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通道的建建立與管理-PPT課件_第1頁
靜脈通道的建建立與管理-PPT課件_第2頁
靜脈通道的建建立與管理-PPT課件_第3頁
靜脈通道的建建立與管理-PPT課件_第4頁
靜脈通道的建建立與管理-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緊急靜脈通道的建立與管理靜脈通道建立的意義靜脈穿刺是臨床最普通的一項操作,通過外周或中心靜脈置入靜脈套管針開放靜脈是每位 護理護人,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靜脈通道則稱之為救命通道,在危重病人的搶救中,快速而有效開放靜脈,是搶救成功的關鍵。靜脈通道建立的途徑中心靜脈靜脈切開骨通道外周靜脈靜脈通道建立的途徑骨髓腔內輸液骨髓腔輸液的理論依據骨髓腔是有網狀海綿靜脈竇狀隙組成,經中央管、滋養靜脈與血液循環相通。因此,輸入骨髓腔內的藥物和液體可迅速、有效地進入血液循環。加之經此途徑輸注藥物的藥動力學、藥效學及用藥劑量與周圍血管用藥極為相似,且能在靜脈內使用的藥物均可經骨髓腔內應用,從而為臨床急救用藥提

2、供了一條有效的替代途徑。緊急靜脈通道建立的特點時間緊要求高難度大壓力大緊急靜脈通道建立選擇的原則保證搶救用藥快速進入體內發揮療效。頸外靜脈與四肢靜脈留置針效果比較方法; 203例危重病人,103例選用頸外靜脈留置套管針,100例選用四肢淺靜脈留置針套管針,然后比較兩者穿刺所需時間、一次穿刺成功率、液體通暢良好度、收縮壓升高到80 mmHg 所需的平均時間、置管靜脈炎發生率等。 頸外靜脈與四肢靜脈留置針效果比較頸外靜脈是頸部最大的淺靜脈,管徑粗,充盈時最大管徑可達0.81.0 cm,在搶救休克、心搏驟停等危重病人情況下,即使存在周圍循環衰竭,微循環灌注不足,頸外靜脈仍能顯示而相對四肢淺靜脈容易穿

3、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頸外靜脈與四肢靜脈留置針效果比較頸外靜脈尤其是右側離心臟最近,循環干線短,液體流速快,最大滴速97ml/min,經頸外靜脈輸液 收縮壓上升到80mmHg 所需時間明顯短于四肢淺靜脈。且經此路輸液、用藥,對提高搶救效率有重要價值。頸外靜脈與四肢靜脈留置針效果比較頸外靜脈管腔粗,血流大(300ml/min),留置針在其內隨血流漂浮于血管中,對血管壁刺激性小,且可較快地稀釋藥液,減少藥物的刺激,使靜脈炎發生率低。緊急靜脈通道建立選擇機體在急救狀態下往往需要應用搶救藥,快速擴容及輸注某些特殊的、刺激的藥物如20%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多巴胺等。因此,在進心端血管建立靜脈通道既能

4、使藥物迅速發生藥效。又能克服藥物因刺激性強、滲透壓高引起靜脈炎或壞死的缺點。緊急靜脈通道建立的部位可用于建立靜脈通路的部位總結共有 “8個部位-16點”(頸外靜脈、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股靜脈、大隱靜脈共8個部位,雙側共16點)可以做為穿刺放套管、置入導管。心肺復蘇病人 心肺復蘇病人目前應選上腔靜脈系統大血管,上肢大血管距離心臟路徑短,用藥后能夠通過上腔靜脈系統迅速進入心臟,發揮復蘇作用,如肘正中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等,一般避免下肢靜脈,建立12條靜脈通道。失血性休克病人 接診后應立即建立35條靜脈通路,對輸液通道合理分配,快速補血、補液、應用藥物,疑有腹腔臟器

