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理論下的《黃帝內經》文化負載詞的翻譯_第1頁
關聯理論下的《黃帝內經》文化負載詞的翻譯_第2頁
關聯理論下的《黃帝內經》文化負載詞的翻譯_第3頁
關聯理論下的《黃帝內經》文化負載詞的翻譯_第4頁
關聯理論下的《黃帝內經》文化負載詞的翻譯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聯理論下的黃帝內經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作為語用學翻譯理論模式的關聯理論受到翻譯界的重視,成為語用學新的研究熱點。國內一些英語研究者和翻譯研究者也已經將關聯理論應用到翻譯的實踐中。本文擬運用關聯理論來探討內經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二、關聯理論及關聯理論翻譯觀關聯理論最早由法國語言學家Sperber和英國語言學家Wilson在其著作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中提出。他們認為他們認為話語是一個明示一推理的動態闡釋和認知過程而非靜態的解碼過程,是一種語內或語際的闡釋活動,涉及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的交際行為。因此,關聯理論既是一種認知理論,也是一種交際理論。而翻譯既是

2、一種認知活動,也是一種交際活動,因而兩者有很好的兼容性。德國學者Gutt在其博士論文TranslationandRelevance:CognitionandContext中將關聯理論的核心觀點移植到翻譯研究中,提出了關聯翻譯理論,從一個新的角度闡釋翻譯實踐并豐富了翻譯理論。該理論視翻譯為一種言語交際行為,是與大腦機制密切聯系的對原語進行闡釋的明示一推理的動態認知過程,是涉及原文作者、譯者、譯文讀者三方的互勤過程和兩輪的交際活動。因此,好的文本或譯文要向讀者提供最佳的內在關聯性。為了達到翻譯的交際目的和效果,譯者應充分考慮源語作者的意圖和譯文讀者的認知語境,采用適當的翻譯方法,使譯文呈現最佳關聯

3、性。把關聯語境理論應用到內經文化負載詞翻譯研究中,對研究中醫翻譯策略,推進中醫文化有著重要意義。三、關聯理論下黃帝內經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黃帝內經中存在大量文化負載詞,根據性質主要分為人名類文化負載詞、中醫名詞術語類文化負載詞、中醫相關哲學概念類文化負載詞等。(一)人名類文化負載詞黃帝內經共八十一篇,分為素問和靈樞,每一篇都通過黃帝和其臣子岐伯、雷公、少俞和鬼俞區等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醫學醫理。因此,在內經全文中多次出現人名,而且由于植根于深厚的中國文化,很多人名都有一定的典故和背景,其英譯值得注意。如:例1: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耳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Huangdi,orYellow

4、Emperor,wasbornintelligent.Hewaseloquentfromchildhood.Hebehavedrighteouslywhenhewasyoung.Inhisyouth,hewashonest,sincereandwise.Whengrowingup,hebecametheEmperor.在本例中,譯者使用音譯加直譯的方法處理“黃帝”譯名。用直譯的方法可以減少讀者的理解困難,讀者無需付出不必要的努力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譯文更接近目標語讀者的認知期待,更易為譯文讀者所接受。但譯者又同時采用音譯法,表明“黃帝”一詞內涵豐富,遠非“yellowemperor可以表達。另

5、外,譯者在第一篇文后進行了注釋,詳盡地介紹了“黃帝”一詞的由來和它的文化內涵,豐富了西方讀者對這一詞的認知。(二)中醫名詞術語類文化負載詞內經中多處闡述醫理,在中醫核心理論當中有很多基本概念類文化負載詞,如:腎氣、天癸、五臟六腑、陽氣、神等等。這些詞源于獨特的中醫文化和中醫理論體系,因此在其他語言中很難找到對英語,在英譯時多用音譯加注或意譯的方法。例2: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RagedisturbsYangqianddrivesQiandbloodtostagnateintheupperpartofthebody,eventuallyresultinginBojue.En

6、dnotes:Bojue(薄厥)meanssyncopecausedbydisorderofQiandbloodduetorage.“薄厥”是病名,是大怒氣血上沖,臟腑經絡之氣阻絕不通而導致的昏厥癥,大致相當于今天西醫的“腦溢血”。不同于西醫在微觀層面對其癥狀進行定義,中醫病名著重強調的是人在宏觀上作為整體暈厥的現象,以及氣血上逆的病因。如果使用西醫的對應術語進行翻譯,譯語讀者將無法了解這一中醫術語特色。譯文中采用音譯加尾注的方法保留了源于文化內涵,豐富了讀者對中醫術語文化內涵的了解。(三)中醫相關哲學概念類文化負載詞在傳統哲學影響下,內經所體現的中醫基礎理論包含了很多哲學詞匯,如陰陽、五行、

7、道等。與中醫名詞術語類文化負載詞相似,這些詞匯在英語中也沒有對應語。譯者多用音譯加意譯副名的方法保留此類詞匯的文化內涵。例3: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旦盟,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ThesagesinancienttimeswhoknewtheDao(thetenetsforcultivatinghealth)followed.therulesofYinandYangandadjustedShushu(thewaystocultivatehealth).Theyweremoderateineatinganddrinking,regular

8、inworkingandresting,avoidinganyoverstrain.ThatiswhytheycouldmaintainadesirableharmonybetweentheShen(mindorspirit)andthebody,enjoyinggoodhealthandalonglife.“道”在不同的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在道德經中最初指萬物的本源,或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如“天之道”、“人之道“等,后又提出“道”就是“氣。在此處,“道”則指的是養生的道理。譯者將其音譯為Dao,向譯入語讀者表明這一詞有豐富內涵,有助于西方讀者對中國傳統哲學的認知,同時加以意譯的“thetenetsforcultivatinghealth為輔,掃清讀者的閱讀障礙,實現交際意圖,”與原文傳達的語境假設最為關聯。四、結語本文以關聯理論為指導,分析了黃帝內經譯本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