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上裝結構培訓》_第1頁
《女上裝結構培訓》_第2頁
《女上裝結構培訓》_第3頁
《女上裝結構培訓》_第4頁
《女上裝結構培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女上裝結構培訓女上裝結構培訓目目 錄錄一一、人體的基本特征、人體的基本特征二、設計圖與制版二、設計圖與制版三、人體的規格設計三、人體的規格設計五、結構設計五、結構設計 四、基礎原型分析四、基礎原型分析六、版型處理的技巧六、版型處理的技巧 一一、人體的基本特征、人體的基本特征 一、人體的基本特征人體的基本特征一、人體區域劃分與結構設計的關系一、人體區域劃分與結構設計的關系1、頭 頸部2、肩部 結構上:服裝肩斜大于人體肩斜,這是由人體肩斜方肌決定的,如女裝前肩斜22,后肩斜19;薄背體后肩斜19,一般體后肩斜20.5,后背體后肩斜22,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分配。3、胸、背部 結構上:從側面看人體呈曲線

2、狀,前胸曲面的形狀,覺得前衣片的撇胸量。后背曲面決定背縫結構線的形狀。由于脊柱的彎曲、兩側的肩胛骨突出,再覆上斜方肌,使背部豐滿,成為上衣的背著力點。為使背部達到合體效果,通常收后肩省或歸縮后肩線等方法。 一、人體的基本特征人體的基本特征 同時,根據人體胸背橫截面呈前胸窄、后背寬的梯形特點,結構設計中,有意增加后背寬度,即符合人體胸背形狀的需求,又使后背有足夠的放松量符合人體的活動需求。 胸部正面以乳點為最高點,背面為肩胛骨為最高點,乳點(BP點)附近的省位在造型過程中變化非常大。4、腹、腰、臀部 腰線在腹上最細處,一般高于肚臍眼,結構設計時,隨款式、著裝效果而定。 腰椎部分是上衣、褲子、裙子

3、結構設計的重要部位,側面看腰部與上背、下臀成明顯的曲線。在緊身造型中,腰兩側為腰著力點。 臀凸量的大小,決定褲子后直檔斜度的大小,這個位置的緯度與腰圍相差的量,是下裝腰省量的設計依據。 一、人體的基本特征人體的基本特征5、上肢部 由上臂、下臂、手組成。從肘圍到手腕的位置,側面看自然垂直呈向前傾,這是制作平衡合體袖的關建,前臂向前傾斜7,前臂的傾斜,后袖形成肘省。上肢根部的緯度決定袖肥,手掌的寬度決定袖口尺寸。 一、人體的基本特征人體的基本特征二、人體形態對紙樣設計的影響二、人體形態對紙樣設計的影響 一、人體的基本特征人體的基本特征 人體軀干的平衡有助于我們理解結構設計的原理: 1、省的長短,我

4、們可以看出前腰省較短,而且在袖籠線以上;腹省較短,而臀省較長。 2、胸腰差量,并不是因為胸凸量較大,前腰省較大,而是由于軀干的后傾狀態造成的背部與腰部的夾角較大,后腰省量要大于前腰省量。 3、腰線的形態,不是水平狀態,而是向后傾斜的形向后傾斜的形態態,在裙子結構設計上就形成了前后腰線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后腰線較低的裙子,一般后腰線會從后中處下落11.5cm。 二、設計圖與制版二、設計圖與制版 (1 1)款式的功能屬性款式的功能屬性 分析設計圖的實用型或裝飾型,上單層還是分析設計圖的實用型或裝飾型,上單層還是多層,部件是拼接還是覆蓋著上面的。多層,部件是拼接還是覆蓋著上面的。(2 2)輪廓特征與結

5、構部件輪廓特征與結構部件 輪廓上服裝的第一印象,輪廓上服裝的第一印象,服裝造型的總體印象是由服裝的外輪廓決定的,它進入視覺的速度和強度高于服裝的局部細節。 二、設計圖與制版設計圖與制版1 1、設計效果圖的審視與分析、設計效果圖的審視與分析 二、設計圖與制版設計圖與制版服裝廓形分類 : (1)字母型 (2)幾何型 (3)其他圖形 二、設計圖與制版設計圖與制版字母型廓型:迪奧(Dior)首創。(1)A形 (2)X形 (3)V形(4)H形(5)O形2、服裝基本廓形及其特點 二、設計圖與制版設計圖與制版A形 A形的主要特征:服裝在肩,臂部貼合人體,胸部較為合體,再往下則逐漸張開,呈梯形狀。 在服裝中應

6、用:大衣、連衣裙、晚禮服 二、設計圖與制版設計圖與制版X形 也稱為沙漏型X形的主要特征:服裝肩部及下擺的尺寸大,向外擴張,而腰部則盡量貼合人體,這是對女性體型的夸張表現,在歐洲流行百年,是古典的服裝造型。在服裝中應用:淑女裝、經典套裝、婚禮服 二、設計圖與制版設計圖與制版T、V、Y形 也成為倒梯形或倒三角形。特點:肩部夸張,常采用墊肩或將肩部墊得高而平,下擺呈收緊狀。體現男性特征。應用:男士外套、中性化女裝。 二、設計圖與制版設計圖與制版 H形 H形特點:是直線感最強的一種造型,類似于矩形。它是肩部與底擺寬度接近,腰部放松的一種廓形,具有簡潔、利落、灑脫的特點。應用:男裝、居家服或中性服裝 二

