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質及脂代謝學習_第1頁
脂質及脂代謝學習_第2頁
脂質及脂代謝學習_第3頁
脂質及脂代謝學習_第4頁
脂質及脂代謝學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脂質及脂代謝學習本 章 內 容第一節 脂類化合物概述第二節 脂類的分解代謝第三節 脂類的合成代謝第一節脂質化合物概述一、脂質的概念 定義: 脂類(lipids)是脂肪(fat)和類脂(lipoid)的總稱,即生物體中的脂肪、類似脂肪及能夠被有機溶劑抽提出來的化合物統稱脂質類。 特點: 具有脂溶性(能溶于有機溶劑而不溶于水)。二、脂質的分類根據化學結構和組分,可分三大類:1.單純脂質: (1)脂肪(脂肪酸甘油酯) (2)蠟(脂肪酸高級一元醇酯)2.復合脂質: (1)磷脂(甘油磷脂和神經鞘磷脂) (2)糖苷脂(脂肪酸與鞘氨醇糖苷所成的脂)3.異戊二烯系的脂質: (1)多萜類 (2)固醇和類固醇三、

2、脂質在生物體中的存在和功能(一)存在及含量:1、體脂質形式2、貯存脂形式 動物皮下結締組織(10-20%) 細菌、酵母等微生物(約40%) 某些植物的種子(約30%) (二)主要生理功能 構成組織如生物膜 重要的儲存能源物質(9.3千卡/g) 潤滑劑和防寒劑 是脂溶性物質的良好溶劑 供給必需脂肪酸 作為激素或維生素 直接和間接地參加代謝四、油脂的化學結構及種類(一)結構通式 CH2OCOR1 R2OCOCH CH2OCOR3 L-脂肪(甘油三酯) (二)種類 單純甘油酯R相同(甘油三單脂) 混合甘油酯R不同(甘油三雜脂)(三)油脂的分子組成特點及營養價值1. 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于70%

3、 動物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 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多的脂肪一般營養價值較高(三)油脂的分子組成特點及營養價值2、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哺乳動物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須要靠食物提供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有: 亞油酸(18:2) 亞麻酸(18:3) 花生四烯酸(20:4) 二十碳五烯酸(20:5) 二十二碳六烯酸(22:6)(四)脂肪酸1、飽和脂肪酸棕櫚酸(軟脂酸):C16;硬脂酸:C18;花生酸:C20;2、不飽和脂肪酸油酸:C18:1(9)或C18:19;亞油酸:C18:2(9,12)或C18:29,12亞麻酸:C18:3(9,12,15)或C18:39,12,

4、15花生四烯酸:C20:4(5,8,11,14)或C20:45,8,11,14命名(四)脂肪酸3、天然脂肪酸的特點:(1)多為偶數碳;奶油中脂肪酸種類多且低碳脂肪酸多(半固態)陸地動、植物脂肪較多16、18碳水產動物中不飽和脂肪酸占絕大多數,其中淡水18碳多,海水20、22多。(2)一般都是順式結構cis;(3)雙鍵一般在9-10,12-13,15-16。五、油脂的理化性質(一)物理性質 1. 氣味與色澤無色無味 2. 溶解性脂溶性 3. 比重小于1 4. 熔點與凝固點與脂肪酸組成有關,熔 點高于凝固點 5. 具有折光性和多晶現象 6. 油膩性和粘度較大(二)化學反應1、脂肪的水解在酸、脂酶或

5、蒸汽作用下水解產 生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2、脂肪的堿水解皂化,脂肪與堿作用產生甘油 和脂肪酸鹽(皂)。皂化價皂化一克脂肪所需KOH的毫克數3、乳化作用 肥皂去污是脂肪的乳化作用4、脂肪與碘加成-100克脂肪吸收碘的克數稱碘價5、氫化或硬化作用不飽和脂肪酸加氫成為飽和 脂肪酸。6、氧化反應脂類的干化7、油脂的酸敗自動氧化為主六、磷脂(一)甘油磷脂結構 磷脂酸的衍生物(二)神經鞘磷脂結構 非甘油磷脂,含有磷酸、膽堿、神經鞘氨醇、二氫神經鞘氨醇及脂肪酸。(三)生物膜1、生物膜的組成模型 蛋白質-外周膜蛋白、整合膜蛋白 脂質-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組成成分2、膜結構 磷脂雙分子層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結構模型

