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3010-2000石油化工設備和管道隔熱技術規范_第1頁
SH3010-2000石油化工設備和管道隔熱技術規范_第2頁
SH3010-2000石油化工設備和管道隔熱技術規范_第3頁
SH3010-2000石油化工設備和管道隔熱技術規范_第4頁
SH3010-2000石油化工設備和管道隔熱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石油化工設備和管道隔熱技術規范(SH3010-2000)目次1.總則2.術語、符號2.1.術語2.2.符號3.基本規定4.隔熱結構的設計4.1.隔熱材料的選擇4.2.隔熱層厚度4.3.隔熱層厚度計算4.4.隔熱結構5.隔熱結構的施工5.1.施工準備5.2.隔熱層施工5.3.防潮層施工5.4.保護層施工5.5.安全保護6.檢查和驗收6.1.質量檢查6.2.交工技術文件附錄A關系表1總則1.0.1本規范適用于石油化工設備(塔、換熱器、容器、機泵等)和管道隔熱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本規范不適用于設備和管道的內隔熱襯里設計和有特殊要求的管道、長輸管道及臨時設施隔熱工程的設計和施工。1.0.2隔熱工程應根

2、據工藝、節能、防結露和經濟性等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1.0.3隔熱工程的設計和施工,除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現行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2術語、符號2.1術語隔熱thermalinsulation為減少設備和管道內介質熱量或冷量損失,或為防止人體燙傷、穩定操作等,在其外壁或內壁設置隔熱層,以減少熱傳導的措施。保溫hotinsulation為減少設備和管道內介質熱量損失而采取的隔熱措施。保冷coldinsulation為減少設備和管道內介質冷量損失而采取的隔熱措施。防燙傷隔熱personalprotectioninsulation為防止熱管道燙傷人體而采取的局部隔熱措施。裸管barepipe無外隔熱

3、層的管道。經濟保溫厚度economicinsulationthickness保溫后的管道年熱損失費用與保溫工程投資的年份攤費用之和為最小值時的保溫層計算厚度。表面溫度保溫厚度insulationthicknessforsurfacetemperature根據規定的保溫層外表溫度,計算確定的保溫層厚度。隔熱材料insulationmaterial為保溫、保冷、防燙傷或穩定操作等目的而采用的具有良好隔熱性能及其他物理性能的材料。隔熱結構insulationstructure一般由隔熱層、防潮層和防護層組成的結構。隔熱層insulationlagging(insulation)為減少熱傳導,在管道或

4、設備外壁或內壁設置的隔熱體。保溫層hotinsulationlagging(hotinsulation)為保溫目的設置的隔熱層。保冷層coldinsulationlagging(coldinsulation)為保冷目的設置的隔熱層。防潮層moistureresistantlagging為防止水或潮氣進入隔熱層,在其外部設置的一層防潮結構。保護層jacketing為防止隔熱層或防潮層受外界損傷在其外部設置的一層保護結構。支承圈surportring固定在直立金屬管道或設備外壁上,用以支承其上部隔熱結構的金屬圈。金屬網metallicwiremesh包裹隔熱層用的金屬絲紡織網。自攻螺釘self-t

5、appingscrew用于固定隔熱層外金屬保護層的具有自攻能力的螺釘。扎帶band固定隔熱層或金屬保護層用的金屬帶。2.2符號C介質的比熱;S管材的比熱;q?隔熱層的外直徑;D池復合隔熱外層的外直徑;馬一一設備或管道外直徑;人熱能價格;&介質質量流量;忍zC-1與C兩點間管道內介質質量流量;任意結點i與前一結點i-1兩點間管道內介質質量流量;用介質融解熱;旳一一計息年數;年利率(復利);管道通過支吊架處的熱(冷)損失的附加系數;衛管道實際長度;瓦管道計算長度;he計算分支結點c與前一結點c-i之間的管段長度;h任意分支結點i與前一結點i-i之間的管段長度;弓一一隔熱結構的單位造價;0以每平方米

6、隔熱層外表面表示的熱(冷)損失量;G以每米長度隔熱層外表面表示的熱(冷)損失量;民一一隔熱層熱阻;兔隔熱層表面熱阻E按復得計算的隔熱工程投資償還年份攤率;總設備和管道的外表面溫度;S環境溫度;-露點溫度;%介質在管內凍結溫度;分別為分支結點C與前一結點C-1處的溫度;管道內介質的終點溫度;4算術平均溫度;耳一一隔熱層外表面溫度;復合隔熱結構中的內隔熱層外表面溫度;總1管道1點處或管道起點處的介質溫度;幻一一管道2點處的介質溫度;卩一一每米管長介質體積;比每米管壁介質體積;咕一一風速;隔熱層外表面向大氣的放熱系數;疔一一隔熱層厚度;毎一一內層隔熱層厚度;西一一外層隔熱層厚度;幾一一隔熱材料及其制

7、品的導熱系數;A復合隔熱結構內層隔熱材料及其制品的導熱系數;丄2復合隔熱結構外層隔熱材料及其制品的導熱系數;Q介質密度;歸管材密度;丁一一年運行時間;%防凍結管道允許液體停留時間;Q以每平方米隔熱層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許熱(冷)損失量;b以每米長度隔熱層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許熱(冷)損失量;馬一一燃料到廠價;&燃料收到基低位發熱量;嘰鍋爐熱效率。3基本規定3.0.1下列設備和管道,應進行隔熱1工藝生產過程要求隔熱的設備和管道(含管件、閥門等);2為減少設備和管道的熱量或冷量損失;3為防止外壁結露;4為防止高溫設備和管道散熱對周圍環境的影響;3.0.2下列設備和管道,不應隔熱1工藝過程要求必須裸露的

8、設備和管道;2要求散熱的設備和管道;3對于直接通向大氣的排凝、放空管道。3.0.3需要經常維護而以無法采取其他防燙措施的不保溫設備和管道,當表面溫度超過60C時,應在下范圍內設置防燙傷隔熱層:1高于地面或工作平臺2.1m以內者;2離開操作平臺0.75m以內者。3.0.4常壓立式圓筒形鋼制儲罐(以下簡稱儲罐)具有下列要求之一者,應進行隔熱:1介質儲存溫度等于或大于50C;2介質儲存溫度小于50C,儲罐隔熱后有利于滿足生產工藝要求,并有明顯的經濟效益時;3儲存于浮頂罐、內浮頂罐的液體因降溫在罐內壁產生凝結物而影響浮盤正常運行時;4儲罐罐壁外側設有加熱盤管時。3.0.5儲罐的隔熱設計應與儲存液體的加

