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康復科操作規程_第1頁
最新康復科操作規程_第2頁
最新康復科操作規程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艾條灸技術操作規程概述用純凈的艾絨(或加入中藥)卷成圓形柱形的艾條,點燃后在人體表面熏烤的一種療法。 適用于各種虛寒性病癥,如胃脘痛、腹痛、泄瀉、風寒痹證、陽痿、早泄、瘡瘍久潰不愈等 癥。用物準備治療盤、艾條、火柴、彎盤、小口瓶、必要時備浴巾、屏風等。操作程序1.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病人合作。2. 取合理體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 根據病情,實施相應的灸法。3.1 溫和灸:點燃艾條,將點燃的一端,在距離施灸穴位皮膚 3 cm 左右處進行熏灸,以 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 5-7 分鐘,至局部皮膚紅暈為度。3.2 雀啄灸:將艾條點燃的一端,在距離施灸部位2-

2、5 cm之間,如同鳥雀啄食般,一下一上不停地移動,反復熏灸,每處5分鐘左右。3.3 回旋灸:將艾條點燃的一端, 距施灸部位 3cm 左右,左右來回旋轉移動,進行反復熏 灸,一般可灸 20-30 分鐘。4. 施灸過程中,隨時詢問患者有無灼痛感,及時調整距離,防止燒傷。觀察病情變化及 有無體位不適。5. 施灸中應及時將艾灰彈入彎盤,防止燒傷皮膚及燒壞衣物。6. 施灸完畢,立即將艾條插入小口瓶,熄滅艾火。清潔局部皮膚后,協助患者衣著,安 置舒適臥位,酌情開窗通風。7. 清理用物,歸還原處。注意事項1. 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于正常現象。如灸后出現小水泡,無需處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較大,

3、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去泡內液體, 覆蓋消毒紗布, 保持干燥, 防止感染。2. 施灸過程中防止艾灰脫落燙傷皮膚或燒壞衣物。3. 熄滅后的艾條,應裝入小口瓶內,以防復燃,發生火災。毫針刺法技術操作規范概述采用不同型號的金屬毫針刺激人體一定的腧穴, 以調和氣血、 疏通經絡, 從而達到扶 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適用于各種急、慢性疾病。用物準備治療盤,毫針盒(內備各種毫針)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針, 0.5 碘伏,棉簽,棉球, 鑷子,彎盤,必要時備毛毯和屏風等。操作方法1. 進針法1.1 指切進針法: 又稱爪切進針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邊, 右手持針, 用拇、食、中三指挾持針柄近針根處緊靠左手

4、指甲面將針刺入。1.2 夾持進針法:或稱駢指進針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夾住針身下端, 將針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膚表面位置, 右手捻動針柄, 將針刺入腧穴。 此法適用于肌肉豐 滿部位及長針的進針。1.3 舒張進針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將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膚繃緊,右手持針,使針從左手 拇、食二指的中間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膚松弛或有皺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1.4 提捏進針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將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的皮 膚頂端將針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淺薄部位的腧穴進針。如印堂穴。2. 進針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進針時針身與皮膚表面構成的夾角。2.1.1 直刺

5、: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 90 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適用于人體大部分腧穴。2.1.2 斜刺: 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 45度角左右手傾斜刺入。 此法適用于肌肉較淺薄處或內 有重要臟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2.1.3 平刺:即橫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 15 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適用于皮薄肉少部 位的腧穴,如頭部。2.2 深度:是指針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據患者體質、年齡、病情及針刺部位而定。2.2.1 體質:身體瘦弱,宜淺刺;肌肉豐滿者,宜深刺。2.2.2 年齡:小兒及年老體弱者,宜淺刺;中青年身強體壯者,宜深刺。2.2.3 病情:陽證、新病宜淺刺;陰證、久病宜深刺。2.2.4 部位:頭面和

