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從《大學》到大學生人格修養_第1頁
關于從《大學》到大學生人格修養_第2頁
關于從《大學》到大學生人格修養_第3頁
關于從《大學》到大學生人格修養_第4頁
關于從《大學》到大學生人格修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從?大學?到大學生人格修養論文關鍵詞:?大學?人格修養論文摘要: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多元化、物質化與金錢化,正極大地影響和沖擊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大學生而言,學習?大學?,汲取其精華,特別是借鑒其中關于人格的修養理論、修養方法、修養途徑,對其安康成長和全面開展是很有裨益的。隨著全球化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無限延伸,以等價交換、追求效益和利益最大化為根本特征的經濟規律和原那么迅速滲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引發了義與利、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與現實實用主義的沖突。價值多元化,甚至物質化或金錢化,正極大地影響沖擊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面對現實世界,作為新世紀

2、大學生,如何才能抵御這方方面面的沖擊與影響?如何保持獨立人格?如何自處?筆者以為,惟有加強自我人格修養,修養治學,立身處事,方可處之。在現代漢語中,“人格一詞,引自日文,日文詞形與中文寫法是一樣的。從字源上看,“人格是英文“persnality的意譯,詞源于拉丁文中的“persna,原意是指面具(ask)。在我國古代漢語中,雖然沒有“人格一詞,但與“人格有關的詞匯是比擬多的,如“人品、“品德、“人性等。何謂“人格,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最早對人格的定義做過綜述,大致考察了50個定義,但至今學界尚無定論。如何理解“人格?筆者比擬贊同黃希庭先生對“人格的看法一“人格就是我國古代學者所說的蘊蓄于中。形之于

3、外。正如英國學者塞繆爾斯邁爾斯在?礪煉完美人格?中所說,人格是可以通過礪煉到達完美的。也就是說,人格是可以進展修養的,并可以無限接近理想人格。關于人格修養的理論,最早可追溯至?周易?。?周易?提出了君子的自強人格。?周易?特別強調修養對人格的重要作用,“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第一卦,乾)“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第二卦,坤)比擬系統地闡述如何進展人格修養的,那么是?大學?,其全文僅有1753個漢字,卻提出了一整套的人格修養理論。千百年來,?大學?在知識分子心目中分量極重,是天下士子們的必讀之書。即便是到了現代學制施行之初,?大學?仍然作為國文教材,編入修身一科

4、。所謂修身?簡言之,修養一己之德性情操,勉以躬行理論謂之修身,本質上來說主要是指人格修養。?大學?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云:“自天子以致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由此可見,人格修養對每個個體而言都是很有必要的。對大學生而言,學習?大學?,汲取其精華,特別是其中的人格修養思想,有利于自己的成長和開展。“子程子日:?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且不管?大學?是否是孔子遺留下來的書(也有學者考證?大學?為曾參所作),但宋代大儒程頤認為,?大學?作為開場學習儒家理論進展道德人格修養的門徑,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即使到今天,?大學?中的人格修養思想,仍然是很有價值的。

5、其人格修養的理念和方法,對培養大學生的光芒品質、自強不息精神,幫助大學生成長和開展,仍然具有新的時代意義和作用。第一,?大學?中治國平天下的世界觀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大學?在開篇就提出“三綱八目,“三綱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綱目結合的目的設計理念,給了天下讀書人一個自我塑造的人格形式和追求遠大理想的人格修養途徑。為廣闊知識分子設定了一種治國平天下的世界觀。也就是說,樹立遠大志向,是一個人,一個讀書人,一個想成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門坎。不修養人格,不陶冶情操,不樹立遠大理想,就做不了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

6、一個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作為也就無從談起。古往今來,但凡有作為的人無不注重理想、志向。對大學生而言,尤其如此,只有樹立了遠大志向,才有努力奮斗的正確方向和不斷前進的動力,才能保持高昂的熱情和旺盛的斗志,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作為當代大學生,只有志存高遠,將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進步和開展嚴密相聯,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促進國家富強和民族興盛。第二,?大學?中自強不息的人生觀促使大學生與時俱進。在現代社會,面對科學技術越來越強大的力量及其所顯示的無比宏大的威力,普通個體顯得越來越渺小和微缺乏道。悲觀、絕望、頹廢,正在人類中蔓延。現實社會的劇烈競爭、金錢主

7、義、物質主義正在浸透著社會各個層面。這些,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甚至大學生忙于追星,滿足現狀,不思進取,追求享受,甚至沉迷于虛幻的網絡世界。而?大學?提出的自強不息的人生觀對大學生有教育意義。通過樹立自強不息的人生觀,大學生可以抵御那些消極影響,改變消極思想和不良行為;通過人格修養,大學生可以防止渾渾噩噩,積極進取,使自己不因挫折而失意,不因得志而自滿;通過人格修養,大學生可以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第三,?大學?中重義輕利的價值觀有利于幫助大學生防止人格異化。現代社會,是宣揚利益的時代,正如伊壁鳩魯所言:“利益是我們的唯一推動力。“人永遠服從他理解得正確或不正確的利益。馬克思說過,人是一切社會

