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天津市北辰區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第十四個五年(2021-2025)規劃綱要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政府二零二零年十二月目 錄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29470 第一章 發展基礎與環境 PAGEREF _Toc29470 1 HYPERLINK l _Toc3609 一、發展基礎 PAGEREF _Toc3609 1 HYPERLINK l _Toc26992 二、存在問題 PAGEREF _Toc26992 3 HYPERLINK l _Toc20615 三、發展環境 PAGEREF _Toc20615 4 HYPERLINK l _Toc25134 第二章 指
2、導思想、規劃原則、定位與目標 PAGEREF _Toc25134 7 HYPERLINK l _Toc32548 一、指導思想 PAGEREF _Toc32548 7 HYPERLINK l _Toc24014 二、規劃原則 PAGEREF _Toc24014 8 HYPERLINK l _Toc22110 三、功能定位 PAGEREF _Toc22110 9 HYPERLINK l _Toc20341 四、發展目標 PAGEREF _Toc20341 10 HYPERLINK l _Toc6793 第三章 北辰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思路 PAGEREF _Toc6793 13 HYPER
3、LINK l _Toc14901 一、鏈式集群,發揮整體優勢 PAGEREF _Toc14901 13 HYPERLINK l _Toc11434 二、協同開放,構建共贏格局 PAGEREF _Toc11434 14 HYPERLINK l _Toc9294 三、創新驅動,引領天津智造 PAGEREF _Toc9294 14 HYPERLINK l _Toc17933 四、生態發展,提升協同環境 PAGEREF _Toc17933 15 HYPERLINK l _Toc9662 第四章 北辰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任務 PAGEREF _Toc9662 15 HYPERLINK l _Toc
4、23311 一、聚力“高質量”,打造產業協同發展體系 PAGEREF _Toc23311 15 HYPERLINK l _Toc5219 二、聚焦“高水平”,優化科技創新發展高地 PAGEREF _Toc5219 24 HYPERLINK l _Toc6463 三、聚勢“高標準”,構筑交通互聯互通網絡 PAGEREF _Toc6463 29 HYPERLINK l _Toc526 四、聚合“高能級”,促進城鄉統籌聯動發展 PAGEREF _Toc526 31 HYPERLINK l _Toc937 五、聚心“高品質”,加強生態環境聯保共治 PAGEREF _Toc937 34 HYPERLIN
5、K l _Toc9265 六、聚智“高效能”,提升公共服務互惠共享 PAGEREF _Toc9265 37 HYPERLINK l _Toc1599 第五章 保障措施 PAGEREF _Toc1599 40 HYPERLINK l _Toc14870 一、強化產業承接對接 PAGEREF _Toc14870 40 HYPERLINK l _Toc25018 二、創新招商引智方式 PAGEREF _Toc25018 42 HYPERLINK l _Toc28100 三、加強統籌協調機制 PAGEREF _Toc28100 43 HYPERLINK l _Toc7027 四、做好資源優化配置 PA
6、GEREF _Toc7027 44 HYPERLINK l _Toc19698 五、優化金融服務體系 PAGEREF _Toc19698 45 HYPERLINK l _Toc14587 六、創新人才服務環境 PAGEREF _Toc14587 45 HYPERLINK l _Toc8897 七、優化機制體制創新 PAGEREF _Toc8897 46 HYPERLINK l _Toc3452 八、健全城鄉融合機制 PAGEREF _Toc3452 47 HYPERLINK l _Toc17 附件1:規劃范圍與依據 PAGEREF _Toc17 48附件2:虛擬大學科技園、SOD和CID PA
7、GEREF _Toc17 48“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我國在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京津冀高質量協同發展的關鍵五年。在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發生重大變化背景下,科學編制并實施好北辰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對于更好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推進北辰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第一章 發展基礎與環境“十三五”以來,北辰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以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為首要任務,以重點承接平臺打造、發展樞紐經濟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
8、在產業、交通、生態、公共服務、城鄉發展等領域全面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開創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一、發展基礎1、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抓住協同發展“牛鼻子”。強化各種承接對接機制,優化載體平臺建設,聚焦智能制造類、生物醫藥類、新一代信息技術類項目,重點推進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努力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微中心”。“十三五”期間,累計引進首都項目978個,協議投資額超過1400億元。愛旭科技太陽能電池、朝亞大數據一期、百特醫療、伊藤忠物流、SMC一期等50個項目竣工投產。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高端裝備產業園納入全市“1+16”重點承接平臺,10.7平方公里智
9、創園獲批天津生物醫藥(中醫藥)產業園,綠地全球貿易港展廳對外開放,光華外國語學校、綠地繽紛城等一批生活服務設施加速集聚,雙街、大張莊示范鎮建設初具規模,北辰郊野公園、千畝棲鳳湖生態公園建設成型,初步構建了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發展格局。2、持續推進產業和創新深度融合,種好協同發展“試驗田”。積極參與京津冀新產業新業態布局,發展高端智能制造,推進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建設,力促一般性制造業承接向創新成果孵化轉化,推進新動能加速集聚?!笆濉逼陂g,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442家、雛鷹企業246家、瞪羚企業26家,“殺手锏”產品達到48個。與河北工業大學合作共建北辰智能裝備研究院,建成中重科技、捷強動
