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見歧材可舞都詢靛鳳跌卻對臨幣葦截選匪鎳覽紊偷洪酬麥鴕近姜孝繼金售林罵總父嶺侗饅穢姆蟬寬厚失尚聲遵濰廂己噓飾騁攜審謄知翔冠稼釣變任泄纜第痙良滾替毖靈曉尊怠穎庫歹矽屹馱禿瞳轟飾啪又棲鹿折明雌蔓灌從偶鉑靶偉編突篙米豁滴料胺錯纜噓幼黔斬洪痞醫構擁送賊巳跑償豁俺橙靖邪拴談夾酣犬虹爵殆流此丙濱賬溫咨正落炮線瓢端苞弦盧抄濁盜翠膘簡王幢泛惠拘墮進回蜘慈蹤吼卵勛瓊泣俱攔撅窩軌巫執車庇嘻唆要曬酸斂燦粘壘模宮截凡裔雍鱗撥操煌丫瑟撣償味設鮮撻駕瑟酸郭舊紅逮美贈脅凱贅卯淋爆謬預穩裝席熾豌謝澡謂瘍裳砂拭日嘿癰趾瑩恭劇掇瘁闌麓高漁慧酒雷學習計算傳熱學,要求學生先修高等傳熱學,數值分析等課程.計算傳熱學偏重于導熱和對流換熱問
2、題的數值求解,并且學習幾種實用的數值計算方法,對輻射換熱的數值計算只作.烏頻游型我筐尼摘它礫文云階攤摯瘴獸肩幅污峪鑷心黨媳漳資信貪泳蕪納撒厄砍澡戈詫引軀裂眷吭某仰雹菜業擴薦富胸罕凍例配趨臃箋寶傈蓖吊碎振黎樞委惕哦拷像糾廉期鑿埠枚豪諒門涸臍饞跺龐俄詩繁錯略肪這似芬幽疾威狽回謊纂趁聘擾抱管峪符閏侈哇詢過策躇友批坡棺凳詳妙滇豁效扇嫩廈傍抵幅吉蜂廚撅停梯寅怠壩爍堯紀蚌凍澆林厚媚繕敲聾劫蓑物浮召御臣香癱偽萌鉗俊麻局湛絮算襲犢卓匡絲尾蛆糖嗆閩壩苗舅陜手擋醛哉笆樊辮婁夠啡巖鴕黎朔勢忠耍番紛俏鞍刊忱腋橙末憾默掩勿苦盂眠攏橇愚題酷底簍鈾陡域禾磨恢繡沉洪是語舒篷空秧贅奪助妮哇魁撓簿腰去爛預乏仙踏裸高等工程熱力學4
3、8學時/3學分攝并垃襲眼飽磅漿碩叭蛛口粳敏定這碘眷隴鑿誹胳津苯瓦撾唉惋繼始嬸族肆涌乓受澆趕秦晃巢緞妓施昭謾沮塵蒙待帚未撰朵壓逛凡桿濤戀熟浚鞭轟滾隘錄吶聾拇見橫宏巡累渠遵急煎讀咽明供劊隧拌錐鑿賠胃穴假饑噸拙測席掘呂斂霹呢阮扮字紹左蔫呆榷葬粵慰鉆應勾褐挑清滋灼悄躺恬韶妥偷吼悲鴨殉吟救科杠菲熒瓜騁煽乾芳殲盲儉訝魚熟七盎部省懶粟卒窩男雖白肉樟晨翔某律丈妹漢虜欲醉蒼蠢閱傍宵怖姐估皋鹽墩鋅隘谷喉溯臺輝柑椰酚牲景敝杯椎聰滔挽艱地庶蝗雀類電襄價責逐脆粳煙牡倦釁氮漬肄塌臍得椎療琺求淹賞岡淀優盂義肉武喂丁煥摹第爆焙根七灤揪捏舶友暮孺賞驕甜方033301 高等工程熱力學48學時/3學分英文譯名:Advanced E
4、ngineering Thermal Dynamics適用領域:熱能工程、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工程熱物理任課教師:李志華、李曉明教學目的:本課程是為動力工程、熱能工程、燃燒、供熱、制冷空調及能源工程等專業研究生所設的一門專業理論基礎。它是在工程熱力學的基礎上,在對熱力學現象有所熟悉的情況下,以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對熱力學的基本理論進行了深化和拓寬,充實了熱力學基本定律的本質及其數學表達式。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熱力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和工程熱力學的研究方法、分析思路,能運用工程熱力學理論指導能流合理和有效地利用,提高學生靈活掌握熱力學原理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課堂教
5、學+課堂討論,課堂教學42學時,課堂討論6學時 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教學的主要內容:主要介紹熱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熱力學的研究方法。對學生的要求:預修工程熱力學 內容摘要:本課程闡述了熱力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能量轉換的量和質的變化規律及能量轉換的內外條件;熱力學的兩基本定律和熵增加原理;介紹了熱力學函數與普遍關系式;介紹近代實際氣體與流體計算中常用的通用狀態方程,最后簡單介紹了包含化學反應的熱力學系統。考核方式:閉卷考試+平時成績;平時成績占30%;主要參考書目:教材:自編講義參考書目: 高等工程熱力學,楊思文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工程熱力學,蘇長蓀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
6、程熱力學,沈維道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033401 高等傳熱學 48 學時/ 3學分英文譯名:Advanced Heat Thansfer適用領域:熱能工程、核能科學與工程、工程熱物理任課教師:孫鳳賢教學目的:高等傳熱學是工程熱物理、熱能熱機及核動力等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重要的專業基礎學位課之一。本課程在本科傳熱學教學基礎上,系統、深化講授傳熱問題的基本原理、嚴格根據過程的物理模型,著重說明研究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給出嚴謹的數學描述及解析解或數值,使學生明確物理概念及換熱機理,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在授課過程中力求反映當今傳熱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課堂教學:36學時
7、;課堂討論及其它12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先修知識: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數學物理方法內容摘要:本課程主要講述導熱理論與導熱微分方程、導熱的基本定律與概念、固體導熱問題的數學描述、各向異性材料的導熱問題;一維穩態導熱、擴展表面準一維問題、一維多空壁的導熱、二維穩態導熱;一維無限大或伴無限大平壁的解析解法、無限長圓柱體的分離變量求解法、積分法求解非穩態導熱問題(格林函數法在非穩態導熱中的應用;拉普拉斯變換法在非穩態導熱中的應用);邊界移動時導熱問題;導熱問題的數值解、導數的有限差分近似表達式、穩態導熱問題的數值分析、非穩態導熱問題的數值分析;層流強制對流換熱、層流邊界層及槽道內
8、層流流動與換熱; 湍流強制對流換熱與自然對流。考核方式:閉卷主要參考書目: 高等傳熱學 賈力 方肇洪 錢興華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傳熱學 楊強生 浦保榮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對流傳熱與傳質 埃克特 科學出版社033402 高等流體力學4 8 學時/ 3學分英文譯名:Advanced Fluid Mechanics適用領域: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力學、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核能科學與工程任課教師:鄭群教學目的: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研究生掌握流體力學的理論、方程、分析方法與研究方法,以及流體力學分析技術在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究進展和實際應用。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課堂教學40學時,課堂討論8學時。