6、(三)生物膜3、生物膜的功能 物質轉運 信息傳遞 能量轉換-線粒體膜七、糖脂(一)糖脂含有糖基的脂質化合物。 1.鞘糖脂 脂酰鞘氨醇的糖苷,包括腦苷脂和神經節苷脂 結構 2.甘油糖脂 為二脂酰基甘油的糖苷。(二)糖脂的主要生物功能 主要行使細胞膜的受體、識別、特異性及細胞的生長分化有關的功能。八、萜類和固醇(一)萜類 由二個以上異戊二烯構成的化合物。如胡蘿卜素、葉綠醇。(二)固醇 環戊烷多氫菲的衍生物。如膽固醇(動物固醇)和麥角固醇(植物固醇)。為激素和維生素D的前體物。(三)類固醇 氧化程度較高的固醇。如膽酸、甾類激素(如一些性激素和皮質激素)、蛻皮激素等。 膽固醇的結構及其酯化 ABC12

7、345678910111213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D環戊烷多氫菲14第 二 節 脂 肪 分 解 代 謝一、脂肪的消化吸收與水解二、甘油的代謝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謝甘油三酯的分子結構 一、脂肪的消化吸收與水解(一)參與脂類消化的酶 酯酶和脂酶(脂肪酶、磷脂酶);(二)脂肪的吸收與轉運脂肪動員過程 1、脂肪的吸收 部分水解 完全水解反應式 完全不水解 2、脂肪的轉運 血脂(HDL、LDL、VLDL、CM) 二 、甘 油 的 分 解 代 謝 由甘油激酶和-磷酸甘油脫氫酶完成 1分子甘油:-1ATP,+1NADHH+;反應式 思考題: 1分子甘油徹底氧化成CO2和 H2O

8、可以凈生成多少個ATP? 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謝(一)脂肪酸的-氧化作用(二)脂肪酸的-氧化(三)脂肪酸的-氧化 (一)脂肪酸的-氧化作用1、-氧化作用簡圖在脂肪酸的-位氧化成羥基,再形成酮基,最后裂解下兩個碳單位,依次逐步進行下去;是飽和的、偶數碳的脂肪酸的主要代謝途徑;2、-氧化反應歷程(線粒體中)過程脂肪酸的活化反應式 需要輔酶A和ATP的參與; 活化地點:細胞質脂酰輔酶A的氧化脫氫,FADH2 2ATP反應式水化反應氧化脫氫,NADH,H+ 3ATP硫解反應1輪-氧化,產生1分子乙酰輔酶A、NADH+H+、FADH2乙酰CoA徹底氧化: 生成的乙酰CoA進入三羧酸循環徹底氧化分解并釋放出

9、大量能量,并生成ATP。 肉堿轉運載體線粒體膜脂酰CoA脫氫酶L(+)-羥脂酰CoA脫氫酶 NAD+ NADH+H+ 反2-烯酰CoA 水化酶H2OFADFADH2 酮脂酰CoA 硫解酶CoA-SH脂酰CoA合成酶ATPCoASHAMP PPiH2O呼吸鏈 2ATP H2O 呼吸鏈 3ATP TAC (一)脂肪酸的-氧化作用3、-氧化作用的起始物終產物 起始物:脂酰CoA或-酮脂酰CoA; 終產物:乙酰輔酶A4、-氧化作用的特點 首先在-位氧化; 降解一個長鏈脂肪酸只需活化一次; 活化在細胞質中進行,-在線粒體中進行;(一)脂肪酸的-氧化作用5、能量計算 能量消耗:2ATP 能量產生:1次-氧

10、化:2ATP(FADH2)+3ATP(NADH,H+ )= 5ATP乙酰輔酶A:FADH2 + 3NADH,H+ +ATP = 12ATP 一個長鏈完全氧化成CO2和H20產生能量: = 經-氧化產生ATP數+乙酰輔酶A氧化產生ATP數- 消耗ATP數 = 5-氧化次數+12乙酰輔酶A數量-2 = 5(C數/2-1)+12C數/2 - 2 (一)脂肪酸的-氧化作用5、能量計算例題:一分子硬脂酸完全氧化成CO2和H20 產生多少個ATP? 146個特殊情況:若分子中含有雙鍵,一個雙鍵少2個ATP;若分子中含有羥基,一個羥基少2個ATP;若分子中含有酮基,一個酮基少5個ATP;(一)脂肪酸的-氧化

