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業公司航測工作技術總結報告_第1頁
某煤業公司航測工作技術總結報告_第2頁
某煤業公司航測工作技術總結報告_第3頁
某煤業公司航測工作技術總結報告_第4頁
某煤業公司航測工作技術總結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西某煤業數碼航測工程技術總結報告二。年 月第五章內業成圖山西XX煤業數碼航測工程自20年4月初開始,20年 5月底全部結束。成果如下:1: 2000地形圖測量,面積12. 27M2;1: 5000地形圖與地 形地質圖測量,面積12. 27km2;1: 5000正射影像圖測量,面積 12. 27km2;近井點測量9個。二空三加密本次工程工程加密精度指標如下: 相對定向的剩余上下視差:qWO. 008nm1,由PATB程序計算 結果顯示,每個像對自動相關匹配的點數最少為120-150點之間,最 多到達600點以上,平均在250點左右。模型連接較差計算公式: sW0, 06 M 10-3人? Mf

2、 3 zO. 04 IO/0式中:$一平面位置較差,m; Zz一高程較差,m; M一像片比例 尺分母;f一航攝儀焦距,mm; b一像片基線長度,mm。大地定向后,定向點殘差、檢查點的不符值及公共點較差符合下表規定:絕對定向限差表限差工程 s (mm) z (m)定向點殘差0.40. 6檢查點不符值0. 71.0公共點較差1. 11.6像片掃描分辨率為0. 00641口由加密結果分析空三加密的精度符合限差要求。加密工序如下:1、需要的資料有:數字影像、外業控制點資料及帶有外業控制 點精確位置的控制片。2、平地、丘陵、山地采用全野外布點,加內業點連接;相片航 向重疊度要求到達60%,旁向重疊度要求

3、到達30%;因為影像或地形 等原因外業控制點不能滿足重疊要求的情況,增加內業點加強連接。3、加密精度要求(見下表)1: 2000加密點精度要求地形類別限差點別平面位置限差(mm)高程限差(mm)平地基本定向點0. 3多余控制點0. 5公共點較差0. 8丘陵地基本定向點0. 30. 26多余控制點0. 50.48公共點較差0.80. 7山地基本定向點0.40. 6多余控制點0. 71. 0公共點較差1. 11.6高山地基本定向點0.40.9多余控制點0. 71. 5公共點較差1. 12.44、加密成果:該測區采用局域網加密的作業方式:測區一加密成果:95定向點的中誤差(m)和點數:Mkx=-O.

4、 21895 Mky=O. 275Mkz=O.22895Mks=-0.244Mkz=O.22895Mks=-0.24495定向點最大誤差(m) : -0. 233-0.2120. 273 TOC o 1-5 h z 連接點的中誤差(m)和點數:Mcx=-0. 25235 Mcy=0. 21535Mcz=-0.220 35 Mcs=0.20235連接點最大誤差(m): -0. 263-0.2150.216本測區最大高程:1942. 872本測區最大高程:1942. 872最小高程:1359. 709測區二加密成果:定向點的中誤差(m)和點數:Mkx=-0. 20595Mky=-0. 27295M

5、kz=0.25695Mkz=0.25695Mks=0.24395定向點最大誤差(m) : 0. 285-0. 2610. 245連接點的中誤差(m)和點數:Mcx=0. 23933連接點的中誤差(m)和點數:Mcx=0. 23933Mcy=-0. 24833Mcz=-0.245 33 Mcs=O. 25133連接點最大誤差(m): 0.218-0.3170. 222本測區最大高程:1989. 290最小高程:1360. 250其相對定向與絕對定向及加密中的各項限差均符合規定及設計 需要,可供下工序使用。三礦區正射影像圖制作 在EPT軟件中對原始影像勻色處理。基于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MapMatr

6、ix,導入空三加密成果, 對每個立體像對生成DEM (2mX2m),并進行拼接,后利用點、線、 面三種編輯方式編輯測區DEMO根據礦方要求,由原始影像疊加測區DEM經過數字微分糾正 生成GSD為0. 5m單像幅正射影像。在EPT中加載MapMatrix工程,將DEM及單像幅正射影像關 聯到鑲嵌工程中,指定分幅范圍,形成圖幅結合表后系統自動對所有 影像進行分幅處理,而后對所有圖幅進行拼接,生成整個測區的L 5000正射影像圖。將生成的正射影像導入CASS軟件,疊加測區矢量注記(包括 居民地、山溝、水系、道路及工礦設施名稱等)。加注圖框圖名等要素,對圖幅進行整飾處理。10四內業數據采集本次成圖數據

7、采集使用武漢航天遠景公司的MapMatrix全數字 攝影測量工作站,按規范要求分層進行地貌和地物要素的數據采集, 生成*.DXF標準格式的地形圖數據文件。本次測圖工作同時安排17 臺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進行。數據采集經加密成果導入一相對定向 -核線重采樣一測圖(多要素數據采集)完成。采集完成后導入南方 CASS7. 1軟件進行地形圖編輯,編輯時均按照圖式規定進行。1 1: 2000地形圖的數據采集與編輯(1)居民地本次測繪對房屋進行了詳細采集,依據不同性質,采集時測標中 心切準房角或房邊。當采集既有房檐又有女兒墻的房屋時均以房檐外 邊線為準進行采集。編輯時均參照采集數據按圖式符號規格進行編 輯

