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2021年化學綜合題中考真題經典、中考化學綜合題據圖回答:1. (1)如圖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圖2是銅原子的結構示意圖。;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CuCl, CuCl的化學Ag2O與CuCl發生復分解反應,可以防止青銅器進一步被腐蝕,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某新出土的青銅器通過分析測得Sn. Pb的質量分別為119 g、20.7 g,則該青銅器中Sn和Pb原子的數目之比為。(2)二氧化氯(ClQ)是一種高效凈水劑。以粗鹽為原料生產C1O2的工藝主要包括:A,粗鹽精制;B,特殊條件下電解 NaCl溶液制NaCl。; C. ClO2的制取。工藝流程如圖。古代青銅器工藝精湛,
2、但出土的青銅器表面大都銹蝕,銹蝕部分存在名稱為,為防止出土的青銅器再銹蝕,文物工作者將糊狀Ag2O涂在被腐蝕部位,(其中反應 出制取ClQ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O3+4HCl=2Cl。T +C2 T +2NaCl+2H2O)試劑X中溶質的化學式為 ;操作A名稱。分析完成反應n的化學方程式: 。我國最近已研究出 ClO2的新制法,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A BC D(其卬表示氯原子表示鈉序子,。表示氧原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該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屬物質類別有類。(3)下圖中AH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B是最常用的溶劑,E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D、E、F、H是四種不同類別的物質,且均含
3、有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四個虛線圈中 的反應各屬于四個不同的基本反應類型。圖中 “一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 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寫出H的化學式:寫出相關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ZC : ; E G: G中一定含有(填元素符號)元素。【答案】1四 氯化亞銅Ag2O+2CuCl= 2 AgCl + CuO 10:1 Na2CQ 過濾特殊條件下NaCl+3H2。H2O+NaClO3+3H2 T通電2NaClC2 + Cl2 =2NaCl +2ClQ 三 Al(OH)3MnO22H2O22H2O+ O2 T 2Al+6HCl2AlCl3+3H2 T H
4、【解析】【詳解】(1)同一原子中,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圖2中n的值為1;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數等于原子的電子層數,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CuCl中銅元素顯+1價,根 據化合物的命名原則,CuCl的化學名稱為氯化亞銅,復分解反應就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Ag2O與CuCl發生復分解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Ag2O+2CuCl= 2 AgCl + CuO; Sn、Pb 的質量分別為 119 g、20.7 g, Sn Pb 的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19、207,則該青銅器中Sn和Pb原子的數目之比為:堡9 :跑四=10:1;119207(2)由流程圖可知,試
5、劑X將氯化鈣轉化成碳酸鈣沉淀,所以其溶質是碳酸鈉,化學式為:Na2CO3;操作A將難溶固體與液體分離,應是過濾操作;反應出制取ClO2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O3+4HCl=2ClQ T +C2 T +2NaCl+2HO,可知反應n的生成物有氯酸鈉,即電解食鹽水的產物有氯酸鈉,因此反應n的化學方程式:特殊條件下NaCl+3H2O =H2O+NaClO3+3H2f ;由圖中信息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通電2NaClO2+ Cl2= 2NaCl + 2ClQ;該反應中,Cl2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單質;NaCQ和NaCl是由金屬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屬于鹽;ClQ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
