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腫瘤醫療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_第1頁
2019年腫瘤醫療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_第2頁
2019年腫瘤醫療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_第3頁
2019年腫瘤醫療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_第4頁
2019年腫瘤醫療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_250018 一、我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供需缺口突出3 HYPERLINK l _TOC_250017 (一)需求不斷上升,市場空間廣闊3 HYPERLINK l _TOC_250016 我國腫瘤新發病例數不斷上升,趨勢隨老齡化進程延續3 HYPERLINK l _TOC_250015 腫瘤醫療服務市場空間廣闊,年存量規模超 2500 億6 HYPERLINK l _TOC_250014 高端醫療服務需求不斷增長7 HYPERLINK l _TOC_250013 (二)我國腫瘤醫療服務供給缺口明顯8 HYPERLINK l _

2、TOC_250012 (三)針對社會辦醫:腫瘤醫療服務高盈利性與高進入壁壘并存12 HYPERLINK l _TOC_250011 二、中美腫瘤五年生存率差異大,原因何在?17 HYPERLINK l _TOC_250010 (一)我國腫瘤篩查推廣不足18 HYPERLINK l _TOC_250009 (二)腫瘤診療模式差異,未能應用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 MDT 模式)20 HYPERLINK l _TOC_250008 (三)我國腫瘤治療過程中放療率低下22 HYPERLINK l _TOC_250007 (四)新藥新療法引進不足,納入醫保報銷遲滯24 HYPERLINK l _TOC_2

3、50006 (五)不同國家間腫瘤存在病理分型區別27 HYPERLINK l _TOC_250005 三、MDT 模式是民營高端腫瘤醫療服務勝出關鍵28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一)MD Anderson 情況簡介:蟬聯美國最佳腫瘤醫院,經營穩健28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二)從 MD Anderson 經營歷史看 MDT 模式如何助力腫瘤醫院成功31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MDT 模式促進多種治療形態的應用31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MDT 模式顯著提升生存率,帶來好口碑和患者數增加33

4、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MDT 模式可通過減少等待與治療時間,提升醫院周轉效率35一、我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供需缺口突出(一)需求不斷上升,市場空間廣闊我國腫瘤新發病例數不斷上升,趨勢隨老齡化進程延續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基本穩定,新發病例數隨人口增長及老齡化不斷攀升,年新發病例已達到 400 萬例以上。據國家癌癥中心每年對三年前腫瘤登記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我國惡性腫瘤年發病率(世標率)自 2000 年至今基本保持穩定,到 2013 年總體發病率為 186.15/10 萬, 其中男性發病率 210.74/10 萬,女性為 163.93/10 萬。雖然發病率呈穩定態勢,但由于腫

5、瘤發病率與年齡高度相關 ,隨著我國人口增長及老齡化程度加深,我國腫瘤新發病例數不斷增長且增速加快:從 05 年的 259.6 萬人增長到 10 年的309.3 萬人,癌癥中心專家估測 15 年新發病例數達到 429.2 萬人,其 CAGR 也呈現明顯上升趨勢,13-15 年均增速約達到 8%。此外,隨著治療手段的進步,我國腫瘤死亡率基本保持穩中略有降低狀態,由于人口基數增長,年新發病例數與死亡病例數之間的差距逐漸拉開,腫瘤越來越成為一種“慢性病”。圖 1:每十萬人口腫瘤發病率&死亡率(世標率)圖 2:年新發病例數及死亡病例數注:世標率為經世界標準人口構成調整后的發/病死亡率。新增發病人數及死亡

6、人數居前的癌種包括胃癌、肺癌、肝癌、結直腸癌和食道癌 ,其中肺癌與胃癌在我國影響之大尤為突出:肺癌 2015 年約新增 75 萬患者,并導致 61 萬患者死亡; 胃癌則會導致新增 68 萬患病人數并導致 50 萬人死亡。此外女性的乳腺癌雖然新增發病人數較多,但治愈率尚比較高。從發病率的時間趨勢看,我國惡性腫瘤發病體現“窮癌”下降,“富癌”上升:男性前五高發的癌癥依次為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食道癌,其中肺癌發病率高,多年以來基本 保持不變;胃癌、肝癌、食道癌發病率下降,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發病率上升。女性前五高發依次為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及胃癌,其中乳腺癌發病率穩中有升,

7、肺癌和結直腸癌基本持平,胃癌、肝癌和食道癌發病率下降,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因過度篩查診 斷而急速上升。總的來說, 發病率趨勢體現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 :由于高脂飲食、久坐不動、精神壓力等城市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癌癥如結直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明顯提升,而由于食物污染和病毒感染導致的胃癌、食道癌及肝癌的發病率則呈現下降 趨勢。預計這一趨勢隨我國經濟發展及城市化進程仍將繼續。圖 3:2015 新增腫瘤發病人數(千人)圖 4:2015 新增腫瘤死亡人數(千人)圖 5: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世標率)變化圖 6: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世標率)變化(注:此兩圖為對數坐標軸)近年來我國腫

8、瘤死亡率整體穩中向下。 針對男性而言死亡率前五高的癌癥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及食道癌,其中死亡率明顯下降的包括肝癌、胃癌和食道癌,但是結直 腸癌與前列腺癌死亡率上升明顯,主要與發病率有關系;肺癌的死亡率變化不大。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率最高的依次為肺癌、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和肝癌,其中胃癌和食道癌死亡率明顯 下降,而宮頸癌和卵巢癌所致死亡率明顯上升。圖 7:我國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世標率)變化圖 8: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世標率)變化(注:此兩圖為對數坐標軸)老齡化進程加速疊加環境污染因素,惡性腫瘤發病局勢未來恐更嚴峻 。惡性腫瘤發病率于 039 歲組處于較低水平,40 歲以后開始快速