8、。直角房屋按軟件設計進行編輯直角,房邊移動參數均不大于圖上 0. 2mm; 一般房屋輪廓線其凹凸在圖上小于0.4mm時,簡單房的輪廓 線凹凸在圖上小于0.6mm時均綜合成直線表示;圍墻遇簡單房、棚房 及一般房屋時,圍墻均斷開不連通表示。(2)工礦建筑及其它設施影像清楚的需依比例表示的獨立地物采集時均測出底部外輪廓, 不依比例表示的獨立地物切準定位點直接調用符號;礦井按煤礦地 質測量圖例中井筒符號表示;煤倉是先繪出外輪廓再加注記表示; 連片成群的同類設備用地界圈出范圍,內繪不依比例符號;傳送帶依11 比例表示;其它工、農業設施、科學、文教、體育設施,有紀念意義 的建筑物、文物古跡及宗教設施均參照

9、外業補調資料用相應的圖式符 號表示。(3)道路及附屬設施道路及其附屬設施用相應線型、線寬及符號表示;等級公路注公 路名稱或道路編號,注鋪面材料,未注等級;大車路按實際影像測繪 為雙線,編繪時大車路一般參照外業調查的路寬數編繪;小路測成單 線;鄉村路根據實際情況分別依比例或不依比例以雙線或單線表示。 內業采集道路過程中如遇散列式居民地那么道路正常穿過,如遇街區式 居民地,道路只通到村口;依比例的涵洞要連虛線,非依比例的涵洞 未連虛線;電氣化鐵路的電桿,測圖按實際模型逐桿采集。(4)管線及附屬設施電桿、架、鐵塔均按模型實測;電力線、通信線編輯時在村莊外 連成實線,在房屋密集處及公路50m以內只表示

10、桿位;桿架上變壓器 按圖面距離不能表示時將兩電桿移位,保證中間黑塊長2nlm (2X1)O(5)地貌本區等高線的采集均為人工采集,未用自動生成等高線的功能; 本區為黃土丘陵地貌,沖溝內業按模型采集;本區梯田坎內業按實際 模型進行了采集,對梯田坎過密的地方做了適當的取舍,但最上層和 最下層均予以表示,中間每隔1cm左右選取一條以顯示梯田總貌特 征,并適當測注了一些比高,對于特征坎逐一予以準確表示;高程注 記點圖上每10X10cm2內10-15個,注至0. 1m,多數高程注記選取12 了一、二類方位物和山頭、鞍部、凹坑、溝渠低(攝影時無水)、溝 渠邊、路中心及路交叉處等地形變換點;密集居民地內未繪

11、等高線, 僅用地貌符號及高程注記點顯示地形的起伏;礦渣堆(肝石山)用地 類界圈出了范圍,測注頂部高程并加注“肝”字。(6)水系及附屬設施寬度大于1m的水渠用雙線表示;澆地水渠兩側有土城(堤)、其 城(堤)高出耕地面0.5m以上,按堤上渠(有堤岸的水渠)表示, 低于0.5m以下時,按一般渠表示;池塘均采集水涯線及周圍的坎線, 編輯時遵照水塘的坎沿線與水涯線之間小于圖上1mm時,以坎沿線為 準用坎符號表示,大于1mm時分別表示;寬窄不一,彎彎曲曲的溝渠 按河流采集,河流的水涯線及兩岸的陡坎按模型采集。(7)植被本區植被均采用相應符號按圖式規定注記表示。(8)基礎控制點幾何水準點和經四等以上水準聯測

12、的三角點、GPS點的高程注至 0. 001m,測距高程或GPS測定的高程注至0. 01m; GPS點、導線點在 成圖時注記了等級、點名;成圖成果未表示像控點,均按一般碎部點 表示。各種地圖要素之間配合恰當,線狀要素遇注記、地物及高程注記 等進行了間斷或銜接的處理。等高線遇植被符號時盡量錯開。漢字及 數字注記參照外業資料按圖式注記。單位及居民地跨圖幅時,其名稱 不在圖廓間注記,注在各自圖幅內。本區內村名或地名,在舊地形13圖中有一些采用的地方習慣名字,本次采用國務院公布的簡化漢字即 GB2312 表示。2、1:2000地形圖補調外業人員參照本區正射影像圖,根據實地情況,對內業采集的地 物地貌數據

13、進行補充調繪。對于內業測圖不能準確判斷的地物等都由 外業調繪完整。(1)居民地外業對內業能判斷的農村集中式居民地均準確描繪其外圍輪廓, 內部著重表示其街道和主要巷道,寬度在1M以下的次要巷道根據實 際情況需求進行了選擇性的表示;房與房的間距大于15M的單獨表 示,內部超過100/的空地均已劃出,為了考慮調繪的速度綜合的房 屋均未繪暈線,由內業按規范和圖式表示;街區式的居民地,外業調 繪出由房屋組成的外輪廓或由垣柵構成的外輪廓,以及街道的通向與 道口的相關位置;分散式的居民地,外業調繪出各建筑物的特性和相 關位置,各類道路通過居民地時,其道路符號保持了連續性,沒有中 斷;本區有個別靠山房,靠山一

14、側輪廓線不能準確表示時,那么用虛線 表示,在內業編輯時與等高線配合好;外業對本區窯洞進行詳細調繪, 對三個以下窯洞,參照規范表示,對4個以上(含4個)成排連窯洞, 準確測出兩端的窯洞,中間填滿窯洞符號,并將窯洞符號與陡坎、等 高線配合好;外業對遠離居民地有方位作用的房屋均已單獨調繪,破 壞房屋及廢墟也均已表示;外業對各項注記均進行實地調查更正,注 記位置表示適當,不壓蓋主要地物和道路交叉口,更沒有跨越居民地14 注記。(2)獨立地物外業對測區內的獨立地物如水塔、煙囪等均已準確調注;成群的 墳地是外業在影像圖上用地界繪出范圍,其內配置符號,散墳按實地 位置調注。(3)道路及附屬設施本區普通公路、

