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jīng)素問》注序.ppt_第1頁
《黃帝內經(jīng)素問》注序.ppt_第2頁
《黃帝內經(jīng)素問》注序.ppt_第3頁
《黃帝內經(jīng)素問》注序.ppt_第4頁
《黃帝內經(jīng)素問》注序.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王 冰內容提要全文朗誦隨文注釋整篇翻譯重點提示參考文獻自測練習課件制作: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古文教研室 王興伊內容提要 本文選自1956年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影印顧從德翻刻宋本黃帝內經(jīng)素問。 作者王冰,號啟玄子,唐中葉醫(yī)學家。身處安史之亂,卻能安心用十二年整理注釋素問,真乃道 學高人。返回主頁黃帝內經(jīng)原始傳本黃帝太素黃帝內經(jīng)太素(楊上善校注本)黃帝內經(jīng)九卷靈樞經(jīng)(史崧本)素問素問(全元起本)黃帝明堂經(jīng)針灸甲乙經(jīng)(皇甫謐編集)返回主頁素問9卷本(亡第7卷) 秦漢 素問(全元起注本)8卷 南北朝素問(王冰注本)24卷 唐代素問(林億等校注本)24卷 北宋素問(王冰合林億本)24卷 現(xiàn)代返回主頁王冰對素問的貢

2、獻注釋:出注5551條,如“益火 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整理:底本:張公秘本。校本:全元起注本。遷移、加字、別目、增益、刪復。另增七篇大論。返回主頁 夫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於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聖道,則不能致之矣。孔安國序尚書曰:“伏羲、神農(nóng)、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班固漢書 藝文志曰:“黃帝內經(jīng)十八卷。”素問即其經(jīng)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迺其數(shù)焉。雖複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然而其文簡,其意博,其序:為作序,為動用法。三墳:三皇的書籍言大道,故稱三墳。迺:同乃。師氏:負責教育的官員。隨文注釋理奧,

3、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 ,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 。稽其言有徴 ,驗之事不忒 。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 假若天機迅發(fā),妙識玄通,蕆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於詁訓,未嘗有行不由逕,出不由戶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隱,或識契真要,則目牛無全。故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贊,而命世奇?zhèn)埽瑫r時閒出焉。則周有秦公,返回主頁趣深:含義深遠。候:征候。由:緣由。忒:差錯。宗:本源。動:常常。命世:聞名于世。間出:不斷地出現(xiàn)。漢有淳于公,魏有張公、華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濟蒸人,華葉遞榮,聲實相副。蓋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冰弱齡慕道,夙好養(yǎng)生,幸遇真經(jīng),式爲

4、龜鏡。而世本紕繆,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歲月既淹,襲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別立二;或兩論併吞,而都爲一目,或問答未已,別樹篇題;或脫簡不書,而云世闕。重合經(jīng)而冠鍼服,併蒸人:蒸通烝,民眾,百姓。假:資助。式:用。龜鏡:喻借鑒。繆:通謬,錯誤。披會:閱讀領會。淹:久遠。世闕:歷代殘缺。都:總,合。冠:在前面加上,用作動詞。前兩自然段小結返回主頁方宜而爲欬篇;隔虛實而爲逆從,合經(jīng)絡而爲論要;節(jié)皮部爲經(jīng)絡,退至教以先鍼。諸如此流,不可勝數(shù)。且將升岱嶽,非逕奚爲?欲詣扶桑,無舟莫適。乃精勤博訪,而並有其人。歷十二年,方臻理要,詢謀得失,深遂夙心。時於先生郭子齋堂,受得先師張

5、公秘本,文字昭晰,義理環(huán)周,一以參詳,羣疑冰釋。恐散於末學,絕彼師資,因而撰注,用傳不朽。兼舊藏之卷,合八十一篇返回主頁節(jié):分開。臻:達到。得失:偏義復詞,偏在“得”,收獲。環(huán)周:全面周備。師資:授學依據(jù)。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乎究尾明首,尋註會經(jīng),開發(fā)童蒙,宜揚至理而已。 其中簡脫文斷,義不相接者,搜求經(jīng)論所有,遷移以補其處;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義;篇論吞併,義不相涉,闕漏名目者,區(qū)分事類,別目以冠篇首;君臣請問,禮儀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錯簡碎文,前後重疊者,詳其指趣,削去繁雜,以存其要;辭理秘密,難粗論述者,別撰玄珠,以陳其道。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返回

