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生產中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_第1頁
小麥生產中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_第2頁
小麥生產中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_第3頁
小麥生產中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_第4頁
小麥生產中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麥生產中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小麥單產究竟能達到多少呢800斤/畝?1000斤/畝?1200斤/畝?1500斤/畝? 美國Krongstand(1991)估算最佳條件下理論畝產可達1400公斤; CIMMYT培育的Wonder Wheat在智利畝產1200公斤; 河南100畝連片751.9公斤、1萬畝連片690.1公斤,3萬畝連片超611.6公斤。智利曾創造18噸/公頃記錄的麥田我國小麥2008/09年度產量表現:全國平均單產316公斤/畝小麥生產中存在的問題1、整地質量差: 連年旋耕或小拖拉機耕,耕層變淺,土壤容重偏高(小麥根系生長適宜的土壤容重范圍在1.1-1.3g/cm3,我國

2、農田5-10cm土壤容重平均為1.39g/cm3 ),耕層緊實,并形成堅硬的犁底層,影響根系下扎,吸收深層養分和水分。耕翻后沒耙細、旋耕后不壓實麥田,透風跑墑,易旱易凍。我國農田耕層深度與美國比較 整地質量差,翻耕后沒耙細,旋耕后沒壓實,透風跑墑;表層以下的耕層緊實,形成堅硬的犁底層,影響根系下扎,吸收深層養分和水分,麥田易旱易凍。 2、施肥不科學:普遍存在有機肥施用不足,養分投入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學,重施底肥,輕追肥,且追肥偏早,多為“一炮轟”,氮肥施用與小麥吸收高峰期錯位;麥田普遍缺微量元素硼、鋅。 合理搭配有機肥、氮磷鉀肥、硼肥、鋅肥,科學施用,長勢健壯,抗旱抗凍,病害少。合理搭配有機

3、肥、氮磷鉀肥、硼肥、鋅肥,科學施用,穗大穗勻,無病害,不早衰。小麥冬前旺長施氮過量造成后期倒伏過量施氮易造成前期旺長,莖稈細弱,病害加重,后期倒伏或貪青晚熟,不僅產量未增加,反而造成氮素大量損失,利用效率降低和環境污染。鉀肥投入不足,小麥劍葉葉尖發黃(老葉葉尖葉緣發黃,倒“V”字型),麥穗不飽滿,穗尖籽粒發育差。小麥缺鋅 小麥缺硼(右)3、播種基礎差: 播量大,導致群體過大,容易倒伏,病害重,穗小、粒少、粒重降低; 播期早,小麥過早度過春花階段進入返青期,容易凍傷; 播種不均勻,缺苗斷壟和堌堆苗現象嚴重; 播種過深,旋耕播種和秸稈還田麥田易出現,造成分蘗缺位和深播弱苗。播種過深造成分蘗缺位弱苗

4、缺苗斷壟和堌堆苗麥田4、病蟲害防治不及時:耕作和氣候條件變化,機收跨區作業和跨區調種等導致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胞囊線蟲病等根部和莖基部病害,以及條銹病、赤霉病、吸漿蟲和地下害蟲等危害加重,而農民重治輕防,重治蟲輕治病,且用藥不對路,防治不及時,防治效果差,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全蝕病特點:“成片死”、“黑腳”,屬土傳性病害標本兼治方案: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種子包衣紋枯病:全生育期均可染病,土壤、風、雨都是重要傳播途徑。標本兼治方案: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化學防治(返青期就應開始防治)黃花葉病:病毒病的一種,由帶菌土壤、帶菌殘根、病田水流傳播防治方案:適當晚播避開病菌最佳侵染時期+底肥增施生

5、物有機肥+返青追施尿素+返青化學防治(烯唑醇+鹽酸嗎啉呱+蕓苔素內酯)金針蟲、蠐螬、地老虎防治方法:1、撒施辛硫磷、毒死蜱顆粒劑;2、辛硫磷、甲基異柳磷加水稀釋后拌炒香的麩皮撒施(加白糖效果更好);3、甲基異柳磷、辛硫磷稀釋后灌根。小麥紅蜘蛛、黃蜘蛛:多發生在小麥返青拔節期蚜蟲、粘蟲、吸漿蟲:主要危害時期為小麥返青之后至收獲前。綜合防治方案:吡蟲啉+高效氯氟氰菊酯(拔節-灌漿期,60斤水/畝)1、選用良種,適時適墑播種:半冬性品種(10月1118日播種): 西農979 鄭麥366 矮抗58 豫麥70-36 衡觀35 眾麥1號 百農160 洛麥23 新麥26 泛麥8號 豫教5號 鄭麥7698 焦