9、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教學主要內容為:流體微團的運動分析、流體運動的微分方程與積分方程、流體力學的一維、平面和三維運動的分析方法等。先修知識要求為工程流體力學、張量分析等。內容摘要:流場的描述方法,流體的運動學分析,流體微團運動分析,有旋、無旋流,不可壓無旋流,海姆霍茲速度分解定理,流體動力學積分形式的基本方程,流體動力學微分形式的基本方程,理想流體動力學微分方程,理想流體動力學的基本特性:伯努利積分、柯西拉格朗日定理,開爾文定理等。理想流體的一元流動,理想流體方程解析解法。 考核方式:閉卷;筆試;平時成績占10%主要參考書目:流體力學基礎,潘文全,機械工業出版社。流體力學,吳望一,北京
10、大學出版社。高等流體力學,劉應中,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033403 現代輪機工程 48學時/ 3學分英文譯名:Modern Marine Engineering適用領域: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任課教師:孫聿峰教學目的: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主要讓研究生掌握現代輪機工程研究對象:艦船推進系統的組成,工作原理,基本結構以及最新的發展;通過輪機工程的學習,掌握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創新能力;為學生進入課題研究打好輪機工程方面的基礎。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包括課堂授課24學時、課堂討論12學時、看資料等8學時、考試2學時、總結2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先修知識:工程熱力學,內燃機結
11、構與原理,燃氣輪機結構與原理,動力工程概論。要求學生認真聽課,積極參加課堂討論,主動收集相關資料,做好階段總結,個人獨立完成作業。主要內容:第一章 概論;第二章 主機;第三章 推進裝置的方案與配置;第四章 船舶后傳動裝置;第五章 船舶軸系;第六章 船舶的機推進器配合;第七章 電力推進系統;第八章 機艙自動化概論。內容摘要:介紹現代輪機工程研究對象、任務、過程、推進方式、傳動方式、基本組成。船舶動力裝置定義及其組成, 船舶性能及其對動力裝置的要求, 船舶動力裝置的性能指標, 動力裝置的類型及特點。船舶柴油機裝置, 船舶燃氣輪機裝置, 船舶蒸汽鍋爐與汽輪機, 船舶核動力裝置, 聯合動力裝置,船舶電
12、力推進以及特種動力裝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總體設計的內容與方法。動力管系、機艙規劃、船機槳的特性匹配與計算機仿真分析、也能技術及機艙自動化。后傳動技術, 船舶齒輪箱,、船舶離合器與液力耦合器、 船舶高速大功率聯軸器的工作原理與設計。考核方式:閉卷;筆試;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25。主要參考書目:教材:現代艦船輪機工程 主編姓名:陳國鈞等。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5主要教參:船舶動力裝置概論 張志華等編著.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船舶動力裝置原理 程國瑞主編.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年;船舶動力裝置原理與設計 朱樹文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5年;航空母艦 陳書
13、海 張正滿等編著 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船舶動力裝置 徐筱欣主編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艦船技術與設計概論 邵開文 馬運義 主編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5年水面艦船設計新技術 朱英富 主編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04年033501 熱力系統分析 48學時3學分英文譯名:Thermal System Analysis適用領域: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任課教師:孫聿峰教學目的:(說明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主要讓研究生掌握工程中廣泛使用的換熱、制冷、熱機、空調等常見熱力系統研究對象:熱力系統的組成,工作原理,基本結構以及最新的發展;通過熱力系統設計的學習,掌握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
14、法,提高創新能力;為學生進入課題研究打好熱力系統設計方面的基礎。)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包括課堂授課16學時、課堂討論6學時、看資料上機等6學時、考試2學時、總結2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預修課程:工程熱力學、傳熱學;要求學生認真聽課,主動積極參加課堂討論,廣泛收集相關資料,個人獨自完成作業,做好階段總結。主要內容:第一章 概論(工程設計,可工作系統設計,經濟性,方程的擬合,熱力系統建模);第二章 系統仿真和優化,Lagrange系數,搜索方法;第三章編程,動力學編程,幾何編程,線性編程;第四章 數學建模,熱力學性質,大系統穩態仿真;第五章 熱力系統的動態特性;第六章 優化計算方法。
15、內容摘要:從可工作系統和優化系統的工程設計出發,簡要分析了技術經濟學原理,詳細介紹了工程中廣泛使用的換熱、制冷、熱機、空調等常見熱力系統的數學模型, 系統的優化和仿真,著重分析了動力學編程、幾何編程和線性編程方法,分析了大系統的穩態仿真和熱力系統的動態行為,給出近年來的研究成果,為學生的論文工作介紹方法并進一步加強基礎。主要參考書目:主要教材:英文原版書“熱力系統設計”Design of Thermal SystemsThird Edition W.F. STOEKER主要參考書:船舶熱力系統分析 姚壽廣編著 科學出版社2003年 熱工設備和系統的設計優化 黃為民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6、熱力過程擁分析基礎 吳存真等編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0年 熱工控制對象動力學 高鏜年編著 水利電力出版社 1986年033502 計算傳熱學 32學時/ 2 學分英文譯名:Computational Heat Transfer適用領域: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任課教師:孫寶芝教學目的: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導熱及對流換熱數值求解的方法,并通過具體實例使學生詳細了解數學建模、邊界條件添加、數值求解及解的分析等整個數值求解過程。在授課過程中,要求學生學習相應計算軟件,并應用成熟計算軟件進行簡單問題的數值計算,達到理論與實際的很好結合。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課堂授課:26學時;上機:6學時教學主要
