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_T1630-2019 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_第1頁
DB11_T1630-2019 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_第2頁
DB11_T1630-2019 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_第3頁
DB11_T1630-2019 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_第4頁
DB11_T1630-2019 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京市地方標準DB編 號 :DB 11/T 16302019京津冀統一備案號:J147182019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of urban utility tunnel Engineering(京津冀區域協同工程建設標準)2019-04-01 發布2019-07-01 實施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北 京 市 市 場 監 督 管 理 局聯合發布北 京 市 地 方 標 準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of

2、 urban utility tunnel Engineering編 號 :DB 11/T 16302019京津冀統一備案號:J147182019主編單位: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京投城市管廊投資有限公司天津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總隊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批準部門: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施行日期:2019 年 7 月 1 日2019北 京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關于同意 PAGE 3 PAGE 4發布首部工程建設類京津冀區域同地方標準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質量 驗收規范的通知京建發

3、2019215 號各區住房城鄉建設委,東城、西城區住房城市建設委,各集團總公司,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由我委聯合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中國建筑一局(集團) 有限公司主編的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已經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共同批準發布,編號為 DB11/T 1630-2019,發布日期為 2019 年4 月 1 日,實施日期為 2019 年 7 月 1 日。該標準為京津冀區域協同工程建設標準,適合京津冀三地共同使用,統一了京津冀三地綜合管廊施工技術要求和驗收標準,對推動工程建設標準領域京津冀協

4、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該標準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負責管理,由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該標準 文 本 可 登 陸 北 京 市 市 場 監 督 管 理 局 網 站( )、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站()查詢。特此通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2019 年 5 月 9 日干混料復合保溫板應用技術規程等 58 項推薦性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備案的函建標實函2019146 號河北、內蒙古、遼寧、浙江、山東、河南、湖北、廣東、四川、陜西、甘肅省(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北京、上海、重慶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河北等省(區、市)關于申請備案的函(冀建標

5、函201917 號)等函收悉。經研究,同意以下 58 項推薦性地方標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備案(見附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2019 年 6 月 28 日 PAGE 5 PAGE 6附件:序號備案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代替標準號批準日期實施日期1J10893-2019DB11/T 385-2019預拌混凝土質量管理規程DB11/385-20112019-3-262019-7-12J11006-2019DB11/T 461-2019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規程DB11/T 461-20102019-3-262019-7-13J14689-2019DB11/T 1628

6、-2019鋼管混凝土頂升法施工技術規程2019-3-262019-7-14J14690-2019DB11/T 1629-2019投標施工組織設計編制規程2019-3-262019-7-15J14718-2019DB11/T 1630-2019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2019-4-12019-7-1DB11/T 1630 -2019DB11/T 1630-2019前 言為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促進城市工程建設高質量發展,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牽頭,會同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組織相關單位,

7、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國內相關標準,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本規范。本規范是京津冀區域協同工程建設標準,按照京津冀三地互認共享的原則,由三地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分別組織實施。本規范根據原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印發 2017 年北京市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京質監發20172 號)制定, 主要技術內容包括: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施工測量;5. 地基與基礎;6.現澆混凝土綜合管廊結構;7.裝配式綜合管廊結構; 8.蓋挖法;9.淺埋暗挖法;10.礦山法;11.盾構法;12.TBM 法;13.預制頂推法;14.附屬構筑物;15.防水工程;16.監控量測;

8、17.機電設備安裝;18.監控報警及智慧管理系統;19.季節性施工。本規范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和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管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歸口并負責組織實施, 由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寄送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西四環南路 52 號,郵政編碼:100161,E-mail: HYPERLINK mailto: ,電話。本規范主編單位: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PAGE 17 PAGE 18北京京投

9、城市管廊投資有限公司天津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總隊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本規范參編單位: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團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團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東方雨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中泰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團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賽瑞斯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常興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遼寧固多金金

10、屬制造有限公司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土大地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本規范主要起草人員:薛 剛曹 光陳 瑋張 軍魏吉祥劉海爭宋文波歐陽康淼高春雷強萬明鞏玉靜李金元周大偉張艷秋游大江毋明飛油新華張惠麗許 寧吳寶振耿 越陳 浩杜景明鄧美龍任書華徐桂珍張 浡姜 明侯良潔史金棟臺啟民劉旭東平曉林張旭光袁立剛李小利李松岷費秀春孟慶禮王文正韓雪剛所立新毛 杰胡京波湯德蕓朱保山阮漢祥張 焱王長軍王 磊孫 旭王德坤谷 明張天宇黃 健李慶斌商冬凡盧 明郝貴強高騰野石曉娜本規范主要審查人員:錢增志雷麗英李躍飛焦長春田鳳蘭孟 霞高 杰郭理修趙會超米分平齊占國劉宏宇目 次1總則12術語23基本規定 43.1施工 43.2

