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的復節島_第1頁
智利的復節島_第2頁
智利的復節島_第3頁
智利的復節島_第4頁
智利的復節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標簽:標題篇一:智利的復活節島智利的復活節島,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地方之一。它坐落在茫茫無際的南太平洋水域,離南美海岸大約有 3700千米,離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島嶼有1000千米之遙。小島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厚厚的巖漿和火山灰覆蓋著整個島嶼。可是,在島嶼周邊沿海的地方,卻不知由什 么人、在什么時候修建了300多座巨大的石頭平臺。這些平臺由許多碎石堆成,大約長90米,高出地面 3.6米,中央還建有朝向內陸的石頭斜坡。每座石臺上都矗立著一些高大雄 偉、面貌怪異的石像,一般為 46尊,最大的平臺竟并排擺著15尊石像。讓人困惑的是:島上那些巨大的石像是誰建造的呢?他們又為什么要建造這些石像呢?怪異的石像這些

2、被當地居民稱為“毛阿伊”的石像,有著非常明顯的特征:形態各異的長臉,略微向上翹起的鼻子,向前突出的薄嘴唇,略向后傾的寬額,垂落腮部的大耳朵,刻有 飛鳥鳴禽的軀干以及垂立在兩邊的手,這些奇特的造型賦予石雕以獨特的風采,使人一眼就能認出它們。另外,有些石像頭上還戴有圓柱形的紅帽子,當地人稱為“普卡奧”,遠遠看去,紅帽子頗似一頂紅色的王冠,更給石像增添了尊貴、高傲的色彩。這批石雕人像最大的重量超過80噸,有的石像上還戴著石帽,石帽最小的也有2.5噸,它們究竟是如何被制作者從采石場上鑿取出來,如何加工制作,又采用什么辦法,將它們運往遠處安放的地方,使之牢牢地聳立起來的?而在前幾個世紀,島上居民還未掌握

3、鐵器。這一切多么令人不可思議。雕刻之謎一些科學家曾經向島上的土著居民請教,但是他們都不知道巨石人像的來歷,更沒有人參加過雕刻。一般認為,雕刻者們先在巖石上雕刻出石像的正面,再將這些石像從巖石上完整地鑿下來,然后對石像的背部進行磨平加工,刻上花紋和圖案,最后把這些已經完成的石像運到海邊的平臺上豎起來。關于搬運,有人認為,他們先用砍伐下的樹干搭成一個巨型的木橇,再把石像裝上,然后用繩索拖著木橇,沿著蘆葦或青草鋪成的道路艱難地前進,一直運到海邊的平臺上。不過科學家考證后認為,即使在古代,島上的土壤也不適合粗大樹 木的生長,而現在人們在島上看到的也只是稀稀拉拉的小灌木。未完工的采石場在島上還發現幾處采

4、石場。采石場上堅硬的巖石,像切蛋糕似地被人隨意切割,幾十萬立 方米的巖石被采鑿出來。到處是亂石碎礫。加工好的巨石人像被運往遠方安放, 采石場上仍 躺著數以百計未被加工的石料,以及加工了一半的石像。有一尊石像最奇妙,它的臉部已雕鑿完成,后腦部還和山體相聯。其實再需幾刀,這件成品就可與山體分離,然而,它的制作 者卻不這樣做,好像他忽然發現了什么,就匆匆離去了。工地上進度不一的件件作品,像凝固了的時針,指在突然同時停工的時間上。小島上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什么雕刻這些巨石人像,這已經是個謎了,而采石場為什么突然停工,更是謎中之謎。篇二:智利復活節島-英The Hometow n of Sto ne St

5、atues and the Belly Button of the World.Easter Isla nd is an isla nd in the South Pacific and one of the most isolated isla nds in the world.The shape of the isla nd is like a tria ngle formed by three volca no es. It is known as its hun dreds of mysterious gia nt stone statues.The Beautiful Ope n-a

6、ir Museu m&qu ot;In the South Pacific, there is a mysterious Island of Only 117 square km, which is Chile s Easter Island. It is called“ open-air museum ” , which attracts many visitors with its mysterious stonestatues, talk ing boards and exotic styles.The Easter Isla nd was first discovered by the

7、 Dutch n avigator Jacob Rogge neen on April 5, 1722, the day coincided with the Christian Easter, it is so named. However, the island s residents havecalled it “ Rapa Nui ” or “Te Pituo Kula ”. “ Rapa Nui ” means “ the hometown of stone statues”, and “ Te Pituo Kula ” means “ the belly butt on of th