15、簡易公路、大車路、鄉村路、小路,外業調繪時 用簡化符號表示;對通過本區的各類等級公路、國道、省道以及大車 路等,外業實測路面寬度、路名及路面材料等信息;公路上的路堤路 塹外業有個別地方未調繪,內業按照立體影像加繪路堤路塹;道路兩 旁的成排行樹、電力線、通訊線按圖式要求正常表示。(4)工礦設施對規劃區內的各個建筑物、廠房、辦公樓等名稱外業均進行調查 核實、正確注記;被高大建筑物遮蓋的地物或影像不明顯的地物,外 業量測或調繪其準確位置,并繪出相關位置略圖;對礦區附近的居民 地亦標注出當地常用的名稱。(5)管線和垣柵外業對永久性的電力線、通訊線等均進行了調繪,根據內業測得 的線桿、電線塔,外業按實際

16、情況連接所有電力線和通訊線;對地面 及架空管線均進行調繪,并注記輸送物質,如:“水”、“油”、“氣” 等,地下管線一般不表示,但其出入口和檢修井都已進行調繪。(6)水系及附屬設施15本區河、溝、渠寬度在圖上大于0. 5mm時用雙線表示,小于0. 5mm 的用單線表示,并加注了流向;水井、泉、水窯按真實位置用符號表 示,用機械提升的水井加注了 “機”字,在房屋內的電機井除房子符 號表示外,旁注“機”字。水井量注了地面至水面的深度,由內業測 注了水井的地面高度。(7)地貌外業對不能用等高線反映的天然或人工地貌元素,如:陡崖、滑 坡、山洞、漏斗、土堆、地穴等,按圖式規定已調繪于影像圖上;地 貌按現狀

17、表示,地類界外業調繪時用紅色實線表示;各種天然形成和 人工修筑的坡坎,外業調繪其坡度,坡度在70以上時以陡坎表示, 70以下時表示為斜坡,兩梯田坎間在圖上小于8mni時適當取舍;梯田坎外業未進行調繪,由內業根據影像加以測繪,以能表示地形特征 為原那么。(8)植被大面積成片分布的苗大面積成片分布的苗、經濟林、草地(半荒植物)等外業均在數字影像圖上圈定范圍,并注明樹種及平均高度,小面積的用相應圖 式符號表示;地類界與地面上有實物的線狀符號(如道路、陡坡等) 重合,或接近平行且間隔小于圖上2mn)時,地類界省略不繪。當與境 界線、管線符號重合時,地類界移位0.2師繪出。1: 2000地形圖外 業調繪

18、時均未表示零星散樹,內業成圖時按照相應位置與影像加繪, 村子周圍有不很明顯的棗樹和發芽遲慢的其它樹種也由內業加繪。(9)地理名稱調查注記16山西某煤業數碼航測工程技術總結報告編制人員:審 核: 提交單位:提交時間:二。年 月調繪人員認真對居民地、工礦企業、機關、學校、醫院、農(林) 場、名勝古跡以及山嶺、溝谷、河流等名稱進行了調查核實、正確注 記,并與舊1: 50000地形圖核對錯誤與否;外業對居民地注出當地 常用的自然名稱,較大的居民地根據實地情況調注總名和分名,并用 不同的字體及級別注記在影像圖上;水系、山脈等地理名稱,只調注 了遠近知名的統一固定名稱,對于沒有明確的名稱未進行調繪。注記

19、采用了 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附錄A的說明注記簡注表, 說明注記采用國務院公布的簡化漢字,填寫規格整齊。3、1:2000地形圖的完善與修正內業人員根據外業補調內容,并結合成圖規范,對所采集居民地 和建筑物賦予了正確的代碼及相應的名稱、層數、房高等屬性值;外 業對道路調繪名稱、性質、寬度等信息,內業根據測得的道路中心線, 偏移實際距離的寬度,并賦予相應注記等屬性;對等高線密度很大的 陡坎、陡崖等區域,編輯等高線,保持曲線連續不間斷,對等高線矛 盾的區域進行編輯;根據調繪內容對所采集水系賦予正確的代碼及相 應的屬性值,對于有方向要求的水系要素進行了方向調整;編輯電力 線和

20、通信線使其連通和連續;面狀植被要素根據外業調繪情況用地類 界封閉圈定并賦相應的樹種、高度等屬性;各類控制點按圖式要求正 確表示,檢查其坐標正確,并將點名、等級等賦入屬性表;對其它要 素進行編輯并賦相應的屬性,按圖式正確表示各獨立地物。4、1: 5000地形圖數據的采集與縮編1:5000地形圖等高線依立體模型按5m等高距采集。17(1)居民地的縮編各種形式的單幢房屋,根據圖上的實際大小,分別用依比例尺、 半依比例尺、不依比例尺三種形式表示。主房旁側非規劃修建的零散 附屬建筑未表示;著名的工廠、學校、機關、車站等有幾何圖形的樓 房,依實際模型反映其幾何特征,未進行取舍;一般的普通房屋,凸 凹局部大