9、熱方案統一考慮,并同時進行設計。3.0.6儲罐的隔熱設計應按罐壁、罐頂分別進行,并符合下列要求:1罐壁隔熱厚度應按液體儲存溫度計算;2罐頂隔熱厚度應按液面以上氣體空間的平均溫度計算;3液體儲存溫度等于或高于120C時,應對儲罐罐頂、罐壁全部隔熱。液體儲存溫度低于95C時,就僅對儲罐罐壁隔熱。3.0.7儲罐罐壁的隔熱層高度,應高于儲存液體的設計最高液位50mm。隔熱結構的設計4.1隔熱材料的選擇隔熱材料及其制品的性能,應符合下列要求:1隔熱性能良好,有明確的導熱系數方程或導熱系數圖表。當平均溫度等于或低于350C時,用于保溫層的隔熱材料及其制品的導熱系數不得大于0.12Wxm-1xC-1;當平均

10、溫度低于27C時,用于保冷層的隔熱材料及其制品的導熱系數不得大于0.064Wxm-ixC-1;2硬質保溫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應大于300kg/m3、半硬質和軟質保溫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應大于200kg/m3、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應大于200kg/m3;3硬質保溫制品的抗壓強度不應小于0.4MPa、硬質保冷制品的抗壓強度不應小于0.15Mpa;4隔熱材料及其制品的pH值不應小于8;用于奧氏體不銹鋼設備和管道上的隔熱材料及其制品中的氯離子含量,應符合工業設備及管道絕熱工程施工驗收規范GBJ12689中的有關規定;隔熱材料及其制品應具有安全使用溫度和耐燃燒性能(不燃性、難燃性、可燃性)數據。必要

11、時,尚應提供防潮性能(吸水性、吸濕性、防水性)、線膨脹率或收縮率、抗壓強度、腐蝕或抗腐蝕性、化學穩定性、熱穩定性、渣球含量、纖維直徑等的測試報告;阻燃型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氧指數不應小于30。隔熱材料及其制品,應按下列規定選擇:設備和管道的保溫結構應用非燃燒材料組成,保冷結構可由阻燃材料組成。設備和管道的隔熱層除必須采用填充式結構外,宜選用隔熱制品;保溫材料及其制品的允許使用溫度應高于設備和管道的設計溫度;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允許使用溫度應低于設備和管道的設計溫度;有多種可供選擇的隔熱材料時,應首先選用導熱系數小、密度小、強度相對高、無腐蝕性、損耗少、價格低、運輸距離短、施工條件好的材料或制品。當

12、不能同時滿足時,應選用單位綜合經濟效益高的材料或制品;5設備和管道表面溫度高于或等于450C時,宜采用復合隔熱結構或選用耐高溫的隔熱材料;保冷應選用閉孔型材料及其制品,不宜選用纖維材料或其制品;選用纖維材料制成的氈席類制品時可用玻璃布縫制;不宜選用石棉材料及其制品。所選擇材料及其制品的各項技術性能,應由指定的檢測機構按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測定合格。隔熱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應符合表4.1.4的規定。表4.1.4隔熱材料及其制品主要性能材料名稱使用密度/(kg/m3)推薦使用溫度/C常溫導熱系數入/(W/(mC)導熱系數的參考計算方程/(W/(mC)抗壓強度/MPa超細玻璃棉制品板48W300W0

13、.043入=入n+0.00011t0m一64120W0.042管三45W0.043巖棉及礦渣棉板80W250W0.044入=入n+0.00018t0m一100120W0.046150160W0.048管W200W0.044微孔硅酸鈣170W550W0.055入=入0+0.000116t0m0.4220W0.0620.5240W0.0640.5硅酸鋁纖維制品120200W900W0.056入=入n+0.0002t0m一復合硅酸鋁鎂制品板4580W600W0.036入=入n+0.000112t0m一管(硬質)W300W0.0410.4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品30606580W0.027入=入0+0.00

14、009t0m一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品三306570W0.0349入=入n+0.00014t0m一泡沫玻璃150196400W0.06入=入0+0.00022t0m0.5180W0.0640.74.1.5保溫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7.5%(質量比)、防水率不得小于95%,軟質保溫材料的回彈率不得小于90。保冷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防潮層材料應具有抗蒸汽滲透、防水、防潮、無毒、耐腐蝕的性能,且化學性能穩定,不得對隔熱層和保護層產生腐蝕或溶解作用,吸水率不應大于1。防潮層應選擇夏季不軟化、不流淌、不起泡,低溫時不脆裂、不脫落的材料。用于涂抹型防潮層的材料,其軟化溫度不應低于65C,粘結強度不應小于0.

15、15MPa,揮發物不得大于30%。保護層應選擇強度高,在使用條件下不軟化、不脆裂且抗老化的材料。其使用壽命不得小于設計使用年限。保護層材料應具有防火、防潮、不燃、抗大氣腐蝕的性能,且化學性能穩定,不腐蝕隔熱層或防潮層。保冷用的粘結劑在使用溫度范圍內應保持有一定的粘結性能,在常溫時粘結強度應大于0.15MPa。泡沫玻璃用的粘結劑,在-196C時的粘結強度應大于0.05MPa。硬質保溫材料的粘結劑、密封劑,應固化時間短、密封性能好,在設計年限內不開裂,且與主材性能相似。隔熱層厚度4.2.1設備和管道公稱直徑大于1m時,應按平面計算隔熱層厚度;公稱直徑小于或等于1m時,應按圓筒計算隔熱層厚度。保溫層

16、的厚度計算,應符合下列原則:1工藝無特殊要求時,應以經濟厚度法計算保溫層厚度。當經濟厚度偏小,且散熱損失量超過最大允許散熱損失時,應用最大允許熱損失量的厚度公式進行校核;2防燙傷部位的保溫層,應按表面溫度法計算厚度,保溫層外表面溫度不宜超過60C;3延遲凍結、凝固、結晶時間或控制物料溫降的保溫層,應按熱平衡法計算厚度。保冷層的厚度計算,應符合下列原則:為減少冷量損失的保冷層,應采用經濟厚度法計算厚度;為防止外表面結露的保冷層,應采用表面溫度法計算厚度;工藝上允許一定量冷損失的保冷層,應用熱平衡法計算厚度。校核外表面溫度,應高于露點溫度13C。4.2.4隔熱層的厚度不應小于20mm,且宜按10m