9、升高,80 歲以上達到高峰。我國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十年間提升了 3 個百分點以上,目前已達到總人口的 16.14%。此外,惡性腫瘤是公認的環境相關疾病,環境污染物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影響機體的生理病理學反應,從而達到致癌致突變的結果,例如, WHO 下轄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 IARC)已確認大氣污染是 1 類致癌物(即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可導致肺癌,并與膀胱癌風險增加有關。環境污染物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很多在環境中可持久存在,具有生物富集性和進入生物體后的持續毒性。隨著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加速,我國環境問題較為嚴峻,空氣、淡水、海水及土壤等都存在一定的污染與超標,例如 16

10、 年環保部公布的空氣質量超標城市達到全國所有城市數的 75%以上,地表水中 II 類以上水質僅占不到 40%,地下水中良好及以上水質僅占 35%這些因素都對我國長期惡性腫瘤發病局勢構成威脅,也對我國腫瘤醫療服務提出更高的需求。圖 9:我國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圖 10:16 年我國空氣質量超標城市數圖 11:16 年我國地表水水質分布圖 12:16 年我國地下水水質分布腫瘤醫療服務市場空間廣闊,年存量規模超 2500 億我國腫瘤醫療服務領域市場空間廣闊,年增量市場超 1400 億元,存量市場超 2500 億元。據柳葉刀統計,我國城市常見癌種診斷與治療花費平均為 9739 美元,即約 633

11、00 人民幣元。考慮到我國城鄉居民經濟水平差異,按農村治療花費均值為城市的四分之三計,則:增量角度,我國腫瘤 15 年新發病例為城市 231 萬人、農村 199 萬人,以腫瘤治療滲透率 60%計, 我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年增量規模為 1442 億元左右;存量角度,我國腫瘤 5 年現患人數約為城市 460 萬人,農村 289 萬人,以腫瘤治療滲透率 60%計,則我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年存量規模為 2500 億元以上。目前我國人民經濟與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升級在醫療行業也不例外,這一數字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圖 13:城市常見癌種診斷與治療花費(統計 12-14 年數據)圖 14:我國腫瘤患者年增量及存

12、量(千人)腫瘤醫療服務市場細分 :狹義的腫瘤醫療服務包括腫瘤診斷、腫瘤治療和姑息治療三個階段,其市場份額約分別為 5%、80%和 15%。其中,腫瘤治療又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療和藥物治療三部分,目前由于我國醫療體制和醫療水平的限制,藥物治療仍占據較大份額;但隨著我國醫改取消藥品加成的進展和腫瘤篩查、治療水平的上升,這三者的市場份額比例可參 考美國等發達國家,達到化療市場 30%40%、手術 35%40%、放療 25%30%的合理比例。圖 15:腫瘤診療階段圖 16:美國腫瘤治療市場份額高端醫療服務需求不斷增長報銷型醫療保險高速增長且增速上升,體現高端醫療服務需求加速增長 。廣義的商業醫療保險可

13、分為重疾險和報銷型醫療保險,后者又常被稱為“高端醫療險”。我們認為,報銷型 醫療保險可作為高端醫療服務需求的先行指標看待 。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消費升級,傳統人滿為患而服務水平欠缺的公立醫院逐漸無法滿足部分高收入階層的醫療服務需求。報銷型醫療保險承保保費總額自 12 年起呈現高速增長(30%以上)且增速不斷上升趨勢,15 年保費總額已達 720 億,體現我國部分高收入人群對于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加速上升。圖 17:報銷型醫療保險承保保費總額(億元)(二)我國腫瘤醫療服務供給缺口明顯與需求相比,我國腫瘤醫療服務供給存在較大缺口 。一方面,我國腫瘤醫療服務資源供給增長緩慢。截至 2016 年,我國醫療

14、機構腫瘤科共有床位數 20.33 萬張,主要集中于醫院(20.29萬張)。與腫瘤新發病人數增速上升形成對比,我國衛生機構/醫院腫瘤科床位數增速自 12 年起即處于下行通道,13-16 年 CAGR 為 6.28%,低于我國腫瘤新發病人數。同樣供給不足的是腫瘤專科醫院數量,截至 2016 年全國共有腫瘤專科醫院 140 家,平均每省僅 4 家。其中公立醫院 74 家,非公立醫院 66 家。十多年來,我國腫瘤專科醫院數量增長緩慢,公立醫院從 03年的 80 家減少至 16 年的 74 家,非公立醫院從 25 家增長至 66 家,絕對數量仍然非常低。另一方面,腫瘤科/腫瘤專科醫院診療人次數增速大于醫

15、療服務資源供給增速,且差距不斷拉大。09-15 年,腫瘤科門診量及腫瘤醫院診療人次數均保持 10%以上的增長。09-16 年整體復合增長率均在 14%以上(其中腫瘤科門診量 CAGR 為 14.51%;腫瘤醫院診療人次數 CAGR為 14.27%),增速始終明顯大于腫瘤科床位數增速。此外,腫瘤科出院人數增速自 12 年起與床位數供給增速呈現整體同步下行趨勢,且增速小于門診量增速,體現由于醫療資源供給不足導致患者的住院需求未能得到滿足(部分患者僅得到門診服務,未能成功住院只能在醫院周邊租房排隊等待,形成了一些知名的“癌癥旅館、癌癥島”,及兜售門診號和病床位的販子等)。圖 18:腫瘤科床位數增速圖

