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鋼城第四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統編版高一必修下_第1頁
湖北省武漢市鋼城第四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統編版高一必修下_第2頁
湖北省武漢市鋼城第四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統編版高一必修下_第3頁
湖北省武漢市鋼城第四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統編版高一必修下_第4頁
湖北省武漢市鋼城第四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統編版高一必修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北省武漢市鋼城第四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 統編版高一必修下 鋼城四中20212022(下)期中考試卷 學科語文年級高一命題時間150分值150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 材料一: 敦煌學是目前世界上以地名學的國際顯學。為何敦煌如此特殊,能形成一門以其地名而命名的學科,而且成為世界關注、舉世聞名的學科? 敦煌引人關注是由其地位決定的,敦煌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特殊的歷史地位。漢唐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政治重心在西北,對外交往的通道主要就是絲綢之路。不論絲綢之路分幾條道路,但敦煌都是唯一不變

2、的吐納口,故而成為東西方文明交匯的樞紐。通過敦煌,來自異域的物種和文化傳到了中國,中國的絲織品、鋼鐵,以及精美的手工藝品,也經敦煌傳入天山南北和中亞,并經中亞遠播歐洲。 敦煌在絲綢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特殊地位,賦予敦煌以地名學的條件。能產生在世界上有廣泛影響的敦煌學,則主要緣于敦煌文獻的發現。1900年,道士王圓箓偶然發現了藏經洞,里面有中國中古時期的各類文獻6萬余卷。除了宗教文獻,還有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藝術、醫學等諸多方面的資料。 敦煌文獻有著不可替代的學術價值,這是因為中國的史學傳統是當代人基本上不修當代史,當后世修前代歷史時,主要利用前代留存下來的官方實錄等各種檔案文獻,史家對

3、這些檔案文獻進行提煉、考釋,并根據官方意識和史家個人的史德、史識進行取舍分析,再加上所處的位置及政治傾向的限制,還有史書體裁、體例和字數的局限等,可能大部分是提綱挈領的記述。如魏晉隋唐時的均田制,在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中,都是簡略的提綱,缺少具體內容,從而使史學界懷疑均田制是否實行。敦煌所發現的文獻,就是未經后世加工改造的原始文獻,其中有許多關于實行均田制的具體細節,如授田、退田、給田等。通過對這些文書的解讀研究,我們知道均田制確實實行了。 敦煌文獻包含范圍非常廣泛,被稱為“學術的海洋”、中國中古時期的“百科全書”。敦煌文獻在敦煌發現,也主要是敦煌的地域文獻,但它絕對不僅僅是敦煌的地方文獻,而

4、是全國的文獻,要跳出敦煌,放眼全國。還有中國以外的文獻,如梵文、敘利亞文、希伯來文等,反映了中國以外的歷史文化,是了解、研究世界歷史文化的絕好材料。 敦煌學成為以地名學的國際顯學,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即敦煌的石窟。這是“西夏學”“徽學”“吐魯番學”等無法可比的。莫高窟位于敦煌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從4世紀到14世紀,人們在這里連續開窟造像,形成了南北長1700余米來的石窟群。作為中國西部的邊郡敦煌,能夠產生如此宏偉的石窟藝術,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從漢代開始,尤其是魏晉時期中原文化在敦煌積淀,中西文化交流趨于繁榮。作為絲路“咽喉”,敦煌最先接觸到中亞、南亞、西亞及歐洲的文化

5、藝術,使佛教藝術與文化在這里落地生根。 敦煌藝術是佛教藝術,而佛教藝術源于印度、并經中亞傳入中國。所以,在敦煌石窟中必然會有許多印度、中亞藝術的痕跡。如莫高窟是建筑、壁畫、雕塑結合的產物,僅就壁畫的內容而言,它描繪了我國各民族、各階層的情況,如生產勞動、風俗禮儀、民族關系等。因此,法國人將敦煌壁畫稱為“墻壁上的圖書館”。敦煌石窟是佛教藝術的結晶,除了佛教,還有許多其他的內容,如敦煌壁畫上發現的玻璃器皿,表現了薩珊波斯的藝術風格,由此可以探討西亞地區玻璃器皿的制造工藝。 雖然敦煌藝術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晶,佛教藝術的源頭也在印度,但敦煌文化卻有獨特的地位。莫高窟的創始者樂僔是敦煌本地人,這就說明,

