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調研報告(行業知識)_第1頁
城市規劃調研報告(行業知識)_第2頁
城市規劃調研報告(行業知識)_第3頁
城市規劃調研報告(行業知識)_第4頁
城市規劃調研報告(行業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基礎教育a一.居住區的定義二.調研目的三.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四.延伸研究目錄2基礎教育a城市居民的各種生活行為都是圍繞居住地展開,先解決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理活動需求,再通過工作、學習、交往、娛樂、健身、旅游等活動逐漸擴大生活圈,從居住組團、居住小區到居住區,從城市中心區到城市邊緣地帶,進而擴展到省內及國內外。因為居民的健身漫步、鄰里交往等活動大多在居住地開展,所以居住區景觀設計應考慮到各類使用人群的戶外生活,創造豐富多彩的活動空間。引言3基礎教育a1居住區的定義:按照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居住區按居住戶數或人口規模可分為居住區、小區、組團三級。各級標準控制規模,應符合表1.0.

2、3的規定。居住區1-1.6萬戶,3-5萬人;居住小區3-5千戶,1-1.5萬人;組團300-1000戶,1-3千人。要有齊全的配套,單體建筑不能稱為居住區。住宅小區也稱“居住小區”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支線(如河流)劃分,并不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住宅小區一般設置一整套可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層專業服務設施和管理機構。住宅小區就其個性而言有如下特點:1、規劃建設集中化,使用功能多樣化 2、樓宇結構整體化,公共設施系統化 3、產權多元化,管理復雜化城市規劃-居住區4基礎教育a2調研目的:(一)調查我國解放以來城市規劃、建設的實踐和問題。(二)通過到實地的調查,提高理論知識。(三)了解城

3、市居住小區居民的經濟發展水平、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物質技術條件以及氣候、地形和現狀等條件。 通過案例研究,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培養調研小組的調查研究與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不斷提高調研小組人員的規劃水平。 通過對在小區的實地調查,收集小區規劃的相關星系。熟悉居住區的規劃設計的基本手法,鞏固和加深對城市規劃原理以及對城市居住規劃設計規范的學習。研究先進小區的可借鑒之處,為以后我們做小區設計提供參照。城市規劃-居住區5基礎教育a同濟新村最早的樓宇建設于1954年,最新的建造于90年代初,毗鄰 同濟大學,文化氣息非常濃厚,教育配套資源豐富。6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3城市規劃-居住區區位同濟新村位于上

4、海中心城區東北部,地處黃浦江下游西北岸,與浦東新區隔江相望,西臨虹口區,北與寶山接壤楊浦區。同濟新村是同濟大學為了解決教師職工等住宿問題而在解放初期建造的一批住宅公房,最早的樓宇建設于1954年,最新的建造于90年代初,毗鄰同濟大學,文化氣息非常濃厚,整個社區規模較大,樓與樓之間的質量包括層高、材質、年代、樣式都有很大的不同,整個社區包括周邊的氛圍都比較適合居住。占地252畝(容積率為1.06,建筑密度為25%。建筑層數多層與低層結合,以多層為主。)7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3城市規劃-居住區地理位置同濟新村地處上海市楊浦區,東、南面靠彰武路,西臨四平路,北靠內環線高架路;新村位于內環線以內

5、,南距外灘約5公里,北距上海市副中心五角場約2公里;周圍距離上海市商務中心、家樂福超市、物美購物中心等商務服務設施都在2公里以內,毗鄰同濟聯合廣場。 8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3城市規劃-居住區周邊配套公交交通小區周邊交通便利,一公里內10個公交站,便于小區居民生活外出。9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3城市規劃-居住區周邊配套地鐵交通小區周邊交通便利,附近地鐵交通多,與公交交通更加便于小區軍民生活外出。10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3城市規劃-居住區周邊配套醫療衛生小區周邊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四平街道醫院、女子儷人醫院、華源大藥房等。11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3城市規劃-居住區周邊配套

6、教育資源小區周邊教育配套資源豐富中小學:鐵嶺中學、同濟小學、楊浦高級中學、楊浦初級中學等。大學:同濟大學、同濟大學中德學院、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等。12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3城市規劃-居住區總平面圖所屬區域:楊浦 鞍山小區地址:楊浦彰武路600號物業類別:住宅開 發 商:上海新控房地竣工時間:1989-01-01建筑類別:板樓 低層 多層環線位置:內環以內參考單價 住宅82215元/容 積 率:0.50綠 化 率:35%物 業 費:0.20元/平米月物業公司:同濟物業占地面積: 252畝建筑面積:28000平方米總戶數:350戶停車位:100個13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3城市規