16、 19:腫瘤醫院數增速圖 20:腫瘤科&腫瘤醫院診療人次數圖 21:腫瘤科出院人次及增速我國腫瘤醫院病床使用率及病床周轉次數在所有專科醫院中排行前列,體現醫療服務資源利用極為緊張。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轉次數是衡量醫療服務資源供給是否充分的兩大指標,病床使用率大于 95%說明供給緊張,大于 100%說明該醫療機構存在較多加床、床位預約等情況,說明醫院已經到了應考慮擴張的時候,否則病床負擔過重,對于醫院管理和醫療質量均有 不利影響;病床周轉次數反映了病床工作效率,如果周轉次數較高,反映出病床為較多的患者服務、利用效率較高。我國腫瘤醫院病床使用率高達 104%(居所有專科及綜合醫院中第一位),反映出腫

17、瘤醫療服務供給與需求嚴重不對稱;周轉次數達到 34.1(居所有專科及綜合醫院中第五位),反映出較高的周轉與利用效率。9圖 22:各類醫院病床使用率圖 23:各類醫院病床周轉次數圖 24:腫瘤專科醫院病床使用率變化圖 25:腫瘤專科醫院病床周轉次數變化政策限制公立腫瘤醫療服務供給未來擴張,未來供需缺口可能有增無減 。近兩年來多項政策出臺要求嚴控公立醫院巨型化趨勢,限制三甲醫院進一步擴張,鼓勵社會辦醫。15 年初, 國務院辦公廳即在關于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 20152020 年)的通知中指出公立醫療機構在醫療服務市場中所占比重過大、部分公立醫院單體規模不合理擴張的問題, 并明確要求“

18、到 2020 年,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控制在 6 張,其中,醫院床位數4.8 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1.2 張。在醫院床位中,公立醫院床位數3.3 張,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 1.5 張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針對社會辦醫,要求放寬舉辦主體要求、服務領域要求,加快辦理審批手續,簡化審批流程,支持社會辦醫院納入醫保。此后,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文件補充及強化這一要求。 因此,我們預計未來社會辦腫瘤服務將為填補市場供需缺口做出更大的貢獻。10圖 26:近兩年限制大型公立醫院擴張并促進社會辦醫政策一覽表 1:近兩年限制大型公立醫院擴張并促進社會辦醫政策一覽日期2015 年 3 月 30

19、 日文件名稱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 年)的通知主要要求限制每千常住人口公立醫院床位數,嚴控公立醫院床位規模不合理增長。到2020 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 1.5 張床位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放寬舉辦主體要求、服務領域要求,加快辦理審批手續,簡化審批流程,支持社會辦醫院納入醫保。2015 年 5 月 6 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16 年 7 月 1 日發改委、衛計委、人社部及財政部: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2016 年 8 月 8 日衛計委: 醫療機構 設置規 劃指導 原則(20162020 年)2017

20、年 4 月 25 日國務院辦公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 年重點工作任務2017 年 5 月 3 日國務院常務會李克強總理講話2017 年 5 月 23 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2017 年 8 月 8 日衛計委: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醫療領域投資活力進一步放寬社會辦醫準入,遵循“非禁即入”原則,減少運行審批限制;控制公立醫院規模,推動國有企業辦醫院分離移交或改制試點。推動醫師多點執業。 推進醫療服務價格分類管理;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等。鼓勵社會辦醫。加快推進社會辦醫成規模、上水平發展,將社會辦醫納入相關規劃,按照一定比例為社會辦醫預留床位和大型

21、設備等資源配置空間。優先設置審批社會力量舉辦的非營利性、資源稀缺的專科醫療機構。合理控制公立綜合性醫院的數量和規模。按照政府購買服務有關規定,支持商業保險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醫保經辦。五是創新綜合監管,放寬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準入要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用更加優質、便利的醫療服務推進建設健康中國。到 2020 年,社會力量辦醫能力明顯增強,醫療技術、服務品質、品牌美譽度顯著提高,專業人才、健康保險、醫藥技術等支撐進一步夯實,行業發展環境全面優化。打造一大批有較強服務競爭力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形成若干具有影響力的特色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服務供給基本滿足國內需求,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新格局。加

22、快發展專業化服務。積極支持社會力量深入專科醫療等細分服務領域,擴大服 務有效供給,培育專業化優勢。在眼科、骨科、口腔、婦產、兒科、腫瘤、精神、醫療美容等專科以及康復、護理、體檢等領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品牌 服務機構。鼓勵投資者建立品牌化專科醫療集團、舉辦有專科優勢的大型綜合醫 院。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消毒供應、 血液凈化、安寧療護等專業機構,面向區域提供相關服務。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優化審批服務。促進投資與合作。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落實完善保險支持政策。進一步簡化醫療機構審批程序。進一步提升醫療領域對外開放水平。探索在國務院批準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對社會辦

23、醫療機構配置乙類大型醫用設備實行告知承11諾制。(三)針對社會辦醫:腫瘤醫療服務高盈利性與高進入壁壘并存對于社會辦醫而言,腫瘤醫療服務是最具盈利性的領域之一,然而也是進入壁壘最高的 領域之一。腫瘤科及放療科在醫院各臨床科室中全成本收益率名列前茅 :醫院全成本包括人員經費、耗用的藥品及衛生材料費、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攤銷費、提取醫療風險基金、管理費用, 也包括財政及科教項目所形成的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據針對三級醫院的統計顯示,醫院臨床科室中放療科、腫瘤科分別以 20%、3%的全成本收益率,分列所有臨床科室中第一、第二高。其中放療科年平均收入 0.2 億元,腫瘤科年平均收入 0.5 億

