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區域經濟分析_第1頁
湖北區域經濟分析_第2頁
湖北區域經濟分析_第3頁
湖北區域經濟分析_第4頁
湖北區域經濟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北區域經濟分析湖北區域經濟分析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1 區域概況2 空間結構目 錄3 產業結構1 區域概況自然地理湖北省位于中國的中部,長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簡稱鄂。湖北省北接河南省,東連安徽省,東南和南鄰江西、湖南兩省,西靠重慶市,西北與陜西省為鄰。東西長約740公里,南北寬約470公里,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94,居全國第16位 .湖北省地勢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總面積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區占20%。 湖北省經濟水平實力強的地區處在東部地區 ( 武漢、鄂州、荊門 ) 以及宜昌, 經濟實

2、力相對較弱的地區處于西北和西南地區, 經濟發展水平東西部呈鮮明對比。 地形地貌礦產資源 湖北省礦產資源豐富 , 全省已發現礦產136種 (不含亞礦種 ,下同 ),約占全國已發現礦種數的81%;其中已查明了資源儲量的礦產有87種 ,約占全國已查明資源儲量礦產的56%;已發現但尚無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有49種。列入湖北省礦產儲量表的礦種有80種 (石油、天然氣、地熱、鈾、釷、地下水、礦泉水等未列入 )。已上湖北省礦產儲量表礦區956個 ,礦產地 1287處 ,產地數較多的礦產有 :煤、鐵、磷、石灰巖、銅、金、硫鐵礦、銀、礦鹽、鈮、鉭、芒硝、白云巖、粘土、石煤等。1287個礦產地資源儲量規模為中、小型

3、的礦產地占90%, 大型、特大型的礦產地僅占6.9%。磷、礦鹽、芒硝、石膏、鐵、銅、金、銀、石灰巖等是湖北省具有優勢的礦產。化肥用橄欖巖、碘、溴、石榴子石、累脫石粘土、建筑用輝綠巖居全國首位。保有資源儲量位于全國前10位的礦產有57種。按2014年底保有礦產資源儲量 ,全國統一計算的礦產資源潛在價值 ,湖北省為14728億元 ,居全國第14位 ;人均潛在總值2.48萬元 ,居全國第17位。(來源:2015年湖北統計年鑒)農業資源 鄂西南(武陵山脈、秦巴山脈)大田作物、經濟作物鄂中(江漢平原)大田作物、經濟作物鄂東南(丘陵、山區)大田作物鄂西北(秦巴山脈)大田作物鄂東北(大別山山區)大田作物自然

4、地理自然地理湖北省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處于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山地約占全省總面積55.5,丘陵和崗地占24.5,平原湖區占20.耕地面積耕地面積全省現有耕地面積5023萬畝,人均耕地面積0.8畝,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水稻種植面積2280萬畝,棉花種植面積650萬畝,油菜種植面積1280萬畝,小麥種植面積1070萬畝。種植結種植結構構湖北省主要種植作物以水稻、棉花、油菜、小麥為主,輔以蔬菜、柑橘、茶葉、板栗、煙草等經濟作物。行政概況行政概況湖北省設有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01個縣級單位),1120個鄉鎮

5、。農業產值2014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2569.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4%。糧食總產量2388.53萬噸,連續8年豐收,比上年增產14.54億斤,增長3.14%。生豬出欄增長1.1%,禽蛋、水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3%、3.4%。油菜籽、淡水產品產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水果、茶葉、蔬菜產量分別增長18.4%、11.2%、7.3%。林業全年植樹造林任務超額完成,林業產值增長9.9%。(來源:2015年湖北統計年鑒)人口、勞動力截至2010年湖北戶籍人口為6050萬,常住人口5693萬,受育齡婦女人口峰值因素影響,近幾年出生率呈現持續回升的態勢,2011年人口出生率有少量增加。人口結構

6、來看,老齡化和少子化開始出現。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程度的人口為9.8%;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15.3%,文化程度總體不高。(來源:湖北省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 )2 空間結構2.1城市規模等級 中等城市7個、孝感、荊門、黃石、十堰、咸寧、隨州、鄂州 小城市5個 恩施、仙桃、潛江、天門、神農架超大無超大無依據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提出的按市區常住人口劃分:小城市50萬50萬中等城市 100萬100萬大城市 300萬300萬特大城市 1000萬1000萬巨大型城市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必然有若干個強大的經濟中心,也就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因為相比中小城市,大城市更能培育經

7、濟集聚優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迅速提高城市競爭力。圖圖 數據來源:數據來源:20152015年湖北統計年鑒年湖北統計年鑒。在17個市州中, 大城市主要分布在鄂東, 鄂西和鄂南城市規模相對較小, 其中鄂西的城市規模最小。可知湖北省城市等級分布存在區域差異,這與湖北的地形地貌有很大關系。圖圖 來源于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來源于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武漢經濟圈以武漢為城市圈中心城市,黃石為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湖北9市(武漢、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政府部門主動拆除市場壁壘,搭建合作平臺。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土地、礦產、人力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3 產業結構一、三次產業演進及一、三次產業

8、演進及20142014年三次產業結構分析年三次產業結構分析湖北產業結構演進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1978200020052010201320142015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55.0從以上對湖北省1978-2015年間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湖北省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但是產業結構仍然保持著“二、三、一”的模式,產業結構調整現狀不甚理想,但是湖北省的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不能全盤否定。湖北省需要利用其獨特的資源優勢,著力改善產業內部結構,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湖北三次產業就業人口數比重數據來源: 2015年湖北省統計年鑒。湖北第一產業已無法對

