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常熟市土地利用現狀分析一、地理區位常熟市為江蘇省轄縣級市,副地級市,由蘇州市代管。簡稱虞。位于江蘇省東南部,東經12033,-12103,北緯3133,-3150。東鄰太倉,距上海100千米;南接昆山、蘇州;西接無錫、江陰;北瀕長江黃金水道,與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與張家港接壤。全境東西間最長距離49千米,南北間最長距離37千米。總面積1263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105.48萬人(2006年底)。常熟擁有中國沿海同類城市中最發達的立體交通網。全市擁有一條城際鐵路:滬通城際鐵路,四條咼速公路:蘇嘉杭咼速公路、沿江咼速公路、疏港高速公路、錫太高速公路,一條國道:G204國道,四條省道:S227省道、
2、S338省道、S342省道、S224省道。世界第一大斜拉橋蘇通長江公路大橋,橫臥大江南北。城區擁有全國同類城市中第一條開工且建設里程最長的環城高架快速化道路。本市城市輕軌、通蘇嘉城際鐵路、沿江城際鐵路也將在十二五期間建成運營。二、自然與社會經濟條件2.1自然條件常熟地處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緩傾。虞山海拔261米,為境內最高點。地勢低平,海拔大都在37米間。山丘主要有虞山、顧山、福山。其中以虞山為最,海拔261米,長6400米,東端蜿蜒入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說。水網密布,河湖縱橫,平均海拔高度僅8一5m。境內雖有以虞山為主的8個孤丘零散分布,共占土地總面積的1.3
3、%,最高的虞山海拔也僅281m,而平原與水域面積占了全市的98.3%。但由于成陸有早晚,沉積泥沙有粗細,地形仍有起伏,以及水域空間結構的不同,主要形成了4個地貌類型,這些地貌類型便成為全市自然條件差異的基礎。東北部為長江三角洲平原,高程在5m左右,土質沙性;西北部為高亢平原,地勢也較高,河網疏,亦屬沖積土層;南部為湖蕩平原,地勢低洼,河湖眾多,地下水位高,湖相波泥發育;西部一角為水網平原,占地面積較小,土壤質地適中。常熟地處北亞熱帶南部濕潤氣候區,季風盛行,四季分明,氣候濕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6C,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6.8C,年均降水量為1042.6毫米。夏季盛行海洋來的東南風,以炎
4、熱多雨天氣為主;春秋兩季為冬夏季風交替時期,常出現冷暖、干濕多變的天氣。常熟地處溫帶,屬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一年中,冬季盛行大陸來的偏北風,以寒冷少雨天氣為主;夏季盛行海洋來的東南風,以炎熱多雨天氣為主;春秋兩季為冬夏季風交替時期,常出現冷暖、干濕多變的天氣。日照:年平均總日照數2130.2小時,占可照時數的48%。全年總日照時數,最多年1967年為2512.3小時,占可照時數的57%;最少年1980年為1825.2小時,占可照時數的41%。日照差值687.1小時,日照百分率差值16%。日照的季節差異:45月為春雨季節,日照百分率為42%,屬全年最少,時值麥類、油菜
5、生殖生長期,光照偏緊;78月伏早,多晴好天氣,日照百分率可達5864%,對全年最多,對單季稻、棉花生長有利,雙季稻正處于前后季換茬階段,光熱資源有余;秋末,日照百分率下降54%,對后季稻結實不利。全年以8月為最多,可達274.6小時,2月最少,僅138小時。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18.029千卡/平方厘米,屬中等水平。輻射量以7月和8月為最多,分別為14.5和14.1千卡/平方厘米,是光能資源最豐富的兩個月。12月最少,僅6.2千卡/平方厘米。氣溫:年平均氣溫15.4C。年際最大差值為0.7,有90%的年份在15C以上,最高年(1961年)為16.5C,最低年(1972、1980)為14.8C。一
6、年中以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2.7C,極端最低氣溫-12.7(1931年1月10日);7月最熱,平均氣溫27.9C,極端最高氣溫40.1C(1934年6月26日)。平均無霜期為242天,有80%年份的無霜期保證率為228天。初霜平均期在11月21日,最早為10月24日(1981年)。終霜最晚為4月16日(1961年),平均有霜期123天,最長為146天(19661967年度),最短為93天(19671968年度)。平均有霜日40.6天,最多有58天(19621963年度),最少僅18天(19631964年度)。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054.0毫米。有80%的年份在900毫米,年降水量最多的1931
7、年為1694.2毫米;最少的1934年為481.1毫米,差值1213.1毫米,年降水量相對變率為18%。全年平均降水日數(日降水量大于0.1毫米)127天,最多的1954年有154天,最少的1932年為65天。最長連續無降水期為1973年11月9至1974年1月13日,共66天。一年中以49月份降水較為集中,月降水量都在95毫米以上,6個月的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1%。其中45月為春雨,67月為梅雨,9月為臺風秋雨。月降水量最多的是6月,為165.0毫米。最少的是12月,為33.5毫米。暴雨多數在梅雨和晚臺風季節出現,大于50毫米的暴雨日每年平均2.5天,最多的1961年為7天。有20%的年