6、敦煌藝術也是中華民族固有文化的反映,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摘編自劉進寶敦煌學何以成為國際顯學) 材料二: 作為一個名詞或歷史概念的敦煌學,其內涵具有不確定性,每個使用者在遵守命名學原則的基礎上,都可以有自己的界定,每個讀者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可以見仁見智、人見人殊。一般意義上,敦煌學的內涵,當以千佛巖、榆林窟諸石窟之造型藝術與千佛洞所出諸隋唐以來的文獻為主,而爰及古長城殘垣、烽燧遺跡、所出簡牘,及高昌一帶之文物為輔。 敦煌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它不僅與其他相關學科部分地重疊交叉,而且各部類之間也存在著交叉重疊關系。季羨林先生在敦煌學大辭典的“敦煌學”詞條中,主要依據敦煌學的研究

7、對象,確定敦煌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學科”。李正宇則認為敦煌學“是包容了諸多單體學科,兼有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及意識形態科學的特殊學科”。 按現代學科分類,敦煌學研究對象的內容不僅涉及宗教、歷史、文學等文科的諸多學科,還涉及醫學、數學等自然科學的一些學科。所以,多科性或多學科交叉是敦煌學的本質特征。但是,敦煌學不是其所涉及十幾個學科的簡單綜合,更不是把它所涉及的十幾個學科的全部內容統統包攬收容,變成一個多種學科的聯合體,而是由各學科與敦煌有關的部分組成的新興交叉學科。 (摘編自郝春文關于敦煌學之命名、內涵、性質及定義的探索歷程)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8、 A.漢唐時期中國經濟重心在北方,絲綢之路是對外交往的通道,而敦煌則是其吐納口,成為東西方文明交匯的樞紐。 B.二十四史與資治通鑒)對均田制都只是簡略記述,而敦煌文獻則全面詳細地記載了均田制實行的各項具體措施。 C.敦煌藝術深受佛教影響,石窟藝術具有明顯的印度、中亞藝術的痕跡,而我國各民族的文化只能通過壁畫來了解。 D.敦煌學的內涵具有不確定性,對其界定更是見仁見智,如季羨林先生與李正宇先生有關敦煌學的定義就完全不同。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很多史實在史書中只是提綱挈領地記述,這和后代修前代史時受官方意識、個人史德、史書體 例以及字數限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關

9、。 B.中原文化的積淀、中西文化交流的繁榮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使敦煌出現了“西夏學”“徽學”“吐魯番學”等無法可比的石窟藝術。 C.敦煌石窟是佛教藝術的結晶,但在佛教這一主題之外,還有其他內容,如我們還可以通過壁畫上的玻璃器皿等研究佛教之外的內容。 D.后世研究敦煌學時,重視其石窟造型藝術、出土文獻、古長城殘垣、烽燧遺跡和高昌一帶的文物等,因為它們是敦煌學內涵的主體。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敦煌文獻獨特學術價值的一項是(3分)() A.敦煌文獻未經后世加工改造,是原始文獻。B.敦煌文獻在研究全國文化時具有參考意義。 C.敦煌地位特殊,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樞紐。D.敦煌文獻范圍廣泛,