21、于圖上0. 5mni時,真實表示房子外形,小于0. 5mm時,按取 多、舍少的原那么處理;凹凸局部相當的以房角為準取舍;對毗連成片 的街區,進行了綜合取舍;在顯示街區外輪廓特征的前提下,凸凹部 分一般在圖上小于1mm的按規格綜合表示,居民地外圍的獨立房逐個 表示,在表示不下時,舍小房,留大房。房屋間距圖上小于1. 5mm時,進行綜合表示。街區內部的空地在 圖上大于9mm2時,已在圖面上表示出來;行列式居民地不屬毗連成片 的居民地,原那么上只能作取或舍,不能進行綜合,須重點反映主體房, 表達出行列式居住區的景觀,主體房間的次要配房舍去未表示,主要 配房擇要表示,須保持外圍特征。對院落整列式居住區

22、那么與主體房毗連的次要配房一般未表示, 面積較大的次要配房擇要表示與主體房不相毗連的配房擇要表示 形成院落的工人村、農村新村的小圍墻已舍去,保存外圍墻及通道; 對于分散式居民地,確保正確反映居民地的分布范圍、房屋分布特征 及密度比照,當房屋分布密集成團,圖上不能逐個表示時,外圍房按 真位置繪出,內部稍做適當綜合,同時,要表示分散的房和有方位作 用的單獨房屋;農村形成院落的居民地,有圍墻的小院落,小于3義3加18 時綜合到房屋中去,大于3X3mm時一般是單獨表示。不依比例的棚房僅在地物較少并具有一定方位作用時表示;房屋 式窯洞按房表示;居民地外完整、獨立的廁所需表示;院門、門墩、 門頂未表示,大

23、于5m (圖上1mm)時圍墻斷開,小于5nl時圍墻連通; 建筑物下的通道用門洞符號表示;門廊、雨罩不表示。廊房、檐廊、 挑廊及陽臺合并到主體房中;溫室、菜窯、花房均使用相應圖式符號 表不O(2)道路的縮編街道寬在圖上小于0. 5mm的,用0. 5mm寬的次要街道表示。大于 0. 5mm小于0. 8mm的街道用0. 8mm的主要街道表示;圖上寬超過0. 8mm 街道依比例尺表示。街道線與街區線(房屋或垣柵邊線)之間的距離 在圖上小于0. 5mm時,街道線省略不表示。各級公路的寬度是指公路路基寬度,公路名稱及鋪面材料照注; 高1m以上,長大于圖上5nm的實線公路路堤、路塹已表示;各等級 的虛線路上

24、的路堤未表示;雙線路在堤上通過時,按路堤表示。單線 路在堤上通過時,路繪至堤頭表示通過。寬度小于1mm的內部道路擇要表示;雙線表示的道路兩旁緊靠的 獨立房,房可稍移位但沒有保存間隔。單線路旁的房屋按真實位置繪 出,道路可移位,保存間隔0.2mm;鐵路、公路與河渠并行時,河渠 為次時適當做了移位;大車路、鄉村路及小路,道路密集時進行了取 舍,舍短留長要組成網狀;單線路上的涵洞以不依比例尺表示。(3)工礦建筑物的縮編19居民地內的宣傳牌不表示;工礦建筑物、公共設施和獨立地物是 具有一定方位作用或經濟意義的重要地物,圖上已準確表示。外輪廓 小于符號尺寸的只用符號表示。密集成群的同類地物,用點線繪出范

25、 圍,內配符號;漏斗采用L 2000圖式中的表示方法,即繪出外輪廓 并加注“漏斗”二字;礦井按煤礦地質測量圖例中的符號表示。(4)管線和垣柵的縮編居民地內和圖上長度缺乏1cm的管道未表示;大多只表示高壓 線,圖上區分桿(架按桿表示)、塔,電桿、塔須逐個繪出。電力線 連接成實線。在地物稀少的圖幅低壓線也進行了表示;通訊線只表示 拐點,中間內插配置桿,并連成實線。內插配置桿不代表實際桿位。沿公路、鐵路兩側的通訊線及高壓線在圖上距道路符號中心線 5nlm以內時不表示,但在分岔、轉折處和出圖廓時應繪一段符號以示 走向。主要堤上的電力線、通訊線也按此情況進行了處理;電力線、 通信線除遇街區式居民地間斷外

26、,其它情況均未間斷;桿上、架上及 居民地內的小變電室未表示。居民地外圍和院落外圍的圍墻均做表示,院落內部無界址分隔作 用的圍墻一般舍去未表示;柵欄、鐵絲網、籬笆在圖上長度小于5nlm 的一般未表示。(5)水系的縮編池塘邊線一般以塘坎邊緣線繪出(用細實線)。圖上面積小于 2 X 1mm2的放大到2 X Imm,繪出。水渠寬度小于1m者用單線0. 2mm,寬度在1 3m者用0. 5mm單20 線,大于3m者依比例編繪。單線水渠適當取舍;在房屋內的機井、 普通井繪房屋符號,旁邊分別加注“機”、“井”字。水池、水窖在符號內注“水”字,注不下時注符號旁,地物密集 區內小于111面的水池壓蓋其它地物時未表

27、示;圖上一般只表示高1m 以上的堤,地物稀少時,1m以下的堤也進行了表示。(6)地貌的縮編當兩計曲線之間距在圖上小于2mm時,就不再繪首曲線。等高線 標高注記采用“分散式”,其字頭指向高處,但防止注記字頭的一致 性,圖上每lOOcn?面積內標注13個。梯田坎過密時適當進行了取舍,圖上5 8mm一個,上層坎、下 層坎及外圍坎都保存了,不同層次的田坎不能綜合到一起。各種坎、 堤高度大于1m,長度大于5mm的表示。不區分田坎是否加固,均用 同一符號表示。沖溝在圖上寬度小于0. 5mm的用單線表示的;寬度在0. 5-1. 5mm 的用雙線表示;寬度在1.5mm以上的,溝壁用陡崖符號表示。溝寬在 圖上大

