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光電測距分解_第1頁
第5章--光電測距分解_第2頁
第5章--光電測距分解_第3頁
第5章--光電測距分解_第4頁
第5章--光電測距分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章提要 建立高精度平面控制網和進行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時,需要進行精密距離測量。當前,主要采用電磁波測距儀進行距離測量。本章主要討論中、短程紅外光電測距儀的基本原理;電磁波測距儀的誤差來源極其影響;地面距離觀測值如何歸算到橢球面上。目的是解決平面控制網的水平距離觀測問題和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斜距觀測問題。 第五章 光電測距儀 知識點 (1)電磁波測距基本原理;(2)光電測距儀及其應用 ; (3) 觀測結果的化算 ;(4)測距誤差來源及其影響 ;(5)電子測距儀的檢驗(6)精密導線測量概述 (7) 精密導線邊長與角度測量(8)電磁波測距高程導線第一節 電磁波測距基本原理 第一節 電磁波測距基

2、本原理 電磁波測距儀按儀器測程分類:短程光電測距儀:測程在3km以內,測距精度一般在lcm左右。如我國的HGC-1、DCH-2、DCH3、DCH-05等精度均可達(5mm+5 10-6)。中程光電測距儀:測程在315km左右的儀器稱為中程光電測距儀,這類儀器適用于二、三、四等控制網的邊長測量。如我國的JCY-2、DCS-1,精度可達(lOmm+1 10-6)。 遠程激光測距儀:測程在15km以上的光電測距儀,精度一般可達(5mm+110-6),能滿足國家一、二等控制網的邊長測量。如我國研制成功的JCY-3型等。 電磁波測距儀的分類相位式光電測距儀的基本公式測尺頻率的選擇直接測尺頻率方式:直接使

3、用各測尺頻率的測量結果組合成待測距離的方式,。 間接測尺頻率方式:用差頻作為測尺頻率進行測距的方式 。測尺頻率的確定:一般將用于決定儀器測距精度的測尺頻率稱精測尺頻率;而將用于擴展測程的測尺頻率稱為粗測尺頻率。 第二節 相位式光電測距儀及應用 相位式光電測距儀的工作原理載波器調制器高頻電波接收器混頻器混頻器比相器顯示器相位式光電測距儀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簡介 相位式光電測距儀相位式光電測距儀就是通過測量調制光在測線上往返傳播所產生的相位移,間接地測定時間按下式求出距離D。 D=t2dc/2 由光源經調制器后射出的光強隨高頻信號調制后,經反射鏡反射后被接收器所接收,然后由相位計將發射信號(又稱參

4、考信號)與接收信號(又稱測距信號)進行相位比較,并由顯示器顯示出調制光在被測距離上往返傳播所引起的相位移。電子全站儀 全站儀的概念 : 把電子測距、電子測角和微處理機結合成一個整體、能自動記錄、存儲并具備某些固定計算程序的電子速測儀 ,因該儀器在一個測站點能快速進行三維坐標測量、定位和自動數據采集、處理、存儲等工作,較完善地實現了測量和數據處理過程的電子化和一體化,所以稱“全站型電子速測儀”,通常又稱為“電子全站儀”或簡稱“全站儀”。 全站儀的基本組成及結構 :全站儀的基本組成 補償部分測角部分測距部分CPUI/O接 口中央處理器輸入輸出電 源顯 示 屏鍵 盤全站儀的基本結構 組合式全站儀:組

5、合式結構的全站儀是由測距頭、光學經緯儀及電子計算部分拼裝組合而成。整體式全站儀:整體式結構的全站儀是在一個機器外殼內含有電子測距、測角、補償、記錄、計算、存儲等部分,將發射、接收、瞄準光學系統設計成同軸,共用一個望遠鏡,角度和距離測量只需一次瞄準,測量結果能自動顯示并能與外圍設備雙向通訊。 組合式全站儀 整體式全站儀 全站儀的精度及等級全站儀的精度全站儀是由光電測距、電子測角、電子補償、微機數據處理為一體的綜合型測量儀器,其主要精度指標是測距精度和測角精度。如SET500全站儀的標稱精度為:測角精度=5;測距精度=(3+2ppmD)mm。全站儀的等級國家計量檢定規程(JJG10094)將全站儀