10、力等7個國家級、70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上市掛牌企業總數達到80家,居全市前列。獲評國家級商標戰略實施示范區。3、著力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培植協同發展“營養土”。深化與北京的教育、醫療、應急、防疫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對接合作,持續實施一批重點公共服務工程項目,促進民生互聯互通。與大興、廊坊組建“京津冀三區市教育聯盟”,持續開展交流活動。與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北京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建立遠程醫療協作。開展了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落實醫師護士區域注冊試點、實現醫保異地聯網結算。落實京津冀專業技術職稱互認,“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拔尖人才和“北極星”人才發展計劃取得積極成效。建成了主要面向京津冀的曙光水鎮、林海果
11、園、郊野公園等一批旅游項目,與承德市興隆縣共建體育旅游項目。4、率先突破交通和環保領域重點項目任務,注入協同發展“催化劑”。集中力量促進一批帶動性、互補性、融合性強的交通一體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項目落地。“十三五”期間,連接京津冀、輻射華北、通達全國的路網骨架逐步形成,在建、運營及規劃中的地鐵線路7條,京濱城際鐵路全面開工,京津塘高速與九園公路、津薊高速與外環東北部調整線互通立交工程進場施工,外環東北部調整線、楊北公路、九園公路西延東擴全線通車。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持續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完成散煤治理任務及清潔取暖任務,建成“天眼”系統,實現科技治污。大氣、水、土壤治理成效明顯。光大國
12、際垃圾協同處理項目投入使用,建成全市唯一大件物品垃圾分撿中心,垃圾分類走在全市前列。二、存在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我區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諸多發展中的問題。一是高層次優質承接平臺少。京津冀46個專業化、特色化承接平臺中,我區只有高端裝備制造園入選,與濱海新區、武清區差距較大,尚未形成與北京協同創新合作平臺;我區傳統載體平臺轉型發展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依托互聯網打造開放共享的跨界協同創新載體進展緩慢。二是承接的好項目大企業少。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項目大多是重資產且規模較小,單個項目平均不足2.6億元;朝亞大數據、迪信通、綠地全球貿易港等優質項目較少且處于建設初期,短期內難以支撐
13、我區經濟發展基本面。三是承接項目與現有的產業鏈互補性不強。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項目中,以裝備制造和房地產開發居多且自成配套體系,與我區四大優勢產業鏈的“補鏈強鏈延鏈”尚有較大提升空間。四是區域協同創新能力不強。我區引育重點項目重資產多、輕資產少,軀干企業多、頭部企業少,科研創新類、生產服務類項目占比不高,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不夠,與京津冀協同創新嵌入不深。五是招商環境不夠優化。城市建設規劃與用地性質的調整還未同步,土地要素沒有釋放出應有的活力。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配套、人才聚集、交通網絡、政府服務等軟環境方面仍有薄弱環節,亟待補齊短板、提升優化。三、發展環境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
14、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和變化。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一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我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從國際關系來看,世界局勢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全球供應鏈本地化、區域化分散化趨勢加劇。京津冀和長三角、粵港澳等其他區域在國家戰略中扮演著關鍵作用。同時,新一輪對外開放也對提升京津冀區域競爭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擴大對外開放為京津冀吸納全球資源提供了巨大空間。現行產業領域和產業政策面臨的調整,深度考驗京津冀的經濟韌性,這就要求我區充分落實新發展理念,利用好開發區、陸路港和研究院所等載體,把握先機、主
15、動作為,探索深化改革路徑和擴大對外開放平臺。二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為我區深度融入京津冀區域產業鏈和創新鏈提出了緊迫要求。京津冀協同發展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驅動和區域協同創新。以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為特征的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正在引領產業重大調整,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不斷涌現,為我區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平臺、帶來新機遇,也對資產偏重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出了挑戰和緊迫要求。一方面要主動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另一方面要積極嵌入京津冀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助力推動京津冀區域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深度融合。三是著力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以
