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綠色建筑設計與兩型社會的關系4300字_第1頁
淺談綠色建筑設計與兩型社會的關系4300字_第2頁
淺談綠色建筑設計與兩型社會的關系4300字_第3頁
淺談綠色建筑設計與兩型社會的關系4300字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綠色建筑設計與兩型社會的關系4300字 摘要:通過對綠色建筑技術體系的組成及應用理論的研究,總結出了適用于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方法,從而營造城市可持續開展的大環境。 關鍵詞:綠色建筑 設計 節能兩型社會Abstract: Based on the green building techniques of the system of the research of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and summarized applicabl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reen building techniques approach,

2、and to buil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environment.Keywords: green building, design, energy saving, two type society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引 言目前,我國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貫穿建筑規劃、設計、施工與管理的全過程,涵蓋了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境保護以及運營管理六類內容,綠色建筑應注重生態、節能、環保、安康以及舒適的和諧統一。1綠色建筑的涵義“綠色首先是能把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能、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的植物的顏色。植物是自然界生生不息

3、的生命活動的最根本的環節,是一切動物和人類生存的最主要的支持系統。它象征著活力盎然的生命運動,象征著自然存在物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與協調?;貞浫祟惖慕ㄖ?,從最初的遮風避雨、抵御惡劣自然環境的掩蔽所到今天的四季如春的智能化建筑,人們在營造“百年大計,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也逐漸意識到建筑帶來的人與自然的隔離及建筑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與破壞,建筑能否重新回歸自然、親和自然,實現建筑與自然共生,“綠色建筑概念也就應運而生。 “綠色建筑應指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并利用了環境因素,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低,運行階段能為人們提供安康、舒適、低耗、無害空間,撤除后又對環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綠色建筑

4、可以理解為在建筑壽命周期內,通過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少各種廢物的產生,實現與自然共生的建筑。2綠色建筑設計方法2.1綠色建筑節地設計節約用地,從建筑的角度上講,是建房活動中最大限度少占地外表積,并使綠化面積少損失、不損失。節約建筑用地,并不是不用地,不搞建立工程,而是要進步土地利用率。在城市中節地的技術措施主要是:建造多層、高層建筑,以進步建筑容積率:同時降低建筑密度;利用地下空間,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環境;城市居住區,進步住宅地的集約度,為今后的持續開展留有余地,增加綠地面積,改善住區的生態環境;在城鎮、鄉村建立中,提倡因地制宜,因形就勢,多利用零散地、坡地建房,充分利用地方材料,保護

5、自然環境,使建筑與白然環境互生共融,增加綠化面積;開發利用節地建筑材料。2.2綠色建筑節約能源設計綠色建筑節約能源技術按照內容可分為建筑外圍護構造節能技術、采暖節能技術、空調通風節能技術、綠化節能技術、建筑的體型、朝向及平面布置等幾個方面。2.2.1建筑布局合理的建筑布局是降低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能耗的重要前提條件。比方在一棟建筑的功能、規模、場地確定以后,建筑的朝向和外形將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建筑能耗。一般認為,建筑體形系數小,單位建筑面積對應的外外表積就小,這樣有利于降低采暖空調系統的負荷。住宅建筑的內部負荷相對較小,且根本穩定,外部負荷那么起主要作用,因此,其外型設計應追求小的體形系數。然而對于

6、內部發熱量較大的公共建筑,夏季夜間的散熱就非常重要,在特定條件下,適當增大體形系數更有利于節能。2.2.2建筑圍護構造建筑圍護構造熱工性能的優劣與否,直接影響著建筑使用能的大小。在嚴寒地區,建筑圍構造的保溫性能是一項非常重的指標,在墻體的外面增加一保溫材料必要且非常有效,保層越厚,熱工性能即越優越。夏熱冬冷地區,對于建筑圍護構造既要考慮冬季保溫性能,又考慮夏季隔熱性能,兩者間有又會產生矛盾。近年來,在建筑圍護構造中,玻璃的使用面積越來越大。從綠色建筑角度考慮,透明的圍護構造可以增加室內采光及冬季白天太陽的輻射量,但基于目前的技術開展條件,在一個合理的價格范圍內,透明圍護構造的熱阻還是遠遠小于非

7、透明圍護構造熱阻,更何況直接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在夏季常是空調系統的主要負荷,透明局部的外側必須設有效的遮陽最好是卷簾、百葉窗之類的活動遮陽,以降低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量。由于透明圍護構造的熱工性能比非透明圍護構造差,因此,從節能角度出發,應控制透明圍護構造的大面積使用。2.2.3室內環境控制技術室內環境控制包括自然通風利用、自然光利用、空氣處理系統等,其中暖通空調系統的技術應用最為重要。各類空調系統的能效存在較大差異,建筑內部空調的合理分區對運行能耗的影響也很大,系統、科學地運行、管理對實際節能與否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公共建筑暖通空調系統的能耗至少占建筑總能耗的50%以上,優化系統設計是節能的前提