28、于3nun加繪了溝內等高線。對于沖溝特別發育的地區,進行了 取舍,但取舍后,保持了總貌特征,選取兩邊緣的和它們之間較大的 予以表示,舍去較小的次要的,但沒有進行綜合,只做取或舍。(7) 土質、GPS點的縮編自然土質坎用相應符號表示,一般使用棕色表示;高程注記點為 每個公里格網內1018個,高程點一般選取地形、地物特征點,舍 去非特征點。高程點注至0. Im; GPS點在1:5000圖式上沒有規21 定,借用1: 2000地形圖的圖式符號表示。(8)植被的縮編植被除旱地外均繪符號,其余的均按按圖式規格注記。松樹、柏樹為針葉,其余為闊葉林。4cm2以上的區分針葉、闊葉 和針闊混交林。居民地內的行樹

29、未表示,居民地外的一般都表示。道路交叉、公園、單位門口一般大于9nlm2的花壇保存,居民地內 部小于25nliII?的花壇舍去。街道中間起隔離帶作用的花壇一般未表示。 草坪改為花壇表示。(9)注記的縮編地物密集區內,工廠、單位名稱較多,單位名稱注記不下時,采 用簡注,簡注不下時,方舍掉。地名、單位名均注在相應圖幅內,圖廓間不注。名稱注記時,不宜多壓蓋地物,特別不壓蓋房腳、獨立地物等。村名、單位名稱用作圖名時,比普通的均大一號字。鄉鎮以上居 民地名稱選作圖名時,其注記未加大。沒有專有名稱的“商店”、“倉庫”、“車庫”、“教學樓”、 “浴池”、“幼兒園”等說明注記舍去未注。22第六章地質填圖為滿足

30、山西省XX能源集團煤炭勘探工程用圖需要,根據煤田 地質填圖規程(1 : 50000 1 : 25000 1 : 10000 1 : 5000)(DZ/T 0175-1997),我公司于20年5月初在本區進行了地質填圖工作, 本次地質填圖面積約13.4km2,目的在于通過地面自然露頭或人工地 質點進行系統的地質觀測,研究地面地質規律和地質構造發育特征,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特征及環境地質現狀。其主要地質任務為:.查明地層層序,詳細劃分地層,基巖地層填圖單位劃分到“組”, 新生界地層劃分到“統”。. 了解地質構造形態,初步查明地層斷距大于10m斷層的地面 位置及性質,初步查明長度大于100m的褶曲軸

31、的地面位置。.調查區內生產礦井及老窯情況。. 了解其它有益礦產的賦存情況。.調查了解測區內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現狀。2011年5月1日,我公司進駐施工現場,開始了地質填圖工作, 于2011年5月6日完成了全部野外地質工作,經資料整理、圖件編 繪和文字報告編制,在此基礎上提交山西省神達能源集團煤炭勘探 地質填圖總結。一概況(一)位置與交通23 本區位于寧武縣東北部,行政區劃隸屬于寧武縣陽方口鎮管轄。北同蒲鐵路從本區西部通過,太原至大同公路與北同蒲鐵路線并 行,陽方口到神池、河曲、保德;寧武至豈嵐、靜樂亦有公路相通, 簡易公路可達各煤礦及大局部村鎮,交通條件較好。東部高山區地形 復雜,交通

32、不便。(二)自然地理.地貌本區總體地勢東高西低,最高點位于本區東部,標高為 1917m,最低點位于本區西南部溝谷,標高為1389m,最大相對 iWj差 528m, 一般iWj差 100m 左右。.氣候本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多風沙。年降水量約486.1mm, 年蒸發量10002000 mm。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晝夜溫差大, 年平均氣溫6.2,極端最低氣溫-27.2C,極端最高氣溫33。 無霜期一般為120天左右。.地表水本區水系均屬海河水系桑干河流域,區內溝谷發育,雨季時 樹枝狀溝谷有短暫洪流匯入大的溝谷。區內無泉水分布。.地震據地震局資料統計,本區及其周邊地區歷史上未發生過破壞性地 震,按

33、照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本區屬6度 區。24(三)以往地質工作及質量評述寧武煤田開發及調查早年即有之,有些已無所考查,大規模的地 質調查工作是解放后才開始的。1956年華北煤田地質局調查隊編集了山西省煤田地質普查報告, 對寧武煤田煤質有一初步認識。1957年華北煤田地質局測制1/20萬“寧武煤田概略地質圖”,為 煤系地層劃分、地質構造、煤層分布規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958年華北煤田地質局143隊,對寧武煤田做了較系統的1 / 10 萬“地質測量”,并提交了山西寧武煤田地質報告。(四)礦井及小窯據調查本區停產廢棄的礦井有泰華煤礦、寧武榆樹坡煤礦及南岔 煤礦,由于礦井

34、已廢棄封口,無資料可查。二工作方法及質量評述(一)工作方法一.準備工作.根據本次的工作內容,詳細收集資料。.在深入研究已有資料的基礎上,選擇出露好的地段進行野外 踏勘,了解填圖區范圍、標志層特征及構造特征,對填圖區的地形地 質條件形成了一個整體的認識。二.確定地層標志和填圖單位根據煤田地質填圖規程(1 : 50000 1 : 25000 1 : 10000、251 : 5000)(DZ/T 0175-1997)的要求和本區實際情況,本次地質填 圖采用1: 5000地形圖,單位代號如下:OMC3 Pis/PR P2S/Q3/Q4 共7個填圖單位。三.填繪地質圖.地質點點距及密度根據要求,基巖間地

