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農業規則與案例課件_第1頁
WTO農業規則與案例課件_第2頁
WTO農業規則與案例課件_第3頁
WTO農業規則與案例課件_第4頁
WTO農業規則與案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 WTO農業規則與案例學習目標:農業協定的主要內容概念:1.非關稅壁壘關稅化2.最低市場準入3.“三箱”措施中國在農業問題上的承諾中國的農業安全問題農業案例分析一、烏拉圭回合新成果(一)烏拉圭回合前,農業長期游離在GATT之外。農業是貿易自由化程度最低,貿易保護最甚的部門。原因:農業是特殊的物質生產部門農業生產力水平的差異性大GATT對農業貿易曾作了例外的規定,各國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曾對農業實施保護政策。(二)烏拉圭回合把農業貿易 納入GATT管轄范圍 目的是建立一個公平、公正、以市場為導向的農產品貿易體制。二、主要內容(一)關于擴大市場準入、維護公平競爭的規定取消非關稅措施將非關稅措施關

2、稅化以19861988年為基期,按一定公式將全部非關稅措施轉化為“等量關稅”正常關稅+等量關稅=混合關稅三個例外以國際收支平衡為目的而采取的非關稅措施與農業無關的非關稅措施為維護公平貿易而暫時維持的非關稅措施2.削減農產品進口關稅削減綜合關稅發達國家(19952000年)平均削減36發展中國家(19952005年)平均削減24削減單項產品關稅發達國家 15發展中國家 103 規定關稅配額量關稅配額指在規定數量內的進品征收較低的關稅,對超過規定數量部分的進口則征收較高的關稅關稅配額準入量的確定。以不低于最近三年的平均進口量為準。關稅配額只是一種承諾,不是進口義務。4. 規定最低市場準入機會指起碼

3、應做到的條件(以1986-1988年為基數):發達國家最低市場準入水平維持在相當于國內消費量的84 規定最低市場準入機會指起碼應做到的條件(以1986-1988年為基數):發展中國家:第一步:不低于1第二步(56年):達到2第三步:10年內達到45 特殊保障措施GATT 1994中的保障條款和保障措施協議烏拉圭回合農業協定中的特殊保障措施兩者不能同時使用,必須擇其一(二)關于規范政府支持措施和出口補貼的規定1 . 削減國內補貼兩類補貼:綠色補貼與黃色補貼削減黃色補貼(以19861988年為基期計算總支持量)總支持量=(單個產品國際價格國 內價格)生產數量發達國家(6年)削減20發展中國家(10

4、年)削減13.33注意:為限產而給生產者的直接補貼和對具體產品的補貼額不超過5,不計入“總支持量”2. 削減農產品出口補貼承諾削減時間表:發達國家 (6年) 36發展中國家(10年)24三、中國在WTO農業問題上 的承諾(一)市場準入方面的承諾1.入世后對所有農產品的關稅實行上限約束,并將算術平均關稅率由當時的21%減低到2004年的17%,到2005年實際為15.3。2.對過去實行計劃管理的重要農產品,繼續保留國營貿易制度,但改而采取關稅配額制度進行管理。關稅關稅配額內1%3%關稅配額外40%76%非國營外貿企業擁有部分關稅配額大麥早稻棉花玉米粳米豆油國營外貿企業配額90%90%33%75%

5、50%50%非國營外貿企業配額10%10%67%25%50%50%3.對進口農產品病蟲害檢疫和質量檢驗將采取符合國際規范的作法。4.放棄執行期內使用特殊保障措施的權利。(二)出口補貼方面的承諾 入世后對農產品不實行補貼。(三)國內支持方面的承諾 農業的一般支持和用于特定商品的支持的微量允許標準為8.5%,介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幅度之間。四、入世對中國農業的影響(一)總體情況土地密集型農產品不具有比較優勢,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前期對糧、油、棉的沖擊較大,長期看有利于農業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3. 不會威脅糧食安全對大宗農產品影響大糧食配額入世前糧食配額為300萬噸,入世后為2100萬

6、噸(擴大了7倍)2100萬噸部分實行1%3%低關稅,超過2100萬噸部分實行高關稅,為40%76%在2100萬噸這部分中,美國小麥占了730萬噸1998年,我國進口小麥140萬噸,其中美國小麥10萬噸2.豆油根據中美農業合作協定,到2004年我國進口豆油配額為330萬噸,按大豆出油率14-15計算,相當于進口2200噸大豆。3. 棉花棉花進口配額由20萬噸上升了74.3,到2004年進口棉花89.4萬噸目前棉花壓庫500萬噸不會威脅糧食安全1.糧食安全的定義:有糧食供給有購買能力買糧食2.2100萬噸是進口配額,不等于實際進口數量,實際進口數量視市場供求而定3.2100萬噸只占我國糧食總消費量

