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媒體與民藝的傳播空間分析摘要:隨著媒介技術的革新,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使我們步入了自媒體時代。自媒體時代創造了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平等的舞臺,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能夠隨時成為中心影響別人,自媒體所產生的輿論場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自媒體以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為民間藝術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臺,科學的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對提升民間藝術的傳播效率、傳播內容、傳播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兩者的有機結合,己經成為民間藝術在現代社會中實現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途徑。關鍵詞:自媒體;民藝;空間傳播國內研究現狀 中國傳媒大學的王蘭1(2014)提出了,民間藝術主要是指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
2、創造的藝術,創作主體多以農民、民間藝人和手工業者為主,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以自發的傳播形式為主,傳播范圍較小,在傳承上多以父子相傳,師徒相傳為主。馬立行2(2013 )指出,受傳承方式和途徑的限制,所以傳播和發展途徑十分單一和脆弱,隨養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優秀的民間藝術己經逐漸流失。 新媒體作為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與傳統媒體相比在傳播的方式、途徑、范圍上產生了革命性的突破。張紹3(2014)認為 新媒體的發展和應用為民間藝術傳播
3、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和傳播途徑,帶來了民間藝術傳播方式的變更,通過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民間藝術可以有效突破原有的地域限制、文化限制和傳播技術條件限制。白曉霞4(2015)則認為,賦予民間藝術和文化更為廣闊的傳播與發展空間,使中國傳統民間藝術能夠與時俱進,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民間藝術與新媒體結合的傳播優勢 隨養信巳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己經逐漸替代了傳統媒體成為社會信息的主要傳播途徑。向杰5(2018)認為,以傳播的廣泛性、便利性、經濟性,解決了限制民間藝術傳播的瓶頸問題,客觀上為民間藝術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成為推進民間藝術文化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4、民間藝術由于受自身的藝術特征及文化內涵的制約,在向廣大普通受眾傳播的同時,還需要重點對具有一定專業鑒賞能力的愛好者進行針對性傳播,要實現兩者的兼顧,就需要盡可能拓寬傳播的渠道來保證傳播效果。王璐婷6(2016)提出,在傳統媒體傳播模式下,由于受技術手段的限制,通常民間藝術的傳播范圍較小,傳播途徑較為單一,很難做到針對性傳播,但通過與新媒體的結合,可以實現傳播途徑的多樣化,有效打破空間上、時間上、傳播途徑上的限制,甚至可以細分傳播人群,做到定向傳播,使作品同人的交流變得更為便捷、有效、全而、直觀。此外,在傳播速度和成木上,西南大學的宗雯7(2017)指出,新媒體也具有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例如
5、網絡媒體,具有制作成木低、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形式多樣等優勢,為民間藝術的傳播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黃尚茂,唐月8(2013)在民間藝術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傳播與發展一文中認為,許多優秀的民間藝術作品在傳播過程中,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工藝特征等因素的制約,導致人們不能充分認識其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造成許多民間工藝日漸衰落。在傳統的媒體傳播模式下,民間藝術作品多旱現出靜態的展示,其藝術價值、工藝價值及動態的藝術創造過程很難被人了解,使作品與欣賞者之間缺乏有效地信息傳遞和溝通,導致人們對民間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認可度較低。例如漆器工藝,人們驚詫于它的古樸華美,但卻很少能充分了解它的具體工藝
6、特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等重要信息,導致對它認知的片而,從而導致漆器工藝的傳承危機。楊立川9(2016)認為,在新媒體逐漸成熟的今天,在傳播技術層而上,民間藝術可以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動畫技術來表現其生產的全過程,并輔以視聽技術進行講解,讓人們充分了解這一藝術類型的價值。而且張淑華,于鳳麗等10(2014)也提出可以通過新媒體的虛擬技術,對傳統民間工藝品的生產方式進行再現,同時利用網絡的互動性和交互性優勢,使參觀者能夠體驗和模擬民間藝術的加工過程,從而對傳統民間藝術的認識更加直接深入,充分發揮民間藝術的藝術感染力,來打動參觀者。三、新媒體在民間藝術傳播中的應用價值 沈葳11(2015)
7、認為,在民間藝術的傳播中,新媒體通過綜合多種信息要素和技術手段,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范圍、深度及精準度,實現信息的綜合性、針對性傳播,大大提高了民間藝術的傳播效率。而且李春霞12(2007)也有相同的觀點,認為自媒體為民間藝術作品展現自身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以及進行市場化推廣提供技術支持,真止做到在保護中發展,以發展促保護。四、結語在新媒體時代下,新的技術手段解決了民間藝術的傳播瓶頸,兩者的有效結合,從傳播途徑、傳播方式、傳播效果等方而大大推進了民間藝術的傳播效率,體現出重要的應用價值,為民間藝術乃至民間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現實途徑。新媒體不僅為民間藝術作品和民間文化的傳
8、承營造出良好的信息環境,也為新時期民間藝術的創作和發展營造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參考文獻1王蘭.民間藝術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傳播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4(16):48-49.2馬立行.數碼媒體技術在民間藝術傳播中的運用研究以潮州數碼博物館網站設計為例J.設計,2013(08):110-111.3張紹.新媒體時代下民間藝術保護與傳播的新思路J.美與時代(上),2014(02):32-33.4白曉霞.新媒體時代下民間藝術的視覺傳播形式探討J.藝術科技,2015,28(02):294.5向杰.新媒體技術應用于民間藝術思路初探以基于虛擬現實(VR)的云南民居建筑藝術展示傳播平臺開發項目為例J.戲劇之家,2018(01):132.6王璐婷.大眾傳播媒介對民間藝術傳播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6(15):187-188.7宗雯.大眾傳播媒介對民間藝術傳播的影響探析J.新聞戰線,2017(20):119-120.8黃尚茂,唐月.龍州民間藝術傳播及其對社會發展的意義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30(01):17-20.9楊立川. 通過民間藝術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 光明日報,2016-06-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體育健身行業私教課程訓練傷害免責合同
- 場房屋租賃合同
- 五人合伙合同協議書
- 建筑工程防水承包合同
- 建筑工程鋼筋采購合同
- 保險契約居間合同書
- 購物網站交易保障合同
- 臨建板房搭設施工合同
- 技術輔導合同協議書模板
- 提送車協議合同
- 神經生長因子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 2024年內蒙古中考地理生物試卷
- 小學畢業考試數學試卷附答案【b卷】
- 文獻檢索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寧夏醫科大學
- 2024年互聯網營銷師(直播銷售員)三級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化學實驗室能源消耗優化措施
- 江蘇省常州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中綜合測試數學試卷(蘇教版)
-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集體備課教材分析
- 中國人壽財產險培訓
- 漢字真有趣第一課時五年級下冊語文
- 2024-2030年中國馬養殖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