6、種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共三類物質;(3) AH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四個虛線圈中的反應各屬于四個不同的基本反應類型。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叫化合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反應叫分解反應;由一中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置換反應。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形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叫復分解反應。B是最常用的溶劑,所以 B是水,E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D、E、F、H是四種不同類別的物質,且均含有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一一鋁;所以E是鋁,F是氯化鋁,D是氧化鋁,H是氫氧化鋁,A是過氧化氫,C是氧氣,G是酸鹽酸或硫酸。代入轉化關系,檢驗推理正
7、確。 H的化學式:Al(OH)3o相關的反應MnO2的化學方程式:AC (即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2H2O2=2H2O+O2 T ; E G:(即鋁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氫氣)2A1+6HCL2AICI3+3H2 T或鋁和硫酸生成硫酸鋁和氫氣:2A1+3H2SO4 = A12(SO4)3+3H2 T。酸中一定含有氫元素 -H。2.化學興趣小組同學進行如下實驗與探究活動,請你參與。I .制取氣體并驗證氣體性質。ABCD(1)寫出儀器a的名稱: 。(2)用A裝置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裝置C可以收集氧氣,這是因為氧氣具有 的性質。(3)裝置B與D組合制取并驗證 CO2的某些性質。檢查
8、裝置B的氣密性的方法: 。若裝置D中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水,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 ;若盛放氫氧化鈉 溶液,則沒有明顯現象產生。n .在老師的指導下,興趣小組同學多角度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確實能發生反應。(4)小明進行如下實驗:將收集滿CO2的兩支試管(相同規格)分別倒立在水和NaOH溶液中,輕輕晃動試管,產生了如下圖所示現象。總堂晝氧化鈉水長二三目t三三二4溶液 甲 乙小明根據,判斷CQ和NaOH發生了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甲實驗的目的是。(5)小菁同學取氫氧化鈉溶液于燒杯中,用pH計測定溶液的pH為13.5,通入二氧化碳一會兒,測得溶液的 pH為11.2,繼續通入二氧化碳,再測得溶液
9、的pH為9.2,溶液的pH降低的原因是,該實驗可以說明 CQ和NaOH發生了反應。(6)小菁根據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設計了另一個實驗方案。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CO2與NaOH發生了反 應。【答案】長頸漏斗2KC1Q =2KCl+ 302T (或其他合理答案)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關閉止水夾,往長頸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長頸漏斗與錐形瓶中的液面形成穩定的水 位差說明裝置氣密(或其他合理答案)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乙試管內液體高度比甲試管內的液體高得多(或其他合理答案)2Na0H + CO = Na 2CO + H 2O對比實驗(或其他合理答案)溶液中NaOH減少,溶液堿性減弱取少量NaOH溶液于試管
10、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往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有大量的氣泡冒出【解析】(1)通過分析題中所指儀器的作用可知,a是長頸漏斗;(2)A裝置制取氧氣的反應物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氯酸鉀在二氧化鎰的催化作用下加熱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KC1O 3 嬰 2KC1+3O 2, C裝置收集氧氣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氣法,原因是: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3)檢查裝置B的氣密性的方法是:關閉止水夾,向長頸漏斗注入一 定量的水,如果長頸漏斗與錐形瓶中的液面形成穩定的水位差說明裝置氣密,說明裝置氣 密性良好;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所以裝置D中若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水,可以觀察到的