6、準確度等級分劃為四個等級。 電腦全站儀的主要特點 1)電腦操作系統。電腦全站儀具有像通常PC機一樣的DOS操作系統。2)大屏幕顯示??娠@示數字,文字,圖像,也可顯示電子氣泡居中情況,以提高儀器安置的速度與精度,并采用人機對話式控制面板。3)大容量的內存。一般內存在IM 以上,其中主內存有640K。數據內存320K,程序內存512K,擴展內存512K。4)采用國際計算機通用磁卡。所有測量信息都可以文件形式記入磁卡或電子記錄簿,磁卡采用無觸點感應式,可以長期保留數據。5)自動補償功能。補償器裝有雙軸傾斜傳感器,能直接檢測出儀器的垂直軸,在視準軸方向和橫軸方向上的傾斜量,經儀器處理計算出改正值并對垂

7、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值加以改正,提高測角精度。6)測距時間快,耗電量少。全站儀操作應注意事項 理解全站儀的概念了解工作原理明確測量功能熟悉操作步驟合理設置儀器參數正確選擇測量模式掌握應用技術 距離測量 距離測量必須選用與全站儀配套的合作目標,即反光棱鏡。由于電子測距為儀器中心到棱鏡中心的傾斜距離,因此儀器站和棱鏡站均需要精確對中、整平。在距離測量前應進行氣象改正、棱鏡類型、棱鏡常數改正、測距模式的設置和測距回光信號的檢查,然后才能進行距離測量。儀器的各項改正是按設置儀器參數,經微處理器對原始觀測數據計算并改正后,顯示觀測數據和計算數據的。只有合理設置儀器參數,才能得到高精度的觀測成果。 二、全站儀

8、(total station)構造簡介徠卡TPS700系列卓越中文全站儀拓普康GTS 332W 全站儀索佳10系列全站儀尼康DTM801 系列全站儀賓得全站儀PTS V2南方NTS 202 205全站儀全站儀構造介紹錄像全站儀的功能介紹 1角度測量(angle observation)(1)功能:測水平角(horizontal angle)豎直角(vertical angle)(2)方法:與經緯儀相同。若要測出水平角AOB,則:aobAOB當精度要求不高時只需半測回:瞄準A點置零(0SET)瞄準B點,記下水平度盤HR的大小。 aobAOB當精度要求高時:可用測回法步驟同用經緯儀操作,配置度盤時

9、,可以用“置盤”(H SET)AaobBO2距離測量(distance measuring)PSM、PPM設置測距、坐標、放樣前。1)棱鏡常數(PSM)的設置。一般: PRISM=0(原配棱鏡),-30mm(國產棱鏡)2)大氣改正數(PPM)(乘常數)設置。 輸入測量時的氣溫(TEMP)、氣壓(PRESS),或經計算后,輸入PPM的值。(1)功能:可測量平距、高差和斜距(全站儀 鏡點至棱鏡鏡點間高差及斜距)(2)方法: 照準棱鏡點,按MEAS。 全站儀(total station)反光棱鏡(reflector)S=ct/23坐標測量(coordinate measuring) (1)功能:測出

10、目標點的(X,Y,H)(2)原理1)平面坐標(X,Y)測量原理 2)高程(Z)測量原理 (3)方法后視點測站點待測量點1) 輸入測站X,Y,H,儀器高i,棱鏡高t。2) 瞄準后視點,將水平度盤讀數設置為測站至后視點的坐標方位角。3) 瞄準目標棱鏡點,按MEAS(測量)鍵。全站儀坐標測量錄像4、點位放樣 (Layout)(1)功能: 根據設計的待放樣點P及已知點的坐標,在實地標出P點的平面位置及填挖高度。XY后視點測站點待放樣點P(2)原理 1)先在待放樣點的大致位置立棱鏡對其進行觀測,測出當前棱鏡位置的坐標。XY后視點測站點待放樣點P位置當前棱鏡位置 2)將當前坐標與放樣點的坐標相比較,計算出