7、、設計圖與制版設計圖與制版 O形 O形特點:類似于橢圓形,胸部及腰部的形狀則較為寬松、肩部和下擺收緊,、具有休閑、隨意的特點應用:休閑裝、運動裝 二、設計圖與制版設計圖與制版其他廓形:例如:物象形廓形還可以從大自然和生活中尋找“借用”像郁金香形、喇叭形、酒杯形、紡錘型等用于具體的設計表現。 三、人體的規格設計三、人體的規格設計 三、人體的規格設計人體的規格設計 中國最新女裝號型標準基本上可以和國際標準接軌。 號型的號指人體的身高,表示服裝長度的參數;型指人體的胸圍或腰圍,表示服裝圍度的參數。如 160/84A160/84A 的規格,160 號表示使用于身高 158162cm 的人;84A 適用

8、于胸圍在 8285cm 之間的人;A 表示適用于胸腰差在 1814cm 之間的人。上裝和下裝規格以胸圍和腰圍的數值加以區別,如上裝 84A 型表明該上裝胸圍和胸腰差的數值;下裝 69A 型,說明腰圍和胸腰差的數值。規格以號型系列表示。 一、一、中國女裝規格及參考尺寸中國女裝規格及參考尺寸 三、人體的規格設計人體的規格設計 號型系列各數值均以中間體型為中心向兩邊依次遞增或遞減。身高系列以 5cm 分檔,共分七檔,即 145、450、155、160、165、170、175。胸圍和腰圍分別以 4cm、3cm、2cm 分檔,組成型系列。身高與胸圍、腰圍搭配分別組成 54、53 和 52 基本號型系列,

9、本標準推出八個系列規格。5 4/52 號型系列,其中5 表示身高每檔之差是 5cm;4 表示胸圍分檔之差;2 表示腰圍分檔之差。 體型可分為正常體和非正常體,正常體是指體型可分為正常體和非正常體,正常體是指胸、背、肩、腹、四肢發育均衡者,國家標準胸、背、肩、腹、四肢發育均衡者,國家標準中按照胸腰差分為中按照胸腰差分為Y Y、A A、B B、C C四類,如表。四類,如表。 三、人體的基本特征人體的基本特征凈胸圍與凈腰凈胸圍與凈腰圍差圍差cmcm242419191818141413139 98 84 4體型分類代號體型分類代號Y Y(瘦體)(瘦體)A A(中等)(中等)B B(中等)(中等) C

10、C(胖)(胖)二、體型分類二、體型分類 三、人體的規格設計人體的規格設計 三、人體的規格設計人體的規格設計人模人模 在選擇模架體型條件內容中,有歐洲體型與亞洲體型間的差異,即使在亞洲體型中,也有平胸體(前后腰節差2cm),標準體(前后腰節差3cm),挺胸體(前后腰節差4cm),并采用少女裝(薄背體)、少婦裝(一般體)、太太裝(后背體)等內容來表達體態上的各種差異。 現在是以前后腰節差3cm作為標準體。在我國也有前后腰節差4cm左右的挺胸體存在,而且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該體型呈發展趨勢。若干年后是否以前后腰節差4cm左右的挺胸體作為標準體,需要在認識體型變化規律基礎上,根據大多數人群特點需要而定

11、。所以說以前后腰節差3cm作為標準體的舊版文化式原型和東華原型更適合目前中國人的體型。 三、人體的規格設計人體的規格設計 三、人體的規格設計人體的規格設計人模人模體型體型:后背長后背長38cm38cm胸圍胸圍86cm86cm腰圍腰圍65cm65cm胸腰差胸腰差=86-65=21cm=86-65=21cm臀圍臀圍90cm90cm臀腰差臀腰差90-65=25cm90-65=25cm 三、人體的規格設計人體的規格設計1 1、放松量確定的原則、放松量確定的原則 (1 1)體形適合原則體形適合原則 肥胖體形的服裝放松量要小些、緊湊些,瘦體肥胖體形的服裝放松量要小些、緊湊些,瘦體型的人放松量可大些,以調整

12、體形的缺陷。型的人放松量可大些,以調整體形的缺陷。 (2 2)款式適合原則款式適合原則 決定放松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服裝的造型,服裝決定放松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服裝的造型,服裝的造型是指人穿上衣服后的形狀,的造型是指人穿上衣服后的形狀,它是忽略了服裝它是忽略了服裝各局部的細節特征的大效果,服裝作為直觀形象,各局部的細節特征的大效果,服裝作為直觀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的首先是其輪廓外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的首先是其輪廓外型。體現服體現服裝廓型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肩、胸、腰、臀、臂及裝廓型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肩、胸、腰、臀、臂及底擺的尺寸底擺的尺寸,領型,領型。 三、服裝放松量與人體運動的關系三、服裝放松量