10、可以了解研究世界文化。 4.請結合材料內容,給敦煌學下一個簡要定義。(4分) 答: 5.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6分) 答: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題。 蠶兒 陳忠實 學校里來了一位新老師。 他很年輕,穿一身列寧式制服,胸前兩排大紐扣,站在講臺上,笑著給我們介紹自己:“我姓蔣”說著,他轉過身,從粉筆盒兒里捏起一節粉筆,在木頭黑板上,端端正正寫下他的名字,說:“我叫蔣玉生。” 多新鮮啊!四十來個學生的小學,只有一位老師,稱呼中是不必掛上姓氏的。新老師自報姓名,無論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樹,摘了一抱最鮮最嫩的桑葉,

11、扔給風葫蘆,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來,嘴里咸膩膩的,一摸,擦出血了,燒疼燒疼的。我倆站在教室門口。 “臉上怎么弄破了?”他走到我跟前。 他牽著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這回該吃一頓教鞭了! 走進小房子,他從桌斗里翻出一團棉花,撕下一塊,纏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紅墨水一樣的東西,就往我的臉上涂抹。我感到傷口又扎又疼,心里卻有一種異樣的溫暖。他那按著我的頭頂的手使我想到母親按撫我的頭臉的感覺。 “怎么弄破的?”他問。 “上樹摘桑葉。”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葉做啥用?”他似乎很感興趣。 “喂蠶兒。”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興了,“你們養蠶干什么?” “給墨盒

12、兒做墊子。”我說的話又多了,“把蠶兒放在一個空盒里,它就網出一片薄絲來了。” “多有意思!”他高興了,“把大家的蠶養在一起,擱到我這里,課后咱們去摘桑葉,給同學們每人網一張絲片兒,鋪墨盒,你愿意嗎?” “好哇!”我高興地從椅子上跳下來。 于是,后晌,他領著我們滿山滿溝跑,采摘桑葉。有時候,他從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綠色液汁粘到褲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暉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紅。蔣老師領著我們,脫了衣服,跳進水里打潑剌,和我們打水仗。我們聯合起來,從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潑水。他舉起雙手,閉著眼睛,臉上流下一股股水來,佯裝著求饒的聲調,投降了 這天早晨,我和風葫蘆抱著桑葉,剛走進老師

13、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師坐在椅子上發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見我倆,輕聲說:“我對不起你們!”我莫名其妙,和風葫蘆對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幾條蠶!” 我和風葫蘆奔到竹籮子跟前,蠶少了!一指頭長的又肥又胖的蠶兒,再過幾天該網繭子了。可憎的老鼠! 三天之后,有兩三條蠶兒爬到竹籮沿兒上來,渾身金黃透亮,揚著頭,搖來擺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詩。風葫蘆高興地喊:“它要網繭兒咧!” 老師把他裝衣服的一個大紙盒拆開,我們幫著剪成小片,又用針線串綴成一個一個小方格,把那已經停食的蠶兒提到方格里。 我們把它吐出的絲兒壓平:它再網,我們再壓,強迫它在紙格里網出一張薄薄的絲片來 陸續又有一條一條的蠶兒爬上籮沿兒,

14、被我們提上網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鋪一張絲片兒了!”老師高興得按捺不住,像個小孩,“這是我教的頭一班學生養蠶網下的絲片兒,多有意義!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見你們了。” 第二天,早飯后,上第一節課了。他站在講臺上,卻忘了朝我們點頭還禮,一只手把粉筆盒兒也碰翻了。 我們擠進老師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著。 他的被卷和書籍,早已捆扎整齊。他站在桌邊,強笑著說:“我等不到絲片兒網成了。你們把蠶兒拿回家去吧!”說罷,他提起網兜,背上被卷。 后來才聽說,老師被調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級那兒了,說他把娃娃慣壞了!鄉村人看不慣這個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鬧,沒一點兒先生的架勢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個

