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如何發力_第1頁
財政政策如何發力_第2頁
財政政策如何發力_第3頁
財政政策如何發力_第4頁
財政政策如何發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正文目錄TOC o 1-1 h z u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一、赤字設定體現積極財政取向 4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二、廣義預算赤字略高去年實際 5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三、廣義預算支出增速溫和回落 6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四、更加關注隱性債務 10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五、仍然注重定向調控 12圖表目錄圖表 1中國赤字安排隱含的名義 GDP 通常低于實際情況 4圖表 2以往年份 GDP 增速目標通常超額完成 5圖表 32021 年“三本賬”和“四本賬”預算

2、收入變化較大 6圖表 42021 年廣義赤字預算安排與 2020 年實際廣義赤字相當 6圖表 51 萬億特別國債流轉過程中存在重復計算 7圖表 62021 年廣義預算支出增速繼續溫和回落 7圖表 72021 年廣義財政支出力度仍高于 2019 年 8圖表 82018 年以來減稅降費取得顯著成效 8圖表 92018 年以來減稅降費持續推進 9圖表 10盤活存量資金幫助平衡財政收支缺口 9圖表 112017 年中央掀起一輪嚴控隱性債務增量行動 10圖表 122021 年實現絕對意義上政府降杠桿難度較大 11圖表 132020 年政府部門顯性杠桿率快速上升 11圖表 14債務付息在中央政府支出中的占

3、比進一步提升 12圖表 152020 年財政直達資金主要用于六穩、六保 12圖表 162021 年中央本級支出預算連續第二年負增長 13圖表 172021 年財政支出繼續向民生傾斜 13圖表 182020 年財政加大衛生和社保就業支出 14圖表 192021 財政工作重點支持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產業升級、生態建設 15圖表 202021 預算草案目標向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民生性支出傾斜 152021 年 3 月 11 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查通過了國務院提出的關于 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 2021 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其中披露了 2020 年財政資金各

4、科目的收支、調轉情況,以及 2021 年財政收支預算的詳細信息,借此可更好地把握 2021 年財政政策的變化和方向。本文研究了 2021 年中國財政的廣義預算赤字和廣義支出規模變化,對近期激起千層浪的“政府杠桿率要有所降低”進行了扼要剖析,并梳理了今年財政支出注重定向調控的特點。我們認為, 2021 年財政政策以積極姿態向常態回歸;對隱性債務風險的關注提升,隱性債務監管進一步強化可能是降低政府杠桿率的主抓手;通過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擴圍、中央本級支出持續負增長、繼續加大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強化了財政政策的“定向調控、精準調控”。一、 赤字設定體現積極財政取向2021年財政赤字安

5、排隱含了較保守的名義GDP預期,與政府工作報告實際GDP“6%以上”的安排相銜接,且赤字率設定在2019和2020兩年目標的平均值上,體現了政策的連續性。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擬安排赤字規模是3.57萬億,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為2019年2.8%和2020年3.6%的折中)。據此計算,2021年財政預算赤字隱含的名義GDP增速為9.8%。這體現了政府工作報告對2021年實際GDP“6%”以上的預期目標,但顯著低于目前市場對2021年中國實際GDP增速的預期。由于去年超低基數,目前市場對今年實際GDP增速預期在8.8%,而對CPI和PPI預期分別在1.5%和3%,按照2: 1權重,對應的

6、GDP平減指數約為2%,由此計算2021年名義GDP增速約為10.8%,比財政赤字所隱含的名義GDP增速要高1個百分點。不過,從歷史上看,每年赤字安排隱含的名義GDP增速往往偏低(因為多數年份都超額完成增長目標);且按照目前市場預期的名義GDP增速計算今年赤字率,也不會明顯低于3.2%(說明赤字率設定體現了基本的政策取向)。正如李克強總理在兩會后答記者問中所指出的,今年之所以將實際 GDP 增速目標僅設定為“6%以上”,主要出于三重考慮:一是,隨著中國的 GDP 總量持續擴大,目前 6%的增速目標已經不低;二是,引導大家將注意力放在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三是,為了與今后目標平穩銜接,

7、不宜 大起大落。總體上,這體現了宏觀政策的“連續性”,而這種連續性在赤字率設定上也是一脈相承的。在經濟恢復性增長的情況下,以超過 3%的赤字率設定保持了積極財政政策的形象。圖表1 中國赤字安排隱含的名義GDP 通常低于實際情況%名義GDP同比赤字隱含名義GDP同比201612840201120132015201720192021E 資料來源:wind,圖表2 以往年份GDP 增速目標通常超額完成%政府預期目標:GDP:同比GDP:不變價:同比121086420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資料來源:wind,二、 廣義預算赤字略高去年實際2020年中國財政收支相比預算“超收

