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優秀語文課件_第1頁
再別康橋優秀語文課件_第2頁
再別康橋優秀語文課件_第3頁
再別康橋優秀語文課件_第4頁
再別康橋優秀語文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再別康橋優秀語文課件作者簡介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等。1916年秋赴津,京讀大學,曾拜梁啟超為師。1918年8月赴美國留學,獲文學碩士學位。1920年追隨羅素而赴英國,后進康橋大學(劍橋大學)皇家學院以特別生資格隨意選課聽講。1922年回國,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大學任教。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創刊,與聞一多負責編輯。是“新月”詩派最有代表性的詩人。1931年11月19日,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時年35歲1916年考入北大,與16歲的張幼儀結婚。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

2、學位, 期間邂逅了林徽音。1922年3月,與張幼儀離異,8月回國。1923年與胡適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泰戈爾訪華,任翻譯,后隨泰戈爾 漫游歐洲。同年認識有夫之婦陸小曼并相戀。1926與陸小曼結婚。1927年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授1930年秋,應胡適之邀,到北京大學任教1931年11月19日,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 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 時年35歲。張幼儀 徐志摩生如夏花之絢爛“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康橋cambridge,即劍橋,鄰近 康河,以劍橋大學聞名于世.詩人曾在劍橋大學學習生活過.1928年,詩人第三次漫游歐洲.在

3、一個明媚的夏日午后,詩人獨自悄悄來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園,在那一木一花中尋覓當年的歡聲笑語和那灑落其間的青春年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他的詩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再別康橋.走近康橋:康 橋 我敢說,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條水! _徐志摩康 橋 情 結 “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徐志摩寫作背景 康橋,又稱劍橋,是劍橋大學的風景勝地,位于康河(Cam)上。康河河身曲折通幽,兩岸是蔥綠的草坪和學院的建筑。橫跨兩岸的康橋是一座三環洞的小橋,秀雅別致,橋的兩端是斜依的垂柳,風景旖旎。 1921年春,詩人在劍橋大學學

4、習,因愛情生活的失意和痛苦,孤獨中,他常來此觀看落日飛霞,或在星光下聆聽水聲。1922年秋,詩人離開劍橋時寫下了康橋西野暮色等詩。1925年游歷歐洲,去倫敦因拜訪作家哈代而未能故地重游,回國后寫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1928年6月,詩人再次去歐洲觀光。他在哲學家羅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誰也沒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橋,在那里靜靜地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由于他當時比較忙,要趕著去會見另一位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

5、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偶然 這是徐志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徐志摩與林徽因愛的經典 走誦進讀康經橋典1.注意詩歌的節奏、重音,朗讀時語調柔和、舒緩. 2.欣賞詩歌優美的語言.感受詩人對康橋的深情.3.朗讀時力求做到抑揚頓挫身臨其境、聲情并茂.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難舍難分揮手告別圖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

6、的心頭蕩漾。歡喜眷戀河畔柳影圖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更加眷戀青荇柔波圖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永久眷戀榆蔭潭藻圖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高潮洶涌撐蒿尋夢圖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低落靜默夏蟲悄夜圖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依依不舍招手惜別圖1難舍難分揮手作別云彩圖2歡喜和眷戀河畔金柳倒影圖3更加歡喜和眷戀青草水底招搖圖4對康橋的永久戀情榆陰浮藻清潭圖5感情達到高潮撐篙漫溯尋夢圖6情緒低落黃

7、昏夏蟲沉默圖7難舍難分招手惜別云彩圖意境,情趣與意象的融合全詩感情線索第一節:透露難分難舍的離情,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第二五節: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第六節:由幻想回到現實,情緒低落下來;第七節:呼應開頭,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 去的哀愁。一、分析首尾:作者再來康橋,再別康橋,來去都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要這樣? 開頭:三個“輕輕”,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同時體會到,康橋是美麗,而這美最集中的表現在一個“靜”字。三個“輕輕”是詩人對康橋之美的觀照,即使“作別”一刻還要把這種寧靜之美藏于內心,不忍打破這種寧靜之美的惜愛之情得以展現,并為全詩確定了情

8、感基調。 結尾: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 對康橋愛得情深意摯,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兒,緩抱軟吻”(再會吧,康橋!),深怕驚醒了它。二、分析2-6節:詩人重回康橋,漫步于秀麗的康河之畔,美麗的風景盡收眼底,詩人把他最喜愛的風景寫到了詩中。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1、第二節“金柳”:柳,還是一種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國人眼中,柳與離別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在中國古詩中有折柳送人習慣,而送人常在長短亭,楊柳岸邊。如:詩經小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斯,雨雪霏霏。”西安有個地方叫灞橋,是古代送別的地方,傷心不過灞橋柳。故夕陽中的河畔的金柳,就別具意義了,別離愁情就更濃了。