6、主頁勒:匯總。會經(jīng):領會經(jīng)文。童蒙:初學醫(yī)人。王冰整理素問篇論:篇一般是問答體;論一般是非問答體。乖失:錯亂。錯簡:書簡次序錯亂。碎文:文字殘缺。第三段小結今古必分,字不雜揉。庶厥昭彰聖旨,敷暢玄言,有如列宿高懸,奎張不亂,深泉淨瀅,鱗介咸分。君臣無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齡之望。俾工徒勿誤,學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屬,千載之後,方知大聖之慈惠無窮。 時大唐寶應元年歲次壬寅序 。返回主頁凈瀅:清凈明澈。鱗介:魚類和甲殼類動物。夭枉:即“夭橫”,夭折。惟:句中語氣詞,表肯定。徽音:德音。次:值。最后自然段小結黎元:猶“黎民”,百姓。書堯典蔡傳:“黎,黑也,民首皆黑,故曰黎民。”從甲骨文、金文可見元即

7、是首表“百姓”一詞:黎元、黎民、黔首、蒼生、赤子、布衣等。返回主頁返回仁壽:語本論語雍也“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仁者安靜故多壽,指長壽。返回主頁返回其人:謂志同道合之人,亦指適合的人。司馬遷報任安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素問金匱真言論“非其人勿教,非其人勿授。”返回主頁返回契:說文“大約也”。本義指書契。書契 本義契約相合符合 引申義周家寨出土的骨契圖形返回主頁返回天機:天賦之資質。莊子大宗師“其嗜欲深者,天機淺。”返回主頁 假若天機迅發(fā),妙識玄通,蕆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于詁訓。通曉玄妙深奧的道理。完備而周密的見解。生而知之。對經(jīng)文正確理解的標準。前人的注釋。返回今譯:假如天資

8、敏捷,就能通曉玄妙深奧的道理,完備而周密的見解盡管屬于生而知之的人,對經(jīng)文正確理解的標準也依靠前人的注釋。行不由逕:論語雍也“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逕,非公事,未嘗至于偃(子游)之室也。”王冰借義與此義有別,謂出行不沿循道路。返回主頁返回目牛無全:語出莊子養(yǎng)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見全牛也。”技藝已達精熟的境界。返回主頁返回咸日新其用:日,名詞用如狀語,每天,天天。新,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創(chuàng)新。返回主頁返回華葉遞榮:鮮花綠葉遞相繁榮。喻事業(yè)興旺不衰。華同花。返回主頁返回重點內容字:迺乃、逕徑、蒸烝、華花。詞:黎元、仁壽、羸劣、序、三墳、趣、候、契、忒、天機、蕆謀、標格、目牛

9、無全、贊、蒸人、華葉遞榮、假。句:夫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于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圣道,則不能致之矣。返回主頁返回今譯:解除疾病的纏繞和痛苦,保全真氣,通導元氣,拯救百姓達到長壽的境域,幫助體弱多病的人獲得平安,不是三圣的學說,就不能達到這個目的。 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 假若天機迅發(fā),妙識玄通,蕆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于詁訓,未嘗有行不由徑,出不由戶者也。返回主頁返回今譯:未曾商量遠近各地的看法自然相同,不用約定淺顯的和深奧的道理就符合。今譯:假如天資敏捷,就能通曉玄妙深奧的道理,完備而周密的見解盡管屬于生而知之的人,對經(jīng)文正確理解的標準也依靠前人的注釋,未曾有行走不遵循道