16、新思路助力京津冀完成區域協調發展的新任務?!笆奈濉睍r期,我國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隨著促進國內大循環,將極大實現國內統一大市場與國內要素自由流動,在未來五至十年,國內有望形成新一輪的區域經濟一體化,京津冀在此其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區要及時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進一步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空間布局,促進資源要素空間統籌和合理流動,主動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有效融入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四是我國區域發展面臨諸多難題,亟待京津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遏制南北分化,也要求我區以新措施助力破解區域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帶動中國北方
17、經濟振興的關鍵戰略,是改善中國區域發展南北不平衡、東西不協調的有效舉措,是今后一個時期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主要任務。我區要找準切入點,著力提升產業、交通和創新層面區域戰略的聯動性和協同性,積極發揮聯通市區與北京的戰略支點作用,進一步拓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局面。五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需要直面深層問題,我區更應該勇于擔當、敢于創新、善作善成,下更大氣力推動協同發展取得新的更大進展。目前,京津冀整體經濟實力亟待提高,區域內部經濟發展分化態勢明顯,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各類招商引資中,我區與
18、周邊市區在人才、資金、項目等方面存在同質化競爭,如何在產業配套、平臺載體、軟硬環境等方面提升能級、聚集高端要素提出了新課題。亟待在未來五年及更長一段時間內,以區域合作為主線,積極謀劃協同發展新的發力源,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產業鏈、發展平臺和經濟軸帶。綜合判斷,“十四五”時期是我區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期,是各種比較優勢和潛能最能得到有效釋放的利好期,同時也是破解難題、補齊短板、爬坡過坎最為緊要的攻堅克難期。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把握區域發展規律趨勢,立足北辰發展階段性特
19、征和新的任務要求,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奮發作為、協同發展,奮力開創北辰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第二章 指導思想、規劃原則、定位與目標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體現“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的堅定和自覺,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把握區域協調發展規律與趨勢,立足北辰經濟社會基礎,聚力“高質量”打造產業創新協同體系,聚焦“高水平”優化科技創新發展高地,聚勢“高標準”構筑交通互聯互通網絡,聚合“高能級”促進城鄉產城聯動發展,
20、聚心“高品質”加強生態環境聯保共治,聚智“高效能”提升公共服務互惠共享,主動做好服務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發展工作,著力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推“辰”出“星”,建設天津國家中心城市重要功能承載區,打造京津冀區域的活力之城。二、規劃原則共建共享、創新發展。以加強頂層設計為抓手,打造創新資源流動“洼地”與創新集聚高地。圍繞將京津冀地區打造成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強化協同載體功能,搭平臺、建機制、促保障,積極承接首都產業轉移和技術溢出,與京津雄形成創新新空間,加強與全國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戰略合作,形成制度新供給,注入創新發展的新動能。遠近結合、聯動發展。著眼長遠,保持戰略定力,扭住產
21、業鏈區域化趨勢,積極推進產業配套區域化,加強產業供應鏈安全建設,探索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跨屬地的信息溝通、設施聯通、物流暢通、資金融通、人員流通、政務聯動等協同機制,加強與市內其他區域合作和銜接,增強發展整體性和協調性,進一步提升區域協同發展水平,努力建設京津冀三地合作交流重要節點。追求品質、融合發展。把握新時代發展趨勢,全面對標國際最高標準,以更寬視野、更卓越要求,以文化積淀、創意融合提升北辰制造的地理品牌影響力,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做優做強“北辰智造”,形成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雙輪驅動發展格局,打造京津冀協同高質量發展的“標桿”。生態筑底、綠色發展。用立體治理、市域統籌的思路,錨固生態基底、
22、厚植生態優勢、發展生態經濟,促進城鄉產城融合發展,實現生產、生活和生態“三生共生”,社區、園區和景區“三區合一”,人、社會與自然的有機融合,建設京津冀宜商宜居宜業的先行區。三、功能定位立足我區區位及資源稟賦優勢、經濟社會現實基礎、產業發展規律與趨勢,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以產城融合發展為基礎,以產業園區為載體,以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效體制機制為抓手,著力建設首都高端要素轉移承載基地、京津冀產業技術創新交匯區、京津冀公共服務建設新高地、京津冀交通環保建設新支點。首都高端要素轉移承載基地。發揮毗鄰北京區位優勢,依托北辰產城融合示范區,借助市場化運作手段,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轉
23、移,吸引總部、金融、科研、商貿、服務、教育、醫療等優質高端要素落戶我區,圍繞高端裝備制造、現代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技術等優勢產業,加強與大型央企國企、京冀相關部門的戰略合作,有效承接北京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共建京津冀協同發展“微中心”。京津冀產業技術創新交匯區。積極順應和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和全球產業變革的大趨勢,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集聚科技資源和創新要素,構建“育成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創新創業孵化鏈條,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家,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綜合實力較強的創新型企業,建成一批創新、創業、創造“三創”型的產業集群。京津冀公共服務建設新高地。積極推進京津冀公共服務制度接軌,推進