8、份無暴雨,一日最大的雨量為298.0毫米(1962年9月6日)。最長連續降水日數16天(1969年7月318日),雨量172.6毫米。礦產資源:有高嶺土、黃沙、煤、泥炭、石英砂、天然氣等,但儲量極小。上述分析表明,常熟市具有良好的地理區位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越的氣候條件,對于發展農、林、牧業和多種經營都十分有利。2.2社會經濟條件常熟人口以漢族為主,另有少數回、滿、蒙、壯、白、高山、拉祜等民族。居民絕大部分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太湖片方言,通行吳語上海話。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總戶數為34萬戶。總人口為103.6萬人,其中男性50.7萬人,女性52.9萬人。全市共有非農業人口45.
9、2萬人,農業人口58.4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連續多年出現負增長。人均期望壽命為77.1歲。此外,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外來人員增多,常年流動人口保持在35萬人左右。全市人口城鎮化程度為47.6%。常熟市位于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上海經濟圈中心,東倚上海,南接蘇州,西鄰無錫,北枕長江與南通隔江相望,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近20年經濟增長一直保持在15%以上,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特別是近幾年來,外向型經濟發展迅猛,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截至2003年10月,累計批準外商投資企業1732家,總投資133.5億美元,注冊外資50.2億美元。開發區成為外資投入的高度聚集區。全市現有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常熟經濟技術開
10、發區,一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及一個省級開發區常熟東南經濟開發區和3個市級開發區。這些開發區基礎配套設施完備,功能定位合理,區域特色明顯,到2007年10月,已有332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注冊外資32.5億美元,占全市總量的65%。已形成了以造紙、能源、建材、化工、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的臨江產業群體,吸引了國際上一批著名的跨國公司前來投資,總投資60多億美元。如芬蘭UPM,日本大金、住友、夏普,臺灣長春化工、迦南電通,香港理文紙業,法國阿托菲納。其中造紙業投資22億美元,占全市總投資的16.5%,能源投資12.3億美元,占全市9.2%,鋼鐵投資14.5億美元,占全市10.9%,化工
11、投資7億美元,占5.2%。另外,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密機械、新型材料、高檔輕紡、外向型農業為主導的產業正在興起。來常投資以亞洲、歐美的國家(地區)為主。來自臺灣的投資數量居第一位,占全市的32%,新加坡居第二位,占17%,香港居第三位,占15%,芬蘭居第四位,占14%,日本居第五位,占6%。隨著蘇嘉杭、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常熟交通區位優勢更加顯現,供電、供水、供氣、通信等各項硬件設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投資成本同周邊大城市相比有著明顯的優勢。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較高,銀行信貸、資產評估、涉外律師、投資咨詢等社會中介服務比較健全。全市經濟保持穩定較快增長。200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12、971.8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0億元,增長0.2%;第二產業增加值574.13億元,增長17.1%;第三產業增加值379.50億元,增長20.5%。人均GDP達91846元。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取得新進展,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9:59.1:39.0工業:工業經濟保持快速增長。2007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2560.37億元,比上年增長24.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13.07億元,增長26.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78.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15.58億
13、元,比上年增長84.3%,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5.7%,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輕、重工業分別實現產值969.53億元、1043.54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5.6%、45.0%;輕重比例由上年的1:0.86轉變為1:1.08。所屬32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0個行業實現不同程度增長,其中10個行業增幅超過30%,尤其是通信設備制造業增幅高達367.6%,總量在32個工業行業大類中位置由上年的第13位躍升至第5位。工業經濟運行效益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962.96億元,比上年增長27.3%,產品銷售率97.6%;實現利