8、關系的總和。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同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每一個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利益不僅成為了經濟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而且成為了人全部行為的最主要動力。“是否有用與“趨利避害,已經成了人衡量和選擇所有事物、行為和關系的唯一標準。人不僅不再是價值衡量的標準和終極價值目的。而且人本身的價值也由市場來衡量。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人講務實際,精于計算,越來越相信金錢主義、物質主義。這樣,人的異化,人格的異化,就在人們每天進展的“衡量和選擇所有事物、行為和關系中悄悄地發生了。那么大學生如何處理呢?大學?提出了重義輕利的價值觀。“?楚書?日:楚國無以為寶,為善以為寶。“舅犯日:亡

9、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是故財聚那么民散,財散那么民聚。這種義利價值觀有利于幫助大學生處理好人與物、財的關系,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防止被金錢所左右甚至奴役。“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那么財恒足矣!對于有創業精神的大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很好的理財方法。因此,擁有這樣的人格修養的人,能砥礪人格,有效地抵御金錢主義、物質主義,合理調節自己的心態,不因利欲而熏心,從而有利于防止人格的異化。第四,?大學?中誠信忠恕的交往觀有利于幫助大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如何與人相處,?大學?提出四個交往原那么:一是誠,即坦誠。“

10、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也就是說,只有老實公正、真心實意,才能與人和諧相處。二是信,即誠信。“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_13可見,誠信是與人交往的根本前提。?大學?的這種誠信為本的人格修養理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仍然有重要意義。老實守信、言行一致,在人際交往中有著重要作用。三是忠,即忠實。“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怎么理解這個“忠呢用孔子的話說,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

11、,勿施于人,要用“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思維形式和待人態度來對待同學、朋友和親人。四是恕,即寬耍“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絮矩之道。就是說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寬恕,即寬以待人,以德報怨,與人為善。通過認真品讀?大學?,我們發現,它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套比擬完好的人格修養之道。對大學生如何進展人格修養而言,?大學?所提供的人格修養之道具有很強的理論價值和理論啟發意義。概括而言,大致有如下修養方法、步驟和途徑:第一,志

12、存高遠。自古以來,儒生們都有宏偉理想,“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經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大學?開宗明義,提出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說,儒家認為,人有德,才能有大智慧、大胸懷,方能志存高遠。由此可見,大學生欲進展人格修養,必須立德,必須志存高遠。為了實現“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的人格理想,?大學?提出了宏偉的奮斗目的治國、平天下。這也是千百年來千千萬萬儒生士子傾其一生努力奮斗的目的。古人尚且如此,那么今天的大學生更應該立志以天下、國家為己任,將個人的興衰榮辱、前途命運與祖國嚴密相連。通過礪志法,志存高遠,鼓勵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進步專業技能,提升自己的

13、綜合素質,為經濟社會作出應有的奉獻。第二。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概念。北宋朱熹認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盡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窮究事物的原理法那么而總結為理性知識。格,至也。物,猶事也。致,推極也,知,猶識也。作為大學生,如何做到格物致知?筆者仔細解讀?大學?后,比擬贊同朱熹的看法?大學?的要害是“格物,格物的要害是切己。切己是精神要求,格物是身體力行。切己方顯以為格物,格物所指必歸于切己。所謂“切己,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內剩如何運用內省法呢?“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

14、不習乎二是篤行。?禮記?云:“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篤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說文解字?對“篤字的解釋有兩種:一為固也,二為厚也。從這個意義出發,只要明確目的,堅決意志,堅持不懈,就能真正做到“篤行。因此,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要格物致知,實際上就是八個字,即“德技共舉,知行合一。第三,正心誠意。?大學?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可見正心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正心呢?大學?認為,一是要正視憤怒、恐懼、愛好、憂患等四種情緒,因為“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惋,那么不得其正;有所恐懼,那么不得其正;有所好樂,那么不得其

15、正;有所憂患,那么不得其正。二是專心一意進展修養,并堅持不懈。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最好的方法是,大學生每天堅持記日記,以此來對自己進展反躬自剩“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那么,如何誠意呢?大學?倡導慎獨法。“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在?說文解字?中,將“慎解釋為恭謹之意,而“獨有兩層含義,一是人單獨的詳細方位,二是內心活動的狀態。那么,慎獨的本質內容是不管任何時間、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都應老實無欺。“自欺與欺人,勢相因,始自欺,終必至于欺人。特別是在現代商品社會、利益時代,自欺與欺人有其天然生長的土壤,開展的條件。要誠意,靠外力約束或外部壓力是不可能起到根本性作用的。?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慎獨法是一種比擬理想的“誠意方法。參考文獻:1黃希庭.人格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9:5.23周禮儀禮禮記.長沙:岳鹿書社,19897:531.4中庸大學.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22:19.5伊壁鳩魯.十八世紀法國哲學.上海:商務印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