6、麥668 弱春性品種(10月1623日播種): 西農9718 眾麥2號 周麥23 花培8號小麥高產栽培關鍵技術2、培肥地力、科學底施化肥100kg小麥籽粒需肥:N=2.93kg, P2O5=1.22kg, K2O=3.82kg小麥需肥規律兩熟產量(斤/畝)土壤養分(0-20cm)推薦施肥量(kg/畝)施用方法肥料養分冬小麥夏玉米1500有機質(g/kg)14.1兩季秸稈全量還田冬小麥基施50%的氮、鉀和全部磷,返青期追緩/控釋氮50%和50%鉀;夏玉米5葉期追施緩/控釋氮、磷和鉀肥。全 氮(g/kg)1.0N16-1818-22堿解氮(mg/kg)80P2O58-106-8有效磷(mg/kg)

7、20K2O5-108-10速效鉀(mg/kg)120微肥MnSO4 拌種ZnSO4拌種1000有機質(g/kg)11.0兩季秸稈全量還田冬小麥氮肥基追比5:5,追肥后移至藥隔期;夏玉米5葉期追施50%氮肥和全部磷、鉀肥,大喇叭口期施氮50%。全 氮(g/kg)0.9N14-1616-20堿解氮(mg/kg)60P2O56-86-8有效磷(mg/kg)15K2O5-78-10速效鉀(mg/kg)120微肥MnSO4 2-3底施800有機質(%)9.0兩季秸稈全量還田+有機肥冬小麥氮肥基追比7:3,追肥在起身至拔節期;夏玉米5葉期追施50%氮肥和全部磷、鉀肥,大喇叭口期施氮50%。全氮(g/kg)

8、0.8N12-1614-18堿解氮(mg/kg)50P2O56-86-8有效磷(mg/kg)15K2O砂壤土酌量施鉀肥速效鉀(mg/kg)100微肥MnSO4拌種河南省兩熟制農田一體化土壤培肥施肥技術在秸稈全部還田的基礎上方案一底肥:有機肥3方+眾德27-14-10摻混肥80斤追肥:拔節期條施眾德30-0-10摻混肥30斤方案二底肥:生態肥40斤+眾德27-16-12摻混肥80斤追肥:拔節期條施眾德32-0-6摻混肥30斤溫馨提示:追肥后2-3天再澆水。3、深耕整地,提高整地質量(1)秸稈還田的地塊,要做到秸稈充分粉碎,增加耕翻深度,耕透耙勻、耙耱壓實;(2)旋耕機整地,播種前一定壓實土壤后再

9、播,避免因土壤虛空播種過深影響出苗或造成弱苗;(3)常年旋耕造成耕層變淺,不利于抗旱、抗寒、抗倒,有條件的地方,應進行隔年深耕,耕深要達到33厘米左右;提高整地質量4、搞好土壤處理、藥劑拌種土壤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可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200克加水稀釋后拌炒香的麩皮或玉米面撒施地面,隨耕地翻入土中。注意:加水要適量,以手握成團、落地散開為宜。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預防小麥土傳和種傳病害,可選用全蝕凈或敵委丹進行包衣;也可選用戊唑醇、硅噻菌胺、咯菌腈、苯醚甲環唑、丙環唑等殺菌劑進行藥劑拌種。注意:拌種后堆悶3小時,在干燥陰涼處攤開晾干;嚴格按照劑量用,劑量過大可能

10、抑制小麥生長。不主張通過拌種防治蚜蟲5、合理播量、適期足墑勻播(1)根據品種特性適時播種 半冬性品種適播期:10月11日至18日; 弱春性品種適播期:10月16日至23日;(2)適播期內足墑播種,墑情不足地塊及時造墑(3)合理播量。在適播期內,根據不同品種確定播種量;粘土地或常年施用農家肥的地塊適當增加播種量,播種偏晚的地塊適當增加播種量(4)做到下種均勻,深淺一致, 播深以3-5厘米為宜6、加強田間管理目的: 結合小麥生長發育的進程,根據土壤肥力、苗情、天氣變化及病蟲草害發生情況等,及時采取應變技術措施,進行科學管理,使苗情向有利于增產的方向轉化,促進小麥穩健生長。 決 定 粒 數 決 定

