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定稿《飲酒(其五)》《春望》《雁門太守行》教案_第1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定稿《飲酒(其五)》《春望》《雁門太守行》教案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題:飲酒(其五)春望雁門太守行(教案)主備人: 審核人: 日期: 【學習目標】1.正確、流暢、有感情地誦讀詩歌,體會古詩詞不同的韻律特點。2.通過品析詩句,理解詩詞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3.熟讀成誦,學習品析詩歌中傳情達意的藝術手法。【學習重點】 通過品析詩句,學習傳情達意的藝術手法,理解詩詞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學習難點】體味詩歌的意境,感悟詩人抒發的思想情感,學習詩人的品格情操。【評價目標】1.能否體會古詩詞不同的韻律特點,能否流暢地朗讀與背誦詩歌。2.能否體會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3.能否多角度賞析名句。【自主先學】1.查閱資料,了解詩人生平、作品風格及寫作背景。 2.朗讀詩歌

2、,注意讀準字音,把握節奏,熟讀成誦。3.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義。【學習過程】一、溫故知新活動一:(展示交流)活動1. 分別介紹三首詩的作者及寫作背景。活動2. 朗讀詩歌,讀準字音,把握節奏。聽錄音范讀,同桌互讀,小組評讀。飲酒(其五):字音:車馬喧(xun) 東籬(l)節奏(提示):古體詩,形式上以五言為主,朗讀時通常按“二三”式來停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讀出詩歌韻味(提示):本詩偶數句入韻,押“n”韻,韻腳有“喧”“偏”“山”“還”“言”,韻腳要根據語境

3、讀到位。語調、語氣和節奏都應是舒緩的。讀出詩歌畫面:要抓住“結廬”“人境”“車馬”“菊”“南山”“山氣”“飛鳥”等意象,還原詩歌畫面,并細細品味它們所蘊含的情感,理解詩人的心境和情感。春望:字音:搔更短(so) 不勝簪(zn) 折戟(j)節奏: 五言詩,朗讀節奏劃分為“二二一”和“二三”式。絕句的節奏類似于律詩。律詩中頷聯、頸聯兩聯一般為對偶,形式整飭雅致,音韻華美。絕句對仗不嚴格。 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停連:依節奏停頓,依意思或者感情連貫。重音:強調的字詞讀得重、響。如春望中“破、

4、深、濺淚、驚心、三月、萬金、搔、不”需重讀。讀出詩歌情味:讀時速度要慢,邊讀邊體味,嘗試還原詩歌中呈現的畫面,想象詩人當時的情態。雁門太守行字音:提攜(xi) 節奏:七言律詩,朗讀節奏較為自由雁門太守行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重音:首聯中的“黑”要拖長音,“壓”“摧”要重讀;“金”要拖長音,“開”要重讀,讀出嚴陣以待的應敵狀態。頸聯要用顫音,讀出戰地的悲壯場面。“提攜玉龍為君死”要讀得激昂有力,讀出報效朝廷的決心。活動3. 讀懂詩歌大意(1)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兩首詩歌的大

5、意并質疑。(2)小組交流并釋疑。飲酒(其五):生活在眾人居住的地方,卻沒有馬車的喧囂。如果問我為什么能這樣,我說自己心靈遠離了世俗的牽絆,所住的地方自然就顯得清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見,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上的云氣,夕陽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飛鳥,結著伴兒歸還。這其中有多少真切的情趣,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春望:國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舊存在;春天又來到長安城,只有荒草長得特別茂盛。因感時恨別,見花而落淚,聽到鳥鳴而感到驚心。戰亂持續了很長時間了,家里已久無音訊,家信可以抵得上萬兩黃金那么寶貴。由于憂傷煩惱,頭上的白發越搔越短,簡直連簪子也插不上了。雁門太守行:敵軍似烏云壓

