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入侵(rqn)報警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94-20071 總 則101 為了規范入侵報警系統工程的設計,提高入侵報警系統工程的質量,保護公民人身安全和國家、集體(jt)、個人財產安全,制定本規范。102 本規范適用于以安全防范為目的的新建、改建、擴建的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及其群體的入侵(rqn)報警系統工程的設計。103 入侵報警系統工程的建設,應與建筑及其強、弱電系統的設計(shj)統一規劃,根據實際情況,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實施。104 入侵報警系統工程應具有安全性、可靠性、開放性、可擴充性和使用靈活性,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實用可靠。105 入侵報警系統工程的設計,除應執行本規范外
2、,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技術標準、規范的規2 術 語201 入侵報警系統 intruder alarm system (IAS)利用傳感器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探測并指示非法進入或試圖非法進入設防區域(包括主觀判斷面臨被劫持或遭搶劫或其他危急情況時,故意觸發緊急報警裝置)的行為、處理報警信息、發出報警信息的電子系統或網絡。202 報警狀態 alarm condition系統因探測到風險而作出響應并發出報警的狀態。 203 故障狀態 fault condition系統不能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正常工作的狀態。204 防拆報警 tamperalarm因觸發防拆探測裝置而導致的報警。 205 防拆裝置 tamp
3、er device用來探測拆卸或打開報警系統的部件、組件或其部分的裝置。206 設防 set condition使系統的部分或全部防區處于警戒狀態的操作。207 撤防 unset condition使系統的部分或全部防區處于解除警戒狀態的操作。208 防區 defence area利用探測器(包括緊急報警裝置)對防護對象(duxing)實施防護,并在控制設備上能明確顯示報警部位的區域。209 周界 perimeter需要進行實體防護(fngh)或和電子防護的某區域的邊界。2010 監視 surveillance area實體周界(zhu ji)防護系統或和電子周界防護系統所組成的周界警戒線與防
4、護區邊界之間的區域。2011 防護區 protection area允許公眾出入的、防護目標所在的區域或部位。2012 禁區 restricted area不允許未授權人員出入(或窺視)的防護區域或部位。2013 盲區 blind zone在警戒范圍內,安全防范手段未能覆蓋的區域。2014 漏報警 leakage alarm入侵行為已經發生,而系統未能做出報警響應或指示。2015 誤報警 false alarm由于意外觸動手動裝置、自動裝置對未設計的報警狀態做出響應、部件的錯誤動作或損壞、操作人員失誤等而發出的報警信號。2016 報警復核 check to alarm利用聲音和或圖像信息對現場
5、報警的真實性進行核實的手段。2017 緊急報警 emergency alarm用戶主觀判斷面臨被劫持或遭搶劫或其他危急情況時,故意觸發的報警。2018 緊急報警裝置 emergency alarm switch用于緊急情況下,由人工故意觸發報警信號的開關裝置。 2019 探測器 detector對入侵或企圖入侵行為進行探測做出響應并產生報警狀態的裝置。2020 報警控制設備 controller在入侵報警系統中,實施設防、撤防、測試、判斷、傳送報警信息,并對探測器的信號進行處理以斷定是否應該產生報警狀態以及完成某些顯示、控制、記錄和通信功能的裝置。202l 報警響應時間 response ti
