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 第2單元 第11課 元朝的統治 習題課件_第1頁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 第2單元 第11課 元朝的統治 習題課件_第2頁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 第2單元 第11課 元朝的統治 習題課件_第3頁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 第2單元 第11課 元朝的統治 習題課件_第4頁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 第2單元 第11課 元朝的統治 習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1課元朝的統治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人教版 七年級下提示:點擊 進入習題新知鞏固逐點練透新題精題培優提能123CDC4B567CAD123BAC4D5D8B9見習題67D見習題1“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是()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C2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時,見胡服、聞胡語者猶以為怪至于元,百年之間,四海之內,起居、飲食、聲音、器用皆化而同之。”這說明()A宋代沒有出現民族交融B元朝各少數民族完全漢化了C元朝時期有民族交融的表現D元朝時出現了新的民族回族C3元朝出現民族交融的現象,促進民族交融的基本因素是()

2、A封建統治者采取促進民族交融的政策B少數民族內遷C經濟繁榮,社會生產的不斷進步D各民族之間的長期交往D4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在下列中國古代官職中,能夠體現元朝“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的是()A通判 B御史臺 C刺史 D御史大夫B5“除了腹里與吐蕃、畏兀兒外,全國共設十個行省:陜西行省、甘肅行省”小明在學習此內容時,想更好地了解它在歷史上的實行情況,那么他應該去查閱()A舊唐書 B新唐書 C宋史 D元史D6“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是(

3、)A臺灣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檢司 D臺灣省C7【2020內江】下圖文物可以用來說明:元朝時期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行政區域是() A西藏 B四川 C臺灣 D腹里A元宣政院印8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的少數民族王朝,疆域遼闊,民族眾多。以下事件發生在元朝的是()統一蒙古各部 滅掉西夏政權將西藏納入行政版圖 建立行省制度A B C DB913世紀,蒙古人曾經展現出令整個世界都感到震驚的軍事才能,締造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元帝國。【地方機構設置】 材料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有不及焉”。(1)材料反映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點?疆域空前遼闊,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

4、最大的。(2)元朝為管轄疆域實行了什么制度?有何意義? 行省制度。意義:加強了中央對全國各地的管轄,在歷史上影響深遠。【邊疆地區管轄】(3)元朝為加強對西藏和臺灣地區的管轄分別設置了什么機構?各有什么意義?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澎湖巡檢司: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1元末有詩云:“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詩句反映了()A漢族婦女擅長音樂B少數民族婦女喜歡音樂C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民族交融D當時婦女受教育條件較好【點撥】結合題干中信息“元”“胡”“漢”分析,胡在歷史上指少數民族。詩句的意思是,少數民族婦女通曉漢族音律,漢族婦女也會彈奏少

5、數民族的胡琴。由此可見,漢胡文化交融。符合題意的是C。【答案】C2元史記載:“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與都省為表里”的地方行政機構是()A澎湖巡檢司 B行中書省 C三司 D宣政院B3元朝統治者在劃分行省時,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劃分行政區域的原則,采取“犬牙交錯”的原則,將自然環境差異極大的地區拼成一個一級政區。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分裂割據 B實現國家統一C強化思想控制 D開發邊疆地區【點撥】將自然環境差異極大的地區拼成一個一級政區,是為了防止分裂割據,加強中央集權。元朝通過攻滅南宋的戰爭實現國家統一,B不符合題意;行省制

6、與強化思想控制、開發邊疆地區關系不大,C、D不符合題意。【答案】A4在比較中學習并歸納共同點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下列關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是()都結束了政權并立局面,完成全國統一都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權都設置了管理少數民族的機構,促進了民族團結 都進行了制度的創新,加強了中央集權A B C D【點撥】隋朝不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沒有設置管理少數民族的機構,排除。【答案】D5元朝疆域遼闊,為進行有效管轄,建立起“行省制度”。但也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對“特殊”地區進行“特殊”管理。下列不能體現這一“特殊”性的史實是()A山東、山西、河北直屬中書省B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

7、球C宣政院直接統轄西藏各項事務D行省之下,各地設路、府、州、縣【點撥】行省下轄路、府、州、縣是正常的行政區劃,不是對特殊地區的管理。【答案】D6元朝時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學于南夏,樂江湖而忘鄉國者眾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侖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黃河之流,而尋瑤池之津”。上述歷史現象揭示了()元朝時西域地區開始歸屬中央政權管轄元朝大一統,疆域遼闊元朝時邊疆和內地的聯系得到了加強各民族交往密切,民族交融加強A B C D【點撥】從“西域之士仕于中朝”“中原之士西游昆侖之圃,北望大荒之野而尋瑤池之津”可以看出元朝時邊疆和內地的聯系得到了加強,各民族交往密切,民族交融加強;從中原之士“西游昆侖之圃

8、,北望大荒之野,涉黃河之流,而尋瑤池之津”可以看出元朝大一統,疆域遼闊。符合題意。在材料中沒有體現。【答案】D7一直以來,妥善處理民族問題都關乎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貞觀年間)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萬口,詔群臣議區處之宜。彥博曰:“孔子曰:有教無類,若救其死亡,授以生業(謀生之業),教之禮義,數年之后,悉為吾民。”上卒用彥博策。 資治通鑒開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1)材料一中的“上”采取了怎樣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實外,再舉一例加以說明。材料二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原先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經過長期共同生活,已同漢族沒有什么區別。唐朝以來,不少來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交融,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2)根據材料二寫出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