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理特點、生成和回流_第1頁
血管生理特點、生成和回流_第2頁
血管生理特點、生成和回流_第3頁
血管生理特點、生成和回流_第4頁
血管生理特點、生成和回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血管生理特點、生成和回流一、各類血管的功能特點二、血流動力學基本概念三、動脈血壓四、靜脈血壓和靜脈回心血量五、微循環六、組織液的生成七、淋巴液的生成與回流一、各類血管的功能特點彈性貯器血管(Windkessel vessels)主動脈、肺動脈主干及其發出的最大分支管壁厚,富有彈性起彈性貯器效應作用: 1.緩沖動脈血壓的波動幅度 2.第二心臟(使心臟的間斷性射血變為 血管中持續的血流) 分配血管(distribution vessel)中動脈作用:將心臟輸出的血液輸送到各個器官毛細血管前阻力血管(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小動脈和微動脈管徑較細,含平滑肌,收縮

2、性能好 對血流的阻力較大,在總的外周阻力中占47%,故稱阻力血管作用:控制器官、組織的血流阻力和血流量交換血管(exchange vessel)真毛細血管數量多;口徑細;血流速度最慢;管壁薄;通透性好;是血液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毛細血管前擴約肌:真毛細血管起始部的平滑肌 控制毛細血管開放的數量毛細血管后阻力血管(post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微靜脈管徑較大,產生的阻力較小(與微動脈相比)作用:其舒縮活動可改變毛細血管前和毛細血管后阻力的比值(從而改變毛細血管血壓和血量)容量血管(capacitance vessel)靜 脈數量多;口徑較大;管壁較薄;容量

3、大 (65 70 %)可擴張性作用:血液貯存庫 短路血管(shunt vessel)又稱為動-靜脈短路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的直接吻合支部位:手指、足趾、耳廓的皮膚作用:與體溫調節有關分配血管二、血流動力學基本概念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阻力血流形式血壓血流量(blood flow)血液中某一質點在血管中移動的線速度血流速度(velosity of blood flow)V=QS 血液在通過總截面積不等的各段血管時,其流速不等,通過總截面積最大的毛細血管時,流速最慢(線速度不等)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形式層流:每個質點的流動方向一致,與血管的長軸平行,但流速不同湍流:各個質點的流動方向不一致,出現漩渦血流速

4、度加快到一定程度血管半徑是影響血流阻力最重要的因素血流阻力(resistance of blood flow)血液粘滯度紅細胞比容 最重要的因素血流切率 切率高,軸流顯著,粘滯度低血管口徑 口徑小,粘滯度低,Fahraeus-Lindqvist效應溫度 溫度低粘滯度高血壓(Blood Pressure,BP)概念:血管內流動的血液對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單位:kPa (1 mmHg = 0.133kpa)各段血管 的壓力梯度: 主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V始:10mmHg 心房(大V):0 小結三、動脈血壓arterial blood pressure(一

5、)動脈血壓的形成(二)動脈血壓的正常值(三)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一)BP的形成:一個前提、兩個條件用循環系統平均充盈壓來表示 心室暫時停止收縮、血流中斷時,循環系統各處的壓力很快平衡,數值相等,這一壓力即為平均充盈壓。 高低取決于血量和循環系統容量之間的相對關系。大約7mmHg.一個前提:血管系統有血液充盈兩個條件:心臟射血和外周阻力收縮期:動能:推動血液流動(1/3 SV) 心臟射血 壓強能:形成收縮期的血壓 作 功 勢能 彈性勢能:血管壁擴張 (貯存能量)舒張期: 一部分勢能 推動血液擴張的血管壁 繼續流動的動能彈性回縮 另一部分勢能:壓強能,形成舒 張期的血壓彈性儲器作用外周阻力主要是指