24、元。各類專科醫院中,腫瘤專科醫院的 ROA 與 ROE 也排行前列:考慮財政收支情況下,腫瘤專科醫院 ROE 2015 年為 10.07%,2016 年為 9.07%(受 16 年醫保基金籌資增速較低及取消藥加成逐步推開影響),在各類專科醫院中僅落后于美容、整形外科、眼科及口腔醫院可以看出,盈利能力高于腫瘤專科醫院的這些醫院都是過去幾年投資的熱點;剔除財政收支影響, 則腫瘤專科醫院 ROE 也能達到 15 年 7.23%、16 年 5.62%的水平,僅次于美容、整形、眼科及口腔醫院,高于其他各類專科醫院。拆分來看,腫瘤專科的高盈利能力主要源于其學科特點能夠兼顧高利潤率與高營運能力。此外,從未來

25、醫保控費趨嚴角度看,腫瘤醫療服務在國際上普遍不以 DRG 模式報銷,意味著未來即使 DRG 模式推廣普及腫瘤醫療服務領域所受波及也不太大。我們認為,市場已經見證了 ROE 稍高于腫瘤醫療服務的美容、整形、眼科和口腔四個領域社會辦醫院幾年來在資本市場的火熱程度與發展速度,未來也必定會見證腫瘤醫療服務成為社會辦醫新的高速賽道。圖 27:三級醫院各臨床科室年收入及全成本收益率圖 28:三級醫院各醫技科室年收入及全成本收益率圖 29:16 年專科醫院利潤率、ROA 及 ROE(包含財政收支)圖 30:16 年專科醫院利潤率、ROA 及 ROE(剔除財政影響)圖 31:15 年專科醫院利潤率、ROA 及

26、 ROE(包含財政收支)圖 32:15 年專科醫院利潤率、ROA 及 ROE(剔除財政影響)雖然腫瘤醫療服務行業具有較高盈利性,然而其進入壁壘之高在各類專科醫療中也是數一 數二。其對規模、設備、醫師及藥師、技師等從業人員的要求均遠超其他專科,對新進入者的資金雄厚程度提出了極大的挑戰。醫院規模方面, 由于惡性腫瘤的疾病特點, 腫瘤醫療機構對床位數的要求遠大于其他專科醫療機構。我國現存的腫瘤專科醫院中四分之一以上是具備 800 張以上病床的大型醫院,對比其他專科醫院僅有 2.53%。而此類大型腫瘤專科醫院的絕對數量在過去 10 年呈現明顯上升趨勢,部分是由稍小的醫院擴建而來,部分則是甫一建成就具有

27、較大的規模。13圖 33:我國腫瘤專科醫院按床位數分布圖 34:我國所有專科醫院按床位數分布圖 35:不同規模腫瘤醫院數量變動趨勢圖 36:不同規模腫瘤醫院復合增長率變動(2005-2016)醫用設備成本方面,腫瘤醫療機構所需的大型 高端醫療設備也遠超其他專科。 截至 16年,我國平均每家腫瘤專科醫院的萬元以上設備總價高達 1.52 億元,價值居所有類型醫療機構之首。其中,平均每家腫瘤專科醫院具有 1 萬50 萬元設備 513 臺,50 萬99 萬元設備 18 臺,100 萬元以上設備 22 臺。這樣昂貴的醫用設備成本雖然可以為醫療機構帶來豐厚的醫療服務收入,但是對于潛在進入者而言也是極高的門

28、檻。體現在資產總額層面,我國腫瘤專科醫 院目前平均總資產 5.11 億元,平均凈資產 3.04 億元,均遠超其他各類醫院。14圖 37:平均每家醫院萬元以上設備總價(萬元)圖 38:平均每家醫院萬元以上設備臺數圖 39:各類醫院平均總資產&凈資產(萬元)圖 40:各類醫院平均員工數此外,腫瘤醫療服務對于醫生資源的需求也是所有各類醫療機構中最高的。 腫瘤治療中的手術對于外科醫生有較大需求,而化療對于內科醫生、放療對于物理師及技師亦有較大需求。 此外,腫瘤患者的觀察與姑息治療對護士也有較大需求。結果就是腫瘤醫院所需的員工數也是所有各類醫療機構中最高的。因此,醫生資源,尤其是 高端專家資源將成為腫瘤

29、醫療服務供給增加的瓶頸之一。表 2:腫瘤主要治療手段進入壁壘腫瘤治療階段醫生培養年限檢測診斷治療手術化療7103放療103姑息治療大型設備投入較高,包括內鏡、 較高,包括腹腔影像學設備等鏡等低,主要為低價設備高,包括直線加速器、伽馬刀等中,主要是低價設備, 有些配備放療設備總的來說,由于腫瘤醫療服務領域同時具有較高的盈利性及高進入壁壘,因此我們認為,這一領域雖然極具吸引力,但真正具備能力的潛在參與者有限 。對于具備雄厚資本資源及醫生資源的社會辦醫院等市場參與者而言,選擇深耕這一領域未來仍將面臨較寬松的競爭格局。二、中美腫瘤五年生存率差異大,原因何在?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國腫瘤治療效果不佳,患

30、者五年生存率低于國際水平 。衡量腫瘤患者存活情況的國際權威指標是五年相對生存率,其指的是已確診為某疾病的病患從確診開始后五年的存活百分比,除以與該病患相同性別與年齡層正常人五年后的存活率百分比(“相對”排除了其他疾病、戰亂等因素對生存率的影響,因此這一比率存在超過 100%的可能性)。據我國國家癌癥中心統計,我國 03-05 間年確診的腫瘤患者總體五年相對生存率僅為 30.9%, 而同一時期(06 年確診,12 年統計)美國腫瘤患者總體五年相對生存率為 66.9%,較我國同期高出 36 個百分點。細分來看,針對不同部位癌癥,我國幾乎都體現出了低于美國的五年相對生存率(除了胰腺癌、食道癌及膽囊癌