13、與人體運動的關系 三、人體的規格設計人體的規格設計 (3 3)合體程度原則合體程度原則 真實地表現人體,盡量使服裝與人體形態吻合真實地表現人體,盡量使服裝與人體形態吻合的緊身型服裝,放松量小些;含蓄地表現人體,寬的緊身型服裝,放松量小些;含蓄地表現人體,寬松、休閑、隨意性的服裝,放松量則大些。松、休閑、隨意性的服裝,放松量則大些。 (4 4)板型適合原則板型適合原則 不同板型其各部位的放松量是不同的,同一款不同板型其各部位的放松量是不同的,同一款式,不同的人打出的板型不同,最后的服裝造型也式,不同的人打出的板型不同,最后的服裝造型也千差萬別,簡潔貼體的制板,嚴謹的服裝、有胸襯千差萬別,簡潔貼體

14、的制板,嚴謹的服裝、有胸襯造型的服裝放松量要小些,單衣、便服要大些。造型的服裝放松量要小些,單衣、便服要大些。 (5 5)面料厚薄原則面料厚薄原則 厚重面料放松量要大些、輕薄類面料的放松量厚重面料放松量要大些、輕薄類面料的放松量要小些。要小些。 三、人體的規格設計人體的規格設計2 2、放松量與空隙度的關系放松量與空隙度的關系 放松量S:著裝后的胸圍B-人體凈胸圍B,即S=B-B=2rrR3 3、各部位放松量大小、各部位放松量大小 四、基礎原型分析四、基礎原型分析 平面裁剪中使用的基本紙樣(不帶款式因素) 原型分類:(1)部位上衣原型、 袖原型、 裙原型(2)性別、年齡女裝、男裝、童裝(3)服裝

15、種類外套原型、襯衣原型(4)原型衣的構成松量緊身、半緊身、松身(5)原型衣的形態腰部合身、箱形、梯形 常見的原型:常見的原型:日本文化式原型日本文化式原型、東華原型、米式、東華原型、米式原型、英式原型、歐式原型、美式原型原型、英式原型、歐式原型、美式原型 四、基礎原型分析一、一、原型的定義原型的定義 從側面看,胸圍線小于腰圍線,其立體構成呈梯形。從側面看,胸圍線等于腰圍線,其立體構成呈箱形。 四、基礎原型分析 緊身、半緊身、松身原型 四、基礎原型分析 四、基礎原型分析日本文化式女裝第日本文化式女裝第八八代衣身原型代衣身原型為箱型基礎上的腰部合身型。(1)衣身原型二、二、日本文化式女裝第日本文化

16、式女裝第八八代衣身原型代衣身原型 四、基礎原型分析 四、基礎原型分析 四、基礎原型分析 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線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而不像第七代原型, 前后衣片的腰節錯開了一定的量。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 就是兩者對胸凸量的處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將胸凸量在胸圍線以上的部分中處理掉了,就是將胸凸量置于胸圍線上, 這樣, 在單獨考慮胸凸量的處理時, 如非造型設計上的需要, 就不會牽涉到腰節線與袖窿深了, 結果使得胸凸量的處理變得簡單, 方便了應用。 四、基礎原型分析現以胸圍現以胸圍 B B = 84 cm ,= 84 cm ,背長背長 L L = 38 cm= 38 cm為標準為標準 , ,分

17、別用兩代分別用兩代原型的計算公式原型的計算公式 , ,得到各部位的尺寸數據加以比較得到各部位的尺寸數據加以比較。 四、基礎原型分析三、三、東華東華原型原型 四、基礎原型分析表表 東華原型衣身細部規格表東華原型衣身細部規格表 四、基礎原型分析分析:分析:東華原型和新日本文化女裝原型的結構特征東華原型和新日本文化女裝原型的結構特征在放松度上屬于在放松度上屬于寬松式原型寬松式原型,其表現為原型在人體胸,其表現為原型在人體胸圍線上及肋部兩側完全合體,在人體的前后腋點、肩圍線上及肋部兩側完全合體,在人體的前后腋點、肩胛骨點及腰圍處有適當的放松度。胛骨點及腰圍處有適當的放松度。東華原型和新文化東華原型和新

18、文化女裝原型都屬于箱式原型女裝原型都屬于箱式原型,前后衣片的腰線處于同一前后衣片的腰線處于同一水平線上水平線上。舊版文化服裝原型屬于綜合原型,前衣片。舊版文化服裝原型屬于綜合原型,前衣片是梯形原型,后衣片是箱式原型,其表現形式是原型是梯形原型,后衣片是箱式原型,其表現形式是原型的肋線向后傾斜,前片出現下垂現象,前腰線呈曲折的肋線向后傾斜,前片出現下垂現象,前腰線呈曲折狀態。狀態。 四、基礎原型分析四、四、米式箱式米式箱式原型原型 四、基礎原型分析 米式胸腰式米式胸腰式原型原型1、必須將前(后)衣身的胸圍線(背寬線)以上的浮余量充分消除,腰圍線必須呈水平線,以使服裝的結構平衡。2、前后衣身布樣的