11、其差值。距離差值dD和角度差dHR或縱向差值X和橫向差值Y。XY后視點測站點當前棱鏡位置待放樣點PdDdHR3)根據顯示的dD、dHR或X、Y,逐漸找到放樣點的位置。XY后視點測站點當前棱鏡位置待放樣點PdDdHRdHR=000000”dHD=0 m全站儀點位放樣錄像5程序測量 (1)數據采集(2)坐標放樣(3)對邊測量、懸高測量、面積測量、導線測量、后方交會等。(4)數據存儲管理。包括數據的傳輸、數據文件的操作(改名、刪除、查閱)。 附:TOPCON全站儀放樣點位的方法 以下介紹的是少量零星點的坐標放樣方法: 1、按MENU進入主菜單測量模式。2、按LAYOUT進入放樣程序,再按SKP略過選

12、擇文件。3、按OOC.PT(F1),再按NEZ,輸入測站O點的坐標(x0,y0,H0);并在INS.HT一欄,輸入儀器高。4、按BACKSIGHT(F2),再按NE/AZ,輸入后視點A的坐標(xA, yA);若不知A點坐標而已知坐標方位角,則可再按AZ,在HR項輸入的值。瞄準A點,按YES。5、按LAYOUT(F3):輸入待放樣點B的坐標(xB,yB,HB)及測桿單棱鏡的鏡高后,按ANGLE(F1)。使用水平制動和水平微動螺旋,使顯示的dHR=0,即找到了OB方向,指揮持測桿單棱鏡者移動位置,使棱鏡位于OB方向上。 6、按DIST,進行測量,根據顯示的dHD來指揮持棱鏡者沿OB方向移動,若dH

13、D為正,則向O點方向移動;反之若dHD為負,則向遠處移動,直至dHD=0時,立棱鏡點即為B點的平面位置。其所顯示的dZ值即為立棱鏡點處的填挖高度,正為挖,負為填。7、按NEXT放樣下一個點C。 全站儀在高程測量的應用 全站儀三角高程測量的技術指標 注: 1.D為測距邊長度,以千米(km)為單位 2.邊長大于400m時,應考慮球氣差的影響基本原理 圖中是高程已知的水準點,是待測點,是高程路線的轉點,1,2,3,4為全站儀的設站位置。 因為用全站儀可以直接讀取全站儀中心到棱鏡中心的高差,因此有: 同理可得:用全站儀代替水準儀進行高程測量應滿足的條件:(1)全站儀的設站次數為偶數,否則不能把轉點棱鏡

14、高抵消掉;(2)起始點和終點的棱鏡高,應保持相等;(3)轉點上的棱鏡高在儀器搬動過程中保持不變;(4)儀器在一個測站的觀測過程中高度保持不變。 精度分析 垂直角和水平距離觀測誤差對觀測高差的影響 地球曲率和大氣折光的影響 水準測量要求前后視距相等主要是為了抵消角誤差,同時也為了削弱地球曲率及大氣折光的影響,用全站儀代替水準儀測量時,可以設置大氣折光系數,有儀器自動對地球曲率及大氣折光的影響進行改正。如果把視距控制在200左右,前后視距差在3之內,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棱鏡沉降、儀器沉降、棱鏡傾斜的誤差 與水準儀測量類似,用全站儀代替水準儀進行高程測量時同樣存在棱鏡沉降、儀器沉降的影響,觀測時必須

15、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減弱或消除。 棱鏡沉降主要發生在儀器的轉站過程中,提高觀測速度、采用往返觀測的方法也可以抵消部分影響。儀器沉降主要發生在一個測回的觀測過程中,在一個測站上要變換儀器高觀測兩個測回,第二測回和第一測回采用相反的觀測次序,即“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可以有效的減弱儀器沉降的影響。覘標傾斜的影響與水準測量時水準尺的傾斜相似,只要仔細檢驗對中桿上的圓水準氣泡,在立桿時保證氣泡居中就可以消除此影響。豎直度盤指標差的影響 水準測量時主要存在角誤差的影響,為了消除角誤差對水準測量的影響一般要求前后視距相等。用全站儀觀測時,類似的誤差是豎直度盤指標差,如果只用正鏡或倒鏡觀測,該項誤差的影響不