35、層界線點距小于100m,構造點點距小于 200m,第四系展及新生界與基巖露頭線點I近可適當放大。本次地質填圖采用全野外法作業,觀測點密度21.0%。.地質構造形態的控制初步查明斷距N10m的斷層、出露長度2100m的褶曲的地面位置 及性質。在填圖過程中未發現褶曲;在本礦區東南發現2條斷層,其中 Fi斷層走向為N10W,延伸長度340m,斷距10m0F2斷層走向為N10E, 區內延伸長度1750m,斷距4050m。.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繪(1)區內北中部發現有一處黃土滑坡,自北向南滑下,呈扇形 狀分布。面積75X100m2。(2)區內未發現對環境有影響的的污染源,也未發現省級文物 保護單位以上的

36、文物古跡和重要文物。四.測量工作本次地質填圖過程中對地層界線點、構造點(包括斷層、滑坡)、采用GPS進行了定點。26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章概況1 HYPERLINK l bookmark56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章技術局部2 HYPERLINK l bookmark58 o Current Document 一作業依據2 HYPERLINK l bookmark60 o Current Document 二使用儀器鑒定資料說明3 HYPERLINK l bookmark62

37、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章航攝工作4 HYPERLINK l bookmark64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章 像片控制測量與外業調繪6 HYPERLINK l bookmark66 o Current Document 一像片控制測量6 HYPERLINK l bookmark68 o Current Document 二外業調繪6 HYPERLINK l bookmark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五章內業成圖7一概述7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二空三加密7 HYPERLINK l

38、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三礦區正射影像圖制作10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四內業數據采集11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六章地質填圖23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一概況23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二工作方法及質量評述25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三地層29四構造3

39、1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五煤及其它有益礦產31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六水文地質32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七 工程地質及環境地質32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八結論33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七章地面控制測量35 HYPERLINK l bookmark34 o Current Doc

40、ument 一、近井點平面測量35 HYPERLINK l bookmark36 o Current Document 二、近井點高程控制36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八章 保證和提高質量的主要措施38 HYPERLINK l 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一數據平安保障措施38 HYPERLINK l bookmark44 o Current Document 二工程建設平安措施38 HYPERLINK l bookmark46 o Current Document 第九章檢查與驗收39 HYPERL

41、INK l bookmark48 o Current Document 檢查驗收依據39 HYPERLINK l bookmark50 o Current Document 二外業驗收39 HYPERLINK l bookmark52 o Current Document 三內業檢查驗收40 HYPERLINK l bookmark54 o Current Document 四最終成果檢查驗收40五.原始編錄和資料整理.各種原始資料編錄按規定的記錄內容和格式均在現場完成, 并檢查校對,做到了及時、準確、清晰、全面。.所有觀測點均統一編號,做到實地標記與圖面一致。.當天的野外資料按規定當天整理完

42、畢和清繪實際材料圖。(二)內業成圖外業結束后,室內利用“MapGis6.5”軟件進行編輯成圖。地質部 分參照煤田地質標準圖例(中國煤田地質總局1986)進行成圖。.編輯1: 5000地形地質圖利用“MapGis6.1”軟件,按1: 5000 1: 10000、1: 25000 地質 圖圖例要求,編輯成圖。.檢查驗收檢查內容:走線精度,原圖內容是否齊全,符號賦值是否規格標 準,然后進行集中了修改、編輯。(三)檢查驗收以煤田地質填圖規程(1: 50000 1: 25000、1: 10000、1:5000)(DZ/T-0175-1997)為依據。一.外業檢查驗收.作業員在作業當中進行了自檢、互檢。.

43、作業組長對資料經常性地進行了詳細檢查,發現有疑問和錯漏 時,并催促作業員修正。.外業工作進行一定階段后,技術負責對完成和正在完成的資料27進行了室內100%的檢查,在野外對主要構造線進行了巡視檢查,對 有代表性和室內發現的問題重點檢查,作業員補充糾正后,重新進行 了檢查;.外業工作結束和內業成圖結束后,公司技術管理部門對外、內 業工作進行了檢查并及時提出修改的有關問題。二.質量評級根據煤田地質填圖規程(1: 50000 1: 25000、1: 10000、1: 5000)(DZ/T-0175-1997)中附錄D的要求,外業評級結果為合格。(四)工作量本次地質填圖共完成實物工作量(見表2-1)。

44、表2-1工程單位完成工作量地質填圖km213.4外地質觀測點個262水井個2斷層條2業褶曲條0滑坡個11: 5000地形地質圖張11: 5000實際材料圖張1(五)質量評述本次地質填圖對區內不良地質現象進行了填繪;對區內的水井進 行了觀測,區內未發現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上的文物古跡和重要文 物。經檢查驗收,得出以下評述:28.工作方法正確,填圖工作量到達規范要求。.地層劃分正確,填圖單位劃分符合要求。.地質點定位、地質界線連線精度符合要求;構造線覆蓋地段 推測合理;內業成圖符合有關要求。(六)人員組本錢次地質填圖人員由3人組成,分別為閆璟,徐文紅、陳玉懷。三地層本區地層出露較好,出露的基巖地層依