11、驗收 64施工測量 84.1一般規定 84.2控制測量 104.3定向測量 104.4平面測量 134.5高程測量 185地基與基礎 205.1一般規定 205.2基坑支護 205.3基坑開挖 215.4地基處理 225.5基坑回填 225.6質量驗收標準 236現澆混凝土綜合管廊結構 366.1一般規定 366.2模板分項工程 366.3鋼筋分項工程 376.4混凝土分項工程 376.5現澆結構分項工程 396.6質量驗收標準 407裝配式綜合管廊結構 527.1一般規定 527.2構件運輸 527.3進場檢查與堆放 527.4安裝與連接 537.5質量驗收標準 568蓋挖法598.1一般規

12、定 598.2支護體系 598.3蓋板體系 618.4土石方工程 628.5質量驗收標準 629淺埋暗挖法 669.1一般規定 669.2豎井 669.3地層超前支護及加固 679.4土方開挖 689.5初期支護 689.6二次襯砌 699.7地下施工作業環境 699.8質量驗收標準 7010礦山法 8410.1一般規定8410.2洞口、明洞與淺埋段工程 8410.3巖體(洞身)開挖8410.4初期支護8510.5二次襯砌8510.6質量驗收標準8611盾構法9011.1一般規定9011.2工作井9111.3盾構掘進9111.4管片拼裝9211.5同步注漿9311.6質量驗收標準 9312TB

13、M 法 10112.1一般規定10112.2TBM 施工工作井10112.3TBM 始發及掘進10212.4非管片支護隧道支護10212.5管片支護隧道10312.6質量驗收標準10313預制頂推法10513.1一般規定10513.2工作井10513.3后背及后背墻10513.4頂推施工10613.5管廊頂進10813.6質量驗收標準10814附屬構筑物11114.1一般規定11114.2各類孔口11114.3質量驗收標準11215防水工程 11415.1一般規定11415.2現澆混凝土綜合管廊結構 11415.3裝配式混凝土綜合管廊結構 11815.4淺埋暗挖法11915.5預制頂推法122

14、15.6盾構法12415.7礦山法12515.8TBM 法12715.9防水層施工12715.10質量驗收標準 12916監控量測 13816.1一般規定13816.2明(蓋)挖法監控量測13816.3淺埋暗挖法施工監控量測 13916.4盾構法施工監控量測14016.5預制頂推法監控量測14116.6礦山法施工監控量測14116.7 TBM 法施工監控量測14116.8監測報警14216.9監測成果14317機電設備安裝14417.1一般規定14417.2支吊架系統14417.3通風系統14517.4供電系統14517.5照明系統14717.6給水排水系統14817.7消防系統14817.8

15、標識系統14917.9質量驗收標準14918監控報警及智慧管理系統16218.1一般規定16218.2監控系統16218.3火災報警系統16318.4智慧管理系統16318.5質量驗收標準16519季節性施工17319.1一般規定17319.2冬期施工17319.3高溫施工17519.4雨期施工175附錄 A 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176附錄 B城市綜合管廊工程的分部分項工程劃分及工程代號 177附錄 C 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183附錄 D 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184附錄 E 分部(子分部)工程質量驗收記錄 185附錄 F 單位(子單位)工程質量竣工驗收記錄 186附錄 G 測量技術要求及監測

16、項目203本規范用詞說明212引用標準名錄 213附:條文說明 217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 12Terms 23Basic Requirements43.1Construction 43.2Acceptance 64Construction Survey 84.1General Requirements 84.2Control Survey 104.3Orientation Survey 104.4Plane Survey 134.5Vertical Survey 185Ground and Foundation 205.1General Requiremen

17、ts 205.2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205.3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215.4Foundation Rreatment 225.5Foundation Pit Backfilling 225.6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 236Cast-in-site Concrete Utility Tunnel 366.1General Requirements 366.2Formwork366.3Reinforcement 376.4Concrete 376.5Cast-in-site Concrete 39