17、m遞增。隔熱層厚度計算4.3.1用經濟厚度法計算保溫或保冷層厚度時,應按下列公式計算:1平面保溫或保冷層2 5=1.897x10-3p.s4.3.1-1)2圓筒保溫或保冷層Dlno(4.3.1-2)3.795x10-fF(4.3.1-3)(4.3.1-4)S=i(1+i)n-(1+i)n-1-D(4.3.1-5)i2以上式中5隔熱層厚度,m;fn熱能價格,元/(106kJ);入隔熱材料制品導熱系數,W/(mC);t年運行時間,h;a隔熱層外表面向大氣的放熱系數,W/(m2C);Do隔熱層的外直徑,m;Di設備或管道外直徑,m;t設備和管道的外表面溫度,C;環境溫度,C;Pi隔熱結構的單位造價,

18、元/m3;S按復利計算的隔熱工程投資償還年分攤率,;n計息年數,年;i年利率(復利),。注:計算出DolnDo值后,Do可用猜算法求得5值也可從附錄A中查取(下同,略)。4.3.21用表面溫度法計算保溫或保冷層厚度時,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平面保溫或保冷層九tt5_x匚at-tsa4.3.2-1)圓筒保溫或保冷層D(4.3.2-2)DlnooDai(4.3.2-3) 式中8隔熱層厚度,m;入隔熱材料制品導熱系數,W/(mC);a隔熱層外表面向大氣的放熱系數,W/(m2C);Do隔熱層的外直徑,m;D設備或管道外直徑,m;t設備和管道的外表面溫度,C;ts隔熱層外表面溫度,C;t環境溫度,C;4.3.

19、3表面熱(冷)損失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1平面保溫或保冷層ttaR+RisttaT兀a(4.3.3-1)式中Q以每平方米隔熱層外表面表示的散熱損失量,W/m2;t設備和管道的外表面溫度,C;t環境溫度,C;a比隔熱層熱阻,m2C/W;Rs隔熱層表面熱阻,m2C/W;8隔熱層厚度,m;入隔熱材料制品導熱系數,W/(mC);a隔熱層外表面向大氣的放熱系數,W/(m2C);2圓筒保溫或保冷層ttqR+Ris1.D2Ino+_兀DaD(4.3.3-2)io式中q以每米長度隔熱層外表面表示的散熱損失量,W/m;t設備和管道的外表面溫度,C;t環境溫度,C;比隔熱層熱阻,mC/W;Rs隔熱層表面熱阻,mC

20、/W;入隔熱材料制品導熱系數,W/(mC);a隔熱層外表面向大氣的放熱系數,W/(m2C);Do隔熱層的外直徑,m;D設備或管道外直徑,m。4.3.4最大允許冷損失量,應按下式計算:當ta-tdW4.5時,Q=(ta-td)a當ta-td4.5時,Q=4.5a式中t環境溫度,C;atd露點溫度,C;Q以每平方米隔熱層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許冷損失量,W/m2;a隔熱層外表面向大氣的放熱系數,W/(m2C),可取8.141。1)2)4.3.5最大允許熱損失量,可按表4.3.5查得。表4.3.5最大允許熱損失量設備管道外表面溫度t/C設備管道外表面溫度t/C 501001502002503003504

21、00隔熱層表面最大允許熱損失量(Q)/(W/m2)隔熱層表面最大允許熱損失量(Q)/(W/m2)常年運行5893116140163186209227季節運行116163203244279308常年運行季節運行5005506006507007508008502622792963143303453603752444504.3.61保溫層外表面溫度,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平面保溫層(4.3.6-1)t=QR+1=+1ssaa式中ts隔熱層外表面溫度,C;Q以每平方米隔熱層外表面表示的散熱損失量,W/m2;Rs隔熱層表面熱阻,平面,m2C/W;t環境溫度,C;a隔熱層外表面向大氣的放熱系數,W/(m2C);

22、2圓筒保溫層(4.3.6-2)t=qR+tssaq=+1兀Daao式中ts隔熱層外表面溫度,c;q以每米長度隔熱層外表面表示的散熱損失量,W/m;Rs隔熱層表面熱阻,圓筒,mC/W;t環境溫度,C;a隔熱層外表面向大氣的放熱系數,W/(m2C);Do隔熱層的外直徑,m。4.3.7保冷層外表面溫度,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平面保冷層(4.3.7-1)t=tsa2圓筒保冷層q(4.3.7-2)t=tsa兀DaO式中ts隔熱層外表面溫度,c;t環境溫度,c;aQ以每平方米隔熱層外表面表示的散熱損失量,W/m2;a隔熱層外表面向大氣的放熱系數,W/(m2C); q以每米長度隔熱層外表面表示的散熱損失量,W/

23、m;Do隔熱層的外直徑,m。4.3.81在允許溫降或指定溫降條件下輸送流體管道的保溫層厚度應按下列公式計算無分支管道tta當嚴三2時:tt2a式中In=2兀九itb當tt2aL1cG-C-lntitatt2aDi2t一a100o鍍鋅薄鋼板0.30.350.350.50.50.70.50.6需增加剛度的保護層可采用瓦楞板形式鋁合金薄板0.40.50.50.60.81.00.60.84.4.19金屬保護層接縫,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搭接、插接或咬接形式,并符合下列規定:硬質隔熱制品金屬保護層施工時,不應損壞里面制品及防潮層;垂直安裝的保護層應有防墜落措施。在水平管道上搭接或插接的保護層環縫,不宜使用自

24、攻螺釘或抽芯鉚釘固定;保冷結構的金屬保護層接縫宜用咬合或鋼帶捆扎結構,不得使用鋼制螺釘或鉚釘連接;金屬保護層應有整體防(雨)水功能。對水易滲透進隔熱層的部位,應用瑪蹄脂或膠泥嚴縫。用金屬做保護層時,保溫層的表面應平整、干燥。在已安裝的金屬護殼上,嚴禁踩踏或堆放物品。當采用普通薄鋼板做保護層時,在全部施工完畢后,外表面應按設計規定再涂一遍面漆。露天設備不宜采用抹面保護層。當必須采用時,應在保護層外表面上采取防水措施。用抹面做保護層時,保溫層外必須抹平、壓光,厚度應均勻。裙座式立式設備的底封頭,應有抹面做保護層。5隔熱結構的施工5.1施工準備施工前,應作好以下準備工作:備齊施工所需的設計文件,并進