10、路的,出入房間不經(jīng)過門戶的人。 咸日新其用,大濟蒸人,華葉遞榮,聲實相副,蓋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今譯:他們每天都能療效有所創(chuàng)新,對百姓有很大的幫助,像鮮花綠葉遞相繁榮,名聲與實際相符,這大概是醫(yī)學教育的顯著成果,也是天資對他的幫助吧。返回返回主頁弱齡:男子二十歲左右,即弱冠。禮記曲禮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唐孔穎達疏“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古代對年齡的稱謂豐富多彩。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于是志學十五、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命五十、耳順六十、從心七十,表明不同的年齡段。 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

11、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頤。”返回主頁返回世本:當時通行的素問版本,應指南北朝梁 全元起注本。世本之誤重出二名:如經(jīng)合與 真邪論。 并吞一目:如血氣形志篇與宣明五氣篇。別樹篇目:如陰陽類論。脫簡不書:如刺腰痛篇。返回主頁返回且將升岱嶽,非逕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指代?指代?同義對文:升對詣 適對為返回主頁返回今譯:何況將要攀登泰山,沒有路怎么登上?想要到海上扶桑國,沒有船就不能前往。一以參詳,群疑冰釋:“冰”名詞用如狀語,象冰融化一樣。返回主頁返回今譯:一旦用它來做參考,各種疑問就像冰融化

12、一樣消散了。尋:說文“繹理也”段玉裁釋“謂抽繹而治之。凡治亂必得其緒而后設法治之。引申之義為長。”繹理長研究返回主頁返回重點內容字:繆謬、嶽岳。詞:弱齡、式、龜鏡、紕繆、披會、淹、適、得失、環(huán)周、童蒙。句:冰弱齡慕道,夙好養(yǎng)生,幸遇真經(jīng),式為龜鏡。 且將升岱嶽,非徑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 返回主頁返回今譯:我從年輕時就仰慕醫(yī)學,一向喜好養(yǎng)生,有幸遇上素問這部真經(jīng),用作借鑒。今譯:何況將要攀登泰山,沒有路怎么登上?想要去海上扶桑國,沒有船就不能前往。 歷十二年,方臻理要,詢謀得失,深遂夙心。 文字昭晰,義理環(huán)周,一以參詳,群疑冰釋。返回主頁返回今譯:經(jīng)歷了十二年,才達到領會要領的程度,探討收

13、獲,深感實現(xiàn)了我早年的心愿。今譯:文字清晰,內容完備周詳,一旦用它參驗,各種疑問都冰融化一樣地消除了。王冰整理素問簡脫文斷 遷移補其處篇目墜缺 加字昭其義篇論吞并 別目冠篇首禮儀乖失 增益光其意錯簡碎文 削繁存其要返回主頁返回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說明王冰整理的素問版是朱墨兼本。返回主頁返回古人為了認識星星、研究天體,很早便人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區(qū)域,中國稱之為星官,西方喚之為星座。中國古代把天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最早的完整文字記錄見諸于史記天官書中。二十八宿分成四大星區(qū),稱作四象,以動物命名之: 東方蒼龍: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七宿。 北方玄武:斗、牛、女、虛、危、室、壁等七宿。 西方白

14、虎:奎、婁、胃、昴、畢、觜、參等七宿。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等七宿。返回主頁返回 返回主頁返回返回主頁返回奎張:奎,俗作“魁”,由16顆小星組成。張,又稱鶉尾,由6顆小星組成。使動用法加字以昭其義 昭:增益以光其意 光:庶厥昭彰圣旨 昭彰:使清晰返回主頁返回重點內容字:詞:錯簡、碎文、列宿、夷夏、徽音、屬、次。句: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雜揉。 有如列宿高懸,奎張不亂,深泉凈瀅,鱗介咸分。返回主頁返回今譯:凡是所加的文字,都用紅筆書寫,使今文古文必然分開,文字不相混雜。今譯:有如眾星宿高懸天空,奎宿張宿次序不亂,又如深泉清凈明澈,魚蝦都能分清。 俾工徒勿誤,學者惟