6、me從探測器(包括緊急報警裝置)探測到目標后產生報警狀態信息到控制設備接收到該信息并發出報警信號所需的時間。3 基本(jbn)規定301 入侵報警系統工程的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和入侵報警系統技術要求GAT 368的相關(xinggun)規定。302 入侵(rqn)報警系統工程的設計應綜合應用電子傳感(探測)、有線無線通信、顯示記錄、計算機網絡、系統集成等先進而成熟的技術,配置可靠而適用的設備,構成先進、可靠、經濟、適用、配套的入侵探測報警應用系統。303 入侵報警系統中使用的設備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現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并經法定機構檢驗或認證合格。304
7、 入侵報警系統工程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 根據防護對象的風險等級和防護級別、環境條件、功能要求、安全管理要求和建設投資等因素,確定系統的規模、系統模式及應采取的綜合防護措施2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設計任務書、建筑平面圖和現場勘察報告,進行防區的劃分,確定探測器、傳輸設備的設置位置和選型。3 根據防區的數量和分布、信號傳輸方式、集成管理要求、系統擴充要求等,確定控制設備的配置和管理軟件的功能。4 系統應以規范化、結構化、模塊化、集成化的方式實現,以保證設備的互換性。305 入侵報警系統工程的設計流程與設計深度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設計文件應準確、完整、規范。4 系統構成401 入侵報警系統通常由前
8、端設備(包括探測器和緊急報警裝置)、傳輸設備、處理控制管理設備和顯示記錄設備四個部分構成。402 根據信號傳輸方式的不同,入侵報警系統組建模式宜分為以下模式:1 分線制:探測器、緊急報警裝置通過多芯電纜與報警控制主機之間采用一對一專線相連(圖402-1)。2 總線制:探測器、緊急報警裝置通過其相應的編址模塊與報警控制主機之間采用(ciyng)報警總線(專線)相連(圖402-2)。3 無線制:探測器、緊急報警裝置通過其相應(xingyng)的無線設備與報警控制主機通訊,其中一個防區內的緊急報警裝置不得大于4個(圖402-3)。4 公共(gnggng)網絡:探測器、緊急報警裝置通過現場報警控制設備
9、和或網絡傳輸接人設備與報警控制主機之間采用公共網絡相連。公共網絡可以是有線網絡,也可以是有線一無線一有線網絡(圖402-4)。5 系統設計51 縱深防護體系設計511 入侵報警系統的設計應符合整體縱深防護和局部縱深防護的要求,縱深防護體系包括周界、監視區、防護區和禁區。512 周界可根據整體縱深防護和局部縱深防護的要求分為外周界和內周界。周界應構成連續無間斷的警戒線(面)。周界防護應采用實體防護或和電子防護措施;采用電子防護時,需設置探測器;當周界有出入口時,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513 監視區可設置警戒線(面),宜設置視頻安防監控系統。514 防護區應設置緊急報警裝置、探測器,宜設置聲光顯示
10、裝置,利用探測器和其他防護裝置實現多重防護。515 禁區應設置不同探測原理的探測器,應設置緊急報警裝置和聲音復核裝置,通向禁區的出入口、通道、通風口、天窗等應設置探測器和其他防護裝置,實現立體交叉防護。516 被防護對象的設防部位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的相關要求。52 系統功能性能設計521 入侵報警系統的誤報警率應符合設計(shj)任務書和或工程合同書的要求。522 入侵報警(bo jng)系統不得有漏報警。523 入侵報警功能設計應符合(fh)下列規定:1 緊急報警裝置應設置為不可撤防狀態,應有防誤觸發措施,被觸發后應自鎖。2 當下列任何情況發生時,報警控制
11、設備應發出聲、光報警信息,報警信息應能保持到手動復位,報警信號應無丟失:1)在設防狀態下,當探測器探測到有入侵發生或觸動緊急報警裝置時,報警控制設備應顯示出報警發生的區域或地址;2)在設防狀態下,當多路探測器同時報警(含緊急報警裝置報警)時,報警控制設備應依次顯示出報警發生的區域或地址。3 報警發生后,系統應能手動復位,不應自動復位。4 在撤防狀態下,系統不應對探測器的報警狀態做出響應。524 防破壞及故障報警功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當下列任何情況發生時,報警控制設備上應發出聲、光報警信息,報警信息應能保持到手動復位,報警信號應無丟失:1 在設防或撤防狀態下,當入侵探測器機殼被打開時。2 在設