18、6.6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 407Precast Concrete Utility Tunnel 527.1General Requirements 527.2Components Rransportation 527.3Approach Inspection and Stacking 527.4 Installation and Connection 527.5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 568Covered Excavation Method598.1General Requirements 598.2Suppo

19、rt System 598.3Cover Plate System 618.4 Earth-Rock Works 628.5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 629Shallow Undercutting Method 669.1General Requirements 669.2Shaft 669.3Strata Supporting and GroutingReinforcement in Advance 679.4Earth Excavation689.5Initial Support 689.6Secondary Lining 699.7Working E

20、nvironment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699.8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 7010Mining Method 8410.1 General Requirements 8410.2 Tunnel Portal,Opencut Tunnel and Sshallow BuriedSection Project 8410.3 Rock Mass (Tunnel) Excavation 8410.4 Initial Support 8510.5 Secondary Lining 8510.6Standard for Qual

21、ity Acceptance 8611Shield Method 9011.1 General Requirements 9011.2 Working Shaft 9111.3 Shield Tunneling 9111.4 Segment Installation 9211.5 Synchro Grouting 9311.6 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 9312Tunnel Boring Machine Method10112.1General Requirements 10112.2TBM Working Well 10112.3TBM Launchin

22、g and Tunneling 10212.4No-Segment Support 10212.5Segment Support 10312.6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 10313Precast Incremental Launching Method10513.1General Requirements 10513.2Working shaft 10513.3Back and Back Wall 10513.4Construction of Incremental Launching 10613.5Utility Tunnel Jacking 10813

23、.6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 10814Appurtenant Structure 11114.1General Requirements 11114.2Orifices 11114.3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 11215Waterproof Engineering 11415.1General Requirements 11415.2Cast-in-site Concrete Utility Tunnel 11415.3Precast Concrete Utility Tunnel 11815.4Shallow Un

24、dercutting Method 11915.5Precast Incremental Launching Method 12215.6Shield Method 12415.7Mining Method 12515.8Tunnel Boring Machine Method 12715.9Waterproof Layer Construction 12715.10 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12916 Monitoring Measurement1381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38Monitoring Measurement

25、of Excavation (Covered Excavation)Method138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Shallow Undercutting Method139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Shield Method 140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Precast Incremental Launching Method 141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Mining Method 14116.7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unnel Boring Mach

26、ine Method14116.8 Monitoring and Alarm 14216.9 Monitoring Results14317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14417.1General Requirements 14417.2Support and Hanger System 14417.3Ventilation System 14517.4Power Supply System 14517.5Lighting System 14717.6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1481

27、7.7Fire Preventing System 14817.8Sign System 14917.9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 14918 Monitoring,Alarm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16218.1General Requirements 16218.2Monitoring System16218.3Alarm System16318.4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16318.5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 16519Seasonal

28、 Construction 17319.1General Requirements 17319.2Construction in Winter 17319.3Construction at High Temperatures 17519.4Construction in Raining Season 175Appendix ARecords of Quality Manangement Inspection inConstruction Site 176Appendix BDivision and Project Code of the Division andSubdivision Engi

29、neering 177Appendix CRecords of Inspection Lots for Quality Acceptance183Appendix DRecords of Subdivision Engineering for QualityAcceptance 184Appendix ERecords of Division (Subdivision) Engineering forQuality Acceptance185Appendix FRecords of Unit (Subunit) Engineering for QualityAcceptance 186Appe

30、ndix G Measur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onitoringItems 203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212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13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17DB11/T 1630-2019DB11/T 1630 -2019 PAGE 177 PAGE 176總 則為適應城市綜合管廊建設和發展,規范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和質量驗收管理,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質量可靠、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制定本規范。本規范適用于新

31、建、擴建、改建綜合管廊工程的施工及質量驗收。城市綜合管廊工程的施工及質量驗收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術 語綜合管廊 utility tunnel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納兩類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線的構筑物及附屬設施。現澆混凝土綜合管廊結構 cast-in-site concrete utility tunnel采用現場整體澆筑混凝土的綜合管廊。裝配式綜合管廊結構 precast utility tunnel在工廠內分節段澆筑成型,現場采用拼裝工藝施工成為整體的綜合管廊。淺埋暗挖法 shallow undercutting method在距離地表較近的地下,采用適當的支護措