8、少支”,導致廣義赤字僅使用了預算安排的78%。2020年財政所預設的支持力度較大,廣義預算赤字為11.2萬億,包括:狹義赤字3.76萬億、地方專項債3.75萬億、一般公共預算中的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2.7萬億、特別國債1萬億。但是,由于中國經濟超預期復蘇,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這三本賬的實際收入均高于預算收入,尤其是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預算高出1.2萬億。而三本賬的實際支出均低于預算支出,尤其是政府性基金支出比預算少了0.8萬億。也就是說,2020年僅政府性基金所使用的赤字就比預算少了2萬億(對應于地方專項債的使用很可能是不充分的,這也是2021年年沒有再提前下

9、發專項債額度的原因)。具體地,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實際收支差額為6.27萬億,政府性基金預算實際收支差額2.45萬億,合計為8.72萬億,比預算安排的廣義赤字少了2.5萬億。李克強總理今年兩會后答記者問時提到,由于去年政府采取的政策“規模、力度是合理的,準備的儲備政策后來也沒有用”。這從2020年財政的多收少支中得到鮮明體現。2021 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社保基金預算收入相比于 2020 年執行數變化較大,主要是去年國有企業利潤上繳、社保費階段性減免、及政府性基金少支,造成基數變化。1) 2021 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在 2020 年大增 38%的基礎上,依然保持了 11

10、.2%的兩位數增長。這主要是因為 2020 年政府性基金實際支出不及預算安排,形成了較低基數。2)2021 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大幅減少 18.9%,主要系 2020 年加大國有企業利潤上繳力度,2020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執行數大增 20.3%,帶來去年高基數。3)2021 年社保基金預算收入比 2020 年大增 23.7%,主要因為 2020 年的低基數。出于在新冠疫情期間為企業減負的需要, 2020 年實行了社保費階段性減免,社保基金收入中的保險費收入相較于 2019 年下降了18.8%。圖表3 2021 年“三本賬”和“四本賬”預算收入變化較大單位:億元2020預算數 2020執行

11、數 2020年執行-預算 2021預算數 2021預算/2020執行一本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027018289526251976508.1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7850245588-22622501201.80%二本賬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814469348912043945271.10%政府性基預算金支出126124117999-812513126611.20%三本賬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3638477811403877-18.90%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6152544-7126484.10%四本賬社保基金預算收入7728772116-51728918123.70%社保基金預算支出822847

12、8835-3449864139.60%資料來源:wind,2021 年廣義預算赤字略高于 2020 年實際使用的廣義赤字規模。今年的廣義預算赤字安排包括:狹義赤字 3.57 萬億、地方專項債 3.65 萬億、一般公共預算中的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 1.68 萬億,合計為 8.9 萬億,比 2020 年廣義預算赤字減少 2.3 萬億,比 2020 年廣義實際赤字略微增加 2000億。其中,主要是特別國債不再發行,減少 1 萬億;一般公共預算中的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可理解為跨周期調節的“蓄水池”)減少約 1 萬億;而在狹義赤字和地方專項債上僅有略微下調。可見, 2021 年廣義預算赤字“退坡”

13、,主要體現在特別國債和調入資金上,這也是地方專項債和狹義赤字安排高于市場預期的主要原因。圖表4 2021 年廣義赤字預算安排與 2020 年實際廣義赤字相當特別國債(歸屬于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部分)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專項債赤字廣義預算赤字廣義實際赤字萬億12108642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資料來源:wind,三、 廣義預算支出增速溫和回落我們將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兩本賬的支出加總,可以衡量廣義財政支出。需要注意的是, 2020 年發行特別國債,其在財政賬本里的流轉過程如下:收入端,10000 億特別國債作為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支出端,

14、7000 億作為對地方政府性基金的轉移支付,然后由地方政府性基金再調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00 億調入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再由中央轉移支付給地方。最終,特別國債從“政府性基金預算”進入了“一般公共預算”,通過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主要用于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在這個過程里,造成 1 萬億特別國債在政府性基金預算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里各計算了一次。因此,在計算廣義財政支出時,需要剔除掉這一重復計算。中 央轉移支付 7000億調入 3000億支出3000億抗疫、保就業、民生、市場主體等一般公共預算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發行1萬億特別國債圖表5 1 萬億特別國債流轉過程