19、縱橫線要與標準人臺的FNLBNLBLWL相吻合。3、前后衣身的正中線應與水平線成垂直狀態,WL應成水平狀態。(緊身合體款,時裝類 需立體化)4、前浮余量的收取應注意將BL做成水平線為前提,后浮余量的收取應注意將背寬線做成水平線為前提。5、頸圍線與人臺頸根圍相一致,袖窿線距腋深下落2cm,前胸寬、后背寬與標準人臺的對應部位基本相符。 四、基礎原型分析五、五、原型的比較分析原型的比較分析 四、基礎原型分析1、衣身結構平衡形式 衣身的結構平衡是指衣服在穿著狀態下前后衣身在腰圍線以上的部分能夠保持合體、平整,表面無造型產生的皺褶。衣身整體結構平衡有三種形式:梯型平衡、箱型平衡和梯型-箱型平衡。 衣身結

20、構平衡和衣身的輪廓造型有著密切的關系,廓形決定了結構設計的松量設定大小。主要的衣身廓形有以下三個: A A 形形寬松腰部的造型,前身浮余量下放的處理方式,或者是大部分的前身浮余量下放,少部分的前身浮余量放在袖窿。六、六、衣身結構平衡衣身結構平衡 四、基礎原型分析H H 形形即胸圍和腰圍圍度相同的造型,采取了前身部分浮余量下放,而部分前身浮余量收省的處理形式。X X 形形貼體卡腰的造型,采取了前身浮余量收省的處理方式。2、浮余量消除的具體方法 浮余量是指面料在和人體貼合時候存在的空隙。衣身的前后片都存在一定的浮余量,想要使得衣片和人體貼合,體現人體的完美曲線,就必須尋找方法來消除衣身的浮余量。衣

21、身的前片浮余量主要存在與胸線的上部以及腰部,衣身后片浮余量主要存在于背寬線以上和腰部,可以通過收省、收省、褶裥褶裥或分割分割等方法來消除浮余量。浮余量消除的大小取決于具體的款式設計要求而定。 衣身結構平衡的關鍵前后浮余量的消除形式和數量。衣身整體結構平衡有三種形式: 1.前浮余量全部放下,2.前浮余量全部收省處理,3.前浮余量部分收省部分下放。 四、基礎原型分析(1)、梯形平衡 (2)、箱型平衡 (3)、梯形箱型平衡 四、基礎原型分析(1)、梯形平衡, 將衣身前浮余量不用省道的形式消除,而是將其向下捋至衣身底邊,以下放的形式消除。其前衣身浮起余量消除在WL 以下部位, 一般前衣身下放量2 cm

22、。此類平衡適用于寬腰服裝,尤其是下擺量較大的風衣、大衣類服裝( 見圖) (2)、箱型平衡, 其前后衣身在WL 處處于同一個水平, 前衣身浮起余量用省道、工藝歸縮的方法消除, 省道的形式有對準BP點和不對準BP點兩種。對準BP點的省是省尖對準BP點,省位可圍繞BP點成360的方位。不對準BP點的省包括撇胸及其他省尖不對準BP點的胸省,此類平衡適用于卡腰服裝,尤其是貼體風格服裝( 見圖) 四、基礎原型分析 (3)、梯形箱型平衡, 即梯形平衡和箱型平衡相結合,部分前浮余量用下放形式處理,一般下放量1 cm,另一部分前浮余量用收省的形式處理。此類平衡適用于較貼體或較寬松風格的服裝( 見圖) 四、基礎原

23、型分析 前浮余量的處理分三種形式:。 四、基礎原型分析 如圖2 舊版文化服裝原型,在第一種處理中將前浮余量轉移至前衣身WL以下的前下放量,數值最大值=B/40cm。 在做成圖2所示的平面結構中,后衣片較前衣片長B/60+1.47cm。以B=84cm為例,其值約等于。 該原型在浮余量做第二種處理(見圖3)時,將前衣身下放部分浮余量,即實際前下放量,而后衣身則比前衣身長,二者差值為(B/60+1.47cm)(最大前下放量實踐前下放量)。 如圖4 顯示該原型在浮余量作第三種處理時,將前衣身與后衣身放置在同一水平線上,后衣身則比前衣身長=(B/60+1.47cm最大前下放量)= - -。 四、基礎原型

24、分析 東華原型和新文化服裝原型東華原型和新文化服裝原型( (如圖如圖5 5) ),前衣身浮余量全部前衣身浮余量全部放置于袖窿處放置于袖窿處。該原型在。該原型在WLWL處成水平狀,其前浮余量在袖窿處成水平狀,其前浮余量在袖窿處,能直觀地觀察到前浮余量的大小,在這一點上較舊版文處,能直觀地觀察到前浮余量的大小,在這一點上較舊版文化服裝原型優越。故東華原型和新文化服裝原型化服裝原型優越。故東華原型和新文化服裝原型在取前浮余在取前浮余量全部用省道處理時,原型是不需要移動的量全部用省道處理時,原型是不需要移動的。在第一類和第。在第一類和第二類的前浮余量處理中(圖二類的前浮余量處理中(圖6 6),將前衣身