32、施進行土方開挖、封閉成環,使其與圍巖或土層形成密貼支護結構的暗挖施工方法。盾構法 shield method采用盾構機在土層中掘進,同時在盾構鋼殼體的保護下進行開挖作業和襯砌拼裝作業,從而形成綜合管廊隧道的施工方法。預制頂推法 precast incremental launching method利用頂推裝置將預制的箱形或圓形管廊節段沿綜合管廊軸線逐節頂入土層中,同時挖除并運走內部泥土,從而形成綜合管廊主體結構的施工方法。蓋挖法 covered excavation method在蓋板及支護體系保護下,進行土方開挖、結構施工的綜合管廊施工方法,可分為順作法和逆作法。礦山法 mining me

33、thod通過 HYPERLINK https:/ 鉆孔、裝藥、爆破開挖巖石進行綜合管廊主體結構施工的方法。TBM 法 tunnel boring machine method利用巖石掘進機(簡稱 TBM)將巖石剪切擠壓破碎,然后通過配套的運輸設備將碎石運出,同時利用 TBM 進行開挖作業和襯砌作業,從而形成綜合管廊隧道的施工方法。工作井 working shaft采用淺埋暗挖法、盾構法、預制頂推法施工時,用于聯系地面、滿足設備施工需要的輔助通道,也稱豎井。標 識 mark為便于綜合管廊內部入廊管線分類管理、安全引導、警告警示等而設置的銘牌或顏色標識。附屬構筑物 appurtenant stru

34、cture用于人員出入、逃生、設備吊裝、檢查檢修、進排風的井室結構,其對應的出口為人員出入口、逃生口、吊裝口、檢查口、進風口及排風口。基本規定施工綜合管廊工程施工項目質量控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施工標準的規定,并應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檢驗制度,滿足質量控制要求。施工單位應按本規范附錄 A 填寫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監理單位進行檢查,并做出檢查結論。施工單位應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綜合管廊工程施工作業的安全要求,并應采取安全和環境保護措施。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前應對設計文件進行交底和會審。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前應根據工程需要進行下列調查:現場地形、地貌、建(構)筑物

35、、各種管線、其他設施及障礙物情況;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氣象資料;工程用地、交通運輸、施工道路及其他環境條件;施工給水、排水、通信、供電和其他動力條件;工程材料、工程機械、主要設備和特種物資情況;在地表水水體中或岸邊施工時,應掌握地表水的水文和航運資料;在寒冷地區施工時,尚應掌握地表水的凍結資料和土層冰凍資料;與施工有關的其他情況和資料。地下水控制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術規范JGJ 111 和其他現行地方標準的有關規定。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前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和應急措施,并形成文件。分部(分項)工程應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單獨編制施工方案,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應

36、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應進行論證。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應按規定程序審批后執行。綜合管廊工程應做好文明施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現場的揚塵、廢氣、建筑垃圾、污水、光、噪聲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綜合管廊工程應保護作業人員身體健康,改善施工條件,加強通風、防塵、照明等措施,防止有害氣體、輻射等對作業人員的危害。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前,應對鄰近的建(構)筑物、地下管線、道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河流、湖泊等提出防護預案和應急措施。施工期間應進行持續監測并根據預案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綜合管廊附屬系統安裝的環境溫度、濕度、環境條件等應符合

37、設計和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綜合管廊工程應做好各種設備基礎、預留孔洞、穿墻套管、纜線進出口、成品槽道、螺栓、預埋件等的預留預埋工作和各工序之間的銜接工作。附屬系統安裝前應對相關的設備基礎、預埋件、預留孔洞、穿墻套管、支吊架等的位置、高程和尺寸進行復核。在濕陷性黃土、流砂層、腐蝕性土等地質條件不良地區和地震區建設綜合管廊工程,應采取相應措施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狹窄空間、管線懸吊原位恢復、異形斷面結構等施工難度大的部位,基坑回填可采用預拌流態固化土、泡沫輕質土等新型填筑技術。綜合管廊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構配件、器具和設備應具有相應的質量證明文件并應進行進場檢驗。涉及安全、節

38、能、環境保護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材料、產品,應按各專業工程施工規范、驗收規范和設計文件等規定進行復驗。綜合管廊施工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當采用爆破施工時,應編制爆破方案,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爆破安全規程GB 6722 的有關規定。驗收綜合管廊工程質量驗收的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綜合管廊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應劃分為單位(子單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項工程和檢驗批;綜合管廊工程的單位(子單位)、分部(子分部)、分項工程和檢驗批劃分宜按本規范附錄 B 執行;綜合管廊管理用房和室外工程宜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 的有關規定劃分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應