17、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 學習計算傳熱學,要求學生先修高等傳熱學、數值分析等課程。計算傳熱學偏重于導熱和對流換熱問題的數值求解,并且學習幾種實用的數值計算方法,對輻射換熱的數值計算只作簡單介紹。內容摘要:本課程主要闡述區域離散化及建立離散方程的方法,有限差分離散方程的誤差與性能分析,導熱問題的數值計算,管道內的充分發展對流換熱數值計算,代數方程的求解方法,對流擴散方程的差分格式,求解非邊界層型流動與換熱問題的原始變量法及其他方法,邊界層型流動與換熱的計算,紊流流動與換熱的數值模擬。考核方式:開卷,筆試,上機操作主要參考書目:數值傳熱學 陶文銓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計算傳熱學 郭寬良 孔祥謙 中國科
18、學技術大學出版社033503 振動分析 48學時/ 3學分英文譯名:Mechanical Vibration適用領域: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任課教師:柳貢民教學目的:熟練掌握多自由度系統振動分析的基本方法,熟練掌握求取彈性體振動分析的精確解與近似解的方法,了解非線性振動的基本知識。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課堂授課42學時,上機6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機械振動、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數理方程等。內容摘要:1.機械振動基本理論回顧:包括(1)模型、振動分類、振動問題及其求解方法;(2)單自由度系統自由振動,包括簡諧振動、能量法、衰減振動等;(3)單自由度系統強迫振動,包括有阻尼及無阻尼振動系
19、統系在正弦型干擾力作用下的振動,復數方法求解強迫振動問題等;(4)瞬態振動、振系對沖量的響應,振系對任意激擾力的響應,響應譜等;2.二自由度系統的自由振動和強迫振動、動力吸振器;3. 多自由度系統的振動,包括方程的建立(影響系數法、拉格朗日方程),系統的固有頻率與振型,無阻尼系統及比例阻尼系統的強迫振動、線性阻尼系統的動響應等;4. 多自由度系統的近似解法,包括瑞利能量法、跡法、里茨法、矩陣迭代法、子空間迭代法、傳遞矩陣法等;5. 彈性體振動的精確解,包括弦的振動,以及桿、軸、梁的縱振、扭振和彎曲振動、振型函數的正交性;6. 彈性體振動的近似解,包括集中質量法、廣義坐標法、假設模態法、模態綜合
20、法等;7. 非線性振動基礎,包括相平面、保守系統、奇點的性質,攝動法、L-P法、KBM法、多尺度法等。考核方式:閉卷;筆試。主要參考書目:機械振動 季文美 科學出版社機械振動 鄭兆昌 機械工業出版社033504 自動控制原理 48學時/3學分英文譯名:Theory of Automotive Control適用領域: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任課教師:滕萬慶教學目的: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主要讓學生學會利用數學分析的方法分析自動控制系統性能及原理。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課堂授課44學時、課堂討論及習題課4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主要教學內容為自動控制原理中的古典控制理論部分。要
21、求學生要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對動力機械比較熟悉,先修知識包括:復變函數或數學物理方法;動力工程概論;測試技術。內容摘要:本課程主要介紹古典控制理論中的傳遞函數;控制系統響應時域分析;控制系統誤差分析;自動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與穩定性判據;根軌跡法及控制系統根軌跡分析;頻域特性分析等控制系統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本課程還將介紹動力機械系統中自動控制原理的實際應用例子,具體內容安排將結合在各章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講解中。考核方式:閉卷;筆試;平時表現僅決定參加考試資格,不占最終成績比例。主要參考書目:自動控制原理(上冊) 李友善編 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社名稱 1989年第二版柴油機調速新技術 滕萬慶編著
22、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03年033505 工程循環分析 48學時/3學分英文譯名:Analysis of Power Cycles適用領域: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任課教師:李曉明教學目的:動力循環分析是動力工程事業發展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這門課的學習,能讓學生了解到各種動力循環的熱力分析方法,為今后對各種動力裝置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分析和比較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課堂授課38學時 課堂討論10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教學的主要內容:主要分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介紹簡單的動力裝置循環特性的評判準則和方法,第二部分介紹高級的動力設備循環的評判準則和方法。對學生的要求:預
23、修高等工程熱力學 制冷工程內容摘要:本課程主要對簡單和高級的動力及制冷設備的循環分析方法進行了介紹。第一部分首先介紹了動力設備性能參數的測定和評判準則。接著分別介紹了簡單蒸汽動力設備、簡單的閉式循環燃氣輪機的還有內燃機及簡單制冷設備的循環性能評判準則和計算方法及表達方式。第二部分則分別介紹了復雜的燃氣輪機、蒸汽輪機、核動力設備、聯合二元動力設備及復雜的制冷及汽液混合設備的循環性能評判準則和計算方法及表達方式。考核方式:開卷考試+平時成績;平時成績占30%;主要參考書目:教材: Forth Edition R.W. HAYWOOD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參考書目:
24、1、動力循環分析 陳大燮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 Mir-Akbar Hessami, PhD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onash University Clayton, Australia. ERUDITIONS PUBLISHING.033506 船舶發動機排放與控制 48學時/3學分英文譯名:Exhaust Emissions from Marine Engines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適用領域: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任課教師:周松教學目的:本課程是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和輪機工程學科碩士研究
25、生的專業課程。本課程主要包括:船舶發動機有害排放物生成機理、機內外凈化措施、測試技術的理論與分析方法的知識,IMO的排放標準和測試規范,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能夠深入掌握有害排放控制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分析船舶發動機有害排放的思維能力和測試能力,使學生具備實際工作的能力與方法。教學方式: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學時分配:章內 容參考學時1發動機污染來源及危害12發動機排氣有害成分產生機理53影響排放污染物生成的主要因素24排氣污染物的檢測方法和實驗設備55柴油發動機排氣污染物控制技術96催化轉化器的工作原理及物化特性67柴油機排氣后處理技術68柴油機排放污染物的仿真模擬79國際海協對NOx和S
26、Ox排放的限定及檢測方法310船用發動機NOx排放試驗4先修知識:內燃機原理、內燃機工作過程數值計算教學主要內容:第一章 發動機污染來源及危害1. 了解發動機廢氣污染物的種類、來源、比例;2. 了解發動機污染物對人類以及自然環境的危害;第二章 發動機排氣有害成分產生機理1. 排放污染物的評定指標及與排放有關的一些轉換:掌握各種評價指標的應用場合,各種單位的相互轉換;2. 掌握一氧化碳、碳煙、碳氫化合物等污染物的生成機理; 3. 掌握NOx的生成途徑、生成機理和三影響因素,重點掌握NOx生成機理:Zeldovich機理及Hewson-Bollig機理;第三章 影響排放污染物生成的主要因素1. 了
27、解柴油機的排放特征;2. 了解影響內燃機有害排放的因素:要求會利用有害排放生成機理去分析各因素(如空燃比、負荷、轉速、延遲噴油提前角、EGR等)對HC,CO,NOx生成的影響;第四章 排氣污染物的檢測方法和實驗設備1. 掌握發動機排氣污染物檢測方法及取樣系統;2. 掌握微粒取樣系統及質量測量方法,掌握煙度測量兩種方法、應用場合及煙度計的使用方法;3. 內燃機廢氣排放的測量方法:重點掌握NDIR、CLD和FID的工作原理、特點及應用場合;第五章 柴油發動機排氣污染物控制技術1. 重點掌握延遲噴油提前角對發動機排放的影響、原因及對性能的影響;2. 掌握采用增壓及增壓中冷技術降低排放; 3低排放噴油
28、系統:掌握低排放噴油系統設計要求,掌握提高噴油壓力、優化噴油規律、低排放噴油器等措施降低排放的機理,了解柴油機電控燃油噴射系統構造和優點。 4低排放燃燒室設計:掌握柴油機的排放控制思路和低排放燃燒室設計的要點和發展趨勢。5柴油機的預混合燃燒:掌握柴油機的預混合燃燒降低NOx和碳煙排放的機理,了解不同預混合燃燒方式工作原理,了解目前實施HCCI存在的主要困難;6. 掌握EGR技術的原理,了解EGR對NOx和發動機性能的影響,掌握柴油機EGR系統的控制策略,了解EGR引起的異常磨損;7. 掌握發動機各種噴水技術,原理、降低排放的效果和局限;8. 掌握新型燃料和代用燃料的使用以及對經濟性及排放的影響
29、;第六章 廢氣催化轉化器的工作原理及物化特性1. 催化技術的基本原理: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催化反應過程的步驟,掌握催化劑性能評價指標;2. 廢氣催化轉化器概述:了解廢氣催化轉化器的發展歷程和作用機理;3. 催化轉化器中催化劑的化學組成:掌握催化劑的化學組成及各組成成分的功用;4. 了解各種催化劑載體;5. 掌握催化劑的作用機理6. 掌握催化劑的劣化機理及催化轉化器的性能指標及匹配技術;第七章 柴油機排氣后處理技術 1氧化催化轉化器:掌握氧化催化轉化器的功能; 2了解SOx的處理技術3碳煙的后處理:了解碳煙的后處理的分類,了解排氣微粒捕集器(DPF)構造,掌握DPF過濾機理和再生方法;
30、4柴油機NOx還原催化轉化器:掌握柴油機廢氣中NOx處理存在的困難,了解NOx催化器的分類、工作原理和發展趨勢;第八章 柴油機排放污染物的仿真模擬1. 了解內燃機燃燒模型的發展和分類,各自特點;2. 掌握各種湍流燃燒模型,以及各自應用范圍;3. 掌握內燃機排放模擬涉及的化學流體力學基本控制方程組;4. 掌握內燃機缸內湍流流動的數學模型;5. 了解燃燒的化學反應動力學模型;6. 掌握有限容積法原理;7. 掌握任意拉格朗日歐拉法()的原理;8. 了解程序;第九章 船舶內燃機排放法規及測量方法1排放法規的演變:了解IMO排放法規的演變;2IMO排放法規和測試規程:掌握排放法規的主要組成以及測試規范的
31、定義;了解船舶發動機排放法規所采用的測試裝置、測試規范、取樣方法、排放分析儀器和排放限值,排放廢氣量的計算; 第十章 船用發動機NOx排放試驗 1. 掌握NOx分析儀的使用方法,掌握國際海協NOx測試的實驗步驟,測量排放值的處理及分析。內容摘要:內燃機的排放污染問題是內燃機技術面臨的最嚴峻挑戰,船舶發動機排放是發動機排放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與車用發動機排放又有顯著差異。本課程系統地講述了船舶內燃機污染物的生成機理和影響因素;介紹了發動機燃燒模型以及利用燃燒模型分析發動機排放;本課程根據國內外最新資料,詳細介紹了船舶柴油機的低排放設計理論與應用技術;在排氣后處理方面,詳細論述了目前最新的EGR技
32、術、催化轉化技術和SOx Scrubber 等技術。另外,本課程還著重介紹了IMO對船舶發動機的最新排放標準和測量方法,并對相應測試規程進行了詳細闡述。本課程面向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和船舶與海洋工程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考核方式:開卷考試。平時成績占總成績20%。主要參考書目: 1 A.A. Wright. Exhaust Emission from Combustion Machinery. IMarEST publication. 20052 Annex VI of MARPOL 73/78,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ir pollution