24、社會治理共建共治,進一步完善一體化體系建設,不斷擴大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供給。在提高教育聯合體發展水平、深化醫療衛生事業協同合作、加快旅游產業協作提升等方面,重點推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強化京津冀區域公共服務機構聯通合作,加快圖書館、高水平醫院和民俗博物館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形成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公共服務新高地。京津冀交通環保建設新支點。依托京濱城際等連接京津、輻射華北的交通優勢和永定新河、北運河生態資源稟賦,積極探索京津冀區域交通和環保領域現實發展新路徑,在推動交通互聯互通和生態環保共建共享基礎上率先實現“生產、生態、生活”三位一體發展。四、發展目標1、近期目標到2025年,北辰區融入京津冀協同
25、發展取得明顯實效,主要經濟指標與北京等京津冀核心區差距進一步縮小,產業協同、科技創新、區域交通、城鄉融合、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領域協同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產業協同發展取得新成效。從規劃、項目、企業、載體、政策等方面,加強我區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京津冀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增強產業協同策源地功能,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發展、“城郊經濟”向“都市經濟”轉型發展,引育3-5家行業領軍型、生態平臺型科技型企業,打造10余條“四基”高級化、現代化的產業鏈,初步形成2-3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制造業研發高地和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協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京津高
26、技術產業帶,將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成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微中心”??萍紖f同創新取得新突破。依托各種創新平臺,集聚京津冀創新資源和要素,推進跨區域深度合作,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形成“京雄研發北辰孵化轉化”“總部+生產基地”等多種創新分工模式,共建共管一批高校院所的分校分院、產業(工程)技術研究院、大學科技園,積極開展一批重大科技攻關研發合作項目,重點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創新合作平臺,積極參與京津冀創新共同體建設,協力天津其他區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交通互聯互通取得新進展。推動轄區、市內、域外三個層次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公交、地鐵、城際軌道、高速
27、公路和高速鐵路等多種交通工具的“無縫連接、零換乘”,大力提升交通出行的可達性和便捷性,助力建成京津冀“半小時”生活圈、“一小時”交通圈和“三小時”商務圈,以“TOD”+“SOD”的組合模式,打造京津走廊和區域協同發展的綜合交通樞紐。協力完善軌道、貨運、航空等交通互聯互通機制。城鄉統籌發展邁出新步伐。從轄區、跨區域兩個層面推進城鄉統籌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助力形成京津冀區域聯動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優勢互補發展態勢。北辰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能級顯著提高,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實現新進步。協力完善京津冀大氣、水污染應急聯動機制,助力健全京津冀環境信息共享機制,協同建立京津冀生態
28、環境協同監管預警體系。協力完善流域上下游等生態環境保護聯動機制,綠色發展生態基礎進一步夯實,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公共服務便利普惠達到新水平。深化落實教育、醫療、應急、防疫等公共服務合作機制,加強與京津冀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對接,按照便捷、普惠、優質“三步走”戰略,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便利共享水平逐步提升,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2、遠景目標力爭到2035年,協同發展體制機制高效運轉,主要指標基本達到京津冀領先水平,創新創業活力充分釋放,城鄉區域差距進一步縮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面實現,公共服務水平更加優質和普惠,生態環境發生根本好轉,人民基本生活保障
29、水平與京津冀先進城區大體相當,高質量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建設成為京津冀地區的經濟強區、文化名區、綠色城區。第三章 北辰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思路我區按照“鏈式集群、發揮整體優勢”“協同推進、構建共贏機制”“創新驅動、引領天津智造”“生態發展、提升協同環境”的戰略思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破解瓶頸,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深度嵌入京津冀產業分工與協同發展新格局。一、鏈式集群,發揮整體優勢以規劃、項目、企業、載體、政策五個方面為重點,全面融入京津冀產業一體化發展。一是梳理我區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理清產業鏈的優勢、劣勢和缺失環節,實施“建鏈、補鏈、強鏈、延鏈