39、由施工單位制定分項工程和檢驗批的劃分方案, 并由監理單位審核。綜合管廊工程完工后,應組織驗收。經返修或加固處理仍不能滿足安全或重要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及單位工程,嚴禁驗收。綜合管廊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記錄可按下列規定填寫: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可按本規范附錄 C 的規定填寫;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可按本規范附錄 D 的規定填寫;分部(子分部)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可按本規范附錄 E 的規定填寫,分部工程觀感質量驗收記錄應按相關專業驗收規范的規定填寫;單位(子單位)工程質量竣工驗收記錄、質量控制資料核查記錄、安全和功能檢驗資料核查記錄及觀感質量檢查記錄應按本規范附錄 F 的規定填寫。納入綜合管廊的城市工程管線施工

40、安裝宜在綜合管廊主體結構工程施工驗收合格后進行。綜合管廊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GB 50210的規定。綜合管廊工程質量驗收除按本規范執行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 的有關規定。施工測量一般規定綜合管廊工程控制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平面和高程系統應與施工圖設計圖紙所采用的平面和高程 系統一致;工程建設前應在城市一、二等平面和高程控制網的基礎上, 建立專用平面、高程施工控制網,其與現有城市控制網重合點的坐標及高程較差,應分別不大于 50mm 和 20mm;施工前應對已建成的平面、高程控制網進行復測,建設中應對其進行

41、檢測。施工測量開始前應完成下列準備工作:建設單位應向施工單位提供首級控制測量網,并應組織設計、勘察單位向施工單位辦理樁點交接手續,給出施工圖控制網、點等 級、起算數據,并形成文件。施工單位應進行現場踏勘、復核;參建各方應組織學習設計文件及相應的技術標準,根據工程需要編制施工測量方案;測量儀器、設備、工具等使用前應進行符合性檢查,確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未經計量檢定、校準及超過檢定有效期或檢定不合格的、封存的儀器、設備、工具。施工中應建立健全測量復核制度,測量人員應持證上崗。線路工程控制測量應采用附合導線(網)和附合高程路線的形式。特殊情況下采用支導線、支水準路線時,應制定檢核措施。工作井內、外的

42、臨時水準點、管廊軸線控制點應設置牢靠、不易擾動且便于觀測,應采取保護措施,應經過復核方可使用。水準測量應在隧道貫通前進行三次,并應與傳遞高程測量同步進行。在綜合管廊隧道貫通前,隨工程進度應至少獨立進行三次聯系測量、地下平面控制測量和地下高程控制測量,滿足限差后應以各次測量的平均值指導綜合管廊隧道貫通。竣工測量應按工程竣工驗收要求進行,其工作內容和測量技術要求應符合國家現行測量規范、工程驗收規范以及工程資料管理的有關規定。貫通誤差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隧道貫通后應利用貫通面兩側平面和高程控制點進行貫通 誤差測量;隧道的縱向、橫向貫通誤差,可根據兩側控制點測定貫通面上同一臨時點的坐標閉合差,并應分別

43、投影到線路和線路的法線方向上確定;也可利用兩側中線延伸到貫通面上同一里程處各自臨時點的間距確定。方位角貫通誤差可利用兩側控制點測定與貫通面相鄰的同一導線邊的方位角較差確定;隧道高程貫通誤差應由兩側地下高程控制點測定貫通面附 近同一水準點的高程較差確定;橫向貫通測量中誤差應為50mm ,高程貫通測量中誤差應為25mm 。測量儀器、量具應定期維護保養,并應按規定進行使用和保管。測量原始記錄應清晰、完整、準確、無涂改。電子記錄應提交原始的數據文件。測量原始記錄如需改正,需按相應的規范要求進行改正,不得隨意涂改。完成各階段的測量工作后,應及時整理施工測量資料。綜合管廊工程施工測量除應按本規范執行外,尚

44、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 50308、盾構法隧道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446 和城市測量規范CJJ/T 8 的有關規定。控制測量當綜合管廊工程全部采用明挖法施工時,控制導線網宜按照二級平面控制網要求布設。當綜合管廊工程采用盾構法、淺埋暗挖法、預制頂推法、明挖法相結合方法施工時,控制導線網宜布設成一級平面控制網。平面控制網應沿綜合管廊線路方向布設,并應布設成附合導線、閉合導線或結點導線網的形式。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 4.2.3 要求。表 4.2.3 平面控制網的主要技術指標等級閉合環或附合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m)測距中誤差(mm)測角中