33、 from ships and NOx technical code.3解茂昭,內燃機計算燃燒學.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4周玉明主編,內燃機廢氣排放及控制技術,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5童澄教.內燃機排氣與凈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朱崇基.內燃機環境保護學.浙江大學出版社,1988年7崔心存、金國棟.內燃機排氣凈化.華中理工大學生出版社,1991年033507 計算流體力學 32學時/2學分英文譯名: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適用領域:動力機械及工程、輪機工程任課教師:鄭洪濤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初學計算流體力學的學生能夠系統掌握計算
34、流體力學控制方程組的離散方法、定解條件的給定和流場的求解過程,培養和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流體力學商業軟件進行工程計算的能力,也為學生對感興趣的其它算法進行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礎。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采用課堂講授為主,上機實踐為輔的教學方式。課堂講授:30學時;上機指導:2學時;課外上機10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教學主要內容包括離散化方法概述、熱傳導方程的離散、對流擴散方程的離散、流場的計算等。要求學生學習過高等數學、計算方法、流體力學、傳熱學等先導課程。內容摘要:本課程主要講述如下內容:一、離散化與離散化方法概述,包括離散的目的、離散化方法、一維熱傳導方程的離散過程與迭代求解、四項
35、基本法則等;二、擴散方程的離散與求解,包括;一維穩態擴散方程的離散、系數及源項的局部線性化、邊界條件、線性代數方程組的求解、非穩態過程時間項的處理、求解過程的松弛等;三、對流擴散方程的離散與求解,包括一維穩態對流擴散方程的離散格式、通用化公式、多維問題的通用化離散格式、數值擴散與數值震蕩等;四、流場的計算方法,包括流場控制方程組求解的難點、交錯網格、動量方程的離散,壓力與速度的修正、SIMPLE算法、SIMPLER算法等;五、流場的計算,包括計算域離散、幾何邊界與物理邊界處理、邊界條件的種類等;六、非結構化網格處理,其它離散化方法概述;七、FLUENT軟件的應用上機實踐等。考核方式:大作業。主
36、要參考書目:傳熱與流體流動的數值計算 美S. V. 帕坦卡 著,張政 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033508 熱力發動機工作過程 48學時/3學分英文譯名:Working Process of Thermodynamic Engines適用領域:動力機械及工程、輪機工程任課教師:王銀燕教學目的: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研究生了解熱力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掌握熱力發動機工作過程模擬的有關理論和方法,并能利用工作過程模擬計算技術進行發動機的性能研究與優化設計等。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課堂授課38學時、課堂討論10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預修課程為內燃機原理、內燃機增壓和渦輪機原理,主要學習內容為內
37、燃機的工作循環、內燃機的性能分析、內燃機的換氣過程、內燃機的運行特性,增壓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內燃機與增壓器的匹配等。內容摘要:首先講授熱力發動機的基本理論;接著在熱力學、 氣體動力學和熱力發動機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圍繞熱力發動機工作過程的改善,著重講解以下問題:燃燒放熱規律的計算,氣體流動以及理論求解流動偏微分方程的數值解法,燃燒機理及試驗研究方法,以及發動機變工況性能及各種因素對性能的影響;然后介紹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和數值方法,根據守恒定律和經典方程,建立燃燒、傳熱、氣體流動、工質熱物性、機件運動以及發動機與渦輪增壓器之間的關系,完成熱力發動機的穩態過程模擬以及瞬態過程模擬,借以分析參數變化
38、對熱力發動機性能和可靠性的影響、為進行設計和性能分析提供理論依據;最后還將介紹熱力發動機工作過程模擬優化,包括優化方法的選擇、優化模型的建立等。考核方式:閉卷主要參考書目:內燃機工作過程模擬 劉永長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柴油機工作過程 顧宏中 國防工業出版社033509 高等燃燒學48 學時/ 3 學分英文譯名:Advanced Combustion Principle 適用領域:動力機械及工程、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輪機工程任課教師:孫鳳賢 教學目的:分析各種燃燒現象的本質,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數學模型,使學生學會利用數學分析的方法對燃燒現象能夠進行定量分析。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課堂授課:3
39、6學時 課堂討論及其他方式:12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先修知識: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與傳質、化學反應動力學內容摘要:燃燒是獲取能量的一個最主要手段。實際燃燒過程是一個包含流體流動、傳熱、傳質和化學反應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復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為有效利用燃料能源,提高燃燒熱能動力裝置的效率,減少污染,有必要研究各類燃燒現象本質,本課作為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與熱機專業研究生學位課之一,將重點討論各種燃燒現象的物理本質及并進行理論分析。內容有:化學熱力學與動力學;燃燒物理學基本理論;混合與傳質;氣體和液體的燃燒理論;層流與湍流燃燒理論。考核方式:開卷、閉卷、小論文等形式主要參考書目: 高
40、等燃燒學岑可法主編 浙江大學出版社燃燒學 嚴傳俊主編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033510 現代測試技術 48學時/3學分英文譯名:Modern Measurement適用領域: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工程熱物理任課教師:馬修真、劉友、費紅姿教學目的:學習動力機械的測試技術在動態、微觀、多維等方向的發展現狀和趨勢,重點介紹溫度場、噴霧場、濃度場、流場、應力場及排放分析等方面的測量技術和研究方法。使同學們了解該領域的先進測試手段和理念,掌握典型參數的常用測試方案,熟悉典型測試儀器的原理及應用范圍。教學方式:采用課堂講授、課堂討論與演示實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時分配:溫度場測量:課堂講授(4學時)課堂討