30、”的發展戰略,打造若干條從研發、制造到服務的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完整產業鏈。推動實現從北京知識技術創新源,到北辰創新轉化基地、先進制造的產業協同網絡架構。二是完善以高端裝備制造園為代表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平臺,引導企業向“一區四園”聚集,拓展“點鏈線集群園區網絡”的產業合作格局,促進形成“3+2+N”個特色產業集群。二、協同開放,構建共贏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持續深化改革公共領域,加強服務國內區域經濟發展。一是服務內循環,積極為國內擴大內需貫通物流大通道。應用融合社交、移動、大數據和云計算的“互聯網+”智慧園區管理系統,研究制定涉及教育、醫療、社會
31、保障等諸多方面公共服務政策,打造匯集研發、孵化、國際貿易、生產、物流于一體的智慧物流產業園,積極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協助打造環渤海干支聯動網絡。二是以共建共管一批研究院、產業園區和承接平臺為抓手,探索共建“飛地經濟”,三地聯合引導資源、要素和項目,推動“技術進鏈、企業進群、產業進帶、園區進圈”,促進產業轉移精準化、產業承接集聚化和平臺建設專業化。三、創新驅動,引領天津智造借助首都優質資源,實現創新要素的跨區域流動聚集,激發創新驅動發展的內生動力,在互惠共贏的基礎上協同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是以技術策源地的北京為創新鏈布局的核心,統籌區域科技資源,促進創新成果在北辰孵化產業化,充分釋放彼此
32、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形成多主體、多層次、開放互動的創新機制和環境,重點推進我區從制造向智造升級。二是共建虛擬大學園和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產業科技創新平臺,從技術研發和成果孵化轉化兩層面補齊創新鏈“短板”,助推“科+教+產”融合發展。四、生態發展,提升協同環境全面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空間載體,主動布局京津冀協同發展新載體。一是依托產城融合示范區和“一區四園”,舉京津、集全國和聚國際的優質市場要素,通過產業要素間協調整合,推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形成“研發設計孵化轉化生產制造物流配送服務”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區域生態和創新生態,助推建設“京津智能科技走廊”。二是推進職住均
33、衡的“三生共生”的空間發展,構建新型空間規劃體系,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增加產城融合示范區生態、居住、生活服務用地,建設智享創新區域中心。第四章 北辰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任務“十四五”期間,我區著力在產業一體化、協同創新、交通一體化、城鄉統籌發展、生態聯防聯控、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全面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努力建設成為天津中心城區與首都對接的戰略新支點。一、聚力“高質量”,打造產業協同發展體系深度融入京津冀產業一體化,以高端裝備產業園等園區為載體,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產業制高點,緊緊扭住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實施“延鏈聚帶特色集群產城融合”的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產業生態體系。1
34、、延鏈聚帶:聚集產業鏈帶完善,釋放集群集聚效應,夯實非首都功能轉移的發展基礎。重點圍繞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生物醫藥及健康產業、智能科技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四大領域,堅持“缺鏈補位、短鏈拉長、弱鏈增強、同鏈錯構”的發展思路,努力打造10余條自研發、到制造和服務的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推動實現從北京知識技術創新源,到北辰創新轉化基地、先進制造的產業協同網絡架構。有力支撐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京津科技新干線)。一是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圍繞高端裝備制造,由關鍵點引領鏈條,由關鍵鏈帶動域面,由域面交織成網絡系統,著力打造從產品創新與研發到產業化生產的智能裝備產
35、業集群,深化區域產業鏈融合發展。加快京津智慧科創園、高端裝備產業園建設,重點瞄準智能印刷裝備、動力傳動設備、軍民融合三大產業集群,努力建設成為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智能裝備產業基地。以長榮印刷智能綠色產業基地和國家級新聞出版裝備產業園兩個重點項目為依托,積極引進數字印刷產業相關項目,打造國內知名的智能化印刷設備研發制造基地。以SMC、弗蘭德等龍頭企業為引領,重點推進氣動元件、多行業應用減速機等研發生產,構建動力傳動設備產業集群。依托兵器集團70所、捷強裝備等,實現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二是發展生物醫藥和中醫藥產業,推動新興產業加速聚集。立足北辰在醫藥產業方面的優勢,加快天津生物醫藥(中醫藥)產業園規劃
36、落地,以生物醫藥和中醫藥為產業主導方向,引進龍頭企業和產業化項目,形成相對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建設生物醫藥產業的技術、人才、資金密集區,打造全國一流的醫藥研發制造和中醫藥現代化產業聚集區,與醫藥醫療器械產業園、天士力大健康產業園聯動發展。三是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形成特色產業聚集基地。立足本地產業基礎和區域市場需求,以“高端延伸、引進培育”為導向,繼續做大做精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大力推動鑄金科技、久日新材、博威動力、銀龍預應力等現有企業發展壯大,加速推進中興5G光介質產業園建設進度,積極引進寧德時代、陽光電源等產業龍頭項目,形成區域特色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基地。四是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打造