9、 常言“花紅柳綠”,在作者筆下,河畔的柳樹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既與夕陽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給柳樹披金似乎沒見到過)金又是最富貴的一種顏色。這里的柳已經不是普通柳樹了,而是代表著整個康橋,作者對康橋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選擇了柳樹最美的時刻來加以描繪,還把柳樹比作新娘,連影子都是燦爛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時刻,由此可見,康橋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金柳的“艷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蕩漾,詩人為什么說“在我的心頭蕩漾”?在我的心頭蕩漾”,無非是說康橋已經在詩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難以忘懷,表達了詩人對康橋喜愛之情。 2、第三節“青荇”: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水草,

10、而且還是在爛泥上,為什么徐志摩卻愿意做這樣的一條水草?用了什么手法? 在這里,軟泥讓人們聯想到泥的細膩與光滑,也很可愛,讓人有親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 “招搖”在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擬人,“招搖”的意思本來是故意張大聲勢,引人注意。“招搖撞騙”“招搖過市”中的“招搖”都是這個意思。這里的意思應該是“招手搖擺”,仿佛在招手致意,寫出了水草對詩人的歡迎態度。這里是貶義褒用,朱自清春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清風流水應和著。”明媚的春光下,喜不自勝,是一種感情的極致,所以才“賣弄”。而在

11、康河波水的柔情款款之中,怎能不讓青荇招搖呢?因為招搖得殷切,所以詩人心甘情愿地做柔波中的一條水草。 在詩人的眼里,“泥”是“軟泥”,“波”是“柔波”,草是“油油的”。本來很一般的景物為什么會在詩人的眼里變得如此美好?因為這些景物上寄予著作者對于康橋的無限留戀。柳草本無情,有情的是詩人,當它們變為詩人筆下的形象時,也就飽含了詩人的情感。3、第四節“清泉”:“清泉”一般是碧綠的,作者為何將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榆蔭下的那一潭清泉叫拜倫潭,杰出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拜倫就在這里綻放理想。年輕的徐志摩也就在這里成為拜倫思想的追隨者和崇拜者。他那對“愛、自由和美”的追求不正像天上的虹霓一般美麗,沉淀在潭水中

12、,幻化成彩虹似的夢。這清泉是詩人的青春,是詩人的夢想與追求,他如何能不如癡如醉地愛著它呢? 4、五六節:徐志摩是一個浪漫的追夢人,今天要告別心愛的康橋了,他是怎樣和自己的夢想告別的?這兩段的感情相同嗎?(一段是喜悅,一段是悲傷。)哪個詞語表現了他的喜悅與悲傷之情?“放歌”與“沉默”。詩人為什么想要“放歌”?“放歌”就是要放聲歌唱,人在高興之時,唱歌就能體現出喜悅。因為他覓得了“一船星輝”,也裝載了五彩斑斕的希望,眼前的美景和內心的喜悅幻化成夢一般的境界,達到了喜悅的極點。夢想在閃光,詩人心情舒暢,要禁不住內心的喜悅而放歌。但是,詩人放歌了嗎?是什么使得詩人的感情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是離別之情,

13、從“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可以看出來,連熱鬧的夏蟲也沉默了,連昔日熱鬧的康橋也沉默了。 “笙蕭”是中國傳統的用以抒發感情的樂器之一,此時他生怕打擾驚醒了他心愛的康橋,只能悄悄欣賞,默默作別。悄悄無聲,笙簫有聲,這是一對矛盾,但在作者這里卻達成了統一。中國有這么一句古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用在此處明顯不妥,可改做“別有深情摯愛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悄悄有孤寂的意思,離別的笙聲更加劇了作者內心的孤寂)詩歌三美音樂美每節押韻首尾呼應巧用疊詞搖草來彩娘漾虹夢溯歌簫橋來彩輕輕的油油的悄悄的音樂美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 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

14、橋;來,彩。 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回環復沓。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回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繪畫美色彩絢麗富于動感比喻形象金柳青荇清潭星輝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新娘彩虹繪畫美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畫面美。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每一節都是一幅畫。流動美。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美,給人以立體感。 建筑美詩節勻稱詩句整齊全詩七節每節四句兩兩錯落每句六到八字整齊而有變化建筑美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

15、再別康橋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美在獨特美在新穎美在傳情意象美音樂美每節押韻首尾呼應巧用疊詞建筑美詩節勻稱詩句整齊富于動感繪畫美色彩絢麗比喻形象美儲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一文中說:“內涵是它的骨骼,辭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的的房子外面沒來一些現代美的彩色和輪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藝術。”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這首詩運用優美抒情的語言,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橋,在河中泛舟的所見、所思、所感,表達了對母校熱愛、依依惜別的深情.思考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全詩抒發了什么感情?詩歌延伸補充:

16、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探究:“再別康橋”和其它離別詩在送別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山在玉壺。李 白贈 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卻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羞, 道一聲珍重, 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

17、里有 蜜甜的憂愁 沙場娜拉!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輕輕地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這是詩人隨泰戈爾訪日后的感懷之作。詩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別時一剎那的姿態,“溫柔”、“嬌羞”、“蜜甜的憂愁”準確地傳達出少女楚楚動人的韻致以及依依惜別的情懷,“不勝涼風”的“水蓮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終使詩人對日本之行的觀感定格在“水蓮花”般的少女“一低頭”的溫柔之中。 贈汪倫 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雨霖鈴 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