6、進,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陽光照射在魚鱗一般的鎧甲上,金光閃閃。號角的聲音在這秋色里響徹天空;塞上泥土猶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濃艷得如紫色。寒風卷動著紅旗,部隊悄悄臨近易水;凝重的霜濕透了鼓皮,鼓聲低沉,揚不起來。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愿為國血戰到死!二、研討拓展師生共學(合作展示)活動二:理解詩句,揣摩手法飲酒(其五):活動1請你找出這首詩歌里的名句,并說說理由。 (可以從煉字、畫面意境、作者情感等角度)明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結合書后思考探究一)“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后心靈的自得、閑適、恬淡。“見”用的好,是無意中看到,表達出詩人采菊時好像是南山不經意間映入眼簾。表

7、現了詩人生活在田園中的悠然自得(悠然閑適)的情趣。 一俯一仰的動作中,南山的美景正好與采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體現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和愜意。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一靜一動,寫南山暮景:在美好的黃昏中,飛鳥結伴返回山林。意境寧靜恬淡,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后怡然自得的心情。)春望:活動2請你找出這首詩歌里的名句,并說說理由。(可以從煉字、修辭、藝術手法、作者情感等角度) 明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種理解:(1)詩人因感時恨別,見花而落淚,聽到鳥鳴而感到驚心; 詩人觸景生情,原本能愉悅心情的花鳥,但因感時恨別,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時”、“惜別”之悲

8、。()以花、鳥擬人,花感時而落淚,鳥恨別而驚心。 詩人移情于景,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其實是詩人自己內心感情的寫照,形象動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說明戰禍之長,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言家書難得,形象地表達對妻子兒女強烈的思念之情。雁門太守行:活動3. 請你找出這首詩歌里的名句,并說說理由。(從煉字、修辭、多感官、用典等角度)明確: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結合書后思考探究二)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把敵軍比作黑云,寫出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城欲摧”用夸張手法表現了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表現了戰爭形勢的緊迫。 “壓”、“摧”兩

9、個動詞,寫出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我方城池搖搖欲墜等形象地表現出來。寫城內的守軍,以與城外的敵軍相對比,忽然,風云變幻,一縷日光從云縫里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見金光閃閃,令人眩暈。此刻他們正披堅執銳,嚴陣以待。這里借日光金光來顯示守軍的威嚴和高昂士氣。 在色彩運用上,“黑”字突出敵人的猖獗、軍情的危急;“金鱗”形容鎧甲閃亮如金色鱗片,一個“金”字表現出我軍將士雄姿英發、高昂迎戰的狀態。兩相比照,表現出戰爭形勢的激烈。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斗的殘酷場面。這一句不從正面寫戰爭的慘烈,只是用

10、“角聲滿天”側面寫戰爭規模,用“凝夜紫”側面寫血流成河的場面,給人以悲壯之感。)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點明主旨,引用戰國時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招賢才的典故,表現了將士們誓死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活動三. 品味分析,體味感情飲酒(其五):活動4品讀課文,找出作者“心遠”的原因,體會詩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明確:原因: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車馬喧”指世俗中的名利,拋卻了名利,心自然就“遠”了。無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鬧市也宛如住在深山。)黑暗的現實讓他失望,最終他選擇了解印辭官,歸隱山林。籬笆、菊花、南山、夕陽、飛鳥、人優美、寧靜、愜意,組成一幅恬淡悠閑的田園生活圖,使人

11、心生向往,這也正是陶淵明的追求。通過描寫優美的田園風光與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表現了作者厭惡官場生活,從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獲得恬靜的心境。(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農村淳樸生活的熱愛。)春望:活動5. 面對安史之亂造成的災難,詩人流露出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春望通過描繪戰亂后長安城的破敗荒涼、人事全非景象,表達了自己在連綿戰火中家書隔斷,期待得到親人消息的焦慮心情。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雁門太守行:活動6. 這首古詩有描寫,有敘述,有抒情,你讀出了什么情感?明確:描繪了一場邊關戰爭,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提煉反饋身居鬧市,如能不受世俗誘感,保持高潔的情操,也能獲得正如陶淵明在飲酒中所說“_ ? _”在陶淵明的飲酒(其五),寫出詩人看到南山時的隨意與自然,表現詩人閑適恬靜的句子是 _ , _ 。陶淵明的(其五)中描寫南山暮景自然意趣的詩句是:_ , _ 。總結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_ , _ 。杜甫春望中寫戰火連天、家書難覓的千古詩句是:_ , _ 。6、 春望 一詩中杜甫移情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