15、中存在重復計算地 方調入 7000億(估算)支出7000億資料來源:財政部,我們將近年來中國廣義財政支出的預算數與上年實際值做同比,計算財政支出安排的增長情況。結果是,2020 年和 2021 年,廣義預算支出相比上年實際財政支出的增速均溫和下降。2021 年,這一增速為 7.9%,低于 2018-2020 年。這體現經濟恢復性增長情況下,財政政策從危機應對模式回歸常態模式。圖表6 2021 年廣義預算支出增速繼續溫和回落萬億廣義預算支出,左廣義預算收入,左3.0..1-054.8-41077540廣義預算支出/上年實際支出-1

16、廣義預算收入/上年實際收入-13530252015101415161718192021% 151050(5)(10) 資料來源: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9),我們再采用另一指標,以廣義預算支出占當年財政赤字隱含的名義 GDP 的比重,來衡量財政的積極程度。可見 2021 年財政政策相較 2020 年積極程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 2019 年。圖表7 2021 年廣義財政支出力度仍高于 2019 年34.834.034.232.031.331.531.631.430.629.328.2%廣義財政支出/財政赤字隱含的名義GDP 3735333129272511121314151617181920

17、21資料來源: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9),以同樣方法計算近年來廣義財政收入增速,可看到 2018 年減稅降費持續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2018年政府啟動了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政策,減稅降費目標從上年的 5700 億直接增至 1.1 萬億,2019 年進一步上升到 2 萬億,2020 年增至 2.5 萬億。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數據,2016 年至 2019 年,中國宏觀稅負(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占 GDP 比重)分別為 17.47%、17.35%、17.01%和 16.02%,2020 年進一步降至 15.2%,比“十二五”末 2015 年的 18.13%降低近 3 個百分點。這反映在

18、廣義財政收入增速持續慢于廣義財政支出增速上。2021年廣義財政預算收入增速為5.7%,持平于 2018 年、且仍低于廣義預算支出增速 2.2 個百分點,意味著減稅降費的政策導向仍在持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 10萬元提高到 15 萬元。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 100 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圖表8 2018 年以來減稅降費取得顯著成效億元政府預期目標:減稅降費稅收收入占GDP比重(右軸)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1617181920%

19、18.017.517.016.516.015.515.014.514.0 資料來源:Wind,圖表9 2018 年以來減稅降費持續推進年份主要減稅降費措施2018完善增值稅制度,降低制造業、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等;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調整優化稅率結構,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等;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 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等;調整完善進出口稅收政策,分兩批對4000 多項產品提高出口退稅率并簡化退稅率結構;進一步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停征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工本

20、費等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等2019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實施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 16%降至 13%,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從 10%降至 9%;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繼續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2020在實施降低增值稅稅率、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降低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性政策的基礎上,根據應對疫情的需要,新出臺實施 7 批 28 項減稅降費政策,及時推出免征中小微企業社保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和部分行業增值稅等階段性措施2021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 10 萬元提高到 15 萬元;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

21、 100 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 3)取消港口建設費,將民航發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標準再降低 20%;4)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進一步提高到 100%,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資料來源:2018-2021 年各年預算草案報告,補充一點,2018 年以來減稅降費帶來的廣義財政支出與收入增速差異擴大,中間的缺口不完全是由廣義赤字彌補,還通過一般公共預算的“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填補了很大一部分。2018 年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從上年的約 1 萬億上升到 1.5 萬億,2019 年進一步達到 2.2 萬億,2020 年主要是特別

22、國債調入資金增加,剔除特別國債后,調入資金下降到 1.6 萬億。2021 年計劃調入資金和使用結轉結余略增加至 1.7 萬億,進入高位穩定階段。這其中主要是兩塊:1)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調入增加;2)地方政府使用往年結轉結余資金增加,該項貢獻更大。圖表10 盤活存量資金幫助平衡財政收支缺口億元從地方調入及使用結轉結余中央政府性基金+中央國有資本經營調入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20152016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剔除特別國債)20172018201920202021預算 資料來源: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9),2