11、現象是: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若盛放氫氧化鈉 溶液,則沒有明顯現象產生;(4)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所以小明根據乙試管內的液體比甲試管內的液體高得多,判斷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 2=Na 2CO3+H 2O ;甲實驗中液面的高度對比乙實驗中液面 的高度得出結論,所以甲實驗的目的是對比實驗;(5)溶液的堿性強弱與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濃度有關,所以小菁取氫氧化鈉溶液于燒杯中,用pH計測定溶液的pH為13.5。往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會兒,測得溶液的pH為11.2,繼續通入二氧化碳,再測得溶液的pH為9.2,溶液的pH降低的原因是:溶液中氫氧化鈉減少,
12、溶液堿性減弱,該實驗可以說明二 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6)二氧化碳和堿反應會生成碳酸鹽,碳酸鹽和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取少量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有大工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碳后,冉向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泡冒出生了化學反應3.過氧化鈣晶體(CaQ?xH2O)是優良的供氧劑,受熱會逐漸失水,120c時完全分解為CaQ, 350 c時CaO2迅速分解為 CaO和。2。(一)(性質探究)取少量 CaQ于試管中加過量稀鹽酸,無氣泡產生;再加少量 MnO2粉末,產生大量氣泡。靜置、取上層清液,逐漸加入碳酸鈉溶液,先產生大量氣泡,再出現白色沉淀。CaQ和鹽
13、酸發生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的氣體是 ;出現白色沉淀,說明上層清液中含(二)(制備流程)方法1:由Ca(OH2為原料制備CaQ?8H2O流程如下:Ca(OHz水雙氧水CaQ?8H2。,反應化學方程式為:先加水冷卻后再加雙氧水先加雙氧水冷卻后再加水母液循環陳化:讓初生晶體和母液放置一段時間,使晶體由小長大。將反應2及陳化的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CaC2+H2O2+2NH3?H2O+6=CaQ?8H2OJ +2NH4C1檢驗固體是否洗凈的方法是:。制備過程中除水外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是:(填化學式)。方法2:由雞蛋殼(含較多CaCQ)為原料制備CaQ?8H2O流程如下:預處理后
14、的雞蛋殼反應器中由化合反應生成 在反應器中,應若煨燒充分,則獲得的 Ca。?8H2。中還含有的固體雜質是 (填化學式)。綠色化學”是指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則上述兩種方法中生成CaQ?8H2。的反應符合 綠色化學”的是(填 方法1或 方法2 J(三)(組成測定)若所得產品為CaQ?xH2O,下列裝置可測定該產品的組成(樣品中的雜質受熱不反應)。-二等一水控溫電加熟器A6CD實驗前先緩慢通 N2一段時間,控溫將樣品加熱到 350c至CaQ分解完全;繼續緩慢通N2,其目的是(答一點即可)。裝置B作用是(填序號)測定產生的H2O質量便于觀察和控制氣流速度若2.7g樣品,力口熱到350
15、 c至CaQ分解完全,測得B裝置重1.44g、C中銅網增重0.16g。貝U x=。(反思)若先加熱 A,后加熱C裝置,測得x值(填偏大”、偏小“或 不變”。)【答案】CaO+2HCl=CaCl2+H2Q CO CaCL H2O取最后一次洗滌后的濾液,滴入 AgNO 溶液,無現象 NHCl CaO+bQ+7HO=Ca8H2O Ca(OH)2方法2使生成的氣體被完 全吸收或防止倒吸(合理的答案均給分)8偏大【解析】(一)【性質探究】(1)取少量CaO2于試管中加過量稀鹽酸,無氣泡產生;再加少量MnO2粉末,產生大量氣泡,說明反應中生成了H2O2,則CaQ和鹽酸發生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6+
16、2HCl=CaQ+H2O2;(2)鹽酸過量,加入碳酸鈉溶液與之反應生成CQ氣體;混合液中有CaC2,滴加碳酸鈉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CaCO;(二)【制備流程】(1)化學反應過程遵守原子守恒,則反應CaC2+H2O2+2NH3?H2O+6=CaO2?8H2OJ +2NH4Cl 中未知反應物為 H2O;(2)固體表面附著液中含有 NH4Cl,則取最后一次洗滌后的濾液,滴入AgNO3溶液,無現象,可知固體洗凈;(3)由圖示可知,過濾獲得 CaQ?8H2O固體后的濾液中含有 NH4Cl,可循環利用;方法2: (4)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雙氧水反應生成過氧化鈣晶體,化學方程式為:CaO+h