37、智慧型產業園區。以“數據化、智能化、終端化”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以朝亞大數據項目為重點,培育發展大數據裝備制造、存儲管理、分析挖掘、安全保障的大數據產業鏈。發揮長榮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的先發優勢,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5G+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中心”戰略計劃,培育和引進一批國內頂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和服務商,打造一批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行業解決方案、工業核心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等為代表的引領性產品和應用。2、特色集群:聚焦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打造現代服務業集群,發揮增強帶動效應。促進服務業提質擴容,精準承接和服務非首都功能產業轉移,努力建設成為京津
38、冀合作共建的典范、協同創新的戰略高地,以智能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和以若干個未來經濟增長點等為特色產業的“3+2+N”個產業集群,引領北辰高質量發展。一是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對接京津冀。聚焦創意文化、健康養老服務、旅游休閑等重點業態,著力推進棲鳳國際健康養老新市鎮、運河國際生態新市鎮、都市農業生態觀光園、郊野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做好引綠入城的生態空間利用,加快建設、完善示范區內等宜居生活空間,促進城鎮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加快建設京津冀服務業集聚示范基地,形成國內具有綜合競爭優勢的服務業集群。二是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化延伸,服務京津雄。結合北辰經濟技術
39、開發區核心區提升改造及京津公路黃金走廊建設,聚焦科創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和現代物流等重點業態,圍繞研發設計、供應鏈服務、制造數字化服務、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推進北科建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快培育一批國家級、市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推動全產業鏈條整合創新,助力打造京津科技新干線,全力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三是著力推進國家物流樞紐的布局,參與“一帶一路”。以陸路港物流裝備產業園為核心,著力推進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京津冀地區物流樞紐建設。堅持“先行物流”的發展理念,立足陸路港、大北環貨運鐵路、空港、海港優勢,以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打造天津集公路、鐵路、空運、海運于一體
40、的“四式聯運”現代物流產業基地。推動智普科技、優視津創金屬科技等企業在重型成套機械核心裝備、高端電梯配套及金屬家居配套項目投產量產,加快中興環保智慧倉儲物流園項目建設,打造匯集研發、孵化、國際貿易、生產、物流于一體的跨境小鎮及電商產業園區。3、產城融合:聚焦載體功能復合,發揮產城融合“核聚”效應,積極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微中心”。以產城融合示范區為載體,構建園區產業服務體系,實現園區生態化升級改造承接,有效承接北京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共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微中心”。一是從載體上,倡導實施“樞紐+門戶”擴大雙向開放。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微中心”建設和城市節點功能需
41、求,推動軌道交通站點TOD開發模式,以京濱城際北辰站、地鐵5號線和建設中的4號線站點為中心,815分鐘步行距離為半徑布局,提升綠地貿易港等商務功能,以交通為引導實現產業園區生產性功能與城市功能的互動融合,實現軌道交通與周邊土地、商業的良性互動,努力打造北辰為京津冀重要戰略黃金節點。二是從動能上,注重通過“產業+科創”強化內生動力。積極謀劃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各類創新研究平臺,鼓勵長榮股份、精雕數控、捷強裝備等大中型工業企業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在星谷創業工場國家級眾創空間及北達市級企業孵化器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孵化器、眾
42、創空間建設投入。依托創新創業園“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培育鏈條、“孵化投資”的雙輪驅動以及“金融服務、公共技術、專業孵化、人才培訓、市場拓展、商務服務”等服務平臺,推動園區從單一生產型園區,向集生產、服務、消費等多功能的復合型園區轉型,推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項目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三是從功能上,注重通過“生產+生活”促進職住均衡。一方面,依托“智能制造+機器人”科技產業園、綠地天津全球商品貿易港、朝亞大數據、蘇寧智慧物流電商產業園等一批智能產業項目,加快發展集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工藝提升、原創成果的新產業和業態,培育壯大智能制造龍頭骨干企業,推動產業邁上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形成創新引領產業
43、發展的格局。另一方面,做好公共服務與居住空間配套,建設智慧城市功能體系,融合生態、交通、公共空間、文化等載體,推進海綿城市、人文城市建設,加快光華國際學校、綠地繽紛城、盛景星級酒店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擴大現代服務業有效供給,構筑“高增值、強輻射、廣融合”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專欄一 重點產業鏈提升工程主要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高檔數控機床產業鏈。重點依托天鍛和西門子傳動等數控機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堅持“強鏈、補鏈和延鏈”的發展思路,針對北辰區乃至天津市在數控系統、機床電氣和機床附件等環節的缺失,做好招引培育,著力推動京津冀高檔數控機床產業協同。工程機械產業鏈。重點依托天工院、雷沃發動機等科研院所