6、小動脈和微動脈對血流的阻力 假如不存在外周阻力,心室收縮釋放的能量可全部轉變為血流的動能,因而不會再增高對血管壁的側壓血壓形成中外周阻力的作用Q=P/Rr(二)動脈血壓的正常值收縮壓(Systolic pressure): 心臟收縮期,動脈血壓的最高值 舒張壓(Diastolic pressure): 心臟舒張期,動脈血壓的最低值 脈壓:收縮壓舒張壓,又叫脈搏壓 平均動脈壓:一個心動周期中,每一瞬間動脈血壓的平均值。 = 舒張壓 1/3脈壓100120 mmHg6080 mmHg30-40 mmHg100 mmHg高血壓:收縮壓160 mmHg and / or舒張壓95 mmHg(三)影 響

7、 BP 的 因 素1.搏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大動脈彈性5.循環血量和血管系統容量的比例:1.每搏輸出量 SV SP ,DP 脈壓 SVSP ,DP 脈壓 收縮壓反映搏出量2.心率HRDP,SP, 脈壓 HRDP ,SP , 脈壓3.外周阻力:TPRDP,SP , 脈壓 TPRDP ,SP , 脈壓舒張壓主要反映外周阻力大小4.大動脈彈性: 大動脈彈性緩沖BP;脈壓 ;SP,DP;大動脈彈性 SP ,DP ;脈壓 ;5.循環血量和血管系統容量的比例 循環血量減少,如果血管系統的容量改變不大,則BP降低。例如失血。血管系統容量增大而循環血量不變,也會造成BP下降。如過敏等。小結四、靜脈血壓

8、和靜脈回心血量(一)靜脈血壓中心靜脈壓(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 右心房和胸腔大靜脈的血壓 412 cmH2O外周靜脈壓(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 : 各器官靜脈的血壓影響因素: 心臟射血能力 靜脈回心血量 特點:受重力影響較小 高低取決于:射血力、靜脈回流速和量 意義:反映心功和靜脈回流量 控制補液速和量的指標 CVP低,常提示輸液的量不足CVP高于正常,則提示輸液過快或心臟功能不全CVP中心靜脈壓與動脈血壓變化的意義中心靜脈壓 動脈血壓 意義血容量不足射血功能良好,血容量不足正常射血功能,血容量(相對)容量血管過度收縮,肺

9、循環阻力過高正常射血功能減退或容量血管過度收縮,可能有血容量不足正常(二)重力對靜脈壓的影響 靜脈管壁薄,管壁中彈性纖維和平滑肌成份少,故靜脈充盈程度受跨壁壓的影響較大跨壁壓(P)=管內血液對管壁 的壓力(Pi) 管外組織對管壁的壓力(Po)P 靜脈充盈,容積P 靜脈塌陷,容積Effect of Gravitational Pressure on Venous Pressures in the Standing Position (三)靜脈回心血量靜脈回心血量 (外周靜脈壓中心靜脈壓)/靜脈阻力正常時,從微靜脈到右房有15 mmHg的壓力差.回心血量的影響因素:(1)體循環平均壓: 血量 體循

10、環平均壓 回心血量(2)心肌收縮力: 舒張期心室內壓低回心血量(3)體位改變: (圖幻燈片 50) 臥位轉為立位總V回心量 立位轉為臥位總V回心量 (4)骨骼肌的擠壓作用: (圖) 肌肉收縮,靜脈血流入心臟 舒張時,利于回流(5)呼吸運動: (圖) 吸氣時,胸腔負壓增大,CVP降低 回心血量增多; 呼氣時,相反 體位:直立下肢V回心量(約多容納500ml) 例:患肢抬高利V回流,防水腫 心衰取半臥位下肢V回心量 (平臥回心量前負荷肺淤血呼吸困難) 久蹲突站血滯留下肢V回心量心輸量Bp腦、視網膜供血不足暫時的頭暈、昏厥,視物不清。(頭部回流下肢回流)立位迅速轉為臥位總V回心量(頭部回流下肢回流)