25、行會審;根據設計文件及有關標準的要求,編寫施工方案(或措施);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和安全培訓;隔熱材料及其制品應按以下要求進行到貨檢驗:a有效的合格證及批量試驗報告單,性能應符合本規范第4.1.1條的規定;b品種、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c表面應平整、光滑,尺寸誤差應符合產品標準;d同規格每10箱應抽查2箱,如不合格再抽檢2箱,又有40不合格則該批材料不合格。隔熱材料及其制品對保管期限、保管環境和溫度有特殊要求時,應按材質分類存放。在保管中應根據材料品種不同,分別采取防潮、防水、防凍、防擠壓變形(成型制品)等措施,其堆放高度不宜超過2m。露天堆放時,應選擇地勢較高處,且下設大于200mm的墊層,上蓋

26、防雨蓬布。隔熱結構施工前,應具備以下條件:施工方案(措施)已經編制、審批完畢,并已向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隔熱材料及其制品已按施工總進度的先后入庫60以上,輔助材料準備充足,能夠滿足施工的需要;施工現場已有完備的安全設施、消防用具及勞保用品;設備及管道的支吊架、固定件及伴熱、儀表接管已安裝完畢,壓力試驗、管道吹掃及外表面除銹、防腐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并經檢驗合格。在有防腐、襯里的工業設備和管道上焊接隔熱層的固定件時,焊接及焊后熱處理必須在防腐和襯里施工及試壓之前進行。隔熱材料及其制品出庫時,應核對其品種、規格、有效期,并經外觀檢查合格。隔熱施工前,應與設備、管道、電氣、儀表等主要安裝工種聯合檢查確

27、認,并辦理工序交接手續。5.2隔熱層施工立式設備、儲罐及垂直管道,應設置隔熱支托或支承圈,并應符合下列規定:相鄰隔熱支托或支承圈的間距:a當為平壁保溫時,應為1.52m;當為圓筒設備保溫時,應為2.53.5m;當為管道保溫時,應為46m;b平壁或圓筒保冷時,均不得大于5m;c當垂直管道采用軟質材料隔熱時,支托的間距宜為0.51m。儲罐的隔熱支承圈,應斷續焊于罐壁上,并在圓周均布焊接一定數量的支架;3公稱直徑小于或等于100mm的垂直管道,也可采用直徑4mm的鍍鋅鐵絲在管外壁上擰成扭瓣箍環,利用扭瓣索掛隔熱層。設備和管道的閥門、法蘭隔熱層斷開處,應按以下要求留出螺栓拆卸距離:設備法蘭兩側應留出3

28、倍螺母厚度的距離;2管道閥門、法蘭的螺母一側,應留出3倍螺母厚度的距離;螺栓一側,應留出螺栓長加25mm的距離;3管道閥門、法蘭用雙頭螺栓連接時,其一側距離應按3倍螺母厚度留設,另一側按螺栓長加25mm留設。立式設備或垂直管道上的閥門、法蘭上方必須設隔熱支托或支承圈。支托或支承圈的寬度應小于隔熱層厚度10mm,且不得小于20mm,其厚度宜為26mm。直接焊于不銹鋼設備或管道上的隔熱支托或支承圈,應采用不銹鋼制作。當其采用碳鋼制作時,應加焊不銹鋼墊板。隔熱支托或支承圈不允許在設備或管道上焊接時,應采用抱箍方法安裝。當其設置在機泵、壓縮機等有振動的管道上時,應用點固焊將螺母固定。5.2.6隔熱支托

29、或支承圈環面應水平,各托架筋板之間距離允許偏差應為土10mm,且其安裝位置應避開設備或管道上的附件。抱箍式隔熱支托或支承圈與設備及管道之間,具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隔熱:1介質溫度等于或大于200C時,應墊非金屬隔熱墊;設備或管道系非鐵素體鋼時,應墊非金屬隔熱墊;保冷時,應墊經浸漬瀝青的硬木塊。隔熱鉤釘、銷釘和活動環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用于保溫層的鉤釘或銷釘,可采用直徑36mm的鍍鋅鐵絲或低碳圓鋼制作,并直接焊在碳鋼設備或管道上,其間距不應大于350mm;臥式設備應在筒體上沿軸向焊接數排保溫鉤釘。保溫鉤釘布置排數應符合下列規定:a設備公稱直徑小于或等于2800mm時,設3

30、排;b設備公稱直徑大于2800mm時,設4排;臥式設備兩端的封頭、公稱直徑大于或等于800mm的管道封頭、立式設備的所有上封頭及支腿式、裙座式立式設備的底封頭,均應按下列要求焊接“Q”形、“L”形保溫鉤釘或設置活動環:a多層隔熱層應逐層設置鉤釘或活動環;b多層保冷時,里層應采用不銹鋼制作的活動環;c當采用焊接時,可在封頭與筒體相交的切點處焊接一圈保溫鉤釘,其間距為300mm;d立式設備底封頭應根據隔熱厚度不同,將鉤釘焊接在裙座內的適當位置上。焊接鉤釘或銷釘時,應先在設備或管道壁上錯行或對行標出每個鉤釘或銷釘的位置;當不允許焊接保溫鉤釘時,應采用鋼帶捆扎隔熱層;在保冷結構中,應使用塑料銷釘或串釘

31、。塑料銷釘不得穿透保冷層,其長度應小于保冷層厚度10mm,且最小不得小于20mm。塑料銷釘應用粘結劑粘貼,粘結劑應與塑料銷釘的材質相匹配。每塊保冷材料制品上的銷釘用量宜為4個。保溫層厚度大于100mm或保冷層厚度大于80mm時,如采用一種隔熱制品,應分兩層或多層施工,且各層的厚度宜接近;如采用異種隔熱制品,每種材料的厚度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5.2.10隔熱層施工時,同層應錯縫,內外層應壓縫,其搭接長度不宜小于50mm。當外層隔熱層采用粘膠帶封縫時,可不錯縫。5.2.11隔熱制品的拼縫寬度:當作為保溫層時,不應大于5mm;當作為保冷層時,不應大于2mm。水平管道隔熱層的縱向接縫,不得布置在管道