6、胸背及皮薄肉少處的腧穴,宜淺刺;四肢、臀、腹及肌肉豐滿處的腧 穴,宜深刺。3. 行針基本手法3.1 提插法:當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將針身提到淺層,再由淺層插到深層,以加大刺 激量,使局部產生酸、麻、脹、重等感覺。3.2 捻轉法:當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將針身大幅度捻轉,幅度愈大,頻率愈快,刺激 量也就愈大。 當針刺部位出現酸、 麻、脹、重等感覺時, 術者手下也會有沉、 緊、 澀的感覺, 即為“得氣”,說明針刺起到了作用。4. 補瀉手法4.1 補法:進針慢而淺,提插輕,捻轉幅度小,留針后不捻轉,出針后多揉按針孔。多用 于虛證。4.2 瀉法:進針快而深,提插重,捻轉幅度大,留針時間長,并反復捻轉

7、,出針后不按針 孔。多用于實證。4.3 平補平瀉法:進針深淺適中,刺激強度適宜,提插和捻轉的幅度中等,進針和出針用 力均勻。適用于一般患者。操作程序1.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2. 協助患者松開衣著,按針刺部位,取合理體位。3. 選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壓穴位,并詢問患者有無感覺。4. 消毒進針部位后,按腧穴深淺和患者胖瘦,選取合適的毫針,同時檢查針柄是否松動, 針身和針尖是否彎曲或帶鉤,術者消毒手指。5. 根據針刺部位,選擇相應進針方法,正確進針。6. 當刺入一定深度時,患者局部產生酸、麻、脹、重等感覺或向遠處傳導,即為“得氣”。 得氣后調節針感,一般留針 10-20 分

8、鐘。7. 在針刺及留針過程中,密切觀察有無暈針、滯 針等情況。如出現意外,緊急處理。8. 起針: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壓在針孔周圍皮膚處,右手持針柄慢慢捻動將針尖 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隨即用無菌干棉球輕壓針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檢查針數,以防遺 漏。9. 操作完畢,協助患者衣著,安置舒適臥位,整理床鋪。 10. 清理用物,歸還原處。 注意事項1. 患者過于饑餓,疲勞、精神過度緊張時,不宜立即進行針刺。對身體瘦弱,氣虛血虧 的患者,進行針刺時手法不宜過強,并應盡量選用臥位。2. 婦女懷孕 3月者,不宜針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懷孕 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 宜針刺。至于三陰交、合谷、昆侖、至

9、陰等一些通經活血的腧穴,在懷孕期亦應予禁刺。如 婦女行經時,若非為了調經,亦不應針刺。3. 小兒囟門未合時,頭頂部的腧穴不宜針刺。4. 常有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針刺。5. 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的部位,不宜針刺。6. 對胸、脅、腰、背臟腑所居之處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腫大、肺氣腫患者 更應注意。如刺胸、背、腋、脅、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過深,都有傷及肺臟的可能, 使空氣進入胸腔,導致創傷性氣胸,輕者出現胸痛、胸悶、心慌、呼吸不暢;甚則呼吸困難,唇甲發紺、出汗、血壓下降等癥。因此,醫者在進行針 刺過程中精神必須高度集中,令患者選擇適當的體位,嚴格掌握進針的深度、

10、角度,以防止事故的發生。7. 針刺眼區和項部的風府、啞門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 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轉和長時間的留針,以免傷及重要組織器官,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8. 對尿潴留等患者在針刺小腹部腧穴時,也應掌握適當的針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 免誤傷膀胱等器官出現意外的事故。火罐技術操作規范概述拔火罐是以罐為工具, 利用燃燒熱力, 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 使罐吸附在皮膚穴位 上,造成局部瘀血現象的一種療法。此法具有溫通經絡、驅風散寒、消腫止痛、吸毒排膿等 作用。適用于風濕痹證,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腸疾病,如脘腹 脹痛、胃痛、嘔吐及腹瀉等。用物準備治