31、之外)。據預測,我國 15 年確診的腫瘤患者總體的五年相對生存率可提升到 36.9%(其中男性 29.3%,女性 47.3%),較十年前略有上升,但仍遠低于美國十年前的數字。圖 41:中美腫瘤五年相對生存率差異影響中美五年生存率差異的因素有很多,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包括:1.我國癌癥篩查推廣不足;2. 腫瘤患者收治無序,未應用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 MDT);3. 我國腫瘤治療過程中放療率低下; 4.新藥新療法引進不足,納入醫保報銷遲滯; 5.同一癌種不同的分子組織病理分型等本就存在國家間差異。圖 42:影響中美腫瘤五年生存率差異的主要因素分析(一)我國腫瘤篩查推廣不足腫瘤的遠期療效與確診病期的早晚

32、高度相關 。以美國部分癌種確診分期及其對應五年生存率為例:如果能夠在局部癌癥時期就確診,則即使是肺癌、胃癌也可達到 50%以上的五年相對生存率,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治療水平較高的癌癥可達到 90%以上甚至接近 100%的五年相對生存率。然而如果是到了遠轉移階段才確診的患者,則其五年相對生存率僅為 10%附近(肺癌、胃癌、結直腸癌及肝癌),即使是容易治愈的癌種前列腺癌及乳腺癌也只剩下百分之二十幾的相對生存率。18圖 43:美國部分癌種確診分期及其對應五年生存率我國癌癥篩查乃至普通健康體檢的滲透率都較低,導致我國腫瘤確診分期集中于中晚期, 早期確診的比率遠低于美國,其結果是較高的局部復發

33、乃至遠處轉移率,對治療效果極為不利。19圖 44:中美腫瘤確診分期對比(二)腫瘤診療模式差異,未能應用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MDT 模式)我國腫瘤治療存在收治無序、診療不規范的問題,與國際先進治療模式存在較大差距, 沒能應用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 MDT, Multidisciplinary Team)。在我國絕大多數醫院,病人因腫瘤就醫時都存在著“如果病人先看外科,那么就先做外科手術治療;如果病人先看內科, 就先做化療”的問題,而假如病人咨詢多個科室,則有可能得到多個不同甚至相悖的治療方案, 治療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都難以保證。這一方面是由于科室細分導致的對治療手段的技術至上思想所導致的例如外科醫生

34、沉浸在對新術式研究與學習中,而忽視了手術對病人長期生存的影響,也對其他學科知識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醫院內部利益分割、科室盈利最大化的 需要。總之,腫瘤患者收治無序是科室細分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對治療水平和患者預后造成不 利影響,而 MDT 模式則是克服這一問題的良方。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MDT, Multidisciplinary Team)是國際公認的最先進的腫瘤治療理念之一。MDT 是由多個學科成員組成固定的工作團隊,一般包括影像、病理、內鏡、內科、外科、放療、護理甚至營養學家、心理工作者等,形成相對固定的專家組,針對某一器官或系 統的腫瘤,通過定期(例如每周一次)的制度化討論,對每個

35、病人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針對診 斷或治療手段達成共識。美國、英國、日本、法國等發達國家的絕大多數大型醫院在腫瘤治療 中均采取這種模式,其中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家強制使用 MDT 模式,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在腫瘤治療指南中建議對所有患者使用這一模式,美國 NCCN 指南也推薦使用MDT 模式。我國的少數頂尖大型醫院也在盡力采取這種模式,但是由于制度限制和業務量過大等原因,很多都近乎傳統會診,與國際意義上的 MDT 模式差異仍然很明顯。MDT 模式與普通會診的顯著不同在于,普通會診是按需召集、一次性的,一般只針對棘手的疑難、晚期病人,其 參與人員也是開放性的,沒有制度保證;而MDT 模式在

36、國外一般是普遍性的(針對所有入院腫瘤患者),貫穿治療全程,且其參與人員以團隊形式組織,人員基本固定,每周定期召開,具備制度保證。最關鍵的是,MDT 模式體現治療以病人為中心,醫治本質達到病人整體,將20病人長期生存納入考慮,而不是治病不治人。目前來講,我國從技術實力上能夠采取MDT 模式的公立醫院多為大型三甲醫院,病人本就是人滿為患,專家忙不過來,科室(尤其是外科等 強勢科室)采取定期制度化MDT 的激勵不大;而太小的醫院又可能面臨技術實力不足、專家稀缺等情況。而且,科室財政分割的情況不變,醫生參與 MDT 討論的激勵也不足。總體而言, 現有醫療制度和國情下大型公立醫院宣稱自己采用 MDT 模

37、式實際上跟國際先進水準仍差距較大。圖 45:我國腫瘤診療路徑圖 46:MDT 模式診療路徑圖 47:MDT 組成表 3:MDT 模式與傳統會診的區別傳統會診MDT 模式覆蓋病人范圍參與成員討論頻次每位病人接受頻次討論性質關注焦點個別(一般為疑難重癥、晚期病人)開放的隨機(僅當提出需要時)一 次 性 回顧性的治療腫瘤全部(包括新病人、復發病人及疑難病人) 相對固定制度性的,每周必召開貫穿治療全程前瞻性的既治療腫瘤,又關注病人長期生存討論目的為接診醫生提供咨詢所有專家達成共識誰做出最終決定 病人參與互動情況制度保證病人的負責醫生不在場無團隊共同決定鼓勵在場參與互動有21圖 48:醫生認為目前我國醫