32、垂直中心線兩側45范圍內。對于大管徑管道,當采用多塊硬質成型隔熱制品時,隔熱層的縱向接縫位置可不受此限制,但應偏離管道垂直中心線位置。方形設備或管道的隔熱層,其四角角縫應做成封蓋式搭縫,不得形成垂直通縫。隔熱層采用硬質隔熱制品時,應按下列要求進行施工:采用濕式砌筑方法進行保溫層施工時,應用導熱系數相近的膠泥漿砌筑,所有接縫必須灰漿飽滿,砌筑完成后應勾縫;采用干式砌筑方法進行保溫層施工時,應用導熱系數相近的軟質材料將大于5mm的縫隙填塞嚴密,砌筑后應勾縫;若為保冷,全部接縫應涂滿粘結劑,砌筑時應擠緊,砌筑后應立即將多余的粘結劑刮平。管道端部或有盲板的部位,應敷設隔熱層,其厚度與該管道其他處隔熱層

33、厚度相同,并應密封。保溫設備或管道上的裙座、支座、吊耳、儀表管座、支架、吊架等附件,當設計無規定時,可不保溫。保冷設備或管道的上述附件,必須進行保冷,其保冷長度不得小于保冷層厚度的四倍或應敷設至墊木處。支承件處的保冷層應加厚,保冷層的伸縮縫外側應再進行保冷。保溫間距不夠或設計有規定時,可按管束進行保溫,否則均應單獨進行保溫。施工后的隔熱層不得覆蓋銘牌,可將銘牌處的隔熱層切割成喇叭形開口,開口處應密封規整。當遇管嘴在隔熱層內時,也按上述方法進行,但應留出螺栓拆卸距離。隔熱層采用鍍鋅鐵絲、包裝鋼帶或塑料包裝帶捆扎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硬質隔熱制品的隔熱層,可采用14號或16號鍍鋅鐵絲雙股捆扎,捆扎

34、間距不得大于400mm,每塊制品長度內至少二道。公稱直徑等于或大于600mm的管道或設備,捆扎后還應用1014號的鍍鋅鐵絲或包裝帶加固,間距宜為500mm;半硬質及軟質隔熱制品的隔熱層,應根據管道或設備的直徑大小,選擇包裝鋼帶、14號或16號鍍鋅鐵絲或塑料帶(只適用保冷)進行捆扎。對半硬質制品,捆扎間距不應大于300mm,當制品長度大于800mm時,每塊制品長度內應至少捆扎三道。對軟質隔熱制品,捆扎間距不應大于200mm,且兩端的50mm長度內應各捆扎一道;軟質隔熱制品捆扎后,外形應規整。捆扎后的接頭應塞入隔熱層內;多層隔熱施工,應分層進行捆扎。當保冷層多層施工時,第一層的捆扎應采用不銹鋼絲或

35、不銹鋼帶;5對設備封頭外隔熱層的捆扎,首先應用直徑6mm的圓鋼煨制成直徑200mm左右的活動圓環,并放置在封頭中心,捆扎材料一頭系在活動圓環上,另一頭系在切點位置的固定鉤釘上,隔熱材料敷設完后,以活動環為中心放射線拉緊,最后再將各放射線環向拉連;方形設備及方形管道,應交叉捆扎緊固。當保護層為抹面時,還應在捆扎外再掛一層鐵絲網;異徑管隔熱層應采用環向或網狀捆扎,其捆扎鐵絲應與大直徑管段的捆扎鐵絲縱向拉連;隔熱層捆扎應逐圈單獨進行,嚴禁采用螺旋形捆扎。對不允許穿孔的硬質隔熱層,鉤釘應設置在接縫處。半硬質隔熱制品宜穿掛于銷釘上,并用自鎖片將隔熱層壓下45mm。立式設備或垂直管道的隔熱層施工應從支承件

36、開始,自下而上進行。立式設備的底封頭處的隔熱層施工完成后,應在外表面捆扎一層21號鍍鋅六角拔花鐵絲網。臥式設備隔熱層施工,應按下列要求進行:當設備有托架時,隔熱層應從托架開始敷設;2當設備無托架時,應先用寬度大于40mm的皮帶圍設備一圈,并留出隔熱距離,再將隔熱材料自下而上依次塞入皮帶與設備外表間的空隙中,每圈材料塞滿后,應拉緊皮帶捆好鐵絲或鋼帶;設備封頭處的隔熱層應切割成扇形塊,并錯縫敷設。敷設異徑管的隔熱層時,應將隔熱制品加工成扇形塊。焊有保溫鉤釘的設備,在保溫完成后,應將保溫鉤釘全部煨彎,釘頭不得突出保溫層。敷設管道彎頭處的隔熱層,應按下列要求進行:宜使用成型制品;無成型隔熱制品時,應將

37、直管殼切割成蝦米腰進行分節敷設,切割分節要求如下:a公稱直徑60mm及其以下的管道不得小于四節;b公稱直徑89219mm的管道不得小于五節;c公稱直徑273325mm的管道不得小于六節;d公稱直徑356mm以上的管道不得小于七節。3當管道公稱直徑小于27mm,敷設蝦米腰有困難時,可采用導熱系數近似的軟質材料纏裹捆扎敷設。隔熱層采用纏繞法施工時,應按下列要求進行:用機編繩纏繞時,各層纏繩應拉緊,第二層應與第一層反向纏繞并壓縫,繩的首尾應用鍍鋅鐵絲捆扎于管道上;2用隔熱帶纏繞時,應使用規格制品。現場加工的寬度不應大于150mm,敷設時應采用螺旋纏繞,搭接尺寸為帶寬的1/2;隔熱層厚度應均勻,牢固不

38、松散。當隔熱層材料為散狀軟質或顆粒時,應采用充填結構進行隔熱,充填結構的材質、結構形式、充填容重及支撐環的間距等應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特殊要求時,充填結構應按下列要求進行施工:1設備、管道上應設支撐環,其間距宜為480mm,外包10X10X120X20X1(mm)的平織鐵絲網或直接采用金屬保護層作為固形層,充填中應防止漏料或固形層變形;支撐環間采用散裝隔熱材料包裹,并用鍍鋅鐵絲或打包鋼帶予以捆扎,并使隔熱材料與支撐環的高度相同;垂直管道或立式設備進行充填施工時,應設置防沉層。防沉層采用硬質隔熱制品加工成寬3050mm、厚度與隔熱層相同,相鄰防沉層的間隔高度應為400600mm,邊充填邊砌筑或