15、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屬,千載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無窮。返回主頁返回今譯:使得醫(yī)生不出現(xiàn)失誤,學習醫(yī)學的人清楚明白,高深的醫(yī)理流行傳布,百姓健康的德音接連不斷,千年之后,方才知道大圣的恩惠是無窮無盡的。整篇翻譯 要解除疾病的纏繞和痛苦,保全人體的真氣,通導人體的元氣,拯救百姓使他們都得到長壽,幫助瘦弱有病的人獲得平安,離開了古圣賢的醫(yī)學理論就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孔安國為尚書作的序文里說:“伏羲、神農(nóng)、黃帝的書,稱為三墳,談論的都是天、地、人的重大道理呀。”班固漢書藝文志說:“黃帝內經(jīng)十八卷。”素問就是這部經(jīng)書中的九卷,加上靈樞九卷,就是那個數(shù)目了。雖然經(jīng)過了歲月的推移,朝代的變遷,可是由于一代代地

16、傳授學習,使內經(jīng)的學術還是保存下來了。在歷代醫(yī)家的傳授教學中,由于擔心遇到那不適合的,不是真可以傳授的人,因而有時候對有些內容,就有秘而不傳的情況。因此,如第七這一卷,就是被主管醫(yī)學教育的官員秘藏起來的。如今遵從施行的,只有八卷罷了。雖如此,可是內經(jīng)的文字精練,內容廣博,理論精深,意味深長。天地間的很多現(xiàn)象被分析到了,陰陽變化的各種征候被列舉出來了,各種變化的原由被表述清楚了,死和生的預兆被敘述明白了。因此,人們在掌握了內經(jīng)的理論以后,不用商量,對于遠近各處的事物,認識都自然相同;不用相返回主頁約,對于不論是幽暗無形的事物,還是明顯有形的事物,看法就很容易相合。考察它的理論有證據(jù),用治療實踐來

17、檢驗它,不會有差錯。的確可以說是醫(yī)學理論的本源,養(yǎng)生之學的理論基礎。 假如天資聰明,可助認識通曉玄妙深奧的道理,當然,完備周密的見解雖說要靠有聰明的資質,但正確理解內經(jīng)高深的學術內容的準則,也還要借助于前賢的遺訓和注釋,如同不曾有走路不從路上走,出入不從門戶行的人一樣。然而專心一意地研究它的精神實質,探求其中微妙的含義,研索其中深奧的道理,如果認識并掌握它的精髓要旨,那就能達到純熟高超的境地了。因此,只要一行動就有成效,如同有鬼神在暗中幫助一樣,而聞名于世的杰出的醫(yī)學家,也就時時間隔地由此產(chǎn)生了。周代有秦越人,漢代有淳于意,魏有張仲景、華佗,他們都是掌握了書中精妙理論的人,都能代代不斷地創(chuàng)新發(fā)

18、展它的妙用,廣泛地救助人民大眾,使醫(yī)學事業(yè)像鮮花和綠葉一樣相繼繁榮,這些醫(yī)家的聲譽和他們的實際技能是相稱的。這些大概都是素問哺育教化的顯著成果,也是天資給他們的幫助吧! 返回主頁 我年青時就向往醫(yī)學,一向愛好養(yǎng)生之道。幸運地遇到了這部真經(jīng),就用它來作為判斷是非得失的借鑒和解決疑難的依據(jù)。可是世上流行的版本錯誤很多,有篇目重復,前后沒有條理,文章的內容前后遠隔不連貫等問題。施用它于治療實踐很不方便,披閱領會它的意思也很困難。年深日久,沿襲下來就造成多種弊端了。有的是同一篇文章重復出現(xiàn),卻另立兩個篇名;有的是兩論并在一起,卻歸總在一個題目之下;有的篇中君臣的問答還未完畢,就將下文另設篇題;有的地方