12、防或撤防狀態下,當報警控制器機蓋被打開時。3 在有線傳輸系統中,當報警信號傳輸線被斷路、短路時。4 在有線傳輸系統中,當探測器電源線被切斷時。5 當報警控制器主電源備用電源發生故障時。6 在利用公共網絡傳輸報警信號的系統中,當網絡傳輸發生故障或信息連續阻塞超過30s時。525 記錄顯示功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 系統應具有報警、故障、被破壞、操作(包括開機、關機、設防、撤防、更改等)等信息的顯示記錄功能。2 系統記錄信息應包括事件發生時間、地點、性質等,記錄的信息應不能更改。526 系統應具有自檢功能。527 系統應能手動自動設防撤防,應能按時間在全部及部分區域任意設防和撤防;設防、撤防狀態應
13、有明顯不同的顯示。528 系統報警響應時間應符合下列(xili)規定:1 分線制、總線制和無線制入侵(rqn)報警系統:不大于2s;2 基于局域網、電力網和廣電網的入侵報警(bo jng)系統:不大于2s。3 基于市話網電話線入侵報警系統:不大于20。529 系統報警復核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 當報警發生時,系統宜能對報警現場進行聲音復核。2 重要區域和重要部位應有報警聲音復核。5210 無線入侵報警系統的功能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第521529條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 當探測器進入報警狀態時,發射機應立即發出報警信號,并應具有重復發射報警信號的功能。2 控制器的無線收發設備宜具有同時接
14、收處理多路報警信號的功能。3 當出現信道連續阻塞或干擾信號超過30s時,監控中心應有故障信號顯示。4 探測器的無線報警發射機,應有電源欠壓本地指示,監控中心應有欠壓報警信息。6 設備選型與設置61 探測設備611 探測器的選型除應符合本規范第303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 根據防護要求和設防特點選擇不同探測原理、不同技術性能的探測器。多技術復合探測器應視為一種技術的探測器。2 所選用的探測器應能避免各種可能的干擾,減少誤報,杜絕漏報。3 探測器的靈敏度、作用距離、覆蓋面積應能滿足使用要求。612 周界用入侵探測器的選型應符合下列規定:1 規則的外周界可選用主動式紅外入侵探測器、遮擋式微
15、波入侵探測器、振動入侵探測器、激光式探測器、光纖式周界探測器、振動電纜探測器、泄漏電纜探測器、電場感應式探測器、高壓電子脈沖式探測器等。2 不規則的外周界可選用振動入侵探測器、室外用被動紅外探測器、室外用雙技術探測器、光纖式周界探測器、振動電纜探測器、泄漏電纜探測器、電場感應式探測器、高壓電子脈沖式探測器等。3 無圍墻欄的外周界可選用主動式紅外入侵探測器、遮擋式微波入侵探測器、激光式探測器、泄漏電纜探測器、電場感應式探測器、高壓電子脈沖式探測器等。4 內周界可選用室內用超聲波多普勒探測器、被動紅外探測器、振動入侵探測器、室內用被動式玻璃破碎探測器、聲控振動雙技術玻璃破碎探測器等。613 出入口
16、部位(bwi)用人侵探測器的選型應符合下列規定:1 外周界出入口可選用主動式紅外入侵探測器、遮擋式微波(wib)入侵探測器、激光式探測器、泄漏電纜探測器等。2 建筑物內對人員、車輛等有通行時間界定的正常出入口(如大廳、車庫(ch k)出入口等)可選用室內用多普勒微波探測器、室內用被動紅外探測器、微波和被動紅外復合入侵探測器、磁開關入侵探測器等。3 建筑物內非正常出入口(如窗戶、天窗等)可選用室內用多普勒微波探測器、室內用被動紅外探測器、室內用超聲波多普勒探測器、微波和被動紅外復合入侵探測器、磁開關入侵探測器、室內用被動式玻璃破碎探測器、振動入侵探測器等。614 室內用入侵探測器的選型應符合下列
17、規定:1 室內通道可選用室內用多普勒微波探測器、室內用被動紅外探測器、室內用超聲波多普勒探測器、微波和被動紅外復合入侵探測器等。2 室內公共區域可選用室內用多普勒微波探測器、室內用被動紅外探測器、室內用超聲波多普勒探測器、微波和被動紅外復合入侵探測器、室內用被動式玻璃破碎探測器、振動入侵探測器、緊急報警裝置等。宜設置兩種以上不同探測原理的探測器。 3 室內重要部位可選用室內用多普勒微波探測器、室內用被動紅外探測器、室內用超聲波多普勒探測器、微波和被動紅外復合入侵探測器、磁 開關入侵探測器、內用被動式玻璃破碎探測器、振動入侵探測器、緊急報警裝置等。宜設置兩種以上不同探測原理的探測器。 615 探