23、015 年 1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 70 號文關于進一步做好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的通知,其中出臺兩項重要措施:一是“各級一般公共預算 2012 年及以前年度結轉(不含權責發生制)資金,應當作為結余資金管理,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統籌用于 2015 年及以后年度預算編制”;二是“各級政府性基金預算結轉資金原則上按有關規定繼續專款專用。結轉資金規模較大的,應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每一項政府性基金結轉資金規模一般不超過該項基金當年收入的 30%”。由此支撐了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補充,和地方結轉結余資金使用的增加。四、 更加關注隱性債務2021年財政預算報告更加關注隱性債務風險,對財政可持續的要求提

24、升。在2021年財政收支形勢分析部分,草案提及“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也不容忽視”.而2020預算草案對應部分未提及“債務”,更多地考慮特殊時期應對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風險。在財政改革發展部分,2021年“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單列,而上一次“財政風險”單列在2017年預算草案,2017年也是中央掀起一輪嚴控隱性債務增量行動的一年。圖表11 2017 年中央掀起一輪嚴控隱性債務增量行動時間文件/會議主要內容2017.04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不得以借貸資金出資設立各類投資基金,嚴禁地方政府利用 PPP、政府出資的各類投資基金等方式違法違規變相舉債。2017.06

25、關于堅決制止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嚴禁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舉債。2017.07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2017.07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效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2017.07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各地要落實屬地責任,堵住“后門”,堅決遏制違法違規舉債。2017.11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 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的通知對違法違規的 PPP 項目進行集中清理、集中整頓,防止 PPP 項目異化為新的地方融資平臺。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2

26、021年3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政府杠桿率要有所降低”,使得市場對財政政策超預期寬松的看法被動搖。對此,我們理解如下:政府杠桿率降低不太可能是指顯性政府債務。按照2021年國債新增2.75萬億、地方債一般債新增0.82萬億、地方專項債新增3.65萬億,合計政府債務漲幅是15.5%。而2021年名義GDP增速預計在10.5%附近,無法支撐政府顯性債務率不增。政府隱性債務率下降的難度也很大,可能意味著新一輪“監管風暴”。按照IMF對中國政府部門廣義債務率的估計, 2017年之后,政府隱性債務率開始超過顯性債務率(對應于融資平臺、政府性基金等預算外債務),且2018、2019兩年二

27、者差距進一步拉大。2020年中國政府顯性債務加速擴張, IMF預估的政府部門顯性債務為46.2萬、隱性債務為48.6萬億,預計2021年隱性債務增速仍在15%左右。如果2021年要實現政府隱性債務率下降,則需要隱性債務增速進一步走低。在近年來隱性債務監管持續高壓的情況下,可能意味著需要掀起新一輪“監管風暴”。這就需要考慮到實體經濟在疫后復蘇中的承受能力。邊際意義上的政府杠桿率下降是可行的。2020 年 IMF 估算的中國政府廣義債務漲幅是 18.5%,特別是政府顯性債務增長 22%,而 2020 年中國名義 GDP 僅增 3%。2021 年政府廣義債務增速回落至 15.2%,政府顯性債務增速降

28、至 15.7%,而名義 GDP 增速預計可上升到約 10.5%。這意味著從“二階導”的角度,2021 年政府杠桿率上行的斜率勢必會放緩。圖表12 2021 年實現絕對意義上政府降杠桿難度較大%顯性政府債務率隱性政府債務率顯性政府債務(增速)隱性政府債務(增速)79111122.8.611.10.2807060504030201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E20212022202320242025資料來源:https:/ HYPERLINK /zh/News/Articles/2021/01/06/pr211-china-imf-ex

29、ecutive-board-concludes-2020-article-iv-consulta /zh/News/Articles/2021/01/06/pr211-china-imf-executive-board-concludes-2020-article-iv-consulta tion,促使政府部門杠桿率下降(或上行斜率放緩)更可能體現在隱性債務層面,隱性債務監管加強的可能性不容小覷。對政府部門杠桿率關注的背景是,2020 年中國顯性政府債務上行大幅加快,而隱性債務增速亦未見放緩。2021 年中央預算支出中,債務付息為僅次于國防的第二大開支,且占比進一步上升;全國公共預算中,債務付

30、息也是除教育、社保就業、農林水事務等民生領域之外,在支出中占比上升的科目。圖表13 2020 年政府部門顯性杠桿率快速上升%政府部門杠桿率中央政府杠桿率地方政府杠桿率50454035302520151050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 資料來源:wind,圖表14 債務付息在中央政府支出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各項支出占中央本級支出比重20202021預算5040302010國債科公教一糧外防務學共育般油交付技安公物息術全共資服儲務備0資料來源:Wind,五、 仍然注重定向調控財政政策對“定向調控”的著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建立常態化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并擴大范