11、療盤、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鉗、 95 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 時備毛毯、屏風、墊枕。根據拔罐方法及局部情況備紙片、凡士林、棉簽、 0.5 碘伏、鑷 子、干棉球、三棱針或梅花針、紗布、膠布等。操作方法1. 點火 選用下列方法之一,將火罐吸附于所選部位上。 1.1 閃火法:是用長紙條或 用鑷子夾 95 酒精棉球一個,用火將紙條或酒精棉球點燃后,伸入罐內中段繞一周(切勿 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皮膚),迅速將火退出,立即將罐按扣在所選部位或穴位上。1.2 貼棉法:是用大小適宜的 95 酒精棉一塊,貼在罐內壁中段(不要過濕),點燃后迅 速按扣在應拔的部位。1.3 投火法:是用易燃燒紙片或 9

12、5 酒精棉球(擰干)一個,點燃后投入罐內,迅速將罐 按扣在應拔的部位,此法適用于側位橫拔。2. 拔罐 根據病情需要,可分為下列幾種拔罐方法。2.1 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將罐吸附在皮膚上不動,直至皮膚呈現瘀血現象為止,一般留置10 分鐘左右,此法適用于鎮痛治療。2.2 閃罐法:即將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復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膚潮 紅充血或瘀血為度。多用于局部肌膚麻木、疼痛等癥。2.3 走罐法: 又稱推罐法, 即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及罐口上, 涂一層凡士林等潤滑 油,再將罐拔住, 然后,醫者用右手握住罐子, 向上、下或左、 右需要拔的部位, 往返推動, 至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 充

13、血, 甚或瘀血時, 將罐取下。 此法宜于面積較大, 肌肉豐厚部位, 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風濕痹痛等癥。2.4 刺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規消毒后,先用梅花針叩打,或用三棱針淺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 510 分鐘,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膚。多用于治療丹毒、扭傷、乳癰等。3. 起罐 右手扶住罐體,左手以拇指或食指從罐口旁邊按壓一下,待空氣進入罐內即可 將罐取下。操作程序1. 備齊物品,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2. 取合理體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 根據部位不同,選用合適火罐,并檢查罐口邊緣是否光滑。4. 根據拔罐部位及所備用物,選用不同的點火方法。5. 根據病情選用不同的

14、拔罐方法。6. 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膿血,應清潔局部皮膚,作常規消毒,外涂所需藥物, 必要時覆蓋消毒敷料。7. 操作完畢,協助病人衣著,安排舒適體位,整理床單元。 8. 清理用物,歸還原處。 注意事項1. 高熱抽搐及凝血機制障礙病人;皮膚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處;孕婦的腹部、腰 骶部均不宜拔罐。2. 拔罐時應采取適當體位,選擇肌肉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發較多處不宜拔罐。3. 拔罐過程中隨時觀察檢查火罐吸附情況和皮膚顏色。4. 防止燙傷和灼傷。拔罐時動作要穩、準、快,起罐時切勿強拉。如拔罐局部出現較大 水泡,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泡內液體, 外涂龍膽紫, 保持干燥, 必要時用無菌紗布覆蓋固

15、定。5. 凡使用過的火罐,均應清潔消毒,擦干后備用。熏洗療法技術操作規程一,概述熏洗療法是將藥物煎湯,趁熱在患處熏蒸或浸浴,以達到疏通腠理、祛風除濕、清熱 解毒、殺蟲止癢作用等一種治療方法。適用于瘡瘍、筋骨疼痛、目赤腫、陰癢帶下、肛門疾 病等。二,操作方法(一 ) 用物準備治療盤、藥液、熏洗床、水溫計、必要時備屏風及換藥用品等。(二)操作程序1.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 ;2. 根據熏洗部位協助患者取合適體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時屏風遮擋,冬季注意保暖3. 眼部熏洗時,將煎好的藥液趁熱倒入治療碗,眼部對準碗口進行熏蒸,并用紗布熏洗 眼部,稍涼即換,每次 1530 分鐘 ;4