18、測器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每個對探測器應設為一個獨立防區。2 周界的每一個獨立防區長度不宜大于200m。3 需設置緊急報警裝置的部位宜不少于2個獨立防區,每一個獨立防區的緊急報警裝置數量不應大于4個,且不同單元空間不得作為一個獨立防區。4 防護對象應在入侵探測器的有效探測范圍內,入侵探測器覆蓋范圍內應無盲區,覆蓋范圍邊緣與防護對象間的距離宜大于5m。5 當多個探測器的探測范圍有交叉覆蓋時,應避免相互干擾。616 常用入侵探測器的選型要求(yoqi)宜符合附錄B的規定。62 控制(kngzh)設備621 控制設備的選型除應符合(fh)本規范第303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 應根據系統
19、規模、系統功能、信號傳輸方式及安全管理要求等選擇報警控制設備的類型。2 宜具有可編程和聯網功能。3 接入公共網絡的報警控制設備應滿足相應網絡的入網接口要求。4 應具有與其他系統聯動或集成的輸入、輸出接口。622 控制設備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現場報警控制設備和傳輸設備應采取防拆、防破壞措施,并應設置在安全可靠的場所。2 不需要人員操作的現場報警控制設備和傳輸設備宜采取電子實體防護措施。3 壁掛式報警控制設備在墻上的安裝位置,其底邊距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15m,如靠門安裝時,宜安裝在門軸的另一側;如靠近門軸安裝時,靠近其門軸的側面距離不應小于05m。4 臺式報警控制設備的操作、顯示面板和管理計
20、算機的顯示器屏幕應避開陽光直射。63 無線設備631 無線報警的設備選型除應符合本規范第303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 載波頻率和發射功率應符合國家相關管理規定。2 探測器的無線發射機使用的電池應保證有效使用時間不少于6個月,在發出欠壓報警信號后,電源應能支持發射機正常工作7d。3 無線緊急報警裝置應能在整個防范區域內觸發報警。4 無線報警發射機應有防拆報警和防破壞報警功能。632 接收機的位置應由現場試驗確定,保證能接收到防范(fngfn)區域內任意發射機發出的報警信號。64 管理軟件641 系統管理軟件的選型應符合(fh)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50348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21、尚應具有以下功能:1 電子地圖顯示,能局部放大報警(bo jng)部位,并發出聲、光報警提示。2 實時記錄系統開機、關機、操作、報警、故障等信息,并具有查詢、打印、防篡改功能。3 設定操作權限,對操作(管理)員的登錄、交接進行管理。642 系統管理軟件應漢化。643 系統管理軟件應有較強的容錯能力,應有備份和維護保障能力。644 系統管理軟件發生異常后,應能在3s內發出故障報警。7 傳輸方式、線纜選型與布線71 傳輸方式711 傳輸方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的相關規定。712 傳輸方式的確定應取決于前端設備分布、傳輸距離、環境條件、系統性能要求及信息容量等,宜采
22、用有線傳輸為主、無線傳輸為輔的傳輸方式。713 防區較少,且報警控制設備與各探測器之間的距離不大于100m的場所,宜選用分線制模式。714 防區數量較多,且報警控制設備與所有探測器之間的連線總長度不大于1500m的場所,宜選用總線制模式。715 布線困難的場所,宜選用無線制模式。716 防區數量很多,且現場與監控中心距離大于1500m,或現場要求具有設防、撤防等分控功能的場所,宜選用公共網絡模式。7. 17 當出現無法獨立構成系統時,傳輸方式可采用分線制模式、總線制模式、無線制模式、公共網絡(wnglu)模式等方式的組合。72 線纜選型721 線纜選型應符合現行(xinxng)國家標準安全防范
23、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的相關規定。722 系統應根據信號傳輸方式、傳輸距離、系統安全性、電磁兼容性等要求,選擇(xunz)傳輸介質。723 當系統采用分線制時,宜采用不少于5芯的通信電纜,每芯截面不宜小于05mm2。724 當系統采用總線制時,總線電纜宜采用不少于6芯的通信電纜,每芯截面積不宜小于10mm2。725 當現場與監控中心距離較遠或電磁環境較惡劣時,可選用光纜。726 采用集中供電時,前端設備的供電傳輸線路宜采用耐壓不低于交流500V的銅芯絕緣多股電線或電纜,線徑的選擇應滿足供電距離和前端設備總功率的要求。73 布線設計731 布線設計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
