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7∕T 70-2022 馬鈴薯種薯田間檢測技術規程_第1頁
DB1507∕T 70-2022 馬鈴薯種薯田間檢測技術規程_第2頁
DB1507∕T 70-2022 馬鈴薯種薯田間檢測技術規程_第3頁
DB1507∕T 70-2022 馬鈴薯種薯田間檢測技術規程_第4頁
DB1507∕T 70-2022 馬鈴薯種薯田間檢測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ICS65.020.01CCSB011507呼倫貝爾市地方標準DB1507/T702022馬鈴薯種薯田間檢測技術規程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fieldtestingofseedpotatoes2022-06-22發布2022-09-22實施 DB1507/T70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I DB1507/T702022馬鈴薯種薯田間檢測技術規程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馬鈴薯種薯田間檢測技術的術語和定義、田間檢測和檢測結果判定。本文件適用于呼倫貝爾市馬鈴薯種薯生產的田間檢測。2規范性引用文件

2、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8133-2012馬鈴薯種薯3術語和定義GB18133-2012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馬鈴薯種薯seedpotatoes符合GB18133-2012規定的相應質量要求的原原種、原種、一級種和二級種。來源:GB18133-2012,定義3.13.2原原種(G1)pre-elite用育種家種子、脫毒組培苗或試管薯在防蟲網、溫室等隔離條件下生產,經質量檢測達到GB18133-2012中5.2要求的,

3、用于原種生產的種薯。來源:GB18133-2012,定義3.23.3原種(G2)elite用原原種作種薯,在良好隔離環境中生產的,經質量檢測達到GB18133-2012中5.2要求的,用于生產一級種的種薯。來源:GB18133-2012,定義3.33.4一級種(G3)qualifiedI1 DB1507/T702022在相對隔離環境中,用原種作種薯生產的,經質量檢測后達到GB18133-2012中5.2要求的,用于生產二級種的種薯。來源:GB18133-2012,定義3.43.5二級種(G4)qualifiedII在相對隔離環境中,由一級種作種薯生產,經質量檢測后達到GB18133-2012中

4、5.2要求的,用于生產商品薯的種薯。來源:GB18133-2012,定義3.53.6種薯批seedpotatolot來源相同、同一地塊、同一品種、同一級別以及同一時期收獲、質量基本一致的馬鈴薯植株或塊莖作為一批。來源:GB18133-2012,定義3.64田間檢測4.1必備物品計數器、防護服、噴壺及75%酒精、鞋套、取樣袋、取樣工具。4.2信息采集采集種薯批基礎信息,種植面積、種薯品種、種薯級別、種薯來源、播種時間、前茬、用藥情況和時間、周邊作物種植情況等。4.3檢測內容品種純度檢測,有害生物檢測(非檢疫性限定有害生物和檢疫性有害生物)。非檢疫性限定有害生物種類見表1,檢疫性有害生物種類見表2

5、。表1非檢疫性限定有害生物類型病毒名稱學名PotatovirusX馬鈴薯X病毒(PVX)馬鈴薯Y病毒(PVY)馬鈴薯S病毒(PVS)馬鈴薯M病毒(PVM)馬鈴薯卷葉病毒(PLRV)PotatovirusYPotatovirusSPotatovirusMPotatoleafrollvirusErwiniacarotovorasubspeciesatroseptica,Erwiniacarotovorasubspeciescarotovora,Erwiniachrysanthemi馬鈴薯黑脛病和馬鈴薯軟腐病菌細菌2 DB1507/T702022表1非檢疫性限定有害生物(續)類型細菌名稱學名馬鈴薯普

6、通瘡痂病菌馬鈴薯青枯病菌馬鈴薯晚疫病菌馬鈴薯干腐病菌馬鈴薯濕腐病菌馬鈴薯黑痣病菌馬鈴薯塊莖蛾StreptomycesscabiesRalstoniasolanacearumPhytophthorainfestansFusarium真菌昆蟲PythiumultimumRhizoctoniasolaniPhthorimaeaoperculella表2檢疫性有害生物類型名稱馬鈴薯A病毒(PVA)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PSTVd)馬鈴薯癌腫病菌學名PotatovirusA病毒和類病毒Potatospindletuberviroid真菌細菌Synchytriumendobioticum馬鈴薯環腐病菌Cl

7、avibactermichiganensissubspeciessepedonicusPotatowitchesbroomphytoplasmaLeptinotarsadecemlineata(Say)Globoderarostochiensis(Wollenweber)SkarbilovichDitylenchusdestructorThorne植原體昆蟲馬鈴薯叢枝支原體馬鈴薯甲蟲馬鈴薯金線蟲線蟲馬鈴薯腐爛莖線蟲4.4檢測點及取樣量原原種全部植株需要檢測,原種、一級種薯和二級種薯每批次至少要隨機抽取510個點,每點100株。小于等于1hm的地塊檢測5點,大于1hm小于40hm的地塊每增加7h

8、m增加1個檢測點,大于402的地塊每增加40hm222hm22增加2個檢測點。4.5檢測路線4.5.1平行檢測適用于面積不大的種薯田或臨路狹長的種薯田。從種薯田一側進入,沿壟溝走到壟尾,換行再次進入種薯田,往返12次,沿途隨機設點,第二次檢測避開重復線路。4.5.2“之”字形檢測適用于面積較大且長和寬相差不大的種薯田。進入種薯田,可沿路就近檢測,檢測完一個點后,需橫向跨越幾壟,沿壟溝繼續向前,隨機選點檢測,到達種薯田中部后折回,繼續換行取點檢測,重復12次,第二次檢測在第一次檢測對面進行。4.6檢測時間應符合GB18133-2012中6.1.2條第2段規定。3 DB1507/T7020224.

9、7檢測方法確定檢測點數,規劃檢測路線。邊檢測邊記錄,先整體后局部,雙行檢測。目測觀察植株有無異常表現,有差異的植株,對其整體形態進行觀察。先推測品種混雜情況(株型、葉色、花色、茂盛程度),再檢測病害病癥(植株、葉片、根部)。有必要時拔出植株,檢測根部和塊莖,并沿莖基部橫切和縱切觀察。記錄檢測結果,現場不能判斷結果的樣品,需取樣,帶回實驗室檢測。4.8田間取樣樣品采集時,記錄時間、地點、品種、級別、樣品號、癥狀和待檢測病害名稱,并拍照記錄,病毒病和類病毒取植株從上往下數的第三個側枝,真菌病和細菌病需要取樣品發病部位和根部或塊莖。5檢測結果判定5.1.1檢疫性有害生物在田間檢測中允許率為“0”,非檢疫性限定有害生物在田間檢測中的質量要求見表3。5.1.2檢測結果判定按GB18133-2012中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