17、2O2+7H2O=CaQ?8H2O;(5)溫度過高過氧化物會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氣,則在反應器中,應先加水冷卻后再加雙 氧水,答案為;(6)若煨燒充分,過量的CaO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即獲得的CaQ?8H2O中還含有的固體雜質是Ca(OH)2;(7)綠色化學”一般是指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方法2中沒有副產物,方法1中有副產物二氧化碳,所以上述兩種方法中生成CaQ?8H2O的反應符合綠色化學”的是:方法2;(三)【組成測定】(1)實驗前先緩慢通 N2一段時間,除去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結束后繼續緩慢通N2,其目的是使生成的氣體被完全吸收,同時防止倒吸;(2)裝置B是利用濃硫酸吸收生成
18、的水,同時根據氣泡數量,便于觀察和控制氣流速 度,故答案為和;(3)若2.7g樣品,加熱到350c至CaO2分解完全,測得 B裝置重1.44g、C中銅網增重 0.16g。2CaO2 XH2O2CaO+2xH2O+O2 T36x 321.44g 0.1638321*目=。應解得:x=8;【反思】若先加熱 A,后加熱C裝置,則有部分氧氣不能被灼熱的Cu反應,導致氧氣質量偏低,測得X值偏大。4.某興趣小組同學對 NaOH N&CO、NaHCO NaCl等常見的鈉的化合物進行了研究。(知識回顧)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 NaCl主要存在于海水中B .燒堿(NaOH和純堿(N&CO)都屬于堿NaCO和
19、NaHCO勺俗名分別為蘇打和小蘇打NaOHFD N&CO都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分析判斷)電解飽和食鹽水可制得“ 84”消毒液。你認為“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可能是 。A. SOB. NazCOC. KMnO D . NaClO(提出問題)NaOH1置于空氣中易變質,那么實驗室中的氫氧化鈉有沒有變質呢?該小組同學對實驗室中一瓶氫氧化鈉固體樣品的成分進行了探究。(查閱資料)NaOH在空氣中不會轉化成 NaHCQBaCl2溶液呈中性,Ba(OH)2是可溶性堿。CO在飽和的NaHCO容液中幾乎不溶解。(提出猜想)猜想I :樣品中只有NaOH猜想n:樣品中只有 N&CO猜想出:樣品中既有 NaOhR有
20、NaCO(實驗探究)興趣小組同學設計如下實驗進行探究。實驗操作實驗現象與結論1.取少量樣品,加足量水。樣品全部溶解,得無色溶液。2.取少量實驗1所得無色溶液于試管 中,滴加足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則猜想(填“ I 、“ n ”或“出”)不成立。3.取少量實驗1所得無色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有關化學方程式為 。4.實驗操作:。對應現象: ,則猜想出成立。裝置測定樣品中(定量研究)上述樣品變質的程度如何呢?該興趣小組同學設計如下圖 NaCO的質量分數。步驟如下:按圖連接好裝置,并檢查氣密性;準確稱取該樣品1.0g ,放入燒瓶內;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滴加 30.0%的稀
21、硫酸至過量,關閉活塞;反應結束后,量筒內液體 的讀數為55.0mL。(已知:室溫條件下,CO的密度為1.6g?L 1)B裝置集氣瓶內原有的空氣對實驗結果 (填“有”或“沒有”)影 響。若用水代替飽和 NaHCM液,則所測CO體積會偏小,原因是 (2)若將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換成稀鹽酸,則測試的結果可能 (填“偏大”、“偏 小”或“不變”)。(3)計算該樣品中N&CO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到0. 1%)O【答案】AC D I N&CO+BaCl2=BaCOJ +2NaCl取上層清液,滴加酚Mt試液(測定pH)溶液變紅色(pH 7)(答案只要合理均可)沒有二氧化碳溶于水 偏大21.2%【
22、解析】【知識回顧】A、NaCl主要存在于海水中,生活中的氯化鈉主要通過海水曬鹽得到,故正確;B、燒堿(NaOH)屬于堿、純堿(Na2CQ)屬于鹽,故錯誤;C、Na2C。和NaHCO3的俗名分別為蘇打和小蘇打,正確;D、NaOH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不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故錯誤;【分析判斷】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飽和食鹽水中只含有鈉、氯、氫、氧四中元素,屬于生成物只可能由鈉、氯、氫、氧四中元素組成,故選D;【實驗探究】取少量實驗 1所得無色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 含有碳酸鈉,則猜想I不成立。碳酸鈉與氯化鋼反應生成碳酸鋼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Na2CQ+B
23、aC2=BaC。J +2NaCl要驗證氫氧化鈉的存在,要先出去碳酸鈉,所以取少量實驗1所得無色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BaC2溶液,再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酗:試液(測定pH),溶液變紅色(pH7)則猜想出成立。【定量研究】【定量分析】(1)原有空氣會被二氧化碳排入 B裝置中,替代了二氧化碳的體積,不會 對結果產生影響;二氧化碳會與水反應,能溶于水,所以飽和 NaHCQ溶液如果用水代 替,則所測CO2體積偏小;(2)如果用鹽酸代替,鹽酸具有揮發性,會揮發出氯化氫氣體,當進入 B裝置中時,與Na2CO3的質量分數的結果偏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使氣體變多,會使計算樣品中大;(3)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鈉是