45、誤差()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一級3.6300155101/14000二級2.4200158101/10000高程控制網應沿綜合管廊線路附近布設成附合線路、閉合線路或結點網。高程控制網的等級不應低于三等,并應根據綜合管廊線路的長短確定。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 4.2.5 要求。表 4.2.5 各等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指標(mm)等級每千米高差中數中誤差測段、區段、路線的往返測高差不符值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檢測已測 測段高差之差偶然中誤差 M全中誤差 Mw二等124 4 6 三等3612 12 20 注:1 Ls測段、區段或路線長度(km);L附合路線或環線長度(km); Li檢測測段長

46、度(km);2 檢測測段長度小于 1km 時,應按 1km 計算。定向測量定向測量宜采用聯系三角形法、陀螺經緯儀與鉛垂儀(或鋼絲)組合法、導線直接傳遞法、投點定向法,并應符合下列規定:定向測量技術要求應符合表 4.3.1-1 規定;表 4.3.1-1 定向測量技術要求定向測量方法地下定向邊方位角互差平均值中誤差獨立測量次數聯系三角形法128 3陀螺經緯儀、鉛垂儀(鋼絲)組合法128 3導線直接傳遞法128 2投點定向法128 2(鉛垂儀)3(鋼 絲)聯系三角形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聯系三角形測量,在同一豎井內可懸掛兩根鋼絲組成聯系三角形,有條件時,應懸掛三根鋼絲組成雙聯系三角形;角度觀測應采用不

47、低于級全站儀,用方向觀測法觀測六測回,測角中誤差應在2.5 之內。級全站儀標準應符合表 4.3.1-2 規定;表 4.3.1-2 級全站儀判斷標準精度等級測角標準偏差測距標準偏差靠向我國經緯儀等級1| m |2| mD |5mmDJ2注:表中為每 km 測距標準偏差,為測角標準偏差。采用兩井定向法時,應符合表 4.3.1-1 中聯系三角形法定向測量技術要求。陀螺經緯儀、鉛垂儀(或鋼絲)組合定向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全站儀精度應選用不低于級的精度,陀螺經緯儀的標稱精度應小于 20,鉛垂儀(或鋼絲)投點中誤差應為3mm ;地下定向邊陀螺方位角測量應采用“地面已知邊地下定向地面已知邊”的測量程序。地下

48、定向邊的陀螺方位角測量每次應測三測回,測回間陀螺方位角較差應小于 20;隧道內定向邊邊長應大于 60m,視線距隧道邊墻的距離應大于 0.5m。導線直接傳遞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導線直接傳遞測量應按精密導線測量有關技術要求進行;導線直接傳遞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宜采用具有雙軸補償的全站儀,無雙軸補償時應進行豎軸傾斜改正;垂直角應小于 30;儀器和覘牌安置宜采用強制對中或三聯腳架法;測回間應檢查儀器和覘牌氣泡的偏離情況,必要時重新整平。投點定向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可在現有施工豎井搭設的平臺或地面鉆孔上架設鉛垂儀(或鋼絲)等向井下投點,進行定向測量。投點定向測量所使用投點儀精度不應低于 1/30000;

49、投測的兩點應相互通視,其間距應大于 60m;投點定向測量應按精密導線測量有關技術要求進行,應符合表 4.3.1-1 中投點定向法定向測量技術要求;投點中誤差應為3mm 。定向測量的地下定向邊不應少于 2 條,作業前應對地下定向邊之間的幾何關系進行檢核。貫通面一側的隧道長度大于 1500m 時,應增加聯系測量次數或采用高精度聯系測量方法等,提高定向測量精度。高程傳遞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傳遞高程時,每次應獨立觀測三測回,測回間應變動儀器高, 三測回測得地上、地下水準點間的高差較差應小于 3mm;明挖施工或暗挖施工通過豎井進行高程傳遞測量時,可采用水準測量方法,也可采用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方法,其