19、脫簡缺文沒有寫明,卻說歷代都是殘缺不全。還有,把經(jīng)合篇重復出現(xiàn),而加上針服二字為篇名;把異法方宜論合并到咳論篇中;把通評虛實論割裂開,而并入四時刺逆從論;把經(jīng)絡篇并入到玉版論要篇;把皮部論節(jié)解分開,而加入了經(jīng)絡論,把有“至教”等內容的上古天真論退向后,而把論述針法的諸篇移向前。諸如此類的問題,難以全部列舉。況且,如要去登泰山,沒有路徑,怎么能上去?要到扶桑國去,沒有船,怎么能去成?我于是就專心一意地鉆研,廣泛地訪求當今名流,而全都找到了那些精通內經(jīng)的高人。經(jīng)歷了十二年的編次整理,方才達到有條理有要領的程度。反復考慮自己編次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深深地完成了我向來的心愿。返回主頁當時在郭先生的書房里

20、,得到了已故老師張公的秘藏之本,文章的字體清楚明白,經(jīng)義的理論全面而周密,一旦用它來參閱詳考,各種疑難都像冰水一樣消融了。恐怕它流落到末流無才之輩的手中,斷絕了那傳授內經(jīng)的范本,于是就編寫注釋,以便使它永傳不朽。加上原藏卷數(shù),合起來共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匯總集中為一部書。希望人們研究后面的注文就能明了前面的內容,運用注解去領會經(jīng)義,使初學醫(yī)者得到啟發(fā),使這高深的理論,能廣泛流傳。 其中竹簡脫落、文句斷絕、內容不相連接的地方,搜求經(jīng)論中所有的內容,把它遷移過來補在這里;有的篇名遺失短缺,所指的事理不明白,估量推敲它所指的意思,增加文字而使文章明晰;有的這一篇跟那一篇合并在一起,內容不相關聯(lián),還有缺

21、漏篇名的,就區(qū)別分開所論事情的類屬,另立篇名而放在篇前;君臣之間回答的內容,在禮節(jié)、儀式上有違背、錯亂之處,就考察出地位的高低而予以校正,或加說明而使文意明顯;文字顛倒錯亂,文句零碎不全,或者前后重復,就詳細辨別其中所指的意思,刪去繁雜的文字,而保存其中的要點;文理深奧,難以粗淺論述的地方,就另外編寫玄珠一書,以便陳述其中的道理。凡是增加的文字,都用返回主頁紅筆書寫,使它和古書原文明顯分開,不相混雜。希望這樣能使上古圣人的旨意清楚明白,使那深奧的理論得到充分的陳述和闡發(fā),就像天上眾星高掛,次序井然,有條不紊;又像那深徹的泉水清凈透明,水里的生物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君臣上下再沒有短命枉死的時候,華

22、夷各族人民都有延長壽命的希望。使醫(yī)生們都有所遵循而不犯錯誤,學習的人更加容易明白,最精妙的理論流行于世,人間的福音連續(xù)承繼。千年之后,方知古圣賢的仁慈恩惠是無窮無盡的。時在大唐寶應元年歲值壬寅年序。 返回主頁重點提示重點字:迺乃、逕徑、蒸烝、華花、繆謬、嶽岳。重點詞:黎元、仁壽、羸劣、序、三墳、趣、候、契、忒、天機、蕆謀、標格、目牛無全、贊、蒸人、華葉遞榮、假、弱齡、式、龜鏡、紕繆、披會、淹、適、得失、環(huán)周、童蒙、錯簡、碎文、列宿、夷夏、徽音、屬、次。 重點句:夫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于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圣道,則不能致之矣。 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 假若天機迅發(fā),妙識玄通

23、,蕆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于詁訓,未嘗有行不由徑,出不由戶者也。 返回主頁 咸日新其用,大濟蒸人,華葉遞榮,聲實相副,蓋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冰弱齡慕道,夙好養(yǎng)生,幸遇真經(jīng),式為龜鏡。 且將升岱嶽,非徑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 歷十二年,方臻理要,詢謀得失,深遂夙心。 文字昭晰,義理環(huán)周,一以參詳,群疑冰釋。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雜揉。 有如列宿高懸,奎張不亂,深泉凈瀅,鱗介咸分。 俾工徒勿誤,學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屬,千載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無窮。返回主頁參考文獻 一、王冰,寶應中為太仆令,號啟玄子。篤好醫(yī)方,得先師所藏太素及全元起書,大為編次,注素問八十一篇,二十四