7、劃-居住區規劃結構圖住宅與住宅之間呈行列式平行關系,一組組的行列形成了組團。公共設施點綴于各組團之間。組團小區配套公共綠地圖例:14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3城市規劃-居住區交通分析同濟新村為典型的行列式布局的工人小區,小區內道路均垂直或平行于小區邊界城市道路布置,道路分為三級。小區道路組團道路宅間道路主出入口圖例:15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3城市規劃-居住區停車分析小區道路組團道路停車道路小區主要是地面停車位,停車位一般設在小區地面停車位,也有部分車停在小區道路或者組團道路的行車道一側,在道路通暢的情況下解決了停車問題。但是嚴重影響步行系統。導致人車流線交叉。圖例:16基礎教育a調研對

8、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小區出入口分析小區主入口小區次入口317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綠化分析小區公共空間包括公共設施、道路以及公共綠地,公共設施除去區位等因素可分析處較少。而行列式小區中,道路與公共綠地共同形成的公共空間卻具有較大分析價值,所以我們把調查重點放在小區道路與綠地所共同形成的公共空間,在這個方面我們選取了四個空間節點,分別屬于道路綠化、組團綠化、宅間綠化,通過剖面研究空間特點并且考察人的實際公共生活來評價這些公共空間的品質,建立人的公共活動和公共空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我們也對小區內三塊最重要的小區級綠地公共綠地、組團進行了考察,它們構成了小區中人流最活動最活

9、躍的中心地帶。 123451.公共綠地 2.宅間綠地 3.工會綠地 4、5.組團綠地318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綠化分析主干道綠化319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綠化分析位于小區主入口干道上,也是小區的中心主干道。剖面空間層次關系由西至東依次表現為三層建筑-公共休息區-步行道-隔離綠化-車行道-步行道-工會俱樂部綠地。 主干道綠化320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綠化分析次干道綠化321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綠化分析次干道綠化小區次級道路上,所以這個節點的綠化兼有組團間交流的作用。尺度較小,道路南北側均設置兼做車行隔離的公共

10、綠地,剖面的空間層次由南至北依次為六層建筑-宅間綠地-步行道-隔離綠化-車行道-隔離綠化-步行道-宅間綠地。322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綠化分析組團綠化323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綠化分析組團綠化小區東側的組團內,組團內三面建筑與一面圍墻圍合成公共空間,利于公共活動。這種形式的組團在同濟新村內是單例,在當年屬于小區內檔次較高的居住環境。剖面空間層次由北至南依次為三層建筑-宅前院落-步行道-組團綠地-步行道-宅前 院落-三層建筑。324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綠化分析宅間綠化325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綠化分析宅間綠化

11、宅間院落(宅間綠化)是小區最普遍的公共空間,宅間綠化的布置形成類似里弄支弄的半私密空間。剖面表現出的空間層次由南至北依次表現為三層建筑-宅間院落-步行道-宅間院落-三層建筑,以步行道向兩側形成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的空間層次,且空間尺度好。相鄰院落間沒有明確的墻隔,院落和步行道也只是用一道灌木相隔。步行道向兩側院落的關系是很通透的。這就形成了密切的街坊關系。326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綠化分析公共綠地327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綠化分析工會綠地工會綠地和公共綠地位于小區中心地帶,但是相對于公共綠地采用園林式規劃,有豐富的小徑、亭廊、樹木以及健身和娛樂場所,

12、老人和孩子在這里有豐富的活動設施。規劃兩個特色不同的綠地恐怕也是為了承擔對公共生活不同的服務作用。328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公共設施分布圖學校圖例:幼兒園工會俱樂部同濟迎賓館規劃停車位沿街商店由于北面臨高架,小區的公共設施與商鋪主要設在南半部分,也造成了北面公共空間活力較弱的狀況。329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小區配套同濟小學同濟小學創建于1952年,原名四平路第二小學,2001年5月更名為同濟小學。地處同濟新村內。現占地面積8.8畝,有20個教學班,在編教職工59名,其中小學高級教師占57.6%,本科學歷教師占74.1%。在同濟新村綠樹濃蔭的映襯下在家