50、測量精度宜滿足二等水準測量相關技術要求;測定近井水準點高程的地面近井水準路線,應附合在地面二等水準點上。平面測量 施工控制導線測量施工導線網用作測區的首級控制時,應布設成環形網,且宜聯測 2 個已知方向,加密網可采用單一附合導線或結點導線網形式, 結點間或結點與已知點間的導線宜布設成直伸形狀,導線相鄰邊長之比不宜大于 1:3,網內不同環節上的點也不宜相距過近。加密網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 4.2.3 的規定。 施工導線測量盾構法施工時,施工導線測量應按照精密導線網布設,并應布設成附合導線、閉合導線或結點導線網的形式。其他方法施工時, 施工導線測量應按照不低于三等導線網布設。在精密導線

51、網結點或衛星定位控制點上觀測水平角時應符合下列規定:在附合導線兩端的衛星定位控制點觀測時,宜聯測兩個衛星定位控制點方向,夾角的平均觀測值與衛星定位控制點坐標反算夾角之差應小于 6;方向數超過 3 個時宜采用方向觀測法,方向數不多于 3 個時可不歸零;方向觀測法水平角觀測的技術要求應符合本規范附錄 G 中表 G.0.1 的規定。明(蓋)挖法施工測量基坑圍護結構施工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采用地下連續墻圍護基坑時,其施工測量技術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連續墻的中心線放樣中誤差應為10mm ;內外導墻應平行于地下連續墻中線,其放樣允許誤差應為5mm ;連續墻槽施工中應測量其深度、寬度和鉛垂度;連續墻竣工后,

52、應測定其實際中心位置與設計中心線的偏差,偏差值應小于 30mm。采用護坡樁圍護基坑時,其施工測量技術應符合下列規定:護坡樁地面位置放樣,應依據線路中線控制點或精密導線點進行,放樣允許誤差縱向不應大于 100mm、橫向應為 0mm+50mm;樁成孔過程中,應測量孔深、孔徑及其鉛垂度;采用預制樁施工過程中應監測樁的鉛垂度;護坡樁竣工后,應測定各樁位置及與軸線的偏差。其橫向允許偏差值應為 0mm+50mm。基坑開挖施工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采用放坡的基坑,其邊坡線位置應根據線路中線控制點進行放樣,其放樣允許誤差應為50mm ;基坑開挖過程中,應使用坡度板或采用其他方法檢測邊坡坡度,坡腳距結構的距離應滿

53、足設計要求;基坑開挖至底部后,應采用附合導線將線路中線引測到基坑底部。基坑底部線路中線縱向允許誤差應為10mm ,橫向允許誤差應為5mm ;高程傳入基坑底部可采用水準測量方法或光電測距三角高 程測量方法。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應對向觀測,垂直角觀測、距離往返測距各兩測回,儀器高和覘標高量至毫米。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精度應符合本規范第 4.2 節中的水準測量相關技術要求。結構施工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結構底板綁扎鋼筋前,應根據線路中線,在底板墊層上標定出鋼筋擺放位置、放線允許誤差應為10mm ;底板混凝土模板、預埋件和變形縫的位置放樣后,應在混凝土澆筑前進行檢核測量;結構邊墻、中墻模板支立前,應按設

54、計要求,依據線路中線放樣邊墻內側和中墻兩側線,放樣允許偏差應為 0mm+5mm;頂板模板安裝過程中,應將管廊中線點和頂板寬度測設在模板上,并應測量模板高程,其高程測量允許誤差應為 0mm+10mm, 中線測量允許誤差應為10mm ,寬度測量允許誤差應為-10mm+15mm;結構施工完成后,應對設置在底板上的線路中線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復測;相鄰結構貫通后,應進行貫通誤差測量;采用蓋挖順作法施工測量的管廊施工測量方法和技術要求 應符合暗挖管廊的施工測量方法和技術要求。淺埋暗挖法施工測量綜合管廊中心線或結構中心線測設應利用地下平面控制點及施工導線點,高程控制線測設應利用地下高程控制點或施工高程點。綜

55、合管廊中線測定宜采用不低于級全站儀,高程控制線宜采用不低于 DS3 級的水準儀測定。暗挖每掘進 30m50m 應重新標定中線和高程控制線,標定后進行檢查。曲線段施工時,應視曲線半徑的大小、曲線長度及施工方法, 選擇切線支距法或弦線支距法測設中線點。隧道掘進時,宜采用激光指向儀定向。采用噴錨構筑法施工時,宜以中線為依據,安裝超前導管、管棚、鋼格柵和邊墻格柵以及控制噴射混凝土支護的厚度,其測量允許誤差應為20mm 。隧道二襯結構施工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二襯結構施工測量前應進行貫通測量,相鄰豎井間的地下控制導線和水準線路應形成附合線路并進行嚴密平差。應以平差后的地下控制點作為二襯施工測量依據,進行中