9、就業增長作出貢獻。第二產業就業彈性遞減, 但其發展還可以容納就業人口的增長。第三產業就業彈性遠高于第二產業,是吸收過剩和新增勞動力的主要領域。要增加就業量就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中就業貢獻率大的行業.2014年三次產業就業結構分析a.第一產業吸納的就業人口比重最高,處于低端就業結構階段。2014年,第一產業的產值占總產值比重的11.6%,但吸納的就業人口比重卻高達36.8%。表明湖北省第一產業的生產效率較低。b.第二產業以28.3%的就業人口數,生產了46.9%的產值。總的說來,現階段湖北省工業化處于中期。二、湖北省與國家、中部六省產業結構比較二、湖北省與國家、中部六省產業結構比較a.第一產業高

10、出全國2.43個百分點,說明湖北仍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業在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b.第二產業所占比重高于全國4.18個百分點,是三次產業中的主導部分。c.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低于全國6.61個百分點,表明湖北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并不是十分理想,仍需大力促進。中部六省份的三次產業結構第三產業比重仍舊偏低,發展相對滯后,和全國及中部六省相比,湖北的一產、二產相對較高,三產占比較低。從全國的產業結構來看,三產的比重在2012年已超過二產,而湖北省的三產比重仍然低于二產,和中部其他五省相比,2014年湖北一產占比僅次于河南省,二產、三產占比在中部六省中處于中等水平。2014年中部六省份三次產業構成

11、省份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全國全國9.2%9.2%42.7%42.7%48.1%48.1%湖南11.6%46.2%42.2%湖北湖北11.6%11.6%46.9%46.9%41.5%41.5%江西10.7%52.5%36.8%山西6.2%49.3%44.5%安徽11.5%53.1%35.4%河南11.9%51.0%37.1%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局三、三次產業內部比三、三次產業內部比較較A A、第一產業、第一產業a. 留鄉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相對年齡較大、文化素質較差、技術能力水平較低,利用新技術、獲取信息能力均比較欠缺。b.現階段湖北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集中在組織管理、技術創新、基礎設

12、施、公共服務、利益機制等五個方面。 B B 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二產業是湖北省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最大。從總體上看,湖北省工業各產業的區位商主要都是礦業、制造業、加工業,然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卻偏低,工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及優化的集聚效應與先導促進作用非常不顯著。政策建議1、廣泛應用科學技術,促進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湖北是農業大省,但非農業強省,其農業的潛力與優勢尚未發揮出來。因而需要通過廣泛應用科學技術,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加快現代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2、加快種植業和養殖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增加優質稻,專用小麥等生產面積;適當調減

13、普通玉米、小麥等面積;大力發展名、特、優水產養殖業,把湖北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名、特、優淡水養殖地與商品生產基地。3、運用高新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支持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扶持大中型國有企業,放開搞活小型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民營企業,引導其建立專業化協作關系,從而帶動產業集群式發展。4、突破性發展高新技術產。著重發展和建設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龍頭開發區,促進周邊及全省新興產業發展。湖北省對外貿易現狀分析進入21世紀以來,湖北省的GDP始終保持著一定的增速,按照表一看,從2000年的3545.3925億元到2014年的27367億元,增長7倍多,而且其對進出

14、口總額也從32.2286億美元增長到430.64009億美元,增長13.4倍。并且湖北省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值在2000年時是32.7%,到2014年增長到56.6%,其外貿依存度也提升了20多個百分點。據圖一以及表二,我們可以看到湖北省的GDP從2000年到2014年穩定增長,總體呈現一個平穩的上升曲線,沒有較大的波動。利用表中的GDP增長率數據進行描述統計,其十五年的GDP增長率達到11.587%,最大值為14.8%,最小值為8.6%,總體上看是在2008年之前保持穩定增長,到了2008年之后有所下降和波動,可能是受到了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2000年到2014年內湖北省進出口數

15、據,無論是進口總額還是出口總額都在十五年內實現了高速的發展,在對進出口總額增長率進行描述統計之后,我們看到增長率最大達到了50.32%,最小時2009年出現了16.7%的負增長,可見全球經濟危機對于湖北省對外貿易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十五年內平均增長率達到了21.55%,說明其進出口貿易規模的成長之快。當把湖北省的數據放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比較時,2014年湖北省的GDP總量達到全國前十名(除港澳臺地區外),但是進出口總額仍然處于全國第十六,屬于中等水平。比如說相鄰并且同屬于內陸地區的重慶市,雖然GDP仍然遠不及湖北省,但是其進出口總額從2000年的17.9億美元迅速提升到了2014年的954.5億美

16、元,已經達到了湖北省的兩倍多。而且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的廣東省在2000年時進出口總額就已經達到了1701.06億美元,相當于領先湖北省幾十年的水平,所以即使只是考慮在全國的大環境下,湖北省也必須要重視對外貿易的發展。與全國外貿增長情況相比,從2000年到2014年,湖北省進口總額占全國進口總額的比值從0.0086上升到0.0136,出口總額所占比值從0.00517上升到0.007,進出口總額所占比值從0.0068上升到0.01,雖然十五年間有些波動,但是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并且十五年內全國進出口總額增長率平均值為18.54%,而湖北省為21.55%,全國出口增長率平均值為18.88%,湖北省為22.26%,全國進口總額增長率平均值為19.11%,湖北省為20.96%,三項指標均略超過全國水平,說明湖北省進出口貿易水平正在上升,略高于全國的平均發展水平。 建議:在大環境下,一方面要向其他先進地區學習經驗,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借助WTO的良好外部環境抓住國際機遇,以自身實際情況為根據,將內陸地區物美價廉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利用拋磚引玉的思想,加大進口力度,擴大出口規模,在國家發展的新高度上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等優秀硬件軟件,通過轉化為自身的優點,帶動出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