13、庭文化背景的熏陶下,該校別有一番濃濃的書香氣息。330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小區配套同濟大學幼兒園同濟大學幼兒園隸屬于同濟大學。始建于1953年,1989年學校投資130多萬元建造成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教學樓美觀大方,新穎別致、教室、活動室、娃娃餐廳、舞蹈房,設計合理,設施較為完善,同濟大學幼兒園被評為國家級建筑設計二等獎。室內每班配有冷暖空調,室外有嬉水池,新穎的塑膠場地及大型運動器械,是一所具有現代化設施和幼教特色的新型幼兒園。331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樹穴332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花壇333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

14、規劃-居住區鋪地334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座椅335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自行車棚336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廣告牌337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垃圾分類338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小區配套老年人活動中心339基礎教育a同濟新村的典型住宅建設時間表及套型面積特點表2I同濟新村典型住宅建設年表(表格來源:作者根據同濟大學檔案館資料整理總結)建設年代住宅名稱住宅樓數量套均面積(平方米)1953 新字樓4 11561955 教工宿舍村一樓4 61791955 教工宿舍村三樓1955 教工宿舍村四樓19

15、57 同字樓與濟字樓丁種宿舍(6戶8 23 418戶)乙種丙種1957 同字樓(同32-33樓)1957 同字樓(48戶)(同甲28-31、同甲14、同甲3)1960 同乙樓3 55341975 74年教工宿舍2 37581981 職工住宅(80-I型) 5 53141982 八一年住宅(套用80年圖紙) 7 53141984 83一I型住宅3 51891985 同濟商店及住宅1 32873城市規劃-居住區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同濟新村小區分析1986 專家宿舍兩室戶2 5961987 同濟大學教工三類住宅(38m2) 1 5841987 專家樓一室戶l 271987 83一兒型教工住宅(鴛鴦樓)

16、2 2525199l 教工住宅(83一l型) 5 5189199l 教工住宅(89一I型) 5521994 新字樓(舊的已拆除) 6 51041995 93型教工住宅3 54031997 95型教工住宅3 544840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戶型分析3同濟新村目前現有住宅1798萬平方米,建設年代從1953年陸續持續到1995年,40年問共建成住宅132棟(其中截至2000年,其中20棟已被拆除,并在原址上興建新住宅),住宅套型種類不少于51種,其中面積最大的村樓62平方米戶(套內面積),面積最小的鴛鴦樓26平方米戶(套內面積),套型模式以中小套型為主。(圖為部分戶型圖)41

17、基礎教育a調研對象同濟新村城市規劃-居住區功能要求的變化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摘自董璁 同濟新村中小套型住宅設計研究論文同濟新村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為同濟大學教職工,尤其是青年教師解決住宅問題的特殊定位,導致了其住宅套型設計以中小套型為主,從1952年開始規劃建設,毗彰武路作為新村主要入口,后經50年代中后期直至90年代的陸續發展建設,基地不斷向北、向東擴展,形成,中山北一路、四平路、彰武路包圍下的完整社區。并且,規劃初期所預留的較為充足的住宅建設用地保證了同濟新村近50年的持續建設,使之具有了形式各異的住宅空間和套型模式,同濟新村建設的歷史延續性是寶貴的財富,是所有在特定時l日J階段建造的住宅

18、區和新建的住宅小區所無法比擬的。 3居住模式和居住主體的變化導致了對于居住功能要求的變化。同濟新村的居住功能開始向兩個方向發展:對于同濟新村的常住戶,尤其是老年居民來說,其住宅主要以中套型為主,居住的便利性與舒適性是首要的方面。相比較于新開發的住宅小區,同濟新村的套型廚衛面積較小,多在34平方米,并且每戶只有一個衛生間。同時,各功能空間布置過于緊湊,除九十年代以后建設的住宅和村樓外,大部分套型并沒有適合家庭起居的空間,即真正意義上的“廳”。而對于暫住人口而言,套型面積的大小與租金直接相關,他們往往樂于選擇小套型承租或者是幾個人合租一套住宅。對于合租者來說,五十年代住宅設計中“不合理使用”的弊病再一次出現,一套住宅中有限的廚衛空間和私密性重新成為困擾租房者的主要問題。同濟新村現有住宅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改善與提高居住條件,完善住宅空間;更重要的是應充分發揮其中小套型的優勢,正確的功能定位,做到服務對象的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