45、次有奧陶系中統峰峰組 (O式)、石炭系上統太原組(C3%)、二疊系下統山西組(Pis)、及下 石盒子組(P1X)、二疊系上統上石盒子組(P2S)、新生界第四系上更 新統(Q3)、全新統(Q4),現將本區出露地層由老至新分述如下:.奧陶系中統峰峰組(02f)本區煤系之基底,分布于部邊緣地區,主要為深色、淺灰色致密 厚層石灰巖。.石炭系上統太原組(C3t)為主要含煤地層,厚78131m,巖性主要由灰白中粗粒石英砂巖、 砂礫巖,灰色、灰黑色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組成。其主要可采煤層 為9號煤層。.二疊系下統山西組(Pls)本組巖性由灰白色砂巖、灰黑色砂質逆掩等組成,與下伏太原組 整合接觸,底部有一層灰

46、白色厚層狀含礫中、粗粒砂巖(K3),厚度292.011.6m,平均為5.84m,其成份以石英為主,常含燧石的煤屑。本砂巖常為4號煤的直接頂板。本組地層上部常含有淺灰色粘土質泥 巖,中部含12層煤層(23號),一般為不可采薄煤層,僅個別 點可采。本組厚度2574m, 一般為50mo.二疊系下統下石盒子組(Plx)巖性以紫、黃、灰、綠色及雜色砂質泥巖、泥巖與灰白、黃、綠 色砂巖為主,底部有一層灰白、灰黃色的砂巖或砂礫巖,在本區普遍 發育,定名為標志層K4,厚度1.2310.22m,平均為9.47m。本組在地層不管從顏色還是從巖性講,與山西組地層截然不同, 極易分辨,本組地層厚度98156m, 一般

47、為120m,與下伏山西組地 層整合接觸。.二疊系上統上石盒子組(P2s)巖性主要是雜色的砂礫巖、砂巖、泥巖、以及砂質泥巖。厚230325m, 一般為 255mo.第四系上更新統(Q3)角度不整合于下伏各時代地層之上,厚度變化為。20m,上部 為淺棕黃色黃土狀亞砂土,亞粘土,質地均一,致密狀;下部為具有 垂直節理,并含有鈣質結核的淺紅色亞粘土、亞砂土。七、全新統(Q4)厚025m, 一般厚5m,主要為砂、礫石層,為現代河流的沉積物。30構造本區位于寧武煤田北中部,總體構造形跡與區域基本一致,為一 走向NNE、傾向NW的單斜構造。構造屬簡單型。本區未發現有巖漿活動。五煤及其它有益礦產(一)煤層一.

48、含煤地層及含煤性主要含煤地層為石炭二疊系太原組、山西組,太原組和山西組地 層總厚150m左右,共含煤56層,煤層總厚22m,其中山西組4號 煤層35m,太原組9號煤層位于4號煤層之下,厚1018.5m,均為 結構復雜、穩定的主要可采煤層。二.可采煤層勘探區內主要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及二疊系下統山西 組,其中4、9號為主要可采煤層,4號煤層位于太原組頂部,距山 西組底部K3砂巖0.4934.39m, 一般為17.8m,煤層厚35m,結構 復雜,含夾肝數層。9號煤層位于4號煤層下45.5080.77m, 一般 為69.2m,煤層厚1018.5m,結構復雜,厚度大,全區穩定可采。(二)其它有益

49、礦產本區存在的其它有益礦產主要為砂巖、石灰巖及煤中的稀有元 素。砂巖、石灰巖可作為建筑材料開發利用。由于煤層埋深較淺,不利于煤層氣開發利用。31六水文地質一.地表水區內地勢高低起伏,村莊零星分布。通過調查區內溝谷河流均為 季節性河流現已干枯無水。二.地下水.區內主要含水層(1)上石盒子組底部砂巖裂隙含水層、下石盒子組底部砂巖裂 隙含水層。(2)第四系松散含水層主要為第四系松散沉積物,含水層主要由礫石、細砂或砂土等組 成,主要分布于山間河谷地帶,富水性因地而異,愈靠近河谷富水性 愈好,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及河水的補給,受大氣降水影響明顯。.隔水層井田內的中上更新統其巖性主要為黃色亞粘土,含鈣質結核,

50、覆 蓋于各含水層上,使大氣降水不能直接入滲補給地下水。.采空區積水本井田及周邊老窯形成的采空區可能會積留一定數量的積水,采 空區積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七工程地質及環境地質(一)工程地質第四紀沉積物成因類型的劃分32.第四紀上更新世堆積物為洪積類型主要分布于本區各大溝谷的梁頂及山坡上。巖性為淺棕紅色,含 砂粘土、砂質粘土,含鈣質結核及礫石,夾有棕紅色古土壤層,垂直 節理發育。.第四紀全新世堆積物主要為沖積類型主要分布于河床、河漫灘及河流I級階地。主要由現代河流沖積 的砂、礫石、砂質粘土組成。(二)環境地質本區地貌形成屬于丘陵-低山地貌,地表經長期風化侵蝕,沖溝 縱橫交錯,地形復雜。風化剝蝕強烈,

51、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存 在。區內季節性河流在山谷地帶河床較窄,暴雨時易形成泥石流。雨 季由于水流的沖刷作用,將大量泥砂帶入河流。區內北中部發現有一處黃土滑坡,自北向南滑下,呈扇形狀分布。 面積 75xl00m2o綜合上述因素井田地質環境質量較好。八結論本區地質填圖從2011年5月1日開始外業作業,于2011年5月 6日結束外業工作。2011年5月完成了內業成圖。(一)主要成果及質量評述1、詳細劃分了地層。地層劃分合理,標志層明顯、比照可靠。332、調查了井、泉情況等。(二)資源遠景評價本區內煤炭資源豐富,煤層穩定,煤質優良,具有良好的資源條件。(三)存在問題及下步工作建議由于本區第四系黃土