16、. 四肢熏洗時,用浴巾或布單圍蓋后熏蒸。待溫度適宜時,將患肢浸泡于藥液中泡洗5. 熏洗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若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協助患者臥床休息6. 熏洗完畢,清潔局部皮膚,協助衣著,安置舒適臥位 ;7. 清理用物,歸還原處。三,注意事項1. 月經期、孕婦禁用坐浴 ;2. 熏洗藥溫不宜過熱,一般為 50 C 70 C,以防燙傷;3. 在傷口部位進行熏洗時,按無菌技術進行 ;4. 包扎部位熏洗時,應揭去敷料。熏洗完畢后,更換消毒敷料 ;5. 所用物品需清潔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推拿技術操作規范概述推拿療法又稱按摩療法。 術者運用各種手法于病人體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以達到治 療疾病的一

17、種療法。 具有扶正祛邪、 散寒止痛、 健脾和胃、 導 滯消積、 疏通經絡、 滑利關節、 強筋壯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強身,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適用于發熱畏寒、頭痛身 痛、咳喘并作、脘痛納呆、腹脹泄瀉、痹證、痿證、中風后遺癥、月經不調、跌打損傷、腰 傷腿痛、關節不利、癰腫瘡癤,以及骨折后遺癥等。用物準備治療巾或大浴巾。操作程序1. 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2. 取適宜體位,協助松開衣著,暴露治療部位,注意保暖。3. 在治療部位上鋪治療巾,腰、腹部進行按摩時,先囑病人排尿。4. 按確定的手法進行操作,操作時壓力、頻率、擺動幅度均勻,動作靈活。常用操作方 法有:4.1 推法:用指、掌或肘部著力于

18、一定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接摩擦。用指稱指推法; 用掌稱掌推法; 用肘稱肘推法。 操作時指、 掌、肘要緊貼體表, 用力要穩, 速度緩慢而均勻, 以能使肌膚深層透熱而不擦傷皮膚為度。 此法可在人體各部位使用。 能提高肌肉的興奮性, 促使血液循環,并有舒筋活絡作用。4.2 一指禪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著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懸腕,以 肘部為支點,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部擺動和拇指關節做屈伸活動。手法頻率每分鐘 120160次,壓力、頻率、擺動幅度要均勻,動作要靈活,操作時要求達到患者有透熱感。 常用于頭面、胸腹及四肢等處。具有舒筋活絡、調和營衛、健脾和胃、祛瘀消積的功能。4.3 揉法

19、:用手掌大魚際、掌根或拇指指腹著力,腕關節或掌指做輕柔緩和的擺動。操作 時壓力要輕柔,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一般速度每分鐘 120 160次。適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寬胸理氣、消積導 滯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作用。4.4 摩法: 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著于一定部位或穴位, 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節律性的 環旋運動。此法操作時肘關節自然彎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動作要緩和而協調,頻 率每分鐘 120次左右。此法刺激輕柔,常用于胸腹、脅肋部位。具有理氣和中、消食導 滯 、調節腸胃蠕動等作用。4.5 擦法(平推法) :用手掌大魚際、 掌根或小魚際附著在一定部位, 進行直線來回摩擦。 操作時手指自然伸開

20、, 整個指掌要貼在患者體表治療部位, 以肩關節為支點, 上臂主動帶動 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動。動作要均勻連續,推動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氣,頻率 每分鐘 100-120 次。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止 痛、健脾和胃等作用。4.6 搓法:用雙手掌面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做快速搓揉, 同時做上下往返移動。操作時雙手用力要對稱,搓動要快,移動要慢。手法由輕到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適用于腰背、脅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為推拿結束時手法。具有調和 氣血、舒筋通絡作用。4.7 抹法:用單手或雙手指指腹緊貼皮膚,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動。操作時用力要輕而不 浮,重而不

21、滯 。本法適用于頭面及頸項部。具有開竅鎮靜、醒腦明目等作用。4.8 振法:用手指或手掌著力于體表, 前臂和手部肌肉靜止性強力地用力, 產生振顫動作, 操作時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動的頻率較高,著力較重。此法多用單手操作,也可雙手同時進行。適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積、和氣理氣作用。4.9 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單掌或雙掌(雙掌重疊)按壓體表,并稍留片刻。操作時著 力部位要緊貼體表, 不可移動, 用力要由輕而重, 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壓。指按法適用于全身 各部穴位;掌按法適用于腰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4.10 捏法:用拇指與食、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余四指將患處皮膚、肌肉、