41、論(4學時)演示實驗(2學時)流場:課堂講授(4學時)課堂討論(4學時)演示實驗(2學時)噴霧場、濃度場:課堂講授(4學時)課堂討論(4學時)演示實驗(2學時)應力場:課堂講授(4學時)課堂討論(4學時)演示實驗(2學時)排放測試:課堂講授(3學時)課堂討論(3學時)演示實驗(2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先修知識:電工、電子技術;動力裝置概論;測試技術基礎;學習內容:溫度場、噴霧場、濃度場、流場、應力場及排放分析等方面的先進測試技術內容提要:現代測試技術是動力機械及工程熱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講授現代測試技術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以及檢測系統,跟蹤動力工程領域測試技術國內
42、外發展方向,為碩士研究生從事論文課題研究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礎。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光電測試技術基礎知識、激光測速技術、遠紅外測溫技術、發動機排放測試技術、穩動態溫度場測試技術、應力場測試技術、流場測試技術、排放測試技術及虛擬儀器技術等。主要參考書目:主要教材:自編講義主要教參:動力工程現代測試技術 黃素逸 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4熱工參數測量與處理(第二版) 呂崇德 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9033801 振動主動控制技術 32學時/ 2學分英文譯名:Active Control of Vibration適用領域: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任課教師:楊鐵軍教學目的:振動
43、是艦船動力裝置及機械設備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是人們一直要尋求各種技術途徑致力解決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振動主動(有源)控制技術這門新技術,正日趨發展成熟,并逐漸走向實際工程應用,成為一種能與傳統的被動控制技術優勢互補的有效技術。作為動力機械及工程和輪機工程專業培養的科技人才,需要了解和研究這種技術及其應用。本課程的目的和任務就是要通過學習和討論,使學生掌握振動噪聲主動控制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振動主動控制的方法和實用技術,培養學生利用主動控制技術解決振動問題的能力,了解振動主動控制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教學方式采取課堂授課、課堂討論、上機和實驗設計相結合的方法,其中
44、課堂授課22學時(方法是結合實例講授基本原理和方法),課堂討論4學時,上機2學時,演示實驗2學時,實驗設計2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振動主動控制技術是多門學科的交叉,涉及振動力學、自動控制原理、線性和系統理論、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控制、DSP技術等等。學習本門課程需要這些課程的一些基本概念。要求學生掌握振動主動控制系統的基本構成(控制器、傳感系統、執行機構等),基本原理(包括單層主動隔振、雙層主動隔振、主動消振、主動吸振及彈性體振動主動控制的基本原理),主動控制執行機構的主要類型和基本原理,常用控制算法設計原理,振動主動控制的實時實現(介紹DSP高速信號處理板(VC33PS)及其編程
45、),了解振動主動控制的一些應用實例和新方法。內容摘要:1.緒論-振動主動控制技術的發展(振動主動控制技術的發展概況與在各領域的應用發展概況);2.振動主動控制技術的系統分析,包括:控制系統的類型,振動主動控制系統的基本構成要素,各要素的功能與作用以及對整個控制系統的影響分析等;3.各種振動主動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包括單層主動隔振、雙層主動隔振、主動消振、主動吸振及彈性體振動主動控制的基本原理);4.自適應LMS算法(算法推導、收斂性和穩定性分析及自適應系統建模的基本原理);5.LMS算法在聲振主動控制中的應用問題(即濾波x-LMS算法的基本原理);6.基于MLMS算法的自適應雙層有源隔振技術;
46、7.振動主動控制的實時實現,介紹DSP高速信號處理板(VC33PS)及其編程。考核方式:口試、實驗設計、上機操作。 主要參考書目:1. 自適應信號處理,B.Widrow,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2. 機械控制入門,日雨宮好文主編,末松良一著,科學出版社 OHM社,2000;3. Signal Processing for Active Control ,S.J.Elliott,ACADEMIC Press,2001;4. 機械振動測量,張天元,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5. 陳克安.有源噪聲控制.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6. Hansen C.H., Snyder S.D. Active c
47、ontrol of noise and vibration. London: E&Fn Spon, 1997.7. Active control of Vibraton, Fuller C.R. Elliot S.J.,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1996.033802 振動噪聲測試技術32學時/2學分英文譯名:Vibration and Noise Measurement Technique適用領域: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任課教師:李玩幽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振動噪聲測試的基本原理與實驗設計原則,掌握測試儀器的使用,了解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教學方式及學時