24、 X,Na2CQ+H2SQ=Na2Sd+H2O+CQ T10644X55.0mLX1.6g/L10644-TE1加值乂 1.刖/Zx=0.212g 所以該樣品中 Na2CO3的質量分數為: f斤 X100%=21.2%答:該1 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21.2%。5.在化學興趣小組活動中,指導老師拿來了一包已經失效的石灰干燥劑,為了確定其成分,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動:(查閱資料)I .石灰干燥劑的有效成分為生石灰( CaOn. Ca(OH)2是一種微溶于水的白色固體,其水溶液(俗稱石灰水)具有如下性質:能使無色酚酬:(一種化學指示劑)溶液變紅,與CO氣體反應出現渾濁,能與鹽酸反應但無明
25、顯現象。(方案設計)小組成員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以期得到相應推論:取樣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則白色固體為CaCQ若無氣泡產生,則白色固體為Ca(OH)2(1)請簡要說明上述方案中不合理之處: 。(2)實驗證實,該固體是 CaCOm Ca(OH)2的混合物,請你設計一種實驗方案予以證明。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含 CaCO含 Ca(OH)2(數據分析)為了進一步確定該混合物中CaCO的質量分數,實驗小組的同學向10克樣品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測得CO氣體的質量如圖所示。4CQS5JM 可22 7反應時間(3)根據題給信息猜想一下,實驗開始時的一段時間沒有CO氣體產生的原因是;計算該混合物中 CaCO勺
26、質量分數 (請寫出過程)。(反思與評價)實驗中,如有部分二氧化碳氣體因溶解于水而沒有全部逸出,則測得的混合物中CaCO的質量分數 (填寫“偏大”、“偏小”或“不變”)。【答案】若白色固體為 CaCO和Ca(OH)2的混合物,加入鹽酸也有氣泡產生取少量樣品向其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 另取少量樣品加入適量的水溶解、靜置,取上層清液通入CO氣體溶液變渾濁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還未與碳酸鈉反應50%偏小【解析】(1)上述方案中不合理之處是 :若白色固體為 CaCQ和Ca(OH的混合物,加入鹽酸也有 氣泡產生;(2)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取少量樣品向其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含 CaCQ另取少量樣品加入適量
27、的水 溶解、靜置,取上層清液通入溶液變渾濁含 Ca(OH)2CQ氣體(3)鹽酸先與氫氧化鈣反應,還未與碳酸鈣反應 ;10克樣品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測得 TOC o 1-5 h z CQ氣體的質量為2.2g,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鈣質量為x,CaCO3+2HCl=CaCl 2+H2O+CO210044x2.2g10044x 2.2g解得x =5g HYPERLINK l bookm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5g ”“所以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100% 50% 。10g【反思與評價】實驗中,如有部分二氧化碳氣體因溶解于水而沒有全部逸出,則測得的混合物中CaCQ的質量偏小,從
28、而使質量分數偏小。.如圖為實驗室常見的氣體制備、收集和性質的實驗裝置,據圖回答。ABCDEF(1)指出B裝置中標號儀器名稱: 。(2)實驗室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CQ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填裝置序號,下同),收集裝置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3)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錢和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 。為 探究氨氣的性質,小紅利用圖中F裝置進行氨氣與氧化銅反應的實驗,實驗中觀察到黑色氧化銅粉末變成紅色。(提出問題)得到的紅色粉末是什么?查閱資料:CU2O是紅色,易與稀硫酸反應:Cu2O+H2SO4=CuSQ+Cu+H2O(猜想假設)紅色粉末是 CU2) CU2O(設計實驗)小明設計