38、院所實施 MDT 模式存在的問題(三)我國腫瘤治療過程中放療率低下如前文所述,我國腫瘤醫療服務供需之間存在較大缺口,腫瘤醫療服務資源可及性不足, 導致大量腫瘤患者得不到完善的治療。 特別體現在我國放療率與國際水平及理想要求差距較大,放療設備數量仍不足,且先進放療技術未得到普及。圖 49:放療應用的階段圖 50:WHO 對放療意義的界定石遠凱教授指出,我國所有腫瘤患者的 70%左右需放療。以這一比例計算,2015 年我國僅新增腫瘤患者(429 萬人)中就有 300 萬人需要放療。然而實際上全國 15 年接受放療患者僅為 919339 人,說明即使假設不存在二程放療、姑息放療等患者, 僅考慮新增腫

39、瘤患者,我國 15 年放療滿足率也僅為 30.60%(而美國 15 年新增腫瘤患者中放療滲透率為 42.2%)。事實上,2011 年時我國放療需求滿足率僅為 24.11%,說明經過四年時間隨著床位數、設備數量增長而有小幅上升,但增長緩慢。22圖 51:我國放療單位數量變動圖 52:我國放療床位及收治患者數變動在我國,有相當一部分應當接受放療的患者沒能接受放療,一方面是由于治療觀念問題, 但主要也與我國放療設備不足且分布不均有關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披露的數據(2015 年) 我國放療設備可及率低于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在內的幾乎所有高收入國家。WHO 提出人人享有健康的標準是百萬人均加速器擁有量

40、為 23 臺,美國和法國百萬人口加速器擁有量分別為 12.4 臺和 7.5 臺。而調查結果顯示15 年我國百萬人口加速器擁有量僅為 1.42 臺;以省區為單位看,僅有天津、北京、山東、江蘇、上海五個發達省市達到了 2 臺以上的標準。0-11-22-33 以上圖 53:我國放療設備可及率低于幾乎所有高收入國家圖 54: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百萬人均直線加速器數量此外,先進放療技術在中國的滲透率較低 。目前我國放療設備仍是以普通的直線加速器為主,能夠開展國際常規 3DCRT、IMRT、IGRT 技術應用的單位僅占比 70.7%、50.1%和 31.5%, 較低的放療精準程度難以獲得患者的認可;而能

41、夠應用 VMAT、SBRT 及 TOMO 的單位僅有7.9%、16.5%和 1.1%,放療技術的缺陷對治療效果存在負面影響。圖 55:1986-2015 我國放療設備變動情況圖 56:我國應用放療新技術的單位數量及比例(2015 年)注:15 年質子重離子治療設備數量為2,因數量較少在圖中難以顯示圖 57:放射治療新技術路線(四)新藥新療法引進不足,納入醫保報銷遲滯由于 2015 年之前存在較嚴重的審評審批積壓問題,我國對于國際上新出現的先進藥品 24療法引進不足;而且,由于 2017 年前醫保目錄更新緩慢,即使是已經通過審批在華上市的藥品也存在著醫保無法報銷的情況,嚴重制約我國腫瘤治療水平

42、。以 15 年中美銷售金額前 20大腫瘤藥品對比為例:1.美國前 20 大品種中 80%均為靶向藥,而中國僅占 30%;2.我國前 20 大品種仍以烷化劑、植物堿類等傳統化療藥為主;3.針對美國排名前列的這些藥品,中美獲批 之間年份差距平均在 4 年左右,還有多個品種至今未在華上市;4.納入醫保方面,美國排名前列的藥品有一半在華無法進入醫保,而進入醫保的亦均為 17 年隨醫保目錄調整或談判目錄才得以報銷。反觀美國,由于有復雜全面的商業化醫保系統,新藥一經 FDA 審批上市即可被相應的保險計劃報銷,而且 10 年開始的 ACA 擴大了上百萬美國人獲得醫療保險的機會,也使更多美國人能夠接觸到上市的

43、新藥。此外,針對代表腫瘤治療先進發展方向的 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無論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括 Pembrolizumab、Nivolumab 等 PD-1 抗體、Atezolizumab 等 PD-L1 抗體,及 CTLA-4 抗體 Ipilimumab),還是免疫細胞療法(CAR-T 療法等),在華進展也均慢于美國。目前,我國 PD-1/PD-L1 單抗進度最快的處于申報上市階段(BMS 的 Nivolumab、默沙東的 Pembrolizumab等五種藥品,詳見后表),CAR-T 在我國仍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幸而近年來 CFDA 銳意進取,繼 15 年藥審改革之后,17 年以來更積極推出一系列

44、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政策,未來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腫瘤藥的可及性有望不再成為我國腫瘤治療過程中的短板。表 4:中美銷售金額前 20 大腫瘤藥品對比及美國藥品在華上市及報銷情況美國前 20 大腫瘤藥品類別主要適應癥美國獲中國上進 入 中 國中國前 20 大腫瘤藥類別批年份市年份醫保年份品1利妥昔單抗靶向藥-單抗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1997200020171紫杉醇植物類巴細胞白血病2貝伐珠單抗靶向藥-單抗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2004201520172多西他賽植物類3曲妥珠單抗靶向藥-單抗HER2 過表達乳腺癌;1998200220173培美曲塞抗代謝類HER2 過表達轉移性胃癌或胃食管結合

45、腺癌4伊馬替尼小分子靶向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胃腸2001200320174利妥昔單抗靶向藥-單抗道間質瘤5培美曲塞抗代謝類非小細胞肺癌(不推薦鱗2004200520175奧沙利鉑烷化劑(鉑類)癌)、惡性胸膜間皮瘤6阿比特龍小分子靶向藥去勢難治性前列腺癌2011201520176替吉奧抗代謝類7達沙替尼小分子靶向藥慢性髓細胞白血病2006201120177曲妥珠單抗靶向藥-單抗8伊布替尼小分子靶向藥白血病、淋巴瘤20132017未進入8卡培他濱抗代謝類9依維莫司小分子靶向藥晚期腎細胞癌等2009201320179康萊特中藥10恩雜魯胺激素類前列腺癌2012未上市未進入10伊馬替尼小分子靶向藥11