52、覆蓋面積較大,地層出露不連續,基巖零星 出露,區內構造有待于進一步工作。34第七章地面控制測量一、近井點平面測量本次地面平面控制測量工程采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定。 在主井與副井周圍做9個D級GPS控制點,與國家兩個C級點相聯 系測量(百崖灣與二郎廟)。實地采用CORS網進行測量檢查兩個C 級點平面坐標和高程,檢查無粗差,成果可以使用。1.本次GPS網按照D級網技術要求測定。等級平均距離A(mm)最弱邊相對中誤D5W1051/80000注:邊長均大于200m,邊長中誤差小于20mmo.本次GPS網按照D級網布網原那么布設GPS網根據測區實際需要和布網狀況進行布設。兩點間相互 通視,有利

53、于常規測量施測時的應用。2)在布網過程中顧及原有的測繪成果以及各種大比例尺地形圖 的沿用。3)為求定GPS點在地面坐標系的坐標,應與附近的國家高級 控制點聯測,聯測2個C級GPS控制點。. GPS選點與標石埋設GPS點位的選擇符合技術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測量方法進 行聯測;點位的基礎應堅定穩固,易于長期保存,并有利于平安作業; 點位便于安置接收設備和操作,視野開闊,被測衛星的地平高度角應35大于15。點位附近沒有強烈干擾接收衛星信號的物體。GPS點均埋設永久性標石,標石埋設采用混凝土預制樁埋 設。.儀器設備:采用南方H82Gps接收機.外業觀測外業觀測同步時間均大于60分鐘。儀器高量取三次,取

54、平均值。 記錄觀測時間。.數據處理1)基線解算的質量檢驗:無論采用單基線模式或多基線模式解 算基線,都在整個GPS網中選擇一組完全的獨立基線構成獨立環, 各獨立環的全長閉合差滿足W VAz)絕對值滿足 VAxW3*3 VAyW3*3 VAzW3*S。約束平 差中,基線向量的改正數與剔除粗差后的無約束平差結果的同名基線 相應改正數的較差(dVAx、dVAy、dVAz)符合dVAxW2*d dVAy W2*。dVAzW2*3。二、近井點高程控制本次地面高程控制測量采用全站儀三角高程測量法。按照國家測36第一章概況山西XX煤業位于山西省寧武縣,為順應開展需求,委 托山西省XX公司于20年 月到月對其

55、進行數碼航測工程工程。1、主要工作內容(量)本次測繪范圍是礦界外擴200米后取正,面積為12. 27km2o1: 2000及1: 5000地形圖航測;1: 5000正射影像圖測繪;1: 5000地形地質圖測量;近井點測量9個。測繪基準(1)平面坐標系統平面坐標系統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2)高程基準高程基準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量規范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要求施工,全站儀三角高程測 量法可代替水準儀測量高差。本次三角高程測量按照等外水準測量要 求測定。水準閉合路線共測量16.9公里,閉合差限差為35Vz(L為水 準閉合路線長度)。內業計算采用南方平差易軟件計算。37第八章 保證和提高質

56、量的主要措施一數據平安保障措施設立以各作業小組組長為主的數據平安負責人。對所有的計算機 都安裝涉密數據加密系統,對進出的數據進行監控管理。除合同甲方,保證不向任何第三方提供本工程所涉及的任何成果 數據資料。二工程建設平安措施.按照國家有關測繪平安生產的有關文件和精神,嚴格管理工 程,認真組織平安生產。.建立嚴格的人身平安生產制度,保證工作人員的平安生產。.建立周到健全的儀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儀器的有效檢驗, 加強儀器的生產平安調度。保證儀器保養,保證采集數據的精度。.與甲方建立緊密的聯系,及時處理各種生產事故,保證生產 平安如期進行。38第九章檢查與驗收按照我公司IS09002質量認證體系進行

57、工程質量標準的各項技 術指標,保障平安施工并順利完本錢工程的測繪任務,特別加強了工 程技術質量管理,嚴格把關,確保本次測繪成果的質量。組織了一個以工程經理為領導的核心,以工程副經理為紐帶,由 作業組長組成的施工管理和技術管理網絡。強化以工程經理為中心的 專門技術管理組,指揮、協調和處理施工中的技術工作,及時解決施 工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和質量問題。施工期間技術負責經常深入生產一 線進行各工程施工組的指導和監督檢查,確保每道工序、每個作業組 及每個作業人員在施工中嚴格按操作規程、技術要求進行作業。建立 獎罰制度,獎優罰劣,發現違規工作及時糾正和處分,造成質量問題 要重新返工,把問題解決在施工一線,以

58、保證各項工作的方法正確, 資料可靠,數據真實,產品質量到達優良級。一檢查驗收依據1、本區工程技術設計書2、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 18316-2008)二外業驗收1、作業員在工作中及時進行自檢、互檢,作業組長對本組資料 進行室內100%的檢查,野外進行有目的檢查,發現問題實地進行修 正。392、本隊技術人員對全部原始資料,圖件進行室內100%的檢查, 野外進行抽查,各圖幅抽查點數大于本幅圖觀測總數的30%o3、修正各級檢查中出現的問題。三內業檢查驗收1、測圖人員自檢,發現問題及時修正。2、作業組長對本組測圖資料進行日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修正。3、編輯人員自檢,發現問題及時修正。4、作業組長對本組編輯資料進行日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修正。5、工程負責人對所有圖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