在課堂上要注意啟發、引導、鼓勵。第12課時第二節 南亞(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能在圖上填出南亞的國家和主要城市。2.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3.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征。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教育目標:了解中國主要鄰國的知識內容。教學重點: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源地、流向、流經國家
54、、注入地等特征。教學難點: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征。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用具:教學掛圖、板圖、多媒體復習提問上節課主要內容。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提出問題:請同學說說你了解的西亞。(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教師提示從位置、地形、資源、宗教四方面談)二、導入新課:以歷史故事傳說引入新課內容。中國古代發明了指南針后,非常注重對外的交往,有絲綢之路、有鄭和下西洋、有鑒真東渡、也有我們從小就聽遍了的唐僧取經也就是歷史上的玄奘西行。而玄奘和尚的目
55、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找了解這些歷史故事的學生為全體學生簡單介紹,提高興趣。三、教授新課: 南亞次大陸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南亞次大陸名稱的由來 讓學生通過讀圖找出印度(南亞)地理位置:(通過板圖及一連串的問題啟發學生。)1位于亞洲的南部,西臨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南被印度洋包圍。2北回歸線穿過中部。指出南亞的范圍:包括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島、馬爾代夫群島。3印度次大陸。強調次大陸的概念不同于大陸或島嶼,而是“相對獨立”地形特征 通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四個主要地形區及分布特點,還可以與北美洲聯系(順時針旋轉90度)指導學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特點)的方法分析
56、地形特征。利用書上練習,講授解題思路與技巧。1. 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 2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3南部是德干高原補充黑板簡圖 : 完成書上練習進行讀圖、析圖訓練。(邊看邊畫,加深印象。鍛煉學生讀圖的能力。)河流在地圖中找出南亞兩條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在黑板簡圖中繪出大體位置、形狀指導學生讀圖分析,通過閱讀南亞地形圖,并對照南亞地形圖分析河流的流向、發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經國家。四、小結: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五、作業:配套練習六、教學后記:本節課主要讓學生練習讀圖能力,通過地圖掌握你所需要的地理知識。本節課可以多加入一點學生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圖獲得地理知識。第13課時南亞(二)教學目標
57、1.知識目標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及農業的影響。了解南亞的主要農作物的種類、分布及與自然條件的關系。了解南亞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區之一,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了解南亞的工業發展概況,印度的主要工業部門及電腦軟件業的發展概況。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3.教育目標:了解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發源地,以及宗教對南亞各國的影響。教學重點: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及農業的影響。了解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發源地,及宗教對南亞各國的影響。教學難點:了解
58、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及農業的影響。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用具: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上節課主要內容。請同學說說南亞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一.導入新課:從西游記中我們看到唐僧取經的天竺氣候是怎樣的?學生討論回答。二.講述新課:氣候特征指導學生熟悉解題思路。從緯度位置入手,探討南亞地區可能的氣候類型。逐月降水量圖 指導學生按照(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年溫差、年降水量、降水季節差異)的方法分析氣候統計圖。根據地圖冊第8頁觀察南亞的主要氣候類型利用書44頁的活動分析南亞地區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
59、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吹向陸地,給南亞陸地帶來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時東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區降水特別多的原因分別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和西高止山脈的迎風坡,在西南季風的影響下地形雨特別多。通過板書及一連串的問題啟發學生。分析并得出結論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板書總結。1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西北部有少量熱帶沙漠氣候,南部有少量熱帶草原氣候。2一年分三季 濕季雨季610月份 西南季風 干季涼季11月次年2月 東北季風 熱季35月份簡單介紹南亞的農作物及分布:簡單介紹農作物與自然環境的聯系水稻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國西部和印度半島西部沿海地區小麥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帶黃麻恒河下游地區棉花德干高原西部以“玄奘
60、取經”和“印度的牛”以及蛇為切入點,吸引學生提高興趣宗教與社會(各宗教在南亞的主要分布國家以學生自學的形式獨立解決問題。)1 南亞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區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人口超過一億利用新聞(如火車出軌事件、沉船事件等)使學生理解南亞的人口密度較大,人口素質一般,科技水平欠發達,安全隱患較多。回憶上學期所學的知識,分別列出世界人口前10位的國家2南亞8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其中印度最發達 電腦軟件占據重要地位3南亞是世界古文明發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發源地佛教斯里蘭卡、錫金、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爾伊斯蘭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代夫 二、作業:目標檢測上的題目教學后記:本節課通過對亞洲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語文核心素養培訓
- 照明工程試驗檢測培訓
- 校園食堂食品安全培訓
- 滅火的基本知識及培訓
- 消防知識普與講座
- 餐飲食品流通許可證辦理流程
- 實施果樹苗木繁育質量控制規范
- 加強血脂異常患者家庭護理培訓
- 電梯安全管理人員競聘考核資源庫加答案
- 空調維護保養手冊
- 日處理-30噸鮮奶的脫脂乳粉廠設計
- 工程項目邀請招標招標文件
- 城區中壓管網安全現狀評價報告
- 光谷之星中國建筑科技館建筑設計方案文本
- 氨吹脫塔單元設計示例
- 研究生入學體檢表-2
- 環境工程復試題
- 畢業設計(論文)-汽車用液壓串聯雙腔制動主缸的設計
- 科學院大學博士入學復試匯報個人介紹PPT模板
- 迎春杯2023年-2023年中高年級初賽復賽試題真題整理
- 濕熱、霉菌、鹽霧設計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