29、如下實驗驗證紅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t。:實驗步驟實驗現 象實驗結論取紅色粉未于試管中,加 人足量稀硫酸紅色粉末中含有 Cu2O(實驗反思)小明設計的實驗無法證明紅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答案】分液漏斗B E CaCO+2HCH CaC2+H2O+CQ T A Cu Cu2O固體減少,溶液由無色變藍色氧化亞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銅【解析】(1)根據常見儀器解答;(2)實驗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 反應不需要加熱,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 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夠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3)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解 答;【猜想
30、假設】根據猜想 結合Cu和Cu2O都是紅色解答;【設計實驗】根據實驗 步驟和實驗結論分析解答;【實驗反思】根據Cu2O+H2SO=CuSQ+Cu+H2O解答。(1)是分液漏斗;(2)實驗室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熱,應選擇的發生 裝置是B;二氧化碳能夠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 法收集,即用E裝置收集;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Q+2HClCaC2+H2O+CQ T ; (3)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錢和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A;【猜想假設】Cu、Cu2O;【設計實驗】取紅色粉未于試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固體減少,溶液 由無色變藍色,
31、說明紅色粉末中含有CufeO;【實驗反思】小明設計的實驗無法證明紅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氧化亞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銅。.銅、鐵是人類使用最早、應用廣泛的金屬.(一)對古代制品的認識青銅鑄件、絲綢織品、陶瓷器皿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輝煌成就.(1)上述制品不涉及到的材料是 (選填序號).A、金屬材料B無機非金屬材料C復合材料(2)如圖1為出土文物古代青銅鑄件馬踏飛燕”.該文物能保存至今的原因可能是 (選填序號).A、銅的活潑性弱B、銅不會生銹 C深埋于地下,隔絕空氣(二)鐵、銅的冶煉我國古代曾用孔雀石煉銅,涉及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高溫2CuO+C= 2Cu+CC2 T .鐵、銅礦石
32、有赤鐵礦 (FQ2O3)、磁鐵礦(Fed)、黃鐵礦(Fe8)、黃銅礦(CuFeS)等.CuFeS為 二硫化亞鐵銅,其中 S元素的化合價為 .(1)工業煉鐵大多采用赤鐵礦、磁鐵礦.以磁鐵礦為原料煉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煉鐵不采用黃鐵礦、黃銅礦,可能的原因是:黃鐵礦、黃銅礦含鐵量相對低;.(2)以黃銅礦為原料,采用生物煉銅是現代煉銅的新工藝,原理為:4CuFeS+17O2+2H2SQ耐酸、銅細菌 4CuSC4+2Fe2(SC4)3+2H2O.向上述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Fe粉,得到FeSQ溶液和Cu.發生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Fe+F/SO4)3=3FeSQ, .FeSQ溶液經蒸發濃縮、 、過濾等操作得
33、到 FeSQ?7H2O晶體.(三)黃銅礦中鐵、銅含量的測定在科研人員指導下,興趣小組稱取25.00g黃銅礦(含少量Fe2O3和其它不含金屬元素的雜質 )模擬生物煉銅,使其全部轉化為CuSQ、Fe2(SQ)3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過量 NaOH溶液得到Cu(OH)2、Fe(OH)3 固體.(1)證明NaOH溶液過量的方法:靜置,向上層清液中滴加 溶液,無現象.(2)用圖2裝置對固體進行熱分解實驗. (資料)在68c時,Cu(OH)2分解為CuO;在500 c時,Fe(OH)3分解為Fe2O3.在1400c時,CuO分解為CwO和O2, Fe2O3分解為復雜的鐵的氧化物和O2.(1)裝配好實驗裝置后,
34、先要 .(2)停止加熱后仍需繼續通 N2,可防止倒吸和.(3)控制不同的溫度對 A中固體加熱,測得裝置 B和C中銅網的質量變化如表.溫度/C室溫1005501400B裝置/g200.00201.80205.04205.04C中銅網/g100.00100.00100.00101.28此黃銅礦中銅、鐵元素的質量分數:w (Cu)%=; w (Fe)%=復雜的鐵的氧化物化學式為 .Cu(0H)2 Fe(OH)aCu網圖1圖Z高溫【答案】C AC C.OHgCQ = H2O+CQ T +2CuO - 2 Fe5Q4+4CO= 3Fe+4CC2 冶煉過程中會產生有毒氣體二氧化硫,污染環境Fe+CuSO=