16、容忽視。但是只要采用正倒鏡觀測,就可以抵消指標差的影響。 豎直度盤指標差的影響 水準測量時主要存在角誤差的影響,為了消除角誤差對水準測量的影響一般要求前后視距相等。用全站儀觀測時,類似的誤差是豎直度盤指標差,如果只用正鏡或倒鏡觀測,該項誤差的影響不容忽視。但是只要采用正倒鏡觀測,就可以抵消指標差的影響。 垂直軸傾斜誤差的影響 全站儀能夠進行垂直軸傾斜的自動補償,并且補償后的精度能達到0.1,影響甚微。因此,垂直軸傾斜誤差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垂線偏差的影響 在山區和丘陵地區用全站儀代替水準儀進行高程測量有顯著的優點,但由于垂線偏差的變化較大,使得測點之間所觀測的高差不等于這兩點之間的正常高高差

17、,因此,必須加一個垂線偏差改正。在平原地區,前視和后視的平均垂線偏差基本相等,故垂線偏差的影響等于零。在丘陵地區,垂線偏差的最大值為2,在幾百米左右的范圍內它的變化不大,取0.2(最大值的十分之一),=300,對高差的影響為0.29;在山區,垂線偏差的最大值為10,在幾百米左右的范圍內它的變化量也取最大值的十分之一(1),=300,則對高差的影響為1.45。在大山區,垂線偏差的最大值為20,在幾百米左右的范圍內它的變化量也取最大值的十分之一(2),=300,則對高差的影響為2.91。 綜上所述,垂線偏差對高程的影響在山區和大山區是很大的,因此,在這些地區測量時,應該適當的減小視線的長度。 返回

18、本章目錄第三節 觀測結果的化算 第一類儀器本身所造成的改正: 加常數、置平、 乘常數(頻率)、 周期誤差 第二類大氣折光而引起的改正: 氣象、 波道彎曲 第三類歸算方面的改正: 歸心、 傾斜和投影到橢球面上1. 氣象改正 這是電磁波測距最重要的改正,因為電磁波在大氣中傳輸時受氣象條件的影響很大。實質是大氣折射率對距離的改正,因大氣折射率與氣壓、氣溫、濕度有關,因此習慣叫氣象改正。2. 周期誤差(1)周期誤差概念 周期誤差是指按一定的距離為周期重復出現的誤差。 周期誤差主要來源于儀器內部固定的串擾信號。由于測相方式的不同,其誤差來源也有所不同,因而周期誤差的周期也有區別。一般地說,周期誤差的周期

19、取決于精測尺長。對于自動數字測相的測距儀,共周期誤差主要是由于儀器內部電信號的串擾面產生的:如發射信號通過電子開關、電源線等通道或空間渠道的耦合到接收部分。從而形成固定不變的串擾信號,此時相位計測得的相位值就不單是測距信號的相位值,而且包含有串擾信號的相位值,這就使測距產生誤差。(2)要求及改正 要求周期誤差的振幅小于儀器測距中誤差(固定誤差)的1/2。當周期誤差的振幅大于或等于儀器測距中誤差(固定誤差)的1/2時,并且數值較穩定時,則必須在測距中加入周期誤差改正。 2.周期誤差的測定(3)周期誤差的測定方法 平臺法 反光鏡50100m標準長度測距儀 平 臺3.儀器常數(1)什么是儀器常數 加

20、常數K: D0=D/+Ki+Kr=D/+K 測距儀的機械中心與調制波發射和接收的等效面不一致;測距儀的機械中心與內光路等效面不一致使儀器產生(與所測距離長短無關的)加常數。 乘常數: 當頻率偏離其標準值時而引起一個計算改正數的乘系數,即比例因子。4. 加常數的測定六段解析法:不需要預先知道測線的精確長度而采用電磁波測距儀本身的測量成果,通過平差計算求定加常數的方法用六段解析法測定加常數 得n=6.5一般取n=6(段) 頻率改正 : 頻率變化對距離的影響是系統性的。通常,精測尺頻率可通過檢測,用補償的辦法調整到規定的標準值,這時頻率改正就不必加了。但是,考慮到搬運振動,晶體老化等原因會導致頻率變