56、線和高程控制線測量;在隧道未貫通前進行二襯施工時,應增加控制點測量次數、鉆孔投點以及加測陀螺方位等方法,并調整中線和高程控制線,同時應預留不小于 150m 長度的隧道不得進行二襯施工,作為貫通誤差調整段。待預留段貫通后,應以平差后控制點位為依據進行二襯施工測量。用臺車澆筑隧道邊墻二襯結構時,臺車兩端的中心點與中線偏離允許誤差應為5mm ,曲線段臺車長度與其相應曲線的矢距小于5mm 時,臺車長度可代替曲線長度。臺車兩端隧道結構斷面中心點的高程,應采用直接水準測設,與其相應里程的設計高程較差應小于 5mm。 礦山法施工測量綜合管廊中線測定宜采用不低于級全站儀,高程控制線宜 采用不低于 DS3 級的

57、水準儀測定。每掘進 50m100m 應重新標定中線和高程控制線,標定后進行檢查。用臺車澆筑隧道邊墻二襯結構時,臺車兩端的中心點與中線偏離允許誤差應為5mm ,曲線段臺車長度與其相應曲線的矢距小于5mm 時,臺車長度可代替曲線長度。臺車兩端隧道結構斷面中心點的高程,應采用直接水準測設,與其相應里程的設計高程較差應小于 5mm。采用噴錨構筑法施工時,宜以中線為依據,安裝超前導管、管棚、鋼格柵和邊墻格柵以及控制噴射混凝土支護的厚度,其測量允許誤差應為20mm。盾構法施工測量盾構始發井建成后,應利用聯系測量成果加密測量控制點, 滿足中線測設、盾構機組裝、反力架和導軌安裝等測量需要。利用地下平面控制點和

58、高程控制點測定盾構機測量標志點, 測量誤差應為3mm 。盾構機就位始發前,應利用人工測量方法測定盾構機的初始位置和盾構機姿態,盾構機自身導向系統測得的成果應與人工測量結果一致。盾構機行進中,應定期采用人工測量的方法對導向系統測定的盾構機姿態數據進行檢核校正。襯砌環測量應在襯砌環壁注漿完成后,且管片出車架后進行測量,測量誤差應為3mm 。每次測量完成后,應及時提供盾構機和襯砌環測量結果,供修正運行軌跡使用。TBM 法施工測量TBM 始發前,應將平面和高程測量數據傳入隧道內的控制點上,并應滿足 TBM 組裝、基座、反力架和導軌等安裝以及 TBM 始發對測量的要求。TBM 步進到位后應利用人工測量方

59、法準確測定TBM 的初始位置和姿態,導入 TBM 自身導向系統并作為其初始數值。TBM 配置的導向系統宜具有實時測量功能。TBM 姿態測量的內容應包括水平偏差、高程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滾動角及里程。經常以人工測量方法復核和修正自動導向系統,人工測量頻率應根據掘進長度和導向數據偏差確定。護盾式TBM 的襯砌環測量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襯砌環測量應在盾尾內完成管片拼裝和襯砌環完成壁后注 漿兩個階段進行;在盾尾內管片拼裝成環后應測量盾尾間隙,并結合 TBM 姿態測量數據,為管片安裝提供依據;襯砌環完成壁后注漿后,宜在后配套臺車通過該管片環后進行測量,內容宜包括襯砌環中心坐標、底部高程、水平直徑、垂直

60、直徑和前端面里程。測量允許誤差應為10mm 。每次測量完成后,應及時提供 TBM 和襯砌環測量結果,供修正運行軌跡使用。預制頂推法施工測量頂管機出洞前應復測其軸線的位置和標高。初始頂進前、正常頂進和到達頂進應由人工測量復核頂管機自動測量系統準確度。正常頂進中自動測量系統應測量頂管機的位置、傾角、偏轉角。單段頂進長度大于 150m 的到達頂進、曲線頂進、糾偏或接近地下建(構)筑物頂進時應增加人工復核測量頻率。每次復測后應繪出預制管廊中心線與設計中心線的位置關 系圖,預測繼續頂推后管廊節偏差。高程測量場區高程控制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作業前,應對所使用的水準測量儀器和標尺進行常規檢查與校正;水準測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