24、卷;又著玄珠十卷,昭明隱旨三卷。玄珠先生不知何郡人,洞明素問,極究微奧。時太仆令王冰識其為異人,乃師事之,遂以妙旨授冰,冰由是大注素問,今行世。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二、所注排決隱奧,多所發(fā)明。其稱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無火者不必去水,宜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無水者不必去火,宜壯水之主以鎮(zhèn)陽光。遂開明代薛己諸人探本命門之一法。其亦深于醫(yī)理者矣。冰名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稱為京兆府參軍。林億等人物志謂冰為太仆令,未知孰是。然醫(yī)家皆稱王太仆,習讀億書也。(按,據(jù)近人余嘉錫考證,唐代文獻中,同王冰之名者共有六人,提要所稱京兆府參軍王冰,在寶應元年之后六十九年始卒,恐非其人。

25、太仆令之王冰,史籍未著,尚屬存疑。說見四庫提要辨證卷十二。)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醫(yī)家類一 三、西漢倉公傳其舊學,東漢仲景撰其遺論,晉皇甫謐刺而為甲乙,及隋楊上善纂而為太素。時則有全元起者,始為之訓解,闕第七一通。迄唐寶應中,太仆王冰篤好之,得先師所藏之卷,大為次注,猶是三皇遺文,爛然可觀。 林億等重慶補注黃帝內經(jīng)素問序 四、我們將全元起注本的目錄和王冰注本的目錄比較一下,即可以知道王冰本的系統(tǒng)清楚,層次分明,徹底改變了全元起本的混亂面貌,較全本向前遠遠地發(fā)展了一大步。龍伯堅黃帝內經(jīng)概論返回主頁自測練習1“拯黎元于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 ) A 衣食粗劣之人 B品質惡劣之人 C

26、體弱多病之人 D處境險惡之人 E疏于養(yǎng)生之人2“蕆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于詁訓” 意在強調( ) A天資之聰明 B知識之完備 C見解之周密D訓詁之重要 E方法之得當3“然而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 中“趣”的意思是( ) A 趣昧 B旨意 C興趣 D趨向 CDB返回主頁E影響4“而命世奇杰,時時間出焉” 中“命世”的意思是( ) A 命名于世 B命世人 C聞名于世D使世人 E誕生于世5“歲月既淹,襲以成弊” 中“淹”的意思是( ) A滯留 B 長久 C淹沒 D埋沒 E流逝6“至道流行,徽音累屬” 中的“屬”的意思是( )A 接續(xù) B屬于 C種類D通“囑”,囑托CBA返回主頁E產(chǎn)生7“幸

27、遇真經(jīng),式為龜鏡”中“式”的意思是( ) A. 用B通“試” C法式 D遵照E當作二、填空題1“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 中“其人”指_,“乃精勤博訪,而并有其人” 中的“其人”指_ 。2“蕆謀雖囑乎生知” 中“蕆”音_,意思是_;“生知”指_。3“標格亦資于詁訓” 中“標格”原指_,此指_ 。4“幸遇真經(jīng),式為龜鏡” 中“式”意思是_;“龜鏡”比喻_。5“恐散于末學,絕彼師資” 中“師資”指_。6“徽音累屬”中的“徽音”本指德音,文中指_ ; “屬”音_,意思是_。 A適合的人適合的人 藏有珍本的人藏有珍本的人 Chn 完備 生而知之生而知之 風范風范 對經(jīng)文正確對經(jīng)文正確理解的標準理解的標準