39、粘貼;4充填應自下而上進行,在充填過程中,應邊充填邊壓實,分層進行。每層充填400600mm應進行一次壓實,使其達到規定容重,密度均勻;充填壓實后的隔熱層容重應符合下列規定:a礦物棉的充填容重為產品標準容重的1.32.4倍;b粒狀料的充填容重為產品標準容重的1.21.4倍。各種充填結構的填料層,嚴禁產生“橋架”現象。有振動的設備和管道隔熱層,不得采用充填結構。隔熱材料采用泡沫玻璃、泡沫塑料時,應采用粘貼法進行施工,并應符合下列要求:當隔熱材料為泡沫玻璃時,設備或管道外表應涂刷耐磨劑一道。當隔熱材料為泡沫塑料時,設備或管道外表應涂刷瀝青底漆一道;保冷材料使用前應先檢查材料外觀,制品的缺棱、缺角部

40、分,應修補完整后再使用;設備和管道隔熱材料,應使用成形制品,其曲率與相應規格的設備和管道的外徑相同;設備隔熱材料,若為泡沫塑料平板,應根據設備的外形尺寸加工成梯形長條或在一塊整板上根據曲率不同開35條“V”型槽,槽深為板厚的4/5,槽寬為24mm;粘結劑使用溫度應和隔熱層材料相匹配。粘結劑使用前,必須進行實地試粘。施工中,粘結劑取出后,應及時蓋嚴,不得受凍;6采用加熱型粘結劑時,熬制溫度應控制在180C以下,使用溫度應控制在80C以上;球形容器的保冷施工,應先在球面上粘貼塑料銷釘,粘貼前應按材料預制情況畫出適當位置,待銷釘粘結牢固后方可進行保冷層施工;球形容器保冷應先在赤道帶粘貼一圈。若容器直

41、徑較大,可以在南、北溫帶各粘一圈,以此作為定位帶,再由赤道向兩極逐步推進,直至完成;9粘結劑厚度應均勻,一般為2.53mm。粘貼時,每塊制品的接縫側面都必須涂滿粘結劑,接縫處應擠緊,擠出縫外的粘結劑應立即刮去。210mm的縫隙應用超細玻璃棉填塞,大于10mm的縫隙則應用保冷材料碎塊填塞,填塞后再用密封劑密封;10球形容器的捆扎應從赤道放射向兩極,赤道帶應設一個直徑10mm圓鋼煨制的圓環,兩極應各設一個直徑10mm圓鋼煨制的圓環,由赤道帶分別對稱向兩極拉緊。在赤道帶處捆扎間距應為300mm以下。單層保冷應用不銹鋼帶或不銹鋼絲捆扎,多層保冷第一層應用不銹鋼帶或不銹鋼絲捆扎。大型異形設備和管道的隔熱

42、層采用半硬質或軟質氈板粘貼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采用層鋪法施工,各層氈、板應逐層錯縫、壓縫粘貼,每層厚度宜為1030mm;仰面施工的隔熱層,應采用固定銷釘和自鎖片、鍍鋅鐵絲網等進行加固;異形和彎曲的表面,不得采用半硬質隔熱制品。隔熱層采用聚氨酯現場澆注發泡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澆注施工前應準備好裝料容器、配料容器、攪拌工具、計量和測試儀器等;正式澆注前應進行試澆,觀察發泡速度、孔徑大小、顏色變化、有無裂紋和變形,試澆試塊的容重、自熄性應符合產品說明書的要求;配料應準確,根據所需體積來計算用量。原料溫度、環境溫度必須符合產品使用規定。攪拌應順一個方向轉動,混合料應均勻。每次配料必須在規定的時

43、間內用完;澆注的表面應保持干燥;模具拼縫應嚴密,尺寸應準確,支點應牢固。模具上有放氣孔及澆注孔,模具內應襯一層聚乙烯薄膜。閥體隔熱層施工,必要時應于澆注前在閥體外襯一層薄膜;當以金屬保護層代替模具時,金屬保護層應分段裝設,必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大面積澆注時,應對稱多點設置澆注口,分段進行,并以倒料均勻、封口迅速等操作來控制澆注質量;澆注聚氨酯泡沫過程中,應隨時輕輕敲打模具使澆注均勻。當發現發泡不良、脫落、發酥、發脆、開裂、孔徑過大等缺陷時應立即停止,查清原因,再次試澆直至合格,方可繼續施工;澆注不得在烈日曝曬、雨天環境中進行施工。隔熱層采用噴涂法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噴涂前應先進行試噴,觀察

44、發泡速度、孔徑大小、顏色變化等,全部質量合格后方可進行施工;噴涂時,應設一塊試板與設備或管道一起噴涂,若更換原料或配比,應另作試板以便隨時從試板中切取試塊檢查噴涂質量;噴涂涂料的配制、攪拌等應按第5.2.32條的要求進行;噴涂應分層進行,大面積噴涂可分段進行,每段噴涂應一次噴完;5第一次噴涂的厚度不應大于40mm,待第一層固化后再噴第二層,直至達到要求厚度;分段噴涂應從接茬處由下往上噴涂,接茬處必須接合良好;7噴涂聚氨酯時,工件表面溫度應控制在2535C,噴涂溫度應控制在2025C;室外施工若遇3級風以上、高溫曝曬、雨天、霧天等氣候條件,均不宜施工;當發現噴涂缺陷時,應立即停止施工,查找原因,

45、再次試噴合格后方可繼續施工;噴涂施工完畢,應將非噴涂表面及時用溶劑清洗干凈。設備、管道在人孔、閥門、法蘭、管嘴、檢查口等頻繁檢修處,應采用可拆卸式隔熱結構,并按下列要求施工;人孔、法蘭的金屬隔熱盒應為圓形,由兩半組成,尺寸稍大。盒內應襯與設備或管道隔熱厚度相等、導熱系數近似的軟質隔熱材料,可用21號六角拔花鐵絲網和鉚在隔熱盒內的鉤釘固定;人孔的金屬隔熱盒一端封口,與設備相連一端不封口,下料成馬鞍形,向外翻邊1215mm。安裝時,圓弧接口采用3035mm的插條連接,插條以外的接口采用聯合角與平口插接。與設備連接一端采用自攻螺釘固定在設備的金屬保護層外,接縫外用密封劑密封;3管道法蘭隔熱盒用金屬制