8、e world ” .The isla nd is 3700 km away from Chile in the east, and 1900 km away from the n earest Pitcair n Island in the west, like a lonely boat drifting in the wide blue water. The Easter each year can make this Island alive. People can travel to Easter Island for celebration and feel the island

9、s beauty and mystery.The Most Attractive SpotsThere are some most attractive sites in the Easter Isla nd, such as Rano Raraku Quarry, Talk ing Boards and Rano Kau Volca no and volca nic lake, etc.Rano Raraku Quarry is a well-k nown symbol of Easter Isla nd and the factory of sto ne statues. Huge sta

10、tues are scattered in side and outside of the volca nic slopes. Some are keep ing upright, and some are lying on the road. The stones here are collected from an ext inct volca no. Among 600 ston es, the largest is 21 meters high. There is a quiet lake in t entrance of the ext inct volca no, as well

11、3s a Roman-style 360-degree observation deck where people can enjoy the surrounding sce nery.The talk ing boards are the woods en graved with exotic patter ns n earby the stone statues. After the explorer discovered the Easter Island, the European missionaries came in succession to the isla nd and t

12、hey ordered the people to burn all of the boards. Only a local reside nt grabbed 25 boards into a fish ing boat, and fled to the sea. Later, the 25 boards were preserved, and they were collected by well-k nown museums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it is still a mystery whetherthepatter ns on “ the talk

13、 ing board ” are scripts or not.Date with BeautyThe coastl ine on the Easter Isla nd is in twists and turns. On the seashore, the steep cliffs, gree n water and blue sky, as well as fresh air and broad view, can make people fell very relaxed and happy. There are no trees on the isla nd, but it is as

14、 beautiful as paradise in heave n. It can make people feel like being in a beautiful fairyla nd in stead of a Ion ely isla nd full of volca no es.篇三:從復活節島看地球編者按“地球的肚臍”、“大地的盡頭”,在很多人眼里,位于南太平洋的復活節島充滿著神奇的色彩,它以神秘的巨石人像和奇異的風情吸引著無數游人。人們感興趣的是:島上巨大的石像是怎么建起來的,復活節島上曾經燦爛的文明哪里去了,在地球動力學專家石耀霖院士看來,復活節島恰似地球的縮影。從復活節島看

15、地球島石耀霖引子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個面積約163平方公里的復活節島。這個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偏僻的地方,它孤獨地聳立在南太平洋之中,西面離最近的僅有數十人居住的皮特克恩島2075公里,東離智利陸地有3500公里,坐噴氣式客機也要4個多小時的時間。復活節島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島,呈三角形,西北海岸長16公里,東北海岸長18公里,最長的南部海岸邊長也僅僅25公里,人在一天之內就可以繞島一周,島上現有人口不到 4000人。然而這個小島又是一個世界聞名的島,許多人從孩 童時代就知道了這個島嶼的大名,因為這 個島嶼上有出名的巨大神秘石雕像。誰雕 刻了這些巨像?為什么雕刻它們?如何雕 刻、運輸和豎立了它們

16、?這些問題激發了 人們的好奇心,給人們發揮想象力提供了無限的天地。復活節島曾經似乎是那樣遙遠的異 域,然而自從1960年代美國在這里建立一個空軍基地,1980年代以后擴展了跑道,成為民用航空的飛機場,人們前往復活節島已經不太困難。我在幾年前也有幸前往考察。在這里,我將探討一下這個島嶼的地質歷史和人文歷史,試圖揭開它的神秘;更重要的是 我們更要從復活節島的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對我們今天怎樣在地球島上生活有所啟示。復活節島的地質史為什么浩瀚的大洋中會孤獨地屹立著小小的復活節島?人們現在知道,在南太平洋海底之下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東太平洋海嶺,熔巖從地下涌出,形成新的海洋地殼,海嶺以西的新生地殼形成太平

17、洋板塊,向西北運動;海嶺以東的新生地殼向東運動,形成那茲卡板塊,在南美洲西海岸俯沖到南美大陸之下。然而,在地球深內部還有另外一種過程,熱物質從地球深部2900公里核幔邊界升起(被稱為熱柱)達到地表,叫做熱點,在海洋中會形成海底火山島 嶼,其中有些隆升到海平面之上而形成島嶼。熱柱像一支相對不動的筆,那茲卡板塊像一張向東運動的紙,火山島嶼形成了一條東西走向的海底山脈叫薩拉輜戈麥斯(SalayG cmez)海嶺,復活節島是其中少數幾個出露海面的山峰。島嶼大約在75萬年前因火山噴發而形成,最近的火山活動發生在約 1萬年前。隨著海洋板塊的冷卻下沉和島嶼被風化剝蝕,復活節島最終也將從海面上消失而沉入海底,