24、B 50348的相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以下規定:1 應與區域內其他弱電系統線纜的布設綜合考慮,合理設計。2 報警信號線應與220V交流電源線分開敷設。3 隱蔽敷設的線纜和或芯線應做永久性標記。732 室內管線敷設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 室內線路應優先采用金屬管,可采用阻燃硬質或半硬質塑料管、塑料線槽及附件等。2 豎井內布線時,應設置在弱電豎井內。如受條件限制強弱電豎井必須合用時,報警系統線路和強電線路應分別布置在豎井兩側。733 室外管線敷設設計應滿足下列規定:1 線纜防潮性及施工工藝應滿足國家現行標準的要求。2 線纜敷設路徑上有可利用的線桿時可采用架空方式。當采用架空敷設時,與共桿架設的電力線
25、(1kV以下)的間距不應小于15m,與廣播線的間距不應小于lm,與通信線的間距不應小于06m,線纜最低點的高度應符合有關規定。3 線纜敷設路徑上有可利用的管道時可優先采用管道敷設方式。4 線纜敷設路徑上有可利用建筑物時可優先采用墻壁固定敷設方式。5 線纜敷設路徑上沒有管道和建筑物可利用,也不便立桿時,可采用直埋敷設方式。引出地面的出線口,宜選在相對隱蔽地點,并宜在出口處設置從地面計算高度不低于3m的出線防護鋼管,且周圍5m內不應有易攀登的物體。6 線纜由建筑物引出時,宜避開避雷針引下線,不能避開處兩者平行距離應不小于15m,交叉間距應不小于lm,并宜防止長距離平行走線。在間距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
26、,可對電纜加纏銅皮屏蔽,屏蔽層要有良好的就近接地裝置。8 供電(n din)、防雷與接地801 供電(n din)設計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的相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 系統供電(n din)宜由監控中心集中供電,供電宜采用TN-S制式。2 入侵報警系統的供電回路不宜與啟動電流較大設備的供電同回路。3 應有備用電源,并應能自動切換,切換時不應改變系統工作狀態,其容量應能保證系統連續正常工作不小于8h。備用電源可以是免維護電池和或UPS電源。 802 防雷與接地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的相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 置于
27、室外的入侵報警系統設備宜具有防雷保護措施。2 置于室外的報警信號線輸入、輸出端口宜設置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3 室外的交流供電線路、信號線路宜采用有金屬屏蔽層并穿鋼管埋地敷設,屏蔽層及鋼管兩端應接地。9 系統安全性、可靠性、電磁兼容性、環境適應性901 系統安全性設計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的相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 系統選用的設備,不應引入安全隱患,不應對被防護目標造成損害。2 系統的主電源宜直接與供電線路物理連接,并對電源連接端子進行防護設計,保證系統通電使用后無法人為斷電關機。3 系統供電暫時中斷,恢復供電后,系統應不需設置即能恢復原有工作狀態。4
28、系統中所用設備若與其他系統的設備組合或集成在一起時,其入侵報警單元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標必須符合本規范和防盜報警控制器通用技術條件GB l2663等國家現行標準的相關規定。 902 系統可靠性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u ji bio zhn)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的相關規定。 903 系統電磁兼容性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的相關(xinggun)規定。系統所選用的主要設備應符合電磁兼容試驗系列標準的規定,其嚴酷等級應滿足現場電磁環境的要求。904 系統環境適應性除應符合(fh)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的相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