11、作用7、奇數碳脂肪酸的分解代謝反應式8、天然不飽和脂肪酸的分解代謝反應式 順反烯脂酰輔酶A異構酶 D(-)-羥脂酰CoA表構酶(差向異構酶) 與飽和脂肪酸相比,產能相對少些(二)脂肪酸的 -氧化反應式(三)脂肪酸的-氧化游離脂肪酸為底物,不需活化;加單氧酶(NAD)、脫氫酶(NAD); O2 加單氧酶 OH 脫氫酶 O 脫羧酶RCH2COOH RCHCOOH RCCOOH RCOOH NADH2 NADH2 ATP CO2(四)酮體的代謝1、酮體乙酰乙酸、-羥丁酸、丙酮2、酮體生成的基本過程。幻燈片3、酮體的氧化幻燈片4、引起酮體生成的原因:飲食中脂肪多;飲食脂肪、糖比例不適;糖代謝、脂代謝紊

12、亂;脂代謝主要途徑示意 脂肪 甘油 脂肪酸糖 磷酸丙糖 -氧化 丙酮酸 動物體CoASH 乙酰乙酰CoA 乙酸 乙酰CoA H2O 乙酰乙酸 TCA CO2 能量 丙酮 -羥丁酸第 三節 脂肪的合成代謝一、-磷酸甘油的合成二、脂肪酸的合成 (一)全程合成途徑(非線粒體系統) (二)延伸合成途徑(線粒體系統) (三)不飽和脂肪酸的延伸合成途徑(微粒體系統)三、脂肪的合成一、-磷酸甘油的合成(一)由糖代謝途徑產生反應式G 磷酸二羥丙酮 -磷酸甘油(二)由脂代謝途徑產生 磷酸甘油激酶甘油 + ATP -磷酸甘油 + ADP 二、 脂肪酸的合成(一)脂肪酸合成的碳源 1. 糖代謝丙酮酸乙酰CoA(線粒

13、體) 2. 脂肪酸分解代謝乙酰CoA(線粒體) 3. 氨基酸氧化分解乙酰CoA 以上來源作為機體 乙酰CoA 代謝庫,研究表明: 脂肪酸合成的前體為乙酰CoA(二)細胞漿中合成-全程合成途徑1、合成部位細胞質中2、合成產物軟脂酸(十六碳飽和脂肪酸)3、碳源乙酰CoA(多存在于線粒體)4、合成原料的準備(1)乙酰輔酶A的穿膜運送反應式肉毒堿系統示意圖檸檬酸系統示意圖(2)乙酰輔酶A成羧化丙二酸單酰CoA;(3)酰基轉換-形成乙酰ACP和丙二酸單酰ACP; (2)乙酰輔酶A成羧化丙二酸單酰CoA;反應式(3)酰基轉換-形成乙酰ACP和丙二酸單酰ACP; 乙酰CoA 反應式 (3)轉酰基酶 + AC

14、PSH 乙酰S-ACP + CoASH 乙酰CoA + CO2 + ATP (2)乙酰CoA羧化酶 丙二酸單酰S-CoA + ADP + Pi (3)丙二酸單酰CoA 轉酰基酶 + ACPSH 丙二酸單酰S-ACP乙酰輔酶A:脂肪酸合成的引物,碳源;丙二酰ACP:脂肪酸合成的直接原料; 5、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過程中間產物:ACPSH的衍生物,即ACPSH為酰基載體。(1)縮合形成-酮脂酰S-ACP(2)還原形成-羥脂酰S-ACP(3)脫水形成烯脂酰S-ACP(4)還原生成脂酰S-ACP(長兩個碳單位) 合成階段:從丙二酸單酰ACP合成長兩個碳的脂酰S-ACP 乙酰S-ACP + 丙二酸單酰S-A