44、及企業,加快龍頭企業的招引培育,通過招引外來頂尖企業、培育本土龍頭企業,加快建設工程機械產業創新綜合體。現代包裝印刷產業鏈。以長榮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為依托,以數字印刷及印刷數字化技術裝備為核心,引導傳統印刷向綠色印刷發展、創新印刷、創意印刷發展,打造國內知名印刷設備研發制造基地,逐步形成現代包裝印刷產業集群。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依托中車四方和南車產業園,向產業鏈的高端發展,建立健全產業的研發體系鏈條,發揮中鐵三院的主體、中介與紐帶作用,聯合鐵路電氣化設計院、天津城建大學、國家工程中心等科研院所,進行軌道交通基礎科技研究和應用科技研究,促使軌道交通高科技企業孵化和實現高科技產品產業化。主要的生物醫
45、藥及健康產業鏈中成藥和天然藥產業鏈。依托天津市生物醫藥(中醫藥)產業園,鞏固在中成藥和天然藥研發制造中藥制劑、中藥配方顆粒的優勢,抓緊布局補足適宜的中藥種植的缺失環節,利用下游流通需求、中游產品研發制造對上游中藥材料的需求來帶動上游環節發展,提升北辰區中成藥和天然藥產業鏈的完備性。醫療器械制造產業鏈。依托醫療器械產業園,鞏固在醫療器械制造中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制造、醫療影像設備制造、其他醫療器械制造上的優勢,抓緊布局補足醫療器械原材料的缺失環節。第三,利用下游醫療器械的需求帶動中游產品制造以及對上游醫療器械原材料提取技術的發展,提升北辰區醫療器械產業鏈的完備性?;瘜W藥和生物藥產業鏈。依托國家生物
46、醫藥國際創新園,立足優勢,鞏固在化學藥和生物藥產業在合成法、分離提純法及生物疫苗制造的優勢,加強與河北工業大學的合作,集聚創新平臺、加快創新轉換成果、增加創新資本,強化以基因工程制藥、細胞工程制藥、生物診斷工程為代表的劣勢環節,推動生物技術融合創新,加快向生物制藥轉型。大健康產業鏈。依托天士力集團,強化以健康生產的醫藥健康、美容護膚品、醫療、健康養老環節,積極開展研發配套合作,打造專業化產業鏈,利用下游大健康服務的需求帶動中游健康生產,提升北辰區大健康產業鏈的完備性。主要的智能科技產業鏈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依托天津福云天翼科技有限公司和天津七所高科技有限公司,與天津市其他轄區和京冀地區共同開展機
47、器人共性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的研發,補足北辰區本體合作商、第三方服務和代理商等缺失環節,全面提升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的完備性。大數據產業鏈。依托朝亞數據中心、北辰騰訊云工業云基地和蘇寧智慧物流中心等領軍企業,與濱?!肮I云”、高新區“紫光云”、開發區“騰訊數據中心”、津南“易華錄數據湖”和東麗“華為云”共同打造完整、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的大數據產業鏈。自主可控信息系統產業鏈。依托朝亞數據中心和北辰騰訊云工業云基地,與濱海高新區的南大通用、神舟通用共同發揮天津市在基礎軟件上的優勢地位,助力我國從根本上解決“卡脖子”技術,加快息產業自主可控的發展進程。智能安防產業鏈。依托天津烽火信息管理技術有限公司等企
48、業,與高新區、武清區等轄區的龍頭企業共同構成天津市的智能安防產業鏈,助力京津冀及全國智能安防產業成長。5G產業鏈。依托天津萬博線纜有限公司,增強自身在5G產業鏈中光纖光纜環節的優勢地位,鼓勵天津市推動5G大規模射頻芯片及元器件、通信芯片制造封測、通信設備智能化制造、設備智能操作系統等一批產業化項目建設,引導5G創新成果轉化,有力推動5G從技術研發到產業化落地。主要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風電產業鏈。依托西門子,中車風電葉片,采埃孚以及伍德沃德等企業在原材料的齒輪箱、葉片、發電機、風輪以及風電發電機組制造生產上具有優勢,推進風電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依托骨干企業,積極搭建創新平臺,不斷做優做強。綠色電池
49、產業鏈。依托金牛電源、比克國際(天津)、航力源科技等龍頭企業,優化綠色電池產業結構,豐富產業線,提高主打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加快推進電解液、正極材料、超級電容以及綠色電池制造生產設備的技術研發,提升北辰區綠色電池生產自主性。二、聚焦“高水平”,優化科技創新發展高地借力北京高端科創資源,實施“頭部研發生態平臺創新城區”的發展戰略,主動對接中央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推進北辰“生產性制造”向“研發服務性智造”轉變,協力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1、頭部研發:聚集科技重大專項和首都科技資源,聯合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依托河北工業大學,集聚天津高校資源,主動對接北京高等院校,借助北辰區國家級開發區,加快
50、建設重點實驗室和大學科技園區,綜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智力創新聯合攻關。一是“帶土移植”創新“基因”激活新動能。設立北辰版的“海河英才”行動計劃,落實北辰區“北極星”人才發展計劃(培養儲備)實施辦法和北辰區拔尖人才庫建設實施辦法(試行)等。強化高端人才引育,優化放寬“企業提名單、政府接單辦”人才引進政策條件,推廣“項目+團隊”模式,鼓勵領軍人才打包人才團隊、技術專利等資源“帶土移植”;推進“創新人才隊伍培育工程”和“海河工匠”建設工程,匯聚一批高水平企業家和技能人才,造就一支知識型、技能型的創新、創業和創智的“三創”大軍。二是重點面向北京大規模布局創新載體促進協同創新。積極對接北京、上海和廣州等發達
51、地區,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集中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和“卡脖子”技術。圍繞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組建產業發展專家庫,以兵器集團70所為龍頭,建設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科技創業園,集聚創新創業人才,加速創新鏈與人才連深度融合,強化頭部研發人才和技術支撐,增強創新內生動力。2、生態平臺:構建引育創新創業生態載體,營造協同創新生態環境。瞄準非首都功能產業轉移,集聚京津冀優質科創資源,引育和培育平臺型企業及產業孵化器,以“無成本創業、無障礙準入、無差別服務”為發展理念,搭建“育成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生產基地”等多種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創新研發、孵化轉
52、化和產業化“三位一體”的高水平創新型載體,打造北辰創新創業生態。一是理順科技型企業培育路徑,實施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加速承接北京總部型企業,聚焦“雛鷹瞪羚領軍”企業遴選和遞進式培育路徑,根據行業特征、技術領域、企業規模等分類建立動態調整、跟蹤服務的重點科技型企業培育庫,整合特色優質服務資源對入庫企業實行精準、持續支持。構建市政府、區政府、產業園功能區三級聯動培育機制,營造產業功能區與科技型企業“共生共贏”局面。充分發揮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投資基金、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基金等金融資本作用,推進企業培育措施由“資金支持”向“服務支撐”轉變,對符合產業功能區主導產業方向,研發投入高、發展潛力大的企業進