25、向下移動,使前),將前衣身向下移動,使前浮余量部分地或全部下放。浮余量部分地或全部下放。 四、基礎原型分析 四、基礎原型分析小結小結 前浮余量消除方法: 方法一,用下放形式消除方法一,用下放形式消除。將前衣身原型下放,低于后衣身原型,兩者差即為前浮余量下放量(一般2cm)類似于男裝的處理方式 方法二,用收省形式消除方法二,用收省形式消除。將前衣身WL與后衣身WL放置在同一水平線,在袖窿處放置前浮余量以省道形式消除。 方法三,用部分下放、部分收省形式消除方法三,用部分下放、部分收省形式消除。將前衣身原型下放少量,余下前浮余量在袖窿處以省道形式消除。5、后浮余量消除方法: 方法一,收省方法一,收省

26、,將后浮余量用收肩省(對準背肩胛骨中心的任一方向的省)的方法消除。 方法二,肩縫縫縮方法二,肩縫縫縮,將后浮余量用肩部縫縮的形式(分散的肩省)的方法來消除。 四、基礎原型分析如何如何計算計算衣身前、后浮余量的消除衣身前、后浮余量的消除 決定衣身前、后浮余量大小的因素有三點:即人體凈胸圍(考慮穿著文胸狀態)、墊肩量、胸圍寬松量。這三個方面影響著前、后衣身浮余量的計算。 人體凈胸圍人體凈胸圍,前浮余量的基本公式=+2,后浮余量的基本公式=-0.6,這表明胸圍越大,前、后浮余量越大,反之越小。 墊肩量墊肩量,通過實驗可知,肩部墊肩量每增大1 cm,對于前衣身,可消除1 cm前浮余量,對于后衣身,可消

27、除0.7 cm后浮余量,原理是加墊肩后使BL以上部位逐漸趨于平坦,故墊肩對前浮余量的影響為一個墊肩量,對后浮余量的影響為0.7 cm墊肩量。 衣身胸圍松量衣身胸圍松量,胸圍趨大則衣身與人體的貼合程度趨小,經過實驗可知,衣身胸圍松量對浮余量消除的影響為:前浮余量減少量為0.05(B-B凈-12)cm,后浮余量減少量為0.02(B-B凈-12)cm,但當(B-B凈-12)cm20 cm時,衣身胸圍松量對前、后浮余量的影響值便不再減少。 綜上所述,前浮余量的計算公式:前浮余量理論值-墊肩量-松量的影響值=(+2)cm-墊肩厚-0.05(B-B凈-12)cm。 后浮余量的計算公式:后浮余量理論值-墊肩

28、量-松量的影響值=(-0.6)cm-0.7墊肩厚-0.02(B-B凈-12)cm。意義和價值 衣身結構平衡是指衣服在穿著狀態中前、后衣身在腰圍線以上部位能保持合體、平整,表面無造型所產生的皺褶。達到衣身整體結構的平衡,關鍵是如何消除前浮余量。 對原型結構中的胸省量參數進行分析,對基礎紙樣中參數的合理性進行鑒定,將有助于優化結構,提高結構的合體性,減少樣衣試制后疵病的產生。以往的研究方式即先計算出前后浮余量,再通過前衣身下放、開省、袖窿歸量等方法消除前后浮余量。服裝結構的平衡是指服裝符合于人體的外觀形態應處于平衡穩定的狀態, 它決定了服裝的幾何形態是否與人體準確吻合以及它在人們視覺中的美感.熟悉

29、掌握原型結構原理對在服裝設計的應用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原型結構中的胸省量參數進行分析,對基礎紙樣中參數的合理性進行鑒定,將有助于優化結構,提高結構的合體性,減少樣衣試制后疵病的產生。 五、結構設計 四、基礎原型分析(1)、拷貝衣身原型的前后袖窿,將前袖窿省閉合,畫圓順前后袖窿弧線。(2)、確定袖山高度:將側縫線向上延長作為袖山線,并在該線上確定袖山高。 方法是:計算由前后肩點高度的1/2位置點到BL線之間的高度,取其5/6作為袖山高。七、七、袖原型制圖袖原型制圖 四、基礎原型分析(3)、確定袖肥: 由袖山頂點開始,向前片的BL線取斜線長等于前AH,向后片的BL線取斜線長等于后AH+1CM+(不

30、同胸圍對應不同值)在核對袖長后畫前后袖下線 四、基礎原型分析(4)、確定袖山弧線 四、基礎原型分析小袖口合體一片袖肘部寬松的袖肘省袖 四、基礎原型分析肘部合體的袖肘省袖 四、基礎原型分析合體小袖口短袖 五、結構設計五、結構設計 在女裝造型設計中, 對整體服裝的風格產生影響的部位主要包括領部、肩部、袖部、腰部及分割線,它們的結構設計方法至關重要。 (1)、領部 是服裝的最高視覺點, 對穿著者的面容、神態、肌膚等具有烘托作用, 在影響服裝風格上起首要作用。領部造型從構成上一般可分為有領和無領兩類, 結構設計的關鍵在于領深和領型。無論是有領還是無領, 領深的結構設計應參考標準領口的比例, 如關閉式領