21、化,因此作業前后常常要進行頻率對比,發現頻率變化過大時,就要考慮對測得的距離加上頻率改正。 歸心改正 :包括測站偏心和照準偏心 波道彎曲改正 :由于波道彎曲引起的弧長化為弦長的波道幾何改正。由于實際大氣折射系數僅用測線兩端的中值,而沒有采用嚴格沿波道上的積分平均值,因此產生了所謂折射系數的代表性改正。圖4-17 投影改正 :第四節 測距誤差來源及其影響測距誤差的主要來源 : 上式中的各項誤差影響,就其方式來講,有些是與距離成比例的。這些誤差稱為“比例誤差”;另一些誤差影響與距離長短無關。稱其為“固定誤差”。對于式中偶然性誤差的影響,我們可以采取不同條件下的多次觀測來削弱其影響;而對系統性誤差影

22、響則不然,但我們可以事先通過精確檢定,縮小這類誤差的數值,達到控制其影響的目的。比例誤差的影響 :光速值的誤差影響 光速值對測距誤差的影響甚微,可以忽略不計。調制頻率的誤差影響 調制頻率的誤差,包括兩個方面,即頻率校正的誤差(反映了頻率的精確度)和頻率的漂移誤差(反映了頻率穩定度)。頻率誤差影響在精密中遠程測距中是不容忽視的,作業前后應及時進行頻率檢校,必要時還得確定晶體的溫度偏頻曲線,以便給以頻率改正。大氣折射率的誤差影響 正確測定測站和鏡站上的氣象元素,并使算得的大氣折射系數與傳播絡徑上的實際數值十分接近,可以大大地減少大氣折射的誤差影響,這對精密中、遠程測距乃是十分重要的。大氣折射率的誤

23、差影響因此,在實際作業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氣象儀表必須經過檢驗,以保證儀表本身的正確性。讀定氣象元素前,應使氣象儀表反映的氣象狀態與實地大氣的氣象狀態充分一致。溫度讀至0.2oC,其誤差應小于0.5 oC,氣壓讀至0.0667kPa,其誤差應小于0.1333kPa,這樣,由于氣象元素的讀數誤差引起的測距誤差可望小于110-6。 (2)氣象代表性的誤差影響較為復雜,它受到測線周圍的地形、地物和地表情況以及氣象條件諸因素的影響。為了削弱這方面的影響,選點時應注意地形條件,盡量避免測線兩端高差過大的情況,避免視線擦過水域。觀測時,應選擇在空氣能充分調和的有微鳳的天氣或溫度比較穩定的陰天。必要

24、時,可加測測線中間點的溫度。 (3)氣象代表性的誤差影響,在不同的時間(如白天與黑夜),不同的天氣(如陰天和晴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有相互抵消的作用。因此,采取不同氣象條件下的多次觀測取平均值,也能進一步地削弱氣象代表性的誤差影響。固定誤差的影響 : 對中誤差 在控制測量中,一般要求對中誤差在3mm以下,要求歸心誤差在5mm左右。但在精密短程測距時,由于精度要求高,必須采用強制歸心方法,最大限度地削弱此項誤差影響。 1對中誤差 對于對中或歸心誤差的限制,在控制測量中,一般要求對中誤差在3mm以下,要求歸心誤差在5mm左右。但在精密短程測距時,由于精度要求高,必須采用強制歸心方法,最大限度地削

25、弱此項誤差影響。 2儀器加常數誤差 儀器加常數誤差包括在已知線上檢定時的測定誤差和由于機內光電器件的老化變質和變位而產生加常數變更的影響。通常要求加常數測定誤差0.5,此處為儀器設計(標稱)的偶然中誤差。對于儀器加常數變更的影響,則應經常對加常數進行及時檢測,予以發現并改用新的加常數來避免這種影響。同時,要注意儀器的保養和安全運輸,以減少儀器光電器件的變質和變位,從而減少儀器加常數可能出現的變更。返回本章目錄測相誤差 包括測相設備本身的誤差 ,幅相誤差 ,照準誤差 ,信噪比引起的誤差,周期誤差 。這些誤差有測相設備本身的誤差,內外光路光強相差懸殊而產生的幅相誤差,發射光照準部位改變所致的照準誤