46、作時,方法同本條第1款,安裝時圓弧接口用3035mm的插條連接,插條以外的接口采用聯合角與平口插接,法蘭盒兩端與管道隔熱保護層搭接1520mm;閥門金屬隔熱盒宜為上方下半圓形式,上至閥桿密封處,下至閥體最低點再加一個該管的隔熱厚度。隔熱盒應由兩半組成,盒內應襯與管道隔熱厚度相等、導熱系數近似的軟質材料,并用20號六角拔花鐵絲網和鉚在盒內的鉤釘進行固定;5閥門金屬隔熱盒安裝時,上、下接口應采用3035mm的插條連接,插條外的接口采用聯合角與平口插接,閥門盒兩端與管道隔熱保護層搭接1520mm。金屬隔熱盒在特殊情況下,也可采用下列方法安裝固定:用鋼帶進行捆扎;用搭扣連接;用自攻螺釘予以固定。設備或

47、管道的保冷結構為可拆卸式結構時,可拆卸式結構與固定結構之間必須密封,防止空氣進入保冷層。設備或管道采用硬質隔熱制品時,應留有適當的伸縮縫,并符合下列要求:1水平管道每隔46m留設一道伸縮縫;立式設備及垂直管道,應在隔熱支托下留設伸縮縫;管道彎頭兩端的直管段上,可各留一道伸縮縫,公稱直徑大于300mm的高溫管道必須在彎頭中部增設一道伸縮縫;4臥式設備的筒體距封頭連接處100150mm處均應留設一道伸縮縫;方形設備殼體上有加強板時,其隔熱層可不留伸縮縫;環形容器的伸縮縫,對澆注或噴涂隔熱層,可用嵌木條方法留設;伸縮縫的寬度宜為25mm。伸縮縫內應先清除雜質和硬塊,充填導熱系數相近似的軟質隔熱材料。

48、高溫設備及管道伸縮縫外側應再進行保溫。5.2.39保冷層伸縮縫,應采用軟質泡沫塑料條填塞或擠刮入發泡劑型粘結劑,外面用50mm寬的不干膠帶粘貼密封,縫的外面必須再進行保冷。多層隔熱層伸縮縫的留設,應符合下列要求:中低溫層的各層伸縮縫可不錯開;2保冷層及高溫層的各層伸縮縫必須錯開,錯開距離不宜大于100mm。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在膨脹移動方向的另一側留有膨脹間隙:填料式補償器或波形補償器;隔熱結構與墻、梁、欄桿、平臺、支撐等固定構件和管道所通過的孔、洞之間。5.3防潮層施工設備及管道的保冷層和敷設在地溝內管道的保溫層,其外表面均應設置防潮層。設置防潮層的隔熱層外表面應清潔、干燥、平整、均勻,不

49、得有突角、凹坑及起砂現象。室外施工時,不應在雨、雪天或夏日曝曬中進行。施工時的環境溫度應符合設計文件或產品說明書的規定。防潮層宜采用冷法施工,當隔熱層為無機材料(泡沫玻璃除外)并用瀝青膠粘貼玻璃布時,方可采用熱法施工。瀝青膠的配方,應符合設計文件或產品標準的規定。當設計文件無特殊規定時,防潮層結構應符合下列要求:第一層為阻燃型石油瀝青膠層或防水冷膠料層,厚度為3mm;2第二層為無蠟中堿粗格平紋玻璃布,厚度為0.10.2mm;3第三層為阻燃型石油瀝青膠層或防水冷膠料層,厚度為3mm。防潮層冷施工采用涂抹法時,其操作方法如下:將石油瀝青膠或防水冷膠料直接涂抹在隔熱層外表面上,當抹到規定厚度后再用抹

50、子均勻刮平,并立即貼上一層無蠟中堿粗格平紋玻璃布;當為大型設備時,玻璃布應逐塊鋪貼。當為小型設備及管道時,玻璃布宜采用螺旋形纏繞。鋪貼或纏繞的搭接不應少于50mm;立式設備及垂直管道鋪貼或纏繞玻璃布時,縱向接縫應在兩側,搭接應上口壓下口;鋪貼或纏繞玻璃布都應將其拉緊、鋪平、貼實,不得出現明顯的皺紋。當貼上去的玻璃布出現氣泡時,應將它刺破,用抹子將空氣壓出,使玻璃布與第一層膠料緊貼;粘貼的玻璃布干燥后,在布外表涂抹第二層瀝青膠或防水冷膠料,達到規定厚度后用抹子刮平。5.4保護層施工隔熱層施工完畢并經檢查合格后,應及時進行保護層的施工。對于帶防潮層的隔熱層,應待防潮層干燥后方可進行保護層施工。金屬

51、保護層若為普通薄板,應先在兩面除銹、除油污,清潔干燥后各涂刷底漆一道,待徹底干燥后再使用。設備和管道直管段的金屬保護層下料應實地測量,測量時不宜拉得太緊,測量后的周長應有3050mm的裕量。下料后的金屬薄板,橫向、豎向應各有一邊按需要方向壓出凸筋。設備、管道的金屬保護層環向接縫宜采用搭接或插接,縱向接縫宜采用搭接或咬接。若為搭接,則應符合下列要求:1設備的縱向接縫和環向接縫均搭接50mm;2管道的環向接縫搭接50mm,縱向接縫搭接3050mm;3管道彎頭與直管段的搭接尺寸,高溫管為75150mm,中低溫管道為5070mm,保冷管道為3050mm。設備和管道的金屬保護層搭接接縫除活動縫外,應采用

52、抽芯鉚釘或自攻螺釘緊固,其間距應為150200mm,且在1m長度內不應少于5個。當金屬保護層用支承環固定時,鉆孔應對準支承環。設備、管道保冷的金屬保護層,其縱向接縫應咬接。5.4.7設備、管道隔熱的金屬保護層遇到障礙時,應開出合適的孔眼,其開口誤差不得超過3mm。開口處的縫隙應予以密封。5.4.8圓形設備及小于或等于500m3的立式儲罐,其金屬保護層的縱向接縫凸筋應相互交錯,排列整齊。環向接縫凸筋應始終與縱向凸筋保持垂直。圓形設備封頭的金屬保護層,應按下列要求施工:1隔熱后的外徑小于1000mm時為大小頭式,且分片不少于6片;2隔熱后的外徑等于或大于1000mm時為凸形封頭式,其分片數見表5.