31、子使用領圍尺寸, 按( - 0. 6) cm 和(- 0. 3) cm 的組合計算前橫開領寬與直開領深。在橫開領寬不變的情況下,領深的深度首先以胸圍線為界, 再根據服裝的整體風格進行結構設計。一、一、女裝成衣風格與結構設計方法女裝成衣風格與結構設計方法 五、結構設計 具體進行結構設計時可根據款式圖中領口輪廓線的形狀, 采用類比的方法, 在衣片上確定領口位置的定位尺寸, 再按仿形的方法畫出領口輪廓線。有領的領型主要有立領、翻領和駁領3 類。在領子的結構設計中, 領底線的曲度成為影響領型變化的重要因素,只有掌握好它的變化規律, 并與其他因素一起靈活運用才能設計出理想的領型。概括而言, 領底線的彎曲

32、度越大, 領子越遠離頸部, 風格特征越顯寬松自如, 加上適當的裝飾更富動感韻味; 反之, 隨著領底線的彎曲度變小( 不小于1. 5 cm) , 領子將越靠近頸部, 風格特征就越顯典雅莊重。總之, 領型的結構設計應兼顧實用與美觀的功能, 體現出合理的結構關系。 五、結構設計 (2)、肩袖部結構設計方法: 肩袖部的結構設計方法直接影響服裝的造型,繼而影響服裝的整體風格, 特別是袖山與袖窿的關系, 隨著造型從H 型到S 型的變化, 衣身也從寬松到合體逐漸演變。H 型服裝胸背不貼體, 袖窿開深大, 袖窿弧線呈窄長形, 對應的是低袖山,同時袖肥相應變大; S 型服裝胸背貼體, 袖窿開深小, 袖窿弧線呈橢

33、圓形, 對應的是高袖山。袖山越高, 袖子造型越貼體, 腋下舒適無多余量, 但不易活動, 肩角俊俏秀麗, 符合S 型服裝風格體現女性優美曲線的特征; 而袖山低則袖子造型寬松, 腋下余量較多, 便于活動, 肩角模糊含蓄, 符合H 型服裝風格具有隨意流暢的特征。 五、結構設計 (3)、腰部結構設計方法: 腰部造型在服裝整體風格的形成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主要取決于結構設計時腰省的處理。A型或H 型服裝具有不貼身的特點, 故無需收省, 從H 型服裝向S 型服裝變化的過程中, 省的數量和大小逐漸增加, 同時, 由于考慮到人體胸腰和臀腰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曲面, 腰省的設置應遵循不同的比例分配原則, 即前片

34、的省量占總省量的35% 40% ,后片占總省量的60% 65% 。腰線的位置對服裝的外型影響也很大, 常見的有高腰、中腰、低腰。高腰顯得人體修長, 感覺舒適,低腰顯得活潑, 中腰強調腰部造型, 它們在結構設計時應先找出正常人體的腰節線位置, 再根據要求重新定位新的腰節線。 五、結構設計(4)、分割線結構設計方法: 分割線在服裝的造型和合體程度中起著主導作用, 并與服裝的風格相呼應。無論是哪種形狀的分割線, 按其性質都可劃分成造型性分割線造型性分割線和功能性分割線功能性分割線兩大類。分割線在運動、休閑風格的服裝中常具有裝飾作用, 位置和形態較隨意, 被稱為造型性分割線;具有適合體型功能的分割線不

35、能隨意設置, 在結構設計時有較固定的位置和形態, 應以符合人體特征和結構的基本功能為前提, 使服裝穿著舒適、方便、造型美觀。人體胸部、背部、腰部、腹部的峰點是功能性分體胸部、背部、腰部、腹部的峰點是功能性分割線結構設計的依據割線結構設計的依據, 其形態應與人體曲面形態相吻合, 同時將省轉移到分割線中去除。 五、結構設計 五、結構設計二、省道、二、省道、褶裥褶裥、分割、分割轉移的變化轉移的變化1、省道之間的變化 省道的設計與運用是女裝設計的靈魂,也正是由于女裝必須對省道加以處理和分解才會有如此豐富多彩的女裝款式,省道由一個位置轉移到另一個(多個)位置可以是單個集中的,也可以是多個分散的。 (1)

36、單個省之間的變化:是指某一個省道有原來的位置轉移到另外一個位置。 (2)單個省到多個省的變化:是指某一個省道有原來的位置分解為多份轉移到其他的位置。 五、結構設計2、省道與褶裥的變化 衣身浮余量的消除不僅可以通過省道的設置達到,通過褶裥的形式同樣可以完成,廣義上講褶裥也是省道的一種。褶裥有很多種,有碎褶、褶裥和塔克褶等,褶的設計可以增添服裝的豐富性和多彩性,使服裝更具有女性特征。 (1)碎褶:由很多細小的褶裥組成,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自由、活潑經常用于女裝和童裝。 (2)褶裥:將面料一端進行有規則的折疊,并用縫線固定。另一端可以縫跡固定,也可以不固定。褶裥由三層面料組成,外層、中層和里層。可以

