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正常新生兒護理_第1頁
第十三章正常新生兒護理_第2頁
第十三章正常新生兒護理_第3頁
第十三章正常新生兒護理_第4頁
第十三章正常新生兒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三章正常新生兒護理學習目標記住新生兒的定義能說出新生兒的分類記住正常足月兒的定義了解正常足月兒的外觀特點、生理特點記住新生兒的評分方法能夠在臨床上熟練使用新生兒的評分記住新生兒的幾種特殊生理現象及其護理要點記住正常新生兒的護理 第1節 新生兒評分 一、新生兒概述從出生至滿28天的嬰兒,稱為新生兒。出生后7天內的新生兒又稱為早期新生兒。他既是胎兒的延續,也是人類發育的基礎階段。凡胎齡在28周至生后一周的胎兒和新生兒,我們統稱為圍產兒。圍產兒是新生兒中發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階段,為此一般把圍產兒死亡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婦幼衛生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要作好胎兒和新生兒的衛生保健及醫療護理工

2、作,以期獲得優質后代。 新生兒的分類 1、根據胎齡分類 足月兒:指胎齡37周至42足周(260293天)的新生兒;早產兒:指胎齡28周至37 足周(196259天)的新生兒;過期產兒:指胎齡42周(294天)以上的新生兒。 2、根據出生體重分類 低出生體重兒(LBW):指初生1小時內體重不足 2500g者,其中大多數為早產兒和小于胎齡兒。凡體重不足1500g又稱極低出生體重兒(VLBW),不足1000g者稱超低出生體重兒(VVLBW)或微小兒(tiny baby);正常體重兒:指出生體重為 25003999g的新生兒;巨大兒:指出生體重超過4000g的新生兒,包括正常和有疾病者。 新生兒的分類

3、 3、根據體重和胎齡的關系分類 小于胎齡兒(SGA):指出生體重在同胎齡兒平均體重的第10百分位數以下的嬰兒,有早產、足月、過期小于胎齡兒之分;適于胎齡兒(AGA):指出生體重在同胎齡兒平均體重第1090百分位數者;大于胎齡兒(LGA):指出生體重在同胎齡兒平均體重第90百分位數以上的嬰兒。4、高危兒(high risk infant)指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監護的新生兒。以下情況我們可將其列為高危兒:母親有病史;異常分娩史;出生時異常。二、新生兒評分 (一)概念 新生兒評分又稱阿氏評分(即Apgar評分),是孩子出生后立即檢查他身體狀況的標準評估方法。在孩子出生1分鐘和5分種后

4、給孩子進行5項檢查心率、呼吸、肌肉張力、反射應激性和皮膚顏色,每項打0、1或2分,總分10分。(二)臨床應用 Apgar評分是目前臨床上通用的一種簡易的評價新生兒窒息程度的方法。評分越高,表示窒息程度越低,03分為重度窒息,47分為輕度窒息,810分為正常。生后1分鐘評分可區別窒息程度,5分鐘以后評分則有利于預后的判斷。對窒息兒經即刻處理后必須于出生后5分鐘給予再評分,如5分鐘后評分仍低于6分者,則影響神經系統可能性較大,預后較差。(三)造成Apgar評分低下的常見因素 1、孕母因素2、分娩因素 3、胎兒因素小結 Apgar評分是指胎兒出生后立即檢查他身體狀況的標準的評估方法,我們通過觀察5個

5、指標來進行。Apgar評分作為臨床上評價新生兒窒息程度的簡易和常用方法,其在臨床上的應用相當普遍,它使我們對新生兒的一般情況、窒息程度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對我們的進一步治療、護理和預后的判斷均有幫助。但是要指出的是該評分并不是臨床上決定是否要復蘇的指標。希望大家通過學習能夠掌握評分的標準。第2節 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 新生兒在新生兒期會出現幾種特殊的生理現象,但是這些現象都只是暫時的,他們并不是病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都會逐漸的消失。常見的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有生理性黃疸、螳螂子和馬牙、新生兒月經、生理性體重下降、脫水熱、乳腺腫大、新生兒包莖等。生理性黃疸 黃疸是新生兒期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