15、CP (1) 脂酰-丙二酸單酰-S-ACP 縮合酶 乙酰乙酰S-ACP + CO2 + ACPSH( -酮丁酰S-ACP) (2) -酮脂酰S-ACP還原酶 + NADPH -羥丁酰S-ACP + NADP (3) -羥脂酰S-ACP脫水酶 烯丁酰S-ACP + H2O (4) 烯脂酰S-ACP 還原酶 + NADPH 丁酰S-ACP + NADP6、終產物軟脂酸的合成 由乙酰CoA為引物,以丙二酸單酰S-ACP 為原料,重復反應 14,每次加長兩個碳單位,經 7 次循環,可形成軟脂酰S-ACP,經水解即可形成軟脂酸。中間產物水解可形成長度不同偶數碳飽和脂肪酸。總反應式:CH3COS-ACP

16、+7HOOCCH2COS-ACP +14NADPH(H+)CH3-(CH2)14-COOH +14NADP+7CO2+8ACPSH+6H2O若合成奇數碳脂肪酸,應以丙酰CoA為引物。若合成支鏈脂肪酸,應以異丁酰CoA為引物。 7、關鍵酶(1)合成酶系脂肪酸合成酶系:包括7個酶,以酰基載體蛋白(ACPSH)為中心嵌合而成,其中一個酶脫落則全無活性;還需要ATP、CO2、Mn2+、NADPH和生物素。(2)檸檬酸合成酶(3)乙酰CoA羧化酶變構酶以生物素為輔酶;在ATP作用下CO2與生物素形成羧基-生物素;檸檬酸有激活作用8、能量變化(由 8乙酰CoA 軟脂酸) (1)合成 消耗 7ATP;14N

17、ADPH。 (2)檸檬酸轉移也耗ATP。9、全合成途徑的要點:(1) 合成產物(2) 碳源(3) 合成部位(4) 合成酶系及輔酶(5) 中間產物和酰基載體(6) 乙酰CoA轉移系統的酶及輔酶(7) 關鍵酶(三)延伸合成途徑(飽和脂肪酸)線粒體系統:1. 反應部位線粒體2. 合成原料乙酰CoA3. 引物12、14、16碳脂酰CoA4. 酰基載體CoASH5. 遞氫輔酶NADH、NADPH6. 延伸方式每次延長兩個碳單位7. 終產物最長24碳脂肪酸8. 酶系與-氧化略有不同,用烯脂酰還原酶而不是脂酰CoA脫氫酶 9. 反應歷程:(不完全為-氧化的逆過程) 脂酰CoA + 乙酰CoA (1) -酮脂

18、酰CoA硫解酶 -酮脂酰CoA + CoASH (2) -羥脂酰CoA脫氫酶 + NADH L-羥脂酰CoA + NAD (3) L-羥脂酰CoA 水合酶 反-烯脂酰CoA + H2O (4) 烯脂酰CoA 還原酶 + NADPH 脂酰CoA + NADP 水解產生相應碳數的脂肪酸 CH3-(CH2)14-COSCoA + CH3-COSCoA (1)-酮脂酰輔酶A硫解酶 CH3-(CH2)14-CO-CH2-COSCoA NADH (2) -羥脂酰輔酶A脫氫酶酶 NAD CH3-(CH2)14-CH(OH)-CH2-COSCoA (3)L-羥脂酰輔酶A水合酶 CH3-(CH2)14-CH=C

19、H-COSCoA +H2O NADPH (4) 烯脂酰輔酶A還原酶 NADP CH3-(CH2)14-CH2-CH2-COSCoA(三)延伸合成途徑(飽和脂肪酸)微粒體系統: 1、以丙二酸單酰CoA為原料 2、需要NADPH 3、延長方式可能與全合成途徑相似 4、引物可以是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四)不飽和脂肪酸的延伸合成途徑 (微粒體系統)1、由飽和脂肪酸氫形成不飽和脂肪酸 CH3(CH2)14COSCoA + NADPH + O2 雙功能氧化酶CH3(CH2)5CH=CH(CH2)7COSCoA +2H2O2、先經-氧化、脫水形成雙鍵,再延長碳鏈。三、脂肪的合成 CH2OH HOCH + 2 RCOSCoA CH2OPO3H2 -磷酸甘油 磷酸甘油轉脂酰基酶 CH2OCOR1 R2OCOCH + 2CoASH 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