11、臥位迅速轉為立位總V回心量臥位下肢V回心量直立體位改變(直立性低血壓)骨骼肌的擠壓作用胸內負壓的影響五、微循環 Microcirculation定義: 微動脈與微靜脈間的血液循環 微循環的組成微動脈后微動脈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真毛細血管通血毛細血管(或稱直捷通路)動-靜脈吻合支微靜脈微循環的三條通路直捷通路 1)途徑:微動脈后微動脈通血毛細血管微靜脈 2)特點:經常處于開放狀態;流速快;無物質交換功能 3)分布: 骨骼肌 4)功能: 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過微循環回流入心動-靜脈短路 1)途徑:微動脈動靜脈吻合支微靜脈 2)特點:血管壁厚;流速快;無物質交換功能 3)分布:皮膚(手指、足趾、耳廓) 4

12、)功能:體溫調節中發揮一定的作用迂回通路 1)途徑:微動脈后微動脈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真毛細血管網微靜脈 2)特點:數量多,連成網;管壁薄;流速慢 3)功能: 血液與組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4)又稱營養通路小結: 微循環的血流通路與作用 名稱 血流通路 血流特點 作用 迂回通路 微A后微ACap.前括約肌 血流緩慢 物質交換 真Cap.網微V 主要場所 直捷通路 微A后微A通血Cap. 血流速較快 利血回流 微VA-V短路 微AA-V吻合支微V 隨溫度變化 調節體溫毛細血管血壓 近動脈端 中段 近靜脈端 3040mmHg 25mmHg 1015mmHg毛細血管血壓取決于毛細血管前、后阻力之比當二者

13、為5:1時,毛細血管平均血壓為20mmHg 比值,毛細血管血壓比值 ,毛細血管血壓微循環血流的調節神經調節 1)微動脈和微靜脈均有交感神經支配, 但前者交感神經分布的密度大; 2)交感神經興奮毛細血管前阻力 (主要) 器官血流量 微循環缺血體液調節 1)后微動脈和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的舒縮活動受局部體液因素(代謝產物)的調節,如CO2 、乳酸、腺苷等(具有舒血管作用) 2)結果:微循環迂回通路交替開放 (20%35%)微循環開閉的調控局部代謝產物組織胺,Po2 后微A和Cap. 前括約肌舒張真Cap.開放血流量及流速后微A和Cap. 前括約肌收縮局部代謝產物組織胺,Po2 真Cap.關閉血流量及流

14、速縮血管物質舒血管物質Regulation of MicrocirculationPrecapillary sphincter relaxPrecapillary sphincter constrict六、 組織液的生成(一)概述:組織液是細胞外液的一種存在于組織、細胞的間隙內絕大部分呈膠凍狀,不能自由流動 極小一部分呈液態,可自由流動組織液中各種離子成分與血漿相同;但其中各種血漿蛋白質的濃度明顯低于血漿(二)組織液的生成是血漿濾過毛細血管壁而形成的組織液生成的動力:有效濾過壓(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EFP) EFP = (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

15、(組織液靜水壓血漿膠體滲透壓)毛細血管動脈端:EFP為正值,發生濾過毛細血管靜脈端:EFP為負值,發生重吸收組織液生成和重吸收是動態平衡的: 生成:毛細血管動脈端,約有2血漿濾出;重吸收: 約90在毛細血管靜脈端,被重吸收回血液;其余約10(包括濾過的白蛋白分子)進入毛細淋巴管,成為淋巴液。 組織液的生成100%組織液的回流90%淋巴液回流10%(三)影響組織液生成與回流的因素1.毛細血管血壓 是促進組織液生成、阻止組織液回流的主要因素 毛細血管壓,則組織液生成;反之,減少 Example: 右心衰竭、心性水腫EFP = (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 (組織液靜水壓血漿膠體滲透壓)2.血漿膠體滲透壓 是促進組織液回流、阻止組織液生成的因素 血漿膠體滲透壓 ,則組織液生成;反之,減少 Example:肝性水腫、腎性水腫EFP = (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 (組織液靜水壓血漿膠體滲透壓)3.毛細血管通透性 毛細血管通透性 部分血漿蛋白滲出血漿膠體滲透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 組織液生成 Example :過敏性疾病EFP = (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 (組織液靜水壓血漿膠體滲透壓)4.淋巴回流障礙 淋巴回流受阻組織液重吸收減少、組織液膠體滲透壓,組織液積聚 形成水腫 Exam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