18、但這需要幾十萬年乃至百萬年的時間。大洋上這一類新的火山島嶼形成,老的島嶼沉降剝蝕而淹沒于海平面下,是一個平常的過程。例如太平洋北部存在一個帝國一一夏威夷島鏈,這個島鏈蔓延近6000公里,最古老的火山島形成于8600萬年前,從那時到4300萬年前,太平洋板塊相對夏威夷熱點向北略偏 西運動。4300萬年前太平洋運動方向發生了突然變化,向西北方向運動,因此帝國一一夏 威夷島鏈呈現一個拐彎。夏威夷西北這一連串的島嶼現今已經大多數淹沒于海面之下,淹沒的火山、海山和環珊瑚礁約 130個,大的島嶼中,只有夏威夷等6個大島還出露在海面上。就是這6個島,在120萬年前曾經是連在一起的更大的島,但目前由于沉降剝蝕

19、, 已經分割成6個島嶼。不過不必擔心,在有的島嶼沉陷的同時,新的島嶼也正在誕生。在夏威夷大島 東部的海底火山正在創造著新的島嶼,不久的將來會露出海面。 今天,一些島國的居民正在為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漲而焦慮。地質歷史上類似的事件已經多次發生過。在澳大利亞一個7000萬年前形成的小島豪勛爵島上,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巨大的可達15厘米長的不能飛的竹節蟲,而這種竹節蟲物種已經存在了2億年,比豪勛爵島還要古老。科學家推斷它們是從現今已經沉陷的其他小島上遷移到現今的小島上來的,盡管如何遷來的細節問題尚有待研究。復活節島與外界世界復活節島為外部世界所知始于1722年4月5日,荷蘭海軍上將雅各布羅格文航行經過這里

20、發現了這個島,因為那天是復活節,于是命名該島為“復活節島”,而該島居民自稱該島為拉帕努依。羅格文當時發現,與其他大多數太平洋中的植被茂盛的島嶼不同,復活節島上顯得十分貧瘠,幾乎沒有高大樹木,只有灌木和草地。盡管其他島嶼上的波利尼西亞人都善 于航海,但復活節島上的住民卻只有簡陋的小劃子,無法駛往深海。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貧 瘠落后的島上,羅格文發現聳立著數百座巨大的雕像。由于這個島嶼十分貧瘠,因此沒有成為西方殖民者的殖民地。羅格文因與島上居民發生誤 解殺害一些島民而離開后, 直到約50年后的1770年11月15日,西班牙兩艘航船才再次登 陸復活節島。1774年英國探險家庫克也考察了復活節島,這時島

21、上的雕像已經部分被推到。 到1860年的訪問者已經沒有看見豎立的雕像。最后,1864年西方傳教士登陸并居住在復活節島的時候,發現所有的摩艾都已被推倒了。19世紀起復活節島的居民遭遇十分悲慘,成為奴隸販子的侵掠對象。1805年,一艘美國捕鯨船抓走了 22名島民,成為復活節島第一起奴隸販賣活動。自羅格文1722年登陸復活節島至1862年的100多年里,到過復活節島的船只約 53船次,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為奴隸販賣而 來。特別是1862年10月,兩艘奴隸船從復活節島抓走了150個居民販賣到秘魯, 隨后一年內又有1000至1400名島民被秘魯和西班牙的奴隸販子捕捉并販賣,他們中的90%死于非人折磨和疾病。

22、由于國際社會的譴責, 秘魯政府被迫將殘存的 100余名拉帕努伊居民送返復 活節島,但這帶來更大的災難,旅途中疾病的幸存者將天花病毒帶回到了島上,致使原島居民大量死亡,全島的人口減少到600余人,通曉傳統文化的祭司階層隨之消失。1864年西方的傳教士來到了復活節島,燒毀了島上一種刻有未知文字的木板,把所有的拉帕努伊人改變為天主教徒。到1877年,島上只剩下150余名拉帕努伊人。1888年智利政府將復活節島納入智利版圖。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復活節島被租給公 司放牧羊群。拉帕努伊人被限制在島上貧乏的區域內艱難生活。直到1916年拉帕努伊人悲慘的生活被曝光后,牧場的統治才終止。1956年,原住居民