53、4.9;同直徑封頭分片應相同,中心圓片的直徑也應相同;4立式設備封頭包完后,應用寬6080mm的圓環金屬片將中心管開口壓實固定,上部封頭應作防水處理(如抹密封劑);臥式設備的封頭中心應用內外兩個圓金屬片將中心封堵,圓金屬片為內小(不壓凸筋)外大(外圓壓凸筋),內圓片上半部插入分片內,下半部蓋住分片。外圓片應全部蓋住內圓片,并用自攻螺釘固定;設備封頭分片接口宜為咬接,若為搭接,則上口應全部壓出凸筋,并壓住下口,然后用自攻螺釘緊固。表5.4.9凸形封頭分片數序號隔熱后外徑/mm分片數每片凈寬/mm序號隔熱后外徑/mm分片數每片凈寬/mm1100012003034105111420002500455

54、014316021200150035401121205250030005060160315002000404512214063000601605.4.10圓形立式儲罐隔熱的金屬保護層采用壓型板時,應按下述要求施工:筒體部分的金屬保護層宜采用壓型板排板拼裝。拼裝時,相鄰環縫應錯位1/2板長,并自下而上每條槽對準,始終保持垂直,遇障礙時應用機械或剪切工具開口,嚴禁使用火焰或電弧切割;壓型板安裝前,應先安裝隔熱支架,再由下至上安裝壓型板。壓型板與隔熱支架用抽芯鉚釘緊固。采用硬質隔熱制品時,金屬壓型板的寬波應安裝在外面,采用半硬質或軟質隔熱制品時,金屬壓型板的窄波應安裝在外面;若立式儲罐設計有防水檐,

55、則將筒體金屬壓型板上邊沿從下面頂住防水檐,然后固定即可。若儲罐沒有防水檐,則按下述要求施工:a剪一圈寬80mm、厚度與罐體保護層相同分段組成的金屬條,并將長方一邊加工成聯合角形式,最后將一圈全部滾圓,弧度與罐體保溫后直徑相同;b剪一圈寬60mm的分段組成的圓環,內徑為罐體保溫后直徑,外徑為保溫后直徑加120mm,厚度同金屬條,并將內徑圓弧預留7mm翻口;c將圓環金屬板內弧翻口90(寬7mm)插入有聯合角的金屬條內咬接,組成防水檐加強邊;d將防水檐加強邊插入儲罐最后一圈的保護層上口,并與保護層連接。罐頂隔熱保護層外檐壓凸筋,搭在加強邊外圓上,并用抽芯鉚釘緊固。5.4.11方形設備或管道的金屬保護

56、層下料長度不宜超過1m,并按對角壓成菱形花紋。安裝時應將花紋對成一個整體。方形水平管道或設備頂部,當設計無規定時,應以中心線為界將金屬保護層加工成1:20的順水斜坡。水平管道的金屬保護層的環向接縫應沿管道坡向搭接,其縱向接縫不得布置在水平中心線上方的垂直中心線兩側45范圍內,縫口應朝下。縱縫可組成一條連續的直線,也可相互錯開,但必須與管道軸線始終保持平行。立式設備及垂直管道隔熱的金屬保護層應自下而上敷設,且上口搭下口。對于斜度大于45的立管,其金屬保護層還應分段固定在支承件上。管道隔熱金屬保護層在法蘭、閥門斷開處應按下述要求進行封堵:水平管道保溫的金屬保護層在法蘭、閥門斷開處,應環向壓凸筋,并

57、用合適的金屬圓環片卡在凸筋內封堵;垂直管道保溫的金屬保護層在法蘭、閥門斷開處,應在上方環向壓凸筋,并用合適的金屬圓環片封堵,下方用水泥硅酸鋁纖維抹成1020。的圓錐狀,水泥與硅酸鋁纖維之比為1:2;3管道保冷的金屬保護層在法蘭、閥門斷開處,用瀝青瑪蹄脂抹成1020的圓錐狀。管道彎頭處的隔熱金屬保護層,應按下述要求進行施工:1彎頭隔熱后外徑小于或等于200mm時,宜采用對稱分瓣沖壓的彎頭型金屬保護層;彎頭隔熱后外徑大于200mm時,應采用蝦米腰型金屬保護層,蝦米腰型金屬保護層分節數應按表5.4.16執行;蝦米腰金屬保護層的縱向接縫可咬接或搭接,搭接處用自攻螺釘固定,但每節分片上至少應有兩個。環向

58、接縫也可咬接或搭接,搭接量視具體情況決定。表5.4.16蝦米腰型金屬保護層分節數序號隔熱后外徑,mm分節數彎曲半徑中節邊節1200300321.5倍DN2300400521.5倍DN3400500721.5倍DN45001121.5倍DN注:其他彎曲半徑的彎頭,應視其具體情況增減分節數。管道末端保溫后外徑小于500mm時,隔熱金屬保護層應環向壓凸筋,并用直徑合適、斜度為2030。的圓錐金屬片卡在凸筋內予以封堵,圓錐金屬片的搭口朝下。管道的隔熱金屬保護層在三通處,應按下列要求進行施工:水平管與垂直主管相交,應先包水平管后包垂直管,并用垂直管保護層的開口壓住水平管保護層;垂直管與水平主管在水平主管

59、下部相交,應先包垂直管后包水平主管,并用水平主管保護層的開口壓住垂直管保護層;垂直管與水平主管在水平主管上部相交,應先包水平管后包垂直管,并用垂直管保護層蓋住水平管保護層的開口;水平支管與水平主管在水平面相交,應先包水平支管后包水平主管,并用水平主管保護層的開口壓住水平支管的保護層。有下列情況之一時,金屬保護層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嵌填密封劑或在接縫處包纏密封帶:露天或潮濕環境中的保溫設備和管道、室內外的保冷設備和管道及其附件的金屬保護層;保冷管道的直管段與其附件的金屬保護層接縫部位和管道支、吊架穿出金屬保護殼的部位。直管段金屬保護層膨脹縫的環向接縫部位、靜置設備或轉動設備的金屬保護層膨脹縫的部位,

60、其金屬保護層的接縫尺寸,應能滿足熱膨脹的要求,不得加固定件,且應做成活動接縫。其間距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與保溫層設置的伸縮縫相一致;半硬質和軟質保溫層的金屬保護層環向活動縫間距,應符合表5.4.20規定:表5.4.20環向活動縫間距介質溫度/C間距/m介質溫度/C間距/mW100視具體情況確定3203410132046氈、箔、布類保護層施工前,隔熱層外表面應平整、清潔、干燥、無油污、無灰塵。粘結劑應經試驗合格。氈、箔、布類保護層采用螺旋式纏繞法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先包纏箔、氈防水層后再包纏玻璃布,應邊涂粘結劑邊纏繞玻璃布,再涂粘結劑;2纏繞的搭接量應大于50mm,不得有松脫、翻邊、皺褶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