35、Cu+FeSO降溫結晶 NaOH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使生成的氣體全部被 B和C裝置吸收 25.60% 26.88% FeOs【解析】【分析】【詳解】(一)(1)青銅是合金,屬于金屬材料;絲綢屬于天然材料;陶瓷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2)銅的活動性弱,且深埋于地下隔絕了空氣,所以青銅器不易生銹;(二)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ACu2(OH)2CQ H2O+CQ T +2CuOCuFeS為二硫化亞鐵銅,其中銅元素顯+2價,鐵元素顯+2價,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 x,則(+2) + (+2) +2x=0, x=-2;(1)工業上用CO和磁鐵礦煉鐵,主要是利用CO的還
36、原性,在高溫下和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高溫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3O4+4CO= 3Fe+4CQ;黃鐵礦、黃銅礦含鐵量低,含有對環境有害的元素硫,并且在冶煉過程中會產生有毒氣體二氧化硫,污染環境,因此黃鐵礦、黃銅礦不宜煉鐵;(2)加入的鐵粉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Fe+CuSO=Cu+FeSO;FeSQ溶液經蒸發濃縮、降溫結晶、過濾等操作得到FeSQ?7H2O晶體;(三)(1)可以向上層清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沉淀則氫氧化鈉的量不足,若沒有沉淀產生則氫氧化鈉已經過量;資料(1)對于有氣體生成的反應,在實驗前,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N2,使生成的氣(2)為
37、了使得生成水蒸氣、氧氣被完全吸收,所以停止加熱后仍需繼續通 體全部被B和C裝置吸收;(3)設其中銅元素的質量為x.氫氧化銅受熱會分解為氧化銅和水,方程式為 Cu (OH) 2= CuO+H2O,從室溫加熱到100c時,裝置B中增重的質量為氫氧化銅分解生成水的質量為x;由題干信息可知,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時,物質的關系是:CuCuFeSCuSQCu (OH) 2H2O6418x(201.80-200.00) g64_ x18 - (201.8-200)gx=6.4g,6.4g則此黃銅礦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3 (Cu) %=25 00 X 100%25.60%;設其中鐵元素的質量為V,氫氧化鐵受熱會
38、分解為氧化鐵和水,方程式為 2Fe (OH) 3= Fe2O3+3H2O,從100c加熱到550c時,裝置B中增重的質量為氫氧化鐵分解生成水的質量;由題干信息可知,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時,物質的關系是:2Fe2CuFeSFe2 (SC4) 3Fe (OH) 33H2O11254y(205.04-201.80) g112y54 - (204.04-201.8)gy=6.72g則此黃銅礦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3 (Fe) %= 6.72g x 100% 26.88%;25.00g TOC o 1-5 h z 一A氧化銅受熱分解的方程式為:4CuO-Cu2O+O2 T設氧化銅分解生成氧氣的質量為z,則4
39、Cu 4CuO 2Cu2O O225632 HYPERLINK l bookmark50 o Current Document 6.4gz256 32 32 一 zz=0.8g, 因為裝置C增重的質量為氧化銅、氧化鐵分解產生氧氣的總質量,所以氧化鐵分解生成氧 氣的質量為:(101.28g-100.00g-0.8g) =0.48g;氧化鐵的質量為:6.72g + 112160 x 100%=9.6g生成的復雜鐵的氧化物中含氧元素的質量為:9.6g-0.48g-6.72g=2.4g ;復雜的鐵的氧化物中鐵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比為:則復雜的鐵的氧化物化學式為:F04O5。6.72g56: 2.4g16
40、=4: 5;8.化學是造福人類的科學,請利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新型材料有著廣泛的應用。應用蛟龍”號深潛器神舟五號宇航員航 天服新型水處理劑用到的材料特種鋼高強度滌綸納米鐵粉上述材料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納米鐵粉能吸附廢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被吸附后的廢水經沉降、過濾可去除污染物。a.生石灰b.活性炭c.純堿(2)溶液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圖I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物質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凈水作用的是 (填字母)tiC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某同學按圖n所示進行實驗,得到相應溫度下的A、B、C三種溶液,其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填字母)。13c時