23、受到的限制被全部取消,拉帕努伊人開始了第一次民主選舉,原有的傳統和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重建。伴隨著島上機場的建立,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后,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逐漸涌入復活節島觀光, 外部世界給復活節島的社會和文化帶來重大變化。今日島上近4000名居民中約60%是拉帕努伊人的后裔,其余的是來自南美大陸歐洲裔的移民,拉帕努伊語的使用在減少。古代文明的興起和衰落在歐洲人發現復活節島之前,島上的歷史是什么樣的?科學家們通過多種手段對島上的文 明歷史進行研究。包括對民俗和口頭傳說的研究;對島民語言、島上人工飼養的家禽和培育的作物與其他太平洋島嶼的比較研究;也包括對地層層序的發掘考古,并進行C14

24、年齡測定:對不同層位的垃圾進行發掘,可以確定當時居民的食物和生活狀況;通過對不同層位 中的花粉孢子研究,可以確定當時的植被和環境;也可以通過先進的DNA研究,確定島民的來源,與其他地方居民的血緣關系。科學家們還用實驗的方法,探討石雕像的制作、運輸、 豎立等的方法。通過這些研究,大體可以確定島上人類的歷史活動。波利尼西亞人作為優秀的航海家,大約在五世紀來到了復活節島。考古學家不認為他們是因航海事故而漂流到此的幸存者,相反,他們帶來了家禽,比如一一雞,帶來了香蕉、芋頭、甘薯、甘蔗等植物,他們應該是能夠看 星象、識風向和海流的航海家,是有目的探索新家園的探索者。傳說中,一個酋長帶著他的7個兒子在島的

25、北部登陸,那里至今有一塊巨大的球狀風化的火山巖被認為是具有魔力的巖 石,向導還用指南針演示了該圓石具有磁性。當這些波利尼西亞人登陸復活節島時,該島確實是一個富饒的世外桃源。復活節島在早期并不是貧瘠的荒地,而有茂密的亞熱帶森林。在森林中,生長著一種哈兀哈兀樹,其纖維可以用來制造繩子。還有一種名叫托羅密羅的樹, 木質堅硬,可以用于燒火和制作木雕。而數量最多的是一種大棕櫚樹,樹干筆直,可以長到25米高,直徑2米粗,是用于運輸、豎立石像和制造大船的良好材料。而且,這種棕櫚樹 結的果子可以食用,樹漿可以生產糖漿和釀酒,是重要的食物來源。與其他島嶼的波利尼西 亞人以魚為主要食物不同(魚骨頭一般占垃圾的 9

26、0%以上),復活節島因位于亞熱帶, 不適于 魚類聚集的珊瑚礁生長,因此魚類不是拉帕努伊人的主要食物。從公元900年到1300年,魚骨在拉帕努伊人垃圾中含量不到1/4,相反幾乎有1/3是海豚骨頭。而在其他地方波利尼西亞人的垃圾中海豚骨頭不到1%。復活節島上沒有大型的動物,沒有豬、狗等家畜,海豚是拉帕努伊人能抓捕的最大的動物和食物蛋白的重要來源。這意味著拉帕努伊人曾經能夠利用大棕櫚樹建造大型的船只到深海捕捉生活在那里的海豚。良好的生活條件使得拉帕努伊人人丁興旺、文化發展,估計高峰時人口可能達到8000到2萬人。人們有閑暇和條件開展文化活動,包括雕刻巨大的石像。島上沒有金屬礦和冶煉的燃料,只有石器,

27、但一些火山凝灰巖質地疏松、不難加工。在島上偏東部一個山坡是雕刻石像 的工場,先用堅硬的石質工具就地把平躺的石像的頭面和身軀前部雕刻出來,然后再雕頭和軀干的背后部位,使雕像與巖體分離。 第二步是把粗制的雕像從原產地拖出,并豎立在臨近的小坑中進行精加工。然后把雕像運輸到最遠可達10余公里外的平臺處豎立起來。雖然重量達十幾噸乃至幾十噸的雕像的運移和豎立絕非易事,但一些研究者已經憑借繩索、圓木、 撬桿等簡單工具和數十人的勞動力群體模擬了雕像的運輸和豎立。島上累計有石像887尊,其中雕刻工場上有 397尊,一起在運輸途中的有92尊,曾經豎立起來的有 288尊。石像高7- 10米,重量從20噸到90噸,最