37、分為直線褶、曲線褶、斜線褶等。塔克褶也是褶裥的一種。 五、結構設計3、分割線變化 按照凸點射線的要求,無論分割線如何變化,都應該設在與凸點有關的不同位置,通過省移而形成立體的斷縫結構。分割線有兩種形式:直線分割和曲線分割。 (1)直線分割:是指成型后呈現的直線造型效果。包括豎線分割、橫線分割和斜線分割三種。 (2)曲線分割:曲 線分割和直線分割在造型上僅僅上形式和處理技巧的區別,但 是其結構變化的原理是完全一樣的。 五、結構設計二、省道轉移的原理二、省道轉移的原理 胸省可圍繞BP點作360旋轉。省道轉移后、前角度不變。根據款式設計的要求,可將省道轉移到所設計的位置,無論省道設置在哪個位置,只要

38、省尖點指向BP點,胸部的立體造型就不會改變。、省道轉移的方法省道轉移的方法 (1)、旋轉法指通過旋轉樣板來完成省道的轉移,實際打版時常用此法。 五、結構設計 (2)、胸省轉移成腋下省。 五、結構設計 (3)、胸省轉移成肩省。 五、結構設計 (4)、胸省轉移成腰省。 五、結構設計 (5)、分割線變化(公主線)。 在省位的轉移與展開中,幾乎所有的變化都是在衣片的外輪廓線上形成的,要將省的變化由外輪廓轉移到衣片內指定的位置,就必須要對衣片進行分割,分割線的設計,實際上就是將兩個省尖作直線或曲線連接(連省成縫),并將省與分割線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運用分割線塑造出的服裝比用上升塑造出的服裝表面圓順,起伏變

39、化平緩。(一省變兩省) 五、結構設計2 2、褶裥變化的方法褶裥變化的方法 通過縮褶、打裥的方式能將服裝面料較長或較寬的部分縮短或變窄,使服裝適合人體,并給人體較大的寬松量,還能發揮面料懸垂性、層次性祥和飄逸性的特點。 由于褶裥能使服裝舒適合體和增加其裝飾效果,因而被大量用于半寬松和寬松的女式服裝中。服裝褶裥的表現形式很多,如可以在制訂的部位以水平或垂直的形式出現,也可以通過上下兩端或曲線縮褶控制該部位的造型,因此服裝褶裥量的多少,抽褶部位及縮褶后控制的尺寸量,是由服裝款式造型和面料的特性決定的。 上衣褶裥除了通過省的轉移處理操作獲得收褶的量外,還可以額外增加褶量。因為褶裥具有強調和裝飾的作用,

40、褶量達到造型設計要求才能出效果。 五、結構設計省的轉移操作是一樣的,只是在結構表現上有所不同,進而造型效果也不同。省量轉換后以縮褶的形式表現,即縮褶量來源于省。 (1)、省轉移后以收褶的形式表現省轉移后以收褶的形式表現 五、結構設計 (2)、省轉移后以收褶的形式表現省轉移后以收褶的形式表現 省量轉換后以縮褶的形式表現,但是縮褶量只由省轉移來的量是不夠的,因此必須將縮褶線加長、以加大縮褶量。加褶量時可多剪些剪口,使連接線圓順。增加縮褶量的多少是根據款式造型要求而定,同時也要根據面料特性來控制。 五、結構設計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六、版型處理的技巧 女裝的衣款可分為緊身型、合體型、較寬松型和寬松型。

41、這四種框架的區別在于人體和衣款的形態組合。例如: 1 1、緊身型衣款、緊身型衣款 衣著與人體結合的較緊密。其胸圍加放量為04cm,BP點窿起的角度為2833,這樣,胸省轉換的角度就要達到1620(圖1),因此前衣的上浮量就會加大,幾乎將前后腰節長的差全部作上浮。例如還達不到做到省量,可把前肩角度調小,胸省增大2,前肩角度調小1(圖2)。一、女裝衣身框架建立一、女裝衣身框架建立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2 2、合體型衣款、合體型衣款 衣著于人體有一定的空隙,三圍的比例基本相近于原體型。胸圍的加放量為610cm,BP點窿起的角度在2225;胸省道轉換角度

42、就要達到1213(圖3),那么前衣的上浮為0.71cm,余下的前后腰節長度差作下浮為0.81cm(圖4)。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3 3、較寬松型衣款、較寬松型衣款 衣著與人體的支點稍有離開,衣著的立體面就小了,平面的感覺較多,因此體型也會有所減小,胸省道轉換角度只要設8左右,胸圍的加放量在1016cm,也按面料的彈性和伸縮性作調整,(圖5)。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4 4、寬松型衣款、寬松型衣款 衣著與人體的支點離開的較多,甚至有些夸張的表現手法,所以衣款幾乎是平面形態,胸省只需68,胸圍的加放量在1

43、420cm(圖6)。因此。此時后衣的直開領深增大,彌補前衣的長度(圖7)。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1、女裝的框架設定不同,號型不同。 2、 亞板 取1/2胸圍+1.22CM;歐板取1/2胸圍+2.53cm。 3、亞板的背長為身高的23%;歐板的背長取身高的25%(歐洲女子的胸腰差大,背長設長可減小腰縫的傾角)。 4、亞板胸省取凈胸圍的6%6.5%;歐板取凈胸圍的7.5%8%。 5、歐板的袖窿門底呈尖圓型,袖窿較深;亞板的袖窿門底呈方圓型,袖窿深相對較淺。 6、中國人的體型與日、韓的體型接近,在樣板處理上,有接近的地方。如在結構設計中,可將背長適當的