5、破裂出血病人,不宜選擇下肢靜脈,經其補充的液體可通過破裂靜脈漏入腹腔而達不到復蘇目的。手術中均有可能壓迫下腔靜脈,尤其在處理大血管時,甚至要阻斷下腔靜脈,這些原因都可以使下腔靜脈回心血流受阻,影響抗休克效果。 多發性骨折病人 避免傷側肢體,根據宜固定、觀察、搶救、不影響手術的原則選擇靜脈穿刺,盡量選擇上肢,對于四肢骨折,可選擇深靜脈置管,如鎖骨下靜脈置管等,并固定骨折處,保證檢查、治療、操作方便。大面積燒傷的病人由于表皮缺損,無靜脈標志且休克期有效循環血量不足,血管不充盈,常因靜脈穿刺困難,影響液體輸入。早期階段要選用粗套管針及路徑短且粗直的上肢靜脈建立靜脈通道,以保障液體快速輸入糾正休克。此

6、類病人輸液時間長,所用液體和藥物對血管刺激性又大,有條件可適當將上肢與下肢靜脈交替使用。心血管病人 建立兩條靜脈通道,一路用套管針建立,便于搶救。一路用普通輸液器建立,使用血管擴張藥物,以精確滴速。腦血管意外、服毒病人這些病人多意識不清、躁動不安,各種操作不能配合,靜脈通道建立應選在易固定的血管。嬰幼兒首選易固定,血管直,彈性好的頭皮靜脈靜脈進行穿刺在臨床實際工作中,要根據患情況靈活掌握!不同病人的穿刺技巧對血管粗而明顯易固定者,應以20角從正面或旁側進針;對皮下脂肪少靜脈易滑動者,左手拉緊皮膚以固定血管,以30角從血管右側快速進皮刺入血管易成功;不同病人的穿刺技巧對脫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

7、針頭從正面以25角快速進皮,然后輕輕挑起皮膚,當針頭進到14時,針頭稍向下傾,再挑起靜脈慢慢進針到位,這樣使上下血管壁分離,以免刺破血管;不同病人的穿刺技巧對浮腫的病人應選擇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壓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進針;對頭皮靜脈穿刺的病人以5角采用直刺,進皮后沿血管方向緩慢下潛,見回血后不主張再進針。對于老年人,血管壁薄,彈性差,進針時要穩,見回血后,切勿再進針。不同病人的穿刺技巧嬰幼兒不宜配合,穿刺前做好與家屬的溝通工作和固定好穿刺部位是穿刺成功的關鍵。操作時應注意的事項1、靜脈穿刺針具的選擇在不影響靜脈輸液速度的前提下,應選用細、短留置針,因相對小號的留置針進入機體血管后漂浮在血

8、管中,減少機械性摩擦及對血管內壁損傷,從而降低機械性靜脈炎及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操作時應注意的事項2、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 嚴格檢查留置針的包裝及有效期;對套管脫出部分切勿在送入血管內;操作時動作輕柔,以減少套管針來回移動,減弱對血管內皮的機械損傷;盡量減少化學刺激,消毒時碘酒,酒精不宜過多。避免通過皮膚于血管間的竇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學刺激。 操作時應注意的事項3、穿刺刺前應詳細詢問四肢外傷史,避免選擇患肢和下肢靜脈。如特殊情況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靜脈穿刺,輸液時可抬高下肢2030度,加快血液回流,縮短藥物和液體在下肢靜脈的滯留時間,以減輕其對下肢靜脈的刺激。 操作時應注意事項4、穩妥的固定固定時應先將膠貼中間固定針柄,然后兩手拉緊膠貼兩端至兩側皮膚牢固固定針柄,在固定時不能改變進針后針頭與皮膚間所成的角度,固定軟管時需避開針頭及血管的走向,按順時針方向向上環繞后再用膠貼固定。對危重、昏迷患者及嬰幼兒可采用保護性約束。 穩妥的固定操作時應注意的事項5、熟悉掌握解剖部位護理人員應熟悉常用大靜脈的解剖部位,血管的走行方向,熟練掌握穿刺技巧,搶救中穿刺做到穩、準、快,盡可能保證一針穿刺成功率,為搶救治療贏得時間。6、沉著穩定的心理素質護士在搶救中處于應急狀態,微小的感情變化也可能造成心理失控和技術失常,搶救操作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