46、帕妥珠單抗靶向藥-單抗乳腺癌2012未上市未進入11吉西他濱抗代謝類12納武單抗免疫檢查點抑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2014未上市未進入12替莫唑胺烷化劑制劑-單抗腎癌、頭頸癌13帕博西尼小分子靶向藥乳腺癌2015未上市未進入13烏苯美司其他14苯達莫司汀烷化劑惰性 B 細胞非霍奇金淋2008未上市未進入14伊立替康植物類巴瘤2515硼替佐米小分子靶向藥多發性骨髓瘤20032005201715艾迪中藥16注射用紫杉醇(白植物類乳腺癌20052013未進入16來曲唑激素類17蛋白結合型)尼洛替尼小分子靶向藥慢性髓性白血病20072009未進入17表柔比星抗生素類18伊匹單抗免疫檢查點抑黑色素瘤2

47、011未上市未進入18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藥19西妥昔單抗制劑-單抗靶向藥-單抗結直腸癌20042006未進入19貝伐珠單抗靶向藥-單抗20厄洛替尼小分子靶向藥非小細胞肺癌20042006201720雷珠單抗靶向藥-單抗注:均以通用名計圖 58:中美靶向藥物滲透率對比表 5:目前在華申請上市階段的 PD-1 單抗(截至 2018 年 4 月底)受理號藥品名稱企業名稱申請事項承辦時間納入優先審評時間納入優先審評理由審評狀態JXSS1700015Nivolumab 注射液百時美施貴寶新藥上市2017/11/12017/12/18與現有治療手段相比在審評審批中CXSS1800006特瑞普利單抗注射蘇州

48、眾合生物醫藥科技;新藥上市2018/3/202018/4/23具有明顯治療優勢與現有治療手段相比在審評審批中液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具有明顯治療優勢股份;蘇州君盟生物醫藥CXSS1800008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科技;上海君實生物工程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新藥上市2018/4/192018/4/23與現有治療手段相比在審評審批中CXSS1800009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江蘇恒瑞醫藥股份;蘇州新藥上市2018/4/232018/4/23具有明顯治療優勢與現有治療手段相比在審評審批中抗盛迪亞生物醫藥;上海恒具有明顯治療優勢JXSS1800002帕博利珠單抗注射瑞醫藥默沙東研發(中國)新藥上市2018/2/11

49、2018/4/23與現有治療手段相比在審評審批中液具有明顯治療優勢(五)不同國家間腫瘤存在病理分型區別同一癌種不同的分子組織病理分型等的國家間差異也影響我國五年相對生存率。 不同部位不同組織的腫瘤千差萬別,以胃癌為例,其按發病部位可分為近端胃癌(PGC)和遠端胃癌(DGC),前者惡性度較高,后者預后明顯好于前者。而由于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差異,日本胃癌發病中的近端胃癌比例(約 15%)明顯低于美國(30%左右),而美國又低于中國(40% 以上),這導致即使是在同一分期下,日本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也遠遠高于美國,而美國則高于中國。三、MDT 模式是民營高端腫瘤醫療服務勝出關鍵我們認為,MDT 模式可

50、促進醫院盈利良性提升,是民營高端腫瘤醫療服務機構能否勝出的關鍵。MDT 模式從三個方面促進腫瘤醫療機構盈利能力提升:1.采取 MDT 模式可以納入更多不同學科專家的意見,從而導致 多形式( multi-modalities)治療增加,比起傳統診療的單一治療形式比,一方面提升了治療效果,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醫院總收入及利潤。 2.MDT 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良好的療效口口相傳將帶來患者數的上升。3.MDT 模式有效減少診斷及治療之間的等待時機,并減少患者住院時間, 提升醫院整體周轉率。圖 59:MDT 模式可促進醫院盈利能力良性提升資料來源: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部(一)MD Anderson 情況

51、簡介:蟬聯美國最佳腫瘤醫院,經營穩健MD Anderson(MDACC)隸屬于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系統,始建于 1941 年,地處美國南部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市,是一所美國及世界一流的腫瘤專科醫院及研究中心。自從 1990 年 U.S. News & World Report 開始“美國最佳醫院”的榜單評選以來, MD Anderson 始終名列“最佳腫瘤醫院”前兩名,迄今已連續 28 年。其中 2014-2015 年排名第二(第一名是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SKCC),之后都是該榜單第一名,2017 也仍然是全美最佳腫瘤醫院。排名機構名稱機構性質腫瘤醫療服務得分1MD 安德森專科1002紀念

52、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專科97.43梅奧診所全科91.8Dana-Farber/Brighamand4全科84.4Womens Cancer Center圖 60:評選“美國最佳醫院”圖 61:2017 美國腫瘤醫院排名 西雅圖癌癥聯盟 /華盛頓大學5專科76.5醫學中心MD Anderson 的主院區在德州醫學中心,還有兩個研究院區在德克薩斯州的 Bastrop 縣, 除此之外在美國全境都有大量的分支機構和合作伙伴,對其進行轉診。比如在休斯頓地區它還有多個護理中心、15 個放療中心;MD Anderson 腫瘤網絡有數十家成員醫院和護理中心可對其進行轉診,此外其他地區和醫院的醫生也可以參與 MD