29、列規定:1 系統所選用的主要設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報警系統環境試驗GBT 15211的相關規定,其嚴酷等級應符合系統所在地域環境的要求。2 設置在室外的設備、部件、材料,應根據現場環境要求做防曬、防淋、防凍、防塵、防浸泡等設計。1001 監控中心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的相關規定。1002 當入侵報警系統與安全防范系統的其他子系統聯合設置時,中心控制設備應設置在安全防范系統的監控中心。1003 獨立設置的入侵報警系統,其監控中心的門、窗應采取防護措施。附錄A 設計流程與深度A1 設計流程A. 11 入侵報警(bo jng)系統工程的設計應按照“設計任務書的編
30、制一現場勘察一初步設計一方案論證一施工圖設計文件的編制(正式設計)”的流程進行。A. 12 對于新建建筑的入侵報警系統(xtng)工程,建設單位應向入侵報警系統設計單位提供有關建筑概況、電氣和管槽路由等設計資料。A2 設計(shj)任務書的編制A21 入侵報警系統工程設計前,建設單位應根據安全防范需求,提出設計任務書。A22 設計任務書應包括以下內容:1 任務來源。2 政府部門的有關規定和管理要求(含防護對象的風險等級和防護級別)。 3 建設單位的安全管理現狀與要求。4 工程項目的內容和要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指標、監控中心要求、培訓和維修服務等)。5 建設工期。6 工程投資控制數額及資金來源
31、。A3 現場勘察A31 入侵報警系統工程設計前,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應進行現場勘察,并編制現場勘察報告。A32 現場勘察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的相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以下規定:1 了解防護對象所在地以往發生的有關案件、周邊噪聲及振動等環境情況。 2 了解監控中心和或報警接收中心有關的信息傳輸要求。A4 初步設計A41 初步設計的依據應包括以下內容:1 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現行標準。2 工程建設單位或其主管部門的有關管理規定。3 設計任務書。4 現場勘察報告、相關建筑圖紙及資料。A42 初步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 建設單位的需求分析與工程設計的總體構思(含防護體系的構
32、架和系統配置)。2 防護區域的劃分、前端設備的布設與選型。3 中心設備(包括控制主機、顯示設備、記錄設備等)的選型。4 信號的傳輸方式、路由及管線敷設說明。5 監控中心的選址、面積、溫濕度、照明等要求和設備布局。6 系統安全性、可靠性、電磁兼容性、環境適應性、供電、防雷與接地等的說明。7 與其他系統的接口關系(如聯動、集成方式等)。8 系統建成后的預期效果說明和系統擴展性的考慮。9 對人防、物防的要求和建議。10 設計施工一體化企業應提供售后服務與技術培訓承諾。A43 初步設計文件應包括設計說明、設計圖紙、主要設備(shbi)器材清單和工程概算書。A44 初步設計文件(wnjin)的編制應包括
33、以下內容:1 設計說明應包括工程項目概述、設防策略、系統配置及其他必要(byo)的說明。2 設計圖紙應包括系統圖、平面圖、監控中心布局示意圖及必要說明。3 設計圖紙應符合以下規定:1)圖紙應符合國家制圖相關標準的規定,標題欄應完整,文字應準確、規范,應有相關人員簽字,設計單位蓋章;2)圖例應符合安全防范系統通用圖形符號GAT 74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3)在平面圖中應標明尺寸、比例和指北針;4)在平面圖中應包括設備名稱、規格、數量和其他必要的說明。4 系統圖應包括以下內容:1)主要設備類型及配置數量;2)信號傳輸方式、系統主干的管槽線纜走向和設備連接關系;3)供電方式;4)接口方式(含與其