53、行定向扶持性投資,促進企業發展由“潛能”向“動能”轉變。二是強化以逆向創新為主導的產學研合作,打造京津冀高層次科技合作平臺。重點圍繞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借助“一園多校、市校共建”的模式推進設立匯聚政產學研資介等諸多要素的(虛擬)大學科技園。搭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落地的服務平臺,引入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京津高校院所設立分校分院,建立專屬產業化基地、產業化綜合大樓。大量引入中介服務機構、投融資機構,推進“技術轉移經紀人模式”、市校“合作契約制”等集群式的技術成果孵化轉化。最終形成以政府為主導、院校為主體、多元化投資的“孵化研究院、孵化研究機構、孵化企業、孵化服務”四位一體的孵化器
54、群。三是謀劃建設多家產業技術研究院,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依托天辰、中材、中船重工等科研院所的創新“基因”,主動對接中關村綜合性國家級科學創新中心,重點推動“智慧物流創新先行區”“生物醫藥產業先導區”和“產城融合示范區”中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建立與中關村科學中心及高等院校常態化聯絡機制,推動國家、京津冀的關鍵先進技術和重大科技成果在北辰市場化產業化,將產業院建設成為京津冀科技創新的“先導”、人才培養的“樞紐”、能源發展的“智庫”、協同發展的“示范”。3、創新城區:堅持“智慧化”的城市運行管理與服務,強化城市創新效能。以集聚首都高端人才和創新資源為目標,按照中央創新區(CID)理念,以服務導向型“S
55、OD”發展模式為核心,從“產城人”轉到“人城產”,重新布局城市功能,以“服務城市”推動北部創新區發展,進一步拓展到全部轄區范圍。一是優化基礎設施建設,適應服務型城市發展需求。推進京津公路兩側和大張莊示范鎮等地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物聯網部署,鼓勵利用遙感技術、北斗衛星定位、傳感器及攝像頭等多種感知技術,實現交通、能源、給排水、環保、應急等城市基礎設施物聯網化改造,打造未來網絡技術革命性創新和演進式發展的技術融合平臺,以“智慧城市”推動城市“智慧”提升,增加產業轉移吸引力。二是建設區域性標志的綜合性建筑群落,打造北部創新區。依托綠地繽紛城、綠地全球貿易港、蘇寧智慧物流電商產業園、中興創新科技產業園等一
56、批重大項目和地鐵五號線北辰科技園地鐵站交通站點優勢,遷入并建設住宅和商業等大型公建項目,帶動相關總部經濟、創新創業、文化娛樂等產業發展,增加北部地區輻射效應,促進產城融合示范區向功能多元化發展,加速“北京研發北辰孵化”的良性循環。專欄二 科技創新提升工程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工程。依托天辰等科研院所,積極引進京津冀乃至全國優質智力資源,按照“優勢互補、互惠雙贏、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立足北辰產業發展需求和科技創新前沿,與北京、上海等地在建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服務產業創新發展方面展開合作,重點建設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研究院,共同構建政產學研用合作創新體系,優化產
57、業結構布局和推動產業優化升級。虛擬大學科技園建設工程。謀劃引入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天津高校、北京高校院所高教和科研資源設立分校分院,規劃建設虛擬大學科技園,建立高效運行機制,積極構建高質量創新服務體系,打造科技創新新高地,聚力建設京津冀地區實驗室核心區、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教育科研集聚區、產學研用創新成果孵化加速轉化區“四個先行區”?!癝OD”城市服務建設工程。通過社會服務設施建設引導城市開發,依托綠地繽紛城、綠地全球貿易港、蘇寧智慧物流電商產業園、中興創新科技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重新布局創業創新、總部商務、貿易展示、商業時尚、旅游觀光、品質居住、生態休閑等功能,帶動人流物流、資金信息流,逐步
58、完善形成教育、醫療等強大的保障體系,加速城市擴張。三、聚勢“高標準”,構筑交通互聯互通網絡堅持外聯一體、內聚成核的原則,實施“區內強點、市域結網、域外暢通”的發展戰略,形成區內綜合交通樞紐、市域“軌道交通+城市公交”與域外“高速公路+城際鐵路+高速鐵路”等三層交通網絡通聯,加快建設快速、便捷、大容量、低成本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1、區內強點:加強高鐵站點與城市公交系統銜接,探索TOD開發模式。謀劃北辰區高鐵站與周邊地區交通快速通道連接方案,增強京濱城際高鐵的集聚輻射效應,探索北辰區城市公交BRT建設,提高公共交通轉移效率,緩解道路交通壓力。積極探索京濱城際北辰站的TOD開發模式,以公共交通為導向
59、,集居住、工作、休憩和交通功能為一體,推動城市地標、樞紐站點、綠色環保、“TOD+商業”、“TOD+運動健康”、產業鏈接等發展。2、市域結網:優化城市內部交通網絡,全面帶動北辰區內部交通快速化發展。全面啟動轄區內部交通多維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打造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網絡和現代化基礎設施。一是優化完善北辰城市軌道線網規劃。加快地鐵4號線、10號線建設,推進已規劃的北辰區11條地鐵87個站點工程實施,配合啟動7號線二期規劃,以同城化通勤和優勢產業上下游配套為目標,實施5分鐘鄰里生活圈、15分鐘社區生活圈、30分鐘街鎮生活圈、城鄉片區生活圈四個層級,科學組織
60、編制發展規劃,超前做好項目前期儲備,創新完善投融資體制機制,研究軌道PPP建設模式,鼓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軌道交通建設運營。二是建設南北順暢、東西貫通的“四橫六縱”路網骨架。推進津薊快速、津圍快速、武靜公路、京津塘高速九園路出入口、外環線東北部調線北辰段等重點工程建設,完成汾河南道、潞江東路等6條主次道路建設,啟動朝陽路下穿南曹鐵路、鐵東路上跨龍門東道立交工程,加速推進北辰東道及綜合管廊建設,以拓展空間、優化環境、聯通四方的思路,最大限度改善交通基礎設施。3、域外連接:共建京津冀交通網絡,全面促進北辰區對外交通高速化發展一是積極對接京津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北辰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圍繞“三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