53、 Anderson 的“醫生網絡”從而對其進行學習、交流和轉診等。總而言之,雖然主院區地處美國南端,但健全的醫生 /醫院網絡建設保證 MD Anderson 能夠接收到社區級別的轉診病人。28圖 62:MD Anderson 及其認證成員在美分布圖MD Anderson 是一家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其收入結構多年來比較穩定,凈病人收入(總病人收入減去折扣、折讓)占比在四分之三以上 (折讓主要源于與 Medicare、Medicaid 以及保險公司等簽訂的合同)。捐贈、合同和慈善事業收入構成其收入的 10%左右,還有 5%左右的州撥款收入、3%左右的投資等其他非營運收入。此外,停車費、代客服務、餐飲

54、設施、酒店收費、禮品店銷售及自動售貨機銷售等其他輔助性收入也占了較小比例( 1%左右)。其中, 我們將凈病人收入定義為醫療收入,這部分收入按照醫保報銷類別看,以 15 年為例(未來奧巴馬醫改取消后可能會有變化):約30%出頭的收入來源于 Medicare 和 Medicaid,60%出頭的收入源于管理式醫療保險,還有 5.7%是國際患者和自費,其余還有極少數窮人補助等。成本結構中,50%60%為病人護理成本,11%13%左右為設備與折舊。此外,作為一家 重量級的學術科研機構,MD Anderson 還有 20%25%的成本花在了學術、科研和對其他機構進行支持輔助上。圖 63:2016 年 MD

55、 Anderson 總收入結構圖 64:2016 年 MD Anderson 總成本結構由于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收入來源比較復雜,我們定義總收入中除了捐款及州撥款之外的收 入為經營性收入,可以看出,在 2016 年之前,MD Anderson 的總收入、經營性收入及純醫療收入均處于穩定并微升狀態,近兩年約在將近 45 億美金的規模;但是在 2016 年醫院經歷了各項收入的輕微下滑。主要原因是這一年醫院采用了 Epic 電子病歷系統,對全院進行了電子化改革,導致醫院運營效率有所下滑及患者數下降,并因此經歷了裁員風波。 從利潤率變動也能看出,16 年之前醫院利潤率穩定在 25%以上(如加回對窮人的補助

56、,考慮到這些補助并非必須的),但是 16 年由于昂貴的Epic 系統支出和其導致的收入降低,這一數字降低到了 17%。應用 Epic 系統對醫院的不利影響是一過性的嗎?我們認為是的,因為截至 17 財年的倒數第二個月(17 年 7 月),醫院的收入已達到 15 財年的 97%,收入規模已先行回復。2017 年全年, MD Anderson 各項收入已全面恢復并超過 15 財年水平,利潤率也有所回復,說明該機構運營仍舊穩健優秀。圖 65:MD Anderson 近年來收入變動圖 66:MD Anderson 近年來醫療盈利與毛利率注:定義總收入-捐贈-州撥款=經營性收入;定義醫療收入-醫療成本-

57、設備折舊+補助貧困成本=醫療業務利潤;年份均指財年。眾所周知,醫療服務行業所具有的一大優勢之一就是較為穩定的凈現金流入。在 16 年Epic 事件的不利影響之前,MD Anderson 也呈現出了較為穩定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入(規模在 2 億美元以上/年)和整體的每年現金凈增。此外,從床均收入角度看,15 年該醫院的床均醫療收入為 546w 美元;16 年為 534w 美元;2017 年回升至 551w 美元。如此之高的床均醫療收入主要是因為床位數較少,病人多數入住于醫院周邊。但 MD Anderson 其實跟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另一頂級的腫瘤專科醫院)相比規模還是比較大的。圖 67:MD

58、Anderson 近年現金流圖 68:MD Anderson 床位數變動資料來源:UT System,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部資料來源:MD Anderson,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部總體而言,MD Anderson 是一家美名遠揚、療效卓著、經營穩健的機構,即使經歷了少數波折,也能迅速回復到收入穩健發展的正軌;雖然其組織形態是非營利性醫院,但其 盈利能力也比較高。(二)從 MD Anderson 經營歷史看MDT 模式如何助力腫瘤醫院成功我們認為,MD Anderson 所取得的成績與其率先采取 MDT 模式進行腫瘤治療息息相關。早在上世紀 7080 年代,MD Anderson 就發現腫瘤這種疾病的

59、復雜性需要多個學科的專家合力會診共同合作;90 年代中期,MD Anderson 開始明確和完善 MDT 模式,自 90 年代中期到 00 年代中期陸續成立了包括頭頸中心、乳腺癌中心等在內的多個 MDT 組織,此后 MDT 模式對其治療效果的提升、運營效率的增加和吸引患者能力的提升均起到了重大作用。MDT 模式促進多種治療形態的應用MDT 組織包括多個學科、各領域的專家,對各自學科治療手段的應用方法及范圍非常熟悉,從而促進多種治療形態的應用。 腫瘤治療具有復雜性,單一治療手段能發揮的作用有時比較有限,而新輔助治療(在術前、術后或圍術期進行放療或 /和化療)及聯合治療已在臨床上被證實可能具有降低

60、腫瘤的臨床分期、提高遠期存活率和保全器官等重要作用。但是何時應用哪種治療手段肯定還是要靠影像、病理、內鏡、內科、外科和放療等專家合力判斷。過往的 研究與統計已經證實,是否應用MDT 模式會顯著地影響診斷、分期、病理報告質量和治療決策,并顯著地提升多種治療形態的應用,減少單一治療形態。 例如在直腸癌治療過程中,環周切緣十分值得重視,而統計證明采用 MDT 模式可以顯著增加在發現威脅性環周切緣后進行新輔助治療的概率。圖 69:MDT 在治療頭頸癌過程中促進多種治療形態的應用圖 70:MDT 在直腸癌治療中的影響以 MD Anderson 在胃癌治療領域的進展為例:該機構自 80 年代中期以來采取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