26、差以及儀器信噪比引起的誤差。此外,由儀器內部的固定干擾信號而引起的周期誤差也在測相結果中反映出來。(1)測相設備本身的誤差目前常用方法有移相鑒相平衡測相法和自動數字測相法兩種。 當采用移相鑒相平衡測相法時,測相設備本身的誤差與電感移相器的質量,讀數裝置的正確性以及鑒相器的靈敏度等有關。其中電感移相器與機械計數器是聯動的,由于移相器電路元件的變化和非線性誤差影響,以及鑒相器的不靈敏,使機械計數器的讀數與應有值不符,而產生測相誤差,對此,必須提高移相器和鑒相器本身的質量。測距時,我們采用內外光路的多次交替觀測,這樣可以消除相位零點的漂移,提高測相精度。 當采用自動數字測相法時,數字相位計本身的誤差

27、與檢相電路的時間分辨率、時間脈沖頻率,以及一次測相的檢相次數有關。一般來說,檢相觸發器和門電路的啟閉愈靈敏,時標脈沖的頻率愈高,則測相精度愈高,這自然和設備的質量有關。測相的靈敏度還與信號的強弱有關,而信號的強弱又與大氣能見度、反光鏡大小等因素有關。所以選擇良好的大氣條件配置適當的反光鏡,也可以減少數字相位計產生的測相誤差。(2)幅相誤差 由信號幅度變化而引起的測距誤差稱為幅相誤差。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放大電路有畸變或檢相電路有缺陷,當信號強弱不同時,使移相量發生變化而影響測距結果,這種誤差有時達12cm。為了減小幅相誤差,除了在制造工藝上改善電路系統外,盡量使內外光路信號強度大致相當。一般內光路

28、光強調好后是不大改變的,因而必須對外光路接收信號作適當的調整,為此在機內設置了自動增益控制電路,還專門設置了手動減光板等設備,供作業時隨時調節接收信號強度,使內外光路接收信號接近。通過這種措施,幅相誤差可望小于5mm。(3)照準誤差 (4)信噪比引起的誤差 (5)周期誤差 所謂周期誤差,是指按一定距離為周期而重復出現的誤差。它是由于機內同頻串擾信號的干擾而產生的。這種干擾主要由機內電信號的串擾而產生。如發射信號通過電子開關,電源線等通道或空間渠道的耦合串到接收部分,也可能由光串擾產生,如內光路漏光而串到接收部分。周期誤差可采取測定其振幅和初相而在觀測值中加以改正來消除其影響。第五節光波測距儀的

29、檢驗 功能檢視:查看儀器各組成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 三軸關系正確性的檢校:對于同軸系統,則檢驗其一致性,對異軸系統,則檢驗其平行性; 發光管相位均勻性(照準誤差)的測定; 幅相誤差的測定; 周期誤差的測定; 第五節光波測距儀的檢驗 加常數的測定; 乘常數(包括品振頻率)的測定; 內部、外部符合精度的檢驗; 適應性能的檢測:主要檢測溫度變化,工作電壓變化對測距成果的影響。 測程的檢測。第五節 電磁波測距儀的檢驗 1電磁波測距儀加常數和乘數的測定高精度測距儀常用比較法測定加常數和乘常數。加常數:采用電磁波測距儀測得的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的常差 乘常數:3+2ppm這個2就是乘常數,由測距儀的頻率偏移

30、所引起的誤差。即事先選擇地質情況穩定、地形平坦的地段,建立一條比長基線。精確丈量基線長度,其精度至少應比儀器標稱精度高一倍。為了增加多余觀測,至少應埋設6個觀測墩,總長應在1000M左右,如下所示: 依次設站于1、2、3、4、5號觀測墩,用被檢定的儀器施測15個距離,將測距儀的觀測值與基線丈量值比較。可以獲得15個觀測方程依最小二乘法求解,即可算得乘常數和加常數。第五節 電磁波測距儀的檢驗2氣象儀表之檢定測邊時所用氣象儀表(阿斯曼通風干濕溫度表及空盒氣壓表)應定期送氣象部門檢驗。于濕溫度表每三年檢驗一次,氣壓表每年檢驗一次??蘸袣鈮罕頇z定的項目為:(1)補充訂正值之檢定(主要是由于指針安裝不準