22、肌腱捏起,相對 用力擠壓。操作時要連續向前提捏推行,均勻而有節律。此法適用于頭部、頸項部、肩背及 四肢。具有舒筋活絡、行氣活血作用。4.11 拿法:捏而提起謂之拿,即用拇指與食、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余四指相對用力,在一 定部位或穴位上進行節律性地提捏。 操作時用力要由輕而重, 不可突然用力, 動作要和緩而 有連貫性。 臨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頸項、 肩部及四肢等部位。 具有祛風散寒、 舒筋通絡 等作用。4.12 彈法: 用一手指指腹緊壓住另一手指指甲, 受壓手端用力彈出, 連續彈擊治療部位。 操作時彈擊力要均勻,頻率為每分鐘120160次。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頭面、頸項部最為常用。具有舒筋活絡

23、、祛風散寒的作用。4.13 掐法: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掐法是強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時要逐漸用力,達滲透 為止,不要掐破皮膚。掐后輕揉皮膚,以緩解不適。此法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 中、足三里等穴。具有疏通血脈、宣通經絡的作用。5. 操作過程中隨時觀察病人對手法治療的反應, 若有不適, 應及時調整手法或停止操作, 以防發生意外。6. 操作手法輕重快慢適宜,用力需均勻,禁用暴力。每次推拿時間,一般 15-30 分鐘。7. 操作完畢后,清理用物,歸還原處。注意事項1. 操作者在治療前須修剪指甲,以免傷及病人皮膚。2孕婦的腰骶部與腹部、婦女經期均忌用。3. 年老體衰、久病體虛、或極度疲勞、劇烈運動

24、后、過饑過飽、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4. 嚴重心臟病、各種出血性疾病、結核病、腫瘤、膿毒血癥、骨折早期(包括頸椎骨折 損傷)、截癱初期、燙傷、皮膚破損部位及潰瘍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手法整復及中立板小夾板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操作規范一、托提折頂尺偏手法復位,恢復“三柱”對不能耐受疼痛患者,局部血腫內麻醉,患者坐位,年老體弱者平臥位, 上臂外展約 60 肘關節屈曲 90°,手心向下。一助手握住前臂,術者兩拇指并列置于橈骨遠端背側,余四指 置于其腕部,扣緊大小魚際,先對抗牽引 2-3min ,恢復橈側柱和中間柱的骨性支柱,必須 使橈骨橈側方和尺側方皮質恢復高度,以此穩定橈側柱和中間柱;待重

25、疊移位基本糾正后, 按骨折移位方向, 雙手拇指同時向掌側按壓, 當指下感覺骨折斷端平齊時, 雙手食指抵住骨 折近端向上托提, 折頂腕關節使之掌屈尺偏, 糾正骨折移位及成角畸形, 維持中間柱和尺側 柱的穩定,理順肌腱。二、超腕關節中立位小夾板固定,穩定“三柱”復位成功后選用與患者前臂相匹配的可塑性柳木夾板固定,在維持牽引下腕部外敷消定膏(院內制劑),放置棉墊后,4塊小夾板超腕關節固定于中立位,掌背側分別用2塊較寬夾板固定橈骨,維持橈側柱和中間柱的穩定,橈側和尺側分別用2塊較窄夾板固定,維系橈側柱和尺側柱的穩定,用 3-4 條系帶捆扎,調整松緊適度,前臂和遠端用三角巾懸吊,保 證腕關節中立位。三、動靜結合,早期康復干預,重塑“三柱”功能分期予早期康復干預。1、軟組織腫脹期骨折后 , 斷端出血 ,軟組織腫脹 ,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后 ,由于小夾板縱向擠壓 ,靜脈回流 受阻,肢體遠端腫脹加劇,腫脹在術后2472 h達到高峰。因此,腕部外敷中藥消定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