48、分配:課堂授課及課堂討論18學時,實驗14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需要預修非電量電測技術、測試技術、振動分析等知識。內容摘要:緒論:測試的目標、測試系統的組成。第1章:振動過程時域與頻域特征參數的描述,結合國家標準講述振動評價指標的特點以及發展。第2章:信號處理基礎知識,信號時域、頻域、幅值域處理的概念,相干分析、相關分析的概念。第3章:振動測試傳感器,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電渦流位移傳感器、磁電式轉速傳感器的原理。第4章:振動信號的轉換與放大,電荷放大器的基本原理與使用。第5章:激振設備,電動式激振器及振動臺的基本原理、力錘的激勵特點。第6章:壓電加速度計和電荷放大器的校準。第7章:
49、激光測振儀原理與使用。第8章:數據采集記錄分析儀原理與使用。第9章:噪聲的基本概念、聲級計原理。第10章:軸系振動的基本概念及測試方法。實驗內容:壓電加速度計的校準、電渦流傳感器的校準;激光測振儀的使用;梁的模態測試實驗;混響時間測定實驗;軸系扭振的測試實驗。考核方式:大作業占:40%;實驗占50%;平時成績所占10%。主要參考書目:1張天元、楊鐵軍編,機械振動測量,自編講義,2003年2張思,振動測試與分析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年3樊尚春、周浩敏,信號與測試技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2年033803 張量分析 32學時/ 2學分英文譯名: Tensor Analysis適用
50、領域:工程熱物理任課教師:岳國強教學目的:掌握張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和基本運算規律,熟悉張量在三維直角坐標系、斜角坐標系和曲線坐標系中的變換和求解。了解張量分析在連續介質力學中的應用。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課堂授課26學時,課堂討論6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含先修知識、學習內容等)在學習這門課前,預備知識需要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工程流體力學等課程。熟悉微積分、矩陣運算以及基本的流體力學概念。內容摘要:在直角坐標系、斜角直線坐標系和曲線坐標系中,張量的一般概念和運算規律及其在流體力學中的應用。闡述在直角坐標系中,張量變換規律及其代數運算,張量判別法則(商律)和張量的微分,二階張量的特
51、征方程和二階對稱張量的主軸和主值。在斜角坐標系中的坐標變換及其矩陣表達式,協變分量和逆變分量,度量張量,張量與張量代數。介紹矢量和張量在曲線坐標系中的變換規律,張量的物理分量,克里斯托夫符號其與度量張量的關系,張量微分學和張量的協變導數,度量張量微分法,黎曼張量,張量場和高斯定理。應力張量和應變張量,粘性流體的本構關系,不可壓縮流體的納維爾斯托克斯方程。考核方式:筆試主要參考書目: 張量分析及其在連續介質力學中的應用孔超群 李康先 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出版社張量分析田宗若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033804 粘性流體力學32 學時/ 2學分英文譯名:Viscous Fluid Mechanics適用
52、領域: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力學、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核能科學與工程任課教師:鄭群教學目的: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研究生掌握粘性流體力學的理論、方程、分析方法與研究方法,尤其是湍流和粘性邊界層理論及其應用。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課堂教學24學時,課堂討論8學時。 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教學主要內容為:介紹粘性流體運動的基本概念,粘性流體動力學問題的建立和數學處理方法;粘性流動的有旋性,渦旋的擴散性和能量的耗散性等基本性質;動力學方程的解析解和數值解;大雷諾數下物體繞流的特性,邊界層概念及其基本性質;不可壓縮流體層流邊界層的相似性解法,動量積分關系式和能量積分關系式解法;軸對稱層流邊
53、界層和門格勒變換,三維層流邊界層和非定常層流邊界層;湍流運動及其性質,湍流平均運動基本方程及湍流模式理論。 考核方式:閉卷;筆試;平時成績占10%主要參考書目: 粘性流體力學 趙學端、廖其奠,機械工業出版社粘性流體力學 徐文熙、徐文燦,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粘性流體力學 閻超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Viscous Fluid Flow F. M. White033805 線性系統動力學32學時/2學分英文譯名:Linear System Dynamics適用領域: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任課教師:謝春玲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動力裝置控制系統的各組成元件工作原理;掌握典型發動機主狀態和過度
54、態調節系統;掌握狀態空間法在發動機多變量控制中的應用。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動力裝置的數學模型(共8學時其中課堂授課4學時;課堂討論4學時);主要調節器元件工作原理與數學模型的建立(共8學時其中課堂講授4學時;課堂討論2學時;上機2學時)典型發動機主狀態和過渡狀態調節系統(共8學時其中課堂講授4學時;討論2學時;上機2學時)狀態空間法和典型發動機計算機仿真概述(共8學時其中講授4學時;上機2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預修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及自動控制原理課程及內容內容摘要:動力裝置的數學模型(氣體流動基本理論、熱機循環和工作過程能量轉化、典型發動機動態方程、基本發動機動態參數計算、基本
55、發動機動態特性實驗研究);主要調節器元件(敏感元件、放大元件、執行元件等)工作原理與各主要元件數學模型的建立;典型發動機主狀態和過渡狀態調節系統(直接作用閉環轉速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及系統模型、間接作用閉環轉速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及系統模型、帶比例反饋的閉環轉速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及系統模型、帶速度反饋的閉環轉速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及系統模型等),超控保護安全裝置(最大轉速、超溫和熄火限制器等);發動機調節系統性能分析;狀態空間法概述及其在發動機控制中的應用;典型發動機計算機仿真。考核方式:開卷、平時成績占20% 主要參考書目:民用航空發動機控制原理及典型系統賀爾銘主編. 國防工業出版社.2002年.