31、圍”。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國務院創新推出了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將1萬億特別國債和1萬億新增赤字全部轉給地方,其中1.7萬億納入直達機制,省級不留,資金直達市縣基層。如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中指出的,“如果我們當時重點考慮上大項目、搞大產業,時間恐怕得200天以上”。根據財政部數據,2020年僅用20天,就將95%的中央直達資金下達市縣基層,省級財政細化下達時間平均僅有一周。根據直達資金監控系統數據統計,截至 2020 年底,各地直達資金形成實際支出 1.561 萬億元,占中央財政已下達地方資金的 92.3%;尚未支出的 1304 億元資金主要是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省級留用部分和跨年度項目結轉

32、資金,已按有關規定結轉到 2021 年使用,繼續用于項目建設和抗疫等相關支出。1.561 萬億元支出中,市縣基層支出共 1.5 萬億元,占比 96.1%。2020 年直達資金自帶“六穩”、“六保”屬性。2021 年直達資金擴圍,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等也將納入。同時,將直達機制的規模從 1.7 萬億大幅上調到 2.8 萬億,意味著今年財政對民生的支持力度仍強。圖表15 2020 年財政直達資金主要用于六穩、六保2020年財政直達資金支出結構支持減稅降費政策落實18%其它12%就業補助、職業技能提升 4%困難群眾生活補助9%保基本民生57%資料來源:Wind,“中央本級

33、支出繼續安排負增長”。2021 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安排較去年實際收入增長 8.1%,但中央本級支出同比為-0.2%,連續第二年負增長,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大幅下降 14.1%。中央進一步大幅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但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 7.8%、增幅明顯高于去年,其中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等增幅均超過 10%。2021 年 3 月 15 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服務業、小微企業和一些地方經濟恢復仍然面臨不少困難”,財政政策仍堅持“過緊日子”,著力確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圖表16 2021 年中央本級支出預算連續第二年負增長萬億4.03

34、.53.02.52.01.51.00.50.0萬億中央本級支出預算地方公共財政支出預算(右軸)2520151050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資料來源:Wind,“重點仍是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根據財政部披露的數據,2021 年一般公共預算的支出結構中,教育、社保和就業、農林水事務占比最高,并將進一步提高;衛生健康支出占比相比去年有所回落,但仍高于疫情之前。2020 年公共財政支出減少了對城鄉社區事務、節能環保和科學技術的支出,而加大了對衛生和社保就業的支出 2021 年財政支出結構仍延續了這種注重惠企利民的趨勢。引起警惕的就

35、是,2021 年債務付息支出增速和占比均在提升。圖表17 2021 年財政支出繼續向民生傾斜%一般公共預算各科目支出:占比20192020202120151050教 社農城衛交育 保林鄉生通和水社健運就事區康輸業務債科節務學能付技環息術保 資料來源:Wind,圖表18 2020 年財政加大衛生和社保就業支出20182019202030%公共財政支出:同比20100(10)(20)債衛社教農文交科節城務生保育林旅通學能鄉付健和水體運技環社息康就事娛輸術保區業務(30) 資料來源:Wind,此外,2021 年預算草案還重點做出了以下支出安排:1)社保和就業。進一步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

36、劑比例至 4.5%,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安排 1473 億元。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 559 億元,增加 20 億元,支持地方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2)教育支出。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安排 1770 億元,增長 4.3%。3)醫療衛生。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 30 元,達到每人每年 580 元,同步提高個人繳費標準 40 元,達到每人每年 320 元,個人繳費可按規定在稅前扣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 5元,達到每人每年 79 元。4)擴大有效投資。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 6100 億元(增加 100 億元)繼續支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工程,推進“兩新一重”等重大工程

37、建設。5)鼓勵研發。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增長 10.6%,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進一步提高到 100%。6)暢通外循環。外經貿發展資金安排 117 億元,增長 10.2%,促進貿易創新發展;同時支持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7)鄉村振興。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原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排 1561 億元,增加 100 億元,重點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鄉村振興底子差的地區傾斜。8)新型城鎮化。中央財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安排 350 億元,健全成本分擔機制,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務需求。9)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大氣污染防治 資金安排增長 10%,重點支持北方冬季清潔取暖和打贏藍天保衛戰;水污染防治資金安排增長 10.2%,主要用于長江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