41、向盛有40g甲物質的燒杯中加入 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結果精確到0.1%)【答案】高強度滌綸b丙乙 甲B 33.3%【解析】【詳解】(1)特種鋼和納米鐵粉屬于金屬材料;高強度滌綸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結構,具有吸附性,具有凈水作用;(2)由溶解度曲線可知,在 t1C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丙 乙甲;12c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 28g,即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28g甲物質,所以B溶液是飽 和溶液;13c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 50g,在C溶液中含有溶質的質量是 42g,是不飽和溶 液;13c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 50g, 50g水中最多可
42、以溶解 25g甲物質,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25g”分數= 100% 33.3%。50g+25g9.過氧化鈣(CaQ)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產品,可用來改善地表水質、治理赤潮,過氧化鈣 產品中常含有氧化鈣雜質,以下是某學習小組為測定過氧化鈣產品純度設計的實驗,實驗 裝置如圖;已知:CaQ是一種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稀鹽酸,且發生反應: CaQ+2HCl= CaC2+H2O2稀鹽酸銅網實驗步驟:實驗前稱取產品及二氧化鎰共 至紅熱,再緩慢滴入過量稀鹽酸,直至12克,先緩慢通入氮氣,一段時間后,加熱銅網A中樣品完全反應。繼續緩慢通入氮氣,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待 C中銅網冷卻后,停止通入氮氣,將錐形瓶中的
43、剩余物過濾,洗滌,干燥,得到濾渣2.0克。回答下列問題,(1)二氧化鎰與稀鹽酸不反應,A中二氧化鎰的作用是 (2)樣品完全反應后,繼續緩慢通入氮氣的目的是 (3)裝置B的作用有,除去氣體中的水蒸氣、 (4)實驗測得C裝置中銅網增重1.8克,該產品中過氧化鈣的質量分數為【答案】使生成的過氧化氫催化分解使生成的氧氣全部與銅反應,防止空氣中的氧氣與熱的銅網反應可通過氣泡產生的速率來控制氣流速度81%(1)由于稀鹽酸與過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過氧化氫,而二氧化鎰與稀鹽酸不反應,故A中二氧化鎰的作用是:使生成的過氧化氫催化分解;(2)樣品完全反應后,繼續緩慢通入氮氣的目的是:使生成的氧氣全部與銅反應,防止空氣中的氧氣與熱的銅網反應;(3)裝置B的作用有,除去氣體中的水蒸氣、可通過氣泡產生的速率來控制氣流速度;(4) C裝置中銅網與反應生成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C裝置中銅網增重的質量即為反應生成的氧氣的質量。設生成1.8g氧氣需要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68x2H2O2 MnO2 2H2O +O23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區防水施工方案范本
- 內蒙古財經大學《建筑設計與構造(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汕尾職業技術學院《電影攝影技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央音樂學院《與藥事管理法規》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搜索引擎營銷》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高級英語視聽(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拋石護坡工程施工方案
- 伊春職業學院《跨文化交際導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旋風式吸塵器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協作秘訣》課件
- 北京市消防條例解讀
- 醫院檢驗科實驗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JTG D70-2-2014 公路隧道設計規范 第二冊 交通工程與附屬設施
- 物業公司xx年度收支情況公示模板
- 必修二英語單詞默寫
- 新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專題一《四則運算及運算定律》課件
- 宋詞欣賞《虞美人·聽雨》課件
- 封條模板A4直接打印版
- 混合痔病歷范文
- 110kV線路光纜施工方案及安全管控
- 35KV高壓開關柜買賣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