14、稅總額142.09億元,增長18.3%,其中利潤97.71億元,增長17.8%。規模以上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產品名稱計量單位數量比上年電億千瓦時178487.3紗萬噸9.1020.6布萬米1872810.4印染布萬米10477340.0服裝萬件18516-20.2人造板萬立方米5836-38.2機制紙和紙板萬噸202.0840.3橡膠輪胎外胎萬條1354.5616.1成品鋼材萬噸553.9464.4家用冷柜萬臺158.0941.1復印機械萬臺46.31-11.0建筑業穩步發展。全市建筑企業完成施工產值81.80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全年房屋施工面積1163.1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
15、.1%;房屋竣工面積664.98萬平方米,下降4.3%。農業:農業穩步發展。農業科技創新、綜合生產能力和安全體系建設全面加強,自主培育的“常優”系列雜交粳稻通過國家審定,推廣面積不斷擴大,增產增收成效顯著,高效農業、品牌農產品比重分別超過50%和38%。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3.10億元,比上年增長5%,其中養殖業產值14.6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4.1%。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產品名稱計量單位數量比上年糧食噸268283-13.2#水稻噸176650-18.2小麥噸72880-2.2棉花噸1724-15.9油菜籽噸158181.2水果噸557718.3茶葉噸43-35.8生豬出欄萬頭26.1-
16、7.1家禽出欄萬羽245.1-6.7肉類噸19687-16.2#豬肉噸16443-2.4禽蛋噸3048-36.9水產品噸440650.2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全年完成河道疏浚480條、268.8公里、326.3萬土方;加高加固圩堤35.3公里、27.9萬土方,新建三閘35座、排澇站13座、新建圩堤護岸10.2公里,新(改)建農村橋梁179座。新建節水灌溉農田1515畝,市級節水澆灌示范基地22個,總面積9112畝;新增農村綠化面積1.6萬畝;各類農業休閑、觀光旅游點已發展到12個。農村三大合作組織達到491家,入社農戶16.6萬戶,年末有40%的入社農戶實現分紅。對外貿易:臺太興業被認定為省農產
17、品出口基地企業根據蘇外經貿貿2008655號文,臺太興業(常熟)食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于2008年7月14日被省外貿廳認定為江蘇省農產品出口基地企業。臺太興業(常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注冊資本800萬美元,主要從事冷凍農產品加工和出口業務。主要產品有荷仁豆、青刀豆、菠菜、青花菜、小松菜、油菜花、蠶豆等數十種,年產量能力8000多噸。2007年,該公司出口額419.83萬美元,產品90%銷往歐美等國,產品10%銷往日本,產品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為主。常熟外經貿局將加強對農產品出口出口基地企業的服務,積極的協調相關部門,為農產品出口基地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引導出口基地企業進一步
18、強化安全意識,完善質量可追溯體系,推動出口基地企業擴大出口規模,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完成投資98.29億元,增長30.7%,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62.24億元,增長51.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9.13億元,增長257.56%,教育投資3.57億元,增長79.6%。金融保險業: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28.08億元,比上年增長25.9%。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0.06億元,增長39.4%。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全年一般預算支出53.76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4.41億元,增長25.6%;醫療衛生支出2.08億元,增長59.3%;教育
19、支出8.92億元,增長34.5%。金融機構存貸款快速增長。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910.18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居民儲蓄440.49億元,增長4.7%;企業存款279.17億元,增長29.9%。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586.87億元,增長20.7%。證券交易活躍。全年證券經營機構股票交易額1821.34億元,比上年增長531.6%。年末股票市值101.94億元,增長320.7%。保險業務又有拓展。全年保費業務收入14.24億元,比上年增長5.3%。保險業務支出5.2億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財產險2.47億元,比上年增長14.0%。三、土地開發利用的歷史基礎本區土地資源