34、他系統的接口關系);5)其他必要的說明。5 平面圖應包括以下內容:1)應標明監控中心的位置及面積;2)應標明前端設備的布設位置、設備類型和數量等;3)管線走向設計應對主干管路的路由等進行標注;4)其他必要的說明。6 對安裝部位有特殊要求的,宜提供安裝示意圖等工藝性圖紙。7 監控中心布局示意圖應包括以下內容:1)平面布局和設備布置;2)線纜敷設方式;3)供電要求;4)其他必要的說明。8 主要設備材料清單應包括設備材料名稱、規格、數量等。9 按照工程內容,根據安全防范工程費用預算編制辦法GAT 70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編制工程概算書。A5 方案(fng n)論證A51 工程項目簽訂合同、完成
35、初步設計后,宜由建設單位組織相關人員對包括入侵報警系統在內的安防工程初步設計進行方案論證。風險等級較高或建設規模(gum)較大的安防工程項目應進行方案論證。A52 方案論證(lnzhng)應提交以下資料:1 設計任務書。2 現場勘察報告。3 初步設計文件。4 主要設備材料的型號、生產廠家、檢驗報告或認證證書。A53 方案論證應包括以下內容:1 系統設計是否符合設計任務書的要求。2 系統設計的總體構思是否合理。3 設備的選型是否滿足現場適應性、可靠性的要求。4 系統設備配置和監控中心的設置是否符合防護級別的要求。5 信號的傳輸方式、路由及管線敷設是否合理。6 系統安全性、可靠性、電磁兼容性、環境適應性、供電、防雷與接地是否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7 系統的可擴展性、接口方式是否滿足使用要求。8 初步設計文件是否符合A:43和A44的規定。9 建設工期是否符合工程現場的實際情況和滿足建設單位的要求。10 工程概算是否合理。11 對于設計施工一體化企業,其售后服務承諾和培訓內容是否可行。A54 方案論證應對第A53條的內容做出評價,形成結論(通過、基本通過、不通過),提出整改意見,并經建設單位確認。A6 施工圖設計文件的編制(正式設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09月河南鄭州市登封市特招醫學院校畢業生及特崗全科醫生招聘17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09月河北承德市市直醫療衛生單位公開選聘工作人員65名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如何認定技術合同的效力
- 紙制品行業品牌傳播與市場效應評估考核試卷
- 糕點烘焙店的品牌定位與市場推廣考核試卷
- 2024年09月江蘇宿遷市湖濱新區村衛生室招聘20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09月廣西南寧隆安華僑管理區衛生院招聘2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海洋油氣開發工程技術發展趨勢分析考核試卷
- 生活質量提升考核試卷
- 健康中國戰略與醫療產業考核試卷
- 2025年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中考一模道德與法治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制造業自檢自控流程優化計劃
- 《人工智能的進展》課件
- 風濕免疫病患者結核病診治及預防實踐指南(2025版)解讀課件
- 大建安-大連市建筑工程安全檔案編制指南
- 上海2024-2025學年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聯考模擬試題含答案
- 2025年湖南韶旅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國統一高考英語試卷(新課標Ⅰ卷)含答案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保障性住房建設標準(正文)
- 碳纖維預浸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用于立項備案
- T∕ACSC 01-2022 輔助生殖醫學中心建設標準(高清最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