15、春天,我在縣教育系統獎勵優秀教師的大會上,意外地碰到了蔣老師。我從日記本里給他取出一張絲片來。 “你真的給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驚了。 哪能呢?我告訴他,在我中學畢業以后,回到鄉間,也在那個小學里教書。第一個春天,我就和我的學生一起養蠶兒,網一張絲片,鋪到墨盒里,無論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帶著踏上社會的第一個春天的“情絲”。 老人把絲片接到手里,看著那一根一縷有條不紊的金黃的絲片,兩滴眼淚滴在上面 (有刪改) 6.下列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中“金黃透亮”、“爬”、“斯斯文文”等詞語描寫了蠶兒即將吐絲時的色澤、動作、情態,烘托出孩子們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好奇。

16、 B.小說對師生一起采桑養蠶的情節描寫得細膩而生動,傳達出師生共同勞動的喜悅,這對我產生巨大影響,多年以后,“我”也回到母校當上了老師。 C.年輕的蔣老師順應學生天性,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學生打成一片,深受學生喜愛,但有些村民對他并不認可。 D.老人兩滴眼淚滴在上面,透露出蔣老師對自己當年的教育理念沒有成功感到無奈、傷感和遺憾,現在遇到自己的學生,心中流露出一絲愧疚。 7.下列對文章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以時間為順序,將蔣老師與學生相處的一段短暫卻難忘的經歷娓娓道來,譜寫了一曲園丁贊歌。 B.小說著重運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

17、描寫,來表現蔣老師的獨特形象特點與教育方式。 C.小說語言細膩,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得蔣老師與我們養蠶的故事極富畫面感和表現力。 D.小說敘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是作者寫得有波瀾,如養蠶卻遭到老鼠的偷襲,與老師處得融洽老師卻被調走,情節起伏,引人入勝。 8.小說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答:9.小說以“蠶兒”作為標題,有何妙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貲產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

18、寶藏舉兵應魏公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后從密來京師,久之未知名。自請安輯山東,乃擢秘書丞,馳驛至黎陽。時李尚為密守,征與書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今君處必爭之地,不早自圖,則大事去矣!得書,遂定計歸。會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與裴矩走入關,隱太子引為洗馬。征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即位,拜諫議大夫,封鉅鹿縣男。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然俾彥博行

19、讓征。征見帝,頓首曰:“愿陛下俾臣為良臣,毋俾臣為忠臣。”帝曰:“忠、良異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龍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顯號,子孫傅承,流祚無疆;忠臣,己嬰禍誅,君陷昏惡,喪國夷家,只取空名。此其異也。”帝曰:“善。”貞觀三年,以秘書監參豫朝政。十年,為侍中。尚書省滯訟不決者,詔征平治。征不素習法,但存大體,處事以情,人人悅服。進左光祿大夫、鄭國公。多病,辭職,帝不肯。征懇請,數卻愈牢。乃拜特進,知門下省事,詔朝章國典,參議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無正寢,帝命輟小殿材為營構,五日畢,并賜素褥布被,以從其尚。令中郎將宿其第,動靜輒以聞,藥膳賜遺無算,中使者綴道。帝親

20、問疾,屏左右,語終日乃還。 (節選自新唐書魏征傳,有刪改) 注:隱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21、(3分)() A.鉅鹿縣男,屬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備行政職能,主要用來確定皇親、功臣世襲的政治名位和經濟權利。 B.頓首,指古代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頭也至地。在面見君王時,行頓首禮既是表尊敬,也有請罪之意。 C.尚書省,官僚機構名,由漢代皇帝的秘書機關尚書發展而來,是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機構,為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之一,下轄吏、禮、兵、刑、戶、工等六部。 D.特進,官名。始設于西漢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東漢至南北朝僅為加官,無實職,隋唐以后為散官。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

22、項是(3分)() A.魏征極具才華。他對各種書籍、學問都能融會貫通。魏王李密從元寶藏的來信中經常看到贊揚魏征的話,于是催人召來魏征,魏征進獻十條計策勸說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B.魏征眼光過人。他給當時李密部下李寫信并成功勸其歸附于唐,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天命歸于唐;二是自身處必爭之地,處境危險。 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權力斗爭中,李世民最終獲勝。他責備魏征事先離間他們兄弟關系,魏征卻坦言李建成招致失敗的原因就在于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D.魏征執法公允,為官清廉。他雖不熟悉律法,卻能堅持原則,按實情處理,大家都心悅誠服。雖身居高位,住宅卻連正室都沒有,還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為他建造正室。 1