7、的23,僅占市場供應量的3.54.54.即使外國供應商停止糧食出口,也不影響糧食消費造成影響的原因(一)中外農產品生產差距1.中國未完成農業產業化分散生產,技術和工具落后公司組織形式未進入農業農民企業家地位未得到解決中介組織服務程度低下科技組織參與農業生產程度低下(基因工程程度低)2.表現勞動生產率低,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9,為美、日、法、加、澳的0.01農村勞力,為3.3億,占總勞力的50,剩余勞力1.3億價格高于世界市場所以,土地密集型農產品不具有比較優勢相比之下,勞動和技術密集型農產品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如豬肉、藥材、蔬菜、水果中國農業的出路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生態化(一)打好科技牌1.以組建產

8、學研聯合體為紐帶2.唱好農村技術市場的大戲:讓農民掌握增加收入的“點金術”(二)搞好、搞活流通1.流通也是生產力2.創新農村合作流通組織:把農副產品銷售的“橋頭堡”造到大中城市去3.用好政府“有形的手”引導農業產品調整疏導中介組織與農民的矛盾實施農產品名牌戰略4.發展生態農業上網查詢相關文章資料案例分析:“加拿大奶制品案”,是烏拉圭回合結束后WTO協議生效以來,第一個按WTO爭端解決程序解決的有關WTO農業協定適用的農產品貿易爭端。1995年WTO農業協定實施之后,加拿大很難提高其牛奶出口量,因為加拿大國內牛奶價格高于世界市場價格,可以出口的帶有補貼的奶制品數量也受到了其對WTO所作削減補貼承

9、諾的限制。 在1995年8月,加拿大調整了全國奶業政策,取消了向牛奶商征收出口稅的辦法,代之以一項新的許可制度,該許可制度是以加拿大分類體系為基礎的。加拿大牛奶按照國家標準分類體系分為5類,每一類牛奶的價格按照加工商對該牛奶的最終用途來確定。前四類包括專門供國內市場使用的液體奶和工業奶;而第五類是所謂的牛奶特別分類,細分為五個小類。 (a)小類到(c)小類:主要是供那些作為其他產品配制成分的奶制品使用的牛奶,這些產品主要是國內市場銷售;(d)小類是供生產出口到“傳統出口市場”(主要指美國和英國市場)的奶制品所使用的牛奶。這類工業奶包括在全國市場分配配額之內,即屬于配額內牛奶。(e)小類是為消除

10、國內市場剩余的牛奶,可生產向非傳統市場出口的奶制品的牛奶。剩余牛奶既包括生產配額內(即前述市場分配配額)生產的牛奶,即配額內牛奶,也包括超過生產配額生產的牛奶,即超配額牛奶。加工商或出口商要獲得五類牛奶,必須先向加拿大奶制品委員會(CDC)申請許可證,其中,第五類牛奶中的(d)小類和(e)小類牛奶(以下簡稱“第5(d)類”和“第5(e)類”)的供應許可證,按逐筆交易頒發。然后,加工商或出口商供應供出口產品使用的牛奶。上述兩種分類所供應的工業奶價格,大大低于供應國內市場的工業奶價格。通過這種低價供應,可以保證加工商得到一定的價差,足以補償其加工牛奶的成本并獲得一定利潤。1997年10月8日,美國

11、向WTO爭端解決機構申訴加拿大的牛奶出口補貼問題。后來,新西蘭也對加拿大提出了類似的申訴。美國和新西蘭認為,按照加拿大的牛奶特別計劃,出口奶制品的生產者可以得到價格低于國產奶制品的原料,構成了出口補貼。后來,WTO的專家小組和上訴機構經過研判,盡管結論略有不同,但均裁定加拿大違反了WTO農業協定第條第款(c)規定的出口補貼,違反了第條第款和第條的結論。1999年10月27日,爭端解決機構通過了上訴機構和專家小組的報告。11月19日,加拿大聲明將執行爭端解決機構的裁定。備注:1.農業協議第3條第3款規定:“在遵守第九條第2款(b)項和第4款規定的前提下,一成員對減讓表第四部分第2節中列明的農產品或產品組提供的第九條第1款所列出口補貼,不得超過減讓表中列明的預算支出和數量承諾水平,也不得對減讓表中該節未列明的任何提供此類補貼。”2.農業協議第8條確立了農產品出口補貼的基本原則,即各成員方同意,不給予不符合本協議和該成員方減讓表中承諾的出口補貼。3.農業協議第條第款(c)規定的出口補貼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