8、,系統地自動控制是節能成敗的關鍵。目前,暖通空調系統根本上集散控制技術,系統節能效1030%。2.2.4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1太陽能屬可再生能源,其最大優點是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獨立運行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由太陽能電池板、控制器、蓄電池和逆變器組成,假設并網運行,需蓄電池組。我國年均太陽射量為5000WJ,年均日照時2200h,資源相當豐富。2太陽能熱水系統隨著人們生活程度的進步,熱水供給逐漸成為住宅建筑必須具備的功能,熱水能耗亦將隨之越來越大。利用太陽能提供生活符合綠色建筑原那么,然而只有當太陽能利用與建筑設計真正一體化時,才能實現完全意義上太陽能熱水供給。太陽能屋頂成為綠色建筑,尤其是綠色住

9、宅建筑的一項重要措施。3“兩型社會的推廣是帶動綠色建立的前提“兩型社會是可持續開展的詳細表現形式,是人與自然和諧開展的社會,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社會,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底,是經濟社會環境協調開展的社會體系?!皟尚蜕鐣且环N全新的開展形式,也是將來社會的重要特征。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兩個不可缺少的根本條件,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完好地涵蓋了經濟社會系統中物質流、能量流、廢物流等物質代謝的全過程,是實現可持續開展的兩個重要方面。3.1以生態規律為準那么3.1.1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與整體性相統一的規律生態系統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群落與其環境

10、之間,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而互相作用的一個統一整體。即生態系統是生物與環境之間進展能量轉換和物質循環的根本功能單位。生態系統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和它們的遺傳與變異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構造的多樣性。生態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根底,它為人類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的根本需求,同時也為人類適應自然變化提供選擇的時機,對維持生態平衡、穩定環境具有關鍵性的作用。3.1.2生態演替規律所謂生態演替規律,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態系統的構造和功能不斷開展變化的過程。它是一個有順序、有規律、有方向和可以預見的過程。導致生態系統演替的原因是生態系統內部的自我協調和外部環境因

11、素的互相作用。環境因素是生態演替的外在條件。生態演替在一定程度就是生態系統對環境因素的反響形式。但生態演替的形式最終取決于生態系統內在的構造和功能。物種對周圍環境變化的適應、再適應是生態演替的直接動力。 3.1.3生態系統循環和再生規律 生態系統要維持正常的運轉,總離不開一定的能量、物質和信息。能量是生態系統的根底,一切生命都存在著能量的流動和轉化。沒有能量的流動,就沒有生命和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是指地球上各種化學元素,從周圍的環境到生物體,再從生物體回到周圍環境的周期性循環。在生態系統的生物與其生活環境以及生物群落內部各種群之間,存在著各種形式的信息流。生態系統的物質流、能量流都與信息傳遞分不

12、開,生態系統的開展和穩定,也與信息親密相關。生物信息傳遞一般有物理信息傳遞、化學信息傳遞、行為信息傳遞。3.1.4生態平衡規律生態平衡是指一個生態系統在特定時間內通過內部和外部的物質、能量、信息的傳遞和交換,使系統內部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到達互相適應、協調和統一的狀態,這種狀態具有一定的自控制、自調節和自開展的才能,這就是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生態平衡包括構造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物質和能量輸入輸出上的平衡等幾個方面。其中,處于主導地位的是構造上的平衡。這是因為,系統構造決定系統功能,系統的穩定構造決定著它的功能及能量以及物質輸入輸出上的平衡。3.2以綠色科技為動力人類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物質

13、財富,同時也帶來了宏大的資源環境危機。當下生態環境問題的形成,現代科技難辭其咎。為此,當人類重新審視自身的生存環境后,必須尋找科學技術的出路,亦即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科學技術的正效應、減少以致防止其負效應。木著對人類的負責,綠色科技觀應運而生。所謂綠色科技是科學技術的生態化,即是用生態學整體性觀點對待科學技術的開展,把從世界別離出去的科學技術重新放回“人社會自然有機整體中,運用生態學觀點和生態學思維于科學技術的開展中,對科學技術開展提出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立的目的。綠色科技不僅是詳細的科技理論、科技運用的綠化,史是整體性的科技觀的綠化,其價值指向在于人與自然的協調開展。4完畢語21世紀是人類從“黑色文明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