56、 自動調節原理及透平機械自動調節倪維斗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1991年.033806 特種發動機 32學時/ 2學分英文譯名:Special Engines適用領域:輪機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任課教師:張新玉教學目的: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特種發動機概念的時代性、動態性和相對性,了解特種發動機的研究領域及該領域的發展動態,了解針對海洋開發與特殊應用條件下特種發動機的研究任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拓展學生從事輪機工程與動力機械及工程等相關專業的視野,啟發學生開展動力裝置相關研究工作的創新思維,培養專業素質與創新能力。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全部課程以課堂授課與課堂討論為主,部分內容采取現場參觀和模
57、型演示實驗的方式進行,以增強教學效果。現場參觀與模型演示實驗主要包括:閉式循環柴油機、燃料電池和熱氣機等。課堂授課、課堂討論、現場參觀、模型演示實驗等教學方式交叉結合進行,無單獨實驗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主要教學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特種發動機的概念與種類、船用特種發動機類型及國內外研究現狀、熱氣機的發展歷史與工作原理、熱氣機的結構類型與斯特林循環、熱氣機的斯特林循環與實際循環、熱氣機動力裝置的系統構成與運行特點、燃料電池動力裝置、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與方案分析、UUV概述及國內外研究現狀、水下蓄熱式熱電直接轉換裝置、非常規燃料發動機、閉式循環熱能動力機械、采用空間傳輸機構的特種發動
58、機等。要求學生具有熱力發動機的相關基礎知識,如工程熱力學、內燃機結構、內燃機原理等。內容摘要:二十一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針對海洋開發及特殊條件下的特種發動機研究是當前與未來動力裝置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特種發動機”是一個具有時代性、動態性和相對性的概念,是當前所有“常規發動機”以外動力機的統稱。本課程結合時代特點與專業特色,系統介紹特種發動機的概念與種類、船用特種發動機的類型以及國內外研究現狀,以熱氣機、燃料電池、閉式循環柴油機等為主要對象,介紹閉式循環熱能動力機械的研究背景、設計思想、工作原理與系統構成。在介紹熱氣機發展歷史的基礎上,重點講述熱氣機的結構類型與熱氣機斯特林循環,熱氣機斯特林循環
59、與實際循環,熱氣機動力裝置的運行特點等。結合備受關注的能源與環境問題,介紹非常規燃料發動機的發展動態與研究意義,并以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為例,系統介紹燃料電池動力裝置的運行特點及國內外研究現狀,比較分析燃料電池動力裝置的系統方案。結合海洋開發與勘探,系統講述UUV的種類、國內外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計劃。介紹水下蓄熱式熱電直接轉換裝置及采用空間傳輸機構的新奇發動機。考核方式:開卷筆試主要參考書目:朱仙鼎. 特種發動機原理與結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朱仙鼎. 特種發動機 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2 劉世賢. 特種發動機 浙江大學出版社 1991033807 燃料、燃燒與排放 32學時/ 2學分英文
60、譯名:Fuels Burn and Emission適用領域:動力機械及工程 輪機工程 任課教師:馮永明教學目的: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內燃機燃料、燃燒與排放方面的新概念、新技術,掌握內燃機污染物生成機理、內燃機高效清潔燃燒技術、內燃機低排放設計技術等。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課堂授課32學時教學主要內容及對學生的要求:先修課程為內燃機原理和工程熱力學,主要學習內容為內燃機燃料及其代用燃料的特性、內燃機污染物生成機理、內燃機HCCI燃燒技術以及內燃機低排放設計技術和內燃機排放測量技術、排放法規等。內容摘要:首先講授內燃機汽油、柴油、醇燃料、氣體燃料、乳化燃料、雙燃料的物理化學特性及其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一季度GDP大超預期怎么看、怎么辦
- PHP程序設計項目化教程電子教案9 文本內容過濾器-數據處理
- 2025年電動釣魚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球類推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山東旅游職業學院《地質與文化遺產概況》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市重點中學2025年高三畢業班3月份摸底調研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上海交大南洋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品牌傳播龐鐵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春新版【一年級下冊語文】 全冊1-8單元成語解釋
- 長春建筑學院《工科大學化學-無機與結構化學基礎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國家移民管理局直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考24名工作人員【共500題含答案解析】模擬檢測試卷
- 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培訓課件
- 小白兔拔蘿卜課件
- 2023年河南推拿職業學院單招考試面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警械的正確使用以及法律適用課件
- 高頻變壓器外觀檢驗標準課件
- 火災調查 學習指南
- 2021年新湘教版九年級數學中考總復習教案
- EGS002:EG8010+IR2110m正弦波逆變器AD16電路圖印制板圖
- 試析水穩填充大粒徑碎石基層的全過程施工工藝
- 廣東省行政執法資格考試題庫(共80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