23、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然俾彥博行讓征。 答:(2)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 答:14、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魏征有遠見?(3分) 答:(二)古代詩歌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15-16小題。 鐘山即事 王安石 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注第一首詩是王安石辭去相位退居金陵后所作。 15.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王安石的筆下,

24、“澗水”“竹”“花草”都是鮮活的,饒有風味。 B鐘山既充滿生機又幽深靜寂,詩人整天坐門口賞景,情趣高雅。 C詩人未直接寫杏花,而是通過春水、水中的倒影、雪側面表現。 D詩人采用了對比手法寫杏花,并不淺白直切,而是含蓄、生動。 16.兩首詩最主要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一文中告誡最高統治者,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修仁政,濟蒼生,他形象化地指出“,”,深刻地表明人民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必須審慎地對待,千萬不可輕忽。 (2)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25、。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為子路:,。 (3)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對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駁的兩句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借景,園林之最要者也。在古典園林造景中,借景是一種運用非常廣泛的裝飾手法。中國古代造園家把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的視景范圍中來,收無限_于有限空間之中,常常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還常將漏窗、空窗連續排列,沿墻組成_的花窗帶,應過而借院內、墻內、廊內的景色,使觀者游走其間,每換一窗,_會看到新景。原本孤立、靜止的景色

26、,透過一扇扇窗的引導呈現出流動而富有變化的形態,_衍生出新的復合意象,給人以意想不到的全新的美的享受這就是借景造境。通過借景,使園林不但增添了許多美景,天地萬物還與園林聯系在一起,形成一種更高層次的美感。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景觀.逶迤綿延.就.并且 B景觀.逶迤綿延.才.因而 C景致.連綿不絕.才.因而 D景致.連綿不絕.就.并且 19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造園家通過巧妙地用窗借景,使園林內外的不同風景構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 B造園家使園林內外的不同風景構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源自巧妙地用窗借景。 C園林內外的

27、不同風景構成了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源自造園家巧妙地用窗借景。 D園林內外的不同風景,通過造園家巧妙地用窗借景構成了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 20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有語病,請修改。(4分) 答:(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題。 中國山水畫與古代園林建筑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傳統山水畫中,畫面的主次關系是很講究的,如果喧賓奪主,畫面就會混亂、平板。因此,山水畫在構圖時,首先要_。 古典園林的整體布局也很講究建筑和空間的主從組合,通過對比實現主次分明、多樣統一的效果。 中國傳統山水畫最忌將主題和盤托出,主張以含蓄的方式來表達畫面的中心思想。把握好這

28、個火候,_非常重要。如元代王蒙所作長松仙館圖,畫面下方近水的巖石與長松交錯,在郁郁蔥蔥的崇山峻嶺中有兩處有藏有露的山居茅舍,傳達了“善藏者來始不露,善露者來始不藏”的意趣。 中國古典園林為表達園景意境的深邃,也會把某一景物通過山石、建筑、植物等遮掩一部分,使人看不到全貌,產生_。 2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答:22請用兩個否定句概括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特點。每句不超過10個字。(4分) 答: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作家畢淑敏說,幸福是個矜持的啞巴。遭遇時,它不會提前與你打招呼;錯失時,它不會為你留下一聲嘆息。把握幸福,我們要準備一雙明亮的眼睛,一顆善感的心。 (2)童話里說,一只小花狗從早到晚一直纏著媽媽找幸福,狗媽媽告訴小花狗,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狗變著法子在咬自己的尾巴,卻總也咬不到。 (3)李天華在歌中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訴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溫室里。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訴你: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