6、年長兒或成人出現黃疸都是病理現象,新生兒則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黃疸:大部分新生兒在生后23天皮膚或/和粘膜出現黃染,全身情況良好,無其他病態,持續約12周消退者.一、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發生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有關。1膽紅素產生相對過多 2膽紅素與白蛋白聯結運送的能力不足 3肝細胞攝取非結合膽紅素的能力差 4肝臟系統發育不成熟 5腸肝循環增加 二、臨床表現 生理性黃疸大多在生后23日出現,第45日最明顯,多在生后1014日內消退,早產兒可延遲至第34周消退。黃疸先見于面、頸,然后可遍及軀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黃色,鞏膜可有輕度黃染,但手心足底不黃。除黃疸外,小兒

7、全身健康情況良好,不伴有其他臨床癥狀,無貧血,肝功能正常,不發生核黃疸,大小便顏色正常,血中未結合膽紅素升高。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可略延遲12d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可延至34周。 三、實驗室檢查1.正常新生兒臍血膽紅素最高約51.3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達高峰,一般不超過171205mol/L(10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6.5mol/L(15mg/dl),以后逐漸恢復。2.凡登白試驗呈間接反應。尿中膽紅素陰性,糞內膽色素增多。四、延遲消退的原因和處理1母親產前用藥2產程中有窒息、缺氧3分娩時損傷出血,使膽紅素產生增加4產后受凍、饑餓 四、延

8、遲消退的原因和處理 為了預防新生兒發生高膽紅素血癥,孕母產前用藥要慎重,能不用的藥物盡量不用;分娩過程中嚴密監護,以免胎兒發生窒息和產傷;生后注意保持新生兒體溫,適當提早喂養。若已發生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除病因治療外,可應用光療、血漿或白蛋白等治療。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黃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療。但遇黃疸較重時,應予光療并作進一步檢查,以防夾雜病理性黃疸。五、生理性黃疸的護理 1輕度黃染的嬰兒護理 (1)輕度黃染一般認為與母乳喂養有關(即缺乏母乳性黃疸)。多發生在嬰兒出生后34天,持續時間約10天。多見于因每天哺乳次數較少的初產婦。此時我們應該鼓勵母親增加哺乳的次數。人工喂乳時注意觀察嬰兒吸吮是否

9、有效。1輕度黃染的嬰兒護理(2) 加強嬰兒皮膚的護理,著重是臍部和臀部的護理。如每日給嬰兒洗澡時要特別注意腋下及頸部有無膿皰瘡發生;臍部每天用75%酒精棉簽涂擦,有滲血或滲液時處理后用小口罩罩好臍部加以保護,保持干燥;每4小時換1次尿布,若出現尿布疹時,則2h更換1次,以阻斷細菌的侵入途徑,防止引起敗血癥。(3)保持室內適應的溫度與濕度,每日開窗進行有效通風,保持空氣新鮮。2中度及重度的黃染嬰兒護理 對于中度及重度黃疸主要采取藍光治療,也可以采取中藥治療。藍光治療可使嬰兒血中間接膽紅素經光照氧化分解成水溶性一氧化膽紅素,易于從膽汁及尿液排出,是目前中度及重度黃疸的有效治療方法。一般采用波長42

10、0470nm的藍色熒光燈最為有效,光亮度約160320W為宜,燈管與皮膚距離為3350cm。使用藍光箱時注意(1)觀察一般情況(患兒的診斷、日齡、體重、膽紅素檢查結果、黃疸的范圍和程度、生命體征、精神反應等);(2)一般來說藍光箱溫度在3032,相對濕度在55%65%時才能使用。因此在夏天就要注意散熱,冬天則要注意保暖;(3)將嬰兒置入光療箱時要給嬰兒戴上黑眼罩,以防損傷視網膜;脫去嬰兒衣褲,全身裸露,生殖器用黑色兜檔布包裹;(4)在光療期間每24h監測生命體征1次,尤其注意嬰兒的體溫變化。體溫應控制在3637.5之間,并隨時注意保持箱內適應的溫度與濕度。若光療時體溫上升超過38.5時要暫停光

11、療,經處理體溫恢復正常后再繼續治療;使用藍光箱時注意(5)保證充足的水分,藍光箱內的熱量使嬰兒體內水分大量蒸發,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嬰兒就易出現煩躁不安及脫水熱,而母乳中含水分,所以要勤喂母乳,使嬰兒蒸發的水分能夠得到及時的補充;(6)嚴密觀察病情,光療前后及光療期間要監測血清膽紅素的變化,以判斷療效。光療過程要注意觀察患兒的精神反應及生命體征;皮膚有無發紅、干燥、皮疹;注意黃疸的部位、程度及其變化;大小便顏色與性狀;有無呼吸暫停、煩躁嗜睡、發熱、腹脹、嘔吐、驚悸等;注意吸吮能力、哭聲變化等。若有異常必須及時與醫師聯系,以便檢查原因,及時進行處理;使用藍光箱時注意(7)對于煩躁的嬰兒采取一些必