20、高度開發,由來已久。常熟市遠在漢代就筑好種稻,此后,大批中原人移入,修好岸,筑海塘,拓地墾種,促進本地區土地的開發和利用。南宋以后,居民興修水利,大量開辟水田,農業生產水平大大提高,這里被稱為“國之倉庚”,“發常豐穩”。明清時期,由于人口壓力增大,糧食需求不斷增長,土地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據常熟市地方志的鄧志記載:“常熟地廣而宜稼,民皆事耕殖,無荒地。”到了民國時期,以民國二十三年為例,常熟的墾殖指數為57%,這在當時水道湖澤面積占土地總面積24.28%的常熟算是相當高的墾殖指數,不僅遠遠超過當時全國平均水平15.16%,而且也比江蘇平均水平的41%高,復種指數也高達190%。可見,常熟市土地
21、資源早已得到高度開發利用。農業土地利用地域分異的基本格局,早在明清時期就已形成。在常熱的開發歷史進程中,隨著社會分工的擴大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土地利用發生了一些變化,尤以明清時期,各地區間的商品流通以及全國性市場的形成,尤其是作為手工業原料的需求,市場經濟利潤導致農業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明弘治“種棉花,工紡織,為布貿之,以資生業”已成為常熟棉區普通之現象。而在此以前,正如鄧志所云:“婦女事蠶績麻以為布”。與此同時,常熟出現了稻區與棉區的地域分異,據常熟(昭文)縣地方志記載:“江南地狹人稠,專務種稻,次則棉花。其它雜糧惟有力之農間于隙地種之,以供食潤,不耕之地,其種之最重者日棉花,東北鄉一帶地
22、性夾沙,不宜種稻皆植此。”清末民初,鄰近桑蠶產區無錫縣的王莊、張橋等鄉盛行栽桑養蠶,據丁志第+五卷物產志記載:“近年西南鄉事育蠶多植桑”,成為全區蠶桑產地。這充分說明,常熟市農業勞動地域分工所表現出來的土地利用地區分異的基本格局,早在明清時期就已開始形成。土地開發歷史在地區間不平衡。北部沿江沙洲地帶,約在150a以前,由于長江江流主泓發生變化而新長成土地。居民除相當一部分是由常熟其它地區移去的以外,其余主要由鄰近地區的南通、海門、崇明等縣遷人。這些由外縣移人的居民多為棉農,對于開墾與利用沙洲的土地和種植棉花積有豐富的經驗和勞動技能。東南部低洼地區,水利條件差,內澇嚴重,災害頻繁,加上血吸蟲遺害
23、,人口稀少,開發歷史也比較晚,土地開發程度遠不如常熟其它地區。該地區亦有少數居民建國以前從蘇北的東臺、射陽等地移居而來.好墾熟荒、經營稻作。四、現狀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耕地。利用方式,常熟市既有稻麥(油)組合的復種方式;又有棉麥組合的復種方式;也還有稻麥(油)一棉麥組合的復種輪作方式。這些方式再加以不同的種植形式如間作、套作不同的熟制如兩熟制、蘭熟制的配合,形成了區內復雜的耕地利用類型。耕地中不同的利用方式,其利用程度以及投人產出水平都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園林地。果園。果園大多數是利用山丘坡地、河湖灘地等發展起來的,經營規模小而妙零星,成片果樹少。全市雖然普遍栽培果樹,但地域分布上,果園相對比較集
24、中。果樹種類繁多,且分布存在明顯的地域性。桑園。桑園基本上集中分布,蠶桑生產的經濟效益并不高。林地。全市放片林地共50km2,其中馬尾松、濕地松、杉木、水杉等用材林26km2,占林地52%,主要分布在虞山。水域。湖蕩屬富到過富營養過渡型湖泊,養料含量高,但是利用上比較粗放。河溝:屬粗養,魚種放養量不足,單產水平不高,地域差異明顯。池塘利用水平較高,精養魚池為高度集約經營,投人產出水平均比較高,經濟效益也比較高。居民點用地。常熟市居民點有以下幾個特點:用地比重大,占土地總面積10.6%;農村聚落形式和規模不同,對其用地亦有一定的影響;農村居民點用地區內差異明顯,節約土地,減少居民點占地的潛力大。工業用地。常熟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慧斷路器合同協議書
- 聯合拍地協議書
- 花唄升級協議書
- 繳費平臺協議書
- 退房定金協議書
- 英文贈予協議書
- 混凝土開票個人協議書
- 簽署保密協議書
- 自愿分房協議書
- 聯營單位協議書
- 會展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 河南省青桐鳴大聯考普通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考前適應性考試英語試題及答案
-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三模生物試題 含解析
- 浙江省麗水市2023-2024學年高一數學下學期6月期末教學質量監控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合肥交通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第一批次招聘3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浙江開放大學2025年《社會保障學》形考任務4答案
- DBJ04-T 312-2024 濕陷性黃土場地勘察及地基處理技術標準
- JJF1033-2023計量標準考核規范
- 頸椎病課件完整版
- 2023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歷史重點知識點歸納總結(復習必背)
- 國防教育基地建設項目商業計劃書寫作模板招商-融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