11、穗 數 決 定 粒 重 奠定粒重基礎 粒 重 主要生長器官 生育時期階段發育 光照階段 奠定粒數基礎 春 化 階 段 冬小麥的一生 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生長階段與產量構成因素形成關系生殖生長營養生長長根、葉、蘗 根、葉、蘗、莖生長和穗分化發育 籽粒形成、灌漿 穗 數 粒 數 奠 定 穗 數 基 礎 出 分 越 返 起 拔 挑 抽 開 灌 成苗 蘗 冬 青 身 節 旗 穗 花 漿 熟播種至冬前是小麥產量形成的基礎。一定要高質量整地播種,奠定好基礎,促苗健壯生長,保苗安全越冬春季管理在小麥一生中最為關鍵。此期最為復雜,氣溫回升快,起伏不定;小麥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并進,生長快,變化大,矛盾多,

12、管理上一定要處理好春發與穩長的關系,即高產麥田應先控后促,促麥苗穩健生長,促穗花平衡發育,促兩極分化集中明顯,培育壯稈大穗,搭好豐產架子。尤其是拔節期管理很關鍵,后期出現的許多問題往往是在此期間形成的。后期管理是奪取小麥高產的保證。高產麥田標志是穗層整齊,平均單穗粒重高且差異小。此期自然災害多(病蟲害、干熱風、送殯雨、倒伏等),主攻目標是保粒數、攻粒重,防病蟲防倒伏防干熱風,養根護葉延緩衰老,促進灌漿增穗重。 前后期存在因果關系,后期發生的現象是果,但問題出現在前期。如穗層不整齊冬前管理-苗全、苗勻、苗壯主要措施:(1)出苗后盡早查苗補種,分蘗至土壤封凍前疏苗移栽;(2)越冬群體群體過大或生育

13、期提前的旺長麥田及時控旺,穩定群體;群體較小長勢較弱的麥田,淺中耕或劃鋤,增溫保墑,促弱苗轉壯苗。(3)適時化學除草(溫度、墑情)。 一般雜草:苯磺隆+芐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60斤水/畝; 野燕麥:“世瑪”或“闊世瑪”,60斤水/畝; 野燕麥與一般雜草共同危害:以上方法間隔10天左右分別防治。(4)根據土壤墑情,于12月中下旬“夜凍晝消”時,適時澆好越冬水,促進麥苗安全越冬,也可起到冬水春用。春季管理-因苗運籌肥水和病蟲害防治(1)追肥方法:每畝用化肥鏤條施眾德32-0-6摻混肥30斤;(2)追肥時間: 弱苗返青期,促弱轉壯,增加春季分蘗,鞏固冬前分蘗; 冬春旺長麥苗拔節初期; 壯苗拔節中后

14、期;(3)冬前未化除或化除不徹底且早春雜草危害嚴重的麥田, 根 據不同草相,在3月25日前進行化學除草。(4)加強病蟲害防治 返青至拔節初期,用三唑酮 (戊唑醇己唑醇唏唑醇苯醚甲環唑)+(鹽酸嗎啉胍+乙酸銅)+氧化樂果,防治紋枯病、苗蚜、麥蜘蛛,控制黃花葉病。 拔節至抽穗初期:三唑酮 (戊唑醇己唑醇唏唑醇苯醚甲環唑)+高效氯氟氰菊酯,預防銹病、防治白粉病、葉枯病、吸漿蟲 溫馨提示:每畝用水60斤,殺菌劑交替使用。中后期管理-提高千粒重和籽粒品質(1)防病治蟲:戊唑醇(烯唑醇三唑酮)+吡蟲啉+高效氯氟氰菊酯,預防銹病,防治白粉病、葉枯病、穗蚜、吸漿蟲(成蟲);(2)預防赤霉病,可在小麥抽穗70%時噴施戊唑醇或唏唑醇,如遇陰雨天氣,要在雨后再補噴一次;(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