12、要的保護措施,如嬰兒煩躁腳亂蹬時,用紗布把足跟包好,以免腳后跟蹭破,增加感染的機會;(8)光療的總時間按醫囑進行,一般光照1224h可使血清膽紅素下降,血清膽紅素171mol/L(10mg/dl)時停止光療。出箱時檢查嬰兒全身皮膚的完整性,再著衣,除眼罩,抱回病床,并記錄;(9) 藍光治療完畢,關好電源,拔出電源插座,將濕化器水箱內水倒盡,光箱及有機玻璃罩要用含氯消毒劑進行終末處理。 螳螂子和馬牙 新生兒及乳兒口腔頰部有堅厚的脂肪層,叫頰脂體。這種結構有利于吸牢乳頭,有利于吸吮動作的進行。有的新生兒生來兩塊頰脂體較大,通過吸吮鍛煉后,就更發達而向口腔突出,即所謂的螳螂子。隨著小兒長大,頰脂體會

13、逐漸消失。新生兒上腭中線和齒齦切緣上常出現黃白色小斑點,系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積留所致,類似牙齒組織,稱為上皮珠,俗稱馬牙。螳螂子和馬牙的護理 螳螂子、馬牙實際上是牙齒的奠基者,是無生命的東西,可自行慢慢消失,而且小兒無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因此家長無須擔心該如何處理,更不能強行割螳螂子和擦破馬牙,這樣容易引起嚴重感染,導致敗血癥,危及嬰兒生命。 新生兒月經 有些女性新生兒生后一周內,可出現大陰唇輕度腫脹,或陰道流出少量粘液及血性分泌物,稱之為“新生兒月經”。 新生兒月經是由于母親體內雌性激素在孕期經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而生后突然中斷導致,是新生兒早期的生理現象之一,一般23日即消失,不必作任

14、何處理。但如同時有新生兒出血癥、陰道出血量過多時,則應前往醫院就診。 生理性體重下降 新生兒在出生一周內往往有體重減輕的現象,這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可不必擔心。主要是因為嬰兒出生后不能立即進食,或因吸吮能力比較弱,進食量少,再加上胎糞的排出,尿液、汗液的分泌,以及由呼吸和皮膚排出的肉眼看不到的水分等的喪失,造成新生兒暫時性的體重下降,到第34天體重的減輕可累積達出生時體重的69,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 生理性體重下降的護理 體重下降程度及恢復速度,與開始喂奶時間及進入量是否充足有關。一般于生后710天又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如果10天后仍未恢復到出生時體重,則要尋找原因,是否因為哺乳量不夠

15、充足,牛奶沖調濃度不符合標準,或有無疾病等。正常情況下,前半年每月平均增長600900克,后半年每月平均增長300500克。45個月時體重增至出生時的2倍(6000克),一周歲時增至3倍(9000克)。脫水熱 有的新生兒于生后23天,由于母乳不足、進入液體量又少,或因包裹過暖、用熱水袋保暖過度,體溫可突然上升達3940。但一般情況尚好,去除熱水袋,松解包裹,口服或靜脈補液,體溫立即下降,一切恢復正常即為脫水熱。 孩子常煩躁不安或啼哭,無感染中毒癥狀,體重可下降,前囟稍凹陷,口唇粘膜干燥,皮膚彈性較差,尿量減少,查體及實驗室檢查未發現其他疾病,供給足量水分后體溫迅速下降。脫水熱的護理 新生兒脫水

16、熱在天氣干燥和炎熱的季節發病率較高。若給孩子保暖不當,人為地給孩子創造高溫環境,也同樣可引起脫水熱。其處理方法: 1.開窗通風,改善環境。 2.散包。 3.補充水分。(白開水.奶都可,最好是溫水。) 4.半小時后重新測體溫。 母乳不足時,要增加對乳房的吸吮,吸吮得多,母乳就下得快。以上方法可預防新生兒脫水熱的發生。乳腺腫大 新生兒由于受母親體內雌性激素、孕激素、生乳素和催產素的影響,部分新生兒無論男女都可出現乳房腫脹,有的還會分泌乳汁。此時的乳房腫脹不是病態,家長不必害怕,一般過23周,這種現象就會逐漸消失,個別小兒也有延遲到23個月的,但終歸會消失的,千萬不要擠乳頭。一般不必特殊處理,不可擠