31、確所引起的誤差)。(2)溫度改正系數(由于溫度變化引起空盒彈性改變而造成的誤差)的檢定。(3)刻度改正值檢定。第五節 電磁波測距儀的檢驗 注:空盒氣壓表之1)項訂正值常因受震動而發生變化,故應配備一個標準氣壓表,施測期間一律放在駐地,以免受到震動。野外所用氣壓表在每期業務前后均應與標準氣壓表比較校準。野外氣壓表與標準氣壓表讀數經改正后的差值不大于3MM時,可加在野外表(1)項訂正值上,若差值大于3MM,則該野外表應送氣象部門重新檢定。通風干濕溫度表的檢定包括兩個項目:(1)通風器之檢定(通風器開動后四分鐘;溫度表球部風速不得小于2MS,否則不得使用)。(2)溫度表刻劃之檢定第六節 精密導線測量

32、第六節 精密導線測量第六節 精密導線測量 與水準儀測量類似,用全站儀代替水準儀進行高程測量時同樣存在棱鏡沉降、儀器沉降的影響,觀測時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減弱或消除。 棱鏡沉降主要發生在儀器的轉站過程中,提高觀測速度、采用往返觀測的方法也可以抵消部分影響。儀器沉降主要發生在一個測回的觀測過程中,在一個測站上要變換儀器高觀測兩個測回,第二測回和第一測回采用相反的觀測次序,即“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可以有效的減弱儀器沉降的影響。覘標傾斜的影響與水準測量時水準尺的傾斜相似,只要仔細檢驗對中桿上的圓水準氣泡,在立桿時保證氣泡居中就可以消除此影響。二、導線觀測1、角度觀測1)觀測前應先檢驗儀器,發現儀

33、器有誤差應立即進行校正,并采用盤左、盤右取平均值和用十字絲交點照準等方法,減小和消除儀器誤差對觀測結果的影響。 (2)安置儀器要穩定,腳架應踏牢,對中整平應仔細,短邊時應特別注意對中,在地形起伏較大的地區觀測時,應嚴格整平。(3)目標處的標桿應豎直,并根據目標的遠近選擇不同粗細的標桿。 (4)觀測時應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定。例如:照準時應消除視差;水平角觀測時,切勿誤動度盤;豎直角觀測時,應在讀取豎盤讀數前,顯示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等。 (5)水平角觀測時,應以十字絲交點附近的豎絲照準目標根部。豎直角觀測時,應以十字絲交點附近的橫絲照準目標頂部。(6)讀數應準確,觀測時應及時記錄和計算。 (7)各

34、項誤差應在規定的限差以內,超限必須重測。二、導線觀測2、導線邊長觀測3、導線高程測量主要用水準測量或者是三角高程測量4、三聯腳架法導線觀測 三聯腳架法通常使用三個既能安置全站儀又能安置帶有覘牌的基座和腳架,基座應有通用的光學對中器。將全站儀安置在測站點i的基座中,帶有覘牌的反射棱鏡安置在后視點i-1和前視點i+1的基座中,進行導線測量。遷站時,導線點i和i+1的腳架和基座不動,只取下全站儀和帶有覘牌的反射棱鏡,在導線點i+1上安置全站儀,在導線點i的基座上安置帶有覘牌的反射棱鏡,并將導線點i-1上的腳架遷至導線點i+2處并予以安置,這樣直到測完整條導線為止。 在觀測者精心安置儀器的情況下,三聯腳架法可以減弱儀器和目標對中誤差對測角和測距的影響,從而提高導線的觀測精度,減少了坐標傳遞誤差。第七節 精密導線測量 與水準儀測量類似,用全站儀代替水準儀進行高程測量時同樣存在棱鏡沉降、儀器沉降的影響,觀測時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減弱或消除。 棱鏡沉降主要發生在儀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