28、 用用 借鑒借鑒 授學依據(jù)授學依據(jù) 百姓健康的福音百姓健康的福音 zh 接續(xù)接續(xù) 返回主頁三、改錯題1“幸遇真經(jīng),式為龜鏡”中的“式”意思是“模式”。2“詢謀得失,深遂夙心”中的“得失”謂收獲和失誤。3“恐散于末學,絕彼師資”中的“師資”指傳授知識的人。4“庶厥昭彰圣旨”中的“圣旨”指皇帝的命令。5 “俾王徒勿誤,學者惟明”中的“惟”當“只”講。四、詞義解釋題1勿約而幽明斯契。幽明: 契:2蕆謀雖屬乎生知。蕆: 生知:“模式模式”當改為當改為“用用”。 “收獲和失誤收獲和失誤”當改為當改為“收獲收獲”。 “傳授知識的人傳授知識的人”當改為當改為“授學的依據(jù)授學的依據(jù)”。 “皇帝的命令皇帝的命令

29、”當改為當改為“圣人的旨圣人的旨意意”。 “只只”當改為當改為“句中語氣助詞句中語氣助詞”。 指無形的和有形的事物。 符合。 完備的。 生而知之者。 返回主頁3標格亦資于詁訓。 標格:4或識契真要,則目牛無全。契: 真要:5故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贊。動: 贊:6而命世奇杰,時時間出焉。命世:7咸日新其用,大濟蒸人。新: 蒸:8冰弱齡慕道,夙好養(yǎng)生。弱齡:夙:風范。此指對經(jīng)文正確理解的標準。 符合。 指經(jīng)文的精義要旨。 常常;往往。 助。 聞名于世。命,通“名”。 使創(chuàng)新。 通“烝”,眾。 弱冠之年,二十歲。 一向。 返回主頁9幸遇真經(jīng),式為龜鏡。式: 龜鏡:10施行不易,披會亦難。披會:11歲月

30、既淹,襲以成弊。淹:12或兩論并吞,而都為一目。都:13詢謀得失,深遂夙心。得失: 遂:14文字昭晰,義理環(huán)周。環(huán)周:15區(qū)分事類,別目以冠篇首。別目:冠:用。 學習的借鑒。 閱讀領會。 久。 合;匯總。 義偏在“得”,收獲。 實現(xiàn)。 全面周詳。 另立篇目。 加在前邊。 返回主頁16庶厥昭彰圣旨,敷暢玄言。庶: 敷暢:17俾工徒勿誤,學者惟明。俾: 惟: 18至道流行,徽音累屬。徽音: 屬:19時大唐寶應元年歲次壬寅序。次:五、語譯題1 然而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征,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

31、生之始矣。 希望;或許。 全面陳述闡發(fā)。 使。 句中語氣助詞。 德音,指百姓健康的福音。 接續(xù)。 值。 返回主頁2 假若天機迅發(fā),妙識玄通,蕆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于詁訓,未嘗有行不由逕,出不由戶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隱,或識契真要,則目牛無全。3 冰弱齡慕道,夙好養(yǎng)生,幸遇真經(jīng),式為龜鏡。而世本紕繆,篇耳重迭,前后不倫,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歲月既淹,襲以成弊。4 且將升岱岳,非徑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乃精勤博訪,而并有其人,歷十二年,方臻理要,詢謀得失,深遂夙心。5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雜糅。庶厥昭彰圣旨,敷暢玄言,有如列宿高懸,奎張不亂,深泉凈瑩,鱗介成分。 六、閱讀題 昔黃帝作內經(jīng)十八卷靈樞九卷素問九卷乃其數(shù)焉世所奉行唯素問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難經(jīng)皇甫謐次而為甲乙諸家之說悉自此始其間或有得失未可為后世法則謂如南陽活人書稱咳逆者噦也謹按靈樞經(jīng)曰新谷氣入于胃與故寒氣相爭故曰噦舉而并之則理可斷矣又如難經(jīng)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標指靈樞本輸之大略世或以為流注謹按靈樞經(jīng)曰所言節(jié)者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氣者正氣也神氣之所游行出入者流注也井滎輸經(jīng)合者本輸也舉而并之則知相去不啻天壤之異但恨靈樞不傳久矣世莫能究夫為醫(yī)者在讀醫(yī)書耳讀而不能為醫(yī)者有矣未有不讀而能為醫(yī)者也不讀醫(yī)書又非世業(yè)殺人尤毒于梃刃是故古人有言曰為人子而不讀醫(yī)書猶為不孝也仆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