28、重的竟然達 200噸。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雕像一般是 聳立在靠近海邊的開闊平地上,根據一些被推倒雕像的恢復,雕像豎立在火山巖石堆砌的平臺上,有些平臺內還發現了逝者的骨骸。黑色的雕像背對大海、面向開闊地,頭上戴著紅色火山巖的帽子,眼睛用珊瑚做成眼白,黑色火山巖的瞳孔,表情肅穆,俯視著前面的空地,圍繞空地還曾發現過古人的居住遺址。雕像的雙手放于身前,指甲修長,看來不可能是“藍領”,恐怕是專門從事祭祀的領袖人物。復活節島多數雕像所在地恐怕與今天的廣場類似,巨石雕像究竟是供奉的神靈,還是先人領袖,無從考據,我覺得可能是神化了的先人領袖,寄托了島民對先人和神靈的崇敬,期望在石雕的注視和照料下,保佑他們免

29、除災害和賜予他們幸福。在這樣一個富饒的島嶼上,人口急劇增多,資源消耗也急劇增加。沉積物層中的花粉顯示,從公元800年起,島民開始采伐越來越多的樹木,開辟糧食種植園、建造船只出海獵取海豚、運送與豎立石像。老鼠啃食一些樹木果實使之不能發芽,傳播花粉與種子的鳥類被捕殺,可能也加快了森林的消失。至U 1400年之后,棕櫚樹已經滅絕。1956年一位瑞典科學家訪問復活節島時發現全島只剩下一株托羅密羅樹,并且不久也死去(但它的種子被帶到了瑞典,并培育和保存了下來,在1988年重返復活節島)。沒有了大船的拉帕努伊人只能在淺海捕魚,1500年后海豚的骨頭也從島民生活垃圾中消失了,但這進而嚴重破 壞淺海的生態,甚

30、至連海貝也基本吃光,不得不食用原先很少去吃的小海螺。到15世紀,所有的陸地鳥類和半數以上的海鳥種類全都滅絕了。拉帕努伊人也更倚重農業,雞成了主要的蛋白來源;他們種植甘薯、芋頭、甘蔗,但是產量越來越低,因為森林的消失必然造成水 土流失,在風吹雨打日曬之下,土壤變得越來越貧瘠,在多風的小島上,只能用石塊堆砌保護一些小塊的種植用土,用石塊堆砌雞窩飼養唯一的 家禽一一雞。人們普遍處于饑餓之中,吃他們所能找到的任何東西,包括老鼠(波利尼西亞老鼠在島上也已滅絕,現在島上的老鼠是歐洲的),還包括島上最大的動物一一人。隨著島內資源的枯竭,沒有足夠的食物來養活統治階層與祭司們,原先復雜的社會結構瓦解了,7個兒子

31、后人的部族間為爭奪食物和資源發生了戰爭。在整個1718世紀、島內被連綿的戰爭充斥,至今全島各處仍然散布著當時的石制匕首與長槍,以及婦嬰逃避戰事躲藏的地下洞穴。大量未完工的石像和帽子被拋棄在各自的采石場和運送的途中,各部族間互相推倒對方的神靈雕像。到18世紀初,也就是羅格文發現復活節島的時候,全島的人口只有2000人左右。復活節島上后期還有一些被稱為鳥人的浮雕,把鳥頭人身的圖案,或刻在石面上,或刻在原來的石雕上,在島西南角的火山口處最為常見。據說這是在后期食品匱乏的年代,復活節島西南角外的3個礁石上聚集的海鳥成為誘人的食物。但是礁石上的鳥類和鳥蛋遠不夠全島居民的需求,各部族在武力爭奪解決不了問題

32、之后,協商出了競賽的規則。 在海鳥產卵季節即將到來之時,每個部族派出一名代表游泳到礁石上,哪個部族的代表能夠第一個取回鳥蛋并游回復活節島,登上山巔,把鳥蛋交到本部族酋長的手中,哪個部族就享有該年度享用海 鳥和鳥蛋的特權。這也許體現了復活節島原住民在戰難之后終于增長了的政治智慧, 用奧林 匹克方式的競爭來代替血淋淋的戰爭, 實現有限資源的大家能夠接受的一種分配形式。 也許 會有人問,太平洋上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島嶼, 為什么許多島嶼至今仍然是郁郁蔥蔥, 沒有發 生復活節島的悲劇。這是由復活節島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的。復活節島位于南緯 27度的南太平洋,與多數靠近赤道的太平洋熱帶島嶼比較,氣候冷、降雨少、生態恢復慢。亞洲的沙塵暴雖然對我國是一種災害,但是它把大量營養物質輸送到太平洋,提高了海洋的生產力,可是復活節島遠處于太平洋東南角,失去了這樣的條件。因此,生態一旦被破壞,在 復活節島就更難以恢復。我國高寒、干旱地區同樣存在環境自然修復能力弱,自然恢復需要很長時間的特點,在這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