17、壓以防繼發感染,約在生后2-3周消退。 新生兒包莖 小兒初生時,包皮與陰莖頭間都有粘連,使包皮不能上翻,看不見尿道口及陰莖頭,這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不必害怕或去醫院求治。在生后23年內,隨著陰莖和陰莖頭的生長發育,以及陰莖的勃起,包皮與陰莖間粘連部分逐漸被吸收,包皮就能上翻,露出陰莖頭和尿道口,包莖消失,不需手術治療。小結 新生兒在新生兒期會出現幾種特殊的生理現象,但是這些現象都只是暫時的,他們并不是病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都會逐漸的消失。通過本節的學習,要求同學們對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有所了解,并且掌握他們的臨床特點,診斷要點以及護理常識。第3節 正常新生兒的護理正常足月兒(no

18、rmal fullterm infant)是指胎齡滿3742周出生,體重在2500g以上,無任何疾病和畸形的活產嬰兒。一、正常足月兒的外觀特點 正常足月兒的體重在2500g以上(平均約3000g),身長在47cm以上(平均約50cm),哭聲響亮,肌肉有一定張力,四肢屈曲,皮下脂肪豐滿,皮膚紅潤,胎毛少,耳殼軟骨發育良好,指甲達到或超過指尖,乳暈清楚,乳頭突起,乳房可捫到結節,整個足底有較深的足紋,男嬰睪丸下降,女嬰大陰唇覆蓋小陰唇。二、正常足月兒的生理特點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體溫調節熱能、水和電解質需要量二、正常足月兒的生理特點10.常見的幾種特殊生理狀態

19、(1)生理性體重下降(2)生理性黃疸(3)乳腺腫大 (4)口腔內改變 (5)假月經 三、足月兒護理 常見護理診斷 1有體溫改變的危險 與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有關。 2有窒息的危險 與新生兒易發生嗆奶、嘔吐有關。 3有感染的危險 與新生兒免疫功能不足及皮膚粘膜屏障功能低下有關。護理措施 1維持新生兒的體溫穩定 (1)新生兒應放置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朝南區域,室內最好有空調和空氣凈化設備,保持室內合適的溫度和濕度。一般足月兒在穿衣、蓋被的情況下,室溫維持在2224、相對濕度在5565%。新生兒每張床位最好擁有2.5m2空間,床間距為60cm以上。 (2)除保持適宜的室溫外,新生兒出生后

20、就應注意保暖,應用溫暖的消毒巾擦干身上的羊水,并放入暖包。對體溫過低者可采用不同的保暖措施,例如用熱水袋、添加包被、頭戴絨布帽、母體胸前懷抱和母親“袋鼠”懷抱保暖等,有條件的可置于暖箱中。使用暖箱時要注意:按嬰兒出生體重及日齡大小決定暖箱溫度。體重愈輕、日齡愈小,箱溫愈高。暖箱應在使用前預熱到需要溫度,并逐漸調節,不能在短時間內使箱溫急劇升降。作用溫度才是真正的環境溫度。箱內相對濕度應維持在5055%之間。出箱前宜逐步降低箱溫,過度到穿衣,并在身旁加暖瓶。新生兒如果能保持體溫36.5,就可以出箱。2. 保持呼吸道通暢(1)新生兒娩出后、開始呼吸前,及時清除口腔、鼻腔的粘液及羊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引起窒息。(2)喂奶后將新生兒抱起,輕拍其背部,新生兒取側臥位或平臥頭偏向一側;如果有嘔吐,患兒可給予頭高腳低位。 (3)經常檢查鼻腔是否通暢,及時清除嘔吐物、分泌物。避免物品阻擋新生兒口、鼻或壓迫其胸部。(4)保持新生兒于舒適、安全的體位。如仰臥時,避免頸部前屈或過度后仰;俯臥時,頭偏向一側,專人守護,防止窒息。 3預防感染(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原則,完善清洗設施(2)做好臍部護理 (3)做好五官的護理 (4)做好皮膚護理 (5)做好預防接種 4. 合理喂養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