44、設短12cm,或做高腰節分割;由于臀胯部比較豐滿,肩部更不能設的太寬,這樣省體型變得修長。由于后肩沖量減小,為0.71cm,從而就會影響到袖窿門的增寬,因此袖頭寬也要增大0.5cm左右,袖山弧線造型也會有所調整。 二、女裝亞板、日韓板、歐板在制版中的區別二、女裝亞板、日韓板、歐板在制版中的區別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原因分析:1、由于前肩角度過大。2、由于前中撇門過大。三、前中門襟下擺會豁開三、前中門襟下擺會豁開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撇門量是胸省的一部分被轉移到前中線上,引起前中線增長,撇門量一般0515cm。 撇門的工藝處理相當于隱形“縫省”將轉移在前中線上的胸省量

45、均勻燙縮、歸攏,將撇門引起的門襟止口胖勢推向BP點,塑造該處立體感,使門襟止口歸復平直。撇門工藝要求面料有良好歸撥性能,如采用了化纖面料,本身面料就沒有良好的歸撥性能就會出現前止口外斜,領口后傾等弊病。 撇門量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撇門量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1、如果款式造型在肩部或領口設計有省的造型,且服裝的整體感覺合體時,由于原有的胸省量全部轉移為肩省或者領口省,這兩個省位離前中線位置近,可以消除前中心線的不平服現象。不設計撇門。2、如果款式是寬松造型的話,由于整體造型屬于寬松風格,不太講究服裝與人體的合體性,這類服裝也就不需設計撇門。3、如果款式造型有腋下省和斜腰省的造型,且服裝的整體感覺較合體

46、時,由于省位離前中心線位置較遠,對于前中心線處的不平現象無能力,因此為結構平衡,應設計撇門,量為115cm。四、四、 撇門量與胸省的關系撇門量與胸省的關系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五、刀背縫中后袖窿處什么情況要交叉?五、刀背縫中后袖窿處什么情況要交叉?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刀背縫分割線的起點在衣袖窿深往上量67cm,為H型造型,且兩線不需要交叉,側小片較窄(圖5-1)。 如果衣服造型為X型,就要在袖窿深往上量89cm,并且兩線會交叉。至于交叉量多少要由2過裁片較樣后才能決定(圖5-2)。較樣時,后袖窿拼接縫處開口量不得大于0.7cm。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47、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合體型衣款中的標準體型的胸圍放量大多在68cm。如果凈胸圍是84cm,成衣尺寸在9092cm。袖肥寬為20%B-1.52cm=16.517cm,或按人體凈臂圍的50%+34cm,基本與前者相同。合體型袖斜線角度為42左右,因為袖斜線長可通過袖肥寬與袖山深得到。因此,確定袖斜線角度與袖肥寬,就得到袖山高。通過測量袖肥對角線得到50%袖窿弧長+0.25cmX2=AH值,就是50%B+/-1cm。六、女裝袖六、女裝袖 六、版型處理的技巧版型處理的技巧 通過基礎紙樣制版,可以看到衣身袖窿深為2121.5cm時,袖山深為1314cm,這是一片袖和兩片袖的差異。說明衣袖貼

48、體型與合體型的衣袖窿深與袖山深成正比,即每增深1cm衣袖窿深,袖山深也會增加1cm。 衣框架是寬松型的,衣袖窿深與袖山深成反比。一般寬松型框架的衣袖窿深可采用B/4+(01)cm,然后按AH值得長度最后定下衣袖窿深線。服裝制版都會圍繞某一部位的造型而調節另一部位的尺寸。 如是外套,袖子為兩片式合同型,袖山深可取衣袖窿深的5/6,即SP線BL線。七、袖山深與袖窿深的關系七、袖山深與袖窿深的關系 四、基礎原型分析 2、袖山幅度和袖肥的關系 袖山高和袖肥的關系成反比,袖山越高袖肥越小;袖山越低袖肥越大。袖山高制約著袖子和衣身的貼體程度。袖山越高,袖子便越瘦而貼體,腋下合身舒適,但不宜活動,肩角俏麗,個性鮮明;袖山越低,袖子便越肥而不貼體,腋下也容易淤褶過多,但活動方便,肩角模糊而含蓄。由此可見,使袖山增高的設計,更適合不宜作大活動量的禮服、公職人員的制服和較莊重的服裝;袖山低的結構則更符合活動量較大的便裝設計。 四、基礎原型分析 3、袖山與袖窿的結合設計 選擇低袖山結構時,袖窿應開得深度大,寬度小,呈窄長形袖窿,相反袖窿則越淺而貼近腋窩,其形狀接近基本袖窿的橢圓形。袖山很低的袖型應和袖窿深度大的細長形袖窿相匹配,以達到活動自如、舒適和寬松的綜合效果,直至袖山高接近零,袖中線和肩線形成一條直線,袖窿的作用隨之消失,這就形成了原身出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